元旦节的来历-元旦的资料优秀4篇
资料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生活中必需的用品,也可指可供参考作为根据的材料。众鼎号为朋友们整理了4篇《元旦节的来历-元旦的资料》,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元旦的资料 篇一
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1月1日。中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殷代在农历十二月初一,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2天。自西历传入中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到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
元旦的资料 篇二
新年
新年是一个特殊的节日,在西方,它的节庆活动不如圣诞节那样隆重(在有的国家把它与圣诞节合起来过),而在东方特别是东南亚一带,它显然不如春节重要,那么各国的新年到底有什么特色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罗马尼亚、俄罗斯、匈牙利、法国、英国、葡萄牙、意大利、美国这些国家的新年是如何过的吧。
我国元旦由来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颠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的象形字。“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线,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元旦,是每个新的一年的第一天。“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世间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元旦,《书·舜典》中叫元日”;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庚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自来元旦指的是夏历(农历)正月初一。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十月初一为元旦。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村;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世界各国通用的公历。为了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从此,元旦成为我国全国性的欢乐节日。
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因此,各国进入元旦的时间各有先后。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新一天的地方,自然也就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迎来新年的地方。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迎来元旦曙光的'国家。
元旦的由来
每年公历的1月1日,人们称它为“元旦”,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汉语里,“元”是开始,也就是第一;“旦”是一天或早晨的意思,两字合称就是指新年的第一天了。但这从一开始就并不是固定的。
在历法上,人们习惯称地球绕太阳转1周为1年。但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转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所以一年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为规定的,这就造成了各种历法的不一致。相传“元旦”一词来自我国最早的皇帝之一——颛顼,他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后来有的朝代对元旦的日期有所变更,但原则上还是以每年的第一天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但商代以12月初一为元旦,而周代又以11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以10月初一为元旦。直到西汉武帝时,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等人重新制定历法,并规定每年正月初一为元旦,从此历代不改。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决定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于是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而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新中国成立之时,开始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把每年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因为他们多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但也有一些国家和民族由于本地的历法传统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季节气候的不同,因而他们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样,这也使得这个世界多姿多彩,更显民族的特色了。
元旦的资料 篇三
1、中国古代称新年第一天为元旦或元日、元长、元朔、元春,具体日期在西汉以前各不相同,西汉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创太初历,以正月初一日为元旦,从此历代相沿,直至民国时期。
2、西历公元纪年法传入我国后,民国时期以西历元月一日为新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议确立以西历元月一日为元旦,旧历年正月初一改称春节。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历来元旦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一月一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没称元旦。直到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同时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 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元旦一词最早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南朝梁人兰子云的《介雅》诗也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还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把天子的皇位没传位于儿子,而是把皇位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解放后将1月1日岁首改称为元旦节后,政府仍按照几千年来使用的农历历法按农时节令,在立春前后冬闲时期的春节放假三天,民间办庙会等欢庆,传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俗。
元旦的资料 篇四
元旦简介: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即1月1日)。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元旦来历: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上面内容就是众鼎号为您整理出来的4篇《元旦节的来历-元旦的资料》,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