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的教学设计优秀6篇
《静夜思》教学设计 篇一
知识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攵”。
2、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培养学生诵读古诗的能力。
情感目标
1、让学生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使学生感受到古诗中所描绘的美好意境,勾勒出的浓浓思乡情。
3、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学重难点】会认10个生字,写好4个字。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背诵古诗
(背景屏幕出示“古诗”)让学生读读屏幕上的字。背背喜欢的古诗。
二、介绍诗人
叠纪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优秀的古诗作品,写出这些古诗的作者我们把他们叫作(“诗人”)。咱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诗人。
1、屏幕演示:出现李白像,让学生介绍一下对李白的了解。
2、课件演示,介绍李白
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古时候很多诗人都有自己的封号,李白就号称“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很多古诗,将近有一千首,他的诗想像丰富,风格豪放,正因为他的诗写得多,写得妙,简直就像一位作诗的神仙,所以人们还称他为“诗仙”。诗仙就是在说诗人(“李白”。)
三、从图画意境进入古诗
1、课件演示秋夜,李白望月图)看,这是什么时候,李白在干什么?
2、学生看图说一说
3、揭示诗题
师:这是秋天,一个静悄悄夜晚,李白正离家在外,看到这样圆圆的月亮,让他想起了自己的故乡。于是写下了一首留传千古的诗作──“静夜思”
4、齐读课题
5、知道这首诗吗?让学生背一背
四、认读生字
1、读字正音
⑴ 指名读古诗
⑵ 在书圏出本课生字,边圈边读
⑶ 同位互相检查,互读互听。(出示课件)
静 夜 床 光 举 头 望 低 故 乡
⑷ 指名领读,并让学生说说整体认读音节是哪个字,三拼音节的字有哪些。理解“故乡”,故乡是哪?我们的故乡是哪?
⑸ 开火车读
2、认清字形
⑴ 学生小组交流,用什么好办法记住了这些字。
⑵ 指名说一说。
⑶ 抢读生字游戏。(课件在花瓣上出示本课生字)
相机理解“举”、“举头”:请学生把铅笔举起来。请举手,请举头,“举头”还可以说成什么
通过反义词的方法理解低。联系诗句内容“望明月”理解“望”是看的意思。
⑷ 对号认生字
1夜 2光 3头 4床 5故 6乡
课件出示:学生对口令:
夜是几号字?头是几号字?2号什么字?4号什么字?5号6号什么词?
答对者来摘苹果,并请摘到两个苹果的同学把其中的一个送给好朋友。
⑸ 摘苹果游戏
出示带有生字的苹果,“谁会摘下带有生字的苹果?”请学生正确摘下带有生字的苹果,领读。
五、朗读古诗
1、体会诗意
⑴ 指名读古诗
⑵ “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小组讨论交流,不懂的地方互相问一问
⑶ 指名说说
⑷ 提出不懂的地方
相机理解“霜”:在哪儿见过霜。(天冷的时候,玻璃上、地上会结出一层白白的冰晶,那就是霜。)
师:一轮明月当空照,银色的月光撒在地面,就像天凉地上结了一层霜,李白抬起头来,望向皎洁的圆月,想起了自己独自一人,离家在外,于是低下头来思念故乡,思念着故乡的亲人。
2、入境朗诵
⑴ 学生自由练读
⑵ 指名读,大家评议,教师针对指导
导情:想一想李白的心情是怎样的?如果你离开了爸爸妈妈,十分想念他们,却无法相见,你的心情怎样?
⑶ 师范读
⑷ 配乐读
同学们,现在你就是思念故乡的诗人李白,在的寂静的夜晚,独自一人,对着月亮,,带着你的心情,你的表情,和动作来吟诵这首静夜思吧。
⑸ 学生练读
⑹ 指名朗诵
⑺ 全体起立,望月诵读“静夜思”
六、古诗赏析
师:一轮明月,一段思乡情,一首静夜思,李白还有很多诗作都写到了月亮,我们来欣赏两首。
配乐朗诵 《古朗月行》《月下独酌》
师:如果你们也喜欢这两首诗可以到我们的《古诗八十首》中去找一找,背一背。
静夜思教学设计 篇二
《静夜思》是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S版)中的一篇课文,是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李白。本诗是一首五言诗,共四句,描述了诗人在一个深秋的月夜里所看到的景物和想到的事情,表达了诗人李白身在异乡,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感情。这首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把课文分成四个环节去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学习。首先是设疑揭题;接着让学生初读古诗,感知课文;然后进行细读感悟;最后指导学生学习生字,书写生字。
下面来说说《静夜思》的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1、认识“静、夜、思”等10个生字,会写“头、乡、是”3个生字。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亲人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在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设疑揭题,激发学习兴趣
你们有留意过天上的月亮吗?你认为它美不美?你想对它说什么?面对如此美的月亮,唐朝诗人李白在观赏时却满脸的忧愁,为什么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观月后写的诗——《静夜思》(板题,读题,释题:思,思念、想念)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又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要想学生成为学习的“乐之者”,就应使学生从心理上想学﹑爱学﹑乐学,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在授新课前,我用了四个问句:你们有留意过天上的月亮吗?你认为它美不美?你想对它说些什么?面对如此美的月亮,唐朝诗人李白在观赏时却是满脸的忧愁,为什么呢?接着我让孩子们边欣赏课件中皎洁的月亮,边思考这四个简单的问题,逐步引导他们进入课文的情境当中,使他们对课文产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古诗,感知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生字多读几遍。
2、思考:诗人在什么时候,思念什么?(课件演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揭示课题后,我让学生们自由找搭档进行自学古诗,要求学生们自读课文,找出诗中出现的生字,认读,和搭档一起解决识字任务,并把古诗读通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既完成了学习任务又收获了友谊。)
三、细读感悟,理解诗意
1、指名读第一句,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语?(请生分析)
2、李白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这让他想起了什么?(家乡的亲人)“霜”说明了什么?(月亮的洁白明亮,也暗示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指导朗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个句子(速度稍慢,要抑扬顿挫)。(配乐朗读)
4、讨论:远在他乡的李白这时最思念的是什么?(课件演示)
5、小组合作交流。
6、学习第二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⑴、指名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⑵、用动作表示“举头”、“低头”的意思。
⑶、李白有思念家乡的亲人吗?找出这个句子读一读。
⑷、指导朗读。(1.课件演示,学生模仿朗读;2.多种形式朗读。)
7、朗读全文,有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大意。
8、指导朗读,熟读至背诵,体会诗人热爱家乡,想念亲人的情感。
9、拓展延伸:面对着皎洁的明月,你想到了什么?会做些什么呢?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因为朗读既可以规范学生的口语,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在新课标中也有明确的规定:“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在教学中,我仍然把学习古诗的重点放在朗读上,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播放《静夜思》配乐朗诵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然后请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风采,令其他学生都很羡慕,从而带动其他同学也愿意站起来读。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我还利用多媒体的平台,把古诗的意境展现出来,让他们在欣赏的同时更加愿意去吟诵古诗。还通过小老师领读、小组比赛读、男女比赛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练习朗读,培养他们热爱读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朗诵、背诵古诗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从而完成学习的任务,读中感悟,感悟中去读。)
四、识字教学
(一)出示要求会认的字“静、夜、思”等10个生字,让学生认读。
(多种形式认读)
(二)指导书写
1、出示“头、乡、是”3个字,认读。
2、说一说你的识记方法,和同桌交流。
3、口头组词。
4、指导书写。
(识字是朗读的前提基础,只有把生字学好,才能把课文朗读好,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也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练习读,发现自己读得不正确的可以请同桌帮助。然后通过与“生字宝宝”交朋友的游戏来调动学生认字的积极性,将生字与音节打乱,“找朋友”、“认朋友”等游戏性的教学环节,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学生愿意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既补充了丰富的拼读练习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探究精神,激发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在认读的过程中,我还注重字音的纠正,如:“床”、“光”、“望”、“乡”都是后鼻音,学生不容易读标准,我采取的方法是: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就向同桌请教,再不行的话就跟着老师认读,直到学生读准为止。
当然,会读不是最终的目的,关键是否能牢固掌握,我还通过复习巩固来加深学生对字形的认识。首先,在教学中,可以用组词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字义,加深对生字的记忆。如,光—光明、月光、灯光;举—举手、举重;用“词语转盘”的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本课的生字,还让认识字的同学说出自己的识字方法,请识字的学生当小老师,教那些不认识字的同学。让认字有困难的同学自己去选择小老师。大家互相帮助、一起学习、一起读字、一起读书。还利用课件的演示,指导学生正确地书写要求书写的生字,把写得好的作业展示出来,大家评议,共同参与,一起进步。)
这节课,我主要体现了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读书、学习这一教学理念。在新的课堂环境中,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得到明显的增强。
《静夜思》教案设计 篇三
1:活动设计背景
现在很多游子都在外地生活,这首诗引出许多游子漂流外地的心结。描写这一景象的诗歌、故事也有很多,《静夜思》是选自语言教材中的一首比较经典的诗歌,之所以选择它为教学内容,是因为它不同于一般的抒情叙事诗,它还有着一种引人入胜的情节,刻画出了季节的萧瑟、冷清,符合幼儿的欣赏特点,更容易激发幼儿的欣赏愿望、学习兴趣,引起美的情感和共鸣。
2:活动目标
1)能理解图片的内容,学会念古诗:静夜诗。
2)体验诗中离开家乡的人的思乡之情。
3)鼓励幼儿大胆地念古诗,培养他们专心学习的习惯。
3:活动准备
1)课件:《静夜思》
2)图片、相应的汉字(古诗原文)
3)古诗朗诵《静夜思》CD及播放器。
4)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
小朋友看一看,图片中的诗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2、帮助幼儿初步体验古诗的意境。
教师:这是一个离开家乡的人,当天黑下来的时候,
他就特别的想自己的家,想家里的亲人。
二、展开
1、教师朗诵古诗,讲解古诗含义。
床前明月光:明亮的月光从窗户外照进来。
疑是地上霜:把床前的地映得一片银白,以为是一层白白的霜。
举头望明月:抬头仰望天空,一轮又圆又亮的明月高高悬挂着。
低头思故乡: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了心中怀念的故乡!
2、理解字词。
疑:怀疑,误认为的意思。
举头:抬起头,举是抬的意思。
思:思念,想念。
3、幼儿学习古诗,教师指导。
4、利用多种形式反复练习诵读。
5、为古诗创编动作,帮助幼儿进一步的掌握。
教师:谁能给古诗编上动作呢?我们加上动作来念古诗。
三、结束
“我是小诗人”诵读比赛,鼓励幼儿积极上台表现。
教师讲评,为幼儿颁发奖品。活动结束。
静夜思教学设计 篇四
《静夜思》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诗。全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课文的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生动地再现了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是引领学生理解古诗,深情吟诵的教学媒介。
教学理念:
本课是一首古诗的教学,对于古诗学生非常喜欢诵读,很多孩子在两三岁就开始背诵古诗,根据课前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本课这首《静夜思》,所有的孩子都已经能够背诵。所以我把本课的着眼点放在让学生认读、记忆古诗中的生字和对古诗的感受上,并且让学生接受古诗文化的熏陶,喜欢古诗,了解诗人,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孩子们对古诗由小时候的简单的韵文背诵,升华到有意识的对古诗的喜爱。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生字“头”、“乡”、“光”、“故”,认识新偏旁“攵”。
2、初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诵读时能做到正确、有感情。
3、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积极主动地诵读古诗文。
教学重难点:
1、会认10个生字,写好4个字。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
教具:录音机,《思乡曲》音乐磁带,多媒体课件,书中插图。
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感受情境美
(一)学生听音乐,体会乐曲中描述的意境。
师:图中的人在干什么,他在想些什么?
(课件出示学生兴趣盎然,发言踊跃。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引导学生看图的同时简介图上的画面内容。)
师:这是一首《思乡曲》,思乡的感情可以用音乐来表达,也可以用语言来表达。
[〖设计意图〗:音乐、背景,首先在课前营造一种古香古色的韵味,引领学生们进入古诗境地,从而给整堂课罩上古诗的氛围,并让学生从图画浓郁的意境,从已有的古诗理解察觉到这首诗的情感基调。]
(二)板书课题,简介李白,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李白画像及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认识“静”“夜”“思”三个生字,指导后鼻音及整体认读、平舌音的发音,从而读准字音。
2、简介诗人李白资料及这首诗的背景:小朋友,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知道李白是谁吗?由学生畅所欲言,交流汇报自己课外搜集查到的资料。
教师小结: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古时候很多诗人都有自己的封号,李白就号称“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很多古诗,将近有一千首,他的诗想像丰富,风格豪放,正因为他的诗写得多,写得妙,简直就像一位作诗的神仙,所以人们还称他为“诗仙”。诗仙就是在说诗人(“李白”。)这首《静夜思》写的是他刚刚离开了家乡,离开了亲人后,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3、观察图画,结合图意,采用单字解释再串连的方式解释题目。同学们知道这首诗吗?放音乐,让学生背一背
〖设计意图〗:新课程倡导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教材处理要有开放的意识,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让学生课内交流对诗歌作者李白的认识,调动学生已知经验,关注学生已知世界,注重孩子的个性体验,可以满足部分学生的表现欲望,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为整体感知诗意作好情感铺垫。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自主识字,分层学习
(1)自己读诗,随文识字。
师:这首诗生字比较多,同学们初读时,遇到困难:如有的字不会读,怎么办?
生:可以借助拼音,可以问老师,可以问同学。
师:真好,这就是高效率的学习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把生字圈出来,比一比看哪些同学最能干,不用老师教就能读准字音,读通全诗。
师:读完的同学快打个胜利的手势。刚才小朋友们读书可认真了,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古诗。(点生朗读,及时鼓励)
师:刚才那个同学真勇敢,敢第一个来读,其实我们还有很多的小“战士”也想来读读,现在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朗读,每个小朋友都来勇敢地表现一下。
(2)检查识字效果:
师:大部分同学都能随诗读准生字的音了,生字娃娃们有些不服气了,它们跑出课文,到投影仪中排好队要考考大家呢,小朋友们敢向它们挑战吗?
(课件投影生字静 夜 床 光 举 头 望 低 故 乡)
师:现在我们先请小朋友们在下面热身,自由认读生字,把它们牢牢记在心里。
(这个环节要让学生说说整体认读音节是哪个字,三拼音节的字有哪些。理解“故乡”,故乡是哪?我们的故乡是哪?)
师:热身完毕了吧,请小朋友们同桌互相检查是否读准了字音。
师:同学们,现在该到你们展现的时候了哦!请你们齐读生字,注意发准字音。
〖设计意图〗:让学生读准生字的字音,并随时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如三拼、整体认读音节。通过相互检查的方法让同位两个小伙伴合作学习,互相纠正。
师:读的真不错,现在老师要加大难度了,你们给这些生字娃娃找个朋友吧,这样大家才会记得更牢啊!
师:现在生字宝宝们和他的朋友已经排好队了,我们来与他们打声招呼吧,谁愿意当小老师教教大家读这些词语。
师:哦,老师看到好多小朋友都想当小老师,那我们来分组吧,一个小老师教一排,读完后我们评一评哪个小老师教的最好,我们奖励他一个“智慧星”。
师:小老师们真棒,你们要为有这么出色的小老师骄傲。同学们学的也真是认真,小眼睛睁的大大的,腰板挺的直直的,嗓门也放的大大的,小老师们也为有你们这些可爱的学生而高兴呢!
(3)游戏巩固。
师:小老师们这么努力教大家了,相信好多小朋友已经学会了,那现在我们来开火车。火车,火车,哪里开?
生:火车,火车这里开!
师:好,我们就从这个外圈作为火车行驶的轨道吧!“火车修理员”们注意了,你们可不能闲下来,要随时发现情况,支援前线啊!
师:经过努力,火车顺利到站了。现在要开始大波浪的翻江倒海了,小朋友们,做好准备了吗?这趟任务里,可不允许任何一个小朋友分心掉队哦,否则就要“翻船”了哦!所以大家一定要团结一致,齐心协力!
师:真棒!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下,火车顺利到站了,大波浪也确实气魄压人。看来大家都已经认识这些生字宝宝了,那现在老师来增加些难度,看谁还能认出它。
(4)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及词
师:同学们,看到了吗?有什么不一样。
生:没有了拼音。
师:对了,生字宝宝们真淘气,把“帽子”甩掉了,那现在还有谁来挑战呢?
师:恩,挑战者真多,看来老师可低估你们了。那你们自己派一个能代表吧!
师:果然是不负众望,读音标准响亮!真了不起!
师:现在生字宝宝们还是不服气,又有新招了,他们不按原来顺序排队了,同学们还能认识他们吗?
(5)游戏巩固:课件出示生字转盘,学生们快速抢读
[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充分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来选择教学策略,真正体现以学定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部分学生对诗歌已耳熟能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孩子自己识字,互帮互学。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生字多次复现,加以巩固。在广泛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孩子们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2、认清字形。
(1)交流方法
师:这么多的生字中,你记得最牢的字是哪个呢?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的?把你的识字方法教给大家吧!
生:我记住了“静”字,它是由“青”和“争”组成,“青”是绿色是树林的意思,“争”是争吵,“静”是没有声音,连起来就是树林里在争看谁最青,没有争吵的声音。
生:我记住了“思”字,上面是“田”,下面是“心”。动脑筋种好田,让禾苗长出好多麦穗。
生:我记住了“床”字,广西有根木头。
生:我是这样记住“床”字的,这个木头很宽,可以给人睡觉。
生:我记住了“明”字,一个日是白天,一个月是夜里,两个在一起就是很清楚,很明白。
生:我记住了“是”字,上面是日字,下面是正字,只是下面的竖横变成撇和捺。
……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那么多好办法来识记这些生字。识记生字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编字谜,儿歌,故事,还可以拆分熟字组合,可以做动作,只要大家仔细观察,认真动脑筋,一定会认识更多的字。
(2)猜谜语强化巩固
师:同学们刚想了很多办法,那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看谁脑筋动的快!听老师叙述,猜猜是什么字。
谜语一:此木虽宽,供人卧躺。
生:床。(给最先说出答案的学生奖励“智慧星”)
谜语二:他是何方人氏,老爱脚踢石子。
生:低。(给最先说出答案的学生奖励“智慧星”)
谜语三:大字左上有两点,像人把头点又点。
生:头。(给最先说出答案的学生奖励“智慧星”)
师:快把你们的方法告诉身边的同学们吧,互相帮助,你们的收获会更大,方法会更多,记忆也会更牢!
〖设计意图〗:让学生们在一起,交流识字的办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记忆,也为其它学生提供了一种识字的方法与途径,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开火车”“快速抢读”“猜谜语”,反复的出现生字,让学生在快乐积极的态度中完成生字的认记。更重要的是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人团结合作,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三、朗读古诗
1、体会诗意
⑴ 指名读古诗
⑵ “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小组讨论交流,不懂的地方互相问一问
⑶ 指名说说
⑷ 提出不懂的地方
相机理解“霜”:在哪儿见过霜。(天冷的时候,玻璃上、地上会结出一层白白的冰晶,那就是霜。课件出示三幅放大的花草结霜的近景图,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了“霜”的意思。)
师:一轮明月当空照,银色的月光撒在地面,就像天凉地上结了一层霜,李白抬起头来,望向皎洁的圆月,想起了自己独自一人,离家在外,于是低下头来思念故乡,思念着故乡的亲人。
〖设计意图〗:通过对诗意的大致理解,把学生引入到诗的意境中,诗人的情绪里,唤出学生朗诵这首诗的情感状态。
2、入境朗诵
⑴ 学生自由练读
⑵ 指名读,大家评议,教师针对指导
导情:想一想李白的心情是怎样的?如果你离开了爸爸妈妈,十分想念他们,却无法相见,你的心情怎样?
⑶ 师范读
⑷ 配乐读
同学们,现在你就是思念故乡的诗人李白,在的寂静的夜晚,独自一人,对着月亮,带着你的心情,你的表情,和动作来吟诵这首静夜思吧。
⑸ 学生练读
⑹ 指名朗诵
⑺ 全体起立,望月诵读“静夜思”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的烘托、借助图画的感染,让一种思乡情涓涓流入学生的心间,全情投入朗诵。让学生熏到李白的情怀,读出古诗的韵味。
3、拓展延伸:假如你是大作家李白,我想问问你当时在思念故乡的什么人?你想对他说什么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想象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思念家乡的情感态度得到了升华。
四、指导书写
师:看来大家都是认字小能手了,我们已经会认12个生字了,现在,我们要学会写生字。比比看,谁把今天学的生字写得最漂亮。
课件出示:“头是乡故”
师:来,齐读一遍。
师:要写好字,要按一定的笔顺规则来书写,你知道有哪些笔顺规则吗?
生:先横后竖,先撇后捺
生: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生:先中间后两边
生:先里面后封口。
师:同学们真棒,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笔顺规则。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再来读读。(课件出示笔顺规则)
师:我们先来看“头”字,请同学们看老师写字,注意每个字的笔顺和在田字格的占格位置。
师:写好了,同学们拿出小手来,我们一起再来书空一次。
师:写字还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窍门,注意正确的书写姿势,身坐直,纸放正,拿稳笔,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胸离桌子一拳远。好,老师看到同学们都做好准备了,现在请你们描红练习吧!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书写规则,反复提醒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练习点评及展示
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古诗《静夜思》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名篇,在学习之前我就预料到每个学生应该差不多都会背,可是通过课前摸底发现其实好多根本不准。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认为自己会背了就不用学了。真要叫他们理解诗意,那也是不大可能的。那么怎么在这堂课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在走进课堂的那一刻,我心里还是没有底,但我知道我不能像平时那样上了。所幸一堂课下来,倒也有了新的启发。
学习古诗,重在吟诵。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播放《静夜思》配乐朗诵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的美。然后请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展示自己的风采,让学生来点评,在吸取经验的基础上让其他同学也站起来读,还通过范读、小组比赛读、表演读、配乐齐读等多种形式练习朗读,培养他们热爱读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朗诵、背诵古诗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
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也是教学的重点。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这一环节,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识字教学这个环节,我是这样分层次设计的:首先让学生根据拼音自己练习读,发现自己读得不正确的可以请同桌帮助。然后通过与“生字宝宝”交朋友的游戏来调动认字的积极性。出示打乱的生词,让学生“找朋友”、“认朋友”等游戏性的教学环节中,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当学生基本能读后,在加大难度,把拼音去掉,剩下生字及词让学生再来挑战认读,还加入“转盘认生字”的游戏,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在认读的过程中,我还注重字音的纠正,如:“床”“光”“望”“乡”都是后鼻音,学生读起来不容易读标准,我采取的方法是:注意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再读不准的就看老师的口型读,直到学生读准为止。
会读不是最终的目的,关键是否能牢固掌握,我还通过复习巩固加深写生对字型的认识。首先,在教学中,可以用组词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字义,加深对生字的记忆。如,光—光明、月光、灯光;举—举手、举重;用“词语转盘”的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本课的生字。还让认识字的同学说出自己是怎么认识的,让他们互相交流,补充,充分展现了自己丰富的想象,这一环节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人团结合作,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另外,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感悟教学,是这节课最为成功的地方。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来观看一幅幅生动的插图。如:出示《静夜思》背景插图,李白的图象,以及理解“霜”这个词时出示的图片等等,还有富有动感的练习题,这些生动有趣的画面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正迁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认知策略,激起学生去探索这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教学世界的欲望。
这节课,我主要体现了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读书、学习这一教学理念。在新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明显增强。特别是:假如你是大作家李白,我想问问你当时在思念故乡的什么人?你想对他说什么呢?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想象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思念家乡的情感态度得到了升华。
《静夜思》教案设计 篇五
教材简析:
《古朗月行》和《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两首古诗,其中《古朗月行》写出儿童眼中对月亮的认识,《静夜思》则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语言简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设计理念:
遵循“互动、开放”的阅读模式,力求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创造出富有诗意的'课堂意境,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中华古诗文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诵读古诗,了解古诗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2、背诵两首古诗,体会古诗的奥妙。
3、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诗意,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想像诗句描绘的景象和意境,陶冶审美情趣。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寂静的夜晚,深蓝的夜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老师一抬头,看到这可爱的月亮,真想对它说点什么。你们猜一猜,老师想对月亮说些什么呀?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答,师相机引入。
2、古时候,有个著名的诗人也和我们一样,喜欢这明亮皎洁的月亮,他写了许多关于月亮的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首描写月亮的诗。
3、板书课题:古诗两首。
(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导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学生带入文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古朗月行》和《静夜思》教学图片,学生依次看图,说一说都看到了什么?
2、借助拼音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3、同桌互读正音,检查是否读正确。
4、听录音范读,学生自由跟读。
5、说一说,通过读古诗,你都知道了什么?
(通过学生自由读文,对古诗内容初步感知,为下面进行精读体会和感情朗读奠定基础。)
三、细读课文,理解大意。
1、默读古诗,画出不理解的诗句。
2、师生互动,提出不懂的地方;生生互动,解答疑难。
3、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联系上文中“小时”“地上霜”“低头”等诗句,理解意思,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看法。
4、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师适当点拨。
(通过个性化阅读,加深对古诗意思的理解。)
四、个性品读,熟读成诵。
1、自由读古诗,和同桌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些地方,为什么?你准备怎样读出喜爱之情。
2、师范读,引导学生读诗,注意诗句停顿和节奏,读中感悟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和韵律美。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先自由读,再指名读、领读、齐读,通过不同方法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加深记忆。
(通过重点词句与重音相结合的不同读法,感受古诗用词的精确,使学生由不同方式的品读上升到读出感情,读出滋味,读出古诗的魅力。)
第二课时
一、朗读、背诵古诗。
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朗读,背诵两首古诗,强化积累。
二、激发想像,拓展延伸。
1、除了诗中描绘的景色,你认为月亮还像什么呢?展开想像,先在小组内讨论,再说给老师和同学听。
2、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信吧!用上《静夜思》的词句,表达你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要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思考空间,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
三、识字指导。
1、认读生字,重点检查“瑶”“疑”“霜”。
2、指导书写。
静:左右结构,左边“争”的第4笔横出头,最后一笔竖稍长,与左边不对齐。
故:右边是“反文旁”,不是“文”字。
四、总结全文。
1、齐读古诗。
2、说说古诗体现作者李白的什么思想感情。
五、实践活动。
1、查找一至两首关于月亮的古诗读一读。
2、完成填空,在小组内订成一本小诗集在班级内展示交流。
如: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
又疑,飞在青云端。
(这一环节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以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引导学生在练笔,搜集资料中感受中华诗文的博大精深,提高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2、古诗两首
古朗月行静夜思
小…………不识(童真)举头…………明月
呼作思乡
疑…………飞在(童趣)低头…………清霜
静夜思教学设计 篇六
一、教材解读
《静夜思》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它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在宁静的夜晚望月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拔动着作者的心弦,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同学早已背会这首诗了。但学生不一定真正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诗句所表达的感情。本节课要注意引导学生反复吟诵,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
三、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反文”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谜语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老师出个谜语大家来猜: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2、学生饶有兴趣地听,边听边猜。说出谜底月亮。
3、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对了,是月亮。(师饱含深情地)晴朗的夜空,多么静谧,一轮明月高挂上天上。看到这样的景象色你会有什么感受,又会想些什么呢?
4、引入新课,板书深题:《静夜思》。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看课文,听录音,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2、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圈出不认识的生字,把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想办法记住它。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
4、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教师出示卡片,各小组开火车读,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读得准。
5、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6、学生用这些生字组词或说一句话。
7、借助生字“故”字,让学生认识反文旁。
<三>、入情入境,美读成诵。
1、学生自由读古诗,小组讨论,交流读后的感受。
2、全班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哪句诗,或有什么感受。
3、引导学生理解“疑”的含义。
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见过“霜”,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示“低头”“举头”的意思。
4、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
5、配乐朗读《静夜思》,启发想象诗歌画面,创设一种意境,学生可以配上简单的动作边做边读,熟读成诵。
6、师指导朗读,标出朗读节奏及重点词。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师:我们都知道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现在谁想扮演李白做一回诗人,背背这首诗?也可以加上动作。
8、指名学生上台背诵,其他学生点评。
9、全班齐背。
<四>指导写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指导书写。
“耳”上横短,下横长;“头”的第五笔是“长点”。
2、描红、临写,并提醒坐姿与执笔姿势要正确。
3、展示学生的作业,学生评议。
<五>、实践活动
观察夜晚的天空,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还可以用图画来展示。
五、教学资源
本节课虽然没有利用多媒体课件,但本节课注意开发了学生资源,引导他们或识字、或朗读或书写。而且利用了卡片和录音机为教学服务。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6篇《《静夜思》的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