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学设计 >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通用10篇)

众鼎号分享 106915

众鼎号 分享

现如今,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10篇《现代教育技术论文》,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及其应用的论文 篇一

摘要:在教育研究中,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轨,一直是困扰着人们的一个问题。由于人们常常关注于实践与理论的一致性,却忽略了它的内在差异,这就导致两者脱节。而教育技术对教育理论是实用,对教育实践是批判的,这是实践转向理论及实践创新的前提。

关键词:教育技术;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干系

教育技术,是作为学科研究对象的一门技术。在美国,教育技术是在教育领域的面目出现的;而在中国,教育技术则被视为学科的研究对象。而且从事实上理论指导实践不是必然的,无条件的,它一定是在人们的知行统一下找到一个媒介进行两者的相互转换,而这则者需要技术的支持。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康德通过判断力(或理性)对休谟法则的解决,以及杜威的实用主义技术观,都从侧面说明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一)理论与实践的差异

理论与实践的虽然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但是人们常常因为内在的一致性而认为它们是一样的,这就是所谓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高于实践”,而人们过于强调它们的效果因而忽略了它们内在的差异。而这里的差异,是指它们内在的东西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人类对于理论与实践的往往是求同的态度而忽视了它的差异。如柏拉图的理念论,他把世界上的一切现象看作是理念的模仿和分有,理念是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据。言下之意就是,理论是实践的依据,我们怎么做就看理论怎么说,理论与实践内在又是一一对应的。特别是近代科学的运用,更是把这种理论推到了极致。1869年,门捷列夫根据原子量的变化制定了元素周期表,并断定金的原子量要比锇、铱、铂大,并用元素周期表纠正了原先错误的金的原子量,后人还根据这个元素周期表发现了一些新的元素。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从而也发给了人们错觉,认为理论反应了实践,实践与理论又一一对应。理论是否能够贯穿实践?柏拉图推行他的《理想国》经历就能够说明。《理想国》作为柏拉图最著名的代表作,通过与苏格拉底的对话,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教育、文艺等多方面的问题,并以理念论为基础,构造了一个理想国家的系统方案。可是,过去了两千多年,他的理想国并没有建立起来,理论与实践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它们内在存在着差异。这里我们讲的理论与实践差异是讲的好的理论能够解释实践,但好的理论不一定指导实践。

(二)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差异

《教育研究》杂志在1991年第5~11期(第10期纪念陶行知诞辰100周年暂停)开辟了“教育理论与实践”专栏,其中很多文章都涉及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差异问题。如扈中平与刘朝晖指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是双向的,既有理论工作者不关心教育实践的原因,也有实践工作者轻视理论的原因。这也就导致了人们对于教育理论投入过高的期望,而教育理论往往又不能指导教育实践的进行,又受到社会的各方面的制约。

(三)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媒介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存在差异这个观点已有定论,关于如何调节两者之间的差异问题,这也是诸多学者所研究的问题。吴康宁在《对我国教育理论发展的思考》中专门提及了理论沟通实践的途径,他提出教育活动模式可担当这一功能。他认为教育活动模式包括三个部分:对特定教育活动模型的呈现,对解释该模型的运行规律的阐述以及对具体的操作程序的说明。这也是理论描绘了一个理想世界,把复杂的现实精简了,形成了逻辑上的统一,而实践则是要面对一个无限复杂的世界,没有了逻辑上的统一。但是现实又要把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起来,可是这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差异,人类的知行统一又要它们联系在一起。这二者该如何的相互转换?技术就是这两者的媒介,将二者相结合起来。

二、作为媒介的技术

(一)技术的特点

技术作为理论和实践的媒介,有它的特点创造性、自身性和合目的性。而教育技术也具备这些特点。技术的创造性指,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在相互转换的过程中,教育理念的运用和教育实践对教育理论的超越。在以往的教育中人们秉承“理论高于实践”的宗旨,把教育实践向教育理论看齐,信封教条运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实践不适应理论,归结于理论的错误。而技术的创造性则是把两者的不相适应,相互的联系在一起。这也说明无论理论与实践多么不适合,通过创造性的理论的运用,让理论与)众鼎号●www.1126888.com(实践相融合,而它的运用也是因地制宜的。技术的自身性指要自身参与进去,它包括了两个因素:工具手段和自身技巧。理论在形成的过程中,为了能更适应多的情景,会把不利于理论的情景因素剔除,而人参与进情景中能把理论忽视掉的部分补充进来,从而使理论在不同场景发挥作用。而实践到理论的过程,则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复杂的现实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毕竟实践本身不是理论。技术的合目的性指人类在活动与生俱来的东西。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的“自然的形式的合目的性原则”是判断力的一个先验原则,所以合目的性在康德哲学中非常重要。合目的性不是自然的,它人们在寻求多样统一所附加上去的,通过多样的工具手段,最终采取何种工具,取决于工具使用者解决何种问题,这就是合目的性的作用。

(二)作为教育媒介的特点

教育技术对教育实践是一种批判的态度,这是实践转向理论的前提,也是教育理论创新的前提。教育实践中通过实践的考察和探寻,进行生层次的分析和探讨,然后为教育理论提供素材。通过自身的内在的思考,思想内部的沉淀,在工具使用中的观察、揣摩、关照与感悟。而实践也在这种批判中找到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就是实践的创新。教育技术对教育理论是实用的,这是理论转换实践的前提。从技术层面上来看,理论它本身就是个工具,教育研究的时候为其提供一个研究的方向,构建起一个支撑的框架。理论不是终极性的,它是不断在调整的,在这个调整的过程中教育技术加深了对教育理论的更深的认识。而教育技术就是在使用理论的过程中加深对教育理论的了解,这也不是简单的教育学所能做到的。教育技术对工具是批判的,从根本上,实践对理论是反作用的。现在的信息技术分为通用和专用之分,实践对技术的筛选。信息技术一旦具有强制性,那么它会对实践的复杂性造成伤害。技术工具具有意向性,它的创造者和开发者的一向一旦不受控制,那么会造成实践的伤害。

(三)教育技术与实践和理论的发展

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是存在差异的,人们又要求它们统一,教育技术的出现连接了两者。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育技术,不再是不被人们所注意,它与教育理论和实践所结合在一起。技术的发展使实践和理论不再是单一的一体,由教育技术进行对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研究,及其三者这间的相互作用。

三、结束语

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两者存在的矛盾无疑是教育研究中的一大问题,通过对教育技术和教育研究与教育理论者三者关系的探讨。进一步地了解到教育技术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而教育技术对两者的联系和互补,改变了教育实践与教育技术的内在的矛盾。使其实践与理论的内联系在能够一一相对应,而不使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节。

计算机现代教育技术分析论文 篇二

计算机现代教育技术分析论文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搭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平台现在用人单位对于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因此,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人才。然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多数学生因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学校,接受的计算机基础的学习程序不同,他们当中不仅大部分同学的基础薄弱,而且对于过去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计算机教学方法很不适应,他们在课堂上通常无法专心听讲。而新课改中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及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摆正、调整位置,与学生成为合作伙伴,能力合作,相互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以现代学习理论为基础,打破了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知识靠教师向学生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采用团队分组形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课堂气氛活泼、热烈,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当前越来越多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运用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化教育技术手段,如: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网站、在线网络学习视频等。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问题情境,贴近现实生活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因某种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习的效果事半功倍。在传统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往往都是由教师的语言表达为主,或者是直接导入,然而这对于活泼好动的中职生,很难引起他们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当然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很难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如果能够有效地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以体现学生发展为主、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实践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技术来创设问题情境,制造一个和谐逼真、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就可以很快地引起学生的注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如,在讲解Photoshop这款软件中关于图片的处理时,我们可以举例一些网络红人,如“犀利哥”、“芙蓉姐姐”等网友PS过的照片,引入课堂的内容。通过贴近现实生活的实例举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师更好地实施分层次教学,使学生树立自信心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学习背景各不相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已经是计算机领域中某一方面的“小专家”,而有的学生只能简单地操作计算机,如开机、关机,上网浏览一下网页而已。学生接受能力和学习态度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理论知识扎实,但动手能力较弱;有的学生理论知识薄弱,但动手能力却很娴熟。学生知识结构和学习兴趣的不同造成了学习需求和发展方向的多样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按单一的标准授课,去要求所有学生按统一的进度去学习,就不能很好地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然后,让每个学生得到适合他自身的教育,因材施教,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可以说是很难做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在网络课件、教学网站或者在线网络学习视频等教学媒体的辅助条件下,这种理想基本具备了实现的条件。每个学生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在网络中搜索相关专业的网络课件或教学网站,从中找到别人精心设计好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和吸引程度,学习不同程序的教学内容,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同时,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学习任务可以分为基础型、提高型、拓展型等,并提供不同程度的各种参考和帮助信息给学生,给学生学习提供必备的帮助,从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够真正使学生学有所获。根据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教学,发挥学生优势特长,突出学生个性,各得其所,使学生对学习充满自信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的质量。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师给学生提供多方位的帮助,与时俱进,不断为教师进行教学储备。目前,中职计算机课堂大部分都从原来的多媒体教室转到了多媒体网络机房,这在很大程序上解决了以往大班级授课方式下,教师不能一一指导有问题的学生的难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给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帮助,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校每个计算机网络机房都配备有教师机和学生机,教师机利用“极域电子教室”这款软件可以全程监控上课学生在计算机上做的所有操作,同进可以时刻留意有问题的学生,也能够远程辅导学生操作,使学生遇到的难道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在很大程序上也提高了教学的成效。针对计算机发展的多元化、行业化,社会各行各业对计算机专业学生技能需求和素质要求在不断的变化,学校应及时进行教师教学储备,就是要及时、定期安排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应该多参加国家、自治区有关部分组织的专业知识培训,及时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学习最新的计算机应用知识,掌握最新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和网络、硬件产品。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素质,为将来开设新的专业课程作好充分准备,能很快地投入到教学中去。这都体现了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教与学过程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达到了实现教学质量的优化,以免被社会所淘汰。

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篇三

物理教学中的概念、规律、原理、定律、方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多重思维,抽象概括得出的。离开了实验,物理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验不仅是探求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变化规律的研究活动,也是检验物理学理论是否正确的标准,而且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更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实验教学主要有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内小实验几类,在物理教学中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创造性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以实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学生自主在学习、构建物理概念和规律时,必须具有相应足够丰富的感性认识,才能在此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了一些物理现象,但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仅靠直接观察与生活实践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生活中直接观察到的往往是各种现象交织在一起,内在的本质特征常常被外显的非本质特征所掩盖了。另外,自然界中的许多物理现象,并非随时都能观察到,往往受到时间、环境、条件等自然因素的制约。更何况有些现象,在自然界和平时日常生活中也难以观察到。而物理实验恰能弥补日常观察的不足,可以运用仪器、设备提供精心选择的、简化的和纯化的素材使物理现象反复再现,从而有目的地进行观察研究,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明确、具体的认识,以最有效的方式迅速掌握前人已经认识的真理,通过最简捷的思维活动形成概念、建立规律。

二、以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是物理教学目的任务之一。学生在平时生活中通过观察新奇的自然现象,虽然产生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了一定的兴趣,但如何引导学生由对物理现象的认识转向对它们内部规律的认识,这就需要借助于实验教学。因为物理实验具有真实、生动、形象的特点,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极易唤起他们的直觉兴趣。例如,“水中燃烧的蜡烛”、“纸锅烧开水”、“煮金鱼”等实验出乎学生意料之外的结果,可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并唤起他们的好奇心,所以,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很自然地会产生自己操作的欲望。教师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学生的操作兴趣,多让学生动手,学生的兴趣会进一步提高,产生探究因果关系,得出解释物理现象的结论,发展为因果认识兴趣。使学生的直接兴趣转化为探求科学知识的持久兴趣和饱满热情,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以实验培养学生的能力

1、实验观察能力。观察是思维的触角,培养观察能力对物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实验是培养观察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中,都需要学生仔细观察仪器装置的构造、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及现象发生和变化过程等。例如,实验中每使用一件新仪器,学生要学会观察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学会校零;观察时要心中明确每一步骤的观察任务,对稍纵即逝的观察现象要捕捉及时,必要时还要反复实验强化观察印象。

2、操作能力。通过实验,让学生独立操作,反复训练,能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技巧。教学中应注意,教师的演示操作要规范、正确、熟练、快慢适当,便于学生观察和模仿;对基本仪器的工作原理、装配、调整、操作办法、注意事项、数据的正确获得和处理等,教师要重点示范操作,并随时了解学生在观察实验时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控。在实验中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动手操作和足够的动手操作机会,抓好实验过程中的分工协作,确保学生人人动手、个个参与,避免个别学生霸占实验,其余学生看实验的现象,促进全体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

3、探究能力。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选取合适的、需要探索的问题作为实验内容供学生探究,充分渗透探究能力的培养因素,使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物理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独创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4、思维能力。在获得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联系学生已有的概念,进行科学思维,对实验数据运用比较、分类、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判断、推理和想象等方法,抓住实验中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摒弃非本质的、偶然的东西,分析概括出新的概念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由此可见,做实验的过程就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而且,这种综合训练过程,也是创新能力得以产生的基础。

四、以实验体验科学方法

物理学被誉为“科学方法论的典范”。物理学中存在着丰富的方法论内容,如观察实验方法、逻辑思维方法、理想化方法以及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猜想与假说、科学猜想等。在物理实验中,学生要经历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与得出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经历了与科学工作者实际工作时的相似的情景,体验了科学方法,受到了科学方法的熏陶,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以实验培育优良品质

实验本身是一个严格的科学过程,要获得实验的成功,必须一丝不苟,来不得半点虚假,这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是十分有益的。实验很难保证一次成功,难免有失败,需要分析原因,重复操作,这可磨练学生的意志。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必然要遵守实验的规则以及各项规章制度,这会养成遵规守纪、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的优良品德。

综上所述,在物理教学中,实验的作用在于为学生创造适于探究的物理情景,学生在实验中获取物理知识,训练实验技能,提高实验能力,体验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正因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独特作用,教学中应把实验从教学的辅助手段转变为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物理情境、探索物理规律的主要手段,将实验有机地嵌入各个教学环节中,将实验与物理知识融为一体,使实验的过程即为学习的过程。基于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不能仅仅把实验理解为直观教学的一种手段,要充分发挥它的各种作用,实现新课标的要求。

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篇四

摘要:

“知识树”是指将各个作文知识点的序列归整在一起,通过“树形图”的方式来呈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通过“知识树”来将与某个作文教学主题相关的所有知识点汇总在一起,将其应用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之中,有利于让小学生建立宏观的作文感官,为灵活应用各个作文知识点打好基础。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探索,从帮助学习建立宏观知识结构、提高学生语文习作能力、激发小学生的习作兴趣三个角度来详细阐述将知识树应用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知识树;应用作用

作文教学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效率最低、效果最差的教学内容,不管教师手把手教学生如何写作文,还是以“解放学生”的思想来为小学生提供充足的习作自由,小学生的习作能力都没有明显的提高。追本溯源,最根本的原因便在于小学生没有建立稳固的、灵活的、可迁移的习作知识结构,也没有掌握良好的习作技巧与习作知识。如果教师可利用“知识树”来组织作文教学,那么自然而然便可增加小学生的字、词、句、段落、篇章的储蓄量,学生也可在知识积累中了解篇章结构、语言句式等语文知识的应用方式,自主尝试在本人作文中展开实际应用,从而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习作能力。

一、帮助学习建立宏观知识结构

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都有这样一个感受:同一种习作技巧,不管教师强调多少遍,小学生依然会在相同的问题中出错,而大量重复性的习作问题则会逐渐消磨掉小学生的习作自信,导致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长期处于低效的循环状态。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便是小学生所形成的知识和结构是碎片化的、不完整的,所以无法形成知识迁移能力。对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知识树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习作知识结构,为学生灵活迁移习作知识做好准备。比如,在“写一处自然景观”作文教学中,笔者便以“知识树”的方式来总结了写景作文的习作要求。在本课教学中,笔者绘制了一棵知识树,在树干中写下“写景作文技巧指导”,然后以六个枝干来标注了写景作文的六个习作技巧,即观察为基础、善抓景物特征、确定习作顺序、做到动静结合、抒发真情实感、善用优美语句。在每一个枝干下,笔者也会细化每一项内容的具体内容,比如在“确定习作顺序”中,笔者还以“小枝干”介绍了写景文章常见的空间方位顺序、时间顺序、地点顺序这三种写景顺序,并用具体实例展示了每一种习作顺序的习作效果;在“善用优美语句”中,笔者也介绍了拟人、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手法,以例句来让学生感受每一种修辞手法的习作效果。

二、提高学生语文习作能力

小学生目前在作文中所存在的内容空洞无物、语序颠倒混乱、错别字与语病较多、缺乏真情实感等问题都是小学生语文习作能力低下的具体表现,这些问题也直接导致我国小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比较低下。然而,“知识树”是提升小学生语文习作能力的关键所在,因为它能够让小学生灵活调动与使用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各个习作知识,每当教师布置一项习作任务,他们便可回忆相关知识的“知识树”,利用“知识树”的各项内容展开有效习作,写出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作文。比如,在“写观察日记”一课中,笔者便以“知识树”的方式来总结了观察日记的三个习作技巧,即观察要抓特点、重点;观察要有顺序,可以从上而下、从内而外,也可以从中心到四周;观察既要有整体,也要有细节。在以“知识树”强调了观察日记的观察要点与习作要点之后,小学生便可随机选择观察对象,可以是一只小动物,也可以是校园环境,还可以观察一个人。在观察中,小学生将会自然而然地思考观察对象的特点,从整体、细节两个层面来保证观察的全面性,并且会及时记录自己的观察顺序。在做好前期准备之后,小学生便要学习日记的习作格式,在日记中记录自己的观察过程。以“知识树”来组织习作指导,可有效减少小学生习作学习的盲目性,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与习作能力。

三、激发小学生的习作兴趣

长期的失败经历是导致小学生厌烦写作文最重要的学习情感因素。若教师可以“知识树”来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使小学生明确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成功,那么便可有效改善小学生被动、消极的学习态度,使其重新对习作学习产生兴趣,并在此过程中建立自信,使小学生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状态,逐渐爱上语文习作。自从笔者以“知识树”来组织作文习作教学之后,笔者发现越来越多的小学生都重新燃起了习作热情。比如,在“写童话”教学中,许多小学生虽然很喜欢读童话故事,但是说到写,却显得一筹莫展。为了让小学生了解如何写童话,笔者以“知识树”的方式分析了童话故事的文本结构、习作要点、习作技巧等多个内容,然后鼓励小学生自主尝试创作童话故事。在“知识树”的引导下,小学生全面了解了写童话的具体内容,十分有信心地展开了语文习作。许多学生表示,他们本来对童话故事的习作方式感到十分茫然,根本不知如何下手,但是,“知识树”让他们知道了童话故事包括什么、如何写童话故事、怎样写出来的童话故事更吸引人等等,使他们有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恍然大悟之感。

总而言之,有多项研究证明“知识树”是符合儿童认知特征与学习思维方式的。将其应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之中,能够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针对性与目的性,是提升小学生语文习作素养的重要方式。对此,教师应全面分析应用“知识树”的要点与条件,以“知识树”来促进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全面改革。

参考文献:

[1]王庆欣.小学语文教学应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树”[J].辽宁教育,2015(11):73-76.

[2]汤金琴.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7.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构成要素分析论文 篇五

【摘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我国的教学资源也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而相应地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加以辅助,能够让教师的教学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被全面调动,使课堂教学如虎添翼、事半功倍。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信息化时代,人们生活的各种方面都离不开电脑技术的帮助,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将枯燥无聊的讲课内容形象化和实例化,使学生能够更轻松、更直观地理解。特别是数学这样的科目,小到几何画板,大到matlab,都是帮助教师形象化教学的有效信息化工具,因此教师需要熟练掌握这些工具,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一、制作教学用的互动小游戏提高学生兴趣

许多小学教学工作者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最为头疼的问题莫过于学生上课很难集中注意力了,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缘故,心智尚未成熟,对于学习没有深刻的认识,因此在课堂上就经常溜号、开小差,不能专注于教师的讲课中,而如果能利用计算机技术设计一些有趣的课堂小游戏,对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专注度是具有显著作用的。以教学《10以内乘除时》教师可以利用Flash等软件制作两个分别带有十个10以内数字的转轮,然后中间加上乘好和除号,让学生在课上进行乘除法速算大比拼,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依照顺序轮流站起来一位学生根据随机转出的数字进行相应的乘法或除法计算得出正确答案,直到进行完几次轮换,教师将每个小组完成计算用的时间拿秒表进行记录,最后把每个小组计算用的总时间相加并除以人数从而求得平均时间,平均时间最小的小组将获得教师颁发的特殊奖励,并且获得最强速算小组的称号。在这样的一整个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计算机软件的帮助下为学生设计了一个随机性很高的小游戏,让学生在小游戏中比拼速算来考验学生的计算能力,看谁能够算的又快又准,小学生天性好玩,在课堂开展游戏教学能够自然而然地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最后学生在进行成绩计算时也需要自己动脑来验证教师得出的比赛结果的公平性,从而使得学生对于平均数求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对于平均数的意义有了基础的认识,还从侧面拓展了学习的内容,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可以说是寓教于乐、一举多得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典范。

二、使用动画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数学是一门十分抽象的科目,对于数学想象能力还未得到开发的数学初学者——小学生而言,这样的抽象思维是很难自己产生的,需要教师循循善诱,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开发对于数学的想象力。而完事开头难,在学生数学想象力极其匮乏的小学数学教育期间,唤醒学生的数学想象力可以说是难上加难,然而如果利用动画等现代教育方式来为学生进行实际演示,便可将抽象的数学思维变得具象化、具体化,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消化和理解。以教学《立体图形》为例,教师在进行立体图形讲解时,很难将各种立体图形的构造进行描述,例如:正方形的概念是:用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正方体;而球体的概念是:一个半圆绕直径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所成的空间几何体叫做球体,简称球,这个概念相比正方体还要更加抽象,学生很难凭借目前小学阶段的空间想象能力想象到这类立体图形的几何构造,而利用电脑动画则可以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展示这些立体图形的全貌和细节,还有围绕立体图形而产生的相关几何概念。以正方体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动画,其动画内容就是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在一个空间内围成一个正方体,而产生的这个立体图形由面和边构成,其中组成正方体的正方形就叫正方体的一个面,而两个面之间所夹的直线就是棱。通过这样一段形象生动的动画,学生自然而直观地观看到了正方体形成的过程,从而减轻了学生想象的负担,降低了学生的理解和想象的难度,使得学生在学习立体图形时更加轻松、高效。

三、利用图像展示软件为学生进行情景创设

现代教育技术除了这些应用,还可以与新式教学方式结合,发挥更加强大的功效,比如:利用图像展示软件帮助学生进行情景创设,从而帮助学生学习数学问题的思考流程。这里以教学《行程问题》为例,行程问题又叫做两车相遇问题,是考验学生应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方法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一类典型应用题,这类应用题的难点便是学生需要先想象出两辆车相遇时的地点,在根据相遇地点来列出相应的数学关系式从而求解。而如果利用图像展示软件来为学生形象演示行程问题中辆车相遇的过程,学生便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辆车相遇的相遇点,这样动态演示的过程相比教师传统教学中利用板书来演示相遇过程要直观、明确的多,学生一看便能够理解这个问题中辆车相遇点和辆车各自速度、最终相遇时间之间的关系,并且根据这个数学关系代入未知数写出方程,并最后计算得出结果。辆车相遇是经典的数学建模类应用题,如何将辆车行程和时间关系模型建立起来,并以相遇时间为基础建立起二者的联系是关键,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形象展示相遇过程中的路程时间关系,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理解效率,并且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相似的模型,使学生能够即快速又充分地理解这类问题的解法。

四、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是社会进步的产物,而教育也要做到与时俱进,时刻革新,合理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并将之与创新性地教学方法所结合才是教学的大势所趋,本文以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课题,根据实际教学案例具体分析其应用方法,希望可以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万军。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上),2017(3).

现代教育技术及其应用的论文 篇六

一、使用的积极性不高

有些教师对教育技术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彻底,因而对教育技术概念、新理论、新观念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使用教育技术上课只是一种噱头,在当前追求分数的考核制度下,花费大量时间去制作课件是“得不偿失”;有的教师是由于受年龄、学历等限制,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和使用存在恐惧感,所以,使用教育技术的积极性不高。

二、使用的动机不正确

有些教师为了追求所谓的教育现代化、课堂现代化,显示自己的“档次”,热衷于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的教师为了减少甚至不写板书,恨不得每节课都用多媒体,每一个知识点都用多媒体;还有些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和使用仅仅是为了“教学观摩课”获奖、拿证、评职称、晋级等。这些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内部动机不足,外部功利色彩比较重。殊不知,这种行为完全是为了用技术而用技术,根本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未与板书等传统教学手段有效整合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当中,直射点、晨昏线、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等知识点是地球运动部分的难点,这些地理事物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其变化规律。许多教师认为仅靠传统的地球仪演示和图片资料的展示,很难让学生理解这些规律并记住它。所以,教师一般会选择二维动画甚至是“虚拟三维地球仪”,边播放演示边让学生观察、分析、思考、讨论。可事实证明,效果还是未达到预期。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未将多媒体课件与板书有效整合,学生不清楚前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所以思路不清晰。清晰的课堂教学结构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板书作为一种灵活性较强的教学手段,其不仅能展现知识结构,还能有效地弥补地理课堂生成与预设的差距。教学是个动态的过程,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预先列入多媒体中,适当的板书会对我们的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不能因为多媒体技术的现代化,而把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全盘否定。因为每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其特点,每一种教学手段也都有其利弊,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多媒体技术来表现,有些教学内容根本也不需要用多媒体技术来表现,特别是那些一目了然或使用黑板、投影、挂图等传统教学手段就能解决的问题,采用多媒体来教学反而画蛇添足。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难易来确定多媒体技术使用的程度和范围。

四、制作质量不高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日益成熟,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通常彩图、视频、音频、动画相结合,图文并茂,声像共鸣,能为课堂教学创造一个高效、多元的视听环境,给学生以赏心悦目的体验,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直观。但是目前,大多数课堂上使用的多媒体课件没有现代教学理论作指导,只是图像、文字、动画和声音的简单叠加,没有交互,没有情境设置,只是纯粹的演示性课件。这些制作质量不高的多媒体课件,不仅不能提高教学效率,还可能分散学生注意力,浪费教学时间。重复选取大量图像;安排过多活动项目;同一页面字体大小、颜色搭配和图文组合没有层次性;为了过度追求课件界面的美观或结构的新颖而添加很多不必要的修饰等都是造成学生注意力转移、抓不住教学重点和难点的重要原因。教育技术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教育的最优化。优化的课堂教学,应重视从教学整体进行系统分析,综合考虑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因素,包括教学目的的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择,并注意各要素之间的配合、协调,从而发挥系统最优的整体功能。

五、结语

综上,要做到有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除了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外,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和信息素养,以便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实践的整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使用动机;加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学习策略设计和评价体系设计等的研究;树立以学习者为本的服务意识,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转变。

现代教育技术及其应用的论文 篇七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概述

现代教育技术是二十一世纪的新兴产物,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质是: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理论中,运用这种现代化方式开展教学,以实现教学现代化。我国现代教育技术起源于本世纪二十年代,最初我国现代化教育技术多以幻灯片等方式为主,随着计算机的高度普及和发展,逐渐开始以计算机为主。现代教育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使教学从传统黑板、粉笔的文字教学,转向了数字化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大大提升了知识传播速度和效率。在现代教育技术下知识变的不再抽象,通过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便可以把一些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图像和视频,使知识变的更容易理解。这种教学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构建了一种可以参与的学习环境,打破了传统教育中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并且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更有效引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再觉得枯燥无味[3]。现代教育技术不再仅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是把传授知识和素质培养统一了起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获得知识。职业高中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对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现代教育技术将成为新课改背景下提高职业高中音乐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职业高中想要培养出高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势在必行。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一)通过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感兴趣的科目和不感兴趣的科目,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是不同的。想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感兴趣的科目,往往会付出大于平时几倍的努力自主去探索和学习。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音乐教学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产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兴趣。例如在《公共艺术音乐篇》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聆听与感悟。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各类音乐或影片片段,让学生去聆听和感悟其中传达出的情感,丰富多彩的多媒体画面,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和兴趣。

(二)巧妙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成为主体

想要从根本上提高职业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质量,必须转变教育理念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完全可以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成为主体,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自由实践音乐的听和唱。例如在《公共艺术音乐篇》生活之音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网上搜索相关生活中的音乐,并让学生对收集的结果进行即兴表演。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使学生明白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意境。

(三)利用计算机软件,增强学生音乐学习信心

一直以来在职业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中,许多学生表现出了没信心,不敢张口唱的现象。教师可利用音乐制作软件,帮学生录制音乐,让学生听到属于自己的音乐,这不仅是对学生的鼓励,更能够让学生对音乐产生信心和兴趣。cooledit软件就是很好的音乐录制软件,不仅操作简单,且具有极好的录制效果。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世界教育正在发生着巨大的转变,现代教育技术,将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教育技术。职业高中想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培养出适应实现需求的优秀人才,教学中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应积极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音乐新课程教学中。

现代教育技术浅谈论文 篇八

情景教学是一种相对先进的教学方法,其已经被逐步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但情景教学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力,没有取得预期的目标。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情景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成为教师开展初中生物情景教学的重要支撑。基于此,本文在此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初中生物情景教学进行研究,旨在完善初中生物情景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营造更真实的情景

从本质上说,情景教学法就是指教师根据某种教学目标创设相应的情景,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分析、领悟和感受,在获得认知的同时获得珍贵的体验。由此可见,初中生物情景教学的基础在于情景的创设,现代教育技术恰好有力支撑了情景教学的开展。

在“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的教学中,由于当代初中生生活经验的欠缺,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也无法在头脑中形成具体的情景或形象。此时,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更加真实的情景。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展示泡菜的制作过程,也可以给学生展示酸奶发酵的过程。这些源于现实生活的情景能够带给学生更大的触动,让学生获得更真实的体验,以此提高情景教学的有效性。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学生体验

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初中生物情景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获得更加真实的体验中进行学习和提高。

例如,在“昆虫的生殖与发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播放《动物世界》或者《人与自然》等节目。这类节目具有更加丰富的资源,同时也更加生动地讲述昆虫的生殖与发育。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下,学生不但能够看到直观立体的图像,还能在更专业科学的讲述中进入更生动的情景中。

总的来说,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它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因此,教师需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完善情景教学,并通过反思促进教学的进步。

现代教育技术及其应用的论文 篇九

一、现代教育技术对优化课堂教育教学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是在现代教育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巴班斯基在《教育学》中指出“教学最优化是从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消费的合理性着眼,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的最好的教学方案”。当代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图拉“交互决定论”提出“人与环境相互作用是一个交互决定的过程,行为、人的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联结起着决定性作用。人的期待引向着他们如何去行动,他们行动又改变着他们的期待”。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简单地、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不断地同化和顺应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为切实转变传统教育,以知识记忆、存储为目标的高耗低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人才。近年来,国家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探索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前提,以互动教学模式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新模式。经过几年来的教育改革和实践,课堂教学的视线已逐步从“传道授业解惑”转向“研究改进教法、努力体现学生在自主生活中求发展”,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有效发挥,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意识明显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而课堂教学环境中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三者之间的关系和作用,直接决定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高低。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教学动态化重要手段,以CD—ROM教材和Web教材为主,教师利用其信息的大容量和教学形象性、直观性,采用动感的画面和音响效果,栩栩如生地向受教育者传输知识、信息,使教学中抽象的、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和内容变得易于了解和理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课时与课程的要求相应较为灵活,采取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实现了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使学生的知识具有了整体性和连贯性,而且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优化教育各环节,促进现代教育发展

(一)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环境。

完善的现代信息网络体系是现代教育技术的物质基础,要进一步转变教育发展理念,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学校网络体系建设,建置开发满足学生充分参与和自主学习的互动环境及实用的各具特色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实现师师、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协作及资源共享,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充实、修改、完善、提高。

(二)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建设优秀教学团队。

现代教育技术在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使教学观念和思想不断更新,顾明远教授指出“教育技术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虽没有改变教学过程的实质,但却改变了教学过程的模式,改变了教学过程的组织序列,改变了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同时有专家指出“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也不是资源是教师——是教师的素质。教育者必先受教育”。“一流的学校要有一流的教师支撑”。因此,身处信息大爆发时代的每一位教师,不能停留在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上,要坚持终身学习,熟悉和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及学习理论两大基石,用先进的理念来指导教学,用不断更新的知识结构来丰富教学内容,用现代教育理论对教材、学生、媒体进行全方位的整合,积极探索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模式。

(三)探究现代教育模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不应是被动吸取知识、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应是一个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积极建构他们自己的意义的主动建构过程”。这就要求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发展理念,深入探索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尊重、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去发现知识的规律,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教学活动才有生机和活力,教学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才能实现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向学生的“拓展、质疑、探究”转变,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挖掘。事实证明,授人以鱼,只能管一阵子;授人以渔却管用一辈子。因此,我们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中训练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在知识的重难点处为学生营造发现式的环境,学生在这个环境中积极参与探求新的知识,教师则注重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找到正在探讨的问题与已知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而且学会探求、发现知识的方法,达到优化“学”的目的。

(四)转变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激励民族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基础在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因此,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多种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与其他知识结构建体,探索解决未知事物,即将知识外化,使得学习的'知识进一步理解巩固,同时培养其创造力,应对未来各种挑战。知识经济发展时代,人才资源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培养满足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最根本的是大力发展现代教育,优化教育各环节的教与学的环境,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只有更好的依托现代教育技术资源,才能促进现代教育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构成要素分析论文 篇十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现代教育技术融合了许多当代的科研成果,同时它也蕴含着一些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和理论。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大学化学的教学中去,对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非常大的作用。本文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同时对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也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希望对提高大学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大学化学的教学;应用探究

大学化学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教学的目的从让学生熟练掌握重要的化学知识,转变成了对化学实用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情。现代教育技术包含的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大容量的教学信息能够让学生自主的对知识进行选择,在大学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从实际出发,充分挖掘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意义,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尽可能地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对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1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

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有很多,它和以往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同,无论是在教学工具方面还是在教学内容方面,现代教育技术都有着非常明显的提高和优化。

1.1多样的教学工具

现代教育技术比较重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工具的运用,通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多媒体技术等完成教学,能够使教学课堂变得生动起来,这和传统的教学是非常不同的,它打破了原来以粉笔和黑板来完成教学的束缚,使教学效率有了大幅度的增高。现代教育技术善于利用多样的教学工具,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大学的化学教学本来就比较枯燥沉闷,而带有色彩和声音的多媒体教学正好能改善这种局面。

1.2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的结合

现代教育技术不但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还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有趣的互动场所。在互动中,学生能够和教师进行学习上的交流,及时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既方便学生钻研学习,又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而自主的学习环境则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中,即使没有教师的帮忙,学生也可以进行网上查询,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完成自主学习。

1.3丰富的教学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形式有很多种,文字、视频和图像等都是现代教育技术常用的教学形式,以此构成的课堂教学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学生不仅能够通过这些来学习书本上的内容,还可以利用电脑虚拟技术来了解一些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这对开阔学生视野和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都十分有好处。

2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1生动剖析教学难点

大学的化学知识比较复杂,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也比较多。在课堂上,化学物质的反应过程和状态的变化都需要教师仔细的讲解,但是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化学物质一般都比较抽象,学生想要理解透彻是比较困难的,这个时候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正好能弥补这个缺陷,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虚拟现实的技术将晶体等物质立体化,这样学生就能够清晰地了解到晶体的构成。对于一些复杂的化学反应,学生可以依靠软件来模拟演示化学反应的过程,这样学生就能仔细的观察反应在每一阶段的变化情况。

2.2创建教学资料库以及调动课堂气氛

在大学化学的教学中,教学材料是非常重要的。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收集优秀的教学材料,教师可以将这些材料进行归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然后再将整理好的教学材料归纳进一个教学资料库,这样不仅方便教师教学,还能通过将资料共享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的网上查询学习。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和学生几乎是零互动,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化学知识点,学生则在下面抓紧做笔记。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则改变了这一局面,图文并茂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得到了放松,学习兴趣也有了极大的提高,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也逐渐多了起来,课堂的教学效果明显有所提高。

2.3对化学实验进行模拟

大学化学的实践性比较强,其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是化学实验。部分化学实验存在着危险,无论是对环境还是对实验人员都有可能产生伤害。进行化学实验时需要的实验材料和实验器具都需要消耗学校大量的资金。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正好解决了此类问题,通过网络模拟技术对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教育,让学生事先对化学实验的危险性有所了解,降低实际实验时发生危险的概率,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模拟技术来自主的设计一些化学实验,增强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

3结束语

现代教育技术在优化教学效果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大学的化学课程比较复杂,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本文结合多个方面,对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参考文献:

[1]芦双。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5,26(6):8-12.

[2]王新梅。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7,(16).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10篇《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众鼎号的价值所在。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教师节感恩老师的话【最新6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