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习方法最新4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在努力的学习,向自己的目标前进,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够让我们学习事半功倍!为了帮助大家正确高效的学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众鼎号为您带来的4篇《化学学习方法》,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化学学习方法 篇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难以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开展教与学。探究性学习有两个含义:一是教师提供必要的专业引领,使学生在探究中有明确的方向;另一方面是学生自主去思考、探究,而不是被教师直接引向问题的答案。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许多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本文主要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并对探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
目前关于探究的具体含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方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作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做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从上述的定义可知,探究性学习是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围绕特定的研究问题展开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探究性学习方法来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1.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传统的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师根据考试要点进行讲解,学生被动地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缺乏自己独立的思考。作为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实验教学,学生只是机械、被动地记下所有的实验操作过程,然后进实验室做实验,而对为什么这么做实验;为什么这样设计每一步的操作步骤;如果改变了步骤会出现什么后果等情况缺乏一个总体的认识。如果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可以事先让学生找准目标,然后再去思考解决该目标的方法,这样就能促使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甚至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动力来源就是兴趣与爱好。教师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调整和改变。探究性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和探索中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现实中的化学现象或者通过多媒体演示一些化学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布置一些具有探究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做这些探究性作业,提高自身对化学的兴趣。
3.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
教师作为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调控者,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其做到在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中改善学习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的学习设置具体的探究问题,创设探究的情境,把握探究的深度,针对探究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状况有一个预先的判断,通过总结和评价探究的结果,对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因此,在实施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和调控者。探究性学习的实施也能促使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师通过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三、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和方法
1.开展探究性实验。
实验在化学课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化学教材现有的实验主要以验证性实验和演示实验为主,而探究性实验很少。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多开设一些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分析实验问题、确定实验方案、验证实验方案、具体实验操作验证的整体思维能力。其具体操作可以按以下方式进行:首先,任课教师可以将班级的所有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给定一个问题,由各个小组设计一个能解决该问题的实验方案。根据实验方案,进行相应的实验,通过对比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最后,各个小组对自己的实验思路、实验方案、实验过程进行演示汇报,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总体评价。这种全方位的能力培养,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效。可以在一个学期中开设2~3个这样的实验,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而不只是要求学生记住操作过程,然后像机器一样照程序操作。
2.布置探究性作业。
作业是学生用来发现自己课堂学习不足,巩固课堂知识的最好方式之一。学生只有通过课后作业,才能深刻理解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才能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没有掌握的内容进行重点复习和解决。传统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往往侧重于一些概念性内容,而对一些创新性和探究性内容的作业明显设计不足。因此,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些既能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内容,又能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探究性作业。如:我们可以通过布置一些阅读课外资料的作业,提高学生的课外探究能力。讲授金属材料时,介绍现在的超疏水材料是一种非常前沿的科技材料,因为它有自清洁效应,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学生自己回去查找相关的报道和资料,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课外知识量。还可以通过布置一些与化学相关的社会调查和实验类作业,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去学习探究,以增强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
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便捷性,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然后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探究性学习的效率。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WEB和移动便捷设备的网络式教学和探究性学习的研究,也成为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强大资源,开展一些探究性学习活动。利用现有的网络学习资源,或者搭建自主的学习的平台,设计富有探究性的学习题目,由学生通过网络搜集资料,提出解决方法,提交所设计的方案。
探究性学习强调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注重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对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以及重要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一些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和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和解决。
化学学习方法 篇二
1、常温下其单质有颜色气体的元素是F、Cl
2 、单质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元素是F
3 、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是Cl
4、其单质是最易液化的气体的元素是Cl
5、其氢化物沸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 O
6、其单质是最轻的金属元素是Li
7、常温下其单质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是Br
8、熔点最小的金属是Hg
9、其气态氢化物最易溶于水的元素是N
10、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Ag 11、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H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13、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Fe
14、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C 15、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1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K
1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1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19、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20、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21、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2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化学学习方法 篇三
化学计算中的4种常用方法
01.假设法
所谓假设法,就是假设具有某一条件,推得一个结论,将这个结论与实际情况相对比,进行合理判断,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1.极端假设法
主要应用:(1)判断混合物的组成。把混合物看成由某组分构成的纯净物进行计算,求出最大值、最小值,再进行讨论。(2)判断可逆反应中某个量的关系。把可逆反应看作向左或向右进行到底的情况。(3)判断可逆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的变化。把可逆反应看成向左或向右进行的单一反应。(4)判断生成物的组成。把多个平行反应看作单一反应。
2.状态假设法
状态假设法是指在分析或解决问题时,根据需要,虚拟出能方便解题的中间状态,并以此为中介,实现由条件向结论转化的思维方法。该方法常在化学平衡的计算中使用。
3.过程假设法
过程假设法是指将复杂的变化过程假设为(或等效为)若干个简单的、便于分析和比较的过程,考虑等效状态的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求解的方法。该方法在等效平衡的计算中使用概率非常高。
4.变向假设法
变向假设法指在解题时根据需要改变研究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进而迁移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02.关系式法
在多步反应中,关系式法可以把始态的反应物与终态的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表示出来,把多步计算简化成一步计算。正确书写关系式是用关系式法解化学计算题的前提。
1.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关系式
特点:在多步反应中,上一步反应的产物即是下一步反应的反应物。
2.通过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叠加找关系
适用于多步连续反应或循环反应。方法:将其中几个有关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适当变形(改变化学计量数),然后相加,消去中间产物,即得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03.差量法
差量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理论差量。其解题步骤如下:
(1)分析题意:分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弄清引起差值的原因。
(2)确定是否能用差量法:分析差值与始态量或终态量之间是否存在比例关系,以确定是否能用差量法。
(3)写出正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量”与题中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比例关系,求出答案。
04.守恒法
“守恒法”利用物质变化过程中某一特定的量固定不变来列式求解。它的优点是用宏观的统揽全局的方式列式,不去探求某些细枝末节,直接抓住其中特有的守恒关系,快速建立算式,简捷巧妙地解答题目。常用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等。
1.质量守恒
依据: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
2.电子得失守恒
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一定相等。
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的有关计算。
3.电荷守恒
依据: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总量不变(或在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负、正电荷总数相等)。
方法:首先要确定体系,并找出体系中阴、阳离子的种类,每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其物质的量;然后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列出计算式。
应用: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的推断,也可用于有关量的计算。
化学学习方法 篇四
化学反应图像题的解题方法
01.离子反应图像
考查知识点:根据图像考查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分析溶液的成分、离子的共存与推断、计算反应物的量或由离子反应画出相应的图像等。
实质:离子反应图像问题,归根结底,考查的实质仍然是离子反应和离子共存问题。
1.离子反应图像
溶液中存在多种还原剂(或氧化剂),加入同一种氧化剂(或还原剂)时,必须按照“强者先行”的原则,考虑反应的先后顺序。只有当“强”的反应完后,“弱”的才能发生反应。
2.离子共存及离子计算图像
离子共存图像要谨防离子共存的陷阱,特别要注意一些隐含条件和隐性关系;离子计算的前提是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特别要注意物质间量的关系,遵循三大守恒原则和溶液电中性原则。
02.化学平衡图像
化学平衡图像是中学化学基础图像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把抽象的化学平衡理论形象直观地表述出来。化学平衡图像题是高考必考题型之一,根据图像坐标表示的意义,将常考的化学平衡图像分成如下三类。
1.量值-时间图像
图像中的纵、横轴分别代表物质的数量(如浓度、百分含量、转化率、产率等)与反应时间(过程),将可逆反应中物质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体现在图像中。
该类题解答时要明确曲线“走势”代表的意义,并由此确定反应进行的方向,再进一步确定改变的条件。千万要注意此类图像中可能出现的“交点”并不代表平衡点,只有某种量值不随时间改变时的点才是平衡点。
2.量值-条件图像
将物质或反应体系的某种量值与温度、压强、浓度、催化剂中的某一种之间的关系,反映在图像中。解答时首先要仔细观察图像,找出相关量值间的变化关系,然后将图像中的这种对应关系与理论知识进行对照,分析其是否符合理论上推导出来的关系,最后确定答案。
3.量值-时间-条件图像
该类图像反映的是某一物质的量值(如浓度、转化率、产率、百分含量等)与一种或两种外界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其图像构成的特征是图像中有一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突变点(平衡点、最大值、最小值)。
解题思路:依建立平衡所需时间的长短→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时间短速率大)→确定影响反应速率的不同条件间的关系(反应速率大条件强)→再根据物质量值的变化判断平衡的移动方向,由此得出的移动方向应与由勒夏特列原理确定的方向一致。
03.电化学图像
近年高考中对电化学的考查出现了新的变化,以装置图为载体来考查电化学的相关知识,成为近年高考的新亮点。
1.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破-解关键:正、负极或阴、阳极的判断。
2.原电池与电解池的互变
原电池与电解池可以相互转化,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制造二次电池。二次电池中,放电时是原电池,充电时是电解池,放电时的负极反应与充电时的阴极反应相反,放电时的正极反应与充电时的阳极反应相反。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4篇《化学学习方法》,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众鼎号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