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

《怀念母亲》教案优秀3篇

众鼎号分享 145367

众鼎号 分享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众鼎号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3篇《《怀念母亲》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怀念母亲》教案 篇一

【教材分析】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最后,作者呼应文章开头,说明为→www.1126888.com←什么会有对两位母亲不变的情怀,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编排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从多个角度表现本单元的主题──祖国在我心中;另一方面,学习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文语言富有跳跃性,而且作者对母亲和祖国的这种深厚感情,学生缺乏现实体验。因此,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孩子,对语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兴趣,学习基础也较为扎实,学习习惯良好,课堂上也能够踊跃发言,有一定的课外积累。再加上孩子们已经有了学习的方法,对于掌握找词找句、圈圈点点划划的理解感悟方法,也能够入情入境的朗读与理解。

但是,《怀念母亲》这篇文章作者的年代背景与学生的年代背景相差甚远,对于作者都母亲和祖国的深厚感情,学生缺乏现实体验,他们年龄小,阅历少,进入感悟、欣赏的层次较低,表达自己感受能力较差。这是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所以,新课前,我以“走近季羡林”为题介绍了季羡林的成长过程,还给学生读了季羡林作品《赋得永久的悔》,让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为理解本课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写本文出现的生字,学写“真挚、避免、凄凉、寝不安席、频入梦来、朦胧、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并能根据语言环境理解其意思。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描写对祖国母亲的句子。

2、品味揣摩重点词句,从纯真朴实的语言中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3、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学习体会关键词句,结合课外资料理解课文内容的读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旅居海外时对祖国异常强烈的思念之情,从而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品味揣摩,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的敬意与真挚爱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段、日记和散文,体会季羡林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其爱国之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季羡林成长过程文字资料、《赋得永久悔》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1、创设情境

孩子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母亲,多么神圣的呼唤,多么圣洁的字眼,你们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自己的母亲吗?

(预设:孩子们畅所欲言,认真倾听)

2、揭示课题

孩子们,在我们的以上中,母亲是最伟大的、至高无上的。著名作家季羡林的文章里,更酣畅淋漓地体现着对母亲的爱意和敬意!看老师书写课题:怀念母亲

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

季羡林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我们曾经学过他的作品《小苗和大树》、《自己的花是开给别人看的》,他生于1911年,1935年到德国哥廷根留学,1945年回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被誉为“国学大师”。

出示:季羡林季老的成长经历资料,让孩子们阅读,初步了解大师。

【设计意图】这节课的导入,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母亲的情感,唤醒了学生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为学生在下一步的揭示课题埋下伏笔。此外,季老的成长经历,为孩子们空白的头脑注入有形的资料,增强直观感受及对下节课课文学习中的感受、理解、体验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节号,把生字、新词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这两位母亲指的是谁?

(预设:1、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读文。2、生答:“我对这两位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或“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我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3、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课文读成一句话,整体把握了课文内容,从而增强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减少听课的盲目性,大大降低听课的难度,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自己逻辑思维的能力。

三、默读课文,学习字词。

1、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准备与同学讨论。

2、与同学交流不懂的地方。

3、教师重点指导:“真挚、避免、凄凉、寝不安席、频入梦来、朦胧、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

【设计意图】字词的学习,是孩子学习的积淀。运用自学、合作、交流的方法学习,有助于孩子们养成独立学习的好习惯。

四、勾出关键,补充资料

1、找出写怀念生母的句子,反复读,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的?

(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如今到了德国,来到哥廷根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看了她的神气,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 )

(生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泪流不止、频来入梦等词体会到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失去母亲的悲痛等。其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寝不安席,频来入梦的意思,结合对《永久的悔》的阅读,进一步体会到作者对生母的敬意和真挚的情感。为理解对祖国母亲的情感作好铺垫。)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交流放在下一课时)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句阅读,适时导入补充资料,为孩子的学习指明方向。同时,为孩子们阅读课文、探究课文、感悟课文奠定坚实的感情基础。

四、朗读全文,师生小结。

【设计意图】以读促思,以读悟情。在读中增强探究的欲望。

五、作业布置:熟读全文,质疑课文。

第二课时

一、通读全文,回顾中心

(预设:学生自由读文,勾画中心句段,认真阅读)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有助于唤醒孩子们的记忆,让孩子们获得成功的感受体验。让孩子们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抓重点句,品读悟情

(一)品读感悟思母之情

1、快速浏览,把作者怀念生母的有关语句画出来。

2、指名说说都画了哪些句子。

3、重点研读,体会感情。

(1)幻灯出示:“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这段话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的?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会如此痛苦?你觉得真正让作者感到痛苦的是什么?作者有什么愿望?为什么说他的愿望没能实现呢?你能联系上下文或是你之前预习搜索到相关的资料理解一下吗?(指名说)

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作者的感情吗?(悔恨,他为什么悔,又为何恨?)

出示文字资料①:我出生在鲁西北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里,家里的日子是怎么过的,我说不清楚,只记得是吃得很坏很坏,我从见过母亲笑,她好像一辈子都没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人间的苦难,笑容从何而来?

读了这则资料,你想到了什么?

出示文字资料②:我暗暗地下定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

读了这则资料,你明白了什么?

师:这就是作者在大学时的愿望,当作者即将毕业,即将有能力弥补对母亲的亏欠时,母亲却这样永远永远地走了,孩子还没来得及尽一点儿孝,没来得及让苦命的母亲享受一点儿人间的幸福,她就这么走,临死前连儿子的最后一面都没见着,儿子怎么能不悔恨不痛哭,怎么能不抱恨终身呢?(这段话写出了“我”失去母亲之后的伤心、痛苦和悔恨,文章通过这些描写写出了“我”对母亲的深情。)

指导朗读:请同学们带着这种失去母亲的痛苦和悔恨之情把这段话读一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2)幻灯出示:“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看着她神情,作者为什么想哭?他可能会想到了些什么?为什么说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一样的”是指什么?)

(指名说,他可能会到什么?)

出示相关资料: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怎么也不会放他走的!”

师:孩子们,是啊!简短的一句话不知包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个日日夜夜,倚在门前,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呵!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来,一直到母亲离开人世。

此时此刻作者看着房东沮丧的神情,他想到了他母亲,想到他的母亲也曾经像房东太太一样等着他,也曾经怀着同样的心情等着盼着儿子回来啊!所以说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一样的思念和牵挂着自己的儿子,一样望眼欲穿地等着儿子回来!(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3)幻灯出示:“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这段话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下的?为什么作者会看不清母亲的面影呢?)

问:你记得母亲清晰的面容吗?(生:记得)那为什么作者会记不清母亲的面貌呢?

出示文字资料① :“由于作者六岁时便随叔父在济南读私塾,并且长期在外求学,留在母亲身边的时候不多,对母亲的音容笑貌记忆并不深。”

出示文字资料② :我回到家里,看到的只是一个只是一个黑棺材,母亲的面容再也看不到了。整整八年没有见,此时的母亲容颜如何?白发增添了几许?还能知道吗?不能了!而留给自己的,却只有那长长的恨。

师:由于作者留在母亲的身边并不多,加上母亲临死前作者也没能见到母亲的最后一面,尽管作者很努力地去回想母亲的样子,但由于对母亲生前样子记忆不深,所以泪光中只能幻想母亲模糊的面影。母亲走了,连一个清晰的面容都不留给他,你说这能不让作者感到悲痛和遗憾吗?

指导感情朗读句子。

4、配乐朗读。

师:学到这里,同学们都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的那种深深的愧疚和悔恨之情,现在请同学们再次带着这种感情把这几段话读一读。(齐读)

5、播放歌曲,升华情感。

师:孩子们,是啊!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无论她身体是否健全,无论她是否一字不识,也无论她长得多么丑陋,她们都有共同的一点:那就是永远地爱和牵挂着孩子。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千千万万首歌颂母亲的歌曲,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6、总结,拓展阅读。

同学们,母亲走了,留给作者的是永远的愧疚和悔恨,回去后有时间读读作者的作品《永久的悔》,相信会给你更多的感触,那么在这里老师想要对同学们说,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一样的辛苦,一样的爱和牵挂着我们,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起好好学习,以良好的成绩来回报自己的母亲。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运用拓展资料法,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创设音乐情境,及品读、感悟重点句子,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感悟作者对母亲的那种深深的愧疚和悔恨及对生母的怀念的情感。

(二)品读感悟思国之情

1、导入:

母亲给了我多少的爱,给了我多少的温暖,远在异国他乡,孤寂时时涌上心头,母亲怎不频来入梦呢?此时此刻,季老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母,还有那──(祖国母亲)

2、探究文本,感悟内涵

(1)动情地读一读季老的几段日记。

(2)说说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

(3)读读最让你感动的一则日记,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①谈谈体会,或是质疑。

②常人觉得凄凉,可能是因为什么事?

③季老感到凄凉是因为什么事?再次细读下文,从字里行间寻找答案。

设计想象说话:

如,因为季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觉得有点凄凉。

④既然这思念是“凄凉”的, 季为什么又说这凄凉是“甜蜜”的呢?学生交流。

设计想象说话:

如,他想到_________________,仿佛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觉得这凄凉是甜蜜的。

⑤朗读其他相关内容。

从交流中,我们体会到了游子那诚挚的爱国心,请同学们深情朗读,再次走进老人的心田。读:

──11月16日……

(读中评议,评议后再读)

这种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异国他乡想到故国的一切,读:

──11月20日……

时间愈久,思国的神经愈发敏锐,即便是一丝丝轻轻的惊动,也能勾起游子对故国的无限眷恋,读:

──11月28日……

3、抒发情感

这样的思绪可以在日记中找到许多许多,这样的情怀在心中很浓很浓。母亲成了游子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让我们纵情读一读(课件出示《寻梦》的开头与结尾)。

(1)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2)读着读着,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生母怎样的面影?你又见到了祖国母亲怎样的面影?

(3)这是何等的魂系梦萦啊!你从这“开头”“结尾”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

(4)从文中找出描写这种情感的句子读给大家好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抓关键词句,表情达意,对关键词句的把握不仅理解了词语,而且理解了作者的心境,还达到读与悟的融合。让学生在反复读的过程中,联系实际进行想像,自己的情感与文中的情感引起共鸣,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感受作者对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突破难点。

三、回顾首尾,学习写法

1、齐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明确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方法。

2、课文运用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表达出了作者真挚的情感,使文章结构紧凑,浑然一体,在习作中我们也要学习运用。

(预设:学生齐读,在观察、倾听中明确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教材是个例子,教会学生写作。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你对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有什么话要说吗?请写一写。

2、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对生母和祖国的热爱呢?

(预设:学生表情凝重,陷入思考,下笔成文。)

【设计意图】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升华情感。

附:板书设计

生身母亲

怀念母亲 真挚的爱慕 崇高的敬意

祖国母亲

【设计意图】此板书设计,一目了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总结】

对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很难深入体会作者这份真挚的情感。怎样缩短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情感距离呢?我经过再三思考,多方查阅资料。决定从三个角度寻找突破口:

一、从题目入手,抓住情感主线。

课一开始,我先让学生齐读课题,然后抓住“怀念”一词问学生:“怀念什么意思?与思念、想念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初步明确作者对母亲的想念与思念是深切的沉痛的。再问学生:“这里的母亲指的是谁?”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一个是亲身母亲,一个是祖国母亲。”“那么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怀念自己的两位母亲呢?”一下子引入文章写作背景,让学生抓住了作者的情感主线,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

二、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让学生紧密联系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抓关键词句,表情达意。借助问题:“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生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别找到了“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抱终天之恨、频来入梦”等词,“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等句子,并通过交流感受,逐渐感受到季羡林对母亲的愧疚和对祖国的眷恋。

三、补充资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课堂上,随着学生的学习,我适时插入季老先生《赋得永久的悔》的几个片段,让学生明白作者对母亲的悔恨原因,并让学生反复地读,从读中体会到了作者因为无法尽孝而心存自责,愧疚之情。在理解作者对祖国母亲的怀念时,我结合课文内容,介绍了季羡林留学德国的一些经历,让学生充分感受作者的复杂心情;通过对比读、选择喜欢的部分读、自读等方式,感受作者对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

上完这节课,同学们都被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深深地感动了,有的同学甚至热泪盈眶,这也让我感受到: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解读”,更应该引导学生“创读”,以读促讲,以读悟情,以读激情。

《怀念母亲》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真挚、避免等词语。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3、感情朗读。

4、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与突破方法

教学重、难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突破方法:课前了解季羡林、阅读《永久的悔》一文,课堂上采用多读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永久的悔》

《我的中国心》的歌碟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看了课题,你认为题目中的母亲指的是谁呢?让我们读读课文,揭开这个迷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检查读书情况。注意正音:廷是后鼻音,怅是翘舌音,寝和频都是前鼻音。

3、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4、再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

(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

5、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呢?生再读课文,找出句子。

小组交流、汇报。

(对自己的母亲: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如今到了德国,来到哥廷根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看了她的神气,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

对祖国母亲: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就心潮腾涌,惶惶不可终日,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6、检查句子勾得是否完整。

7、朗读勾画的句子。交流读后的感受。

三、细读怀念生母的句子,体会作者的真挚情感

1、读怀念生母的句子,说说从哪些关键词体会到什么?

(生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泪流不止、频来入梦等词体会到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失去母亲的悲痛等。其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寝不安席,频来入梦的意思,结合对《永久的悔》的阅读,进一步体会到作者对生母的敬意和真挚的情感。为理解对祖国母亲的情感作好铺垫。)

2、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句子。

四、练习

1、写生字,对难写的字和易错的字,教师进行指导。如:寝、朦、胧、频、挚。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感情朗读怀念生母的句子。

二、细读怀念祖国母亲的句子,体会爱国情感。

1、自由读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2、结合课后练习,重点体会以下三个句子

(1)出示第一句: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

教案《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教案与反思》,

频来入梦。想想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

(常常进入梦乡或梦境。)

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第一次离开祖国,我热爱祖国)

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作者有一颗爱国心。强烈的思国情。)

请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2)出示第二句: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呢?

(因为我深爱故乡、深爱老朋友,虽然我身在异国他乡,暂时不能与他们见面,但他们在我的心中永远都是美好的,所以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从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作者认为故乡、朋友都是最可亲、可敬的,在心目中,不管身处何地,他们都是美好的,令人回味的。足以看出他的思乡情、爱国情。)

有感情地朗读。

(3)出示第三句: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谈。(只要不偏离主题。)

有感情地读。

3、从其他几个句子,你又感悟到什么呢?

4、齐读这几个句子,想想这几个句子让你体会到什么?把自己的感悟通过读表达出来。

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撼了所有中国人的心,你知道那首歌的名字吗?

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唱唱这首《我的中国心》吧!

唱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总结:这首歌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他们常年漂泊在外,可他们始终不忘自己的祖国,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最后,让我们深情地朗诵这首《我的中国心》

三、作业

1、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搜集关于爱国方面的歌曲、散文。

板书:

怀念母亲

崇高的敬意真挚的爱慕

生身母亲=祖国母亲

【自评反思】

我个人对本篇设计的最得意之处是板书。你觉得呢?它简洁、巧妙,它不仅突出课文重点,而且体现两位母亲在作者心目中的分量。板书的设计体现了文章的线索,所以根据板书,我的问题设计比较精要,与课后练习结合,注重了提高课堂效率,还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他们通过读表达自己感悟到的情感。

课文的结束部分设计得也很有创意,本来教材是朗诵诗,我把它设计为先唱后朗诵,因为音乐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在音乐的氛围中,人会显得轻松,而且学生更易接受,更容易表达和抒发自己的情感,这样最后朗诵诗歌时,学生的情绪会更饱满、感情会更到位。

本课,作者的情感是很深沉的,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因而教学此课前,可引导学生了解季羡林的成长过程和拜读《永久的悔》一文。至于如何更好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深层的思想感情,我还得思考。

《怀念母亲》教案 篇三

学习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积累语言。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感受文中的母亲

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新词读正确,把课文句子读通顺。小组交流哪些字词比较难读或者难懂,结合语言环境理解。

2.课题“怀念母亲”中的“母亲”有二种含义,一是指( ),另一个是指( )。把( )比作( )是因为( ),我从中体会到作者对( )感情。

3.再读课文,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本文主要写了作者有两个母亲,对亲生母亲是永久的( ),对祖国母亲是不变的( ),但对这两个母亲有着同样的( )和( )。

二、品味课文, 理解对“母亲”感情

1.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频来入梦”的意思是 ;

(2)“频来入梦”的原因是 。

2.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凄凉”的意思是

“甜蜜” 的意思是

(2)作者为什么说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中的“凄凉”是“甜蜜”的?

3.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1)作者的日记从时间来看:先是夜里想,然后是( )想,再是( )想,最后是( );

(2)作者的日记从方式来看:先是默默地站着想,然后是( )想,最后是

( )

(3)作者满怀深情,以日记方式表达了他——一位( )对( )的思念之情。

四、反馈练习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sāng

sàng),只在母亲身边待(dāi dài)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里摘抄几段: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

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划上横线。

2、文中说“我的愿望没有实现”,“我”的愿望是什么呢?

4、“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甜蜜”和“凄凉”是不是有矛盾?你怎么理解?

5、读了这个片断,我们不能不为季老对母亲的一腔炽热之情所感动。请想象一下,季老

的母亲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用几句话把她描述出来。

6.古今中外,歌颂母亲、热爱祖国的名言数不胜数。请各摘录一条写在下面。

歌颂母亲的:

热爱祖国的:

7、“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请仿照这个句子写一个类似的句子:

五、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3、读画横线的句子,你可以感受到作者当时 的心情。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3篇《《怀念母亲》教案》,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狼和小羊》教案优秀3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