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案【优秀5篇】
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感谢您的阅读,下面是众鼎号整理的5篇《七年级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教案 篇一
一、 教材分析:
1、 本课的地位:
《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是初三年级思想政治课教材第三课的第二框内容。第三课讲《增强综合国力》,这是对第二课《认识祖国地位》的进一步分析与讲解。第三课包括三个框题,即:《综合国力决定国家地位》、《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的国家地位》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本课是第一框题和第二框题的过渡和衔接部分。该框主要讲述了3个知识点,即:改革的目的和作用、开放的目的和作用、改革开放的作用。改革开放的作用是这一框的核心内容。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对于正确评价改革开放的成果、正确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及其从内心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等有重要的意义。
2、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就致力于经济建设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我国经历了10年“-”的浩劫,期间我国的综合国力虽然也有短暂的提高,但是大部分时间是徘徊或下降。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行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大幅度地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家地位。
本课的难点是:“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而且改革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改革就是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使之与生产力相适应,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由于这些知识非常理论化、非常抽象,而且学生对这些知识的了解非常少,再加上没有学过生产力的概念,所以在学习中就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
3、 本课的特点:
学生根据自己家乡——上海的巨大变化与现实情况,非常容易理解和接受本课的观点,而且本课也以事例见长,通过大量列举活生生的例子加深学生对改革开放的了解与认识。
但是由于本书在某些知识(例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编排上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就给学生学习本课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生产力”这个政治常用术语在本课甚至第一课就已经出现了,但是对“生产力”的详细讲解是在本书的第七课《认清历史趋势》中的第一框题。这就阻碍了学生接受和深刻理解本课知识,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
4、 本课的侧重点:
本课的侧重点在于理论知识和现实事例同在,通过鲜活的事例,使学生容易接受相关的知识和观点。
5、 本课的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我将本课内容的教学目标确定为3个方面。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改革开放”的目的、作用以及“改革开放”对“综合国力”的影响。情感目标:通过教学,通过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巨大变化的事例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民族自豪感,使学生从内心去理解和支持改革开放,从内心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第三:行为方面,引导学生树立为国奉献的意识,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二、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1、教学模式:中学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和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模式。
2、教学流程图:
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 → 教师根据情境和教材提出一些问题 → 学生对所给情境进行讨论、发言→ 教师和学生得出结论
3、理论依据:马克思认为,人是具有能动性的,所以人不是教育的消极产物。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力,而不能把学生看作是被“塑造”的消极客体。因此,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不仅符合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结构主义”理论,也符合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结构主义认为,教育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教师的作用是指导者、辅助者、协作者,学生才是教育过程的真正主体,所有教育活动都是围绕学生为中心进行的。当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探索、思考离不开教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学设计,更离不开协作学习过程教师画龙点睛的引导。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深入发掘教材的内涵,提炼重点和难点,精心地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足够的、容易被接受的“情境”,唤起学生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或表象,从而使学生能够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到的新知识。
3、 知识点衔接:
(1)导入新课:
以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激活学生知识体系为导入新课的指导思想,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尽快进入新课的轨道。
(2)新课教学:
通过“材料3”的讨论,来引出“改革的目的”;通过出示“材料4”,来得出“改革的作用”;通过“开放也是一种改革”,来导入“开放”问题的讲解;接着就讲述“开放的目的”和“开放的作用”。
(3)小结:
三、 学法设计:
1、学情设计:
初三年级学生一般都出生在1986年或1987年,他们虽然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但是由于学生对改革开放前的背景知识不是很了解,再加上他们没有学习过人类社会发展简史,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这就使得学生的感受非常之肤浅。同时,学生比较喜欢听“故事”,容易接受和记住教师所举的“实力”,但是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比较难于接受。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重事例、轻理论”的现实情况。初三年级学生经过了九年义务教育,具有了一定的同化新知识的知识体系和对事物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而且他们每个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这就可以去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掘他们的潜在力量,来活跃课堂。
2、学法指导: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搜集有效信息,使用这些信息来同化新知识,并将新知识放置在自己的知识体系的适当位置。
3、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进行思考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观点。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教案 篇二
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学科:思想品德
授课班级:C三1、2、3、4
授课地点:教室
授课时间:2013年9月16日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信守承诺,勇担过错是我们负责任的表现,要把履行各种职责看成是自己份内的事,要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出、解答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答应他人的事要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勇于承认错误,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好公民。
教学重难点 重点:信守承诺,勇担过错 难点:自觉承担责任
教学方法 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并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作适当点拨。
学习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反思。
媒体类型: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活动1:见课文第26页
讨论:(1)如果商场送货工不能按时送货,那么会……
(答:出现两种情况:刘汀为履行对同学的承诺,不继续等,送货工来送货,没有人,白跑一次,浪费了人力和时间;刘汀继续等,耽误去学校出黑板报。)
(2)如果送货工准时把电视机送到而刘家没人等候,那么会……
(答:准时到,没有人,会给商场的计划带来麻烦,商场可能会要刘家承担相应的责任(收费等)
(3)根据你的理解,请把故事续写下去。(答:略)
小结:我们许下诺言,就意味着自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我们信守承诺,就会赢得他人的信任。
【讲授新课】
三、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一)信守承诺 勇担过错
1、信守承诺是负责任的表现。
活动2:吴小玉是一名初中女生,她很想自己打工挣钱多买些书。在征得父母的同意后,她利用暑假到一家公司打工,负责在指定地点免费发送公司产品的宣传海报。一次,她不慎丢了四百多张宣传海报。按照公司的规定,她要照价赔偿。要不要向公司汇报呢?她陷入矛盾之中……
(1)如果你是她,你该怎么办呢?(答:如实地报告公司,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
(2)你有过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的经历吗?说出来,与大家共享一下。(答案:略)
2、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
问题1:负责任表现在那里?(参见①P27上、②P27下)
名言赏析:希望你们不是贪图安逸、坐享其成的一代,而是艰苦创业、造福人类的一代;不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一代,而是勇于创新、开拓前进的一代;不是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一代,而是向往明天、创造未来的一代。──邓颖超
(二)自觉承担责任
活动3:
(1)许苇承担了哪些责任?
(答:学生,把学习搞好;班长,把班级管好;社会成员,参加公益活动;学校歌唱队一员,练歌。)
(2)哪些是她被动承担的?哪些是她主动承担的?
(答:被动:学习、当班长、公益活动;主动:歌唱队。)
(3)她怎样才能能享受到承担责任和快乐?
(答:调整心态,学会以负责任的方式和态度处理生活中的问题,从中享受快乐。)
1、自觉承担责任的含义
自觉承担责任,就是我要承担责任、我愿意承担责任、我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是要我承担责任、被迫被动地承担责任。
2、怎样才能享受到承担责任的快乐?
了解自己的责任
责任
自我评价
学习
遵守纪律,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强
家庭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主动承担子女的责任
班集体
团结同学,互帮互助,完成值日
集体荣誉感强
社会
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
一个合格的公民
总结:当我们做错事时,承认错误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而承担错误所造成的后果则更能考验我们的勇气和道德修养。错了,就要勇于承认,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问题2:如何自觉承担责任(参见①P28下、②P29中)
总结:其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为避免因犯错误受批评或惩罚而说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定:不说谎,不骗人,不弄虚作假,知错就改。在做了错事时的办法就是实话实说,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自觉地承担责任。一个人只有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并自觉承担错误所造成的后果,才能在通往明天的道路上走得更稳健。
【教学反思】
我认为本节课的成功之处首先在课前搜集有关诚信、信守承诺的小故事;生活中知错就改的典型事例;身边或现实生活中自觉承担责任的典范。在课堂中,能通过故事情景来突出本课重点。以心理测试故事续编等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理解、去感悟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不过在教学过程中这堂课也存在不足,如:在课堂涉及到的活动内容,考虑到课堂时间的限制,没能让更多学生得到说出自己想说的机会,使活动的开展不够充分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多听优秀教师的课,多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善于发现自身的不足。
七年级上思想品德教案 篇三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全章概述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我国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发愤图强,坚持正确地对外政策,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本章可分为3个框题
一、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二、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三、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新课程学习
9.1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的主题,危及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2、理解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2、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和勇于挑战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和平与发展问题
★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教学中通过联系有关历史地理知识和实【众鼎号】例,让学生感悟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代主题,以及世界人民如何维护和平,促进发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经常从报刊、电视中看到一些国家和地区不断发生冲突,甚至战争,导致社会混乱、人民流离失所,不得安生。也看到各国人民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协调下,解决了一些国际冲突、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问题。这说明当前的国际社会仍然是十分复杂的,如何看待当今世界的总体形势?我国如何面对这一现实,开展对外交往,以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这是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
十六、 历史的沉思,时代的启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1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20世纪下半叶,世界和平形势有了很大变化,避免了世界性战争的发生,这是世界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世界并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问题仍然突出,战争的隐患依然存在。
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每个历史时代,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这个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就是那个时代的主题。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可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和平问题
(1)含义: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和平成为时代的主流
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世界和平的维护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2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上述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过世界各国人民的努力,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
起来。因此,要和平成为时代的主流。
(3)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2页“相关链接”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战后虽没有发生大的世界战争,但局部冲突不断,世界仍很不安宁。
但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有的大国常常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此起彼伏。西方一些国家插手和利用这些纠纷,使问题更加复杂化。国际各种形式的恐怖活动危害着人们的安宁生活,贫困、毒品等问题更加突出。
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仍是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世界人民还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艰巨任务。
2、发展问题
(1)含义: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2)追求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超越了以往的历史。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世界经济发展趋于注重提高质量,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经济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追求发展也成为时代的主流。
(3)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3页“相关链接”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当今世界仍是贫富悬殊的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发展中国家比较普遍地存在贫穷和饥饿现象。落后、贫困、危机、债务这些挥之不去的阴影仍然与人类相伴随。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4)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没有和平就谈不上发展;发展是和平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这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
三、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3页内容,思考分析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霸权主义,指大国不尊重弱小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蛮横地对别国进行干涉、控制、统治,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谋求一个地区或世界的霸主地位的行径。
强权政治,指超级大国以强凌弱,肆意干涉别国内政,任意宰割别国人民,侵害他国利益的政策和活动。
当今世界正是由于少数国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才使世界和平受到威胁,使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受到阻碍。因此,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建立国际新秩序
(1)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为了和平与发展,必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这是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每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外部条件。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3页“相关链接”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世界发展的主体是世界各国人民。世界的管理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参与。这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呼声。
(2)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内容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就是要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3)中国政府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3页内容,思考讨论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总结:中国提出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反映了爱好和平、向往发展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要求,赢得了许多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赞赏和支持。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充满复杂斗争的过程。中国政府多次声明,愿意同各国政府一道,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含义及其现状,知道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我们要从中体会中国政府提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性和意义。
(四)实例探究
[例1]每个历史时代,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这个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就是那个时代的主题。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 )
①环境问题 ② 和平问题 ③ 资源问题 ④ 经济问题
A.① ② B.① ④ C.② ④ D.② ③
答案:C
[例2] 当前,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是 ( )
BB. 资源枯竭 B. 地区冲突 C. 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 D.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答案:D
[例3]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 )
A.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B.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 坚决反对干涉别国内政
D. 加强合作与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答案 B
★课余作业
结合教材内容,分组收集材料,讨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现状,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9.2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及国际竞争的实质,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2、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和勇于挑战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联系有关实例,让学生感悟、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以及国际竞争的实质,体会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国际格局相应的发生重大变化。各国之间将呈现怎样的关系呢?下面就学习这方面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十七、 透视世界若干力量中心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4页,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当今世界正在形成的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反映出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这与二战后形成的美苏对峙两极格局有明显不同。这种局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中国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在当今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1、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苏对峙为标志的世界两极格局。
(2)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105-106页内容,思考所提出的探究问题。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欧盟成员国的增加,有力的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使欧盟成为多极化力量中头等实力单位,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俄罗斯当今的实力虽有所削弱,但仍具有巨大的经济科技潜力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其大国地位不容置疑;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目前正在保持经济大国基础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3)目前世界正在形成的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同盟军。
(4)世界多极化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
2、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国际竞争
(1)伴随着世界多极化进程,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
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许多国家都在调整目标,力图为自己确立有利态势。美国极力维护其世界超级大国地位;日本和德国正努力跻身政治大国行列;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竞争的意义:世界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总之,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这是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个基本因素。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1、国际竞争及其实质
世界格局的变化,各国目标的调整,形成了国家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要对话与合作,不要对抗与冲突,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各国人民要求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国家间在加强合作的同时,竞争也在加剧。
国际竞争表现在各个领域,有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等。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106页“专家点评”内容,了解什么是综合国力?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即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这些物质力量是基础。其中,经济力和科技力已经成为决定性的因素。文化、经济、政治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突出,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106页“相关链接”内容,了解各国是如何展开竞争的?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当今世界,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关心的问题,各国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世界多数国家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制定发展战略,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2、加快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107页图表,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发展才是硬道理。大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国家实力,这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当前,我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力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学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以及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通过学习深刻领会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国际机遇和挑战,对于维护和实现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等,有重要意义。
(四)实例探究
[例1]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 )
CC. 两极格局,两强争霸 B. 美国一极独霸世界
C. 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D.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答案:D
[例2] 当今世界恐怖主义活动猖獗,危害上升,世界各国纷纷谴责并携手打击各种恐怖活动。这表明 ( )
① 和平问题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② 恐怖主义是和平的主要障碍 ③ 国际社会在反恐上存在共同利益 ④贫困国家的经济发展日趋重要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 ③④
答案 A
[例3]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 和 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
① 经济实力 ② 国防实力 ③ 科技实力 ④民族凝聚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 ①③
答案 D
★课余作业
分析讨论,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势,我国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9.3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的对外政策的宗旨、基本目标,我国以和平方式实现发展,为和平而发展。
2、理解我国为和平与发展作出的贡献。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2、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和勇于挑战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点。
★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联系有关实例,让学生感悟、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的正确性。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国家间在加强合作的同时,也在加强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面对这一形势,我国应采取什么样的对外政策,迎接挑战?下面就学习这方面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十八、 中国外交的累累硕果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8页内容,思考其中的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取得累累硕果,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1)外交政策含义:外交政策是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 外交政策是国家对外职能的体现,是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在对外关系中的反映,是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外交活动的形式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国家的外交活动有哪些表现形式?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访问、谈判、交涉、缔结条约、发出外交文件、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
(3)我国外交政策的依据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消除了我国百年来屈从于外国侵略、奴役的社会根源。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亟须和平的国际环境。我们绝不允许别国侵犯我国的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我国也绝不侵犯别国的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
2、我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1)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二是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是国家自立于世界、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条件。在对外关系中,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就是维护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
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2)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10页内容,思考我国在对外活动中是怎样坚持独立自主的。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在涉及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问题上,决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独立自主的处理对内对外事务,决不允许别国以任何借口侵犯我国主权,干涉我国内政;不依附于任何大国,不同任何大国或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联合一国反对另一国家;根据国际问题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尊重别国人民的选择等等。这些都是坚持独立自主的表现。
(3)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三、我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的贡献
1、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10-111页内容,思考、讨论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完善过程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1)建国初期的“一边倒”外交。
新中国建立之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毛泽东主席形象地提出三条外交原则:“另起炉灶”,就是与旧中国“屈辱外交”彻底决裂,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一边倒”,就是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边。1953~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对外交往中系统地阐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以此作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由此翻开中国外交的崭新篇章。
(2)反苏反美阶段,主要特点是“两个拳头打人”,既反苏又反美。
(3)20世纪70年代,外交关系大发展阶段。特点是“一条线、一大片”,为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结成一条线,团结这条线内的一大片国家。
1964年中法建交,打开了中国与西方大国建交的大门;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签署联合公报;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等等。这些都是新中国外交的重大事件。
(4)成熟、完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面临的两大问题的科学论断,对我国外交战略进行重大调整,一是提出不结盟战略,二是确定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使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更加成熟和完善。我国对外活动进入了更为活跃的时期。
2、中国外交政策的作用和贡献
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随着在国际舞台上肩负的责任日益重要,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3、我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11页内容,思考讨论我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中国外交成就的取得有许多条件,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发展与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关系,与他们互相支持、共同发展;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积极寻求共同利益,坚持大局求同存异;全面实行对外开放,促进交流与合作等等。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主要学习了我国的外交政策,认识了我国政府在对外关系上的基本政策和立场观点。通过学习,要明确我国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以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基本目标,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四)实例探究
[例1]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由 决定的 ( )
DD. 当前的国际形势 B.我国的军事力量状况
C.我国的综合国力 D.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利益
答案:D
[例2]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 )
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② 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③ 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④ 坚持独立自主,不搞国家联盟
A.①② B.③④ C. ②③ D.①③
答案:C
[例3] 下列能体现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立场的是 ( )
①在涉及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问题上,决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 ②处理国际问题根据是否符合我国利益来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 ③决不允许别国以任何借口侵犯我国主权,干涉我国内政 ④尊重别国人民的选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 B
[例4]为解决朝鲜核问题,中国进行了积极的外交斡旋,成功举办了朝鲜核问题的两轮会谈,并继续发挥重要作用。这说明我国 ( )
①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 ②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③ 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的贡献 ④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不断提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D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教案 篇四
一、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淡化学科体系,注重学生的感受、经验、体验、实践、学习、升华的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学会“用教材教”,既立足于教材,又要深刻挖掘教材的内容,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帮助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学习,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营造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
二、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陆续进入身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青春期。这些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充满了好奇,总是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关注着自我的成长,关注着他人和社会。一方面,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渴望独立,渴望成熟;另一方,又异常渴望同龄人之间的友情,渴望理解、信任和支持。但在现实生活中,青春期的学生由于心理上的不成熟,对一些问题往往存在认识和行为上的误区,如取笑同学间的生理变化,对男女同学间的关系过于敏感,产生逆反心理等。影响自我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如何处理好这些矛盾和困惑,克服青春期的烦恼是他们顺利度过青春期的关键。
青春期是学生人生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其基本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一阶段开始形成。抓住这个道德成长的重要阶段,引导学生认识、体会到青春不仅仅是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更意味着一种精神状态,全面把握青春的内涵,引发他们对青春的意义进行深入地思考,无论是对学生的现在,还是长远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针对学生的现实成长问题,教材设计了这一课。
三、教材分析:
1、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知道青春的意义,把握青春的内涵;知道男女同学之间如何正常交往。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清是非善恶的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优良品质。
2、教学重点:
全面了解青春的意义及内涵。
3、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消除会计人员和行为上的误区,共享美好的青春时光。
4、学法:听、思、议、悟。
5、教法:讲解、点拨、启发、情境教学法。
6、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设计情景
导入新课
采用情境教学,播放歌曲《样样红》,作为背景音乐,教师展示学生们收集到的与青春有关的名言。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青春的思考,以趣激学。
青
春
误
读
1、青春的友谊: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依托教材P39以及自身的经历,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加以引导,总结。
以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感悟,自主学习,学会合作。
2、青春的个性:小品表演《这才叫酷》。学生观看并思考课本P40问题。
通过表演,创设情境,深入浅出,让学生正确认识成长的真正含义。
3、男孩、女孩:课件展示诗歌《男孩、女孩》,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小菲的日记”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也是可以有真正的友谊的。
青春畅想
1、小组竞赛:寻找与青春有关的词语。
2、教师播放2008北京奥运会运动员夺冠录象。
让学生体会青春是活力、意志的象征,它更多的体现在一个人的心态上。
小结
1、多媒体展示:本课时的知识提要。
2、点评学生表现,师生共同评选出本节课:表演者、发言人、创意奖。
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及时巩固,融会贯通。让学生收获到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反思:
多层面展示了“以学定教”,开发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资源,让学生在探究新知的特定情境中,直面困惑,师生平等对话、参与、理解、反思、分享、体验、提升。灵活使用多媒体手段,课堂信息量大、素材库因材施教,超越教材文本,突显教师个性化的理解、感悟!
五、作业:
辨析:真正的独立是任何事情都由自己做主,大人完全不能干涉。
六、板书设计:
青春误读
青春畅想
感悟青春
彼此彼此尊重,共享青春的美好
追求真正的青春个性
男女同学,正常交往
关于青春的联想
解读青春的含义
思考青春的意义与价值
青春误读
青春畅想
感悟青春
彼此彼此尊重,共享青春的美好
追求真正的青春个性
男女同学,正常交往
关于青春的联想
解读青春的含义
思考青春的意义与价值
青春误读
青春畅想
感悟青春
彼此彼此尊重,共享青春的美好
追求真正的青春个性
男女同学,正常交往
关于青春的联想
解读青春的含义
思考青春的意义与价值
感悟青春
一、青春误读
1、彼此彼此尊重,共享青春的美好
2、追求真正的青春个性
3、男女同学,正常交往
二、青春畅想
1、关于青春的联想
七年级上思想品德教案 篇五
法不可违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违法和犯罪;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刑事处罚含义和种类;提高学生守法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教学难点: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它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我们必须遵守,如果一个人违反了法律,不但会给社会和他人造成危害,而且自己也要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制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方框的内容
二、法不可违(板书)
(一)、谁都不能违法(板书)
讲述原湖北省省长张国光受贿判刑事例。问:张国光是省长,他犯罪入狱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说明了谁都不能违法,违了法就要受到追究和制裁
学生看P91小勤的故事,思考书中的问题。
教师引导:从小勤拾荒可以看出,不只是成人要守法,我们青少年同样要学法、知法、守法。小勤由于不懂法律作了违法的事,不作违法的事这是我们行为的底线,也是对我们最起码的要求,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遵守规则,尤其不能违反法律。那么什么是违法呢?
案例展示:
1、李某等三人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起哄、打闹、吹口哨。影院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他们该由谁来处理?
2、朱某在工厂浴室拾到苏某的进口手表,先说第二天还,后来又说自己把手表弄丢了。苏某怎么办?(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否则赔偿苏某损失350元。)
3、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手持三棱刮刀,强夺9名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400多元。
公安局抓获,怎么处理?(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
(学生分组讨论并填写P93页表格,选派代表发言)
教师归纳:上述材料中的几位主人公没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做了法律所禁止的事,给社会和他人造成了危害,自己也受到法律的制裁,我们要引以为鉴。在我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触犯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1、违法行为的含义
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的种类:(见书)
违反的法律 社会危害程度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管理法律法规 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较小 一般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法律法规
刑事违法行为 刑法 严重社会危害性 严重违法行为
三类违法行为相比较,前两种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小,我们把它们称为一般违法行为,而刑事违法行为就是我们要讲的犯罪行为。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犯罪必受惩罚(板书)
我们先了解什么是刑法,什么是犯罪?
1 、犯罪、刑法(板书)
刑法是以国家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处罚的行为。
2、犯罪的基本特征(板书)
第一、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最基本的特征)
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法律标志)
第三、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后果)
3、刑罚的含义、种类(板书)
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手段
我国的刑罚种类可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是对犯罪分子使用的主要刑罚,包括管制、拘役(不是拘留)、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五种。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包括罚金(不是罚款)、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活动“我是小法官”:请结合所学知识判定下列行为分别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应承担什么责任?
案例一:吴某的小卖店被盗,便到派出所报案称系邻居王某所为,吴某还对许多人说:“王某偷了我店里的东西,派出所正在侦察,没几天王某就会被逮捕。”经派出所调查,排除了王某作案的可能性,但吴某仍坚持说是王某作的案。请问吴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案例二:学生小创因多次未完成作业,且还撒谎,被其母采用笤帚打成重伤,其母亲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案例三:中学生王某无心学习,和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合伙绑架一名幼儿园的小朋友,并电话威胁其家人不给三十万元钱就撕票。王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哪些行为是违法的,懂得那些行为是合法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犯罪的,懂得什么样的行为会给社会和他人带来什么样的法律后果,以及相应地要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因此我们要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以上内容就是众鼎号为您提供的5篇《七年级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