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精选4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众鼎号为您精心整理了4篇《数学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人教版数学教案 篇一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圆的定义及弧、弦、半圆、直径等相关概念。
【过程与方法】
经历动手实践、观察思考、分析概括的学习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我国悠久的数学研究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熏陶;通过圆的完美性,让学生进行美的体验。
【重点】
与圆有关的概念
【难点】
圆的概念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复习巩固
1、举出生活中的圆的例子
2、圆既是 对称图形,
又是 对称图形。
3、圆的周长公式C= 圆的面积公式S=
(二)自主探究
1、圆的定义○1: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 ,另一个端点所形成的图形叫做 .固定的端点O叫做 ,线段OA叫做 .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 ,读作
决定圆的位置, 决定圆的大小。
圆的。定义○2:到 的距离等于 的点的集合。
2、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 叫做弦
直径:经过圆心的 叫做直径
3、弧: 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
半圆:圆的任意一条 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 都叫做半圆
优弧: 半圆的弧叫做优弧。用 个点表示,如图中 叫做优弧
劣弧: 半圆的弧叫做劣弧。用 个点表示,如图中 叫做劣弧
等圆:能够 的两个圆叫做等圆
等弧:能够 的弧叫做等弧
人教版数学教案 篇二
教案目标:
1、初步感知物体的重量,知道物体有轻重之分。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感知并分辨物体轻重。
教案准备:
1、ppt课件:天平的介绍。
2、一筐实物(纸球、积木、铁片、雪花片棉花、积木、玻璃球等)。
教案过程:
一、感知轻重
1、出示两个沙袋大小相同,一个轻(棉花),一个重(豆子)引导幼儿观察并猜一猜,哪个重?哪个轻?
2、请个别幼儿上来掂一掂,再说说,哪个沙袋重?哪个沙袋轻?
让幼儿摸一摸,掂一掂,正确感知棉花和豆子的轻重。
二、初步认识天平
1.课件演示告诉幼儿天平器是衡量两个物体轻重的一种工具。
2.幼儿园教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想一想:哪个重?哪个轻?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观察天平的变化
1、让幼儿观察天平的`变化,并说说:天平有什么变化?
天平翘起的一边表示什么?天平沉下的一边双表示什么?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物体的轻重。
2、看图分辨轻重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想一想:哪个重?哪个轻?你是怎么知道的?
四、比较体轻重请幼儿每次拿两上筐中的实物玩一玩,掂一掂,感知两物体的重量,说一说:××轻,××重。
五、评价鼓励幼儿大胆地说说自己同时玩了哪两样东西,哪个重?哪个轻?提高幼儿对操作活动的兴趣。
人教版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手段及方法
1、创设情景,引发思维。
2、组织讨论,深化思维。
3、加强练习,发展思维。
预习作业
1.欣赏P1的`图片,你发现了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同桌互相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作轴对称图形?
3.仔细观察例1中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怎么画对称图形吗?
4.试着在例2的格子图片上画一画
5.你能用预习到的知识用纸来折、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吗?
教学〔1126888.com〕过程(集体备课可以用不同颜色笔在相应区域书写即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
(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二、例题1: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三、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四、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
(2) 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 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五、练习: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相互交流
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1)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1.课内练习一 -----第1、2题。
2.课外作业: 通过丰富的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实例,让学生欣赏并体会轴对称,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更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进行有效的数
学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每个学生亲自实践,积极思考,体会活动的乐趣,在乐学的氛围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并学会且应用新知。
板书设计
轴 对 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或后记(教学的成败得失、学生的信息反馈、今后的教学建议)
人教版数学教案 篇四
第1课时 角与相交线
考 试 要 求
1、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换算。
2、了解并掌握角平分线及其性质。
3、了解并掌握补角、余角、对顶角的意义,会计算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并会应用其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 学 建 议 复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建议:
1、 知识点先由学生来说,再由老师将本节知识点串起;
2、 学生做题后,可由学生口述思维过程和答案,由于本节复习内容中角的计算和角平分线是重难点,相关习题一定要学生写好解答,教师也要有一定的板书示范。
教学流程安排
复习流程图 复习内容和目的
活动1 考试要求 明确相关知识点的考试要求
活动2 知识点与方法 知识点与例题对应讲解复习,熟悉知识点,熟练解题方法
活动3 课堂练习 巩固练习,突破复习的重难点
活动4 知识小测 小测小题,看知识点是否过关
活动5 作业布置 课后巩固与循环练习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1 考试要求
同学们看看角和相交线在中考中的考试要求:
1、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换算。
2、了解并掌握角平分线及其性质。
3、了解并掌握补角、余角、对顶角的意义,会计算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并会应用其进行简单的计算。
老师展示考试要求,
学生阅读。 让学生明确相关知识点的考试要求
活动2 知识点与方法
知识点:
1.直线是向两方无限延伸的。
2.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它只有一个端点,向一方无限延伸。
3.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线段,这两个点叫线段的端点。
项目名称 端点个数 可延伸方向的个数 表示 图形
直线 0 2 两个大写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
射线 1 1 两个大写字母
线段 2 0 两个大写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
4. 直线公理: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5.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6.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7.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例题1:如图,点B是线段AC上的点,点D是线段BC的中点,若AB=4cm,AC=10cm,则CD= cm.
8.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9.角平分线: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反之也成立。
例题2:如图,AB∥CD,BC平分∠ABE,∠C=34°,则∠BED的度数为()
A.17° B.34°C.56° D.68°
例题3: 如图,OP平分∠MON,PA⊥ON于点A,点Q是射线OM上的一个动点。若PA=2,则PQ的最小值为()
A.1 B.2 C.3 D.4
10.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即90°),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即180°),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11.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例题4:如图, 直线AB、CD相交于点E,EF⊥AB于E,若∠CEF=59°,则∠AED的度数为 .
例题5
如图,AB,CD相交于点O,AC⊥CD于点C,若∠BOD=38°,则∠A等于________°.
12.对顶角相等。
13.角度进制:
例题6
通过幻灯片,带领学生复习直线、线段、射线的概念
通过图形展示,让学生获得感知
板书较多,但内容难度底,用多媒体投影补充传统板书不足,用集体回答方式学习这部分知识。
复习线段公理,距离计算方法
图像直观显示角平分线及其相关定理,引导学生推导记忆
学生做题,口述解题思路
老师点评
通过图示,了解并掌握角平分线的概念和应用。
认识较易知识,让学生一起推理引导出来。部分为常理。
让学生掌握各线的定义
列表直观,利于学生判断和掌握
让学生通过题型进行更好的掌握。
通过练习,促进学生学习。
活动3 课堂练习
1.在墙上固定一根木条只需要钉___________个钉子。
2.107°23′56″-42°53′46″=__________.
3. 已知线段AB=9㎝,延长AB至C,使BC=3㎝,反向延长线段AB至D,使AD= AB,E是CD的中点,求AE的长。
4.如图,直线a与直线c相交于点O,∠1的度数是()
A.60° B.50° C.40° D.30°
5.如图,直线AB,CD交于点O,射线OM平分∠AOC,若∠BOD=76°,则∠BOM等于()
A.38° B.104°
C.142° D.144°
6.如图,在△ABC中,∠C=90°,AC=3,点P是边BC上的动点,则AP的长不可能是()
A.2.5 B.3
C.4 D.5
学生做题,口述解题思路
老师点评
基本知识点过关
活动4 知识小测
1.下列四个角中,最有可能与70°角互补的角是()
2.如图,点O在直线AB上,且OC⊥OD,若∠COA=36°,则∠DOB的大小为()
A.36° B.54°
C.64° D.72°
3.若 补角是 余角的3倍,则 = _________
4.如图,∠1=∠2,∠1+∠2=162°,求∠3与∠4的度数。
在下课前的8分钟,学生在《配套习题》纸上完成,并上交老师批改反馈。 检测课堂复习基本知识点的效果
活动5 作业布置
中考复习《分层导学》P64-P67
学生课后完成 分层练习,巩固考点,训练重点,提升难点。
教学反思:对知识点的复习学生掌握情况比较好,例题展示环节学生积极思考,通过鼓励全体学生去推理表述,及时掌握学情。课堂气氛热烈。推理的成功往往让学生更掌握的重点和难点,也让部分优生体验到成就感,增长数学兴趣。《课堂练习》由浅及深,充分照顾到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
上面内容就是众鼎号为您整理出来的4篇《数学教案》,能够帮助到您,是众鼎号最开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