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

高一数学教案优秀5篇

众鼎号分享 138695

众鼎号 分享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众鼎号为您带来了5篇《高一数学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高一数学的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并能理解推导这些法则的依据和过程;

2、能较熟练地运用法则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对数的运算性质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2、问题:对数运算也有相应的运算性质吗?

二、学生活动:

1、观察教材P59的表2—3—1,验证对数运算性质、

2、理解对数的运算性质、

3、证明对数性质、

三、建构数学:

1)引导学生验证对数的运算性质、

2)推导和证明对数运算性质、

3)运用对数运算性质解题、

探究:

①简易语言表达:“积的对数=对数的和”……

②有时逆向运用公式运算:如

③真数的取值范围必须是:不成立;不成立、

④注意:,

四、数学运用:

1、例题:

例1、(教材P60例4)求下列各式的值:

(1);(2)125;(3)(补充)lg、

例2、(教材P60例4)已知,,求下列各式的值(结果保留4位小数)

(1);(2)、

例3、用,,表示下列各式:

例4、计算:

(1);(2);(3)

2、练习:

P60(练习)1,2,4,5、

五、回顾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对数的运算法则,公式的逆向使用、

六、课外作业:

P63习题5

补充:

1、求下列各式的值:

(1)6—3;(2)lg5+lg2;(3)3+、

2、用lgx,lgy,lgz表示下列各式:

(1)lg(xyz);(2)lg;(3);(4)、

3、已知lg2=0、3010,lg3=0、4771,求下列各对数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四位)

(1)lg6;(2)lg;(3)lg;(4)lg32、

2020高一数学教案 篇二

函数单调性与(小)值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本节课主要对函数单调性的学习;

(2)它是在学习函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又为基本初等函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他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可以看看这一课题的前后章节来写)

(3)它是历年高考的热点、难点问题

(根据具体的课题改变就行了,如果不是热点难点问题就删掉)

2、 教材重、难点

重点:函数单调性的定义

难点:函数单调性的证明

重难点突破: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观察思考,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办法来实现重难点突破。(这个必须要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函数单调性的定义

(2)函数单调性的证明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以及了解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想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合作的意识

(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更注重教学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新课程标准之处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教学过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开放式探究法、启发式引导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反馈式评价法

2、学法分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只是。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题,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影响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因素。在学法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归纳总结法。

(前三部分用时控制在三分钟以内,可适当删减)

四、教学过程

1、以旧引新,导入新知

通过课前小研究让学生自行绘制出一次函数f(x)=x和二次函数f(x)=x^2的图像,并观察函数图象的特点,总结归纳。通过课上小组讨论归纳,引导学生发现,教师总结:一次函数f(x)=x的图像在定义域是直线上升的,而二次函数f(x)=x^2的图像是一个曲线,在(-∞,0)上是下降的,而在(0,+∞)上是上升的。(适当添加手势,这样看起来更自然)

2、创设问题,探索新知

紧接着提出问题,你能用二次函数f(x)=x^2表达式来描述函数在(-∞,0)的图像?教师总结,并板书,揭示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并注意强调可以利用作差法来判断这个函数的单调性。

让学生模仿刚才的表述法来描述二次函数f(x)=x^2在(0,+∞)的图像,并找个别同学起来作答,规范学生的数学用语。

让学生自主学习函数单调区间的定义,为接下来例题学习打好基础。

3、 例题讲解,学以致用

例1主要是对函数单调区间的巩固运用,通过观察函数定义在(—5,5)的图像来找出函数的单调区间。这一例题主要以学生个别回答为主,学生回答之后通过互评来纠正答案,检查学生对函数单调区间的掌握。强调单调区间一般写成半开半闭的形式

例题讲解之后可让学生自行完成课后练习4,以学生集体回答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2是将函数单调性运用到其他领域,通过函数单调性来证明物理学的波意尔定理。这是历年高考的热点跟难点问题,这一例题要采用教师板演的方式,来对例题进行证明,以规范总结证明步骤。一设二差三化简四比较,注意要把f(x1)-f(x2)化简成和差积商的形式,再比较与0的大小。

学生在熟悉证明步骤之后,做课后练习3,并以小组为单位找部分同学上台板演,其他同学在下面自行完成,并通过自评、互评检查证明步骤。

4、归纳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及证明过程,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合作的意识。

5、作业布置

为了让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我将采用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一组 习题1.3A组1、2、3 ,二组 习题1.3A组2、3、B组1、2

6、板书设计

我力求简洁明了地概括本节课的学习要点,让学生一目了然。

(这部分最重要用时六到七分钟,其中定义讲解跟例题讲解一定要说明学生的活动)

五、教学评价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跟主动性,及时吸收反馈信息,并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让内部动机和外界刺激协调作用,促进其数学素养不断提高。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 篇三

教学目的: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教学重点:

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

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知识点】

1、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Union)

记作:A∪B读作:“A并B”

即:A∪B={x|x∈A,或x∈B}

Venn图表示:

第4 / 7页

A与B的所有元素来表示。 A与B的交集。

2、交集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B的交集(intersection)。

记作:A∩B读作:“A交B”

即:A∩B={x|∈A,且x∈B}

交集的Venn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与B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拓展:求下列各图中集合A与B的并集与交集

A

说明: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不能说两个集合没有交集

3、补集

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Universe),通常记作U。

补集:对于全集U的一个子集A,由全集U中所有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简称为集合A的补集,

记作:CUA

即:CUA={x|x∈U且x∈A}

第5 / 7页

补集的Venn图表示

说明:补集的概念必须要有全集的限制

4、求集合的并、交、补是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运算结果仍然还是集合,区分

交集与并集的关键是“且”与“或”,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眼出发去揭示、挖掘题设条件,结合Venn图或数轴进而用集合语言表达,增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5、集合基本运算的一些结论:

A∩B?A,A∩B?B,A∩A=A,A∩?=?,A∩B=B∩A

A?A∪B,B?A∪B,A∪A=A,A∪?=A,A∪B=B∪A

(CUA)∪A=U,(CUA)∩A=?

若A∩B=A,则A?B,反之也成立

若A∪B=B,则A?B,反之也成立

若x∈(A∩B),则x∈A且x∈B

若x∈(A∪B),则x∈A,或x∈B

¤例题精讲:

【例1】设集合U?R,A?{x|?1?x?5},B?{x|3?x?9},求A?B,?U(A?B)。解: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B。

【例2】设A?{x?Z||x|?6},B??1,2,3?,C??3,4,5,6?,求:

(1)A?(B?C);(2)A??A(B?C)。

【例3】已知集合A?{x|?2?x?4},B?{x|x?m},且A?B?A,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XX且x?N}【例4】已知全集U?{x|x?10,,A?{2,4,5,8},B?{1,3,5,8},求

CU(A?B),CU(A?B),(CUA)?(CUB),(CUA)?(CUB),并比较它们的关系。

高一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重、难点]

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剪下附页2中的图2。

[教学过程]

一、画一画,说一说

1、学生各自借助三角板或直尺分别画一个锐角、直角、钝角。

2、教师巡查练习情况。

3、学生展示练习,说一说为什么是锐角、直角、钝角?

二、分一分

1、小组活动;把附页2中的图2中的三角形进行分类,动手前先观察这些三角形的特点,然后小组讨论怎样分?

2、汇报:分类的标准和方法。可以按角来分,可以按边来分。

二、按角分类:

1、观察第一类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归纳出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2、观察第二类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归纳出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观察第三类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归纳出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三、按边分类:

1、观察这类三角形的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每个三角形中都有两条边相等,这样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并介绍各部分的名称。

2、引导学生发现有的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这样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讨论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

四、填一填:

24、25页让学生辨认各种三角形。

五、练一练:

第1题:通过“猜三角形游戏”让学生体会到看到一个锐角,不能决定是一个锐角三角形,必须三个角都是锐角才是锐角三角形。

第2题:在点子图上画三角形第3题:剪一剪。

六、完成26页实践活动。

高一数学优秀教案 篇五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等差数列定义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能力目标掌握等差数列定义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归纳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推导及应用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等差”的理解、把握和应用

教学过程

由__《红高粱》主题曲“酒神曲”引入等差数列定义

问题:多媒体演示,观察----发现?

一、等差数列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例1:观察下面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

二、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

则由定义可得:

a2-a1=d

a3-a2=d

a4-a3=d

……

an-an-1=d

即可得:

an=a1+(n-1)d

例2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a1是3,公差d是2,求它的通项公式。

分析:知道a1,d,求an。代入通项公式

解:∵a1=√众鼎号★www.1126888.com√3,d=2

∴an=a1+(n-1)d

=3+(n-1)×2

=2n+1

例3求等差数列10,8,6,4…的第20项。

分析:根据a1=10,d=-2,先求出通项公式an,再求出a20

解:∵a1=10,d=8-10=-2,n=20

由an=a1+(n-1)d得

∴a20=a1+(n-1)d

=10+(20-1)×(-2)

=-28

例4: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6=12,a18=36,求通项an。

分析:此题已知a6=12,n=6;a18=36,n=18分别代入通项公式an=a1+(n-1)d中,可得两个方程,都含a1与d两个未知数组成方程组,可解出a1与d。

解:由题意可得

a1+5d=12

a1+17d=36

∴d=2a1=2

∴an=2+(n-1)×2=2n

练习

1、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①23,25,26,27,28,29,30;

②0,0,0,0,0,0,…

③52,50,48,46,44,42,40,35;

④-1,-8,-15,-22,-29;

答案:①不是②是①不是②是

等差数列{an}的前三项依次为a-6,-3a-5,-10a-1,则a等于()

A.1B.-1C.-1/3D.5/11

提示:(-3a-5)-(a-6)=(-10a-1)-(-3a-5)

3、在数列{an}中a1=1,an=an+1+4,则a10=。

提示:d=an+1-an=-4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

已知数列{an}前n项和为……

作业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一数学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范文优秀4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