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众鼎号为您精心收集了5篇《《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篇一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根据学情而定)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
3、北京的春节究竟是怎样过的?说出各个时间段都有些什么习俗。(参见上节课的表格)
二、了解其他习俗,体会北京的年味儿
北京的春节,除夕那一天可是热闹得不得了,爆竹声声迎新春,对联条条庆春来,家家团圆共守岁,红红火火过大年。那么其他的日子呢?其他的日子也一样让人印象深刻,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你从其他节日又能体会到怎样的年味儿,旁注在书中。
交流反馈,点明每个日子独有的滋味,穿插朗读,体会语言特色。
初一:全城休息体现出悠闲。
庙会里应有尽有,大家爱逛庙会体现出富足祥和。
比赛不为争第一体现出闲适随意。
小结:初一与除夕相比,一样喜庆一样欢乐,但滋味却大有不同,如果说除夕是一顿大餐,那么初一就是随意小点了。所有的人都给自己放了大假,随意地走亲访友逛庙会,在那一天,没有生活的压力,没有了竞争的压力,有的只是那份无忧无虑的悠闲。
元宵:各处都张灯结彩,灯火通明体现出喜庆。
小孩放花炮体现出热闹。
必须吃元宵体现出幸福温馨。
小结:相比较初一的闲适随意,元宵则多了一份热闹。这是一个灯火通明充满着梦幻色彩的日子,这是小孩子欢天喜地又吃又玩的日子,这是一个全家团圆充满着温馨和幸福的日子。
腊八:家家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而且讲究,体现了一份隆重。
小结:春节的帷幕就是在这一天正式拉开的,腊八粥和腊八蒜的讲究体现了北京人对春节的。重视。
腊月初旬到除夕:孩子们准备过年,体现了隆重,热闹,欢喜。
大人们忙乱体现了隆重,喜庆。
腊月二十三:喜庆。
过了二十三到除夕:忙碌,隆重,充实。
残灯末庙:冷清,回复往日的平淡。
三、理解详略
1、小结:老舍先生以简洁生动的语言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时的种种规矩,表达了老北京人打心眼里对春节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课文篇幅不长,却把老北京过春节时一个月左右的习俗写得清清楚楚,这么多的习俗老舍先生是怎样安排详略的呢?
2、交流。
明确除去三个最重要的日子——除夕、初一、元宵,其他日子都是略写。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详略?有什么好处?(这三个日子最重要,也最能体现北京春节热闹、喜庆、隆重、欢乐的年味儿,其他日子都是为这三个节日做铺垫的。这些安排详略,能突出重要节日,把北京春节独有的年味儿表达得淋漓尽致。)
四、比较阅读,体会语言特色
其他地方又是怎样过年的?其他作家又是怎样写过年的?
浏览阅读链接中的两篇文章,联系课文从作者对过年的情感、选材角度、语言特色三方面去比较三篇文章的异同。(具体理解见教材分析)
从而体会课文语言多用短句,客观描摹为主,但蕴涵着老舍对北京民俗文化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五、理解习俗之本质。
为什么过年有那么多习俗,老舍和斯妤却仍然那么喜爱?
小结:看似繁琐的规矩背后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希望忙碌了一年,能在一个重要的节日里,全家团圆在一起,吃得好,玩得好,过得好。
讨论:你该如何看到我们宁波过年的习俗?甚至其他节日的习俗?
明确:无论什么习俗,背后都有人们美好的祝愿,要理解并尊重。
六、交流上节课布置的作业:想要查找的民风民俗
交流想要查找研究的内容,引导查找同一内容的学生建立合作关系。
内容:节日习俗;婚嫁习俗;民居习俗;饮食习俗;起居习俗;服饰习俗;育儿习俗;养老习俗……
方法:询问长辈;上网搜索;阅读书籍……
七、作业
1、完成《作业本》的题目。
2、从喜爱或抵触中选一个角度,写写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字数不超过250。
3、阅读《北京的春节》原文,推荐阅读老舍儿子选编的《老舍讲北京》。
4、根据所要调查的内容,查找资料,最好有图片、实物、音频、视频等资料。(此作业可慢慢完成,一直到习作前才结束。)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篇二
一、复习
1、听写:初旬、蒜瓣、翡翠、榛子、栗子、鞭炮、风筝、截然、逛庙会、张灯结彩。
2、回忆课文讲的主要内容。
【评析: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检测学生对上一节课所学的生字词的认识情况;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为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为继续学以下内容作铺垫。】
二、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师: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请同学们以朗读方式各自品尝老北京人过年时有什么年味?待会一起交流。
2.学生读后填表,然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你感受到的年味找出有关句子
3.全班交流汇报
(1)浓浓的爆竹味
欣赏有关语句: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一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
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
(2)浓浓的香甜味
欣赏有关语句:腊八粥、腊八蒜;杂拦儿;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年时都吃饺子;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啊。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
(3)浓浓的开心味
欣赏第9、10自然段关于正月初一逛庙会,元宵节的灯会的句子。体会人们的轻闲、娱乐、高兴的心态。
4、师总结:老北京的春节年味十足,其实这些年味在我们的家乡也同样有,然而老北京的年味比较特别,具有很浓厚的地方色彩。比如在吃的香甜味上,就很有它自己的特色了。
【评析:本环节是学习本文的重点内容,既是对课文内容深层的理解,又是对老北京年味的品尝,从而让学生达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情感??对传统年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三、品一品课文的写作特点
1、师:品课文的语言
师导: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街都像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
2.师:品写作方法
师导: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
【评析:本环节是教学难点,主要是通过师生共同参与评议,让学生体会作者朴实自然,通俗易懂以及耐人寻味的语言,领悟按时间顺序的写作方法,懂得作文的详写和略写的好处。】
四、拓展延伸
1.学生展示搜集各地春节“吃”文化。
教师预设自己搜集的资料(课件出示):
(1)东北人进入腊月后会先杀一头猪,请村里人吃一顿,以示庆祝。然后再包粘豆包、做豆腐。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饺子。(注:广东的客家人也有在过年时杀一头猪来吃的习俗。)
(2)西北不少地方的人吃饺子时,饺子皮不是一个一个擀出来的,而是将面擀成一个大片后用碗扣成的。(注:吃饺子现在很多地方都会有这种习俗。)
(3)豫南一带除夕的年夜饭吃到午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再端上一盘鱼,以示年年有余。初一早上,又将饺子和面条同煮着吃,面条代表钱串子,为发财之意。
(4)上海人大年初一吃汤圆、年糕、蜂糕、米糕等,寓言“年年高”、“步步登高”。另外,吃黄豆芽(也叫“如意菜”)象征万事如意,吃发芽菜(用蚕豆泡发的)寓意发财。
(5)四川除夕时,四川人一般都吃火锅,初一早上吃汤圆,意为团团圆圆。
(6)湖南人除夕会吃鸡、肉、鱼三样。鸡要求是雄鸡,将其整只清炖,装盘时要让其头昂起;鱼要选用白鲢,将其炖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
(7)广东珠三角一带会在初一吃青菜和发菜(发财的意思)等斋菜;初二吃鹅。
2.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春联或者描写春天的诗歌。
教师预设自己搜集的资料(课件出示):
春联欣赏:
(1)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2)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花永开 横批:喜迎新春
(3)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4)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5)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6)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7)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8)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9)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10)雪里江山美 花间岁月新 横批;红梅报春
描写春天的诗歌欣赏:
《草》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夜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评析:本环节的设计是对课文学习的补充延伸,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美好春节的向往热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心愿。】
五、作业布置:
学生按照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家乡的春节》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篇三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学生喜闻乐见。详略得当,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人们过春节的欢喜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学情分析:过春节学生也是喜闻乐见,最喜欢不过了。只是要了解各地的风俗不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腊月、初旬、翡翠、杂拌儿、走马灯、零七碎八、万象更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每个学生都穿着过年的新衣服来上课。和家人聊聊自己家乡怎么过春节?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过新年》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今天同学们都穿着新衣服,好漂亮,老师拿出相机照下这漂亮的一幕。
2.请你们说说我们家乡怎么过春节的,好吗?
(学生纷纷回答:农历十二月初十开始买年货。二十四送灶神,家家吃汤团,团团圆圆;二十九白天大扫除,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晚上贴年画、祭天神,这天晚上每人吃长寿面:大年三十一家人吃年夜饭,吃完年夜饭,小孩子可以玩游戏,大人欢聚看春晚;正月初一上坟,不拜年;初二开始按照辈分走亲访友;十五晚上迎龙灯,拔龙须,保佑来年风调雨顺等。)
3.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老北京的春节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说说你的感受。
(糖瓜粘我们没有吃过,磨豆腐、蒸馒头我们也不做。二十九晚上我奶奶会蒸好几笼糖糕。)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让我们跟老舍爷爷走进老北京,去那过过春节好吗?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前后同学互读检查。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用圆圈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热闹、忙碌、喜庆、团圆”)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老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把你最喜欢的一个重要日子的活动反复读一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
3.全班交流汇报:
1)我发现老北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2)我发现老北京的孩子像我一样特喜欢买爆竹。
3)我发现老北京正月初一还能逛庙会,我不知道庙会是什么?(请同学帮忙逛庙会是什么?)
4)我发现老北京是花灯好多,好美。比我们中洲公园的花灯品种多一些。
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地道的老北京民俗中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最难忘的就是除夕夜了,我们小朋友穿着过年的新衣,吃完团员的。年夜饭,拿了压岁钱,就开开心心的三五成群做游戏,不玩个半夜三更是不回家的,这天爸爸,妈妈也不会催我们回家。)
3.除夕夜真的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感情朗读这段。
五、总结评价:
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这样开心热闹,字里行间里流露浓浓的年味。老师听小朋友开始说得其实我们的春节也是过得热闹,开心的。
六、课后延伸:
搜集不同地方的人过春节的习俗,进一步了解自己家乡的春节风俗。
板书设计:
6、北京的春节
/ 除夕吃团圆饭,守岁
春节的三次高潮—初一逛庙会
正月十五看花灯、吃元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重温过年的热闹气氛。
1.大家一起敲起自己的铅笔盒,桌子,一起唱《过新年》,“过新年那,隆咚隆咚锵……”回顾除夕。学生你瞧我,我瞧你,好像现在就是在过新年,好不开心。
2.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我们也喜欢看迎龙灯,记得小时候的我跟着龙灯跑到天亮,我妈妈还以为我睡觉了。
二、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1.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你都会看到什么灯。(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蝴蝶灯、鸳鸯灯等,我想这些是同学们平时在迎龙灯的时候看到的吧。)
2.元宵节的灯会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好好欣赏老北京的灯。
3课件出示老北京的花灯,请同学们欣赏。(哇!哦这个漂亮,哇塞!唏嘘赞美声不断。真的比我看到的中洲公园的灯多。)
4通感朗读这两段,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三、比较阅读,领悟表达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2课文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 (讨论得出:详写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十五这四天,好处是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3.对比写法。
阅读《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四、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1.拓展阅读:
阅读春节各地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人们相信在此时吃些传统饮食,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
2。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3. 习作:写一篇家乡的春节
五。喜悦结束
配乐一起唱《恭喜》,互相恭喜。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详写
热闹喜庆团圆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和略写的好处。
重点难点:
1、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2、难点:学习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师准备老北京过春节的有关图片,资料等
2、学生搜集、整理并熟悉春节的来历、传说、习俗等图片,资料
3、生认真预习并完成好本课的导学稿
4、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难忘的寒假生活
二、学习“单元导读”,导入新课
1、组织学习“单元导读”,了解本组主题、学习目标。
2、师谈话导入:“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那么,关于春节的来历、传说、习俗,你又知道多少呢?
3、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春节的资料。
4、师小结学生发言导入、揭示并板书课题。
三、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文中重难点词语(含生字表中要掌握的生字新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重点引导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理解新词的方法。)
2、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并说说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北京的春节的“热闹、忙碌、喜庆、团圆……”)
四、合作探究,品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生默读课文,完善导学稿,做好小组内交流的准备。
(自学内容以导学稿为蓝本,要求学生课前充分自学完成)
2、小组内讨论、交流,确定中心发言人和汇报形式。
3、小组代表全班展示交流:
(1)、课文按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过春节的?重点写了哪些日子人们的活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引导归纳:点面结合,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2)、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描写,展示朗读。
(重在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五、拓展对比,感受写作特点
1、认真阅读文后“阅读链接”,思考在写法上与《北京的春节》与何不同。
2、小组内交流后全班汇报,相机点拨学生从文章的结构、表达的情感、语言的特色等方面来体会。
3、师小结并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
课堂小练笔:运用自己学到的表达方法,写一写自己过春节的情景。
(若时间充足可展示部分学生已完成的练笔作业)
布置作业:
1、继续完成小练笔的作业
2、读《理想的风筝》中第51到65页文章
板书设计:
——独特的民俗文化
热闹、忙碌、喜庆、团圆……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篇五
一、导入新课,理清顺序
同学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这节课老师带你们一齐去学习老舍笔下的春节。明白老舍哪人吗?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走进北京,感受一下北京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老舍先生按照什么顺序,依次描述了哪些时间人们的活动及北京春节的风俗?
生答
看着老师的板书,你明白哪是人们准备过年?哪是人们过年?结束呢?
二、学习课文1—7段,体会文本,感受节日喜庆
1、请同学们默读1至7段,请你边读边思考,读了人们准备过年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生说师提炼词语相机板书忙碌快乐喜悦
A、学习腊八节
师:腊八这天人们就开始忙碌了,人们在腊八这天会做什么?
生说
师:找出描述腊八粥的句子,自读,试着读出腊八粥的滋味。
生自读,指名读
师:请你找出描述腊八粥的句子读一读,试着读出腊八粥的滋味。(指名读)
你读出腊八粥的什么滋味?为什么它香甜?我们来看看老舍爷爷告诉我们了腊八粥是由什么做的?所以这哪是粥啊,就是小型农业展览会。你瞧,老舍爷爷的语言多么诙谐,搞笑啊。
腊八蒜
马老师个性喜欢吃腊八蒜,让我来读读腊八蒜的滋味。听老师读,你有什么感受?
生说
你看作者抓住了蒜的什么特点来写?色味
只用了2个词就把腊八蒜如此生动的展示给我们,让我们不禁佩服语言大师的用词精妙简练。你也像老师这样有滋味的读一读腊八蒜吧。
B、铺户
1、你从哪儿感受到了铺户比平日还要忙碌?
加紧了加多了赶年的。摊子……(谈感受)
想象铺户中,大街上都是什么样的情景。
2、老师就带你们到街上去转转。(出示图片)如果你是卖货人,你的情绪怎样样?
(引导学生感受喜悦的情绪)
C、小孩
1、孩子们为了迎接新年,都忙些什么呢?
指名说
2、你为迎接新年都会做哪些准备。师生交流
D、大人
1、准备过年大人是最忙碌的,大人们都要做什么?能透过你的读让大家感受出大人们的忙碌吗?指名读师生合作读(读出务必……务必……务必……务必…)
2、为什么务必要做好这些活动?
是呀,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传统节日———年,能够说家家团圆,举国欢庆。
E、过小年
从腊八到除夕之前,这短短的二十二天中,除了腊八节还要———过小年。哪些同学家过过小年?说说你家过小年是怎样过的?(生说)
自读老北京人是怎样过小年的跟我们有什么不同?
三、总结学法
同学们,学习了这节课相信每个同学都被老舍爷爷笔下的北京春节吸引了,作家之所以能将北京的春节描述的如此生动,让我们这么爱读,除了他用词精炼简洁,语言风趣外,还有一个秘密。让老舍爷爷自己来告诉你吧!(出示)
“我不论写什么,总期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和名词,我还持续我的‘俗’与‘白’。”———老舍
语言的俗白也是老舍作品的一大风格。
四、在人们的忙碌、喜悦、期盼中,年已经不知不觉的到来了,这只是个开端,还有更热闹,喜庆的节日留待我们下节课去领略。★WWW.CHAYI5.COM★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5篇《《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到您,是众鼎号最开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