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稿(优秀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众鼎号为您精心整理了8篇《小学语文说课稿》,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 篇一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日,我说课的资料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课文《草原》。
一、说教材
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五十年代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写下了《内蒙风光》,本文就节选自《内蒙风光》。《草原》这篇课文,作者以热情洋溢的笔调,描述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以及受到草原人民热情欢迎的情景,表达了蒙汉人民的深厚情谊。
本文通篇文质兼美,堪称写景、抒情的典范佳作。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中的景和情,并扎实地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取舍教材是关键。所以,我将此文教学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学,领略草原的风光美。第二课时再引导学生体会草原的人情美。我今日所要说课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
基于本文又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所以,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并理解“渲染、勾勒、翠色欲流”等词语。
2、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并经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并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兴趣。
3、引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语言,初步学习作者抒发感情的方法。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展开丰富的想象,并经过多层次的朗读,感受草原风光的完美。
而对于生长于南方小县城的孩子,草原是遥远、陌生的,所以,如何让学生突破时空障碍,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感受草原的景美,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就成了这篇文章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怎样才能使学生与文本产生真正的共鸣,体会草原的景美呢首先,我将注重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默读、自由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配乐读。经过多层次的朗读,使学生体会草原的风光美,并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
其次,我将巧妙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忙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想象,体会文中意境,并配合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从而到达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创设必须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的学习。本文第一自然段的语句美,意境也美,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重点引导学生经过自主学习,一边读句子,一边想象画面,用自我的经验去补充形象,丰富形象,从而体会文中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及想象本事。
四、说教学过程和资源应用
《草原》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语句美,意境也美,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图文结合,启发想象,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配合朗读,领会作者的情感美。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再因为,本组的主题是“走进西部”。所以,开课之初,我首先多媒体播放配有画面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入大草原绮丽的风光中: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一碧千里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正悠闲地吃草、散步。远处的小河像一条明晃晃的长带迂回曲折……这样用音乐、图像渲染的情境,能带给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入其境,爱其美”,在感到喜悦、欢乐的同时,让学生谈谈自我欣赏后的感受。此时,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也就油然而生。于是顺势揭开课题,进入第二环节。
2、师生配乐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这一环节是由师生配乐朗读课文,弄清课文写作顺序,主要写了那几个画面,是从哪两部分来写草原的,即“风光美”和“人情美”。学生对于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为后面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3、朗读品句,感受“风光美”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于是,我先课件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四人小组自读第一自然段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草原的美景,并把自我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交流品读。
在品读重点语句时,我将引导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反复朗读;并借助多媒体展示草原图片,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词句。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将把学生们带入那辽阔、美丽的草原风光之中,并能帮忙他们更好地理解“一碧千里”、“翠色欲流”、“渲染”等词语,从而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最终到达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如:在本段中,作者描述小丘时,有这样一个经典的句子:“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由于“渲染”和“勾勒”都是美术上专用名词,讲起来抽象难懂,我准备了两幅国画,一幅是绿色渲染的草原风景图,一幅是墨线勾勒的鸳鸯戏水图,出示图片,经过直观形象的画面让学生不仅仅感受到用绿色渲染的小丘的柔美,还感受到那饱满的绿色正向四周渗透、扩散。在这儿,我没有停止探究的脚步,而是紧紧抓住句中看似矛盾的一个点--“翠色欲流”与“轻轻流入云际”。先引导学生抓住“欲”字理解“翠色欲流”是指绿色快要流出。再让学生议一议与“轻轻流入云际”矛盾吗学生一边看图想象画面,一边和着优美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这并不矛盾的美的意境。这是一幅多么鲜活的中国画啊!这正融入了老舍先生对草原无限的热爱之情,学生也就很自然地领悟到作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式。
再如:文中描述羊群的句子:“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我先让学生结合图画,抓住“绿毯”、“白色的大花”两处比喻,体会草原的辽阔和羊群带给草原的无限生机。之后,删去原句,再让学生展开想象,向老舍先生学习,用自我的比喻句重新描述这样的美景。这样,使学生不仅仅理解了原文描述的羊群的静态和动态的美,并且拓展了自我的思维,更深层次地体味了美的意境,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本事。
在学生反复品读这些精美语句中,我还将不断回扣本段的中心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相信学生经过一次又一次地回扣中心句,不仅仅能更深切地感受“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意境,作者对草原深深的热爱之情也将在学生内心一次次升华。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老舍笔下的草原那如诗如画的意境,品读之后,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草原风光图画,引读第一自然段。在优美的旋律中再现草原美景,必须能牵动学生内心的情感。这一整体回读,也将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在脑海中构成一幅蓝天共碧草一色,牛羊与骏马齐的美丽画卷。在此意境中,学生定能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对草原的无限热爱。
就当学生沉浸在此意境中时,我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让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在优美的旋律中,学生互相交流展示并走上讲台朗读诗歌、展示亲自去草原拍摄的照片一级打印的草原风光图,使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个性再次得以释放,此时的课堂也将再次涌动着创造的生命力。
4、总结回顾,布置任务
授课至此,我小结过后,以布置下节课的任务结束本节课的教学:“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这美丽的地方,又孕育着怎样的民族呢老舍先生又是如何表现草原的人情美的呢下节课,我们再一齐去会会草原上的鄂温克族人民。”
总之,我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尽量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整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忙学生突破难点,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及创造本事,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体现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评委批评、指导。多谢!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二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小母鸡种稻子》写的是小母鸡想种稻子,它邀请小鸭、小猫、小猪和它一起劳动,可它们害怕辛苦,小母鸡只好自己种稻子、除草、收割,小母鸡把稻子打成米,做成白米饭,送给小鸭、小猫、小猪,它们惭愧地低下了头。课文通过小母鸡种稻子一事赞扬小母鸡勤劳、不怕苦的精神。同时,用小鸭、小猫、小猪的反面形象来教育学生,让学生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培养学生从小爱劳动的品质。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让小动物用人的语言方式去交流,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内容童趣盎然,语言生动活泼,孩子乐于接受。
上个单元学生学习了《手和脑》,懂得了它们的用处,本单元学习"劳动",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的手和脑多么重要,应该用它们去劳动。本单元安排了两篇主体课文:《锄禾》、《小母鸡种稻子》,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劳动是光荣的,也是辛苦的,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同时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因此,本课在本单元乃至全册的地位举足轻重,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也很大。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的特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愿意"口头造句。过程和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表演课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培养学生从小爱劳动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培养学生从小爱劳动的习惯。由于学生年龄小,组织语言和活动的能力较差,所以,表演课文就成了难点。
四、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我选用以下教具:小动物头饰多媒体课件。一年级学生喜欢游戏、表演,让学生带小动物头饰朗读、表演,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更直观形象,便于学生接受知识,提高效率。
【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的一项学习活动。本节课我选用的教学方法有:小组合作讨论、启发式谈话、朗读法、表演法等。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时我采用的方法是先由学生带着问题自读,然后小组合作讨论,再汇报。启发式谈话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朗读既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又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理解。而表演课文则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感性体验,实现了情感的升华。
【说教学程序】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本节课我的教学思路是这样设计的:激趣导入→初读感知→教师导学→学生自学→汇报总结---表演内化
一、激趣导入
先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接着谈话:同学们,知道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吗?要靠劳动来创造。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认识一位劳动小能手,看它是怎样辛勤劳动的。老师贴上小母鸡的头像并板书课题:小母鸡种稻子。
【上课初通过播放歌曲和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
二、初读感知
先指名由学生分节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小母鸡要种稻子分别请谁来帮忙了?他们都帮助小母鸡了吗?
然后汇报并在黑板上贴上小鸭、小猫、小猪的头像。
【由于第一课时学生已学习了生字词,初读了课文。所以,先检查课文是否读得正确、流利,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教师导学
【一年级的学生以前学习的都是韵文和古诗,真正意义上的课文只有上一单元的《乌鸦喝水》,可以说没有什么方法和经验,但也要慢慢地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所以我安排了"教师导学"这一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学习第一自然段,总结学习方法,为"学生自学"打下基础。】
我分四步进行教学: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种。(课件出示插图)结合插图,说说小鸭为什么不愿意和小母鸡一起种稻子呢?引导学生围绕小鸭的话进行说明。指导学生理解"愿意"一词。先指导学生读句子"你愿意和我一起种稻子吗?"然后创设情境,让学生用"愿意"说一句话。比如:冬天来了,我愿意()。扫地时,我愿意()。最后用"愿意"一问一答练习对话。【这是"语文天地"里的练习,在这里进行拖带练习。】④指导朗读小母鸡和小鸭的对话。先用课件出示对话,并指名试读,注意朗读的语气、表情;接着由教师范读;最后指名让学生戴头饰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四、学生自学
在"教师导学"的基础上,用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小组自学第二、三自然段。(自学提示:读一读,说说小母鸡请谁帮忙。它们帮忙了吗?为什么?有感情地读一读。)
五、汇报总结
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由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适时指导并板书,然后指导学生朗读并由学生戴头饰朗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时,我设计这样的导语:小鸭、小猫、小猪都不肯帮小母鸡,小母鸡最后收获了吗?请同学们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讨论:(课件出示)小母鸡是怎么做的?小鸭、小猫、小猪又是什么表现呢?先由学生小组讨论再汇报,教师及时做出评价并板书。然后指导学生带着表情、动作进行朗读,为后面的表演作铺垫。
之后,教师结合板书进行总结:又香又甜的白米饭是怎么来的?要经过"种、除草、收"的过程,要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得来。正如歌里唱的"幸福的生活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所以说"劳动最光荣",我们也要从小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六、表演内化
学生先观看课文动画,5人一小组分配角色:小母鸡、小鸭、小猫、小猪、解说员。画出自己应该说的话,表情、动作应该怎样表现,先在组内准备。然后挑选一组学生戴头饰汇报表演。如果表演不好应给予鼓励,继续准备,课外活动时验收。
表演可以使学生把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进一步内化,并通过表演体现出来。
七、作业
1.小组为单位继续排练课本剧
2.小鸭、小猫、小猪都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第二年到了,它们会怎么做呢?请你续编故事。
【说板书设计】
这节课的板书展示了又香又甜的白米饭要经过"种、除草、收"的过程,要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得来。板书把小母鸡和小鸭、小猫、小猪进行对比,从正反两方面教育学生要从小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动物头像直观形象,学生喜闻乐见。板书言简意赅,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掌握。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三
《小河与青草》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一篇深受儿童喜爱的寓言故事,讲的是小河与青草的一段对话,从中可以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身上的长处。这篇课文融情于理,字里行间洋溢着童真童趣。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熏陶的好教材。
我班学生对充满情趣的课文比较喜欢阅读,但对于小河与青草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以及他们谦虚谨慎的处世态度学生在理解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得困难。
基于以上认识,根据新课标教学要求,以及教材编写意图,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只识不写。理解本课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观察、练读、讨论、评价、欣赏、表演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
3.通过朗读感受,让学生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身上的长处。同时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兴趣。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的要求,其中1、2两个目标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目标3是教学的难点。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我打算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主要是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我将设计三个步骤层层推进:首先是创设情境,由图片引出课题,读好课题,然后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接着,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我着重对“湛、茵、澄”进行正音,对于“是你把握紧紧抱住,要不我早就”句子,根据我以往的教学经验,这是学生难读的句子,我将引导学生读正确。在初步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选择各自喜欢的内容,美读课文,让学生通过选择性阅读,再次加深对课文的了解,同时使学生的朗读水平螺旋上升。最后,我将预留七、八分钟的时间,指导学生学习“青草”,尤其是“青”的第五笔学生容易写错,因此我让学生借助笔顺表,细致地分析汉字的结构、笔画、笔顺,自能识字。再通过老师的范写,学生的描仿,正确、规范地书写,最后,让学生当堂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下面,就第二课时着重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设疑激趣
首先在导入课文后,出示文本有关生字词语,复习巩固旧知。
二、读中感悟,悟中生情
本文共有六个自然段,第一段语言简练,交代了小河与青草的位置关系,相信学生在理解上不存在困难,但学生对“长满”一词可能会有疏忽,因此我设想让学生朗读后,抓住“满”,用选择图片的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长满了小草的小河边”生机勃勃的景象,使学生进入了情境。
课文的第二-五自然段主要通过小河与青草之间的诚挚对话,展现自然界相互依存的温情,以及谦虚谨慎的美好品质,是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此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
首先,感受他们的外在美,这对孩子来说困难不大。我主要引导学生读对话,然后让小朋友赞一赞小河与青草。在学生充分朗读后,对清澈的小河与碧绿的小草有了更直观的印象,再通过抓关键词,引导学生抓住“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碧绿碧绿的““真令人喜爱”让学生通过想象、体会等形式,来感悟小河与青草的美,体悟语言的魅力。
接着,感受他们的内在美,这对孩子们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先引领学生读对话,围绕:“小河与青草为什么要相互感谢?”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尽情地说。考虑到句子“是你把我紧紧抱住,要不,我早就干枯了”是理解的难点,我设想抓住“紧紧抱住”,让学生通过来演演小草,换位体验的形式,让学生把自己对文本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表达出来,从而真正体会到小草为小河作出的努力。读完对话后,我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积累,进行说话训练,完成两个因为所以句式的填空,,至此小河与青草间相互依存的温情以及谦虚感恩的态度展露无遗,此时再通过学生优美的朗读把自己的体验、感受,用自己的有声言语尽情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感受字的结构特点与书写技巧,在书写生字的同时领略汉字的独特美感。
板书设计。
小河水真清啊给了充足的水分更欢
与赞扬感谢赞扬感谢
青草把泥土紧紧抱住碧绿碧绿更绿
此板书形象地展现了小河与青草间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有利于难点的突破。
语文说课稿 篇四
各位老师:
下午好!
很荣幸今天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坐在一起交流自己对识字课教学的一些认识。接到林老师和刘老师交给我的任务后,我对一二年级的识字教材进行了一次总体的回顾。识字教材编排的形式是归类学习。有对语言现象进行归类的:如学对韵歌、数量词组、成语、谚语中进行识字,这样的归类形式不仅让学生认识了汉字,还积累了大量的成语、谚语等,扩大了学生的语言库存;另一类是对学习汉字的场所进行了归类,如《菜园里》、《自选商场》、《操场上》等识字课的编排,其主要目的是不仅让学生认识这些常见的汉字,还渗透给孩子一种识字的理念:即生活中处处是识字的宝地,生活中时时是识字的良机。而教材中对字本身的一些现象的归类却是少之又少,只有第一册的识字课《口耳目》和《日月明》中进行了象形字和会意字的归类,而对于形声字这个字类别中最大的一类却没有编写成独立的识字课来教学,只在几个语文园地里出现。我觉得这是教材中的一个缺憾。识字课中对字本身的一些现象的探究应该成为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因为认识分析了字的一些现象,学生就能习得一些识字方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识字,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另外,我在和许多低年级老师的交流中,还发现了一个大家都非常头痛的问题。教材编排是归类编排,但每一课要求认的字很多,却又很分散。
如第一册《比一比》,要求认识“黄牛”、“花猫”、“鸭子”、“小鸟”四中动物和“杏子”、“桃子”、“苹果”、“红枣”四种水果,但后边要认的字共12个,这里头却只涉及了5个,另外7个如“红”、“边”、“多”、“少”、“群”、“颗”、“堆”都分散在儿歌中。这就给老师的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感觉是东打一枪,西放一炮,如果拿掉前边归类的插图,这跟平常的儿歌阅读课又有什么区别呢?
再如教材第二册《识字四》是一首动物儿歌:蜻蜓半空展翅飞,蝴蝶花间捉迷藏。蚯蚓土里造宫殿,蚂蚁地上运食粮。蝌蚪池中游得欢,蜘蛛房前结网忙。句中涉及到的动物都是虫字旁的形声字,假如这节课就认这几样动物的名字,再写其中几个常用的,那老师教起来会更加有的放矢。但教材中要求认的字偏偏又加进“展”、“运”、“网”这三个字,要写的除了“蚂蚁”两字外,就都不是虫字旁的了。
因此,我平时的做法是,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有些字可以适当地推迟或提前教学,以便于更好地开展识字教学,教起来更顺手些。
而今天我所上的这节课的教材是我自己编写的。一方面是要带着这节课上三个地方,每个地方的教学进度不一样,选教材中的可能会有麻烦,另外也想借此机会上一节自己心目中比较理想的识字课。
这篇教材设计的原形是语文书第三册《语文园地四》中的识字儿歌:有水把茶泡,有饭能吃饱,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我觉得这种识字方式非常的好,学会了这种识字方式,如果我们再遇到像青蛙的“蛙”、娃娃的“娃”这些形声字的时候,我们同样也能很快地编出一句顺口溜来记住它们,如“有虫是青蛙,有女是娃娃,有手轻轻挂,有水趟水洼……”这是一种识字能力的培养,而将它放在语文园地中仅占小小的篇幅,短短的教学时间,我觉得太可惜了。由此,我就开始想怎样将这几个字串在一首儿歌里,形成一首诗,变成一节独立的识字课……于是就有了今天的这一个教材和这一堂课。
在这一堂课里我主要想传达我对识字课的几点认识。
一、在情境中认字学词
没有情境的识字教学是枯燥无味的,就字学字,就词读词,不仅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吃力。因此,如何将识字课上得像阅读课一样充满美感,这是我本节课想要追求的一个目标。本节课我以诗为依托,为学生创设了“雪花吹泡泡,梅树长花苞,小孩儿放鞭炮”的教学情境,以诗串词,学诗读词,使原本枯燥的识字活动变得更加兴味盎然。
并且在我教学每一个词语的时候,我还为学生创设了多种学词的情境。如,在教学“花苞”这个词语的时候,我是通过看图片想形容词的方式来认识花苞,认读“花苞”的;在教学“咆哮”这个词的时候,我让孩子听声音,说说谁在咆哮,孩子们便懂得了不仅风可以咆哮,狮子可以咆哮,我们人生气的时候也会咆哮,在听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在语言环境中运用这个词;而在教“饱满”这个词的时候,我是通过出示实物,让孩子们看一看、摸一摸,来辨别什么是饱满,并很巧妙地将“饱满”运用到孩子们的精神状态中来,让孩子明白,饱满不仅可以拿来形容毛豆,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精神是不是饱满。在多样化的情境创设中孩子们将词语读了一遍又一遍,如“花苞”这个词,除了指名认读外,学生在有意无意间共读了4遍,咆哮是7遍,但每一次的认读并不是机械的,读到的不仅仅是这个词语的音,透过这个音孩子们还读到了词语更丰富的内涵。
二、在探究中掌握识字规律
前面我已经讲到,我这节课设计的灵感来源于第三册语文园地四中的识字儿歌。但我们试想一下,假如我们一上课就将这首识字儿歌直接呈现给学生,再让学生学里面的字,和我今天先来学字,再通过比较、发现,学生自主习得识字规律,编出一首识字儿歌来,虽然结果一样,学生都学会了这种识字的方法,但对学生的影响及其识字效果来讲,是完全不同的。
我觉得,我的设计好就好在它体现了学生整个探究的过程。
从对每一句最后一个字读音的发现,到对字形的发现,及学生想到的记字方法,直至最后合作编就的一首识字儿歌,这整个过程充满了学生自主的发现和探究。
长此以往,我们孩子的眼睛就会更加敏锐,孩子识字的能力也会越来越高。
三、在朗读中体会词语的情感色彩(即让词语也感性起来)
在阅读课中,我们往往非常强调学生的朗读能力,而句子是由词语组成的,能将每一个词语都读得那么有滋有味的孩子,还怕他读不好句子吗?让词语也感性起来,是我这节识字课中一个新的尝试。我在教“含苞欲放”这个成语的时候先通过看图让学生感受花苞的美,再通过老师有感情有表情的范读让学生体会到词语本身的美,随后再引导学生美美地读这个词。我觉得,假如我们每天都这样坚持做了,总有一天,在我们孩子的眼中——词语也感性。
四、在教学意识里注重词句的积累
可随时随地积累,如在设计教“花苞”这个词的时候,让我想到了“含苞欲放”这个词,我就将“)众鼎号○www.1126888.com(含苞欲放”引进了我的课堂;也可有意无意间进行积累,如在教“咆哮”这个词语的时候,我随口说出了“咆哮如雷”这个词,听到者,理解者有份,会将它纳入自己的词语记忆库。但这种种的积累要合适,切勿为了积累而积累,而破坏了课的整体性。
以上是我设计执教这节课最真实的感受和体会。对我而言,每一次的上课都是一次表达,为了表达自己对识字教学的理解,我就设计了这样一节识字课。感谢林老师给我这样一个表达的机会,也恳请在座的老师能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五
一、说教材:
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八册《九色鹿》是童话。本篇题为九色鹿,属于拟人体的童话故事,九色鹿所发生的故事里,蕴涵着积极的思想,能给人深刻的启迪.赞扬了九色鹿舍己救人,不图回报的高尚品质,谴责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为。
全文按照故事情节可以分为三段。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写九色鹿的由来.第二到五自然段为第二段,写九色鹿救人不要报答.第六到九自然段为第三段,写调达见利忘义.受到重法罚.
二、说重点、说难点:
第三段是全文的重点.在这段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充分展现,人物语言形象生动.值得反复体会与品味.
因为孩子们认识世界的特点是直观、形象的,而要在语言文字中准确把握所蕴含的情感世界,这对孩子来说有困难。发挥想象,体会人物性格,明白事理是全文的重点.
三、说教法:1、情境法2、表演法3、电教法
说学法:1、感情朗读法2、合作学习法
四、说教学程序:
依据课文内容和要求,我准备用两课时教学全文。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学字词;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熟悉内容。
这里我主要说一下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同学们同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回答板书:
九色鹿:舍己救人不图回报
调达:见利忘义恩将仇报
二、指导表演课本剧。
(一)、指导人物性格分析。
1、这是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把它演出来吗?(想!)
2、要演好课本剧可不简单,我们应该诊所好哪些准备工作呢?首先我们要知道剧中有哪些人物。(根据回答板书:
王妃、国王、乌鸦。)
3、知道人物后我们就要着重分析体会任务的性格特征。请同学看课本总结王妃、国王、乌鸦的性格特征,并告诉同学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4、交流,王妃性格特征。她缠着国王要他去捕捉九色鹿。缠体现王妃的任性。国王的性格特征。国王无奈,只好张贴皇榜,重金悬赏九色鹿。无奈、只好说明国王良知未泯。
[语文课程的“开放”、“拓展”,都必须建立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文本的价值取向和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课文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感悟体会、朗读说话,从字里行间体会两个人物的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指导台词表白。
1、表演课本剧除了要知道人物的性格,更重要的是什么呢?是台词,有感情有个性的台词是一出好的课本剧必不可少的因素。我们怎样才能读好、背好、表达好台词呢?首先请大家画出课文中的台词。
2、根据回答出示:救命啊,救命!谢谢你的救命之恩。……终身受你的驱使……我救你并不是要你做我的奴仆……知恩图报了。如果用这只鹿的毛皮……更加漂亮。九色鹿,……捉你来了!陛下,你知道吗?……天下人笑话吗?
1、要想很好的表达出台词,首先必须熟记台词。
2、生读台词。
3、光读熟是远远不够的。还通过读是别人认识人物是怎么样的.
4、指导感情朗读.提示加上动作,配合神情.
(三)、指导修改剧本.
1、要想是我们的课本剧引人入胜,我们还需要适当改动课文.老师送你们一句话
板书:
增加台词
减少旁白
2、指导修改。
出示: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然后千恩万谢地走了。如果你是调达,你会起什么样的誓言?怎么样是千恩万谢呢?
生尝试表演。
3、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仿照修改剧本。
[为学生营造足够的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亲历阅读实践的过程,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从而让他们获取快乐学习的体验。]
三、当众表演,学会评价。
1、自由合作练习进行表演。
2、点名上台表演。
3、点评。
4、评选最佳演员,最佳合作组。
四、诚信格言的补充
[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感受故事所蕴涵的做人的道理,同时,与当前所提倡的诚信教育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另外,为学生用精炼的语言写出学了故事以后的内心感受起到了示范作用,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真正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五、总结:
老师还告诉学生:九色鹿壁画至今还完好地保存在敦煌莫高窟,建议同学们有机会去观赏。[旨在鼓励学生走进学习语文的大课堂,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语文说课稿 篇六
一、教材概说
教材解读:《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全文层次分明,共4个自然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第一自然段总写庐云雾神奇美丽,接着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别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两个特点。第四自然段再总写人们对庐山云雾的喜爱与流连。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本文的每一句话都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如果能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发现美、体验美,就能拨动学生情弦,从而使学生读出意境,读出美感,真正达到“入境、入情、动情、入心”的效果。
学情预测:我班的学生喜欢朗读,不仅声音响亮,而且对于课文的感情基调也能初步把握。这篇课文意境优美,但由于学生阅历不深,而且对于语言文字的敏感度有所欠缺,可能会想象不出如此赏心悦目的景色,更读不出庐山云雾各种姿态的美。所以这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各种情境、多种形式的朗读,在品味语言文字美的同时,引导学生能通过朗读,读出意境、读出美感。
“感受美,读出美”: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能够激发美感,感受作品意境的美,诱发通感。这篇文章语言优美,引人入胜,可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或范读,或引读,或议读,让学生多读,感受想象云雾之美,读出云雾之美,体会出作者所描绘的人间仙境。我以此为中心,结合学生的知识现状和朗读的优势,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幽、览”等8个生字。会写“庐、瀑”等10个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
本课为第二课时,主要是达成目标2和3。
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赏析,感受美,读出意境,读出美感。
教学难点: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读出意境,读出美感,受到美的陶冶。
“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标着力强调的,所以朗读就是教学的重点,在读中想象,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与美丽。基于学生认识比较感性的原因,学生很难入境入情地朗读,所以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看图,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深入体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体味课文的语言美,读出意境,读出美感。这是我希望达到的目标,随着学生理解的不断深入,我相信这个目标一定能迎刃而解。
如何达成这些目标呢?
二、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极好的写景范文,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以生为本,为学生学习导向、导法、导读、导学、导练,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教学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乐学、会学、爱学的境界。为此,针对教材的特点,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整体教学法,阅读指导法,点拨教学法,语感教学法,迁移教学法。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美,追求美。
与我校倡导的“以生为本,有效生成”的教学理念相呼应,我将“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真正关注学生,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以学定教,因学而导,按照学生的学习起点,启动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促进学生的学习向深入发展,用动态生成的观念,营造真实开放的课堂教学,并及时抓彩,随机应变,适时进行引领、点拨。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发挥我班学生的朗读优势,我将引导让他们走进文本,披文悟意,入情入境,与作者灵犀相通,产生情感共鸣;让他们在品中读,在读中赏,读出意境,读出美感,从而使“生成”更精彩!
三、说教学流程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却是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环节的:
先看流程图:感知美——读出美——赞叹美
具体是这样设计的:
(一)情境导入,感知美
1、一上课,我首先出示一幅幅风光绮丽、云雾飘渺的庐山图,学生一边欣赏,一边听,然后点出“在众多的景物中,数庐山的云雾最神奇了!”,从而引出课题。(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加上教师与动画同步的优美的范读,使学生学生获得更加直观、形象的感性认识,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当学生沉浸在美好的境界中,情感处于最佳状态。这个坏节的设计是为了开启情感动态生成的大门。)
2、接着问“庐山的云雾究竟有多神奇呢?”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找到庐山云雾的两个特点,达到了整体感知的效果。(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阅读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我让学生通过朗读,找出庐山云雾的两个特点,梳理了文章的内容,又为后面的教学环节打下基础。)
(二)走进云雾,读出美
(1)读出姿态美
1、引领学生走进云雾,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我分五步进行教学:
(1)找姿态。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描写出庐山云雾的四种姿态的词句。(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从小让学生养成勤于动笔的好习惯对以后的语文学习大有裨益。这个环节中让学生边听边划,这不但促进了学生对庐山千姿百态的认识,训练了学生动手的能力。)
(2)说姿态。引导学生说出庐山云雾的四种姿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四种姿态的名字。
(3)品姿态。老师范读后,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最美的姿态品读课文。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利用评价语渗透朗读技巧,促进学生朗读。如有学生选择“白色绒帽”这种姿态,教师引导学生看图“白色绒帽在哪儿呀?你看白色绒帽戴在上顶上,多美啊!”;如选择了“一条条玉带”,就引导学生通过换词,感受玉带的美“请你们看图,为什么觉得玉带很美呢?这玉带是缠绕在山腰间的,为什么不用“笼罩”呢?通过换词,学生不仅体会到用词的准确,而且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玉带的飘逸;如选择“茫茫的大海”,教师问:“大海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让学生感受到大海的无边无际和壮观,几位学生读后,趁热打铁问“还有谁也想读出大海的壮观?”学生得到了朗读技巧的指导,从而读得更出色;如选择了“巨大的天幕”,教师就带着惊奇的语气说:“你的朗读让老师仿佛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天幕!”(实践证明:学生十分喜欢听以及模仿老师范读,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快,教师的正确领读,将无声的书面的语言变成了富有感情色彩的口头语言,学生在倾听中能领会文意,展开想象,体验情感。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的朗读评价,评价要有针对性,我是针对课文的思想感情和学生的个性特点而评价的,同时我还注重了评价的指导性,在评价中进行朗读技巧的渗透,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4)读出姿态美。为了能让学生迅速进入到诗情画意的情境中,我把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改写了诗歌的格式,以一首清新的小诗出现在学生的眼前。然后再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深情款款地朗读课文,读出意境,读出美感。(我把第二自然段改编成了一首诗歌,而且配上音乐,为学生创设了和谐的、富有诗情画意的氛围,学生在阅读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具体可感地欣赏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提高了学生阅读、想象、鉴赏的能力。在以上两个环节中,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引导、评价语言,拨动了学生的“情”弦。以“情”为主线,牵引着每个学生的心。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学生忘记自我,快速地进入情境,与文本产生共鸣,读出了味道,真正做到入情、入境、入心,达到“心入我书,我心入书”的效果。体现了情感的动态生成的高潮。)
2、读出变化美
(1)说变化。首先我引读第三自然段,然后问“庐山云雾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学生就会说感受到了庐山云雾变化的快。我就可以顺势而导,问:“你从哪些词感受到了庐山云雾变化得非常快?请把这些词圈出来。”学生通过圈圈画画,找出了突出云雾变化快的词。还会有孩子回答:“我觉得庐山云雾变化的姿态很多。”那么我就可以顺势而问:“庐山云雾是怎么变化的呢?它由什么变成了什么?”通过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庐山云雾变化的多。
(2)读变化。学生找出了这些重点词 “刚刚、转眼间、明明、还没等你”。让学生读出变化之快。学生能读出变化得快还不够,还要读出抑扬顿挫的语调,于是,我问“一缕轻烟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呢”通过对比,学生确定了朗读的语调要从轻柔到字字铿锵有力。经过一番指导,学生的朗读又有了质的提高,体现了朗读“生成”的有效。
(3)拓展。抓住“瞬息万变”这个词,让学生了解庐山云雾的姿态还有很多很多,文中的两种姿态只是个例子。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所欲言说变化。(语文教学应该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而对语言文字的准确把握,和投入的情感朗读就是训练语文“双基”的根本方法之一。正如斯霞老师所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牢牢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在读好关键词的基础上,把关键词放进语言环境中,层层深入,从字面到含义,到想象意境,通过让学生读读、议议、品品,学生在品中感悟,从而积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感悟,与作者产生共鸣,并碰撞出了有效生成,推进了学生入文理解、融情入文、由文拓情。)
3、学生对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已经有了深刻的感受,我就可以问:“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自然而然引导学生回到第一自然段,老师引发学生想象,创设一个云雾缭绕的情境,身临其境,有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再让学生读出飘飘的感觉。(在充分感受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后,再赏心悦目地朗读文本,使学生置身与文本之中,融入作者营造的情景之中,犹如身临其竟境,读出意境,读出真情实感。)
(三)耐人回味,赞叹美
1、欣赏庐山云雾的视频,让学生一睹庐山云雾的动态美。
2、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配乐激情朗读全文,赞叹庐山云雾的美。
(朗读是“动情、动心”的艺术。此环节通过播放视频,渲染了课堂气氛,学生惊叹于庐山云雾之美,使孩子在朗读中充分流露出发自内心的领悟与赞美。优美的乐声不断,美丽的景色相随,教师充满感情变化的语言引导,良好的朗读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使他们成为“景中人,情中人”。开口即抒情,深切而自然。准确地把握了文字中情感的变化,融自己的理解于朗读,读出了真情实感。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验美,挖掘美,才能让他们有感而发。此时此刻,孩子的情感体验尽现在对课文的倾情朗读之中!)
四、说板书
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突出教学重点,一目了然地展现出教学的主要内容,整个板书我努力做到简洁明了,板书庐山云雾的两个特点“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把云雾四种姿态“白色绒帽 玉带 大海 天幕”写出来,既有层次,又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总之,课堂上的生成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把握住了“以生为本”这个基本理念,精心设计每个环节,全面预设学情,机智抓住学生动态的生成,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在生本、生长、生成的课堂中,自身的主动性得以彰显,那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能达到理想的境界!
语文说课稿 篇七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称象》,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板书四个方面对这篇课文进行说课,在这里我说的是本篇课文的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称象》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讲了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教育我们应该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节课的设计我通过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以及对学生的了解,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理解词句能力、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的基础之上,抓好词句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为目的进行教学设计的。
2、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针对本篇课文,我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知道多音字“得”。(教学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懂得只有动脑筋,才能解决生活中问题。(教学难点)
这样设计,是在充分尊重低年级阶段目标的前提下,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功能,从而体现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是学生学“语”习“文”,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我在遵循低年级学生自身情况特征以及语言阶段性特征,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在组织课堂教学中利用朗读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说教学过程:
(一)检查字词,复习导入。
利用多媒体课件复习字词。这样设计本环节的目的是既可以充分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巩固,又可以为这一节课文学习扫清字词障碍。
(二)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出示大象图片并揭示课题,学生围绕图片讨论探究,相机指导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大象的句子,进而质疑导入:这么重的大象怎么称呢?这样设计本环节的目的是:利用图片和文中句子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带着疑问自由地读课文,整体感知本课大致内容,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解疑释惑。这样设计本环节的目的是:通过朗读整体把握教材的内容,对下一步突破曹冲称象的过程这个难点作好铺垫。
(四)读议结合,突破难点。
通过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抓住“有的……有的……也有的”理解官员们不合理的称象方法,就顺理成章的理解了曹操“直”摇头的原因。接着学生同桌合作、探究,利用找找,画画,读读,找到曹冲具体称象的方法,抓住表示顺序的关联词“把……再把……然后……”读懂曹冲称象的方法,然后利用多媒体课年演示曹冲称象的方法,体会这个方法的可行性。
我这样设计本环节的目的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亲自去感受,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在我的引导下,突破本课的难点。
(五)课外延伸,主题升华。
“你还有哪些称象的好方法?”这样一个发散性思维的问题抛给学生,这样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去大胆构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了升华主题的目的——遇到问题要多动脑筋。
四、说板书:
称象
官员们 曹冲
(有的……有的……也有的……) (把……再把……然后……)
板书的设计以官员和曹冲解决称象办法的对比,直观的显现出曹冲的睿智。学生还可以根据板书复述曹冲称象的过程。这样设计板书突出重点,思路清晰,易于分析记忆。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八
一、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教学目标
《长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主要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在阅读中理解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方法。
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技能目标:初步了解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 3.情感目标:了解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数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2、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这是根据长城气势雄伟的。远景和高大坚固的近景来确定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作者用自己的“心”和“情”去观察长城之后自然产生的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由衷的赞叹,是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关键。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地信息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人脑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信息,而是主动地构建对信息的解释。该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情境性。因此,本课拟采用“情景教学法”,三次运用投影,创设情景。第一次,课始,定格投影,静态展现长城的远景,整体感知长城全貌;第二次,学习第二自然段后,定格投影长城近景的各个部位,学生图文对照,说各部位的位置、样子和作用,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第三次,慢速移动式投影,有重点地依次出现长城的远景和近景,并配上相关的解说词和乐曲,深入体会作者的联想和发自肺腑的心声。多媒体创设的动、静态情景,既可以从宏观上展示长城的雄伟、壮观,又可以从微观上真切地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从而缩短学生的历史认识距离。
2、学法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设计的学法是侧重指导“预习”和“观察自悟”的方法。课前预习发现疑难,造成学生急待解决问题的紧迫感。课中求教于教师或同学,呈现主动学习的态势;重点明确而有序的画面,有益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思维和想象能力。在预习指导上,我们要求学生先看导读和预习,总揽全局,把握要求;再通读课文,了解内容;寻找疑点,记入预习本子并由小组长检查落实。课前做到学习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胸有成竹。在“观察自悟”指导上,我们借助长城远景、近景的投影,引导观察,悟出方法。如,远景投影,先显示主体镜头长城(观察重点),再慢慢扩展周围崇山峻岭的镜头,让学生揣摩、体会,并说说观察事物先要抓住什么(重点)近景投影,按照课文各个部位叙述的先后顺序,逐个投出“长城脚下”“八达岭上”“城墙顶上的方砖”“垛子”“了望口”“射口”和“城台”等分镜头。领会描写过程应有先后(顺序)的理由。通过观察、诱导,学生便悟出了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始,我充满激情地朗读了世界各国元首献给长城的题词:
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游览长城以后,留下了这样的题词:“我到过世界上的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 西班牙首相阿斯纳尔游览长城以后,留下了这样的题词:“对于凝聚着中国千年文明、智慧和力量的长城,我深表敬佩”。美国总统克林顿游览长城以后,留下了这样的题词:“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由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听完这些国家元首的题词,你有些什么感受?
生:我感到很自豪。我们的长城真伟大!
生:我真想马上去长城看一看。
生:我很兴奋。因为有那么多的国家领导人赞美我们的长城。
生: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2、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自由读课文后,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印象,“你对长城有什么印象,请你把知道了解的和大家分享。”这样,对于课文的大概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
3、细读品位,突破难点
这一教学环节是为课文的教学难点设计的,通过初读课文,学生对白天、晚上、阴雨天和冬天这四中情况下的找方向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理解并不一定到位。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配合幻灯片的演示,再通过假设情景的表演,增强了趣味性,突破了课文难点。
4、感情朗读,突出重点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出感情,读出味道。因此,这一环节安排了自由读、汇报读、竞赛读和齐读。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读法,每个学生都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在“你的朗读让我陶醉”这样的评价和激励中,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喜悦。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发挥了学生的不同个性。
5、结尾题词,拓展延伸
语文学习应该培养学生的语感,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长城》一课,我以题词导入教学,又以题词结束教学。首尾呼应、结构精致,将一条横贯东西、逶迤曲折的人工长城演绎成融会古今、坚强刚毅的人文长城。
课终,我鼓励学生为长城题词:
师:同学们,面对这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请把你的话写下来,那就是你献给长城的题词。(学生写题词。全班交流题词。)
生:长城是个奇迹,一个由伟大的民族创造的气魄雄伟、年代久远、工程浩大、施工艰难的伟大奇迹!题词人:张亮。
师:超过克林顿。(笑声)
生:我爱我们伟大的长城,更爱我们伟大的中华!题词人:鲁平凡。
师:感情真挚,表达凝练!
生:我爱长城!我爱中华!题词人:王晓梦。
生:长城是我的骄傲,我们的骄傲,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正如美国总统克林顿所言:“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题词人:李为栋。(掌声)
师:由我到我们再到中华民族,一气呵成、激情彭湃,真好!
生:刚毅、庄重的万里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骄傲。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题词人:任勤奋。
师:发自肺腑之言!
生:万里长城下的一砖一瓦、一土一石,都蕴含、渗透 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题词人:詹诚。
师:“蕴含”、“渗透”,多雅致的两个字眼,用得真好!
生:我爱长城,我爱中华,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感到无比自豪。题词人:金虹。
师:把无比自豪的感受大声地读出来。
生:(生再读,略)
生:这万里长城,不是石砖建的,而是由千万个生命、千万滴血汗组成的。坚强、刚毅、庄重的万里长城不是风风雨雨、电闪雷鸣所摧得垮的。题词人:方毅民。(掌声)
师:说得好!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电闪雷鸣,早已证明了这一点。
生:万里长城,你是我国人民的骄傲!你是代表中国坚贞不屈的精神!你象征一条正在腾飞的中国巨龙!题词人:谭瑛。(掌声)
师:巨龙已经腾飞!巨龙必将在你们的欢呼下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那么这种仿写,既有语感的培养,又有对课文的拓展延伸。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8篇《小学语文说课稿》,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