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师心得 >

教育法学习心得(通用10篇)

众鼎号分享 172359

众鼎号 分享

学习教育法心得体会 篇一

教师作为一支具有很高文化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法律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学好《教师法》、《教育法》等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更是一门必修的科目。

在这次活动中,我重温了《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着重学习了《教师法》。透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法律意识,收益很大。

(一)遵守、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古就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说法。但“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资料,此刻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就要求老师具有必须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

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教育法》心得体会 篇二

想让孩子成为天才,那就用天才的方法去教育,这是俄国塞德兹在《俗物与天才里》表明的观点。该书介绍了塞德兹在教育儿子时的做法,他运用天才教育法将小塞德兹培养成了少年天才,11岁就考入了哈佛大学,并最终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他的这种教育方法对于我们更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一、音乐造就出“天才”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音乐往往能够造就出天才”。当然这里的天才已经超出了音乐范畴,而是说孩子接受音乐教育不仅为他成为音乐家提供了可能,也为他其他方面的发展创造了极佳的条件。塞德兹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始终把音乐教育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上:初生时,就用音乐去熏陶,当孩子哭闹时,就用音乐去慰藉;长大后,孩子有时心情不舒畅时,鼓励他用音乐去排遣……慢慢地,小塞德兹喜欢上了音乐,音乐也不断开启着他的智力,二者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二、“玩”出“天才”

生活中不是不让孩子玩,而是引导孩子在玩中锻炼思维,在玩中有所收获。书中写塞德兹在引导孩子玩时,给他讲了磁铁的两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道理;又写在带领孩子走在去邻村的路上观察周围景物,自己做一个地图,然后和真正的地图作一下比较,肯定好的,弥补不足,使小塞德兹从小就对地理充满兴趣;他还送给儿子一个小玩具,用橡皮筋作动力可以飞往空中。小塞德兹非常喜欢,马上联想到它与飞机的相似之处,他照着仿制了几个都能成功飞起来,并由此明白了飞机飞上天的原理,从而开始制作航空模型……由此可见,我们不光不能限制孩子玩,而且要鼓励孩子进行有意义的玩,在玩中锻炼思维,玩出水平,最终引导孩子玩出知识和探求知识的兴趣。

三、从心理上培养“天才”

一个天才的孩子必定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教给儿子丰富知识的同时,塞德兹更注重孩子的心理状态:

1、引导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一次,小塞德兹受到了欺负,他据理力争,并用铜壶砸住了那个孩子,事后,经过父亲的教育,小塞德兹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表示非常后悔,塞德兹趁机说:“儿子,你不应该后悔,事情已经发生了,就只能自己去面对它,你光后悔不行,想想该怎么办?”在他的启发下,儿子终于找那个孩子道了歉,并最终成了好朋友。

2、消除孩子恐惧。

遇到陌生的事物,孩子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恐惧,我们的做法不是去加重,而是巧妙地消除。小塞德兹第一次荡秋千时,站在那里怕得不行。塞德兹亲自给孩子演示,当儿子敢上去荡一下时,他赶紧说:“儿子,你比我强多了,我第一次上去时比你还要害怕,根本不敢动一下,相信你用不了几天就会荡得很高很高……”小塞德兹果然不一会儿在秋千上发出哈哈哈的笑声。由此可见,孩子恐惧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来自没有自信心,只要帮孩子建立起自信心和良好的自我感受,那可恶的恐惧心理自然就会消失掉。

3、摆脱失意的情绪。

请相信,孩子也有失意的时候,当和小伙伴合作不愉快时,当回答不出老师提问的问题时,当在比赛中没有获奖时,甚至莫名其妙地心情不好时,孩子都会是正处在失意中,失意中的孩子更需要恰当的帮助。家长最好的做法就是帮助孩子去分析原因,指明不足,通过和风细雨式的交流,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让孩子内心豁然开朗,情绪也会随之振作起来。

亲爱的朋友,学习了塞德兹的这些方法后,希望对你和孩子有些帮助。去掉生活中条条框框,让孩子在有意的引导下自由地发展、自由地成长,相信自己的孩子就是一个天才,奇迹就会出现了。

学习教育法心得体会 篇三

对教育的思考与忧虑已有些年月,但作为一个小人物,思考与忧虑也许就一直停留在很浮浅的程度,遇事遇人,往往是当时心头一颤,过后又抛于脑后,由于这样的主观主导,所以就没有在行动中去作深入的调查研究,故,一直没有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成熟的想法,这是一直不敢妄言的原因。但时间久了,看到听到和想到的也日趋增多,便产生了或写或说的欲望,古语云:位卑未敢忘忧国,就算是对自己的一种粉饰与标榜吧。我想,比起育人之大计,这并不重要。

先说一说现实:

**县里今年参加中考的考生有近9000名,而本县有两所公立中学和两所私立中学设高中班。共可容纳高中生20xx多名。除去部分进入职业类学校就读的和复读的,升学缺口达5000左右;今年全国高考升学率达50%还多,而本县连续好多年不达20%;今年高考升学比前有所提高(但主要以复读生为主),县里及教育系统即忙着庆功会表彰,中考一完,两所公立中学的校长与教育局长即定下"严格"的招生制度去出国旅游,严令:分数不能降,收费不能降。按这样的规定,全县除了三四百少数的学生外,其余的要想升读高中,都要出少则四五千,多则一万多元的费用。这样多的生源,这样大的升学缺口,结果是两所公立学校招不起生。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与教育背景下,好多年来,本县一直就是处于:师资流失,生源流失,资金流失,教育萎靡颓废的恶性循环。好多年轻的妈妈,三十多岁就离家抛业,远走他乡,陪子女外出求学……

女儿下半年升高二读文科,但本县的教育实在不能恭维,除了复习班和几个理科重点班以撑门面外,其它普通班和文科班几乎是陪衬,我这个人最不喜欢随流套俗,但我不敢用女儿的学业使性,只好乖乖地选择送出去择校而读;外甥去年读小学一年级,我每次去她家,她都象见了救星一样的让我辅导她做作业:每天中午有作业,每天晚上的作业往往要做到23点;朋友家的孩子从小学一直以来是班里的好学生,每次考试得不到第一名都要掉眼泪,升入初中后寄读住校,由于担心落后,每次考试前都睡不着觉,一但名次后退,好长时间都振作不起来,最后不得不去看心理医生……孩子考上大学了,问他(她)会怎么样,回答一定是再考研,完了再考博……学习的任务似乎就是考试,孩子的一生似乎也要在考试中渡过。有孩子的家长走到一起,谈论最多的就是孩子的教育,学业,名次……为了孩子,家长们"有病乱求医",不惜财力精力,办法用尽。 中国的孩子怎么了?如此负重?中国的教育怎么了?唯试围试?

说了半天我要说什么呢?教育这个话题太大,我只说两点:基础教育(义务教育)的危机和应试教育的流弊。这两个问题亦很难分隔开来说的,因为危机并存,流弊同在。

讨论这两个问题,以我的浅见,一眼看到的就是两对矛盾,即:义务教育(公益教育)的口号性与现实教育的商业性的矛盾;素质教育的理论性与应试教育的实用性(眼前的实用性)的矛盾。

基础教育的危机在于,大多数的孩子能不能如期接受教育?可以享受到何种质量的教育?《义务教育法》虽然出台并将实施,但我对法律的落实持有很大怀疑。我国现实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教育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决定了义务教育在真正质量的落实上举步维艰,现实的状况是:教育质量和其经济效益同时存在;高质量的教育只有学习拔尖的和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孩子才有机会享受。大多数孩子,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孩子,都处于不能受教育或接受应付式教育的境地。好多学校的招生竟出现这样的歧型现象:招一部分高分的免费生以保证一定的升学率,把它作为招牌,而招大部分的低分收费生以保证经济的来源。我的一个同事的孩子小考的成绩很突出,超出学校录取线很多,但因其报名有些迟,负责招生的领导说,虽然报名总数还未满,但优生的招收数额已经够了。我在一所中学还碰到一位家长,因其孩子分数"不达线",交了一万多元的分差费,然后就说他的孩子:你以为我是为你花钱吗?我是在帮那些免费的学生读书的啊。呵呵,听了真让人欲笑而不能。然而,花不起钱的人又有多少呢?全民素质的提高才是基础教育的根本,这是教育体制的问题。

现在的孩子,从背上书包的那天起,就背上了负担,背上了压力,似乎在似懂非懂中亦背上了责任,而且是从此乘载上一生都再也卸不掉的重负。背起书包,就没有了童趣,没有了课外,没有了假日,没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甚至没有了自我。随之而来的是作业、成绩、名次、对比、说教……黑压压的一片。现在的孩子象机械化笼养的鸡,只有吃食和下蛋。完全成为了考试的机器。老师、家长、社会都一如既往地奔着考试去做一切该做的。如同一条滚滚奔流的大河,人人置身其中,即使明知方向不对,但也只能随流而动。人要存在,就要适应存在的条件。大环境使然,个体甚至局部的力量是枉然和徒劳的。

这里有一个教育到底是为育人还是学为考试的问题。中国封建式的传统教育虽有很多弊端,但从童稚开始接受的教育,大体上都是以人格的养成为教育彻始彻终的精神,背颂中国的传统文化,虽然当时不求甚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慢慢溶化并受益终生,我们决不能否认旧式教育的基础性功能。旧式教育下学生的古文化底韵是有目共睹的。而我们现在的中小学课本,很多是为应付考试而编做的大可比必的知识。旧式教育背"经""史",背了以后一辈子受用不尽,可现在我们花费了无价可比的下一代童年的时间和精力来背几乎无用的课本,弄得头脑呆板,眼睛近视,背熟了,除了应付一级一级的考试以外,便毫无用处。一考上中学,小学的书就等于白费。考上高中,初中的书等于白读。考上大学,中小学的书等于白读。大学毕业后,踏进社会来做事,几乎所学于所用毫不相干。除非还要为一辈子考不完的试去再接再厉。所以,似乎大学毕业后,才需要正式开始重新读书求学。

近些年来,有些从大学和研究所毕业的学生,进入社会工作以后,深切地感受到中国文化以及中文修养方面太过贫乏。按说,从中学到大学,历史和中文是学过的,但为应付考试所学的是何等的浮浅?等到用时,哪有捷径?旧式教育对经史传统文化从童稚开始,严格执教"记诵"的作用,除了为"考功名"的必要以外,在理论上,也有一种"反刍"的妙用。因为从童年脑力健全,思想纯洁时开始注入这些经书诗文,虽然当时理解力不够,可记忆力好,一但到了中年,从人生行为的日用和人事物理的经历体验上,便可发生如牛吃草的"反刍"作用。重新细爵,自然便有营养补益的用处了。中国的人才大都在学习阶段,而不是在创造阶段。人才的精力和活力几乎在学习中耗尽。这是一个教育制度也是人才选拔的问题。

教育是兴国之基础,但不能只喊教育,更应该把握如何教育的问题。要为强国而教育,不是为教育而教育。考试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体制的改革是急中之急。

学习教育法心得体会 篇四

学习了新《教育法》使我感受到新法的立法理念有了较大的突破,因为它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孩子、所有学校、所有老师的基本权利,其中最基本的一个立法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真正给学生以发展的空间,同时给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充分的发展空间,真正的体现了以人为本,利国利民。

首先,新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全面阐述了义务教育的特征与性质。明确了:对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不收杂费的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从这点看来,义务教育免收学费、杂费的法律原则,必将惠及全国的广大适龄儿童、少年。特别在农村,蕴含着大量的人才,还有待开发的人力资源,将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得起学,从法律的角度给他们一个平等就学的机会,作为乡镇中学的我们也将是的受益者。我想这些内容也必然影响到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教师的教书育人行为。同时,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也必须肩负起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的责任。在实施新《教育法》过程中,我有这样的思考。

其次,新修订的《教育法》提出缩小办学差距,不分重点校、重点班,非常人性化,体现了对所有人的尊重;不管什么样的家庭背景和经济实力,每个孩子都可以享受均等的教育,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教育均衡就是让所有的孩子,同在蓝天下,都应该享受到同样的教育。再次,,新修订的《教育法》提出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地位与待遇。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这一规定将目前中学教师职务系列和中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了起来,将为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到中小学任教,调动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修订案还明确了诸如: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等规定,对保障、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地位与待遇都会有产生重要的影响。

最后,新法规定了学生家长在义务教育中的义务,如果家长不送孩子上学或者在家里自我教学、送个人私塾等,都属于违法行为,将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最该学习法律的不是政府和学校的事,而是学校、学生和家长。只有我们都了解了义务教育法,具有了相应的_意识,才可能形成更严密,更有效的监督体系,为义务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教育法》心得体会 篇五

我从事了几年的幼儿教育工作,但关于《教育法律法规》这方面的知识,我自己认为还是需要进一步学习提高。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获益良多,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关于教师基本修养与师德。谈到修养与师德,其实每一个职业都要求具备必须的职业修养与道德。但是对于教师这个职业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作为一名教师,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眼中的榜样和标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所以务必具备良好的修养与师德,这一点十分重要。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仅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而且还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我明白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同时我也更清楚地认识到作为教师所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与我们教师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有很多,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最就应好好学习的。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方法,要求我们做到:教育务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务必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老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我们每位教师务必认真贯彻这一方针。

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基本资料,明白了《教师法》不仅仅帮忙教师得到自己的所得,也让我在行为上有了准则,只有好好学习才能保证自己享有的权利。《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实施的,国家一向都十分重视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把普及义务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全面发展作为立法的基本目标。因此它具有全社会性、普遍性、强制性、统一性和基础性。让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资料,让我明白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要让学生喜欢,家长满意,校长认同,就务必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做到不体罚、不挖苦、不讽刺、不威胁学生等等,要时刻关心后进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幼儿,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大胆鼓励,做到因材施教。

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的,务必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

教师务必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我们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需要我们对学生倾注相称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要更多和他们交心谈心,帮忙他们查找“后进”的原因,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在学习和生活细节上关心他们。老师对学生不要体罚,不要训斥,不要高高在上,而就应做一个和气的人,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个堪为师范的人。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幼儿不喜欢老师批评时讥讽、损伤幼儿,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应掌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教育家和教书匠的一个最大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精神。在实际生活中要给给予学生独立思索的机会,刻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更重要的是,要诚心诚意地欢迎学生的质疑和挑战。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推崇权威、崇尚特权的行为倾向,使得人们缺乏对先辈和权威的怀疑、批判精神。创新思维的核心特征是“求异”,是打破常规,调整视角,突破思维惯性。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只明白读书上知识的书呆子。

当然,教学过程不仅仅仅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位老师学习的过程。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我们是直接应对幼儿的教育者,幼儿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幼儿之“惑”,传为人之“道”。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殊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这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资料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今后我必须要用法律知识来武装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知法、执法的合格教师。让我们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保护幼儿的身心健康,保障幼儿的合法权益,使自己的教育对象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学习心得 篇六

新《职业教育法》的颁布,明确把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到职业教育制度中,标志着中国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技能型社会的新阶段,优化了双轨并行、协调发展的新型职普关系。

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灵宝中专全体教师要做到牢记使命,在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学生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坚持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融合,坚持以技能教育为龙头、素质教育为基础、合作教育为支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灵宝地方经济,助力乡村振兴,让每位中职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我们坚信,乘着新《职业教育法》全面实施的东风,灵宝中专一定会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学习心得 篇七

新职业教育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无论是升学、就业还是职业发展,职校与普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让职业教育真正的迎来了春天。作为职业教育的老师,也让我深深感受到国家赋予每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职责、重担和光荣使命。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更要不断学习,主动对接行业企业,深入企业、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技能能力、更新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严格执行师德规范,同时注意思政引导,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励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让学生成为行业工匠。

教育法学习心得体会 篇八

一、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教师的人格力量来自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善统一,不仅要在自己讲授的课程中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通过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使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理想。在学生的眼中,教师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教师是一切美好的替身和可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通过这样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

二、将做人的教育寓于教学中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三大任务中的首要。告诉学生科学道路和人生道路的曲折,要培养百折不挠的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老师应该努力学习做这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三、虚心向学生学习,做到教学相长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言。对于老师则不可以"家长"自居,应该与学生平等相待,虚心向学生学习,做到教学相长。爱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与学,互为关联,互为依存。"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一个好老师会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

《教育法》心得体会 篇九

振兴民族的期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期望在教师。教师承担着为国家培育下一代的历史重任,教师的开展和进步直接影响着国民素质的高低和各级各类人才培育。终生学习的思维和观念逐步被广阔教师所理解,并日益成为教师工作和日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法令是一种调整人们行为的标准,它与咱们每一个人的学习、日子、工作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络,渗透在咱们日子的方方面面,是咱们的保护神。作为教师,透过学习,有着深刻的感悟。尤其,书中第三章:教师执教中的法令问题给我的教育教育事业点亮了一盏明灯。

咱们就应从教育权与受教育权审视着咱们的师生联系。

一、教师与学生的联系是人与人的联系、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联系

首要,教师与学生的联系不是高位与卑微、威望与平凡框架下的等级联系,而是真实好处上的人与人的联系。这种真实的人教育人的联系,就是相互之间的尊重与被尊重的联系。《国际人权宣言》第1条规则:人人生而自在,在庄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利性和良知,并应以兄弟联系的精力相对待。第26条规则:教育的意图在于充分开展人的特性并加强对人权和节能自在的尊重。很明显,根据《国际人权宣言》的规则,无论是作为人的学生,还是作为人的教师,被尊重的权利是因为其生命的存在而存在的。

教师作为教育者在七职业领域内,更应从教育意图出发,充分开展学生的特性,并加强对学生的人权和基本自在的尊重,没有任何可能在选取有必要条件的状况下寻觅尊重或不尊重学生的理由。其次,教师与学生的联系不只仅仅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联系,更重要的是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联系。学生的受教育权是一项绝对权利,它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履行义务,依法确保学生享有受教育的资历。

二、受教育权的开展

学生的受教育权在教育法治实践中阅历和即将阅历一个不断开展和完善的过程。现代社会,受教育权愈来愈多地被人们知道到了它在人的开展中的效果,知道到了它应当属于人自身应有的基本权利之一的重要好处。依法规则和确保受教育权现已成为国际社会遍及关注的问题,并表此时想追求学习权开展、向报章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开展的态势。学习权是根据现代社会对受教育权的新知道而对受教育权的一种新的表述,其好处在于最大限度地确保受教育权主体的利益。

如果社会的不平等阻碍着明日社会的行进,教育策略就务必做出判定的尽力,更广泛地传达学习的方式与办法。在这方面,我国现已做出了法令规则,以依法报章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

咱们所应建立的新的师生联系,不是以教师与学生占有仅仅多少的相对联系为前的,也不是以学生是否具有逾越性和是否可能成为教育者为条件的。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应当是对学生作为人的受教育权的尊重,这是学生的绝对权利,无论是教师还是其他主体,都应依法确保学生的受教权。虽与知识欠缺、逾越潜力有限的弱势整体,教师更应给予尊重。一起,咱们着重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决不排除学生也应当尊重教师。教师作为教育者,同样有被尊重的权利。如果咱们不从理论实质上知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那么,体法学生、限制学生的开展、捆绑学生的用心性、遏制学生创造力等现象将永无止境。

教育法学习心得 篇十

顶岗实习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是高职院校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利用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素质、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根据教育部《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中“高职院校要与企业进行深层次结合,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可以实行半工半读制度,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推行工学结合”的精神。

我系于20xx年9月派出07级3班、4班共67名学生参加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学生被充实到收银、生鲜、理货,仓储,物流配送等岗位实习,接受上海易初莲花超市的岗前培训和岗位指导,对超市的管理和物流流程进行全面的实训。学生通过该平台,增加了实践经验,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实现了学校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提高了就业的竞争力。学院通过企业的实操平台,使实训教学更加合理化、系统化。

应该来说,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是学院顶岗实习的先行军、探索者。自我们向领导汇报顶岗实习的思路以来,院领导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大力的支持,也多次赴上海参与顶岗实习的调研、看望学生、指导顶岗实习工作,比如说,温书记、刘院长、熊助理还有李院长等等都亲赴上海,关心在外顶岗实习学生的生活,深入学生住处了解学生吃、住等问题。

一、为了做好本次顶岗实习,我系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做好了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我系在前期做了大量的铺垫工作,做了大量的考察,与许多同类院校交流,获取经验,同时尽力为学生争取合法的权益,如安全、劳动条件、生活条件、劳动报酬等,与企业签订了相关的协议。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保护学生正当权益。

同时做好了学生的心理调适工作。

(二)规范管理、完善制度,确保顶岗学习的质量

1、严密组织

为保证顶岗实习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必须严密组织,严格把关。在顶岗实习开始前,制定了顶岗实习手册,手册内容包括:工商管理系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暂行规定;工商管理系学生顶岗实习考核办法;学生顶岗实习承诺书;编写了顶岗实习教案,每项技能培养所要达到的目标、顶岗实习原理、顶岗实习内容、顶岗实习条件和顶岗实习操作步骤,都反映在顶岗实习教案里。其次,系主任、指导老师及相关人员召开了实习动员大会,做好了学生实习前的各项工作。第三,学院领导和教师不定期赴上海看望和指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同时班主任通过电话和网络与学生和实习单位取得联系,传递教学信息和管理信息,及时了解实习情况;最后,在完成顶岗实习任务后,学生要写出顶岗实习总结。

2、量化考核

为保证顶岗实习质量,必须对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严格考评,考评的项目包括操作能力、实习纪律、实习态度等。由学校和企业共同作出评价。考评实行五级制,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成绩存入档案,并与学院奖助学金挂钩。对于实习成绩不及格者,利用假期时间安排学生重修或参加毕业总补考。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必须进行严格的评价与考核,将顶岗实习的考核成绩作为学生获取相应学分和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

3、严格纪律

原则上不允许请假,如遇特殊情况,须征得企业同意,并向院方指导老师请假。严禁私自换岗、缺岗和擅自离职现象。

二、主要收获

半年的实习期间,绝大多数同学能任劳任怨,爱岗敬业,勤奋踏实,获得了上海理想和易初莲花的高度评价,为母校争得了荣誉。半年来同学们 m.1mi.net 同甘共苦、风雨同舟,没有牢骚,没有怨言,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半年来,同学们孜孜以求地学知识,长见识,体验初涉职场的经验,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奋发图强,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明天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获得了知识和能力的双重提升。通过半年的顶岗实习,我认为对同学们有以下一些收获:

1、使同学们接触了社会、认识了社会、了解了社会、学会了服务,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增强了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为以后的就业应聘奠定了基础。

2、通过实习,广泛与社会接触,扩大了自己人际的交往,强化了语言表达,加强了交流沟通,形成社会经验资本的积累,为就业提供信息渠道,建立良好的人脉网络。

3、提高了独立生活的生存能力、磨练意志,增强耐力,提高涵养,培养和感受团队精神,学会感恩。

4、利用在上海实习的优势,了解和体会了生活在中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国际化大都市中人的思想观念、城市的发展速度、工作的节奏、效率和压力,以及了解就业市场需求和企业对求职者的要求,开拓了眼界,为自己今后的就业提供理性、合适的定位。

目前,上课的老师都认为我们的学生非常懂事,学习非常认真刻苦。

三、顶岗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本次顶岗实习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我们去的67名同学,最终只有45名同学善始善终,还有21名同学因种种原因未能完成本次顶岗实习任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学生不能正视岗位分配。接收单位在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后,会根据每个实习学生的内在、外在条件,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岗位。不同岗位工作的难易程度有别,福利待遇不同,即使是同一岗位,其工作条件也是有差异的。同时由于学生在外地,班主任与学生沟通不畅,有的学生会觉得不公平,进而不可避免地产生失落感,会出现当逃兵、开小差等现象,甚至做出过激行为。

2、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工作中的挫折。开始上岗实习时,学生一方面担心自己做不好,一方面又迫切渴望自己的工作得到肯定、取得成功。而些阶段,恰恰是学生实际操作中最容易出差错的一个时期,学生工作中一旦出现失误,就会产生心理恐慌。我院学生在超市里主要从事收银、处理退换货等服务性岗位,顾客的抱怨要耐心去听,日常的工作要细心去做。服务不及时、不周到,顾客不满意。实际上,不少责任不在学生个人。而对顾客来说,他们不管是谁的责任,都一股脑地向服务的学生发难。学生作为工作人员必须笑脸相迎,慢慢解释,结束后还得好脸相送。同时,学生还易受到老员工的欺负。对此,个别学生难免会觉得委屈,心理难以接受,有的甚至打退堂鼓,擅自离开了实习单位。

3、学生环境适应能力差。一方面,学生到异地实习,时间比较长,个别学生恋家思想严重,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私自离开工作岗位,当逃兵。另有个别家长对学生过于溺爱,亲自为学生说情,给学生统一安排顶岗实习带来了阻力;另一方面企业的要求与学校的管理明显不同,个别学生达不到实习要求,违犯了实习纪律,适应不了企业严格的规章制度,出现中途离岗。

4、学校考核制度存在一些不够完善之处。学生顶岗实习远离学校,学生比较分散,学校如何在不降低学生的考核标准要求的情况下,客观准确对学生进行考核,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目前考试制度还不够完善,存在很多漏洞。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完善。

高职顶岗实习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在实践中展示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和优势。顶岗实习是高职实训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系07级企管班的同学们作为学院顶岗实习的先行者、探索者,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总结,也有很多的教训值得我们吸取。无论如何,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会义无反顾、坚定地走下去,在不断的总结和完善中让更多的同学在顶岗实习中受益。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10篇《教育法学习心得》,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认知心得体会(优秀3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