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构建“12345”教师培训发展新模式
近年来,武汉轻工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等精神,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始终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大力推进“人才强校行动计划”,抢抓“申博”和“双一流”建设战略发展机遇期,切实强化教师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大力推进教师培训与发展工作,探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教师培训发展“12345模式”,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保障
近年来,武汉轻工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等精神,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始终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大力推进“人才强校行动计划”,抢抓“申博”和“双一流”建设战略发展机遇期,切实强化教师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大力推进教师培训与发展工作,探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教师培训发展“12345模式”,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保障。2023年10月,学校提交的案例《武汉轻工大学构建“12345”教师培训发展新模式》入选国家教育部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优秀案例。
校党委统筹谋划,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与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合署办公,建立了人事管理、师德建设和教师发展有效统筹的“三部合一”运行机制。
教师工作部紧扣思政铸魂。一是组建校院两级理论学习宣讲团,围绕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期在二级单位宣讲。鼓励教师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研究,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样板课程、课程思政样板学院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评选工作,推广课程思政教学经验与特色做法。二是坚持把师德师风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制定出台制度文件,明确师德底线,建立负面清单,健全惩处机制。在教师引进、职称评聘等工作中全方位多角度细化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性要求,严格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定期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全体教师在学习先进、对标先进中争做新时代好教师。
人事处注重管理增效。系统推进人事管理和绩效分配制度改革,着力打造“四个工作体系”,即:健全引才制度体系,强化顶层设计聚集人才;打造人才发展体系,坚持引育并举培育人才;改革人才评价体系,创新体制机制用好人才;完善人才保障体系,突出以人为本服务人才。为人才成长成才注入强有力的“政策动能”。
教发中心专注业务赋能。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需要和教师职业发展需求,切实强化部门沟通与指导联动,合力开展教师发展培训,形成了“学校—教发—院部”纵向辅导、“教发—教务—教评”横向协作的“多部联动”协同机制,为教师发展营造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环境。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精神,以新教师试用期助教制度和在岗教师聘期考核学分制度为抓手,实现教师培训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落实《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制定《关于新录用教职工试用期管理规定》,对新进教师实行6个月试用期助教制度。新进青年教师第一学期原则上不安排独立授课任务,在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下专心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和训练工作,参加新进教师培训并通过培训考核获得课堂教学主讲教师资格后方能正式授课;考核不合格的接受指导时间延长至一学年。试用期期间,院部按照岗位要求多方式进行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培养锻炼,使其尽快胜任岗位工作,同时明确指导教师的岗位职责、目标任务、考核办法和奖励办法。2019年以来,近500名青年教师经过试用期锻炼进入教师岗位,有效保障了新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落实《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制定《专任教师岗位设置与聘用实施办法》,推动教师培训常态化,建立聘期考核学分制度。明确不同岗位级别专任教师聘期内应完成规定数量的培训学分,其中教授、副教授须担任青年教师指导教师,制定本学科青年教师培训计划,聘期内指导青年教师积分分别不少于100分、50分,同时积极参加学习培训与提升锻炼等活动,聘期内个人培训积分不少于40学分;讲师和助教须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等学习提升活动,聘期内累计积分分别不少于90学分、80学分。
学校实施校本培训、微格演练和试讲考核“三步走方案”,帮助新进教师实现从“学校(学生)”到“学校(教师)”的身份转变,严把教师上岗入口关。
开展校本培训,以线上与线下、集中与分散、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系统性培训。重点邀请校内外专家名师开展主题授课,培训内容涉及思想政治、师德师风、课程思政、制度宣讲、科研工具、职业成长、教学竞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信息化教学十大专题,同时开展“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专题网络培训,全方位提升新教师思想政治与教育教学能力。
实施微格演练,紧紧围绕BOPPPS有效教学法的六大模块开展针对性培训。培训专家通过微格演练“一对一”指导的方式,不断夯实新教师的课堂导入、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和总结等基础教学技能,实现了理论讲授与实操演练的有机结合。微格演练作为学校新教师培训的特色项目已经覆盖了近5年来引进的所有青年教师,培训效果深受新进教师广泛好评。
举行试讲考核,聘请教学名师、专家成立考核专家组对新进教师进行现场评价考核。考核分资格资料审查(含一门课课程教学实施方案、一门课章节教案材料、新教师助教手册)、教学设计能力考核(10分钟说课)和课堂教学能力考核(10分钟讲课)三个方面,充分考查新进教师站稳讲台的能力和水平。集中试讲考核合格颁发《上岗资格证书》,该证书作为“毕业证”与《高校教师资格证》(“学位证”)共同作为学校新进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双证”准入条件。
学校强化新进教师助教、教学竞赛组织、教学评价整改和教学奖励激励“四大环节”,做深做细教师培训发展工作,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技能水平。
强化新教师助教环节管理。新进教师在所在学院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专心做好随堂听课、批改作业、辅导答疑、辅试等独立授课前的准备和训练工作。助教期结束须完成并提交《新教师入职第一学期助教工作记录册》,其中随堂听课不少于10课时、批改作业至少3次,同时对参与分析学情、辅导答疑及考试命题、批改试卷等提出了具体要求。这项措施的实施,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手把手”指导和“榜样”激励作用,得到了新进教师的充分肯定。
强化教师教学竞赛环节组织。学校高度重视教师教学竞赛的组织工作,在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教学创新大赛等活动组织中,协调推进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教评中心、工会及各院部联动配合,各司其职,为参赛教师提供全方位支持服务和保障,不仅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和积极性,而且推动了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课堂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强化教师教学评价环节整改。学校结合新一轮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要求,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修订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校院两级本科教学评价督导体制,并遴选学生信息员拓宽教学评价渠道,全面、客观收集反馈教师教学总体情况。针对教学评价督导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发展中心积极跟进“培”,开展及时性、针对性、系统性培训和整改,教师培训考核合格才能再次申请授课,“管办评培”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正式形成。
强化教师教学奖励环节激励。学校印发《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出台《教师课程教学质量奖评选办法》《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管理办法》等教学表彰制度,设立“金龙鱼”等企业奖教学金和教学研究项目、教师发展研究项目、一流课程培育(建设)项目等激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与创新。同时在绩效分配和教师职称评审上向教学一线教师倾斜,对获得突出教学成果的负责人及团队加大奖励力度,负责人进入职称评审的“直通车”,充分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教师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学校逐渐形成并打造了新进教师培训、全员教师培训、ISW国际认证培训、教学研究与研讨会、教学咨询与问题诊断“五位一体”教师培训发展体系。
新进教师培训。这是学校独具特色、长期坚持的校本培训项目,学校党委书记在开班仪式上开讲第一课,组织新教师入职宣誓仪式、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新老教师代表发言等环节,同时开展十大主题的强化培训,致力于增强新进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切实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帮助新进教师快速成长。
全员教师培训。通过与各学院联合举办教师培训三大品牌论坛活动(教师发展论坛、青年博士学术论坛、积学讲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开展培训讲座(年均举办约40场),实现所有院部教师培训全员覆盖,做到每周有培训、月月有讲座。
ISW国际认证培训。通过引入国外知名的ISW有效教学技能工作坊,将OBE成果导向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融入教学反思、互动参与、模拟演练、同行互评和持续提升的针对性强化培训,在国内教师培训领域形成了较高的知名度。
教学研究与研讨会。通过设立教师发展研究项目和举办“教学常青论坛”、教学沙龙、午餐会等形式,积极搭建校内外同行专家和基层教师交流互动的教学学术平台,帮助教师掌握先进教学理念方法、拓展教学学术视野。
教学咨询与问题诊断。重点针对各院部教学优秀教师、参加教学比赛的参赛教师开展“进阶式辅导”,对教学评价排名靠后、学生反馈意见建议较多的教师开展“回炉再培训”,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辅导。
通过“12345模式”的实施探索,学校教师培训发展工作成效显著,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在全校营造了良好的氛围。2022年至今,学校3位本土培养的教授(侯永清、刘玉兰、柴波)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与爱思唯尔联合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刘玉兰教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李建芬教授荣获湖北省第四届“楚天园丁奖”,刘玉兰教授、硒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教师团队获评“荆楚好老师”,沈汪洋教授、曾山教授分别获得“湖北省先进工作者”和“湖北省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学校先后荣获国家教育部门“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优秀案例”、“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以教师发展中心名义申报的“ISW有效教学国际认证”“BOPPPS教学技能工作坊”“勇玩喀秋莎”等多个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师资培训项目获准立项;建立了一套完备的ISW国际认证三级培训体系,通过认证的ISW、FDW及TDW培训师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数十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在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思政比赛等国家、省级教学技能比赛中斩获大奖;百余所高校先后来校考察学习,为国内高校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坊百余场,相关活动得到《湖北日报》、荆楚网等主流媒体报道,在2018年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中,专家给予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教学发展工作成效突出”的高度评价,为国内高校打造“金专”“金课”、锻造“金师”贡献了可供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