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最新3篇】

众鼎号分享 127898

众鼎号 分享

《三国演义》就是通过人物对话去推动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这就是他的一个写作特点,那周瑜为了让诸葛亮造箭都说了什么呢?下面是众鼎号整理的3篇《《草船借箭》教学实录》,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草船借箭》课堂实录 篇一

设计理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课堂分为课前预习,课堂导读,迁移延伸三个部分,体现了课堂的完整性;注重抓住课文的重点,摆脱通读通讲的毛病;注重展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从而促使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重视对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7生字,并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诸葛亮,妒忌,都督,惩罚,呐喊,丞相,神机妙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部分:课前预习

在教学之前先布置预习作业。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掌握生字的音序,部首以及在新词中的解释;并给难以理解的词句标上记号。

2,思考课后作业。

3,提出自己的疑问。

教学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收集,整理有关信息。如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不明白的词句。

第二部分:课堂导读(第一课时)

一,解读课文。(14`)

1,指名朗读课文,并及时进行正音。注意下列读音:

擂应读léi 丞应读chěng

2,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后结合课文和自己的理解做出回答。(学生可能提出下列问题)

为什么周瑜要逼诸葛亮立下军令状

为什么诸葛亮敢立下三天交十万支箭的军令状

为什么诸葛亮要把船排成"一字儿"并连接起来

为什么曹操不用火箭

为什么诸葛亮要请鲁肃一起去"借箭"

诸葛亮怎么知道第三天会有大雾

对于学生回答不出来的问题,教师相机进行解答。

二,深读课文(25`)

1,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部分(第二自然段),了解事情起因,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通过前面的阅读,大家知道周瑜为什么要诸葛亮负责赶造十支箭吗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要陷害诸葛亮)周瑜是怎么把这个任务交给诸葛亮的,诸葛亮又是怎么把这个任务接下来的,让我们来读读他们的对话部分。在读的过程中要想想,从他们的话语中体现了他们的什么意思。

从周瑜的"水上交战,有什么兵器最好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托。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等语言,体会周瑜表面客气,暗藏杀机的阴险心理;从诸葛亮"用箭最好","都督委托,当然照办","只要三天","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立下军令状"等语言,体会诸葛亮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的大度心理。

指导朗读:我们明白了他们两人的内心想法,那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来把他们的内心想法表现出来呢

2,朗读草船借箭部分,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到了第三天,果然下起了大雾。诸葛亮邀请鲁肃一起去"取箭",如果你是鲁肃,你会发现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哪些巧妙之处。请大家朗读借箭部分。

教师参与讨论,点拔引导。扣住有关词句感悟以下几方面的意思,从而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安排周密。准备二十条船,布置草把子和青布幔子,每条船上还站着二十个军士。把船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两面受箭。

熟悉气象。对天气早有预测,熟悉气象。

了解对方。"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可见诸葛亮对曹操的性格把握很透。

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感受体会,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积

极思考给予赞扬,特别要鼓励那些有创见的看法,不要太强调学生见解的正确与否。

从我们刚才的分析,你认为诸葛亮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 (神机妙算)

三,巩固印象:(2`)

1,抄写新词。

2,感情朗读课文。

3,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三部分:迁移延伸(第二课时)

一,让学生不看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指名两三名学生起来复述,再让同桌进行相互复述。

二,组织学生即兴表演课本内容。

分配角色,明确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角色,上台表演。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多表演几组。

三,延伸作业:

1,了解《三国演义》中的其他主要人物性格特点。

2,了解诸葛亮的其他故事。

《草船借箭》课堂实录 篇二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课文写谁借箭?

生:诸葛亮借箭。

师:诸葛亮跟谁借箭?

生:诸葛亮跟曹操借箭。

师:借多少?

生:借10万支。

师:他用什么方式借箭?

生:利用草船借箭。

师:结果呢?

生:大获全胜。

师:谁能把以上的答案连起来说说?

生: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10万支箭,获得成功。

生:诸葛亮成功地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10万支箭。

师:我还想知道:诸葛亮为什么要借箭?

板书:

为何借?

生:老师,我认为不是诸葛亮要借箭,而是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

师:噢?你说是周瑜要陷害诸葛亮?有根据吗?大家议一议。

(小组讨论一分钟。)

生:有。周瑜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可是给诸葛亮的造箭期限长达10天,这与军情紧急自相矛盾。由此可见,让诸葛亮造箭并不是周瑜的真实目的。

生: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后,周瑜说:“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师:这番话的确使周瑜的害人之心暴露无遗。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生:应该读出阴险的语气。

生:周瑜自以为诸葛亮在劫难逃,因此要读出得意的语气。

师:(抽读、范读、齐读)我明白了。周瑜要诸葛亮10天造好10万支箭,不是他的目的,而是──

生:而是陷害诸葛亮的借口。

生:周瑜为什么要陷害他?

生: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师:(板书“妒忌”)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曾质问苍天:既生瑜,何生亮啊!“妒忌”是什意思?

生:老师,我查过词典,妒忌的意思是: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师:这是背词典里的解释。能说说在句子中的意思吗?

生:诸葛亮神机妙算,本事比周瑜大,周瑜心里怨恨他。

师:造箭是假,害人是真。可是,聪明能干的诸葛亮为什么还要自投罗网?

生:周瑜说“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没有退路了。

师:明明是火坑啊,诸葛亮就敢往里边跳?

生:因为诸葛亮已经胸有成竹了。

师:新鲜!你怎么知道呢?

生:如果诸葛亮没有把握,决不会主动把10天降为3天。

生: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后就明确地告诉周瑜“第三天,就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可见他已经想到了利用草船借箭的办法。

师:有道理。假如你是诸葛亮,读读他对周瑜的承诺。

生:(胸有成竹地读)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就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师:读得很自信。假如你是诸葛亮,在做出这样的承诺之前可能会怎么想?

生:周瑜啊,周瑜,你怎么这么糊涂?大敌当前,你怎么不想办法对付敌人,倒把矛头对准了我?

生:10万支箭,要我10天造好?你这不是小瞧我诸葛亮吗?昨夜我夜观天象,三天后必有大雾。既然你非跟我过不去,一不做,二不休,我就干脆让你输得心服口服。

师:好个诸葛亮!掌声送给她!周瑜步步紧逼,诸葛亮将计就计。结果怎么样呢?

生:诸葛亮满载而归。

师:而周瑜──

生:周瑜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大屏幕显示此句文字课件并板书“神机妙算”。)

师:周瑜为什么长叹?

生:因为诸葛亮神机妙算而长叹。

生:因为自己再次败在诸葛亮的手下而长叹。

师:“长叹”可以换个什么词语?

生:感叹。

师:还不能表达周瑜的心情。

生:哀叹。

师:行。你认为周瑜会以怎样的语气说出这句话?

(抽3人读。)

师: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神机妙算的确令人信服。在这个故事中,他又算到了些什么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反复研究,比比看,谁的答案更丰富。

(生一边读,一边分析研究。)

师:同学们都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这样吧,我们先分组交流交流,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学生分组讨论。)

师:同学们的研究兴趣很浓,大家讨论得很热烈,有的甚至发生了争论。现在我也想听听你们的研究成果。

生:诸葛亮算到周瑜是在设计陷害自己。

师:对。我们刚才研究过了。

生:他算到了鲁肃不会向周瑜告密。

生:他不但算到了鲁肃不会告密,还算到了鲁肃一定会帮自己准备借箭所需的船只、军士和草把子等。

师:(板书“算人)诸葛亮很了解鲁肃这个人。

生:诸葛亮还算到了周瑜一定看不出自己的计策。

生:曹操不仅不会出兵,而且一定会放箭,这也是诸葛亮事先估计到的。

师:诸葛亮称得上知人知面又知心。再从其它角度想想,比如天气。

生:他算到了三天后一定有大雾。

师:(板书“算天”)如果他算到两天后就有大雾──

生:周瑜问需要几天时,他就会说两天。

师:应该如此。除了准确预测大雾,诸葛亮还预测到──

生:船队返航时正好是顺风顺水而行。

师:顺水是算到的吗?

生:不是。江水的流向是不需要算的自然现象。

师:那诸葛亮算到顺风重要吗?

生:我认为很重要,因为船是顺风顺水行驶,曹军即使想追也追不上,才能确保借箭万无一失。

师:万无一失用得好!其他同学还有新发现吗?

生:诸葛亮算到了二十条船、一千多个草把子就能就能装满10万支箭。

(板书“算物”。)

生:草把子两面受箭,也是诸葛亮事先计划好的。

师:算天,算地,算人,算物。诸葛亮果真是──

齐:神机妙算!

师:就算周瑜这样足智多谋的人也不得不长叹一声。谁是周瑜?长叹一声,我们听听。

生: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师:他长叹一声了吗?应该怎么读?

生:唉!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师:周瑜都叹服了,你们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呢?

生:诸葛亮真神人也!

师:有点《三国演义》的味道。

生:诸葛亮神机妙算,果真名不虚传!

生:诸葛亮善于观察天象,能够摸清人心,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啊!

师:看来,你们对《草船借箭》的研究是很有成效的。我们还要研究一个问题:诸葛亮是借箭还是骗箭?(板书“能算借?”)你要寻求的答案不一定就在课文里,所以,我希望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地研究研究。行吗?

齐:行!

师:很好。我等着欣赏你们的研究成果。下课。

大巧若拙因材施教──《草船借箭》教学实录 篇三

【教学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行为,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探究能力的重要凭借之一,同时又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和创新智能。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教师则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和合作者。在阅读实践中,应力求做到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和谐统一。坚持“以读为本”,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多种角度的“读”,为学生提供一个“发展”的语言环境,培养语言智能。在“读懂” 上下功夫,以读入境,以读悟神,在读中探究、品味和领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同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切入重点

1、复习: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草船借箭》,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因为诸葛亮挺有才干,所以周瑜很妒忌他,于是便要求诸葛亮三天造十万只箭。

2、导入:

那么,诸葛亮草船借箭是否成功?他成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议、探究、感知第2、3、4段课文:

请同学们用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画、一边议论的学习方法,并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来初读第2、3、4段,边读边想,你读懂了课文的哪些内容?你在读课文时发现了哪些问题?

2、读后交流,引导探究。

3、质疑:

生:我想知道诸葛亮为什么能神机妙算?

生:我想知道诸葛亮是怎样“妙算”的?

师:同学们能抓住重点词提出问题来深入思考学习课文,多好!如何解决呢?就让我们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去找出答案吧!

三、细读课文,落实重点

1、读议、探究、感悟第2段:

⑴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说出理由。

⑵ 检查自主探究的情况:

师:你们从这段话中感悟到什么?

生:我从周瑜对鲁肃说的话中知道了限期造箭的目的,这充分可以看出周瑜的险恶用心。

师:请你读一读这段话,(出示投影片)把你的体会融入其中。

生:评议。

生:我从诸葛亮对鲁肃的话中体会到鲁肃是个忠厚的人,而诸葛亮成竹在胸。

师:小结(略)。

2、读议、探究、感悟第3段:

⑴ 师:学完了第2段,有的同学不禁要想诸葛亮是用什么计谋借箭的?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好!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

⑵ 读后交流:

师:请同学们谈谈你学懂了什么?有哪些感悟?

生:我通过读书,知道了整个借箭的过程。首先,鲁肃拨给诸葛亮二十条快船,在上面用青布幔子遮住了扎成人形的草把子;然后,直到第三天四更才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驶去。

生:“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名话与下面的 “这时候大雾漫天”联系起来,说明诸葛亮确实在“算”,“算”到了第三天夜里会有大雾。(知天)

师:注意到前后句子联系起来去感悟文章,这很好!

生:诸葛亮神机妙算,首先算到了大雾漫天的天气。(板书“大雾漫天)“漫”是充满、布满的意思。“大雾漫天”就是满天大雾,说明雾很大。

生:我还看出江上雾更浓,因为课文中说“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知天)。

师:理解很好,这大雾在借箭中有着重要作用。这就是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表现,我们一起来读读(引读)。

师:继续谈谈你有哪些感悟?

生:通过诸葛亮告诉鲁肃曹操不敢轻意出兵的原因,我知道了曹操是个猜疑心较重的人,同时也说明诸葛亮十分了解曹操这个人的用兵原则,突出了他的才干,也是借箭成功的原因之一(知人)。

⑶ 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师:诸葛亮既然算到了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而不揭穿周瑜要陷害自己的阴谋?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讨论。

生:我认为诸葛亮完全对自己很有把握。(知己)

⑷ 指导有感情朗读,帮助学生理清条理。

(引导学生带着胸有成竹、必胜的信心来朗读。)

⑸ 小结。

3、读议、探究、感悟第4段:

⑴ 齐读第4段:

探究:事情的结果怎样?

⑵ 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悟吧!

生:结果是诸葛亮超额完成了任务-众鼎号§www.1126888.com 。

生:课文结尾说:“诸葛亮神机妙算”与课文开头“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相呼应,点明中心。

师:能把文章开头和结尾联系一起学习文章,很好!

生:我认为诸葛亮是一个知天象、知曹操、知鲁肃、知周瑜,考虑周全,巧妙安排,有计谋,有才干的人。

4、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这节课,我们围绕“神机妙算”,用紧紧抓住重点词句,前后联系,边读边画,边议边悟的方法,深入理解了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悟

开展10分钟辩论会。

题目:《诸葛亮到底神不神》。

【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体现了课程标准精神,紧扣文题中的一个“借”字,牢牢抓紧住“神机妙算”这个关键词,始终贯穿“读议、探究、感悟”的教学特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思为本、以创为本、重朗读、重感悟、重积累的教学思想。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以创新为灵魂,目标让学生自己探究,在读中让学生探究,在探究中让学生感悟。紧扣单元训练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词、句、段,通过解词析句、朗读感受、讲中质疑,把读、讲、议、问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读书、思考、表达、想象能力,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智能和创新智能。恰当地点拨,升华认识,收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效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3篇《《草船借箭》教学实录》,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识字8教案优秀3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