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学设计 >

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论文【4篇】

众鼎号分享 73861

众鼎号 分享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4篇《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论文》,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论文 篇一

语言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教学,由于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思想、信息等的交流,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问题一般要比相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中出现的问题多,因此我们在进行语言教学时首先要解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文化差异,这就要求语言教学者在进行语言教学时同时也要兼顾文化教育,并且注意区分不同的文化,引导学生形成对文化的多元认知,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结合在一起,将成为语言教学的一种新思路。

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在文化的传播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同样在语言学习中,文化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核心所在,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传授,文化是语言使用的重要环境。“当你讲授一门语言的时候,你就在传递一种复杂的文化习俗、价值观、思维方式、情感、行为系统”,这就要求语言教学者在进行语言教学时同时也要兼顾文化教育,并且注意区分不同的文化,引导学生形成对文化的多元认知,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结合在一起。

文化教学的概念首次出现是在1918年的英国杂志《现代研究》中,此后国外学者纷纷对此表示关注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教育模式,国内也有部分学者对语言文化教学进行了自己的研究,如苏向丽的文章《跨文化交际中多元互动的语言文化教学》(《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5年第4期)、吴奕绚的文章《外语教学应注重文化因素》(《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等,这些研究都将重点放在语言文化教学的定义,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以及语言文化教学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等方面,而没有深入到语言文化教学的构成因素、语言文化教学的课堂模式等具体环节。为此,笔者将借助Patrick的“文化体验”这一概念,从实践层面来分析语言文化教学的构成因素,以及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之间的互动性关系。

一、语言教学与文化体验的互动性关系

文化教学的概念首先在1918年英国杂志《现代研究》(Modern Studies)上提出,这一概念强调二语教育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目的语国家及其人民的文化生活。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语言学者Brooks倡导在二语教学中应该融入文化元素。

随后,一大批语言学家开始关注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内容。例如,Nostrand所提出的“自然发生模式”,其中包含六大范畴:文化、社会、冲突、生态与技术、个体以及跨文化环境。Hammerly强调了文化教学中的人文与情感维度,Damen(1987)则把文化教学称为语言教学的“第五维面”。到了20世纪80年代,语言学家Robinson(1985)提出了“文化的多面性”的设想,强调语言教学应注重外语学习者的“内化过程”与“心理变化”,也就是通过语言文化教学使外语学习者具有多面性的文化以此促进自身的发展变化。

从以上这些研究观点中可以看出,语言文化教学中的两大核心要素: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互动性关联,首先,文化体验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者学习语言的过程同样是体验目的语文化的过程,这其中涵盖了包括历史、人文、地理、风俗、民情等等丰富的文化内容,对于语言学习者而言,学习语言的同时也会受到其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意味着语言学习不仅仅只是一种认知过程,它同时也是一种实践过程,语言教育不应仅仅之专注于技能训练,同时还要融进某种文化批判因素,总而言之,语言学习和文化体验是认知者在语言认知过程中同时发生且不可分割的统一性认知实践过程。

反之,文化体验同时也会促进语言学习,对于语言学习者而言,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不同语言之间的流畅交流,这种交流能力不仅取决于学习者对该语言的掌握程度,也取决于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水平,而这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则有赖于语言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的熟悉和了解程度。可以说,文化学习有助于促进语言学习应用能力的提高,学习者只有从事文化学习与国际了解,尊重并学习不同民族的文化,了解与欣赏本国及世界各地历史文化,并了解世界为一整体的地球村,培养相互依赖、互信互助的世界观和语言学习观。才能实现语言学习的真正目的,真正实现和目的语国家的人之间有效无障碍的交流。

二、语言文化学习的实践构成因素

从语言和文化的相互关联,我们建议在语言教学课堂中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从而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结合在一起,在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具体实践形式如下:

1.以西方文化最为语言载体,首先改变英语教学的学习素材单一、枯燥、陈旧等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在教学材料中增加时下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学生语言学习中的文化敏感度,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培养更为宽容、开放的文化观。

2.以文化情景表演作为锻炼语言交际能力的主要形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将文化融入到情景表演之中,可以使学生获得不同文化碰撞的直接体验,在感受不同文化差异的基础之上实现无障碍的语言交流。

3.文化主题讨论,通过对相关文化主题资料的整理和搜集,锻炼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主题发言等形式一方面促进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同时也可以改变传统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主动参与到语言教学的过程当中,变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为主动参与式学习方式。

4.通过结合传统试卷测试和课堂口语测试,书面表达测试等多种评价体系,全面衡量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和效果,进一步激励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提高英语学习效果,真正实现英语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总结来看,文化语言教学涉及到语言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各个方面,在教学理念上,文化应该成为语言教学的核心所在,将其贯穿于教学环节、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各个环节,加大语言学习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是语言文化教学的重点所在,在传统交际式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中加入文化内容一方面可以大大丰富语言教学的课堂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促进外语教学效力的提高。

三、文化体验与语言教学的反思

尽管语言文化教学的观点由来已久,但是从目前我们的外语教学现状来看,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比重还是相当有限的,特别是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当然这里面存在着各种局限性因素,如学生的英语水平、理解认知能力、教学设备、教材等等。就大学英语教学而言,在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英语水平的基础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语言教学中加入文化内容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融合差异文化的宽容文化观,另一方面通过灵活多变的课堂模式,展示不同国家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可以大大改变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低迷、教师教学效果不佳等疲软现状。

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论文 篇二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网络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外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有效发挥网络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是现代化信息教育对外语教师提出的新要求。网络多媒体的普及,使得学生的学习途径和方法变得多样化,提高了学习效率,但同时也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此,在网络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找准角色定位,最大限度发挥网络多媒体的有效性,使学生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关键词:外语教育;网络多媒体;有效性;教师角色

当前,我国高校外语教育的内容以传统的语言教学为主,将语言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然而,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社会更需要的是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外语教育。然而,传统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无法实现听觉、视觉、触觉等多感官的刺激,而网络多媒体则通过音声、视频、图画等弥补了这一缺憾,不仅有助于提高会话能力,还能将语言背后的社会文化信息传递给学习者,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多媒体应用的必要性及意义

在外语教育中导入网络多媒体的必要性及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教学方法和教材都必须统一于教材之中。[1]在教材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中,学生只能获得浅层的经验,而只有学生对所教内容具有自身经验的情况下,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这个观点与日本著名的学校心理学家盐见邦雄的视听觉教育理论不谋而合。视听觉教育理论认为,无论什么教育,仅靠教材、教师的说明进行练习的话,无法调动学习积极性,所教内容也难以进入学习者的头脑之中。[2]基于杜威和盐见邦雄的理论,教育有必要通过某些具体的形式使学习者自身直接获得经验,自主学习。而网络多媒体恰恰符合这一条件,如因特网、电子邮件、外语学习交流软件、国际社交平台等,能为外语学习者提供真实的外语语言环境和多样化的语言资料,使学习者主动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语言应用交际能力。

(二)异文化的理解

外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跨文化交际,即与外国人进行实际交流。而要进行无障碍的跨文化交际,除了语言习得外,还要掌握语言所传达的文化内涵。换言之,以语言作为媒介构建文化,深入理解外国人的思维方法、行动方式、价值观、社会规范等等。网络多媒体包含了大量外国新闻、影视作品、文章等等,是学习者了解外国文化的重要窗口。

(三)学习者个体的教育

网络多媒体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改变教师单方面进行填鸭式教学的状况,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媒介,将文字、音声、视频等不同形式的学习资料进行一元化管理,学习者根据自身的学习时间、学习需求、兴趣等自主学习,满足不同学习个体的需求。

(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所要求的人才是能够在世界庞大的计算机信息网络中搜索到有效信息、并在计算机中进行处理的人才。因此,要培养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计算机的有效利用是不可缺少的技能。在外语教学中导入多媒体,能同时培养学习者的外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适应当今信息化、国际化社会的需求。

二、网络多媒体应用的有效性

外语教育中的多媒体应用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但也会给学习者带来一些负面效果。以下从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对多媒体应用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一)外语教育中网络多媒体应用的优点

1.动机赋予。多媒体外语学习摆脱了单调的词汇、语法学习,能够将音声、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统合学习或者单个学习,将立体学习变为可能。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刺激,冲击学习者的心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欲望,赋予其学习动机。2.反馈迅速,记忆稳固。利用学习软件或网站学习的时候,电脑能够对学习者的答案进行即时评判和分析,并且能够把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记录下来,方便学习者复习。学习者通过与电脑的相互作用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直观的把握,得到快速的反馈。认知心理学认为,通过多个感官获取的记忆比单个感觉获得的记忆更加稳固。美国著名教育技术教授所著的《教学媒体与技术》中提到,人类获取并记忆的情报中,90%来自直接经验,视觉听觉同时获取的占50%,仅靠视觉获得的占30%,仅靠听觉获得的占20%,阅读的占10%。[3]多媒体则能通过视觉、听觉等将间接经验变得更为直观,从多个感官刺激学习者,使其记忆更加稳固。3.个别化教育。个别化教育是指根据学习者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等,按照学习者个人的需求进行教育,分析每个学生的发音、词汇、语法、文化等多方面的语言状况,分别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因材施教。[4]显然,这是传统课堂教学所无法实现的。然而,通过电脑上的多媒体教育系统,学习者能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性学习,为不同学习能力、学习进度、学习方法的学生构建各自的学习体系,从而实现学习的高效率化。4.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多样化。多媒体外语教学使得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不再局限于教材和课堂,扩大到外语的新闻报道、电视电影、文章评论等。例如,收看外国新闻,在外语软件上学习,在网络上与外国友人交流,观看外国电影等,这些方法都能将学习者获取的间接语言经验变为直接经验,提高外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外语教育中网络多媒体应用的缺点

1.机械性的学习。多媒体外语学习归根到底是在电脑这一机器上进行学习,除了社交平台类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像学习软件等无法实现创造性的沟通交流,当学习者产生疑问困惑时,无法像人与人之间一样进行顺畅及时沟通。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学习者一方进行操作,而电脑无法像教师一样给予学习者鲜活的表情、动作和情感的支持,所以有的学习者在学习初期会感觉有趣,但很快就会厌烦这种学习方法。2.实际语言应对能力和思考能力不足。多媒体外语学习通常以实际会话中的某个场景为例提供会话模板,无法像人一样随机应变,而日常生活中的会话有多种可能性。因此,多媒体学习容易使学习者产生固定思维,与人交流时缺乏灵活性,难以应对实际的外语交流。同时,面对庞大的网络知识库,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以知识信息的获取量作为衡量自己学习成果的标准,对信息获取产生焦虑心理,而无法沉下心来进行思考。久而久之,学习者可能在知识的广度上有所提高,而无法进行深层次思考。3.懒惰心理。由于网络多媒体的持续存在性,学习者认为随时可以学习,随时可以在网络上找到答案,产生懒惰心理,疏于记忆。结果,对网络多媒体产生强烈的依赖感,而并没有真正掌握知识。4.错误信息的吸收。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而这些资源的质量也良莠不齐。例如,在线外语词典,对有些单词的解释和翻译是错误的。而学习者在网络上学习时,一旦接受了错误的语言信息或者文化信息,在实际使用时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三、网络多媒体外语教育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随着网络多媒体外语学习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习者通过电脑和网络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自主学习。面对多媒体教学的发展,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角色,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降低其负面效果。多媒体外语教育中教师应当主要承担以下四种角色。

(一)学习的支持者

学习支持者是指教师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兴趣进行的课堂准备。教师要通过分析学生学习需求来确定课堂内容及其展开过程,并对学习者进行动机赋予。同时,教师还要进行教材和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准备,选定权威教材或自编教材,掌握多媒体及网络相关技术,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学习的引导者

在多媒体外语教育中,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而是引导者的角色,要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向学生详细说明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教材的使用等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5]

(三)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学习、多媒体自主学习、课外辅导等一系列活动,并明确教师所承担的教学环节和多媒体学习环节,掌握学生的口语、听力、阅读、写作等情况,了解其优势和不足,从整体上把握其学习的侧重点,争取使每位学生都实现最有效化的学习。

(四)学习的建议者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对学生各自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法的建议。具体来说,包括电脑的操作、有效信息的搜索、学习方法等,给学生提供建议和帮助。另外,教师在使用网络多媒体资源时,应明确使用目的。网络多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不能盲目滥用,不能让教学受制于多媒体,这样才能达到多媒体的有效利用。网络多媒体作为教师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能够弥补传统外语教学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但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并不能完全取代教师和传统教学方法,需要教师从整体上进行操作和把握,使网络多媒体的有效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JohnDewey.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盐见邦雄。视听觉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东京:中西屋出版社,1996.

[3]RobertHeinich.教学媒体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邓星辉。基于多媒体视角下的外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9):28-30.

[5]王颖轶,张威。多媒体外语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与学生学习效果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3):45-46.

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论文 篇三

一、商务外语的特点

商务外语话语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的言语行为,如谈判可分为如何接受、指控、建议、回答、致歉、争论、要求、主张、抱怨、确认、指引、许诺、告知等。商务话语不仅仅是语言的使用问题,它实际上反映了商务活动的过程和商务专业人士处理事务的角度、意识和策略。语气常常决定商务谈判的成功与否,如果言语者语气热情委婉,对方就会愿意思考你提出的问题,接受你提出的建议。商务外语言语的特点归纳起来为简要、完整、流畅、委婉。

二、商务外语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商务外语教学的目的是掌握商务外语方面的知识,并能应用于对外商务实际工作中。商务外语和外语教学二者相辅相成,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影响。

1.商务外语是外语教学的特色

商务外语和外语教学一样,首先需要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译能力,学习国际商务工作环境中外语实用的方法从而提高外语的交际能力。这种交际能力以外语教学为基础,以商务外语为特色。外语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外语语言水平,而商务知识的教学又帮助他们在外语特色上提高外语水平。所以说商务外语是外语教学的特色,外语教学对商务外语有辅助和支撑作用。

2.商务外语是外语教学的最佳体现

外语教学培养的外语人才应该具备五个方面的特征: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商务外语与外语教学相比,这五个方面特征优势最大:

(1)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方面,外语教学具有一定的词汇量,商务外语具有更大的词汇量。外语教学应该掌握大量的日常用语,商务外语不仅应该掌握大量的日常用词,还需要习得更多的属于经济管理、商业贸易等领域特有的词汇。一是更准确的语法知识。商务外语的学生通常需要阅读大量的商务信息材料或者起草一些商贸信函以及合同,这就要求他们对语言结构的理解和把握要准确无误,对业务信息的表达要地道得体。二是更熟练的语言技能。外语教学中的语言技能主要包括听、说、读、写、译等五个方面。在国际商务洽谈活动中,必然要求参与者运用自如地进行听说交流,如果作为翻译人员则更需要迅速而准确地进行信息的双向传递。即使是阅读材料和起草文件的日常工作,也常常要在限定的时间内有效地完成。三是更灵活的语用能力。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语言不同于一般的交流。在日常交流中,只要对方能理解,不影响信息的传递就可以;而商务语言应该是比较规范的,并且要注意话语的语篇逻辑性以及语言表达中的弦外之音。

(2)宽广的知识面和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方面,外语教学要求掌握外语语言知识,商务外语具有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商务外语是专门用途外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国际商务与外语语言的一种有机的结合,是两门学科相互渗透与整合的新学科。换句话说,“它是某一项特定工作或行业的专门知识和与之相适应的有效表达能力的结合”。因为它是外语语言沟通能力在某种特定商业领域内的运用,这就决定了商务外语“应用型”的学科特点,这就要求学生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外语语言基本功,还得广泛地学习国际商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培养解决实际商务工作中的问题的能力。

(3)较强的能力方面,外语教学具有交际能力,商务外语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商务外语的学生必须熟知外国文化知识,也必须熟悉中国文化常识,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跨文化意识,并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有效地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空白和文化冲突等问题,自如地运用外语进行跨文化商务活动。

(4)较高的素质方面,外语教学具有较高的外语素质,商务外语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商务外语所培养的人才常常会活跃在国际市场上,体现着中国的国际形象,还常常代表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参与国际商贸谈判,这不仅需要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全面的国际商务知识、良好的跨文化沟通和思辨能力,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国家意识。

3.商务外语对外语教学有促进作用

外语教学有助于学生提高外语语言水平,提高外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和说的能力。而外语语言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学习商务知识,因为商务知识中的语言特点可概括为:

(1)词汇的高度术语性;

(2)言语使用的名词化;

(3)词汇转化意义的纯公文化;

(4)词汇搭配的公式化;

(5)句法单位使用的标准化;

(6)组篇的形式逻辑化;

(7)情感性、个人用语的极小化;

(8)言语礼节的套语化等。

这些商务外语的语言特点没有一定的外语语言水平是无法掌握的。而商务知识的学习过程又帮助学生提高外语水平。商务知识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商务情景中实现的,如推销、商务谈判、公司会议等,这一实现过程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外语水平。所以说,商务外语对外语教学有促进作用。

4.商务外语对外语教学有借鉴作用

商务外语教学不是一种孤立存在,而是具有跨学科工程的性质。商务外语首先需定位在外语。这是前提;然后要看商务知识的含量,这是基础;最后要考应用水平,这是条件。总体归纳起来,就是“外语能力+商务知识+实际技能”。外语能力通常指外语基本功,通过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表现出来;商务知识是指有关商务贸易的基本理论知识,还包括相关的国际商务政策法规和惯例、金融、营销、会计、洽谈、电子商务、文秘等方面的知识;实际技能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包括翻译技能、交际洽谈技能、商务业务操作技能、电子商务技能,还有中外文文字处理及办公自动化技能等。目前,社会极缺懂专业的外语人才。外语教学让学生掌握的是外语,外语是一门工具,学生实际上掌握的是一门工具。学生还是缺少专业知识。

外语教学可以借鉴商务外语的“外语能力+商务知识+实际技能”,把其中的商务知识借鉴成其他专业知识,如土木工程、机械、计算机等,即“外语能力+土木工程知识+实际技能”、“外语能力+机械知识+实际技能”、“外语能力+计算机知识+实际技能”,使学生成为既懂外语又懂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符合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这是外语教学未来的发展之路。所以说,商务外语对外语教学有借鉴作用。商务外语作为外语教学的组成部分,是外语教学的特色,对外语教学产生影响。商务外语的学生在语言基本功、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更有最佳体现。商务外语以外语教学为基础,使学习者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工作意向和职业定位,所学习的内容与今后从事的职业领域范围一致。因为目的明确,所以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高,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商务外语水平,商务外语对外语教学有促进作用。商务外语是“外语能力+商务知识+实际技能”具有跨学科工程的性质,外语教学可借鉴其中的商务知识,换成其他专业知识,打造既懂外语又懂专业知识的适合社会需要的外语人才,这是外语教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论文 篇四

一、语言起源观中多模态话语论的体现

Bloomfield首先从交际的角度把语言看做是人们实际生活中互换信息的产物。交际事件的动态性使得表达方式涉及到了视觉和听觉模态的同时性。视觉模态包含人类最初表达心理情感的初级表达行为,如儿童指着自己够不着的物品的感知表达行为,闭上眼睛,将头歪向一边表“睡觉”的描述式表达行为,用手在空中勾勒出“房子”轮廓的图画式表达行为,张开嘴,将两指做出喂饭的姿势表抽象的“饥饿”概念的暗示式表达行为等。其次,Bloomfield的语言起源观还体现了不同模态的互补性。视觉和听觉模态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程度的凸显。

当声音语言发展得不是很完善时,交际以视觉模态为主,听觉模态为辅。当声音语言发展得比较完善时,交流以听觉模态为主。同理,当表达涉及到面部表情和手势语一些比较简单、直接的经验时,交际以视觉模态为主,听觉模态为辅。当表达比较抽象、间接的概念如隐喻时,由于视觉模态的局限性,交际以听觉模态为主,视觉模态为辅。小孩习得语言和成人学习语言的过程都具有这种倾向性。最后,Bloomfield的语言社会、发展观将语言看做一种社会习惯,认为语言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样一种动态的语言发展观,使其具有了多模态话语形式扩展的灵活性。随着科技等高新技术的发展,随着相机、手机、DVD、电脑等多种媒体形式的出现,多模态话语成为当今语言学的显学是自然规律使然。

二、语言起源观与多模态外语教学

中国学生外语学习与人类语言的起源和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有相通之处。上述交际、互补和社会、发展观对我国外语教学应有一定的启示。从交际观来看,多模态外语教学更符合语言的启蒙模式,更能使学习者调动他们听觉和视觉等感官来获得信息。从社会、发展观来看,教师可应用现代多媒体设施如PPT、视频等结合图片、文字、声音的材料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展示所授内容。从互补观来看,结合语域理论,依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不同模态的凸显程度亦有所差别。本文以贵州省某高校英语专业一、二年级基础英语教学为例来分析多模态教学的实际应用。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综合英语》(第二版)的教学目的不仅注重学生对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注重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Bloomfield在其对语言的性质和起源的描述中强调了声音与表达行为在实际交流中的协同参与、不可分割性,这一点对以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语用能力的课堂教学尤为重要。

教学同交际一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涉及到了视觉和听觉模态。在以教师口头讲解的听觉模态和学生书本文字形式的视觉模态为主的传统课堂模式下,穿插这两种模态的其它符号系统,会使教学方式呈现多样化,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听觉模态体现为教师针对教学内容中出现的重点词汇、语法知识、语用知识、篇章结构、文化信息等的口头讲解,利用多媒体设施播放录音、影视资料时的语音内容,学生互动参与时说的话。视觉模态体现为学生手中书本知识内容的书面形式,黑板上老师的板书或PPT上的文字内容、图片、影视等视觉资料,教师的身体语言(如讲解“elbowone’sway”时所附带的身体行为)或学生互动参与的行为(如会话中模拟实际场景的角色扮演)。

三、结语

Bloomfield语言起源观认为语言是实际交流需要的产物,语言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涉及视觉和听觉模态的参与,并在不同的语域中体现不同程度的互补性与不可分割性。语言学习的过程和人类语言的起源及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之间有相通之处。外语教学应该意识到单一模态教学的局限性和不合理性,尽量采用多模态理念指导编写教材,利用人类自身资源和高新技术贯彻执行多模态外语教学,顺应人类语言的本源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4篇《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论文》,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自由式滑雪U形池比赛规则一览【优秀3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