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学设计 >

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征文最新8篇

众鼎号分享 197668

众鼎号 分享

让我们从小养成节俭的习惯,抵制浪费,消灭浪费。众鼎号为朋友们整理了8篇《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征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征文 篇一

近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舌尖上的浪费”,让人痛心和警醒。

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这种“舌尖上的浪费”令人痛心。

“舌尖上的浪费”有民间的,更有官场的。人们去餐馆吃饭,点完的饭菜吃不完就直接废弃在饭店;同时,公款吃喝之风盛行,大行其道。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这道出了粮食生产的极为不易。对于13亿人口的中国而言,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意义重大。有农业科技的发展,我们固然不需要有“谁来养活中国”的担忧,但也绝没富裕到可以随意浪费的程度。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关系到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不能浪费口粮,糟蹋社会资源。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每个人都当从自身做起。摒弃餐桌奢侈浪费的陋习,爱惜自己的劳动付出,量力点餐,避免浪费。如果由于“心里没底”而超量点餐,可以考虑打包。

令人欣喜的是,倡导将盘中餐吃光喝净的“光盘”运动正在兴起,一些普通公众、餐饮业者、公益组织参与其中。相信,随着更多人加入,涓涓细流必能汇成珍视资源、反对浪费的潮流,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厉行节约的良好风气。

进一步地,反浪费的眼光不能仅放在舌尖上。比起舌尖上的浪费,由于不科学的决策所造成的浪费更为巨大。比如将一座建成时间不长的桥炸掉重建、将盖好没几年的楼推倒再建、将刚刚挖开没几天的马路再次挖开……看起来是在轰轰烈烈的建设,实际是触目惊心的巨大浪费!

反对浪费,眼光要从“盘里碗里舌尖上”放开去,不要忘记从决策制度的层次去遏制这种动辄“推倒重来”、血本无归的决策浪费。实干兴邦,“实”字为先,我们要管住花钱的手、吃喝的嘴,更要管住发热的大脑,管住蠢蠢而动的欲心,做实实在在的决策。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狠刹浪费风。

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征文 篇二

最近,我发现了许多浪费的现象,例如:在学校有的学生拿了饭,刚吃一口就不吃了;有的把肉吃了,但是素菜却一口没动,(www.1126888.com)所以我今天要让大家不要浪费粮食。

首先,你别以为我国每个人都可以吃上一顿饱饭,像有些农村或山区,每个人一天一个鸡蛋,就很满足了。如果让他们吃一顿饱饭,那已经是非常难得了。如果你节省一口饭,可能就会救一个非常饿的人的生命,同样你浪费一口饭,可能一个生命就已经在你的浪费之下成了一具尸体。

有些人称自己是“大胃王”,其实都是假的。例如:一些人吃一大盆面,其实吃一点,然后停止拍摄,倒掉一点,继续拍,再吃,这样来回几遍,终于把食物浪费完了,浪费完后还挺骄傲的,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还有在婚宴上,我看有些人那不叫“婚”,应该叫“昏”!这些人办的婚宴,为了显摆自己有钱,本来摆几桌就够,可是多摆很多桌,明摆着浪费,这下好了,它们一个个的排队跳进了泔水桶。那些在国外的穷国——非洲,那些人只能靠吃土,还不知道吃土的危害有多大,那里许多人一生可能连见都没见过米饭。所以在对比之下,我们的浪费就太太太……可耻了!据统计,全国浪费粮食每年可达2000亿人民币,可供两亿人吃一年,想想如果吃多少点多少,还没炒的食物给穷苦人民,可以挽救多少即将成为一具尸体的人啊!很多人在去往救助站的路上,就已经饿倒了,成为吃腐肉动物的美食了。

所以我们要吃多少点多少,拒绝浪费,和谐发展。古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更加说明我们要珍惜粮食。

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征文 篇三

人常说:“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这是一句我们都熟悉的话,然而,在生活中,却又有多少人做到节约这一点了呢?

在我家旁边的垃圾站,经常看到有许多人们丢弃的饭菜,那些饭菜不仅难以处理,而且还会散发出难闻的异味。在饭店里,我们也时常可以见到一些人饭菜还没吃完,就匆匆忙忙地离开,然后就有服务员匆匆忙忙地走过来,把只吃了一半的饭菜一股脑地倒进桶里。当我看到这些情景的时候,我总是很痛心,难道这些人不知道他们吃的粮食都是来之不易的吗?怎么能这样糟蹋农民伯伯辛辛苦苦才得来的劳动成果呢?据统计,中国每年浪费粮食价值2000亿元,如果按每所希望小学100万元的话,那么可以希望小学20万座;如果按每名失学儿童300元学费的话,那么大约可以使多少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罗?看看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节约粮食还是一件小事吗?

回顾几十年前,革命先辈们长征,漫漫路途中,有多少红军战士因为没有干粮而饿死途中,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又有多少老百姓因为吃不上饭而活活饿死,那几年,许多人觉得能吃上一顿饱饭都是奢侈,许多人经常饿得头晕眼花,体弱无力。

拿过去人们的生活和现在的对比一下,我们显得是多么幸福与幸运。我们现在处于这个衣食不愁、可以吃饱穿暖的时代,难道不更应该节约粮食,珍惜粮食,也珍惜眼下的幸福生活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啊,我们吃的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勤劳动的来的,从春天播种到秋天收获,他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啊,我们应该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征文 篇四

节俭就是勤劳和俭朴,指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珍惜劳动成果,用钱有节制,不铺张浪费,自己动手制造劳动财富。诸葛亮曾说过:“静以修身,俭以美德。”这不正体现出节俭对于提高自身道德的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不难看出,自古以来凡是品德高尚的人,大都是具备勤俭节约这一美德。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范仲淹小时候家里很贫苦,但是他坚持刻苦读书,为了节省粮食和节约时间,他每天早上熬了一小锅粥,等冷下来结成块,他就带到学校去当干粮。到吃饭时用刀划平,上午吃两块,下午吃两块。虽然现在他的做法我们不可取,但是他的勤俭节约的美德不正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吗?

明代清官海瑞死后,人们清点他的家产不过只有“俸金八两,葛布一段,旧衣数件。”他节俭的美德,是值得我们赞叹的。

而今,我们的周恩来总理以“简朴”为座右铭,成为令人民敬佩的领袖。由此可见,节俭对于我们修身养德是大有益处的。

节俭这一美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而随之发展。

南京路上的好八连,不正是体现了这个观念?他们以前的“三件宝”:草鞋、纸糊信封、针线包。现在已被学习包、贮存各种资料的U盘、帮助官兵消费的阳光卡的“新三宝”所代替。可见社会的进步,节俭这一美德也随之而发展。

如今,处在21世纪的我们又该如何发扬节俭这一美德呢?似乎在这幸福和平的社会中,我们大多数人都淡忘了节俭这一美德。衣服旧了换新的、饭吃剩了就倒掉……节俭在被奢侈多代替吗,而我们是否即将要遗失节俭这一美德呢?

不,我们要肩负起发扬这一美德的使命!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今天开始,使节俭这一美德深入人心!

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征文 篇五

“节约”,是近年来很流行的一个词,几乎随处可见: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纸等等。节约,是一种美德。例如,节约粮食。

因为我的爷爷奶奶是农民,我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所以,我要提倡“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其实,在我刚看到“节约粮食,从我做起”这8个字的时候,我的脑海中曾经闪过一丝疑惑,节约二字说的容易,可是做起来会不会很难呢?节约粮食对农民伯伯来说是否有好处呢?不过,很快我就想明白了,节约其实做起来并不难,相反可以说还很简单,只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来就可以了,比如说在出去玩的时候赶紧吃完碗里剩下的那几粒米,几根面,几口馒头就可以了,这样,即便是对农民伯伯没有任何的好处,对我们来说渐渐的也会养成一种好的习惯,而且还不会让农民伯伯那一滴滴的汗白流,那一口口气白喘,那一声声的“好累”白说,那一份份的力气白使,那一次次望着庄稼成熟的笑容白笑。

粮食,是农民伯伯的汗水浇灌而成,是农民伯伯一次次辛勤施肥而成,是农民伯伯,总之,这一切的一切都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粮食的来之不易,希望大家从自己做起,从而影响身边的人,让大家都懂得节约粮食。

《悯农》,如果先不看内容,光看诗名,悯农就是怜悯农民的意思,这里的怜悯并不是可怜的意思,而是要理解农民的辛苦,他们每年辛勤播种,灌溉,施肥,除草,杀虫,可是即使这么的辛苦,有时候遇上天灾,收的粮食也就只能够一年的生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农民虽然是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人,但是他们却是最伟大的人。

所有的种种就是希望我们不要浪费一点一滴的粮食,因为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征文 篇六

中国人口超过13亿,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5亩,是世界人均值的1/4,如此宝贵的耕地,每年还以千万亩的速度在消失。我国东部600多个县(区)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75亩的警戒线。而我国由于设备和管理落后,粮食在收获、储存、调运、加工、销售和消费中的总损失高达18.2%,也就是说,我国每年的产后粮食约有850亿公斤被白白浪费掉。稍微关心时政的人都知道,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且进口数量逐年增加。在每年为此花费巨额外汇的同时,粮食安全问题也已经成为从中央高层到社会舆论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触目惊心的浪费粮食现象,更令人担忧。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还有必要从一粒米上节约吗?有的同学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表面上看,掉几粒米是小事,可世界上的任何财富,都是劳动者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创造的。珍惜这种创造的成果,不仅是对社会财富的爱护,也是对劳动的尊重、对创造的尊重、对劳动者的尊重。粮食是劳动者付出辛勤劳动、大自然消耗大量资源产生的财富,浪费它就是白白丢弃劳动成果、无端牺牲生态环境,最终受害的还是人类自己。一位学者就曾指出:“可持续发展,这句话在今天的世界上首先是指粮食。”我们浪费一粒米,扔掉一个馒头,实际上丢弃的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丢弃的是对劳动人民的一片真挚情感,丢弃的是做人的一种品格和精神。我国现在还不富裕,在一些贫困地区还有将近3000万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人皆有食,也并不是每个公民都曾实现了的梦想。世界性缺粮的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也不会得到根本转变。因此,浪费一粒粮食也是很可耻的行为。

节约粮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有了节约意识,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尊重劳动成果、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自觉意识。珍惜粮食吧,这是在珍惜你的生活!

建设节约型社会,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节约资源,健康生活,让我们从珍惜粮食开始做起吧。

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征文 篇七

最近我在学校发现了一种浪费的现象,我们都在学校吃午饭。每天当到了吃午饭的时候,我们都排队盛饭,许多人不管喜欢吃还是不喜欢吃,那些人都会盛的满满的。他们都会把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吃的一滴也不会剩,如果自己不喜欢吃的就会全部都倒掉。

还有一些人做了“虚假的”大胃王,本来自己的'胃只能容纳一点点食物,但是他们依旧盛了许多,最终都倒掉了。少许的人会把厨师们做的美味饭菜,根据自己的独创做成黑暗料理,不管是闻起来还是看起来都特别的恶心,最终也都倒了。因此我校的倒饭每天都几大桶。

不仅有学校里的浪费,还有社会上的浪费。

7月25日那天是我爷爷70岁的生日,好多人都去赴宴了。坐了三大桌,为了庆祝我爷爷的生日,我们家在菜上就花了大血本。我坐的那一桌吃的津津有味,倒没有什么剩余的,可是另两桌个个都是啤酒肚,在开饭前,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谈笑风生,所以喝了酒菜就没有怎么吃了,有的菜剩余了很多,甚至有的菜根本没有动。吃完一个个就带着醉意离席了,那些剩饭剩菜可能就被服务生倒进垃圾桶了。

这个时候,我想起当年我去贵州大凉山的时候,那些孩子每天只能吃土豆。大凉山以牛为宝,牛可以帮助他们种土豆。当时游客给他们一人一个旺旺雪饼,他们都吃的很尽兴,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再想想我们吃到一块肉,可能是简单不过再简单的事情了。报新闻报道上说,一名非洲的小女孩在炎炎烈日下蜷缩在地上,她瘦的只剩皮包骨了,旁边站着一只雄鹰,可能下一秒她就要被雄鹰啄食了。在印度特地,那里的人以吃土为生,他们把山上的土采集下来,放在太阳下暴晒,就可以食用了,甚至他们一辈子连一顿饭也没有吃过。说到这里,我们扪心自问一下:“我们浪费的所有粮食,够他们吃多少顿饭呢?”

光盘行动,从我们做起,杜绝浪费粮食!

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征文 篇八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三国时诸葛说:“勤以养德,俭以修身。”北宋司马光说:“成由勤俭败由奢。”2006年3月胡锦涛提出了“八荣八耻”的道德新标杆,也告诫我们要“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奢侈淫逸为耻”可见,从古至今人们都十分重视节俭品德的养成。现在,我们却有很多中学生以为,时代进步了,生活富裕了,勤俭节约过时了。因而生活中中学生乱花钱,浪费饭菜等现象随处可见。

也许有人认为,节约就是吝啬,就是贫穷,其实不然,节约并不意味着吝啬,更不代表贫穷。它实际上是对家庭幸福生活的精打细算,对社会义务的严格履行。马克思说过“节约无异于增产。只有当节约成为一种生活态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内心需要的时候,我们才离真正的节约型社会不远了。”这启示我们要让珍惜粮食,节约粮食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粮食产量也在不断消耗。经济发展迅速,种田的农民少之又少,现在大多数都在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新品种粮食。人们的生活富裕了,浪费粮食的现象愈来愈严重。每天,每家每户桌上都有一大堆食物,可是,这么多吃得完吗?不过多久,就被倒入垃圾桶了。请朋友吃饭,为维护面子,要去大饭店。点一桌子菜,显得自己大方富有。到最后,又能吃得了多少。每人每天浪费的粮食不知道可供多少山区里的孩子吃上多久。虽然人们生活富裕了,但有些偏远山区里的家庭还要面临着资源短缺,饥饿的问题。如果我们能为这些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什么又要逃避呢?我们把这些浪费的食物给节约下来,那么那些山区里的人就不会被饿死了。何不救救那些人呢?

珍惜粮食就是珍惜自己或别人的劳动成果,我们怎么能忍心践踏一个人的成果。让我们共同来节约粮食,来帮助世界各地需要的人。让世界各处都能留下每个人幸福的笑脸。共创和谐家园,减少因饥饿而带来的伤害。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8篇《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征文》,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家长评语【最新10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