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学习 > 学习总结 >

中考历史知识点汇编大全(最新4篇)

众鼎号分享 46133

众鼎号 分享

历史这一个科目在中考考的是我们对知识点的熟悉程度,在考前我们就该对知识点做一个汇编学习。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众鼎号为您精心整理了4篇《中考历史知识点汇编大全》,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中考历史知识必备总复习资料 篇一

(一):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总体结构综述】

14-16世纪,欧洲出现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逐渐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此,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近代社会。

16-18世纪,新兴资产阶级掀起了反对封建专制、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先后冲破封建社会的束缚和宗主国的控制,建立起资产阶级政治统治。

【基础知识识记】

文艺复兴运动? 14-16世纪欧洲许多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发掘和继承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掀起了一次思想文化运动,称为“文艺复兴”。为以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迅速发展奠定了理论上、价值上和道德上的基础。

但丁和《神曲》 但丁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他著有长诗《神曲》。

达·芬奇?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多才多艺,代表作品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被恩格斯称为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他与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三杰”。

莎士比亚?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巨匠,被认为是古往今来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新航路的开辟? 15世纪开始,追求财富的欧洲人梦想去东方发财,开始了一系列的海外探险活动,开辟往东方的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证明了地圆学说,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但是,它也为欧洲开辟了殖民掠夺的道路,将世界带入资本主义发展时代。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1492年,哥伦布率船队从西班牙向西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0年爆发了反抗斯图亚特王朝的资产阶级革命。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克伦威尔实行独裁统治。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最终确立了英国资产阶级专政统治,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权利法案》 1689年,为了限制王权,英国国会制定了《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了明确的制约。由此形成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

美国独立战争  1775年-1783年北美13个殖民地人民进行了推翻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战争。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打碎了英国殖民统治的桎梏,实现了北美殖民地政治上的独立,大大解放了北美殖民地的生产力,为美国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的迅速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独立宣言》 1776年在北美第二届大陆会议上通过,它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1787年美国宪法? 1787年制定,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华盛顿当选为美国首任总统。

法国大革命? 1789年7月14日,愤怒的巴黎人民攻陷了巴士底狱,这一事件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极大影响。

《人权宣言》? 1789年颁布。它宣称人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些原则在反封建斗争中起着巨大的号召作用,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792年法国废除了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国。罗伯斯庇尔等人掌握了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打退了外国军队的进攻,平息了国内叛乱,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拿破仑·波拿巴? 法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1769~1921)。拿破仑1799年11月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掌握政权后,为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颁布了《法典》,还展开大规模对外战争。1812年拿破仑对俄战争失败,帝国开始崩溃。经历了莱比锡战役的失败后,1814年拿破仑退位,法国封建王朝复辟。

(二):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总体结构综述】

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落后的亚非拉地区大肆殖民扩张。在先进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面前、在强大的殖民者面前,亚非拉人民同他们进行了殊死较量。印度民族大起义、拉丁美洲的独立战争就是他们发出的怒吼。

【基础知识识记】

三角贸易 殖民者首先从欧洲带着廉价工业品到非洲掠夺黑人,然后横渡大西洋降他们运到美洲充当奴隶,再带着换取的金银回到欧洲。三角贸易给欧洲殖民者带来了巨额的财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使非洲丧失了大量的劳动力。

“日不落帝国” 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在18世纪后半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强国。号称“日不落帝国”。17世纪开始在印度进行殖民活动,建立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进行殖民侵略。18世纪中期开始,英国对印度发动侵略战争,逐步蚕食印度的土地,掠夺当地的财富。克莱武率领军队侵占了孟加拉,将当地洗劫一空。英国利用在殖民地掠夺的财富,发展国内工业生,英国迅速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8~19世纪,受美国和法国革命影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拉美地区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独立运动。玻利瓦尔是运动中的杰出英雄人物。1816年以后的十年间,玻利瓦尔率军英勇作战,横扫南美大陆的西班牙军队,被誉为“南美解放者”。葡属殖民地巴西在独立运动影响下也宣布独立。到19世纪30年代,除了古巴外,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结束。拉美独立运动取得胜利。

印度民族大起义 1857~1859年,印度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民族大起义。起义席卷了印度中心地区的许多地方,许多封建王公也参加了起义,成为起义军领袖。章西女王是其中杰出的女英雄。她率领义军奋力抗击英军,最后壮烈牺牲、印度民族大起义,表现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能力情感价值】

⑴通过“三角贸易”的学习,了解贩卖黑奴获得巨额利润是殖民者获得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认识殖民主义的罪恶。了解英国殖民扩张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的本质。

⑵体会玻利瓦尔领导殖民地国家和人民争取独立、自由的精神。了解印度人民反抗英军的斗争历程,叙述章西女王的应用事迹,体会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初步形成历史正义感和热爱和平的观念。

【中考试题解析】

例 [2004年河南省中考试题]在中外近现代历史上,涌现出许多因领导人民反抗殖民压迫并且完成民族独立使命而名垂青史的英雄,请你列举四位这方面的代表人物。

解析:这是一道列举题,首先看题干条件,时间限定在“中外近现代史”,列举对象:“领导人民反抗殖民压迫并且完成独立使命而名垂青史的英雄”,数量:“四位”。我们可以先列出一排中外近现代史率领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英雄:玻利瓦尔、章西女王、华盛顿、纳赛尔、毛泽东;再从这些英雄中遴选出完成独立使命者,就剩下玻利瓦尔、华盛顿、纳赛尔、毛泽东。答案不仅限于这些人,其他有符合条件的也可以。

(三):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总体结构综述】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19世纪中期,美国通过南北战争,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巩固了统治;俄国和日本各自通过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确立创造了条件。

【基础知识识记】

美国南北战争? 美国独立后,北方资本主义经济与南方种植园经济矛盾重重。1861年,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当选美国总统,成为南北战争的导火线。4月,南北战争爆发。战争初期,南方准备充足,北方节节失利。1862年 ,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调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革命积极性,扭转了战局。1865年,战争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通过这次战争,美国消灭了奴隶制,维护了统一,形成统一市场,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进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但是种族歧视现象仍然存在。

林肯? 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1809~1865)。他领导了美国人民进行了一场维护进步和统一的正义战争,平定了南方奴隶主的叛乱,消灭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推动了美国社会的发展。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62年美国内战中颁布。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黑人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广大黑人欢庆解放,踊跃参军。北方军队得到雄厚的兵源,为胜利提供了保证。

《宅地法》 美国政府于1862年颁布,规定凡连续耕种国有土地5年的农户,只需缴纳规定的证件费,即可获得160英亩国有土地的所有权。该法案使大批贫苦百姓获得土地,从而加速了美国西部开发的进程。同时激发了人民的革命热情,使南北战争中的北方很快扭转战局,获得最终胜利。

俄国1861年改革? 19世纪中期,由于农奴制的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社会危机严重,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迫于1861年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农奴在获得自由的同时,可以向政府购买“份地”,这实际上是对农奴的剥削。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留下大量封建残余。但是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是从1868年起在日本明治年间发生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这次改革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日本历史的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对亚洲和平构成严重威胁。

【能力情感价值】

⑴通过对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原因和它在美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认识,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基本观点,初步形成历史进步意识。

⑵通过林肯的认识和了解,学习他个人奋斗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⑶认识到1861年改革是沙皇为巩固统治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它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次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⑷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认识到顺应历史潮流,适时做出变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使国家变得更为和谐有力。进而使学生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中考试题解析】

例 [2005年湖北黄石中考题] “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却期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变成另一种东西。 ——林肯1858年的一次演说

请回答:①材料中“一半奴役一半自由”分别是指什么?

②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内战的必然性。

③美国内战以北方胜利告终,它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解析:①美国独立战争后,南方和北方都迅速发展起来。南方是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北方是资本主义经济。南方使用大量奴隶劳动,北方则是自由雇佣工人。南北双方围绕奴隶制存废的问题,矛盾不断升级。林肯所说的“一半奴役,一半自由”就是指当时的这种情况。

②战前,南北双方的矛盾已经很尖锐:北方需要在南方销售他们所生产的工业品,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而南方则主要从英国输入工业品;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需要南方为它提供工业原料,希望南方成为它的原料产地,而南方宁愿将棉花等工业原料输往英国以换回其所需要的廉价工业品;因为南方需要向欧洲输出原料,从欧洲输入廉价工业品,所以他们希望降低关税。而北方从保护本国工商业发展角度出发,希望提高关税;南方使用奴隶劳动,将大量劳动力束缚在土地上;北方发展资本主义工业,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随着“西进运动”,美国领土不断扩大,南北双方为了新州里奴隶制度是否合法的问题争执不下,使得本已尖锐的南北矛盾更加激化。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当选总统,南方认为自身利益无法保障,蓄谋叛乱。美国面临分裂的危险,战争不可避免。

③美国内战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废除了奴隶制,维护国家统一,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克服了分裂危机,避免了遭到外国侵略,重新沦为殖民地的危险,为日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奠定了基础。

中考历史知识必备总复习资料 篇二

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

炎黄尧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一统,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历史第一册

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战国时,地处最西边的诸侯是秦国。

5、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形成于西周。最早出现铁农具的时期是春秋时期

6、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汗从人,不知饥馑”,有“天府之国”美称。

7、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雕塑艺术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已发展到很高水平。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8、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经》里;庄子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继承人物。

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诗经》,编订了《春秋》,其言行记载在《论语》中;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物,他们主张实行“仁政”,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10、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权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12、孙武是春秋晚期齐国杰出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一书;战国时杰出的军事家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13、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对社会变化提出不同的看法,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四、秦汉时期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灭亡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局面。(书P44秦始皇像)。

2、秦朝规定全国规范的文字是小篆,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钱。秦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宁。

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在大泽乡爆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

4、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5、西汉初年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帝与景帝两代,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发展迅速,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休养生息的政策实行,促进了西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6、汉武帝的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促成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7、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著名学者是西汉时期的董仲舒。

8、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定都于洛阳。刘秀在位时,政局渐趋稳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国力日益强盛,史称为“光武中兴”。

9、西汉时的播种工具是耧车;东汉时出现了新型灌溉工具是翻车;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内冶铁,比欧洲早1000多年。

10、秦朝末年,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在蒙古草原建立统一的奴隶制军事政权,第一次实现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大统一。

11、公元前119年,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12、西汉时期汉元帝把王嫱(王昭君)出塞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从而密切了汉匈关系。

13、西汉武帝时期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标志,成为当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经营了30年,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奴役,恢复和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14、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往西,经甘肃的河西走廊及当今的新疆地区,远达中亚,南亚,西亚,以至地中海东岸各国和南欧、北非等地。开辟丝绸之路功劳最大是西域的使者张骞。

15、成书于西汉的《周髀算经》和东汉的《九章算术》是著名的数学著作,对世界古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16、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有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写的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代奉为医学经典,张仲景被尊称为“医圣”。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他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被后世尊称为外科鼻祖,他还编成锻炼身体的“五禽戏”。

17、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张衡发明了能测量地震的地动仪。

18、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道教是东汉时期兴起于我国本土的宗教。

19、西汉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3000多年历史,《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0、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是我国古代艺术珍品。秦始皇陵兵马俑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五、三国两晋南北朝

1、曹操以少胜多为其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官渡之战。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在赤壁决战,大败而归,史称赤壁之战,而此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220年,曹丕建立魏国,定都在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国,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熟记三国鼎立形势图中魏、蜀、吴三国的位置和都城)

3、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是著名的政治家。

5、230年,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夷洲和大陆的联系。

6、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280年,西晋统一全国,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316年,匈奴首领刘渊率兵攻入洛阳,西晋灭亡。

7、公元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383年,前秦苻坚率大军南下进攻东晋,在淝水之战中,东晋军队以少胜多,击败前秦军队。

8、南朝的四个政权依次是宋、齐、梁、陈,都城均在建康。

9、南朝时,扬州、荆州是江南生产丝织品最多的地方,涌现了建康、江陵等重要商业城市,番禺(今广州)成为海外贸易中心,

10、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吴国境内绝大多数山越人从山区迁到平原,和汉族人民一道开发江南。农业有所发展,但仍然比不上北方。主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5个)

11、北朝的五个政权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12、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王朝均建都于洛阳。

13、南朝时期,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最先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的科学家,比欧洲早1100年。他的著作是《缀术》

14、南北朝时期,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他著有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内容最完整的农书。

15、北魏时期,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的郦道元,他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是《水经注》。

16、汉字书法从东汉起逐渐成为一种专门艺术:曹魏时钟繇创立了楷书;东晋的王羲之,被尊为“书圣”,他的代表作是《兰亭序》,此书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17、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名人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18、石窟艺术是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中成就最高的是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

问答

1、商鞅变法的时间、内容和意义?答: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利用商鞅,开始变法。内容:a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奖励军功;c奖励耕织;d建立县制。意义:商鞅变法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秦国通过变法,废除了旧制度,发展了封建经济。增强了国力,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简述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答:兴办私学,广收学生,主张因材施教,要求学生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教育学生学习态度要老实,重视道德教育,希望学生成为品行高尚的人。

3、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答:a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自称“始皇帝”,在中央设立“三公”,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中央和郡县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b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大修驰道,统一车轨;c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巨大损害;d军事上,派蒙恬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巩固边防,加强对越族地区的开发。

4、简述汉武帝巩固大统一的措施?答:a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权力,加强中央对王国的控制。夺去王侯爵位和封地,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推行一套新的选用官吏制度,注意选拔人才。b把盐铁经营权和铸币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对经济的控制。c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作为思想统治工具。在长安设立太学,主要培养官吏。d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安定北部边境。

5、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时间、内容和意义?答:386年,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圭,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为革除落后习俗吸取汉族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孝文帝拓跋进行了改革。内容:a实行官吏傣禄制,严惩贪污;b颁布均田令;c迁都洛阳;d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意义: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中国历史第二册

一、隋唐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隋文帝实行了改革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

2、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分为三点四段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到余杭,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熟记P2,隋运河图)。隋、元两朝大运河的南北起点都相同,南起今杭州,北到今北京,都以洛阳为中心,元朝南粮北运比隋朝更有优势的理由:新开了两段运河,运河从杭州直达北京(大都),还开辟了畅通的海道。

3、618年,李渊(唐高祖)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隋朝时李春主持修赵州桥,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石拱桥。

4、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5、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出现“贞观之治”(23年);唐朝中期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29年)。

6、曲辕犁和筒车的出现,表明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有了很大改进。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唐朝。

7、唐朝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以北和库页岛,南及南海。

8、唐太宗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民族的拥护被北方各族称为“天可汗”。

9、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六诏人是彝、白族的祖先,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10、唐太宗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亲。他们为促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拉萨大昭寺有她的塑像。唐中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进一步密切了唐蕃的友好关系。

11、中日交往历史悠久,早在汉朝时就有往来。唐朝时,中日往来频繁,日本先后13次派遣唐使。日本到唐朝的留学生中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唐朝时期东渡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他6次东渡日本,最后一次才成功)。

12、唐朝初年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3、755年,唐朝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后来,其部将史思明继续进行叛乱,直到763年,唐朝才平定叛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危害:使北方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14、隋唐时期,最杰出的医药学家是孙思邈,其名著《千金方》对我国的医药学发展影响巨大。后人尊称孙思邈为“药王”。

15、唐朝最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被称为“诗仙”,他的不朽名作有《蜀道难》和《望庐山瀑布》等;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名作有《三吏》、《三别》等作品;白居易的著名作品有《长恨歌》和《琵琶行》。

16、隋唐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柳公权、颜真卿;著名的画家有隋朝的展子虔和唐朝的阎立本、吴道子,其中的吴道子被后人尊为“画圣”,代表作为《天王送子图》

17、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在隋唐时期开凿的敦煌莫高窟,是石窟艺术的典型代表。

二、五代、辽、宋、夏、金等政权

1、唐朝灭亡后的50多年里,中原地区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总称五代。

2、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开封。

3、916年,契丹国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在上京称帝,建立契丹国后,契丹改国号为辽;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我国西北地区由党项族建立并定都兴庆的政权);

4、1115,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定都会宁。1127年,金灭亡北宋;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定都临安。

5、订立“澶渊之盟”的双方是辽与宋

6、南宋的抗金名将有岳飞和韩世忠等,岳飞于1140年在郾城之战中大败金兵。

7、北宋时发明了插秧农具“秧马”;还出现了牛转翻车;政府把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由福建推广到北方一些地方。南宋时,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太湖流域一带的水稻产量很高,当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8、北宋的开封和南宋的临安都有夜市、晓市,还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瓦子)”;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三、元期

1、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政权。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为政治中心、闻名世界的商业中心);

2、我国古代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全国统一的封建王朝是元朝,第二个是清朝。

3、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管辖吐蕃(西藏地区),使西藏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图)

4、元朝还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最早将台湾纳入其行政管辖范围,表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了十多年,并经常巡视各省或出使外国,元朝对外贸易的最大港口是泉州。

6、火药用于制造武器,始于唐朝末年;司南制成于战国时期,指南针制成于唐朝,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7、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了我国古代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8、词是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兴起了晚唐。宋朝时,词的创作达到高峰,出现了许多著名词人和词作。北宋著名词人苏轼的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宋朝著名的女词人是李清照,南宋词人辛弃疾,他的代表作是《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9、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美术史上的杰作;元朝著名的书画家是赵孟頫,其名画有《秋郊饮马图》等。

四、明朝和清朝

1、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1421年,明成祖把都城从应天府迁到北京。

2、明朝建立后,明太祖变更统治机构,加强君权,设立了最具特色的厂卫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另外,明朝科举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

4、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明朝中后期的商品经济有较大的发展。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流通的货币。

6、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意义: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比欧洲航海家哥伦布远航美洲、达·伽马远航印度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7、16世纪中期,倭寇入侵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明朝的戚继光抗倭功勋卓著;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他们都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民族英雄。

8、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9、1684年,清朝设立台湾府,属福建省管辖。

10、1636年,皇太极(清太宗)在盛京称帝,把女真族改为满洲,改国号为清,清军加紧对明朝的进攻,大军直抵山海关,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投降清军,引清军入关;1644年,清军入关,占领北京,顺治帝迁都北京,京师(今北京)成为清朝的都城,不久,实现了对全国的统治。

11、康熙帝两次命令清军围攻雅克萨,沉重打击了沙俄侵略者,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我国领土,《尼布楚条约》是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

12、顺治帝封dalai五世为“dalai喇嘛”,后来康熙帝封班禅五世为“班禅额尔德尼”,雍正帝设立驻藏大臣;“dalai喇嘛”、“班禅额尔德尼”、驻藏大臣三者地位平等;乾隆时建立金瓶掣签,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13、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北岸,西北包括唐努鸟梁海地区,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包括库页鸟),南达南沙群岛,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14、清朝雍正皇帝时,设立军机处,直接听命于皇帝,负责处理军国大事,严厉压制反清思想,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推行文化专制主义统治。

15、乾隆年间,大、小和卓兄弟发动叛乱,乾隆帝派兵平叛。

16、清明初年对外贸易政策是采取闭关政策。“康乾盛世”指的是康熙-雍正-乾隆时期。

17、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18、李时珍是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他用毕生精力,写成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该著作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19、宋应星是明末清初杰出的科学家,他编写了《天工开物》,该书被译成多国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0、明代三部最优秀的小说是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施耐庵写的《水浒传》,吴承恩写的《西游记》。

21、清代著名小说有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问答

1、唐朝初期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答: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注意总结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他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继续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注意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所以贞观年间,国家统一,社会秩序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2、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答: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意义:为人类在文化、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是我国人民对世界做出的重大贡献

3、王安石变法的时间、目的、内容是什么?答: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主持变法,希望通过改革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内容:青苗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募役法;保甲法。

4、明朝前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哪些?答:a在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六部长官直接听命于皇帝,设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的顾问。b在地方,废除行省,设三司,直属中央,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c设置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监视官吏、镇压人民;d科举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实行八股取士,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的见解,束缚知识分子的思想。

5、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是怎样产生的?答:明朝中期以后,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投入市场,成为商品。全国出现30多座工商业繁荣的城市,还涌现了从多的小市镇和集市。在商品经济发达的苏州、杭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出现了“机户”。机户拥有资金和织机,开设“机房”雇人进行生产。为机户做工的人叫“机工”,机工计日向机户领取工资,机户占有生产资料,剥削机工劳动成果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靠出卖劳动力为生是早期的雇拥工人。这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拥与被雇拥的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出现了。

6、清朝前期的闭关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答:这种政策,遏制了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它隔绝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经济文化联系,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7、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强化统治机构:雍正皇帝时,设立军机处,直接听命于皇帝,负责处理军国大事,严厉压制反清思想,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推行文化专制主义统治。

中国历史第三册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 第三、四册 1840年至1949年)

1840年至1919年为旧民主主义时期;1919年至1949年新民主主义时期

1、派林则徐到广州禁烟的清朝皇帝是道光帝。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在虎门销毁鸦片,这次运动的意义是: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斗争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2、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害性)。

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6-186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俄国;太平军抗击了美国人华尔的洋枪队。

4、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统辖整个新疆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统治;1884年,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任命刘锦棠为第一任巡抚。

5、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战争中在黄海战役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邓世昌。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害性)。图

6、1900年,八国联军英、俄、日、法、德、美、意、奥侵略中国,于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害性)

7、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前期)为目标,创办军事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70年代又以求富(后期)为目标创办民用企业,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还有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厂,这些企业具有资产阶级性质。

8、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9、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称戊戌变法,在变法中只有湖南督抚陈宝箴支持变法,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公车上书”;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即戊戌政变),囚禁了光绪帝,这次变法只维持了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10、1894年,孙中山成立geming团体兴中会,提出了振兴中华口号,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geming派的形成。1905年在孙中山、黄兴的推动下,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它的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领导民主geming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中国同盟会的性质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geming政党。(1912年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11、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为辛亥geming,领导者孙中山。

12、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春,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1912年4月,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正式解职,临时政府迁到北京;1915年,在护国运动中,孙中山在日本发表《讨袁宣言》;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举起护法运动的旗帜,反对段祺瑞。

13、1905年,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第一条铁路干线。魏源是鸦片战争时期的思想家,他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译述的《天演论》,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兴办的最早国立大学,是今北京大学的前身,1905年,清政府制订新学制,普遍兴办学校,宣布废除科举制。

14、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发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李大钊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15、由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于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地点首先在北京,主力是学生;6月3日,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运动的主力是无产阶级。五四运动要求惩办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中方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6、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通过了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制,实现共产主义的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大会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

17、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确立了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中共三大制订了国共合作的方针。

18、1924年,中国国民党在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建立了黄埔军校,周恩来任军校政治部主任。(图)

19、为打倒帝国主义侵华势力,推翻封建军阀的统治,把国民geming推向全国。1926年,开始北伐,北伐的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北伐的主要战场是湖南、湖北,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问答

1、中英《南京条约》签定的时间及其附件的内容和对中国社会的危害?时间:1842年;内容: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应交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附件的内容: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租地建房,永久居住的特权。危害: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变为了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中国人民开始了既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又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斗争,中国geming进入旧民主主义时期,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了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它启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但它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成效不大,没有使中国富起来。

4、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危害。时间:1895年。内容: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4个通商口岸;日本人可在通商岸设立工厂。危害: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5、戊戌变法的时间、领导者、性质、意义。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既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它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6、《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危害。1901年签订;内容:中国向各国赔白银4.5亿两,拆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危害:使清政府置于列强的控制之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辛亥geming的历史意义。辛亥geming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geming,它不仅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也埋藏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在中国上空飘扬,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8、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意义: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指明了新途径。

9、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姿态出现。并取得一定的胜利成果,它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geming的开端。

10、中国共产党何时、何地成立?性质?成立的意义是什么?答:1921年在上海成立。性质:中国共产党是完全新型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政党。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geming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历史第四册

1、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

2、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领导的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geming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在湘、鄂、赣、粤四省发动秋收起义。9月,毛泽东回到湖南,发动湘赣边秋收起义。

3、1928年,毛泽东建立的井冈山geming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geming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

4、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成为长征的转折点;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这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的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5、1931年日本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6、西安事变的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1936年12月蒋介石亲赴西安强令东北军,西北军进攻红军。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中共派周恩来赴西安谈判。和平解决最有利于中华民族。

7、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2月日军攻陷南京,屠杀中国军们30多万,南京大屠杀是中外历史上罕见的。

8、1938年日军进攻徐州,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1940年,彭德怀在华北指挥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战役。打败了日军在华北的气焰,増强了华北军民的抗日信心。

9、1945年4-6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中共七大,大会决定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全党的指导思想。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一颗原子弹,苏联也对日作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举行投降签字仪式,抗日战争最终结束。

10、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和周恩来,王若飞到重庆谈判。10月10日国共两党签署了《双十协定》。

11、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1947年,彭德怀指挥西北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先后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战役的胜利。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12、1947年5月,陈毅指挥华东解放军取得了孟良崮战役的胜利。击毙了师长张灵甫,粉碎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国民党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是陕北和山东两个解放区。)

13、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14、1948年9月,东北解放军在林彪、罗荣桓的领导下,以沈阳为中心,发动了辽沈战役;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的指挥下,华东解放军和中原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举行了淮海战役,共歼敌55.5万,淮海战役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创造了条件;1949年1月聂荣臻指挥了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

15、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开始了东起江苏的江阴、西至江西的湖口的渡江战役。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16、1949年9月政协一届会议在北平举行。大会通过的《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大会决定以北平为首都,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17、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下午3时,在天安门举行国庆大典,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geming胜利。

18、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到1953年结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黄继光、邱少云,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等英雄人物,抗美援朝战争的指挥者是彭德怀。

19、1947年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开始分批进行土地改革,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建国初期的三大运动是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geming。

20、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完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基础,大会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为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21、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完成后,标着着我国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2、1956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八大的功绩在于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23、1958年掀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出现了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的“左”倾错误。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违背信义的行为,造成了我国1959年至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24、1966年,文化大geming开始。1976年,粉碎sirenbang,标志文化大geming结束。1968年,刘少奇被错误开除出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乘飞机外逃就是九·一三事件。1976年1月、7月、9月,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相继逝世。

25、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作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农村的改革是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6、1987年中共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大会号召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27、1982年,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一个国家,两种社会制度)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中国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年12月1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28、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9、1956年,聂荣臻主管国防尖端武器的研究和生产。60年代,中国先后研制出导弹、原子弹、氢弹,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30、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31、1954年,我国总理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同两国总理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2、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3、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发表上海公报。1979年,中国与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4、中国承办亚太地区经合组织会议。??

问答

1、遵义会议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时间:1935年;内容:遵义会议批评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指挥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和中国geming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红军长征起止时间?长征胜利有何意义?起止时间:1934-1936年。意义:红军长征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长征的胜利,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geming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geming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3、什么是西安事变?它是怎样解决的?这种解决办法有何意义?张学良、杨虎城在劝蒋介石联共抗日,遭到训斥后,为逼蒋抗日,于1936年12月12日扣押了蒋介石,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等主张。这就是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形势复杂。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应邀派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谈判。经多方努力,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剿共,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中国共产党七大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内容: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中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通过的新党章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意义:指明了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光明前途,形成了全党高度的政治团结和思想统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geming的胜利奠了基础。

5、(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雪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的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6、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进行了哪三大战役?有何重大意义?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意义:三大战役共歼敌154万余人,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7、中国新民主主义geming胜利的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geming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何时何地?其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时间:1978年。地点:北京。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意义:此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9、试述中英、中葡《联合声明》的主要内容及港澳回归的意义。内容:《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规定,中国于1997年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年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港人治澳,现行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生活方式50年不变。意义:港澳回归,洗雪了港澳被英、葡长期侵占的历史耻辱,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步骤,港澳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

10、简述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军在沈阳城北的柳条湖村,蓄意炸毁了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诬陷是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此为借口,想东北军驻地和沈阳城发动进攻,并在第二天占领,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世界历史第一册

一、填空

1、古代埃及建立在尼罗河流域,埃及人创造的是象形文字。建筑杰作是金字塔。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的性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古代西亚两河流域人创造的楔形文字。

2、欧洲文明的发源地是古代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古希腊最重要的民主成果。公元前6世纪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2世纪,罗马共和国成为地中海的霸主。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建立了罗马帝国。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地跨亚、欧、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废除,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的奴隶制也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而崩溃。

3、646年,大和参照唐朝的封建改革内政,实行中央集权史称大化改新。它标志着日本封建社会的开端。

4、古代印度人发明了0到9的记数符号,后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称阿拉伯数字。

5、佛教产生的时间是公元前6世纪,地点印度,创始人释迦牟尼,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得到发展。产生的时间:1世纪,地点:巴勒斯坦,创始人耶稣,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是教会,后来分为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政教,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

6、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他号召人们信仰真主安拉,地点麦加(或者阿拉伯半岛),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7、古希腊的文学作品是《伊索寓言》、《荷马史诗》,阿拉伯的文学名著是《天方夜谭》。

8、843年,查理曼的3个孙子在凡尔登缔结条约,三分帝国。此条约奠定了法兰西、意大利和德意志基础,它们加上英吉利王国,成为西欧的主要封建国家。

9、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但丁,他的作品是《神曲》,达·芬奇的作品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10、1492年,哥伦布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路,1519年—1522年作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

11、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冲破了封建教会的束缚,焕发了人们的创新精神,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哈姆雷特》。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首先产生于意大利。

12、1689年,英国议会为限制国王的权力,通过了《权利法案》具有宪法性质,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

13、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标志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成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1787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美国政治体制,并选举北美独立战争的领袖-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14、1804年,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并颁布了《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多次发动战争,打败反法同盟,维护geming成果,扩大geming影响。

15、第一次工业geming时间:18世纪60年代,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最早在英国发生,首先在棉纺织业展开。工业geming中英国人瓦特改进蒸汽机;美国人富尔敦制成第一艄汽船;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蒸汽机的发明,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16、法国geming前夕的三位启蒙思想家是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他们判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宣传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

17、1816年,南美的独立走向高潮时,玻利瓦尔在委内瑞拉建立根据地并建立大哥伦比亚共和国。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拉美第一个独立的国家是海地。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帝国

18、19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的工人运动有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和英国的宪章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三个部分组成了马克思主义。

19、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是巴黎公社,1871年5月21日梯也尔政府从巴黎西南攻入城内,震惊世界的五月流血周开始,到5月27日结束。

20、美国内战的焦点是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根本原因是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1860年11月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成为内战爆发的直接原因,他代表北方工业资产阶级利益,主张限制奴隶制。1862年,林肯政府先后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两个文件,其作用是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和黑人奴隶的geming热情,从而扭转了战争局势。

21、1861年,沙皇俄国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22、日本封建统治结构是天皇、将军、大名、武士。掌握实权的是将军。1853年美国以武力打开日本大门。1868年,倒幕派在伏见、鸟羽战役中大败幕府军队。

23、德意志普鲁士首相是俾斯麦,他鼓吹“铁血政策”,发动了三次王朝战争,依次为丹麦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最终于1871年统一;意大利撒丁王国首相加富尔实行富国强兵政策,最终于1870年统一;红衫军领袖是加里波第。

24、第二次工业geming时间:19世纪70年代,电能的广泛应用将人类带入电气时代。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德国的卡尔·本茨设计内燃机;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美国人摩尔斯发明有线电报;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

25、第二次工业geming表现在:新能源的利用;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新;电讯业的兴起。影响:第二次工业geming,大大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垄断组织适应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各国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了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生活,对外扩张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

26、三国同盟指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核心国是德国;三国协约指英国、法国、俄国。一战前的两大军事集团指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起止时间是1914年到1918年;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交战双方是同盟国的德国、奥匈帝国和协约国的英国、法国、俄国;主要战场是欧洲战场;主要战役是发生在西线的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27、一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掠夺战争,双方都是非正义的。

28、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了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而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是物理学上的重大geming。

29、托尔斯泰的作品是《战争与和平》;世界近代最伟大的音乐家是贝多芬,他的代表作有《田园》、《命运》、《致爱丽丝》,德国的巴赫被称为“音乐之父”。

30、英国资产阶级geming的时间是1640年到1688年,标志是新议会的召开,美国独立战争的起止时间是1775年到1783年,标志是来克星顿枪声。法国大geming的时间是1789年,标志是攻占巴士底狱。日本明治维新开始于1868年,标志是伏见、鸟羽战役。

中考历史易错知识点 篇三

中国古代史部分

1、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并无血缘关系。

2、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而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

3、四大发明的顺序:造纸术(汉)、印刷术(隋唐)、火药(唐中期)、指南针(北宋)。具体来说,西汉出现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用麻做的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隋唐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唐中期有了火药的记载,唐末用于军事,宋元广泛用于军事并向外传播。指南针在北宋开始用于航海,南宋广泛用于航海并向外传播。

4、西域,指今新疆和更西的地方,而非西藏。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的,不是汉武帝,他在位是公元前140—公元前87年。

5、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不是预报地震的,而是测定地震方位的。

6、唐朝流通的货币“开元通宝”,不是唐玄宗开元年间铸造的,而是唐高祖下令造的,意为开辟新纪元之意。

7、武则天在位期间选拔的、破格提拔的贤才有姚崇、宋璟,而后来唐玄宗继续重用过姚崇。

8、清朝乾隆平定的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叛乱,不是回族,而是新疆维吾尔族。

9、清朝与以往相比,其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突出特点有:一是反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二是把平定少数民族叛乱的斗争与加强民族联系和军事行政管理相结合。

中国近现代部分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半殖民地是形式上的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受到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半封建是原有的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成分,但仍保留着封建剥削制度。《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虽然形式上是独立国家,但其独立的政治开始受到外来干预,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也受到了外来资本主义冲击,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

2、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直接: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工业文明成果进入中国,方便了人们出行、促进了商品流通、丰富了人们生活。

3、《南京条约》是割香港岛给英国,不是割香港给英国,这是两个不同的地理概念。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南京条约》赔款是2100万元,不是白银而是西班牙银元,折合白银1512万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是一个发展过程,《南京条约》签订仅仅是开始。最先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条约是《南京条约》。

4、近代被迫开放和现代改革开放的区别:近代开放和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是列强强迫中国开放的,主权受到损害,以便利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现代改革开放是主权在我,是为了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资金,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5、火烧圆明园是英法联军而不是八国联军,时间是1860年不是1856年。但八国联军和英法联军都曾侵占过北京。

6、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目的是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是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八国联军中的“奥”指奥匈帝国,不是奥地利,当时还没有奥地利。而与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的不是八国,二是十一国,多了比荷西三国,《辛丑条约》中最能反映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的是“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7、洋务运动虽然向西方学习,但只是学习技术,没有触动封建制度,所以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良运动,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是其失败的根源。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我们现在改革开放是学习外国先进技术,是为了发展我国的经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8、近代化和近代史的区别:近代化是指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进程,这两大领域开启性事件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近代史是指现代史之前的历史,即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的历史,时间是1840年—1949年。揭开中国教育近代化序幕的是洋务运动的京师同文馆,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京师大学堂。

9、近代化探索中,在经济和政治方面探索的开启性事件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19世纪末,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核心内容应该是西方政治制度。

10、孙中山先生没有亲身参与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未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11、三民主义并不是完美的,而是有其局限性。民族主义未明确提出反帝,民权主义未将整个地主阶级作为革命对象,民生主义未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三民主义评价: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为民国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中华民国是一个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政府,其建立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达到高潮,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是20世纪中国经历的第一次巨变(推翻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另外两次巨变指: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

近现代改变中国社会性质三大事件是: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和三大改造。

12、新文化运动属于思想上的近代化探索,近代化探索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但中国近代化思想解放运动只包括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不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点是:爱国的进步的运动,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政治上挽救民族危亡,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洋务运动主张“自强”“求富”。戊戌变法主张“变法图强”。

辛亥革命主张“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公车上书”的背景是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

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反封建性质来说的。

13、洋务派和维新派的异同:

相同: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试图富国强兵。

不同:洋务派主张维护封建制度,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辛亥革命最大功绩是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是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

14、洋务派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而不是资产阶级的代表。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15、近代前期三次运动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性质是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运动;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6、中国近代前期被迫与列强签订的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不是《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尽管没有割地条款,但巨额赔款以及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严格控制清政府的规定,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显然其危害比《马关条约》更为严重。

17、中国拒绝在《凡尔赛合约》上签字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或初步胜利),不是彻底胜利。

18、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依据是工人阶级在斗争中以独立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成为决定斗争最终结果的主力军。

19、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焕然一新,新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由工人阶级政党领导;以社会主义为发展方向;充分发动人民群众。

20、几个历史转折:

(1)党史上的转折: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2)其他转折:鸦片战争、中华民国成立、抗日战争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3)社会性质改变的一定是重大转折,转折不一定改变社会性质。

中考历史知识点汇编大全 篇四

中国古代史部分

专题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专制主义是指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中央集权是指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

2、基本线索:

形成(春秋战国)—确立(秦朝)—巩固(两汉)—完善(隋唐)—加强(宋元)—强化(明清)

3、发展过程:

政治上:

(1)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商鞅变法(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2)秦朝(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①皇帝至高无上 ②中央:丞相—行政 太尉—军事 御史大夫—监察 ③地方:郡县制

(3)西汉汉武帝的大一统: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4)元朝推行行省制度: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5)明朝实行八股取土,加强君主专制。

(6)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雍正帝设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思想文化上:

(1)战国法家思想: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

(2)秦始皇焚书坑儒:压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

(3)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科举制度:诞生(隋):完善(唐朝) 僵化(明清):八股取士

目的:加强思想专制 危害: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

(5)清朝:大兴文字狱

4、认识:(1)一方面,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2)另一方面,皇权专制极易造成暴政、腐败,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专题二 我国古代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关系

一、国家的分裂和统一

1、国家的三个分裂时期:

(1)春秋战国。(2)三国东晋南北朝。(3)五代、辽、宋、夏、金、蒙古的并立。

2、统一的几个主要王朝: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2)汉朝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时期。

(3)西晋的短期统一。(4)隋唐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趋向繁荣和安定。

(5)元明清(前期)时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的时期。

3、认识:

(1)从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历史的主流。分裂局面出现的时间远远短于统一时期的时间,而且即使在分裂时期,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融合并没有间断,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2)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这是不以少数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3)历史上统一的实现对我们今天最终实现国家的统一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发展经济实力,为统一奠定坚实的基础;争取政治优势,为统一创造有利的社会和国际条件;增强军事实力,为统一提供可靠的保证。

二、古代民族关系

1、秦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

秦:(1)北方:反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匈奴进攻。

(2)南方:派兵统一东南、岭南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3)意义: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汉:(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解和交往。(2)西汉设置西域教护,新疆归属中央管辖。

(3)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2、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时期

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

3、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时期

西南:吐蕃 吐蕃是今天藏族祖先,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人藏,双方“和同为一家”。

4、宋元——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时期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全国,实行行省制度。

蒙古、契丹、女真族南下中原,逐渐融合。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5、明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时期

(1)西藏:确立册封制度,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2)新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

专题三 古代对外关系

1、西汉对外关系史实:

汉武帝时丝绸之路的开辟(汉丝绸之路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条件: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最远达欧洲大秦(古罗马)。

西域都护的设立——有效地保护了商旅往来

意义:扩大了秦汉文化的影响,使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开始影响世界,世界优秀的文明也开始融入中国文化。

2、唐朝的对外交往

(1)日本:“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大批留学生和使节来唐学习中国文化。(2)天竺:玄奘西游,《大唐西域记》成为重要典籍。(3)新罗:有大批新罗商人在长安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明朝的对外交往:

(1)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2)戚继光抗倭,保护民族利益不受外来侵略。(3)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来清朝设置台湾府。

4、清朝的对外交往:外交政策:闭关锁国,日趋封闭没落。

5、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特点:

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落伍的原因之一。

启示:(1)开放国兴,闭关国衰。对外开放,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强盛;闭关锁国,延缓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落后。(2)加强联系,相互学习,互相促进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只有顺应历史的发展,才能进步,反之则会走向衰亡。(3)对于外国的东西要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专题四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一、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1、四大发明

造纸术:西汉时期出现用麻做的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称为“蔡侯纸”。

印刷:隋唐雕版印刷术:《金刚经》;北宋活字印刷术:毕升发明泥活字。

火药:唐中期有配方记载,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元广泛用于战争,传入欧洲。

指南针:战国时期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北宋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广泛用于航海事业,并传入欧洲,为开辟新航路创造了条件。

2、思想

(1)春秋:①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注意“因材施教”,要求学生“温故而知新”,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②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战国:“百家争鸣”(出现原因,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

①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②儒家:代表人物是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主张“仁政”治国,他还主张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③道家:代表人物是庄子,主张“无为而治”。

④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

3、史学

《史记》:西汉司马迁著,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著,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4、文学

屈原: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代表作《离骚》。 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元曲:关汉卿的《窦娥冤》 明清小说:四大名著

5、文字和书法

文字的演变:

甲骨文——商朝(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金文——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也叫“铭文”。 大篆——西周晚期

小篆——秦始皇统一文字,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书法:东晋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后人称为“书圣”。

6、医学

扁鹊(春秋战国)——“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所沿用。

华佗(东汉)——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编成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

张仲景(东汉)——《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7、天文和数学

张衡(东汉)——发明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祖冲之(南朝)——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数字,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8、艺术

音乐: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编钟,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

石窟艺术: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美术: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

9、科技著作

(1)《齐民要术》:北朝贾思勰所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一部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3)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了一部《天工开物》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明朝末年,徐光启关于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欧洲的水利技术的著作《农政全书》。

二、启示

1、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2、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发展,才能创造出自己灿烂的文化。

专题五 新疆、西藏、台湾历史是中国领土,不容分裂

一、新疆历来就是中国领土

(1)西汉时西域包括今新疆地区:A、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解与交往。B、西汉于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加强对新疆地区管辖。

(2)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置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3)清朝时:A、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B、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C、1878年,左宗棠收复被阿古柏侵占的新疆地区,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管辖。

二、西藏历来就是中国领土

(1)唐朝时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加强交往,双方“和同为一家”。

(2)元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3)清朝时:确立册封班禅制度。1727年设置住藏大臣与班禅共同管理西藏。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

三、台湾问题

(一)台湾历来就是中国领土(名称的变化)

(1)三国时吴国派卫温到达夷洲。(2)隋唐时称为流求(3)元朝加强对琉球的管辖,台湾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域。(4)明朝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5)清朝时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巩固了东南海防。

(二)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三次分离与两次回归

(1)1624年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2)1895年《马关条约》台湾被日本割占,1945年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3)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在美国支持下,继续维持着一个所谓代表全中国的政府。自此台湾陷入与大陆分离状态之中。

(三)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及原则

(1)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原则:一个中国原则

(四)海峡两岸的关系发展

(1)1987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2)1992年,九二共识(3)1993年,汪辜会谈

(4)1995年,江泽民的八项主张 (5)2000年,台湾政局变化。中共重申一个中国的原则。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

专题一:侵略与反抗

一、五次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1840.6—1842.8 ,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签订《北京条约》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

①1931—1937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②1937—1945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二、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归类

1、割地:

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②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③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

2、赔款

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 ②《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 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

3、开埠通商

①《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权。

②《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最西端)、苏州、杭州为商埠。

4、攫取中国的特权

①《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权。②《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开设工厂的特权。

③《辛丑条约》:列强取得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完全控制权

5、有突出特征的条约

①《南京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②《瑷珲条约》:割地最多(六十多万平方公里)。

③《马关条约》:开设工厂,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特点

④《辛丑条约》:赔款最多;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三、列强侵华罪行

1、两次洗劫北京: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②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镇压中国人民革命:

①成立“洋枪队”(华尔),镇压太平天国运动;②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

③抗战胜利后,美国扶蒋

3、制造大屠杀:

①甲午中日战争期间,1894年日本制造了旅顺大屠杀;

②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4、制造事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沈阳);1937年七七事变(北京卢沟桥);1937年八·一三事变。

四、人民的反抗

1、人民群众的斗争

(1)1851年到1864年,洪秀全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

(2)1899至1900年,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3)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入侵(杨靖宇)。

2、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

(1)禁烟运动: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起点。(2)鸦片战争:关天培在虎门,英勇牺牲。(3)边疆地区危机: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4)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战斗,与舰同沉。(5)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6)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守军(二十九军)英勇抗击日军进攻。(7)1937年9月,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一一五师英勇抗击日军。(8)1938年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与日军激战。

(9)1940年8月起,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百团大战。

3、学生运动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专题二:近代化的探索

一、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

1、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①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②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③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④主张(口号):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⑤洋务活动: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

⑥破产: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⑦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⑧评价: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①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②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③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机。

④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⑤失败原因: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⑥意义与启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3、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①背景:国际(《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②代表人物:孙中山等

③主张:民族、民权、民主,三民主义为纲领,试图以革命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④革命活动:成立兴中会;建立中国同盟会(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⑤失败标志: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败因:主观是资产阶级软弱妥协性;客观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⑥意义启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它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4、新文化运动(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①背景:政治(帝国主义加紧侵华,军阀混战)、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思想(民主共和思想与尊孔复古逆流尖锐冲突) 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③主张: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④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⑤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⑥意义: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二、不同阶级、阶层提出的救国方案和主张

1、地主阶级

(1)新思潮的萌发

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魏源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张謇提出“实业救国”。

(2)地主阶级洋务派

以奕訢、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自强”“求富”向西方学习,维护清王朝,客观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资产阶级

(1)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专制(维护清王朝)、倡西学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2)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统治,提出三民主义思想,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3)资产阶级激进派

提倡民主和科学,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斗争,冲击了封建主义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3、农民阶级

(1)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2)义和团运动,抗击外国侵略势力(八国联军)

三、归结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感想:

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它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青年学生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人民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专题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史

一、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

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时间、地点:1927年于上海

2、内容:①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②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并决定建立党的地方组织。

3、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二、重要会议

1、中共“一大”

中共“一大”(1921、7、23,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

2、遵义会议(1935)

(1)内容:①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

(2)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中共“七大”(1945,延安)

(1)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③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北平)

内容:①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③确定了国旗、代国歌、首都、公元纪年方法。④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

内容: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②选举,任命国务院。

6、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1)内容:①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②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全面纠正“左”倾错误,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③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7、中共“十二大”(198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8、中共“十三大”(1987):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9、中共“十四大”(1992):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中共“十五大”(1997):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武装斗争

(一)重要革命战争

1、北伐战争:1926年5月至1927年7月,中共与国民党实行政治合作的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抗日战争: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共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胜利。

3、解放战争:1946年6月至1949年9月,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4、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至1953年,中国人民发扬了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黄继光,邱少云)

(二)军队建设

1、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2.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3.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4、抗战开始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西北主力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5、解放战争至今,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

6、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三)重大战事

1、五次反“围剿”:1930年至1934年,前四次反“围剿”取得胜利,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红军长征: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革命的企图。

3、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4、百团大战:1940年,是抗日战争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增强了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5、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6月,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6、辽沈战役:1948年9月至11月,歼敌47万多人,解放了东北全境,人民解放军人数在数量上取得了优势。

7、淮海战役: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歼敌55万多人,是近代以来歼敌数量最多的,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8、平津战役: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歼敌52万多人,解放了华北全境。

9、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23日,标志着国民党统治在大陆的结束。

四、统一战线

(1)革命统一战线(国共第一次合作)

①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②目的: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③作用:领导开展国民革命运动,推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④破裂: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蒋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第二次合作)

①合作根本原因: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已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目的:团结一切爱国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③过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9月,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④作用: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

(3)国共两党关系变化及启示

启示:

①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给中华民族带来战争和灾难。(或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或两党合则国兴,两党分则民族和人民不幸)②国共两党代表的是不同利益的政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两党两次合作,沉重打击了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③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应以民族利益为重,实现第三次合作,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专题四:新中国风雨五十年

一、新中国经济建设成就

(1)1953—1957年(一五计划期间)。①一五计划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②成就表现:a、工业:鞍钢、沈阳机械、长春汽车、东北工业基地形成;b、交通运输:武汉长江大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③成就主要原因:a、三大改造的完成;b、一五计划的实施。

(2)1956—1966年(探索社会主义时期)。成就表示:a、大庆油田建成,结束了靠“洋油”的时代;b、新兴工业,如电子、航天、原子能工业从无到有。

(3)1978年以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①成就表现:a、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全面振兴,粮棉产量大幅度增大,乡镇企业迅猛发展(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为现代化开辟了新路。b、工业方面,基本建设和技术革新取得重大发展。c、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实现三级跳,总体达到小康水平。②成就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4)取得成就的共同原因:a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b中共领导下符合国情的正确策略;c广大劳动者不懈的努力。

二、新中国政治建设成就

(一)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1949—1953)

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a、时间1949年9月;b、地点:北平;c、内容:P2;d、意义: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多方面准备。

2、开国大典:a、时间:1949年10月1日;b、意义:(国内)P4。

3、政权的巩固:

(1)西藏和平解放a、时间:1951年;b、主要人物:阿沛·阿旺晋美;c、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2)土地改革:a、时间:1950—1952年;b、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c、主要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意义:P13。

(3)抗美援朝:a、背景:P7;b、口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c、持续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d、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议上签字;e、人物:彭德怀、中国人民志愿军、黄继光、邱少云;f、影响:P10

(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改造的内容:个体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2、改造的方式:建立合作社,赎买。

3、改造的目的:实现把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4、改造的意义: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召开时间:1954年9月。

2、主要内容:通过1954年《宪法》。

3、1954年宪法:a、性质:社会主义性质;b、意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三、新中国的农村政策

(一)土地改革(见前面)

(二)对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形式:把分散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农业合作社。

2、实质:改农民土地所有制为土地公有制。

3、作用: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

(三)农村人民人民公社化运动(见下面八)

(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形式:把集体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民耕种,农民自主经营。

2、影响:a、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b、使农业朝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

(五)党和政府调整农村政策的原因和启示

1、原因:a、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b、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出发。

2、启示:a.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问题。

四、新中国祖国统一大业

(一)一国两制的提出

1、时间:改革开放后;2、目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3、人物:邓小平;4、含义:P60;5、作用:a、为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b、为香港、澳门的回归开辟了途径。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

1、背景: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大提高;b、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2、时间: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3、区旗区微:P64。4、意义:P62。

五、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一)20世纪五十年代外交

1、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和平、独立、自主

2、成就表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提出时间:1953年底;②参与国家:印 ③具体内容:(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2)互不侵犯,(3)互不干涉内政,(4)平等互利,(5)和平共处。④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20世纪七十年代外交成就

1、取得成就的背景:a、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提高;b、国际形势发生变化。

2、表现:a、中美邦交正常化:①1971年基辛格访华,与周恩来会谈,②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签订《上海公报》,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③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发表《中美建交公报》。b、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①时间:1971年,②会议:第26届联合国大会。

(三)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1、背景: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2、表现:a、“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①时间:2001年10月,②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③主要成果:通过《上海共识》,④影响: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

b、2001年中国加入“WTO”

六、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

七、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成就

(一)两弹一星

1、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1964年6月,中近程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3、1966年10月,中近程核弹头爆炸成功。

4、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二)其它成就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三)科技与生活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a、举例说明,b、两面性。P96

八、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挫折

学优网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背景:a、党和人民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b、缺乏经验,急于求成,C、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2、实质:左顷错误泛滥。

3、表现:高指标,瞎指挥,共产风,浮夸风

4、后果:导致了1959—1961国民经济严重困难。5、对策:从1961年起调整国民经济,使经济恢复和发展。

6、教训与启示:a、要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办事。b、要认识基本国情,制定适当的经济发展策略。c、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世界史部分

专题一: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史

一、资产阶级暴力革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①背景:斯图亚特王朝实行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并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国王查理一世的专横使各种矛盾激化。

②时间:1640—1688年 领导阶级:资产资级和新贵族

③重大事件:

a.开始:1640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召集议会开会。

b.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建立共和国

c.曲折: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

d结束: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

④重要人物及事迹:克伦威尔指挥议会军在纳西比战役中击溃王军主力;50年代初他就任“护国主”,实行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

⑤重要文献: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⑥意义:a.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b.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c.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①背景:启蒙思想的影响;封建制度束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等级要求改革;路易十六的财政危机。

②爆发:1789年7月14日(后为法国国庆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③高潮:雅各宾派专政

④拿破仑帝国:1804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内颁布《法典》,对外发动战争;1812年远征俄罗斯失败,敲响帝国的丧钟;1814年法国封建王朝复辟。1815年滑铁卢惨败。

⑤重要文献:A、1789年,制宪会议制订《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

B、拿破仑的《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打击了封建残余势力,推动了法国以及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⑥重要人物:罗伯斯庇尔(雅各宾派)、拿破仑

⑦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的一次革命,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基础。

(三)、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①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时间:1755—1783年

③重大事件: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北美独立战争开始;1775年5月组建大陆军,华盛顿为总司令;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美国诞生; 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④重要文献:A、1776年7月4日(后为美国国庆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了。B、1787年制定1787年美国宪法,美国成为联邦制国家,确立三权分立的总统制政治体制。

⑤重要人物:华盛顿

⑥胜利原因:a.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b.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坚强不屈,英勇作战;c.得到法国、荷兰等国的国际援助。

⑦历史意义:a.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b.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四)、美国内战(南北战争、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①根本原因:南方种植园奴隶制经济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奴隶制的废存问题)

②时间:1861——1865年

③重大事件: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开始: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

转折: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 结束:1865年北方获得胜利。

④重要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提高了广大人民和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使战争形势开始有利于北方,扭转了战局。

⑤重要人物:林肯,他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⑥胜利原因:a.先进的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必然战胜落后的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制度;b.南方的叛乱不得人心;c.北方拥有较强的经济、军事实力;d.林肯政府采取措施激发了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e.林肯总统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决心和有力行动。

⑦历史意义:a.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b.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五)试分析英、美、法三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

相同点:(1)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英、法受到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美受到英国殖民统治的阻碍。(2)性质:都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3)领导阶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下,美国独立战争在北方工业资产阶级和南方大种园主的领导下,法国大革命在大、小资产阶级的领导下。(4)在革命过程中,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文献。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美国颁布了《独立宣言》,法国颁布了《人权宣言》。(5)结果;都取得了胜利,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6)影响:都推翻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确立和拉美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不同点:(1)原因不完全相同:英国革命为了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美国革命为了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法国的革命是要推翻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2)领导阶级不完全相同:除了资产阶级领导革命外,英国还有新贵族,美国还有南方种植园奴隶主阶级,法国自由派贵族。(3)特点不同:英国建立了由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执政的君主立宪制制度,美国独立战争不仅是资产阶级革命,也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法国大革命则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的、最彻底的、最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实行的是联邦制,法国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确立的是民主共和制。

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一)俄国1861年改革

①背景: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时间:1861年 改革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沙皇的专制统治。

③内容: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④评价:a.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b.改革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c.这次改革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d. 这次改革也是对农奴的一次空前的剥削和掠夺。

(二)日本明治维新

①背景: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和幕府统治危机。

②时间:1868年开始

③措施:a.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b.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c.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④评价:a.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b.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c.这次改革不彻底,保留了不少封建残余,

⑤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⑥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三)比较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有何异同。

相同点:(1)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改革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此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3)改革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4)都是本国历史上重大转折点。

不同点:(1)背景不同:俄国改革前面临着严重的农奴制危机,没有民族危机;日本则不仅有国内危机,而且面临着外国侵略的民族危机。(2)前提不同:日本在改革前,武装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为维新改革扫清了障碍;俄国在改革前没有发生内战。(3)内容不同:俄国改革以废除农奴制为主;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以学习西方为主。

专题二:资本主义发展史

一、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

1、时间:14—16世纪

2、表现:a、社会经济方面:①商业中心和城镇兴起。②手工工场出现。③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b、精神文化方面(文艺复兴):①人们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②“人文主义”思潮兴起,人们尊重理性与科学。③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知识不断积累和扩大。

二、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

1、时间:17—18世纪 2、表现: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②法国大革命③美独立战争

三、资产阶级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1、时间:19世纪中期。

2、背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3、表现:a、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走上资防大学本主义发展道路。b、1861年—1865年,美国爆南北战争,是第二次资产阶段革命,既维护了祖国统一,又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c、19世纪中期,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四、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时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2、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生产和资本制度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

3、主要国家:美、德、英、法、日、俄。

4、影响:a、随着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后起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出现列强争霸的局面。德、意、奥三国同盟和英、法、俄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世界形势紧张。c、1914—1918“一战”在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发生。

五、一战以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a、背景:1924—1929年短暂的和平刺激了市场虚假繁荣,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生产和销售矛盾日益突出。b、首发生的国家:美国。c、特点: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d、影响:①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②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2、主要资本主义发展状况。a、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来解除危机。b、德国法西斯纳粹党上台,对内镇压,对外扩张,形成欧洲战争策源地。c、日本军部控制内阁,建立法西斯专政,发动“九一八”事变,加紧对外扩张,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d、德、意、日结成轴心国集团,1936—1945年挑起“二战”。

六、二战以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一)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

1、背景:①利用最新科技,发展新兴工业,经济得到稳定发展。②利用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占领了广阔的市场。

2、表现:①战后推行冷战政策,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出台,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约。②在亚洲支持蒋介石内战,发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二)西欧和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1、背景:①借助了美国的援助和大力扶持。②创设了较为和平的政治环境,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政策。③大力发展科技,培养人才引进最新科技成果。

2、表现:①20世纪—50、70年代,西欧和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②欧洲一体化进程加速,欧盟成立,欧洲国际地位提高。③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3、影响:资本主义世界美、日、欧盟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美苏两极格局受到重大冲击,影响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4、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都得到了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或扶植;都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专题三:国际关系史(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一战后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22-1939)

1、产生背景: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对世界的角逐回到会议桌上。

2、确立标志:a、1919.1—1919.6英法美等国在巴黎召开会议,签订包括对德《凡尔赛和约》在内的一系列和约。凡尔赛体系形成。b、1921——1922美日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一系列条约。华盛顿体系形成。

3、作用:a、凡尔赛体系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b、华盛顿体系协调了美、日矛盾,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政治局势,构成一战后国际关系新格局。

4、结束:1939年二战的爆发。

二、二战后国际格局:雅尔塔体系—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1955-1991)

1、产生背景:二战以后,美苏双方寻求世界霸权,双方力量均衡。

2、形成过程:a、序幕:1946年,英首相丘吉尔“铁幕演说”。b、开始: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正式形成:1949年北约建立,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结束:1919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三、冷战后的多极化趋势

1、背景:冷战结束,世界局势总体上由紧张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但和平的局势并不稳定。

2、一超多强:a、“一超”美国。b、“多强”:俄国、欧盟、日本、中国等国家和国家集团。

3、a、主要障碍:霸权主义。b、决定因素:经济实力。

4、发展趋势: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继续,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新格局尚未形成。

专题四: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革命(工业革命)

1、根本原因:手工工场生产无法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

2、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3、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4、参与国家:英法美德俄日。

5、标志性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使用。新能源:煤炭

6、过程:①蒸汽动力首先使用于棉纺织业。②冶金、采矿随后使用蒸汽动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③交通工具革新,汽船和火车机车出现。

7、主要发明:a、英: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蒡芬孙→火车机车。b、美(富尔顿)→轮船。

8、实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9、影响:①创造了巨大生产力。②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逐渐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③社会面貌发生了变化:a、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阶级。b、城市化,工业化开始。c、世界联系日益加强。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力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

2、a、标志:电力的广泛使用。b、理论奠基人:法拉第。

3、主要领域:a、新能源:电力、石油。新机器:内燃机。c、新通讯:有线电话,无线电报。

4、主要发明:a、德:西门子→发电机、有轨电车;卡尔本茨→内燃机、汽车。b、美:爱迪生→电灯泡;贝尔→有线电话;莱特兄弟→飞机;c、意:马可尼→无线电报

5、特点:a、科技对生产的作用上升。b、新技术超出一国范围→规模巨大发展迅速。

6、影响:a、经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各国发展不平衡。b、政治: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c、外交(国际关系):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霸斗争愈演愈裂,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

1、时间:20世纪40年代至今

2、标志: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等

3、地位:规模、深度、影响超过前两次

4、特点:a、科技对生产的推动力加大,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b、科学技术各领域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c、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增长,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5、影响:a、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b、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第一、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c、引起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拉大,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世界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快)。d、科技进步使人类日常生活发生重大变化。

四、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科技是把双刃剑)

1、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a、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c、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d、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2、科技发明的消极影响:a、战争问题:一战中的飞艇、飞机、毒气弹、坦克、远程大炮;二战中的原子弹。b、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废气、汽车尾气、太空废料、核废料等。c、高科技犯罪:网络“黑客”、冰毒等。d、其他问题:克隆人、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

3、科技革命的启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专题五:重要会议、重要组织

一、 世界现代史上的重要会议:

(一)巴黎和会

1、时间地点:1919年,法国巴黎。2、主要参加者:英(劳合·乔治)、法(克里孟梭)、美(威尔逊)。3、性质: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4、《凡尔赛和约》的内容: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指民地。5、作用: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二)华盛顿会议

1、时间地点:1921—1922年,美国华盛顿。2、中心议题(目的):协调美日等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3、《九国公约》的内容及影响:九下P17。4、作用: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三)慕尼黑会议

1、时间地点:1938年9月,德国慕尼黑。2、参加者:英(张伯伦)、法(达拉第)、德(希特勒)、意(墨索里尼)。3、内容:英法德意背着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强割苏台德区给德国。4、影响: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四)雅尔塔会议

1、时间地点:1945年,苏联雅尔塔。2、主要参加者:美(罗斯福)、苏(斯大林)、英(丘吉尔)。3、目的:为了进一步协调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4、内容:九下P41。5、影响:加速了德国灭亡;为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也体现了大国强权意志,为美苏划分世界奠定了基础。

二、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

(一)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

1、性质:帝国主义政治军事集团。2、参与国家:三国协约—英、法、俄;三国同盟—德、意、奥。3、影响: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导致一战的爆发。

(二)国际联盟(国联)

1、成立:美国倡议,但没有参加,英法主宰。2、宗旨:制裁侵略,维护和平。3、实质: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工具。

(三)轴心国集团与反法西斯联盟

1、轴心国集团:a、参与国:德意日。b、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c、影响:有利于法西斯的扩张,对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预示着二战的来临。

2、世界反法西斯联盟:a、时间地点:1942年,华盛顿。b、参与国: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c、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d、影响: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为反法西斯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四)联合国

1、成立:1945年雅尔塔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1945年10月成立。2、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友好合作。

(五)欧洲联盟

1、时间国家:1993年,英法德意等欧洲国家。2、性质:欧洲国家间的政治、经济联盟,目前世界最大的经济体。3、影响:a、加速了欧洲的发展,提高了欧洲国家的国际地位,标志着欧洲走向一体化、区域化、集团化。b、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专题六: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逐渐形成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20世纪初,两大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展开了疯狂的扩军备战,国际关系骤然 www.niubb.net 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直接原因(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二、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被一塞尔维亚青年开枪刺亡。

三、爆发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俄、法、英很快卷入战争,战争在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展开。意大利为自身利益,参加到协约国一方作战。

四、战争进程

一战规模空前,战场涉及欧洲、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但主要集中欧洲。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重要战役:1916年 凡尔登战役,德法投入重兵作战,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五、战争的结束

①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退出了大战

②美国对德国宣战,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

③中国的北洋军阀政府对同盟国宣战

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11月,德国宣布投降,大战结束。

六、大战的影响

1、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大战涉及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

2、双方把新式武器飞机、坦克和毒气首次使用,远程大炮杀伤力巨大,造成了重大的 物质损失和人力伤亡。

七、一战的性质: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性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社会根源: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激化了国内外矛盾。面对经济危机,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缓和了国内危机,德、意、日等则走上法西斯侵略的道路。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标志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受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标志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1937年,德、意、日三国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柏林——罗马——东京轴心”,所以又称轴心国集团,世界和平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3)直接原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二战全面爆发前就受到法西斯国家侵略的国家:埃塞俄比亚、西班牙、中国等。

(4)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采取绥靖政策。

表现:①20世纪30年代,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法西斯在世界各地不断进行侵略活动,英法美等西方大国实行纵容侵略的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②德国谋求侵略捷克斯洛伐克,英法等国制造慕尼黑阴谋,满足希特勒的要求。

二、慕尼墨阴谋

1、背景:

(1)德国无视《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大肆扩军备战,还吞并了奥地利,却没有受到国际社会有效的抵制和制裁。

(2)1938年夏,希特勒唆使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德意志人要求自治,并以此为借口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达到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目的。

2、会议的召开和“慕尼墨阴谋”

1938年9月,德、意、英、法政府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城签订协定,即:慕尼黑阴谋――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

3、实质:大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牺牲弱小国家利益。

4、影响:(1)德军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2)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3)刺激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纵容了侵略,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四、战争开始阶段的主要进程

1940年4、5月,德军“闪击”西欧和北欧。英国也遭到德军飞机猛烈轰炸。英国首相邱吉尔坚持抵抗。

五、战争的扩大

1、苏联卫国战争开始――(1)1941年6月22日,德军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扩大。(2)莫斯科保卫战,德军企图第一次没有得逞。

2、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战争规模达到最大。它促进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和大战性质的变化

随着法西斯侵略的扩大,世界反法西斯国家联合起来,形成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由一场帝国主义的战争演变成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争。

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1、斯大林格格勒战役(1942、7―1943、2)―――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中途岛海战(1942年)――美军以少胜多,取得了海上主动权,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3、阿拉曼战役(1942年冬到1943年初)――英军在北非发动反攻,取得了阿拉曼战役的胜利,成为北非战场的转折点。1943年9月,意大利新政府投降。

八、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第二战场的开辟――1944年6月6日,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从而加速了德国灭亡的进程。

2、雅尔塔会议:(1)、时间:1945年初 (2)、与会国:美、英、苏三国首脑

(3)、决议:A、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B、成立联合国,由中、美、苏、英、法五国成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C、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九、战争的结束

1、欧洲战场:(1)1943年5.2.,苏军攻克柏林(2)1945年5.8.,德国投降,标志着欧洲战场结束

2、亚洲战场:

(1)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红军对日作战。

(2)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3)1945年9月2日,日本签订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十、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1)根本原因: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对付共同的敌人;

(2)其他重要原因:A、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法西斯主义不得人心。B、 各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坚强不屈和英勇奋战。C、战争的扩大,导致苏联和美国参战,增强了反法西斯阵营的物质和军事力量;等等。

十一、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启示

意义:1、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进步思想深入人心

2、打击了帝国主义、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3、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壮大

4、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战争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启示:和平来之不易,悲剧决不能重演。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最大的启示:人类应在对付共同挑战的时候,应该团结一致。

十二、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一战”爆发时,世界上只有一个资本主义体系;“二战”爆发时,除资本主义体系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法西斯国家、资本主义民主制国家和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关系,深刻影响着“二战”。

②战争目的不同:“一战”时交战双方的目的主要是瓜分殖民地,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二战”时法西斯国家不仅要打败对方,而且要在战败国内建立法西斯制度。

③性质不同:“一战”从总体上看是帝国主义战争;“二战”从整体上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④危害程度不同:“二战”的规模更大,给世界带来的人力、物力上的损失更大。

十三、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都是由于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而引起的,它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帝国主义者。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国同盟的核心,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建立者。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是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4)两次世界大战都以帝国主义的失败、削弱或崩溃而告终,帝国主义力量遭到沉重打击,社会主义力量和人民民主力量不断兴起和壮大。

专题七: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历史人物的评价

(一)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领导人,他出身新贵族,率领议会军打败国王军队,建立共和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但他在掌握了政权后,就任“护国主”,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策,建立军事独裁统治,引起了人民的不满。在他结束统治后,英国政局陷入动荡中,导致了旧王朝的复辟。

(二)华盛顿: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他领导美国人民进行英勇斗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被美国人民誉为“国父”。同时,制订了1787年美国宪法,建立起联邦制国家,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三)林肯:是南北战争期间一位著名的总统,他领导联邦政府开展斗争,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打败了南方叛乱军队,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成为美国历史上受人爱戴和尊敬的总统。

(四)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1799年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1804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内制订和颁布《法典》,便利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对外战争打退了反法同盟,捍卫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统治。但后期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独立,掠夺了各国人民,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引起了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反抗,最终,拿破仑帝国在穷兵黩武中覆灭。

专题八:两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一)文艺复兴: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不仅是一场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人文主义是这一社会思潮的核心,它适应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反映了正在成长中的资产阶级的需求,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是早期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锐利的思想武器。

(二)启蒙思想运动:18世纪中期兴起于法国。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反对专制,强调人权和法制,宣传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民主思想。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动摇了封建统治,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做了思想舆论准备。

专题九:中外变法与改革史

1、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

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北魏孝文帝改革:

主要措施包括: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改革家。

3、戊戌变法:

序幕: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1)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2)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3)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4)训练新式军队等。

戊戌变法的影响: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符合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对于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还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它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4、伯利克里改革:

时间: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

改革者:雅典执政官伯利克里

措施:(1)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2)鼓励学术研究, 重视教育。

作用:使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5、日本的大化改新:

背景或原因:六七世纪时。日本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 革势在必行。

(2)开始标志:7 世纪中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了。力主改革的大臣是中臣镰足。

(3)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4)、影响或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杜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5)对我们的启示: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我们要学习他人之长,克服自己之短,这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应该发扬光大。

(6)结合中国改革的启示:改革是发展的推动力,我们要积极学习外国的长外,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证明,只有不断的进行改革,我们的国家才会国富民强。

6、西欧的查里?马特改革

时间:8世纪。 改革者:宫相查理?马特。

内容: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作用: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7、日本的明治维新:(见世界史专题一)

8、俄国1861年改革:(见世界史专题一)

专题十 国别史(英、美、日和俄[苏]、法、德)

一、英国

1、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巨匠莎士比亚,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见世界史专题一)。

3、工业革命时期

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开始。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瓦特改造的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锁商品,掠夺原料,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打开中国大门。1856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伙同法国火烧中国皇家园林圆明园。

4、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开始衰落,被美国、德国赶上。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5、一战前后的英国

与法国、俄国结盟组成协约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虽取得胜利,但实力大减。

一战后,与法国、美国操纵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和约》处置德国,与法国、日本一起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与法国一起操纵国际联盟,维护自己的利益。

6、1929-1933年,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7、二战前的英国:对法西斯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是其最大的表现。

8、二战中的英国:丘吉尔率领英国人民抵抗德国法西斯的侵略。1942年参加反法西斯联盟,1944年与美国组成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5年参加雅尔塔会议,最终取得二战的胜利。

9、二战后的英国:在战后经济恢复上,美国实行的“马歇尔计划”帮助了英国。20世纪70年代加入欧共体,90年代加入欧盟。

10、冷战中的英国:追随美国的冷战政策。

二、美国

1、北美独立战争(略,见世界史专题一)

2、工业革命时期的美国

发明:美国人富尔敦制成第一艘汽船;19世纪上半期完成工业革命。

3、美国内战(1861-1865年)

4、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在电力发展方面,美国领先一步。爱迪生被誉“发明大王”,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5、帝国主义时期的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

经济发展状况:迅速发展,是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大国。

外交: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参加一战:战争时期,宣布中立;1917年宣布对德宣战并取得胜利。

6、一战后的美国

和英国、法国一起操纵了巴黎和会。主张设立国际联盟。和日本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矛盾尖锐,召开了华盛顿会议。主要目的是为了牵制日本。根本目的是为了取得在亚太地区的优势。签署了《九国公约》,重申“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为美国在中国扩张提供了方便。

7、罗斯福新政

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导致严重的政治危机,国内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说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评价:新政的实施取得了成效。美国的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资本主义的统治得到稳定。但是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8、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美国

(1)战前:对待法西斯侵略采取纵容侵略的政策。

(2)战中: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年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参加二战。1942年1月参加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944年与英国一起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1945年参加雅尔塔会议。向日本投放原子弹。最终获得二战的胜利。

(3)战后: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宝座。

(4)推行冷战政策

含义:不付诸武力,遏制共产主义的一切敌对行动和手段

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

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9、七八十年代的美国

经济上:七十年代,经济霸主的地位受到西欧、日本的挑战;七十年代后期,进入滞胀阶段。

外交上:随着冷战的结束,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多极化在加速发展,美国等西方国家以“民主”“自由”“人权”为借口,向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干涉他们的内政。

10、冷战后的美国

成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是世界“一超多强”中的一超。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新经济时代。

三、日本

1、大化改新(见世界史专题九)

2、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3、明治维新(见世界史专题九)

4、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的日本

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宣战,成为战胜国。一战时乘机独霸中国。

6、一战后的日本

参加巴黎和会签定《凡尔赛和约》,与英法一起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继承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

在华盛顿会议上被美国制约,《九国公约》使日本失去了独霸中国的地位。

7、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日本

(1)战前:法西斯上台

原因:受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特别沉重,为迅速摆脱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以军部为主力的法西斯好战势力迅速抬头。

过程:1931年发动侵华的九一八事变;1936年受到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标志着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1937年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二战中:1941年12月,偷袭珍珠港,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侵占了东南亚和太平洋上的许多岛屿。1945年,美国向其投放原子弹。苏联出兵对日本作战。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至此结束。

(3)战后的崛起

原因: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表现:20世纪70年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在钢铁、汽车、船舶、电器等领域位于世界前列。

20世纪七八十年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欲望开始膨胀,军费支出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四、俄国(苏联)

1、1861年的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见世界史专题九)

2、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俄国

战前:19世纪末20世纪的俄国经济有所发展,出现垄断,但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要求分割世界,争夺霸权,参加三国协约对抗三国同盟,扩军备战,造成国际关系紧张。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战中:对同盟国宣战,在东线对抗德军,战争引起革命,1917年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退出大战。

3、苏俄时期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

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说明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作用: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符合当时俄国国情和社会实际,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苏联时代

(1)1922年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俄和罗斯。后来扩大到15个。

(2)斯大林模式

形成标志: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

评价: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当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这一模式也具有严重的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5、二战中的苏联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首先是莫斯科保卫战。1942年加入反法西斯联盟。1945年和英国、美国召开雅尔塔会议。1945年攻入柏林。同年出兵对日作战。

6、二战后的苏联

针对美国的冷战政策成立华沙条约组织,20世纪和美国开始了争霸。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是苏联解体的催化剂,1991年年底苏联最终解体。

7、1992年之后,俄罗斯联邦,是世界“一超多强”中的一强。

五、法国

1、18世纪启蒙思想在法国盛行

代表人物:伏尔泰

内容:宣传自由平等思想,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对天主教会进行猛烈抨击。

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社会进步。

2、法国大革命(见世界史专题一)

3、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巩固帝国的措施及意义:对内制定并颁布《法典》,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立法规范,便利了资本主义的工商业的发展;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秩序。对外进行抗击反法同盟战争。

对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评价:进步作用: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打败反法同盟,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推动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把法国大革命的思想、精神带到所到之处,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消极作用:具有争霸性、侵略性,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

4、1856-1860年伙同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5、19世纪上半期,法国完成工业革命。

6、帝国主义时期的法国

经济发展状况:工业发展相对缓慢

对外:参加三国协约,对抗三国同盟;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成为战胜国。

7、巴黎和会上的法国

与美国、英国操纵巴黎和会。与英国、日本一起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和英国一起利用国际联盟维持自己的利益。

8、1929-1933年: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9、二战前的法国

与英国一起奉行绥靖政策。慕尼黑会议捷克斯洛供伐克的苏台德割给德国。

10、二战中的法国

被德国灭亡,二战前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法国是自食其果。

11、二战后

实力被削弱。恢复经济,接受了美国的经济援助(“马歇尔计划”);60年代成立欧共体,是1993年欧盟的发起国之一,现在是欧盟的成员国之一。

六、德国

1、马克思主义

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策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诞生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意义: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第二次工业革命

在电力发展方面,德国领先一步。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1885年,卡尔·本茨试制汽车成功。

3、一战前的德国

经济:后来居上,成为世界二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外交: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霸权,加入三国同盟对抗三国协约,疯狂扩军备战,竞争使国际关系紧张。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4、一战中的德国

1914年,挑起一战,对协约国宣战,1918年德国宣布投降,为一战的战败国。

5、一战后的德国

在巴黎和会上受到处置,签订《凡尔赛和约》。

影响:加剧德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埋下了德国复仇主义的种子。

6、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德国

(1)法西斯上台

背景: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激化社会矛盾,政治危机十分严重,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纳粹党趁势壮大,垄断资产阶级决意让希特勒上台。

上台:1933年,希特勒任德国,后又任总统,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措施:制造国会纵火案,迫害共产党人;建立法西斯独裁,迫害共产党人;建立法西斯独裁,迫害犹太人;大搞国民经济军事化,疯狂扩军备战。

(2)二战中:1939年9月1日,突袭波兰,标志二战全面爆发,对英国的“空中闪击战”,由于丘吉尔的坚决抵抗政策,进攻受挫。1941年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斯大林格勒战役后从防御走向失败,诺曼底登陆后陷入盟军东西夹击局面,1945年5月投降。

(3)战后:根据雅尔塔会议协议,战败国德国由苏、美、英、法分区占领。

7、二战后的德国经济发展

西德在20世纪50年代经济恢复,后为欧共体以及欧盟的成员国,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

8、冷战后的德国

东欧巨变后,东德和西德合并统一。

中国近代史(八上)启示与认识

1、林则徐的精神。

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2、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的感想与认识。

由于清王朝入主中原后,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失去了通过对外经济文化交往来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的机遇,却造成了固步自封、愚昧落后、夜郎自大的心理,结果“落后就要挨打”,在战争中吃了败仗。尽管中国所进行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尽管有关天培这样的爱国将士的英勇抵抗,但仍然挽回不了失败的结局,腐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我们要吸取“落后就要挨打” 的历史教训,培养自己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3、结合《南京条约》谈谈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认识。

半殖民地的含义是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半封建社会的含义是原有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成分,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虽然是形式上独立的国家,但其独立自主的政治已开始受到外来的干预;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也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因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香港的失去与回归的感受与认识。

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战和不定,社会制度腐败还有经济技术落后,以至于鸦片战争战败,香港沦于英国之手。香港能够回归,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中国百年耻辱得以洗雪,作为炎黄子孙感到振奋、骄傲和自豪。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做贡献。

5、对日本割占台湾的认识。

台湾历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虽然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后,《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组织义军抗击日本侵略和台湾各族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争取回归祖国,充分说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独”分子的行动是反动的,是违背了台湾人民的意愿的,这种做法应予以抨击,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统一。

6、对洋务运动的认识。

我们要辩证发展地看待历史事物。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7、对洋务运动失败的认识。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情况下,想让国家富强起来,这就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从内容上分析,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只限于科学技术,单纯的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8、对洋务运动中和现在改革开放中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不同结果的认识。

洋务运动企图单纯地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洋务运动具有明显的保守性。洋务派试图用近代西方科学技术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仅仅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嫁接在腐败的封建制度的肌体上,不触动封建制度。这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而我们现在的改革开放,对待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并且我们拥有着生命力旺盛的社会主义制度,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使我们国家更加富强昌盛。

9、对“百日维新”的认识。

“百日维新”,它是这次大规模运动的高潮。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在变法法令的内容中有集中体现。尽管这些改革措施带有不少局限性,但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是符合当时历史潮流的。

10、对戊戌变法意义的认识。

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变法在社会上所起的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1、对谭嗣同就义的认识。

他的死表明了他为了国家的进步不惜牺牲生命的英雄气概,这种精神可以激励后人,唤起民族觉醒,我们要学习他那种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他谱写了维新人士变法图强的斗争意识和义无反顾的英雄气概,令人敬仰。

12、戊戌变法失败的认识。

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了想依靠朝廷本身改革社会不过是幻想,改良主义道路中国人民要想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求得国家的富强,就只有推翻腐朽的清王朝。

13、对辛亥革命性质的认识。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4、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这一任务必须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才能完成。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15、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新文化运动的现实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我们要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同时,感受到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自己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我们要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树立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世界观。

16、五四精神对我们现代社会有何借鉴意义?青少年如何发扬五四精神。

爱国主义是青年运动的旗帜,要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精神,就要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认识到只有把个人的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前途紧密结合起来,个人奋斗与集体奋斗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

17、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的认识。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它们联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主观方面,中共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放弃革命领导权,致使当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有效组织人民反抗。教训:惨痛的失败给人们以深刻的教训,使共产党人认识到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然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18、毛泽东建立农村根据地给我们启示。

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思想。做事情要从中国实际出发,现代化建设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必须从国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9、红军歌谣的感想。

我们要学习红军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今天这种精神仍值得我们学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期而艰巨,需要我们有艰苦奋斗,以苦为乐的精神。

20、长征精神的含义及我们要学习红军什么样的精神?

长征精神是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坚定的信念和追求崇高理想的精神,反映了红军顽强的生命力,显示了中国人民及至整个中华民族顽强的斗争精神。

我们要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我们要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1、回顾中国革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所历经的艰辛历程,你有哪些感想?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是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等。

22、张学良与杨虎城的精神

以国家危亡为已任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1、西安事变的现实意义:

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或建立更广泛的统一战线,用以解决台湾问题。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党派的利益。

22、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或南京大屠杀行径的感想。

日本的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特别是南京大屠杀,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行径的实质,使我们更加仇恨法西斯,我们要牢记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深仇大恨。现阶段日本政府修改教科书,否认侵华的历史,我们要时刻警惕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掩盖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情况、抹杀侵略事实的行径,警惕法西斯势力的复活。另外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灾难,当今世界各种地区冲突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我们要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树立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信念。

23、对日本两次侵华战争结果不同的感想。

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上民族振兴之路。

24、对北平和平解放的认识

和平民主是当时的大势所趋,也是民心所向,共产党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顺应了民心,可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了北平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保护了古都的文物,免遭战争的破坏。对傅作义部的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国民党将领的倒戈率部转向人民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我们要树立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意识。

中国现代史启示与认识

1、对西藏和平解放的认识

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统一的完成,各民族的大团结得以实现,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一个表现,也是进一步发展的基石。显示了新中国有能力解决历史上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说明新中国时刻把维护民族团结放在首位。

2、土地改革的认识

中国农民两千年来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实现了,只有中国共产党,农民才能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因此,我们要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3、如何看待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与现实相比,你得到怎么样启示?

这些失误后来成为我党建设社会主义的教训,成为中共领导中国人民继续建设社会主义的宝贵财富。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要立足本国国情,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4、针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谈谈你的认识。

使我们认识到改革开放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实践证明,对内改革是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此可见,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

5、对外开放政策的认识

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对外开放是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其目的是加快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对外开放是建立在维护国家主权、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的,旧中国的“开放”则建立在不平等条约的基础上的,是为外国侵略中国服务的。

6、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认识及青少年如何认识民族问题。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是保证祖国统一、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各民族团结起来,为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7、香港回归的认识与感受

香港和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只有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中国人民才可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中国才可能真正地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最终实现台湾的回归。

九上启示与认识

1、结合中国改革,谈一谈大化改新给你的启示

改革是发展的推动力,我们要积极学习外国的长处,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证明,只有不断地进行改革,我们的国家才能国富民强。

2、日本效仿中国改革取得了成功,对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 3、对古代战争影响的认识

战争从未在人类生活中长时间地停留过,战争与文化紧密相联,一般来说,战争具有强烈的破坏性,会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灾难。但是它也有积极的作用:一次猛烈的战火之后,随之而来的,往往是文化的传播与渗透。如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

4、对宗教的看法与认识

宗教对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而且对于文化的发展也有巨大的作用。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所以我们要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但对于邪教,则要坚决给予抵制与反对。

5、对人文主义的评价

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进步性。但它强调个人意志,其物质基础为私有制,有一定局限性。

6、美国独立战争性质的认识

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从双方的作战目的和战争的全过程来分析,它是一次“得道多助”的民族解放战争;再从战争的表现形式来看,它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而且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初步扫除了障碍,所以,美国独立战争也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7、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启示

美国独立战争是以弱胜强的战争。同中国的抗日战争一样,都是一次以弱胜强的民族战争。在战争胜败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也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8、对法国大革命的整体认识

法国大革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重要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具有规模大、革命最彻底的特点,它不仅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体制,而且还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思想;这场大革命的彻底性更为以后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环。

9、工业革命的启示

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 10、如何面对工业化所带来的弊端?

在发展工业化的同时,应该重视生态环境与污染等问题。尽量减少和消除工业化建设带来的消极后果,合理利用科技新成果,趋利避害。例如统一建设污染治理设施等,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重污染企业一律叫停;积极引导企业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技术改造与创新,注重安全和环境保护,走资源消耗小、环境污染少、集约化内涵式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11、林肯在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的认识

林肯一生的主要活动就是领导了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为废除奴隶制而献身;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来看,林肯政府扫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又一障碍,为美国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

12、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等改革给中国的启示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证明,只有不断地进行改革,我们的国家才会国富民强。我们要积极学习外国的长处,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要坚持对外开放,走出国门,选择西方文明为我用,对西方文明不能生搬硬套,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有利于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13、一战的启迪

战争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严重灾难, 从整个人类发展的角度来说,人们应该学会用非军事手段解决国际事务中的纷争,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这才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制止战争,维护和平已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是每个人的应尽的义务。

九下认识与启示

1、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启示

弱国无外交,要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必须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2、经济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我国的经济建设不要盲目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过高过快,而应该有长远眼光,致力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注意提高人民的生活和消费水平。

3、罗斯福新政的启示

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说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苏俄的新经济政策说明社会主义也有市场)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功能。

4、德意日法西斯统治的认识

德意日法西斯的独裁统治,是整个人类历史上极端黑暗的一页,反法西斯主义的复活,反对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不可忽略的问题。

5、二战的启迪

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说明了这一点),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6、如何避免战争

加强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新殖民主义,用和平方式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7、结合法西斯国家的失败说说你的感想。

法西斯主义是违背历史潮流的,尽管它可以猖狂一时,但无法避免最终的失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打击下,穷兵黩武的侵略者自食其恶果,法西斯头目也得到应有的下场。 8、从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中,获得什么启示?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与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根本原因,历史与现实都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我国的经济建设在产业结构上应该注意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合理布局;在空间分布上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开发的力度。

9、二战后美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或借鉴。

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的经济联系;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10、苏联解体给我们的启示

建设社会主义要依据各国国情,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切忌教条主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要加速经济建设,改善人民的生活;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警惕西方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11、东欧剧变给我们的启示

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

12、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我们应该怎么样做?

民族矛盾、宗教纷争、地区冲突、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活动影响世界和平。我们应该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打击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活动,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3、美国霸权主义行径的表现与认识。

美国霸权主义行径的表现:如未经联合国授权,发动科索沃战争和对伊拉克的战争;确定邪恶国家;部署全球导弹防御系统;北约东扩等。

认识:它的霸权主义政策是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当今世界恐怖主义行为此起彼伏,很多是针对美国的。美国政府应反省自己的政策。

14、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如何去面对。

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实践证明,一个国家的开放程度下与它所获得的发展机会成正比。只有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才能争取主动、获得发展。如果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会有出路的。应当充分了解所面对的国际环境和自身条件,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兴利除弊,或将弊端努力减小到最低点,以较小的代价换来更大的发展。

15、我们国家应如何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与变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国家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提高科技竞争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16、举例说明对科学发展利与弊的认识

例如克隆技术一方面可以在抢救珍奇濒危动物、攻克遗传性疾病、研制高水平新药等研究中发挥作用等等。但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和问题。还有如原子能技术方面,核扩散等问题不断困扰着世界,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等。总之,在发展科技的过程中应具有前瞻性,避害趋利。

上面内容就是众鼎号为您整理出来的4篇《中考历史知识点汇编大全》,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众鼎号的价值所在。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梳理优秀5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