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学总结 >

语文说课稿优秀6篇

众鼎号分享 160893

众鼎号 分享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众鼎号为您带来了6篇《语文说课稿》,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一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望庐山瀑布》,它是二年级语文第17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温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课文是精读课文,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通过学习能够丰富学生的古诗积累,培养语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学习了一些古诗,尤其是对唐诗、对李白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掌握了古诗的学习方法,积累了一些古诗词的知识。

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理解力不能成熟。所以在设计教学时尽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我认为这节课的:

(一)知识与能力是

1、会认“庐、瀑、炉、疑”4生字,会写“炉、烟、银、流”4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是

将学习课文与旅行相融合,通过旅途中的各种活动反复训练学习课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

在学习中养成读书、识字、写字的良好习惯;喜欢学习古诗,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秀美、神奇。

会认“庐、瀑、炉、疑”4生字,会写“炉、烟、银、流”4个字;能背诵古诗。是这节课的重点,而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秀美、神奇是这节课的难点。所以上课时给学生展示大量的图片,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帮助他们克服这个难点。

我将这节课设计成在去旅游地的车上导游引导游客做各咱竞赛活动的过程。将教学内容与活动相机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本课内容。开展的活动有:谈论图片、我会读、书法比赛、欣赏歌曲、朗诵比赛、有奖答题、古诗文比赛等。谈论图片通过投影三幅图片激发学生想要去这个地方旅游的兴趣。然后投影火车及老师的图片将学生带入到旅游车的情景中,教师变成了导游而学生成和游客。通过列车广播员的介绍,让学生明白今天的目的地庐山及庐山的相关情况。这实际是本节课的导入部分。

因为要去庐山旅游,这时导游也就是老师就要求学生要了解庐山有关的字词,通过我会读,一是检查学生课前对本课生字的预习情况,二是通过教师范读,小老师领读,学生齐读,开火车读等形式让学生学会本节课要认识的字。这是检查预习部分。

书法比赛,是通过学生读字/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学生跟教师书空,边写边说笔画/学生代表到黑板上书写,其他同学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组长检查书写,写的好的画笑脸,写的不好的画哭脸等形式让他们学会本节课要会写的字。

欣赏歌曲,让学生在车上休息放松一下的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师适时介绍这首歌的相关情况,然后引出下一个活动朗诵比赛。

朗诵比赛通过录音的讲解及观看图片,让学生大体了解这首的意思,然后通过学生试读/听录音读/跟录音读/学生齐读/分小组读等形式让学生练习掌握本课,然后小组推选代表参加班内朗诵比赛,教师对优秀者给予表扬和奖励。这实际是学习课文内容的过程。

有奖问答实际是本节课的当堂达标测试,根据本课内容我设计了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学生通过凭门票参加问答赢取奖品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进一步巩固本课所学的内容。

我会读,是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的字,看拼音写词语是本课要求学生会写的字,第3题是背诵本课,第4题是古诗填空,第5题是运用所学。

最后的古诗文比赛是让学生在课下收集有关的古诗文,然后进行比赛的活动,这实际上是布置的课后作业。

导入课题和检查预习是3-4-5教学模式中的课前延伸部分,学写生字、初步感知课文、学习课文、达标测试是课内探究部分,课后作业就是课后提升部分。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二

今天,有幸听了《最大的麦穗》一课,收获颇丰:整堂课的教学步骤很简约,但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课堂流程却如此富有诗意!我想,正是由于老师精准地掌控了“生成”、“对话”、“情感”等优课“枢纽”,才引领学生一起进入到了曼妙绝伦的境界。从她的极具个性、极具魅力的教学之中,似乎可令我们有如下的思考和启发:

1、亲历实践。当学生“零距离”触摸、品味作品时,已不再是一个毫无主见、毫无思想的人,其自身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个人因素,都会影响乃至制约他对文本的读解并打上鲜明的个性印记。

2、个性放飞。阅读是一种个性化活动,教师不能只按照教学参考书、标准答案去“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吸收,更不能要求学生的理解和感受是整齐划一的,因为“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3、情感碰撞。阅读也是文本与读者之间互相建构、互相拥有的过程,需要学生敞开心扉、倾注热情,与文本进行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碰撞。唯此,方能让学生真正享受到由语文所带给他们的快意!

的确,把课堂变成对话的平台,学生就能谛听到日落月升的呼吸、虫蚁鸟兽的欢歌、云里风里的消息;把课堂变成对话的平台,学生就能开掘潜能、催发真情、激荡憧憬;把课堂变成对话的平台,学生就能得心应手、个性飞扬、创意无限!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三

说教材:

课文是由介绍公园景物与设施的词语串起来组成的韵文,共有12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公园美丽的景物和小朋友兴高采烈地进行游戏活动的情景,这些词语排成四行,第一、二行主要介绍了公园的一些美景,第三、四行则介绍了小朋友游玩的项目,其中第一、二、四行最后一个字押a韵,朗读起来很有味道。

说教学目标:

根据低年级学生实际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为本课第一课时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感受公园的美景,培养初步的审美意识。

(2)借助多媒体形象直观地认识事物,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本课生字,本课要求掌握“水、火”这两个字。

(3)激发朗读兴趣,进行朗读指导,初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难点是读出课文的韵味。

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学生刚刚学完拼音,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开展活动,有张有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2、说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朗读中感受韵律美、节奏美、意境美;在游戏中享受快乐;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学生将始终作为学习的主人。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借助学生熟悉的歌曲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热情,让他们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课始,教师生动地与小朋友谈话:小朋友们,在这秋高气爽、桂花飘香的季节里,如果能走出课堂,到美丽快乐的公园里,看一看,玩一玩,该是一件多么高兴的事呀!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既美丽又好玩的地方,你们愿意去吗?

那就让我们乘上音乐快车,开始快乐的旅程吧!(放音乐《郊游》)

(二)看图练说,在情境中认知

1、师:今天我们去的这个公园很美丽,让我们一起边走边欣赏吧!(媒体播放录像公园风景)

然后问小朋友:在公园里,你们都看到了些什么呀?

让学生自由回答,老师相机出

示词语:公园、绿树、红花、小桥、流水、宝塔、转椅、火车、山洞、滑梯、荡船、木马。

2、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读韵文。并告诉小朋友:觉得那个字比较难读,就多读几遍,喜欢的词语也可读多几遍。并想想为什么喜欢这个词。为了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老师也可以提醒小朋友:难读的地方可以找同桌一起多读几遍。

3、交流

指名读,说说喜欢的理由。开火车读,老师正音。

4、公园的景色真美,难怪小朋友们都喜欢去公园玩。公园里不止有绿树红花,还有“小桥、流水、宝塔”呢!谁来说一说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先指名1、把一、二行词语连起来读也能读准吗?(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

(1)指名读,多媒体相机演示。

(2)去拼音读。说一说,然后老师引导:多么美呀!老师也想读一读,好吗?请小朋友仔细听,老师读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老师读:小桥、流水、宝塔。

通过交流,老师引导学生明白只要一边读一边想象,读的内容就像在脑海里过电影一样,就能把书读好了。这一环节的诵读中,“一边读,一边想”的良好学习习惯得到了落实,学生一边诵读一边去想与词语相对应的图像,把表面孤立的图像整合为一体。

5、学着老师的样子让孩子们读一读。自由读。再指名美美地读好两行词串。

(三)反复认读,在游戏中巩固

1、师:把一、二行词语连起来读也能读准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

(1)指名读,多媒体相机演示。

(2)去拼音读。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学生刚接触汉字,所以,还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指导学生书写生字上,特别是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有必要反复强调。

师:今天有两个生字宝宝到我们教室,它们很想成为我们的好朋友,你们愿意与他们交朋友吗?

2、出示今天的要学的字:水、火

(1)指名读准字音。

(2)找朋友(口头组词)。

(3)认识笔画名“横撇(フ)”。小朋友你是怎样记住这个“水”字(或火字)的呀?

(4)说笔顺。

3、师指导书写,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

4、学生书空、描红。

(五)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不但游玩了公园,学了词语,还认识了生字宝宝,我们小朋友的收获可真不少,高兴吗?回去后,用自己最喜欢的颜色把这个美丽、好玩的公园画出来,好吗?

语文说课稿 篇四

一、说教学理念:

我将以“致力于全面提高职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遵循“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的原则,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优势,来体现我们的时代精神和现代生活气息。在教学中,我将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育教学理念。

二、说教材:

《我的母亲》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一单元精读篇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记叙文的语言。老舍是著名的语言大师,《我的母亲》是其语言运用方面的典范。教学本文为学生学习记叙文的语言提供一个范例。该篇文章语言朴素,情感浓烈,向我们呈现了一位普通劳动妇女勤劳困苦的一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因此,本文不仅是学生继续了解叙事性散文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对处于生理、心理不稳定的职高学生的情感的洗礼。

作者老舍称母亲给自己的是“生命的教育”,因此教学中我们须通过感受母亲勤劳、奋斗、奉献的一生体味我对母亲的敬仰,挚爱与怀念。领悟母亲平凡中的不平凡,以及我念母之情蕴含的淡泊名利,求真求纯,博爱达观,坚韧奋斗,默默耕耘的人生志趣。同时品味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所达到的真切感人,感召心灵的艺术境界,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修养。

三、说学情: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许多孩子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往往对父母的关心爱护习以为常,把父母对自己的付出看作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本文内容浅显易懂,学生在文章的浅层理解上应无大碍。但由于学生人生阅历的不同,加之学生进入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他们对母爱的诠释也就因人而异,教师应该借助此文,建立和加强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从作者对母亲的回忆和怀念中,激发自我反省的意识,联系自身实际,进一步感悟、体验亲情的无私与伟大;学会从熟悉的生活中发现真善美,学会在琐屑的平凡中体会父母的艰辛,感受那时时刻刻都紧紧地包围着我们的浓浓亲情,进而懂得如何去尊敬父母,回报父母,孝敬父母。

四、说教学目标:

教育是生命参与的事业。“与每一位孩子共同成长”应是每一位教师的座右铭,让每一位学生都平等地参与到学习之中,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灵光与活力,应成为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因此,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品味作品朴素自然的语言应是本文教学的重点,而调动学生情感,创设优良的教学环境,加深对母爱的理解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所在。在师生共同参与、讨论的基础上,确定如下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教授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对文章或语段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有一个总体把握。

2、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描述母亲做人做事的文字,梳理作者即事抒情的语句。

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运用平实朴质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真情实感的语言书面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体会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学会感恩。

五、说教学重点:

由于作者生活的时代与学生生活的现在相隔较远,学生个人的阅历的不同,他们对母亲的诠释也就因人而异,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品味作品朴素自然的语言应为教学的重点。

六、说教学难点:

职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薄弱,为师生课堂的交流和沟通带来了难度。调动学生的情感,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去领略那血浓于水的亲情则是本课教学难点。

七、说教法学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这首先要求教师把握学情,不仅仅要“知己知彼”,更需要“眼中与心中要装着学生的需要”,这样才能做到“百战不殆”。老舍《我的母亲》这篇文章确实写得很感人,突出表现了母亲勤劳刻苦、善良宽容、乐于助人、意志坚强等性格与伟大无私的母爱,以及母亲的人格力量对作者思想性格形成的深刻影响。母爱是学生熟悉而又陌生的话题,说它熟悉是因为每位学生都正在享受着无私的母爱,说它陌生是因为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为独生子女的特有的家庭地位,使很多学生很少对母爱进行认真的咀嚼与反思。为此,我将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体验,让学生在故事中走近文本,理解文本,亲近文本。与这种学法相适应的是,教师需具备鲜明的教学观:中职语文教学首要之务是学生的道德与理想的教育。采用鲜活的故事,在学生心里播下希望的种子,激发他们的梦想追求,提供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途径——这不仅限于语文学科的学习,更重要的是锻造了学生的品德意志。

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导读启示——赏析探究——评价归纳——训练迁移四步立体的教学方法,通过重点赏析、朗读品味、写作体验等感受母子亲情。课前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上课前,准备好两首歌曲,一是阎维文的《母亲》,二是毛阿敏的《烛光里的妈妈》,一首钢琴曲《给母亲的信》。一首诗孟郊的《游子吟》。通过多媒体,创设优良的教学环境,催生学生情感,缩短师生、生生距离,为平等对话创造条件。通过比较阅读,升华文章主题。

课件由导读启示——赏析探究——评价归纳——训练迁移四个环节,按照走近母亲——认识母亲——升华母亲——歌颂母亲——体恤母亲五个步骤层层展开。

在学习方法上,针对本课特点与学生实际情况,七八个同学一组,每组选出一位小先生,负责本组活动。通过阅读、质疑、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能力。

1、以理解母亲的形象为切入点

塑造母亲形象是本文的写作目的,因此教学中以理解母亲的思想境界,品质情操,个性特征为突破口。在学生心目中首先树立丰满的人物形象,由此带动其它教学重点,难点,学习目标的完成。

2、品味平实的语言在塑造人物形象中作用。感知“我”的真情。

塑造人物形象的语言可以绚烂,可以平淡,然而赤子丧母念母思母之情却只能化为平实的语言。唯平谈方可寄幽思,唯平淡方可诉衷肠,正可谓平平淡淡才是真。因此在学生理会了母亲的凡中不凡,再反思品味这样的语言便会深味“我”的灵魂心曲。“我”的人生理念,“我”的人生志趣,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八、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拟用两课时,教学过程由课前的倾听母亲和课堂上的走近母亲——认识母亲——升华母亲——歌颂母亲——体恤母亲五个步骤构成。本文在学生了解作者、把握文章写作线索、整体感知形象的基础上进行的重点阅读及语言品味。

(一)音乐欣赏:倾听母亲

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欣赏震撼心灵的音乐阎维文的《母亲》,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潜移默化地升华母亲形象。

(二)导读启示:走近母亲

带着课前欣赏音乐的那份感动,教师顺势激情导入:母亲!一个饱含多少深情的称谓;母爱,一种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它如阳光普照般温暖;如春风化雨般细密,如海纳百川般博大,如蜡炬成灰般无私。我们曾经了解过朱德的母亲,那是一位勤劳善良且富有远见的女性,今天我们学习的老舍的母亲也是这样的一位女性。让我们一起走近老舍的母亲。由此展示教学目标。使学生一目了然本文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读书,关键在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尤其是要发现和提出那些有思考价值的探究性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研讨。

(三)赏析探究:认识母亲

本步骤要针对某一问题,激发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让每一位学生都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1、整体感知

从整体入手,先读后说;感知母亲的勤俭朴实,坚韧执着,宽容大度,博爱热情,乐观勇敢,勇于奉献的感人形象。

让学生找出表现母亲性格特征的语段或语句。让学生反复朗读,朗读中加以指导,读出语句恰当的停顿,语速和感情,在朗读中让学生想象母亲的形象,体会感悟母亲的软而硬的性格。教师适时引导启发。为重点阅读、语言赏析打下基础。

2、重点阅读

母亲是伟大的,她的伟大体现在文章字里行间,尤其是课文的第13段,是最令人感动的,也是最精彩的。教师引导学生赏析13段,并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

文章写了哪些事?你认为哪件事最感人?为什么?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我采取分组讨论,小组选代表回答的方法,在学生阐述理由的过程中,我可用师生对话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品味所展示的感人细节。

3、重点体会母亲给我的“生命的教育”

a)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教育”的丰富的内涵(结尾一段“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b)让学生找出表现母亲给我影响的语段或语句

c)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母亲教我学会了哪些有用的东西(板书:母亲品行:坚忍、善良、宽容、勤俭、好客)

d)结合作品本身体会作者其人,体悟母亲给作者带来的人生观的影响。老舍其人:对普通人热心关注,对平凡人真诚赞赏,始终追求灵魂的至真至纯,追求人性的至善至美。追求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

4、品味语言

在引导学生重点阅读的过程中,因势利导出本文语言的第一大特色: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讲完此问,我再配乐钢琴《给母亲的信》朗读此段,带学生再来品味简朴的语言下蕴含的伟大母爱。朗读完毕,我由第13段的语言特色拓展开来,再次激疑追问:本文语言在其它方面还有哪些特色!

“白描”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我在引导学生品味这一语言特色时,可先出示孟郊的《游子吟》,让学生把诗的前四句与第13段的感人细节比较,引出白描,后指出:作者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什么是白描?我主要联系美术中的白描画法,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白描”手法,并以孟郊的《游子吟》的前四句讲析,后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运用白描的语句,教师引导学生辨识纠正,并重点赏析以下语句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①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②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③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以上语言品味是站在作者对母亲描写的角度上来分析人物形象的,对第三点语言特色: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浓厚的感情,我变换角度。站在作者的角度上,这样设疑:母爱是伟大的,作者的语言却是质朴无华的,作者对母亲的那种感激、怀念之情是靠哪些语言得以表现的?学生通过阅读大多都会将目光集中在这样的句子上。

①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

②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迷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这些语言看似大白话,但蕴含着浓烈的感情,读来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因此在品味的基础上诵读这些语言,有助于学生体验作者对母亲所饱含的浓浓深情。(板书:语言风格)

(四)评价归纳:升华母亲

本步骤要让学生比较评价,归纳概括出规律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收敛,学生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在此由老师简单概述本节课讲述的内容,并由学生从写作方法和表达主题两方面自由发言,谈本文的学习收获。老师适当评价。

(五)训练迁移:歌颂母亲

本步骤要设计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思维训练题,使学生的“思考”迁移成为一种“创新能力”。

紧承上一环节的评价,教师有感情阐述:是啊,母爱犹如一缕阳光,使我们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犹如一泓清泉,让我们的心灵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也依然纯洁明净。同学们,尽管跨出一步便是天涯,但作为游子的你,永远走不出母爱的风筝线,因为线的那头永远握在母亲的手中,老舍的母亲让我们热泪盈眶,我们的母亲呢?请让毛阿敏《烛光里的妈妈》伴着你,以母亲或母爱为话题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说一段赞美母亲的话。

学生考虑五分钟,小组选代表口头作文,并采取自评和他评的方式。我们知道,单调的文本阅读,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因此设计这一环节,既有利于了解学生情感体验的变化,又有利于捕捉课堂的着力点和生长点,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发,使师生对母亲的情感在交流中自然升华。

(六)师生寄语:体恤母亲

学生自由发言,对母亲说一句话。

寄语:同学们,孝敬我们的母亲吧,不仅仅是今天。正如歌中唱到:不管你走多远,不论你在干啥,不管你功劳多高,不论你成就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他们学会感恩。

(七)训练延伸: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教学,由学生选做相关题目。

A:根据文章的写作方法,请以“母亲”或“母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必做)

B:比较阅读老舍与胡适《我的母亲》在主题、写作思路、写作特点方面的异同(选做)

(八)板书设计

板书力求做到清洁、清楚、明了

我的母亲

母亲品性语言风格

结束语:

同学们,心动不如行动。善待我们的母亲吧,不仅仅是今天。当我们的母亲变得老态龙钟的时候,当母亲满嘴唠叨甚至卧床不起的时候,朋友,都请你倍加善待自己的母亲,因为,无论世事如何改变,她永远是属于你的唯一的――母亲!

九、教学预想效果:

备课时,我深刻领会新课改精神,力争以最佳效果向众评委及听课老师汇报。从实施情况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首先,我贯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精神。课前预习,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生字词、文学常识。这些小任务促使学生主动认真地自学课文。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时,必然要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在上课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自己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我只作点拨和归纳。在拓展延伸阶段,我让学生相互讲发生在自己与妈妈之间的生活细节。这既让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加深了解,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是良好的。

其次,我落实了“四基”。我没有放弃字词、文学常识这些基本知识,而是把它们放到了课前预习里面。这样做既促进了学生自学,又使课堂内容更集中紧凑。在上课过程中,我始终抓住“培养学生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及形象”这一教学目标展开。不论是开始的导入,还是后面的母亲性格分析,儿子对母亲的爱,都让学生找到相关的细节,并加以诵读品味,进一步感受细节的表达效果。可以说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到了实处。学生的能力,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

最后,我实现了新课改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德育目标都得到较好的落实。学生通过这一堂课,切切实实懂得了运用细节描写的重要性,并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在情感方面,我通过让学生听歌曲《烛光里的妈妈》、阎维文《母亲》寻找母亲的感人细节、诵读表现母子情深及失母之痛的段落、欣赏感人故事等手段,不断调动、积累学生的情感。后来,在训练延伸阶段,学生讲述与母亲的故事时,很多同学在下面抹眼泪,老师也眼圈红红的。学生讲自己与妈妈之间的生活细节时,也声音哽咽。我在点评时,也深受感动,几乎说不出话。可以说,这一节课让师生都受得一次情感的洗礼。经过这一次情感的洗礼,大家更加热爱父母,热爱生活。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五

一、说教材

《家》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通过用学生的熟悉的事物作比,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说“祖国就是我们的家”。这首儿童诗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通过本文的感情朗读,落实《小语大纲》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同时进行说话和表演训练,进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针对低年级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8个生字,"蓝、祖"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种笔画。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课文的第五句“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是教学难点。为抓住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从本课儿童诗的特点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时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此外还有以读代讲法,读中感悟法等。

学法: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把课堂这一个广阔的舞台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素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演的方法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上课开始,我先给学生播放歌曲《幸福的家》用欢乐的音乐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家。接着,引出课题:。有一首很美的诗,题目就叫家(板书课题:家jiā)

指名读课题。

并设疑:诗里的家究竟是怎样的。

(二)看图识字,整体感知

(出示书上插图)这里的景色美吗?你看到了什么?再引导学生认识“白云、种子”等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并相机正音,接着通过提问“他们的家在哪里?”引出课文内容,启发学生互动交流,然后我结合学生回答,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教师:蓝蓝的天空白云飘,鸟儿在树林里欢快地歌唱,鱼儿在小河里自由地游来游去,种子在泥土里慢慢地生根发芽,多么优美的景色呀!书上是怎样写的呢?自己读一读课文。并出示自读要求:自读课文,把字音读准,诗句读连贯。读完后老师加以检查,指名读。

(三)巧设情境,突破难点

1、第一句

(1)白云的家在哪儿?(出示白云图)练习

说话:蓝天是——的家。(出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图)说说它们的家在哪儿?

(2)把(四幅图)它们送回家(贴图),“送回家”时需说一句话:——是——的家。

(3)自由朗读,你最喜欢读哪一行。

①想不想看看白云的家?白云的家怎么样?指导读第一行:指名读、范读,学生闭上眼睛,仿佛看到了什么?齐读。练习用“蓝天是——的家”说话。

②出示第二行:如果你是一只小鸟,会在树林里干什么?你和小伙伴会说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开心的读第二行。练习用“树林是——的家”说话。

③出示第三行:(显示动画)鱼儿在干什么?鱼儿能离开水吗?学着鱼儿游动,读句子。练习用“小河是——的家”说话。

④出示第四行:(看图)猜一猜种子在泥土里会慢慢地怎么样?让我们来做一粒种子,演一演你是怎样慢慢长大的。是呀!种子从生根发芽到长叶开花都离不开泥土提供的营养,读句子,练习用“泥土是——的家”说话。

(4)课文的第五句“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是全文的重点句。由于低年级学生对祖国了解甚少,我预计理解本诗句的精确得当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因此,我先调动学生大脑中与祖国相关的知识储备,创设“我对祖国知多少”的情境,引导学生自由交流课前了解的知识。接着在音乐的渲染下,播放祖国山水风光的图片:辽阔的原野,巍峨的高山,雄伟的天安门广场和遍地的鲜花,让学生来感受祖国的伟大和美丽的景象,进而感悟祖国就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激发学生体会在祖国的哺育健康学习、生活、成长的快乐,进而感悟“祖国就是小朋友幸福的家。”最后引导学生走入诗的意境。在音乐声中感情朗读,入情入境,与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最后再出示句子“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指名读,齐读。

(四)拓展延伸,迁移练习

师:这首诗仿佛就是我们同学们心中流淌出来的歌,刚才我们了解到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那么你们还知道什么是谁的家呢?请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在整体感受文本的基础上,请学生仿照课文,实现迁移,创设“学做小诗人”的实践活动,把语文课的视野延伸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不仅巧妙地进行语言训练,更积淀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而且体现大语文观教学。

(五)识写生字,探究入微

重点教学生字白、云。出示生字卡片:白、云,指名读准字音,组词。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从旁点拨和指导,再让孩子们做小老师说说如何写好这两个字。

最后老师师范写,学生描红。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 篇六

[说教材]

我说课的课题是《美丽的彩虹》。《美丽的彩虹》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儿童诗歌。全文图文并茂,插图优美,生动趣味。“彩虹”是小朋友日常生活很常见但又很神秘的一种自然现象。这首诗歌很容易引发小朋友学习的兴趣,激发小朋友的求知欲。

[说目标]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游戏识字,情感朗读,发挥想象力三个环节,并说出自我所想的资料三个环节,它是地到达了识字、读文、训练口头表达本事的教学目标。

[说教法、学法]

1、兴趣是的教师,让小朋友在游戏中主动识字,是本节课主要的识字手段。让小朋友在游戏中既巩固了拼音,又认读了本课要求掌握的二类字,并培养了小朋友主动识字的兴趣。

2、愿意表现自我,是儿童的共同特征。所以,我给了小朋友充足的时间,选读诗歌中自我想读的小节,到达了情感朗读的效果。

3、培养低年级小朋友进取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我的意见,这是新课标中低年级学段口语交际的目标之一。在本节课中,如“彩虹还像什么”“你走过彩虹桥,还期望能看到什么”训练了小朋友的口头表达本事。

[说教学过程]

1、收集资料,激发兴趣。

新课标指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对自我感兴趣的资料提出问题,并表达自我的看法,突出生活中既有语文,使小朋友开阔视野。课前,我布置

小朋友广泛搜集有关彩虹的资料,并相互交流,激发了他们迫切想学习这一课的兴趣。

2、游戏识字,情感朗读。

新改版的教材识字多,难度大,单一的去认,去写,既枯燥,又没有效果,所以在教学流程中我始终让小朋友在游戏中充分去青铜自我,能认识哪些字,能读好哪一节诗歌。激发了小朋友主动识字、读文的愿望,到达了较好的效果。

3、插想象翅膀,练口语本事。

在第三个教学环节中,仍然是让小朋友在充分的情感体验中表面自我不一样的看法和想法,使小朋友的思维、想象潜力充分发挥,并锻炼了口语表达本事。

最终,让小朋友在课件中了解到更多的有关彩虹的资料,并教小朋友在课外“人造彩虹”,让学习大胆尝试,真切地感受到语文就在身边,从而更乐意地学习语文,学好语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6篇《语文说课稿》,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语文说课稿【优秀3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