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学习 > 学习方法 >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优秀7篇】

众鼎号分享 6269

众鼎号 分享

初中化学是一门新的课程,很多学生都没有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而且学化学还是要列提纲的,下面是众鼎号整理的7篇《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初三上册化学期中复习提纲 篇一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

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

(2)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用铝箔、铁丝来代替红磷?为什么?如用木炭来做实验,又如何改进实验?

(3)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

(4)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

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

四、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例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

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六、化合反应氧化物

什么叫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化合反应?什么叫氧化物?学会识别氧化物

七、探究S、Al的燃烧有关问题

(1)S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2)Al燃烧时,火柴在什么时机插入集气瓶中,为什么?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放些细纱?

八、分解反应

什么叫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分解反应?

知道催化剂的重要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如果要证明MnO2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需要做哪些实验?

九、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有三种方法制取氧气,原料分别是什么?反应原理分别是什么?三种方法的优缺点?

(2)用KMnO4制取氧气的装置需要哪些仪器?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3)用KMnO4制取氧气时,绵花的作用?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什么时候开始收集?为什么?结束时,如何操作?为什么这样?

十、探究碳和铁的燃烧

(1)在空气和纯氧中的现象分别是什么?

(2)为什么木炭点燃后要缓缓插入集气瓶中。

(3)铁丝为什么要盘成螺旋状?如未发现“火星四射”的现象,原因有哪些?分别应如何改进?

(4)通过上述实验得出氧气的什么化学性质?

十一、本单元的反应符号表达式

(1)碳、硫、磷、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符号表达式?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符号表达式?

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初三化学学习方法 篇二

1、熟悉重要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初中化学所研究的物质,都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例如:我们要学习人类需要的第一物质氧气,第二物质水等。学习时不仅感到亲切,熟悉,而且通过学习也会对它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用途有了进一步了解。

2、学会巧记

由于要记的初三化学知识点比较多,如果靠死记硬背是难以记牢的,所以应学会巧记。化学上常用的记忆方法有:比较法(常用于容易混淆、相互干扰的知识。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四个相似的概念,可以通过比较,使理解加深,记忆牢固。)

3、联系实际

初中化学课程中有很多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跟物理类似,很多化学知识对于你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提高生活的质量都是大有裨益的。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要经常去搜集生活中的素材。

例如:饮食中的各种营养成份及其含量和作用,就需要你多多观察生活中的食品包装,把它们收集起来进行阅读和研究----- 钢铁生锈、食盐成分等等。

4、注重小结定期复习

“化学易学,易懂,易忘”,很多初中化学的同学都有此体会。要想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每学完一章或一个单元后要及时小结,系统复习。最好趁热打铁。也就是说,当天的功课当天复习,这样遗忘的程度小,学习效果好。对于前面学过的知识,也要不时抽空浏览一遍,“学而时习之”,这样才能使知识掌握得牢固。

初三上册化学期中复习提纲 篇三

一、重要的化学概念

(一)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例:洁净的空气、天然水、过氧化氢溶液、石灰水、碘盐等

2、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例如:水、纯净水、蒸馏水

3、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金属单质:铜Cu、汞Hg等

非金属单质:氧气O2、氮气N2、氢气H2、氯气Cl2、金刚石C、硅Si

稀有气体:氦气He、氖气Ne、氩气Ar

4、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MgO、KMnO4、Ca(OH)2、NaCl

5、氧化物:由一种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例:水H2O、氧化铁Fe2O3、四氧化三铁Fe3O4

(二)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

宏观: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微观: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的。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水H2O、氧气O2、氮气N2、氢气H2、二氧化碳CO2等。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金刚石C、石墨C、硅Si、金属(如:汞Hg)。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Na+和Cl-)。

相关概念:

1、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表示方法:元素符号。例:H、O、Fe、S

2、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表示方法:化学式。

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是水分子,不是氧原子和氢原子。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不可分),实则是原子核不变,而核外电子(尤其是最外层电子)一定要发生变化,否则就不能生成新物质。

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表示方法:离子符号。

阳离子带正电荷如钠离子Na+,钙离子Ca2+,镁离子Mg2+,铝离子Al3+,铵根离子NH4+;

阴离子带负电荷,如氯离子Cl-,硫离子S2-,氢氧根离子OH-,硫酸根离子SO42—,

硝酸根离子NO3-,碳酸根离子CO32-

4、原子的构成

(1)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

离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离子显电性。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

(3)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会画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例:氯原子Cl

(4)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它们的原子核相同(即质子数相同,中子数相同),相对原子质量相同;核外电子数(主要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原子呈电中性,而离子显电性。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篇四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

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 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

② 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

③ 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

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酸可分为强酸和弱酸;一元酸与多元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

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可分为可溶性和难溶性碱。

盐:电离时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4、 化学用语

(1)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原子运动论、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 某一种元素。

② 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③ 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则组成该物质的元素也可表示这种单质,例如: 、S、P等。

(3)化合价: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决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价。

(4)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5)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注意书写原则、步骤、配平、反应条件、箭头的正确使用。

(6)化学反应类型

(7)质量守恒定律

5、 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在溶液中,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3)特征:溶液是均一性、稳定性。

(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其相互转化

一般规律: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5) 溶解度、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① 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② 温度。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① 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② 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6、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www.1126888.com←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7、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8、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一变二不变)

9、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10、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他为溶质。)

11、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12、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NaOH==Na+ + OH-

Ba(OH)2==Ba2+ + 2OH-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13、酸性氧化物(不一定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如七氧化二锰):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14、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10H2O、CuSO4?5H2O FeSO4?7H2O

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15、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学习化学要注意什么 篇五

1、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兴趣很关键。在孩子的初中化学学习中,兴趣对他们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其根本内驱力的源泉所在,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新初三的同学们,可以从搜集有趣的化学幽默、化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故事、一些化学实验,甚至可以自己尝试在家里做一些既具有趣味性,又安全简易的小实验,来培养自己对化学的认识和兴趣。

2、牢记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是每一次考试的重中之重。你可以去分析你所经历的所有考试,你会发现,在你不会做的题目中,有60%以上是因为化学方程式不会写造成的。特别是化学的计算题,更是与化学方程式息息相关。因此,可以断言:只会写化学方程式,可能得不到高分,但是能准确书写方程式,肯定不会及格。所以,牢记化学方程式可以让你在化学考试中提高成绩。

3、将知识进行汇总

化学是一门更强调循环记忆和理解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进行阶段性总结,例如一个月、两个月等,更或者是按照章节进行总结。家长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总结是需要以孩子的思维和语言进行总结的,只有根据属于孩子的总结产出,才能真正了解孩子对知识理解的程度。

4、联系实际

化学课程中有很多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跟物理类似,很多化学知识对于你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提高生活的质量都是大有裨益的。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要经常去搜集生活中的素材。例如:饮食中的各种营养成份及其含量和作用,就需要你多多观察生活中的食品包装,把它们收集起来进行阅读和研究----- 钢铁生锈、食盐成分等等。

初中化学怎么学才能学好 篇六

1、联系实际

以课本为主线,认真吃透课本,这是学好化学的根本。为此同学们必须善于阅读课本,做到课前预读、课后细读、经常选读等。既重视主要内容也不忽视小字部分、一些图表、资料及选学内容。中学化学内容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化学的同时,应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化学,体味化学,这样就能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2、注重复习

复习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学生进一步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必不可少的教学程序。在复习过程中,要针对知识、技能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的重点,对知识进行整理,使分散的知识点串成线成网,使之系统化,结构化。

3、关联记忆

对新旧知识中具有相似性和对立性的有关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如:学习“离子”概念时,可用第二章中所学过的“原子”概念在结构方面、所带电荷方面、性质方面、表示方面以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及联系,从而防止混淆加深记忆。另外离子的表示方法和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也易混淆,应注意比较,它们在数值上完全相同,只是排列的顺序不同。

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总复习提纲 篇七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3、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Cl-

HNO3==H++NO3-

H2SO4==2H++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OH-

NaOH==Na++OH-

Ba(OH)2==Ba2++2OH-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NO3-

Na2SO4==2Na++SO42-

BaCl2==Ba2++2Cl-

4、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5、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10H2O、CuSO4.5H2O)

6、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7、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7篇《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高一历史重要复习资料(优秀4篇)

下一篇:2020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