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优秀3篇
历史是往昔之风云,先人之旧事,历史是奥秘无穷的学问, 不懂历史,不能做智者;不谙熟历史,不能驰骋人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众鼎号为您精心整理了3篇《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如果能帮助到您,众鼎号将不胜荣幸。
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 篇一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目前,中学历史教学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如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要使历史课堂有效,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紧扣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掌握课程标准是确定每一节课教学目标的基本前提,没有教学目标的历史课堂如何能够提高教学效率?现在的高中历史教材一共有四种不同的版本,教材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同,教材的内容也就不一样。例如,必修Ⅰ课程标准的第一个专题“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岳麓版添加了内外服制度;人民版和人教版都增加了礼乐制度,特别是人民版教材增加了礼乐制度却把宗法制讲得很简单。面对这种“一标多本”的现状,我们还能只是单纯强调“紧扣教材”“吃透教材”吗?这显然是行不通的。
“教材只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资源,绝不是惟一的资源。教材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我认为首先要掌握课程标准的要求,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目标,让教材内容更加符合教学实际,在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尚有很多可供拓展的空间。这要求教师从单纯的教材组织者、执行者转变为教材的研究者、开发者,尽情释放智慧,在教材与课程标准之间合理创造,在不违背教材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对某些“原版”适当舍弃,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在教学中基于学生的知识、思维和生活经验实际而对教材进行开发与整合可以弥补一些缺憾,演绎出精彩的课堂教学情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创新的意识、精神和能力”。我们都知道,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发挥其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去发现与创造。”“学生的知识是通过自身的实践和理解得出来的,而不是靠教师的灌输得到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再“一讲到底”,强行把历史知识和总结性结论灌输给学生。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引导者,还课堂于学生,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发挥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一切条件,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教师主动地从“舞台剧的主角转变为导演”,从而“让学生动起来,让历史课活起来”,学生才学有成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这个成功还必须是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例如,提供教坛讲故事,让学生将了解的故事与相关的课文结合上讲台讲故事,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努力做到。对学生不了解的而故事性强的课文,教师可以编成小故事,采取自愿的方式,让他们分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在讲到“商鞅变法”“戊戌变法”“甲午中日战争”时就采用这种方法,他们为了熟悉剧情会积极查看些小资料,看表演的学生也在轻松滑稽的表演中对抽象的历史事件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印象很深刻。这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勇气,还尝到了做小老师的滋味,内心充满成功的喜悦,而有的学生则充分利用手中现有的图片、地图册,或是借助网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放一些音像片。如,讲到“罗马的奴隶”时放《角斗士》,讲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放《开国大典》等等。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会觉得历史课离他们的实际生活很近。
三、以学生发展为本,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既然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激发学生向上的热情,那在形式上一定不能简单化。
课堂评价以学生为中心,可采用口头评价、奖励评价、任务评价、学生自主评价、小组评价、家长评价等多元化方式,使成绩优异的学生摒弃骄傲,稳步前行,对学习效果不好的学生更要以其自身的优点为突破口,多加肯定,帮助其建立自信,促进学生主动地、自主地学习、发展。进行评价时采取多样的形式具有新鲜感,比如夸张的表情、不同的语调、肢体语言、亲昵的动作、小小的奖品、一面红旗……都能让学生感受到你真诚的心,让学生在你的赏识的眼光中发挥他潜在的能力,课堂上很多的超常发挥可能就是这样生成的。
总之,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是历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种教学理念,更是一种教学实践模式、一种价值追求。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途径很多,但做到每一节课都效果显著确实不太容易,需要教师付出超出一般人几倍的精力,相信只要我们转变观念,不断探索,通过师生在课堂上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 篇二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一个东西产生兴趣,就是教师不去督促他们,他们也会主动地去观察、学习它。所以历史教师就应该很好地抓住这一点,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多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可能就是一味地平铺直叙,对着课本念,如果讲不好就成为学生的催眠曲。当然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学生上课睡大觉,下课背课本,觉得历史课毫无乐趣可言。所以对于历史教师来讲,上课不能只是严肃地给学生讲解历史,有时候也可以天马行空一番,给学生讲讲贴近生活一点的历史小故事,让学生融入到你的讲课中去,把历史课变得丰富多彩一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做好备课工作
现在很多历史教师都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所以他们在上课的时候,可能更偏向于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授课,而很少深入去了解学生想要在本堂课上学到什么,他们对本堂课哪个知识点更感兴趣。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也是例行公事般地写一份教案出来,而不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到现实中或者网络中去多搜集一些课外的历史题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实践证明,每一堂历史课之前,认真备好课是至关重要的。
三、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
许多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给学生传授该讲的、会考的知识点,而对于那些不常考的,大部分教师都会一带而过。一直采用填鸭式教学对于学生学习历史是非常不利的。我们教师应该从知识的传播者转换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对于学生提出的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应该予以鼓励和支持,并建议他们跟同学展开讨论,使这些问题得以解决并且引出更多有趣的话题。同时,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多学习运用一些现代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历史课堂效率。
四、多积累一些历史材料,并与现实相结合
历史这一门学科包罗万象,跟现实又是联系紧密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历史的影子。许多学生对历史课提不起兴趣,因为在他们眼里历史只是一些需要他们花费大量时间去记忆的东西而已。他们认为历史不够鲜活,如果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声音、画面,让学生眼中乏味无趣的历史,鲜活地再现在他们眼前,他们肯定会对历史充满好奇心。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习历史的一些章节,但是如果让他们观看一些电视剧,他们却看得津津有味,比如《辛亥革命》、《开国大典》、《建党伟业》、《甄嬛传》等等,他们对其中的情节可能了解得比老师还清楚。所以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不妨插入一些电视剧情节,跟学生探讨一下,将历史跟学生了解的电视情节紧密结合,更方便学生去记忆和了解历史。
五、让学生做回课堂的主人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往往是在教师的严格监督下进行的,而现代的教学理念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自觉地去学习历史。
1.教师精心设疑,学生大胆质疑在历史课堂上,教师不要一味地只是去讲解课本知识,不跟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是不行的。教师应该巧妙地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来回答,以此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去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一起来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2.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在历史课堂上,对于学生懂的问题教师就不必一遍遍来讲,否则学生既会觉得枯燥乏味,又会浪费宝贵的上课时间。学生存在问题的地方和有疑问的知识点,教师应该及时组织学生来进行讨论,这样不只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活跃课堂气氛,还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很好地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教育工作者也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穿新鞋走老路肯定是不行的,当然,穿旧鞋走新路同样是行不通的。我们要跟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既能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又增长历史知识,真正达到学史明智、知史做人的目的。
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 篇三
一、进行课前反思,提升教学有效性
在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难以对教学目的进行明确,整个教学环节缺乏计划性和连贯性的相关要求,从而导致实际教学过程较为盲目。教学内容的选择也都是以教师的主观兴趣作为主要选择标准,从而导致教学过程出现严重的“跑题”问题。历史教师在讲解各种知识点时,一般都是大量论述自我观点或者态度,不能结合实际教材来进行教学,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受到重视。高中历史教师首先要做好教学内容的反思工作,在上课之前要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明确每一阶段的教学目的,坚持教材内容的指导作用,合理对教学方案进行设计,从而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一定的基础。例如教师在对“甲午中日站争”进行讲解时,首先要明确相关章节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即让学生明白战争的前因后果,并对战争中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进行了解,让学生认识到我国英勇抗战的精神,从而提升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性,能够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
二、通过教学课堂反馈信息来提升教学针对性
很多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很难认识到对各种课堂教学信息进行反馈的重要性,缺乏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或者沟通,从而导致学生很难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反馈,导致教师不能够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还要强化整个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提升历史教学效率。[2]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小测试或者提问等环节来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状况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对整的教学课堂进行反思,对于学生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教师要进行一定的强化教学,从而提升整个教学效率。
三、做好历史教学课后反思工作
不同的高中历史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存在不同之处,因此,产生的教学效果也各不相同。教学方法并不存在好坏之分,主要是看教师如何对教学方法实施改进,能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否加以重视等。优化高中历史教学方法需要教师能够在课程结束后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结果进行反思,并且及时总结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不合理的地方,制定并完善新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策略。[3]例如教师在讲解“工业革命”有关知识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展示工业革命产生的生产工具,利用图片以及影像资料等给学生提供相对直接的视觉感受,从而让他们对工业革命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四、利用多元评价方法强化师生沟通效果
学生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所有教学活动的安排都要突出这一主体地位,坚持学生学习需求的导向作用。高中历史教师在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时,大都是根据自身角度来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活动进行评价,从而导致整个评价过于主观,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于这种问题,教师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元评价的方法,并坚持正确的评价原则,从而获取更多可信度高、全面科学的信息,给教学反思活动提供一定的资料数据,有利于教师对各种教学计划进行调整,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教师在利用多元评价方法时,可以通过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学生评价教学活动、调查问卷等方法来对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并对实际教学活动提出自己的建议,从而让今后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结语
高中历史教学活动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教师在讲解不同的历史知识点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必须要能够结合实际教学活动,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从而保证历史教学任务顺利完成。[4]通过对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分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到自我主观性的影响较为严重,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将整个教学反思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并且采用全面科学的分析方法,在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有效性的基础上提升自我教学魅力,从而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的动力和智力支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3篇《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