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精选4篇】
相信大家在学习、工作中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特别是有严密的逻辑性的议论文,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形象。那么什么样的议论文才是好的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众鼎号为您精心整理了4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以及意义
(2)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
(3)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能力目标
(1)能够从古典史籍、历史史实和现实生活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体会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2)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使学生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懂得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使之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二、教学设计思想
1、教育理念:体验性学习是新课程的重要教学理念,《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实践也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才能内化。”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陶冶性情,升华人格,发展能力,提高觉悟是初中思品课新课程标准反复强调的基本理念。这也是本课的教育理念。
2、教学原则:灵活运用教材,因时因地制宜
3、教学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和体验法,情境教学法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歌曲《中华民族》。
教师设疑:你认为“中华民族风吹雨打中,耸立五千年……中华民族千秋万世直到永远……” 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中华民族在面临种种巨大的困难,从不退缩,而是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同学们对我们的民族精神又了解多少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学习第二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讲授新课:
一、小组协作,自主学习(10分钟)
把学生分成8小组,每组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课文内容的自主学习,时间10分钟,根据问题提示,边学习边讨论,问题提示如下:
1、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2、我国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3、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有着什么样的时代特点?
4、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族精神又有哪些新的体现?
6、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青少年又该怎么做?
二、课堂讨论,解答疑问(5分钟)
宣布小组进入竞赛状态,以抢答形式回答提示中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以自学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在邀请不同学生回答问题的注意引导和归纳知识要点,初步完成本节课的知识和能力目标)
三、案例分析,体验教学情感目标
案例一:鲁迅话:见课文p68 (5分钟)
你认为“中国的脊粱”是什么?请用具体人物或事件加以说明。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讨论发言,归纳出答案。在举例说明中,可引导帮助学生用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伟人的事迹来加以说明)
案例二:戴望舒诗:见课文p68-69 (8分钟)
这首诗描绘了当时一幅怎样的历史画卷?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再请部分学生发言)
(如果时间允许的话,问题解决后可以请同学进行个人朗读、小组朗读、全班朗读等形式,创设情境来让学生体验爱国的情操)
案例三:毛泽东话:见课文p70 (8分钟)
1、请用自己的语言解读毛泽东的这段话。
2、你能说说长征精神到底是什么吗?
(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再请部分学生发言。)
3、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收集来的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中的感人图片及资料,让学生感受并表述抗震救灾精神,通过情境来体验情感教学目标)
案例四: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讨论发言,归纳出答案。(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在归纳中要注重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富有生命力的内容。我们要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等,使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有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并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三)、课堂小结及巩固
1、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懂得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以及伟大作用,更应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为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做贡献。
2、练习巩固:完成配套练习册的练习(时间根据当场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定,计划4分钟,有时间就当场完成,没时间的话做课后练习用)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2.认识到我们的责任之一是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能力目标
1.能够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感悟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重大作用;
2.从古典史籍和现实生活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
3.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体会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4.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认识到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理解深刻中华民族精神的涵义。
教学方法
讨论法、活动探究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中国文化对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的影响,那么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民族精神。
第二框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板书)
一、民族精神 生生不息(板书)
活动一:中国的脊梁
活动目的:体会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强大作用,认识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气节、有志气、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
活动过程:阅读教材p68的“中国的脊梁”这段话。
思考:“中国的脊梁”是什么?用具体人物或事件加以说明。
[学生]略
[教师]我们先看一写鲁迅写这段话的背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一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悲观的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为了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自尊心,鲁迅先生写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所提到的“中国的脊梁”,就是那些体现民族精神和气节、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不惜贡献自己的一切的人们。“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段话蕴含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一脉相承的民族精神。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到孔子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东林书院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闪耀着民族精神的光芒。这种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动力。
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的脊梁”是什么?
当中华民族遭受侵略和欺凌的时候,那些不甘屈服、奋起反抗的人们,是民族的脊梁;
为保卫祖国的安全,无数远离自己的父母而守卫在祖国边陲的解放军战士,是民族的脊梁;
为了振兴祖国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是民族的脊梁;
坚守自己的岗位,奋力拼搏的千百万工人,是民族的脊梁;
千千万万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父老乡亲们,是民族的脊梁……
教师小结: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想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活动二:“我用残损的手掌”
活动目的:意在引导学生温习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感悟蕴含在其中的爱国主义情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爱国主义传统的民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活动过程:阅读戴望舒的诗“我用残损的手掌”后,思考这首诗描述了当时一幅怎样的历史画卷?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学生]略
[教师]当时,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东三省。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开始了英勇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在抗击日本侵略者这一共同的目标下,国共两党于1938年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各阶层的人们纷纷投入抗日救亡的滚滚洪流中。无数优秀中华儿女牺牲在抗日的战场上,无数优秀中华儿女被日本侵略者逮捕入狱。在敌人的监狱中,中华儿女坚贞不屈,与敌人进行各种各样的斗争。所有的抗争与斗争都与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真挚热爱之情是分不开的。这种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凝聚成无数激励中国人民奋勇抗战的歌曲,凝聚成无数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
戴望舒所写的《我用残损的手掌》一诗既是中华儿女对祖国那一份不可替代的深厚感情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勇抗争精神的结晶。
教师小结: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一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活动三:填表,感受中华民族精神。
活动目的:让学生结合名言警句和历史典故从加深对“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这四个方面的理解。
活动过程:
名言警句 历史典故
团结统一 “定于一”、“尚同一”、“一天下” 郑成功收复台湾
爱好和平 “和为贵”、“与人为善” ……
勤劳勇敢 …… 愚公移山
自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学生]略
[教师]“爱好和平”对应的历史典故是“张骞出使西域;文成公主入藏;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
“勤劳勇敢”对应的名言警句是“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君子以俭德辟难”,“率义之为勇”,“见义不为,无勇也”,“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勇者不惧”,“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自强不息”对应的历史典故是“屈原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司马迁忍辱著《史记》等”
教师小结:中华民族曾历经无数考验,面临种种巨大的灾难,包括自然灾害和外敌入侵。但是,他们都没有动摇中华民族战胜困难的意志和信心。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屈服过、沉沦过,而是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其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活动四:飞夺泸定桥
活动目的:意在通过引导学生了解长征途中工农红军战胜千难万险、最终取得胜利的英雄事迹,感悟体现在其中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活动过程:阅读教材p70的“飞夺泸定桥”思考
(1)请用自己的语言解读毛泽东的这段话。
(2)你能说说长征精神到底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教师]关于这段话的理解,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对,它就是体现了一种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是一种不畏艰险、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指出: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教师小结: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都体现了共产党人身上革命的民族精神。新中国成立后所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
二、民族精神我传承(板书)
活动五:
活动目的:意在让学生体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体现在祖国面临危难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更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祖国的尊严和荣誉,不做有损国家利益的事情等,都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体现。
活动过程:看教材p71的情景,思考并回答问题。
当雄壮的国歌奏响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
[学生]略
[教师]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大大增强。这些精神素质既使中华民族精神的蕴涵更加丰富,又使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活动六:
活动目的:意在让学生加深理解民族精神。
活动过程:在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上,我们可以说: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正确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思考:结合上述其中一点,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学生]略
[教师]“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只有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才能明确传统文化中哪些是应该抛弃的,哪些是应该继承的,应该从哪些方面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目的也在于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经过五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中华民族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灿烂文明,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宝库,孕育了极富生命力的优良传统。只有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优良传统中吸取营养,才能陶冶情操、塑造民族性格,使民族精神得以代代相传。
“要正确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之所以五千多年绵延不绝,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中华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我们既不能因为它带来机遇而丧失警惕,更不能因为它带来挑战而畏缩不前。任何强大的民族精神都不是从温室里培养出来的,而是在风雨中经受磨炼而不断发展的。只有大胆地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吸取其他民族的长处,中华民族精神才能不断发扬光大。
教师小结: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板书设计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篇三
第18课时 民族精神耀中华
教学重点、难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伟大作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课前预习]
1.民族精神的内涵及意义是什么?
2.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知识点讲述]
1.民族精神的内涵及意义是什么
答:中华民族逐步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答:①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②民族精神对内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作用,对外具有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高昂的民族精神从来就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③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继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全国各族人民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团结一致,不畏艰难,以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不断夺取新的胜利,把现代换建设的美好蓝图变成生生的现实,展现中华民族的伟大风采。
[突出重难点练习]
辨析题:我们中学生要注意培养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则可有可无。
参考答案:(1)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2)我们中学生要注意培养创新精神,因为创新是新世纪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只有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长盛不衰。
(3)我们中学生也要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表现为创业精神,艰苦创业精神是成就任何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充满艰辛和创造的伟大事业,推进现代化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第19课时 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
教学重点、难点:在文化建设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课前预习]
为什么要在文化建设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中学生怎样在学习过程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知识点讲述]
为什么要在文化建设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答: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其重要的任务,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中学生怎样在学习过程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答:在学校生活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们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从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突出重难点练习]
材料分析:
材料一: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宣部、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决定从XX年开始,把每年的九月份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材料二:连续三年,为了贯彻《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全国各地中小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请回答:(1)材料一、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
(2)中小学生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参考答案:(1)材料一、材料二共同20明了党和政府及学校重视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2)在学校生活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们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从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篇四
教材分析:本课时所要集中解决的问题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充分认识民族精神对我们国家发展的重大作用。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讲述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而是说明民族精神的重要地位。本课时的两个问题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不竭源泉,指导民族精神的含义,认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教法、学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
1、教法:①演示法:利用录像、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②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搜集整理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③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2、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小组合作探究,案例分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教学程序设计与分析
为了完成教育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学生探究合作这一思路展开,教学程序分为七个板块:
一、 新闻会客厅(大约2分钟)
学生播报新闻,并对新闻作简要分析。
〖直击11.21矿难〗
XX年11月21日凌晨2时30分,黑龙江新兴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经初步分析,该事故主要是由于113队施工作业面距离地面约500米深的探煤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引起瓦斯爆炸。据中央电视台从新兴煤矿新任矿长朱海洲处了解到的最新消息,截止目前此次矿难共死亡人数达108人。
安监总局局长骆琳23日说,根据对黑龙江新兴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现场初步分析,此事件是一起责任事故。他指出该矿采掘布置不合理,井下现场管理和劳动组织混乱;井下应急处置措施不当,在大范围瓦斯超限并达到爆炸界限的情况下,未果断实施全矿井停电撤人,是主要原因。
1.煤矿负责人的行为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才最终导致矿难的发生?(1分)
2.这种行为有什么危害?(3分)
3.他们的这种行为对你有什么启示?(1分)
(设计理由: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大事,培养学生自主搜集时政材料、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大约5分钟)
视频播放:《两弹一星》提出问题:为了研制“两弹一星”,我国老中青三代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克服了种种困难,他们靠的是什么精神?
师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发言,教师顺势导入新课。
他们靠的是报效祖国、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的伟大民族精神。正是靠着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设计理由: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
三、多边互动,合作探究,共分为六个环节(大约30分钟)
第一部分:五千年文明熔铸民族魂
(一)走近历史文化长河,感悟伟大民族精神
教师问:同学们能不能列举历史上体现民族精神的人物和事迹呢?
学生分小组探究。
教师出示多媒体:愚公移山、屈原、玄奘、文天祥、郑成功的图片及事迹。
提出问题:他们身上体现出怎样的民族精神?
学生讨论回答。文天祥——爱国主义;郑成功——团结统一;玄奘——爱好和平;愚公移山——勤劳勇敢;屈原——自强不息。
从而总结出: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教师出示图片,加深理解。
(设计理由:让学生自主探究,知道善于观察总结,是产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也为进一步合作探究做好铺垫。)
(二)回顾党史,延续民族精神
多媒体出示表格:
时期 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民主革命时期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 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阅兵精神
教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它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先后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了许许多多具体的不同时期的民族精神。
学生分四组展示搜集到的成果。
教师提出问题:这些各个时期的民族精神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时代背景,都值得我们自豪和学习。在民族精神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多媒体出示。
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更多新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
(设计理由:引导学生通过搜集整理获取知识在课堂上展示,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又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极大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二部分: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
(三)关注定西
多媒体出示定西发展的材料:
定西 地处黄河上游,位于甘肃中部,是一片古老、广袤、神奇的土地。这里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也是全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蒸发量是降水量的3.6倍。
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曾断言“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定西人民没有退缩,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与恶劣的自然条件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经过40多年的努力,使97%的耕地实现了梯田化,粮食亩产、人均产粮、人均纯收入分别比治理前提高了3.1倍、3.6倍和10.2倍。
从“苦瘠甲于天下”到闻名全国的“马铃薯之乡”、“花卉之乡”、“中药材之乡”,定西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让定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靠着民族精神的支撑,中国人民改造了恶劣的生存环境,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四)回顾历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多媒体出示相关战争图片。
提出问题:中国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靠的是一种什么精神?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靠着民族精神,中国人民抵御了外来侵略,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教师提出问题:以上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用一句话概括。
学生结合课本回答,多媒体出示答案。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的原理
(设计理由:通过定西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例子,使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得出结论。)
(五)重温国庆阅兵
多媒体出示多幅国庆阅兵图片
提出问题:回想起这些,你有何感想?
学生畅谈感想。
多媒体出示国人及世界对阅兵的评价。
教师提出问题:这体现出民族精神的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民族精神对内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作用; 对外具有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设计理由:国庆阅兵是今年的热点问题,出示阅兵图片,唤起了学生的记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六)关注小康
多媒体出示问题:1、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你认为我国还存在哪些问题?
2、为此,我国应采取哪些措施?
3、要把现代化建设的美好蓝图变成活生生的现实,背后的精神支撑是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教师出示答案参考:
存在问题: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 ;社会成员之间收入不均衡;“三农”问题;人口素质偏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严重;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等
措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建立城乡最低生活、医疗保障制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科学发展观;实行依法治国,严厉惩处违法犯罪行为等。
精神支撑:民族精神
总结出: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更需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设计理由: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理解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需要弘扬民族精神,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
四、收获园地(大约2分钟)学生各抒己见,谈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
(设计理由: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本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升华,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五、拓展演练(大约5分钟)
新课堂:p109
(设计理由:创设师生共同探究的氛围,从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以致用,这也是教育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
六、布置作业(大约1分钟)
新课堂:二、走进校园三、新闻分析
(设计理由:通过完成作业的过程,使学生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板书设计:
9.1民族精神耀中华
一、形成与发展
二、内涵
三、作用
(设计理由: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4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众鼎号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