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学设计 >

《爬山虎的脚》优秀教学设计优秀8篇

众鼎号分享 169034

众鼎号 分享

《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启发人们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众鼎号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8篇《《爬山虎的脚》优秀教学设计》,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众鼎号给您的好友哦。

四年级语文《爬山虎的脚》的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具准备

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

b、脚的形状;

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

b、找出爬的动作词;

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观察的仔细及用词的准确,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2、了解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什么样子,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及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以及爬山虎的脚与叶的关系。

教学媒体:课件演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答不出来,出示图片)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爬的植物。爬山虎呢,(板书:爬山虎)也是一种攀爬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它有脚。)(板书:的脚)

3、对课题质疑。

看了这样的题目也许你会问,爬山虎是一种动物吗?不然,怎么会有脚呢?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夏天到了,我们就能随处见到这样美丽的爬山虎,(课件展示图片)

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他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爬山虎的脚。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爬山虎的脚》。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语的读音。

2、学习生字词语。

(1)出示生字词语:嫩绿、舒服、均匀、紧贴、痕迹、逐渐、

句子中的生字: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2)出示二类词语:空隙、蜗牛、触角、蛟龙、枯萎、漾起波纹

3、再读课文。

问:课文都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内容?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

(1)问: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呢?课文哪个自然段介绍了爬山虎的生长环境?

师:我们一起看看爬山虎,(出示爬山虎的图片)

追问: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爬山虎很茂盛,很能爬)

(2)师: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读了有什么感受?(美)

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随着学生的意思,出示句子指导朗读理解句子意思: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就变成嫩绿的。

师: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能从叶子的颜色区别叶子的生长时间)

新叶子和长大了的叶子除了颜色的不同,还有什么不同?

新叶子很小,不大引人注意。

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指名读句子。

师: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板书:颜色:嫩红——嫩绿)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让人看着非常舒服,还一顺儿朝下,均匀地铺在墙上,没有重叠,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师: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让人看着就非常舒服。我们赶快来看一看吧!

(出示图片,体会叶子的颜色新鲜,排列整齐)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师:想欣赏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样子吗?(放视频)

随着视频老师说:微风拂过爬山虎的叶子,荡起波纹,多好看啊!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指名朗读)

(3)师: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小结:课文第二自然段围绕叶子的特点写得非常具体,无论是叶子的颜色,还是静态、动态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总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

知道了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叶圣陶爷爷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把满墙的爬山虎叶子写得很美。那么,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呢?课文第

二自然段向我们作了介绍,下面请同学们用课文里的话介绍一下爬山虎的叶子。(让我们再一次重温一下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根据背诵提示,谁来把第二自然段大声地背诵一遍?)

(放课件:学生齐背课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背诵,其他同学在底下小声地背诵。)

2、师: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叶圣陶爷爷通过爬山虎叶子生长变化,写出了爬山虎的叶子颜色鲜艳醒目,排列均匀,写出了叶子的美。让我们欣赏到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板书:赏“叶”)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字里行间渗透着爬山虎叶子的美丽,我们上节课赏了叶,(板书:赏叶)

二、讲读第三自然段。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内容。看看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这个意思,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具体、写清楚的。(板书:观“脚”)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观脚(板书:观脚)看看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这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写清楚地。)

2、学生自读课文第3、4、5自然段。

学生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

师提出:边读边思考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的?颜色怎样?

师:请同学们参照自学提示,边读边想: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的?颜色怎样?

3、师:爬山虎的叶子这样的繁茂、美丽,充满勃勃生机,跟它的脚有着很大的关系。(出示图片)谁能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脚的样子像什么?颜色是怎样的?(指名说)

爬山虎的叶子这样的繁茂、美丽,充满勃勃生机,跟它的脚有着很大的关系。找一找文中哪几句话能解答这3个问题?

课文是怎么写的?(出示句子)

直接出示句子,指名读句子。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指名再读一读。

师问:把爬山虎脚的样子比作什么?(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

师:像蜗牛触角一样的脚,让人一听就知道很细。这么细的脚,叶圣陶爷爷都仔细看过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了什么?

(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观察十分细致。)

师:我们一起来画一画爬山虎的脚。想一想,用什么颜色画?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什么样?

(展示学生画的画,简单的进行一下评价)

4、理解句子。

(1)再读读句子,从这几句话中你知道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吗?

如果学生说“长在茎上”,引导:再读读,长在茎上的什么位置?

如果学生说“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就问:跟叶柄长在一起吗?

出示: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追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是什么位置?请看图片。(出示图片)

(2)我们知道了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再来看看它长的样子?

如果学生说“像蜗牛的触角”,就问:蜗牛的触角是什么形状的?一起来看看。(出示图片)

这样的触角像什么?——如果学生说“像细丝”追问:什么样子的细丝?

枝状的细丝什么样子?像树杈似的,谁来画一画?

细丝肯定很细,可不像树杈一样直挺挺的,要有一些弯曲。

爬山虎的脚是枝状的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的形状。

出示:枝状的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3)那颜色呢?(出示:嫩红)

(4)我们知道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反面,是枝状的细丝,像蜗牛的触

角,又是嫩红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画一画爬山虎的脚。

发给学生一张简笔画,指让学生画出“脚”的位置。

展示,并做简单的评价。

(5)这就是爬山虎的脚,请你向同学们再来介绍一下爬山虎的脚。

出示句子,指名读句子。

三、讲读第四自然段。

1、师:爬山虎有了这样奇特的脚,那他是怎么向上爬的呢?课文的第几自然段写了爬山虎是怎么爬的?(第四自然段)

2、学生自读(默读)第四自然段。

3、师:谁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概括的说一说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出示句子)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师:“这样”指的是哪样呢?爬山虎的“一脚”到底怎么爬的?再读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

4、学生再次自读第四自然段。

出示句子: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指名再读句子)

理解爬山虎的爬墙方法。

师: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指名演示)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

出示句子: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问: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换“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

师:人走起路,脚印可以很多,但只有两只脚,这叫“一步一步”走。但爬山虎的脚是无数的,每长出一只脚,就巴住墙,不能再动了,再往上爬,就要再长出一只脚,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师: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师: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5、师: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四、讲读第五自然段。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五、巩固练习。

1.出示,按课文内容填空。

《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这个意思,写了三个自然段。先讲了_____;再讲_____;最后讲_____。

2.师: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做了十分具体详细的介绍的,为什么要写它生长的地方和叶子的特点呢?

(叶子是为了烘托爬山虎脚的作用。没有叶子提供营养,爬山虎的脚也不会长得好。爬山虎的脚巴得牢,正是为了叶子的生长。爬山虎的脚和叶子谁也离不开谁。)

3.师:爬山虎的叶子固然是绿得新鲜,引人注目,但它的脚却是不大会引起我们注意的。但叶圣陶爷爷无论是写爬山虎的叶子,还是写它的脚,都是那么有条有理,叙述具体,这是什么原因呢?(观察细致)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后指定的段落。

2.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观察一种植物,按一定的顺序写

下来,注意观察植物的叶、茎、花、果等。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能流利得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难点:

爬山虎的脚往上爬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谈话: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也是奇妙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欣赏了理想的无比的五彩瑶池,感受了高大的皂荚树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

2、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

3、齐读课题思考:从课题看,课文主要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4、质疑看到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一些什么呢?(学生自己提问)

(1)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

(2)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与我们人的脚是一样的)

(3)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

二、总体感知,明确重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爬山虎的!

2、再一次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解决新词的读音问题

均匀(junyun)空(konhg)隙茎(jing)柄(bing)蛟(jiao)龙

三、重点讲解学习3----5自然段

1、解决第一个问题

(1)让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让我们来找一找课文中哪一部分内容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把这一段找出来,读一读

(2)说说你找出的这段话中哪一句准确地描写了爬山虎脚的位置,认真读一读(2—3遍,个人读,齐读)——————原来,爬山虎的脚是长在茎上的。

(3)我们已经知道了,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那么,如果让你来画一画爬山虎的脚,你还需要知道那些信息呢?(回答第二个问题)我们来找一找这些信息!

(大屏幕展示)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让同学注意标号的词)

(4)动手画,比一比

(5)肯定同学的正确答案,再引导大家注意划线的`词,读一读

2、解决问题三

自然过渡:原来,爬山虎的脚就是那几根细丝,可是你们看(出示爬山虎爬满围墙及高楼的图片),学生惊

(1)大屏幕上出示第四段的内容,让同学们找找动词,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这几句话

(2)看到这些动词,你的脑海中战线了爬山虎向上爬的形象吗?

(3)学生困惑

(4)课件展示动画[爬山虎其中一只脚巴在墙上的过程,仔细观察脚的变化]

(细丝由直到弯曲,到长出小圆片,最后巴在墙上)

(5)爬山虎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3、如果爬山虎的脚要是没有触到墙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1)生齐读第五段,在读中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读一读,比一比连痕迹也没有——巴在墙上非常牢固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五、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课题: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能流利得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重点:1、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难点:爬山虎的脚往上爬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谈话: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也是奇妙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欣赏了理想的无比的五彩瑶池,感受了高大的皂荚树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

2、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

3、齐读课题思考:从课题看,课文主要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4、质疑看到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一些什么呢?(学生自己提问)

(1)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

(2)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与我们人的脚是一样的)

(3)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

二、总体感知,明确重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爬山虎的!

2、再一次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解决新词的读音问题

均匀(junyun)空(konhg)隙茎(jing)柄(bing)蛟(jiao)龙

三、重点讲解学习3----5自然段

1、解决第一个问题

(1)让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让我们来找一找课文中哪一部分内容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把这一段找出来,读一读

(2)说说你找出的这段话中哪一句准确地描写了爬山虎脚的位置,认真读一读(2—3遍,个人读,齐读)——————原来,爬山虎的脚是长在茎上的。

(3)我们已经知道了,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那么,如果让你来画一画爬山虎的脚,你还需要知道那些信息呢?(回答第二个问题)我们来找一找这些信息!

(大屏幕展示)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让同学注意标号的词)

(4)动手画,比一比

(5)肯定同学的正确答案,再引导大家注意划线的词,读一读

2、解决问题三

自然过渡:原来,爬山虎的脚就是那几根细丝,可是你们看(出示爬山虎爬满围墙及高楼的图片),学生惊

(1)大屏幕上出示第四段的内容,让同学们找找动词,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这几句话

(2)看到这些动词,你的脑海中战线了爬山虎向上爬的形象吗?

(3)学生困惑

(4)课件展示动画[爬山虎其中一只脚巴在墙上的过程,仔细观察脚的变化]

(细丝由直到弯曲,到长出小圆片,最后巴在墙上)

(5)爬山虎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3、如果爬山虎的脚要是没有触到墙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1)生齐读第五段,在读中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读一读,比一比连痕迹也没有——巴在墙上非常牢固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五、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位置茎上

脚怎么爬触——巴——拉——贴

没触墙萎了

变化

触着墙牢固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3、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新人。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教具准备】

课件、彩笔、画纸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发阅读兴趣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的叶子,对于它的脚,你最想知道什么?

2、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3、教师梳理问题

大致如下:脚是什么样子的?颜色怎样?怎样爬墙的?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二、研读,体会自然的神奇

1、刚才大家围绕“爬山虎的脚”提了很多想知道的问题,那就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问题自读课文3至5自然段写脚的部分,边读边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爬山虎的脚。

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谁愿意把第三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其余的同学请提起笔,画出写爬山虎脚的句子。(屏幕出示句子)

⑵指导读勾画的句子,用读书记号在句子中标出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脚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

⑶看图认一认爬山虎的脚,说说根据。

⑷指导朗读。

3、分小组讨论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请同学们用刚才抓关键句、关键词的办法,在4人小组里学习第四自然段,看看爬山虎是怎么往上爬的?

⑵交流汇报。

⑶重点指导句子:

长出小圆片,细丝变弯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随着爬山虎不停地长出新茎、新叶、新脚,就这样先巴住墙,然后“弯曲”、“拉一把”地“越爬越高,从墙脚爬到墙顶。爬山虎就这样一脚一脚爬上去的。

⑷议一议:能否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

⑸指导朗读。

4、自学第五自然段。

⑴自读课文。

⑵说一说: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和没触着墙有什么变化?

⑶指导朗读。

三、朗读,感受文字的韵味

1、因为有了爬山虎这样神奇的脚,才有那满墙的美丽的叶子。想不想欣赏一下呢?

2、课件欣赏。

3、孩子们,让我们捧起课本,带着刚才看画面的感受,美美地读读课文吧。

四、总结,拓展课外的世界。

1、学了课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2、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一课,了解到大千世界,万物百态,无奇不有。老师希望你们做个有心人,多去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用你的慧眼去发现世界,用你的手中的笔去描绘美好的世界。

3、下面,就给同学们一次展现自己的机会。(出示课件:诗、书、画、文)

请你在“诗”、“书”、“画”、“文”等形式中选用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来表现爬山虎或者是其它的植物。

板书设计

位置、形状、颜色样子

爬山虎的脚:触、巴、拉、帖爬墙

触着牢固没触萎了变化

《爬山虎的脚》优秀教学设计 篇六

文本分析:

《爬山虎的脚》是观察描写植物的名篇,作者是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先生。文章运用散淡的语言、恬静的笔法,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特点、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等内容。文章从整体到部分,重点放在爬山虎的脚上,并紧扣题目,让学生读后产生探究的欲望,激发他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教学本文,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的方法,学习如何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的方法。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均、曲、萎”3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会写“虎、操、占”等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4、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芦荟,让学生动笔写芦荟,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1、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自觉运用抓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感受爬山虎的叶子的可爱。

教学难点:

1、把握课文的描写顺序,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猜谜导入,课前谈话。

1、同学们,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一起来猜一猜。(PPT1出示谜语)

2、见过爬山虎吗?在哪里见过,能简单介绍介绍吗?

3、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写爬山虎的文章,准备上课吧。

一、掲题板题

1、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第10课,《爬山虎的脚》。(PPT2出示课题)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2虎是今天要学写的生字,注意第三笔是橫勾,这橫勾相当于老虎锋利的牙齿,可千万不能丢,丢了老虎就不凶猛了。让学生练写“虎”字。

3本文作者是叶圣陶,你们听说过他吗?(指名1、2),教师补充。

二、初读感知

1、请大家打开课本36页,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PPT3出示自读提示)

2、检查词语

检查读音(ppt4):

嫩绿一顺儿空隙漾起

叶柄弯曲萎了牢固

(1指两名学生读词语,评价、正音,2去掉拼音读,3全班齐读)

3、书写指导:这些词语中有一个字特别容易写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PPT5出示“隙”)[隙]1左右结构,左窄右宽。2、右部上面是“小字不带勾”,不要写成“小”;中间是“曰”,不要写成“日”或“目”。师范写,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教师巡视,相机纠正学生的书写错误。

4(PPT6出示;课文主要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相机板书:生长地方、叶子、脚。顺势理清课文脉络,相机板书。

5谁能结合板书连起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研读第二段

1、叶圣陶爷爷笔下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PPT7出示要求)(PPT8出示第二段)

2、学生交流。

预设一:刚长出来的叶子。

1、(ppt9出示叶子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

2、出示第一句,指生读,这一句写了爬山虎叶子的什么特点?教师评价:你关注了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很好。(相机板书:颜色)你发现爬山虎的叶子颜色是怎样的?评价:你发现了爬山虎的叶子的颜色变变化,很不错。

3、谁来读读这句话?指ppt9,这就是刚长出来的叶子,他是()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的。(齐答)

4、想着叶子颜色的变化,一起读读这句话。“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不几天”你明白了什么?(时间短、叶子变化大,长得很快)叶圣陶爷爷为什么能写出了叶子颜色的变化?从哪两个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在连续观察?(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作者的连续观察。)

5、还有写叶子颜色的句子吗?引出句子二(略处理)

过渡:除了颜色,你还发现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引出句子三(详处理)

预设二:PPT10出示四句及图片

1、指生读。这句写了爬山虎叶子的什么特点?

2、三种方法,重点理解“一顺儿、铺、均匀”你有什么感受?(作者描写的准确生动,进而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3、指导朗读:指生读、范读、再指读、齐读。

4、爬山虎的叶子这么整齐,这么均匀,如果一阵风拂过会怎样呢?指导想象画面,学生带上动作读一读。

没有风的时候,叶圣陶爷爷在(仔细观察),有风的时候,叶圣陶爷爷还在(仔细观察)(齐答)

5、小结:叶圣陶爷爷细致观察,写出了爬山虎的叶子的颜色变化,由嫩红到嫩绿,绿得那么新鲜,叶尖还一顺儿朝下,那么密那么均匀。让我们一起再来回味一下这爬山虎的叶子吧。(ppt11出示第二段)

四、拓展训练

1、课件出示芦荟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芦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2、让学生动笔写一写。

3、指生展示。

五、作业布置

1、找出课文中你觉得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抄写下来。

2、选取一种植物,仿照第二段写一写植物的叶子。

《爬山虎的脚》优秀教学设计 篇七

学习内容:

《爬山虎的脚》

学习班级:

四年级

学习课时:

第二课时

教师:

陈继云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三、四、五自然段,感悟爬山虎脚的特点。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并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重点: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体会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难点:体会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1、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什么吗?

2、谁能说说它有什么特点呢?

3、(PPT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这就是叶圣陶先生描写的爬山虎,这一墙的爬山虎你们觉得美不美?

4、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齐读第二自然段)

5、爬山虎的叶真的是很美很好看,这节课我们再继续来学习一下他描写的《爬山虎的脚》又会有什么特点呢?

板书:《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感知“脚”。

1、老师要看一下课前同学们自学的怎么样,是不是也很认真呢?

2、检查阅读:小组齐读

3、师指导“柄”“茎”“着”的读音

4、指名美读第三自然段

5、PPT出示第三自然段重点句——齐读

6、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些什么?(或它告诉我们什么信息)(生举手作答)

7、师整理板书:位置、形状、颜色

8、它的脚长在哪里?

(生举手作答)——师出示PPT图片明确位置。

9、它长什么样子?(用文中的话说)你觉得还可能像什么?(指名说,自由说或讨论说)(作者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0、你看到什么颜色?

11、谁能用完整的话把爬山虎的脚表达出来。(请两个学生说)

12、生上台画脚。

13、这么柔软的脚是怎么爬的呢?

三、细读文段,体会如何“爬”。

1、出示第四自然段。

(指名有感情读)

2、你又从这一段中知道些什么??(举手作答,指名说)

师:(1)把“巴”改成“贴”好不好?为什么?

(2)使用了哪些动作的词?

2、讨论:说说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小组汇报结果,师作引导。)(师生一起口述一脚一脚向上爬)

3、生上台试用手边说边演示

(师生台下站起做动作)

4、师小结: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的往上爬。在墙上爬时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呢?

5、自学第五自然段

师:爬山虎的脚爬得很顺利吗?师:萎是什么意思?又用了哪些动作的词。

这说明爬山虎的脚与墙关系怎么样。

四、师总结(观察细致)

五、延伸

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植物或花,观察它的形状、颜色等特点,写一写。板书设计:6、爬山虎的脚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形状:枝状的六七根细丝颜色:嫩红

怎么爬

触→巴→拉、贴(牢固)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目、均匀”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教学重难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方法。

教具准备:

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问激趣,整体感知

出示谜语

A上搭架,下搭架,开黄花,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B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也是一种蔓生植物,板题:它搭架吗?(这个问题的提出,学生展开形象思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叶圣陶爷爷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就满眼是爬山虎,指读第一段,齐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6课《爬山虎的脚》看看叶圣陶爷爷是如何把爬山虎怎样爬墙的这一幅美丽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www.baihuawen.cn 。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再读课文,提出问题。

1、学生读课文,在文中做泡泡。

2、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3、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

五、学习第二段

课文写了关于爬山虎的哪两个方面(叶子、脚)

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

1、范读第二自然段。听了有什么感受?(美)

2、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自划、练读

3、交流中适机点出静态、动态;颜色、姿态。

4、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视频播放,练习朗读

5、背诵本段。

6、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六、指导写字

上面内容就是众鼎号为您整理出来的8篇《《爬山虎的脚》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优秀6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