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10篇

众鼎号分享 123677

众鼎号 分享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重点:借助资料,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写书的精神。

教学难点:从司马迁身上体会生命的价值。

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资料

2、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这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20课,齐读课题《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2、再读一遍课题,你觉得这个题目中哪个词语比较重要?

3、你理解“发愤”吗?可以给它找些近义词吗?

(二)新课

1、那好,我们现在就来看看司马迁为写史记是怎样努力的?自己读读1、2自然段,找出表现司马迁勤奋刻苦的句子,做上记号,并在最能体现刻苦的词语下面做上着重记号。

2、交流(多媒体)两处“受父亲……”“司马迁牢记……”

(提示:“搜集”能否换成“收集”?为什么?)

3、齐读这两处,体会司马迁的勤奋刻苦。

4、小结:从这两句中,我们知道了,司马迁为了能写好《史记》,(板书:勤奋刻苦)做了充分的准备。由司马迁四处游历的求知过程,也让我想到了前不久学的陆游的千古名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5、讲到这儿,我不禁有个疑问,不知大家能否帮我解决,既然这儿写了司马迁如何勤奋刻苦的,那我们的题目不是可以换成司马迁勤奋写《史记》或司马迁努力写《史记》?而为什么用“发愤”呢?还有其他意思么?(还有在逆境中努力,不屈的意思)

6、现在我们就来看第3自然段,了解司马迁在怎样的逆境中怎样发愤的?

7、点名读第3节。

(1)怎样的逆境?理解“飞来横祸”“酷刑”

(2)对于司马迁的遭遇课文中尽用了两句话,后来我上网查找了当时的情况,我们来看一看(多媒体出示资料)

(3)自由读,从这段历史资料中,你知道了什么?或你想说什么?

(诚实善良、刚正不阿、蒙受了不白之冤)

(4)课文中的酷刑也就是这儿讲的“宫刑”,什么是宫刑呢?宫刑是比死刑更为残酷的刑罚,是所有刑罚中最卑贱的一种,虽不致要命,但他让司马迁像太监一样不男不女,它让一个男人失去了做男人的尊严,是一种奇耻大辱。这种耻辱往往令人难以承受,很多人会以死来结束这种耻辱。(多媒体出示)

(5)被处以宫刑后,教师读

(6)看了这段话,你能用一些词语来形容司马迁此时的心情吗?(痛苦、痛不欲生)

8、但是,同学们,此时司马迁能死吗?不能,为什么?你们听,他的耳畔还传来了这样的声音,(范读父亲临终前的话)

9、对呀!写《史记》是父亲的遗愿,更是他的理想和追求。所以这时,他想:“(多媒体出示:想的内容)(自由读)

(1)你能读懂这段话吗?反复读。(死的几种价值)

(2)怎样是“重于泰山”?举例。怎样是“轻于鸿毛”?(举例)“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要轻吗?”怎样死了?

(3)于是,司马迁下定决心:强调“一定”

(4)后来,人们将这句话作为了司马迁的名言:(多媒体出示:齐读)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篇二

教材简介:《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后,不忘父亲的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由于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在阅读时难以产生主动的情感体验,加之文章要表达的中心非常明确,语言也较浅显,六年级的学生阅读基本无障碍,容易满足于对文章浅层的了解。因此,如果不尽力填补文本的空白,增加课堂的厚度,就不会有学生们阅读时心灵的积极参与,智慧得到挑战的火花。

目标预设: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抓住能体现中心的词句,通过诵读来感悟,内化语言。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让学生带着有价值的问题,走向同桌,走进文本,从而带着自己的感悟走向现实。

设计思路:抓住核心发愤,复习课文,导入新课抓住发愤,体会精神抓巨著,体会情感总结课文,了解人物拓展阅读,升华体验。课文的核心问题是: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司马迁怎样发愤写《史记》?司马迁在什么情况下发愤写《史记》?从而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从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PPT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第一课时要求读通课文、理解字词等,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司马迁爱史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导入新课。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司马迁爱史的原因是什么?

抓住课题回顾质疑做过渡: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司马迁怎样发愤写《史记》?司马迁在什么情况下发愤写《史记》?

二、抓住发愤,体会精神。

1、自由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合作探究上面三个问题,用笔做上记号。

2、交流讨论(基本学路:我来解决问题,文中是这样说的)

(1)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

电脑出示: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前想要完成的史书哇!

A、指导朗读,读出父亲的殷切期望。

B、你从父亲的嘱托中知道什么?

C、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司马迁在想些什么呢?

板书:不忘父命

(2)司马迁在什么情况下发愤写《史记》的?

电脑出示:一场飞来横祸入狱受了酷刑。

A、将军指李广的孙子李陵将军,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学生自学补充资料辩护受刑。从这个事件中,你认为司马迁是怎样的一个人?

B、就是这样一位史官,他仗义执言得罪了权贵,被判入狱,受到宫刑。(学习补充资料——宫刑)

宫刑残酷地摧残了司马迁的肉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倔的人格,从此,他再也不能昂首挺胸做男子汉了,这是司马迁最大的耻辱啊!

⑶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

电脑出示:司马迁悲愤交加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A、司马迁因()而悲,因()而愤。他真想

B、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引导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什么人的死比泰山还重?

介绍历史上逆境中分歧而有所作为的例子:从前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陈蔡,后来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了《国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了《兵法》

C、引导学生说话:

司马迁悲愤交加,一想到,就想血溅墙头,但想到,又让他放弃了轻生的念头;一想到,就想了此残生,但想到,又让他有了活下去的勇气。最后,他想到了,所以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D、埋在心底的是个人痛苦和耻辱,留给后人的是一行行工整的隶字。司马迁写史书一丝不苟,矢志不渝。

板书:忍辱负重

三、抓巨著,体会情感。

电脑出示:就这样,辉煌巨著〈史记〉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1、学生自由朗读,体会。

2、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可以看出他具有什么的精神?(板书:坚持不懈)

3、你从那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司马迁在坚持不懈地写《史记》呢?

4、整整13年发愤写作,可文中写得太简略了,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太大了,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插图和课文提供给我们的信息,展开丰富的想象,在下面选择一组画面,想象描述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作的。

1)冬天,大雪纷飞,寒气逼人,司马迁;夏天,烈日炎炎,蚊蝇乱飞,司马迁。

2)在编写《史记》的过程中,遇到某一个年代的人、事不太清楚时,司马迁;当他的所作所为得不到别人的理解,遇到他人讽刺和挖苦时,他。

3)白天,司马迁;晚上,司马迁。

4、司马迁是不是只用了13年就写出了《史记》?为什么呢?

(1)年轻时:努力读书,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资料为写史书打下基础)

(2)父亲死后:牢记嘱托,每天都

(研究、阅读、整理、查对,工作量大,非常辛苦,这是为写史书作准备,这项工作司马迁整整做了四年。)

老师在提供一个数据,60岁完成。

过渡:是呀,没有司马迁早年的学习和收集材料,就不可能有《史记》的。诞生,没有司马迁的不忘父命、忍辱负重、坚持不懈的发愤写作,也不可能有《史记》的诞生。这发愤包含的

是他不忘父令、忍辱负重的写作。读最后一句话来体会他用自己的一生在写《史记》。板书:生命铸就

5、后人是如何评价司马迁和他的《史记》的呢?(学习补充资料)

⑴关于《史记》

鲁迅先生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⑵关于司马迁:他那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崇高的人格将永远闪耀着不朽的光芒。(司马迁无论在历史上还是文学上,都取得了光辉的成就,为后人展示了一部规模宏大的社会变迁史,可谓辉煌巨著传万代。)

2、出示司马迁像,面对司马迁和他留给我们的《史记》,我们心中感慨颇多。让我们一起读出心中的真挚情感。(齐读)

四、课文,了解人物

1、同学们,今天,我们是从发愤一词走进了了司马迁内心的,从发愤一词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司马迁。

2、总结板书,我从发愤一词看到了()的司马迁。

学生齐读。

3、可以这样说,没有司马迁,就没有我们今天的辉煌巨著《史记》;没有司马迁,我们就不能很好的了解当时的历史;没有司马迁,我们就看不到一种发愤的可贵精神。

五、拓展阅读,升华体验。

1、下面12个成语介绍了司马迁的一生。

博闻强记家学渊源栉风沐雨名山大川

挺身而出犯颜极谏飞来横祸不白之冤

忍辱含垢大笔如椽鸿篇巨制藏之名山

2、感受司马迁伟大的人格魅力,一个英雄形象,学习他刚强、坚韧、百折不挠的精神。读词。

3、课后多了解有关司马迁和《史记》的知识。

教师板书: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不忘父命

忍辱负重

坚持不懈

生命铸就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篇三

【教学目标】

1、课文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朗读好父亲临终前的话语和描写司马迁的遇难后的心理活动的语句。

2、理解品悟:创设情境,启发想象,体会小司马迁倾听英雄故事时的激动,承诺父亲嘱托时的决心,遭遇飞来横祸时的忍辱负重,进而理解“发愤”的含义。感受司马迁在遭遇飞来横祸后的悲愤交加的心情,理解他不顾个人耻辱和痛苦,发愤写《史记》的执着。

3、主动性:积极参与读书实践活动,能主动与同学们交流,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能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4、创造性:能根据老师创设的情境,想象司马迁听了那些故事?写书时遭遇那些苦难?说说哪些伟人是靠发愤取得成功的。

【教学重点】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司马迁受酷刑后悲愤交加的心情,及为什么能忍辱负重、发愤著书。

【第一课时的准备】

1、自学本课生字,体会课后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梳理文章的思路,用标题形式归纳主要段落的意思。

3、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4、布置搜集有关司马迁和《史记》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在要下课的时候,大家提出了两个问题,还记得吗?

投影出示:(1)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2)司马迁是如何发愤写《史记》的?

齐读这两个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两个问题。

二、精读课文,品悟“发愤”

(一)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一、二自然段,思考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划出有关语句,可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见解。

(2)交流。学生可能会交流到这些内容:

a、“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

(从这句可以看出司马迁从小生活的环境,黄河被称为我们母亲河,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在这里衍生。从小就有机会观察黄河,了解黄河,受到黄河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有 周围的父老乡亲对他有很多的影响。)

听着父老乡亲给他讲述的古代英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他会想些什么呢?(他要把英雄故事记载下来传给后人,他也想当英雄成就一番事业。)

你很会读书,善于从书中得出自己的见解。

b、“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他还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从这句可以看出司马迁写《史记》受他当史官的父亲的影响很深刻。)

司马迁的父亲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从“专门掌管”、“立志”、“3000千余年间的历史”等可知,司马迁的父亲同样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令人敬佩。在司马迁眼里,父亲就是值得崇拜的偶像。)

是的,司马迁从小努力读书,20岁的时候就游历了大半个中国,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历史故事。虽然年龄尚小,但掌握了大量的历史知识,积累了大量历史资料,如果不将之载入史册,岂不是太可惜了!

还有什么原因,促使他要写《史记》的?

c、“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的,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

(司马迁写《史记》是为了继承父亲的遗志,完成父亲的遗愿。)

(1)为什么父亲临终时的嘱托会有这么大的力量?请同学们深情地读一读司马迁父亲临终时对他所说的话,你能从父亲的神态、动作和语言中感受到些什么?(遗憾、殷切希望)

(2)司马迁深知这份嘱托饱含着父亲的血泪,也饱含着对儿子殷切的希望。你能想象出生命垂危的父亲拉着儿子的手老泪纵横的场景吗?边读边想,相信你一定能读好父亲临终时的这份特殊的嘱托。

a自由读

b指名读、评读:我听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希望;我也感受到了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司马迁一定会牢牢记住父亲的话,永远不会忘记。

c 齐读: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份满含热泪而又沉重的遗嘱。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正当司马迁立志要成为一位伟大史官,立志一定要完成父亲遗愿时,一场飞来横祸降临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他遇到了什么?

(1)提问:横的读音hèng,查字典理解字义。这飞来的横祸指的是什么?(原来,司马迁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

(知道这位将军是谁吗?他就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当时李陵出兵攻打匈奴,因寡不敌众,被迫投降,消息传到朝廷,汉武帝非常生气。当时司马迁想到李棱一贯的为人,便仗义执言,称李陵投降有一定的客观原因。汉武帝便迁怒于司马迁,对之动用了酷刑,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李陵事件”。)

(2)师简介酷刑:酷刑叫“宫刑”“腐刑”,是宫中太监所受的刑罚。他使司马迁从一个殿上臣成了阶下囚,从一个堂堂七尺男儿,成了一个半男半女的太监,这是身体的摧残,更是人格的侮辱!在当时被视作奇耻大辱。

(3)所以他——悲愤交加;所以他想——血溅墙头;所以他要——了此残生

a理解悲愤交加,他悲什么?他又愤什么?

b能不能把你的悲愤之情送进去,好好读读这句话?

c从你的朗读中,我充分体会到了司马迁当时是多么绝望。

过渡:司马迁的伟大就在于他在如此巨大打击面前,作出了异于常人的选择。再看看课文,他为何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

出示:“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a对于这句话,同学们是怎么理解的?(指名说,师点拨)

b同学们,在司马迁看来,如果当时他为了摆脱个人的耻辱和痛苦而死了,那他的死就——,心里装着责任、想着别人的人,他们的死就重于——

c齐读: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蕴含哲理的话,一起来记住司马迁在逆境中所悟出的这个人生道理。

d小结:因为想在有生之年干一番事业,他要活出生命的价值,所以他要把个人荣辱、痛苦埋在心里,所以他要发愤写<史记>,所以他想——“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两个“一定”体会到了司马迁的坚持不懈,司马迁的坚定和执着。)

磨难是块试金石。面对耻辱,面对困难,司马迁虽然痛苦到了极点,但他没有退缩,没有逃避,他选择了忍耐,选择了坚强。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好好体会一下司马迁的内心。

过渡 :请看书中的图画,看看图中的司马迁,此时,在他的脸上,我们已经看不到痛苦和绝望,只看到责任和使命。因为,他用自己的行动作出了最好的回答——

a老师引读:“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司马迁“事业高于一切,荣辱置之度外的高尚品质。)

b让我们齐读这句话,体会司马迁顽强的毅力。

(三)、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文中列举的数字能说明什么?(整整13年时间, 52万字)

(2)什么叫前无古人?

老师质问:在此之前,有没有人用13年时间写一部书?

在此之前,有没有一部书记录了2600年的历史?

在此之前,有没有人像司马迁一样,写出52万字的史书?

是啊!没有,从来没有!这就是——前无古人!

(3)齐读最后一段

三、全课小结,拓展“发愤”

1、.同学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过程,现在我们想想“发愤”是什么?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

2、还有哪些发愤的人和事呢?

3、用两三句话表达你此时的感受。(学生写好后大声朗读)

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是从“发愤”一词走进了司马迁的内心,从“发愤”一词卡到了一活生生的司马迁。可以这样说,没有司马迁,就没有我们今天的辉煌巨著《史记》;没有司马迁,我们就不能很好地了解当时的历史,没有司马迁,我们就看不到一种发愤的可贵精神。

四、作业

你还知道《史记》中哪些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听。

【板书设计】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年少立志

忍辱负重

坚持不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篇四

教材简解: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第十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讲的是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的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8年时间写成辉煌的巨著《史记》的事,赞扬了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遗志矢志不渝的精神。整篇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特别是本文人物感情色彩鲜明,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析人物品质,而且更是不可多得的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材料。同时,《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所在的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均是描写优秀人物,其教学目的明显在于: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适当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结合语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语言材料,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体会司马迁发愤著书的原因。

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司马迁发愤著书的原因。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历史环境,体会司马迁发愤著书的原因。

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语文阅读教学观。在课堂上,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及独特感受,引导学生对文本作出个性化的理解。“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作为老师,要善于引导,要从大语文观的角度出发,把课内与课外、书内和书外巧妙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学生对它的背景资料知之甚少,很有必要对文本知识作一些必要的补充。

现代接受理论认为,文学作品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具有审美功能的表现性语言,包含着许多“不确定”与“空白。作为教者,我们就应引领学生遵其路,识斯真,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品得个中妙谛。从而,操想象之舟神游于文本之海,或喜,或悲,或歌,或舞,或爱,或恨,或恶,或仇……感受生命,倾吐性情。

设计思路:

本文简练的语言,叙写了司马迁的一生,司马迁历尽沧桑的凝重和深厚,那种厚积薄发的从容和放达,更有一种摄人心魄,令人景仰的个性魅力和人格魅力。教师,在阅读中的任务就是唤醒孩子们潜意识中的认识,就是让孩子们在充分阅读、尽情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构建、自我升华。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导探究。

1、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板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齐读课题 读准“迁”。交流收集来的相关资料。

(教师点评:要求简洁、把握重要信息)

【课标高年级段要求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具有处理信息的能力。】

2、交流:从课题中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相机理解“发愤”。)

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并梳理出重点,引导学生形成探究意识。】

二、检查预习,引读课文。

1、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对课文中的词语的掌握情况。(出示词语)

入狱   酷刑  泰山   耻辱

摊开   隶字  耗尽   记载   飞来横祸

①开火车读词语,及时正音。

②要正确地读这些词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你能给同学们作示范吗?(“载、横”是多音字;“刑”是后鼻音。)

③齐读词语。

④同学们,通过读课文,你理解“飞来横祸”这个词吗?指名说。

谁能找出文中指“飞来横祸”的那句话呢?

出示:“原来……入狱受了酷刑。”

“酷刑”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资料。(出示“李陵之祸”相关材料。)

【通过教师补充“李陵事件”,使学生了解司马迁是一个正直、勇敢,不同流合污的硬汉子,是个是非分明的客观的史官。】

读了这些,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把你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自己试试,指名读,齐读)

3、入狱受酷刑后的司马迁是怎么做的呢?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此刻,你的心情怎样?指名说。

是啊,司马迁这样的精神,让我们敬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引导学生读好第三小节

【学生边读边揣摩,边读边感受,边读边设身处地地去想。他们才会与文本人物同悲、同恨、同爱,才会感受到文字的力量,感受生命的真谛,真正为他们的精神成长奠基。】

过渡:是的,司马迁就是这样发愤写《史记》的。是什么力量让司马迁在遭受到飞来横祸后还能振作起来,发愤写《史记》呢?

【司马迁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是他最终下了决心,“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史记》”,是什么原因使司马迁选择了“忍辱偷生”呢?这个问题,学生很自然地联系到了前面的段落。】

三、品读语句,读顺课文:

1、交流:

(1)指名说。

(2)相机出示:“司马谈临终之时……史书哇!”(板书:牢记嘱托)

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这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说。

父亲临终时“泪流满面”的嘱托,语重心长。谁来读一读父亲的临终之托?指名读、齐读。

【引导学生通过潜心会文和表情朗读课文,感悟、体验司马谈临终时“泪流满面”的遗嘱,使学生的心灵就会受到震撼。】

(3)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还有怎样的原因?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他从小看着……心里十分激动。”

是啊,生在源远流长的黄河边,听着无数英雄的故事,心里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你能把他心里的激动表达出来吗?

“受父亲的影响……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读了这段话,你有怎样的感受?

【课标高年级段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能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4)指名读一二小节。

3、师:是的,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听着英雄的故事,受着父亲的影响,司马迁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这为他后来写《史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当受到父亲的临终嘱托后,司马迁就下定决心写《史记》,即使受到酷刑,他也发愤努力着。

就这样……(引读第四自然段。)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刑、廷、迁、啸、狱、泰

2、交流:你觉得哪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讨论?指名说并交流写法。

【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重点指导,有的放矢。】

3、教师范写,学生临写,交流评议。

五、作业。

1、完成补充习题1、2;            2、完成课后描红。

板书设计: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积累资料

牢记嘱托

忍辱负重

辉煌巨著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篇五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4、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有意识的关注《史记》,并收集其中以两个故事,在同学之间交流。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司马迁把个人的荣辱置之度外,为完成父亲的遗愿,实现人生价值矢之不渝的精神。

2、理解司马迁受酷刑后悲愤交加的心情及为什么能忍辱负重、发愤著书。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脉络。初步了解司马迁及《史记》。

教学过程:

一、成语导入,了解《史记》的辉煌:

1、同学们,我们阅读过不少成语故事,了解了不少成语。读读这些成语,看看有什么发现。

2、出示:(齐读)

指鹿为马破釜沉舟卧薪尝胆毛遂自荐四面楚歌

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纸上谈兵一字千金图穷匕见

3、指名说说自己的发现。

4、是的,这些成语都是出自历史故事,而且出自同一本著作《史记》。

5、板书:《史记》,知道《史记》吗?谁能来介绍一下。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司马迁。简介司马迁。

简介史记:

《史记》共52万多字,记载了从黄帝至汉武帝约3000年间的史事。它不仅是空前的历史巨著,而且也是哲学界的宝贵遗产。被鲁迅先生喻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6、今天这堂课,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走近司马迁,走近《史记》。

板书:发愤写《史记》

7、齐读课题。

(指导读题:文章有文眼,标题有题眼。这篇文章的题眼是———生答“发愤”。什么叫“发愤”?凭你的直觉说。(发愤就是很坚决。很努力。决心做好一件事情。文中司马迁发愤一定要完成《史记》。所以我们要怎么读?)

再读课题,说说从课题上想到了什么?(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他在什么情况下发愤写《史记》的?又是怎样发愤写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

(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

(2)他又是怎样“发愤”写作的?

(3)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愤“写作的?

(4)结果怎样?

2、对照上述四个问题,分别阅读课文的相关自然段,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说说本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四、小结

(略)

五、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理解《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

2、引导学生抓住体现中心的词句,通过诵读来感悟,内化语言;通过感受人物的思想斗争展开合理大胆想象,进行语言与思维的训练,使人物更丰满。

3、学习本文数字描写的方式,是文章更真实,更让人赞叹。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一、品读课文,领悟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原因

过渡: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司马迁发愤写作《史记》呢?

板书:原因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1、2自然段,思考

2、汇报交流:

出示:“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

(1)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2)小结:“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源于母亲河的熏陶;“古代英雄的故事”令他十分激动,源于历史故事的感染。

(3)还有什么原因促使司马迁发愤写史呢?

出示:“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他还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1)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2)是的,司马迁受父亲影响,从小努力读书,他还游历了大半个中国,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历史故事。掌握了大量的历史知识,积累了大量历史资料,

可以说:发愤源自环境的影响,父亲的影响

出示父亲说的话:

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的,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

(1)这就是父亲临终的嘱托。同学们,用心边读边想,这句话里的“千万不要忘记……哇”所表达出来的强烈的愿望是什么?(2)为了完成父亲遗愿,是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重要原因。

(3)指导朗读:想象司马迁听着父亲临终前的嘱托,可能会想些什么呢?说些什么呢?

可以说,发愤源自于父亲的嘱托

二、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呢?

1、自学课文2、3自然段,画出课文中突出表现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有关语句,,在旁边简单地写出自己的感受,并带着感受读读画出的句子。

2、生自学交流

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

(1)、每天忙着,忙的忘记了——(时间),忙的忘记了——(吃饭),没有忘记——(写史记),他在发愤写——(史记)

(2)、读到这儿,你认识了怎样的司马迁?(孜孜不倦废寝忘食)

(3)、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勤奋吗?

你还找到了那些句子?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篇六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为了完成父亲遗愿矢志不渝的精神。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了解司马迁的《史记》。

2.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揭题,解题

1、介绍《史记》。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它反映了从黄帝到汉武帝这2600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优秀典范。(板书:16、司马迁)

2、介绍司马迁。司马迁是汉代的史官,《史记》的作者。

3、司马迁为什么能写成《史记》这部辉煌著作呢?

4、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理解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讲述:把道理或事情讲出来。记载:把事情写下来。

搜集:到处寻找并聚集一起。研读:钻研并阅读。

飞来横祸:意外到来的祸患。发愤:决心努力。

三、再读课文,划分段落

1、默读课文,思考:

(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

(2)他又是怎样“发愤”写作的?

(3)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愤“写作的?

(4)结果怎样?

2、对照上述四个问题,分别阅读课文的相关自然段,参照书后练习4中提供的样子,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2):父亲对司马迁的影响和临终时的嘱托。

第二段(3):讲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

第三段(4):写司马迁忍辱负重坚持写书。

第四段(5):讲司马迁用毕生的心血写成了辉煌巨著——《史记》。

3、指名让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继续学习课文。

2.理解“发愤”的意思。司马迁受刑后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教学准备:投影文字

一、讲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2、司马迁主要受了父亲的什么影响?

3、受了父亲的影响,司马迁是怎么做的?

4、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5、父亲的影响在司马迁成长历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特别是父亲临终时“泪流满面”的嘱托,更对司马迁完成《史记》的写作起着重大的作用。

6、指导朗读父亲的话。

二、讲读第二段

1、轻声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正当司马迁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飞来了一场什么横祸?

2、讨论“横祸”,理解“酷刑”。

(1)这场横祸是怎么引起的?

(2)什么是酷刑?从受酷刑可以看出司马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3、指导朗读第二段课文。

三、讲读课文第三段

1、司马迁受刑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段,用“——”画出司马迁怎么想的句子,用“~~~~~”画出司马迁怎么做的句子。

2、出示司马迁是怎么想的句子。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1)他为什么想雪溅墙头,了此残生?

(2)他又为什么打消了这个念头?

3、出示司马迁怎么做的句子。

司马迁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司马迁事业高于一切、荣辱置之度外的可贵品质。

四、讲读第四段

1、指名读这段,思考:为什么说《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

2、组学生讨论。

3、指导朗读。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作业

1、完成文后习题4。

2、朗读课文,试着复述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复述课文

一、复习

1、听写。

历史 辉煌 耻辱 讲述 专心致志 记载 搜集 研读 悲愤 飞来横祸

2、“发愤”是什么意思?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成《史记》的?

二、复述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指名说出课文的段落大意。

3、同桌互相复述课文。

4、指名复述课文,评价。

三、总结课文

1、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作的?

2、故事的什么地方使你最感动?

3、齐读课文。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复述课文。

板书:  11、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遵照嘱托

遭受酷刑      完成巨著

发愤著书      前无古人

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篇七

1、 自由读

2、 指名读,正音

3、 课文中写的`和你猜的一样吗?多种形式来读课文。

(1)为什么要写?分别读一、二小节,归纳小节意。

你觉得哪句话最能概括这一节的意思?

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

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资料。

(2)怎样发愤写的?第三小节。

要来概括这小节的内容,你关注到了哪些关键的句子?

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 《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书。

你能整合这三句话说说这小节写了什么吗?提炼忍辱负重。

一场飞来横祸让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到了死,但是为了完成《史记》,他忍辱负重,发愤写作。

学习课文的一二小节 篇八

一部辉煌巨著的诞生要靠一辈子的准备,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完成,就在很小的时候,写史记的这颗种子就在司马迁的心田里播下了,读读课文第一节,你认为有哪些原因让日后的司马迁能著成《史记》?

1、 黄河流域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这里流传着许多英雄的故事,他是听着英雄的故事长大的,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司马迁的血液里注定奔流着黄河不屈的精神。会听到哪些英雄的故事?尧舜禹的故事,(复习朝代歌,了解有名的人物)每每听到这些故事,司马迁会有怎样的想法?要像他们一样成为一个英雄,要把这些故事记下来,传给后人。

2、 受父亲的影响。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达三十年之久,司马谈博学,精通天文、《易》学和黄老之学。司马迁从小接受其父的启蒙教育,十岁起诵读「古文」,后随父去长安,同当时著名经学大师孔安国、董仲舒学习《古文尚书》和《春秋》。

十九岁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活。他的足迹到达会稽,访问夏禹的遗迹;到过姑苏,眺望范蠡泛舟的五湖;到达淮阴,访求韩信的故事;到过丰沛,访问刘邦、萧何的故乡;到过大梁,访问夷门,并考察秦军引河水灌大梁的情形;到过楚,访问春申君的宫殿遗址;到过薛地,考察孟尝君的封邑;到过邹鲁,拜仰孔孟的家乡。此外,他还北过涿鹿,登长城,南游沅湘,西至崆峒。后又出使巴蜀,到达今天昆明一带大西南地区。

3、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想说的?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从小就胸怀大志,志存高远,博闻强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完成编写史书在作知识的准备。让司马迁独自担当起写《史记》的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指导学生读好父亲的临终遗言。父亲是怎么说的?父亲还会带着怎样的感情说这段话?

这是一位临终的老人,他泪流满面地说――

这是一位父亲在努力倾诉着他最后的心愿――

一生满怀抱负,却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儿子,他语重心长地说――

看着奄奄一息泪流满面的父亲,听着他的谆谆嘱托,司马迁会怎么想怎么说?

为了自己从小立下的志向,为了父亲临终前的嘱托,于是他每天忙着——忙着——当他累了,倦了,他都会想起父亲的话——

正当司马迁埋头专心致志地写作时,发生了怎样的事让司马迁会更加发愤地写《史记》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篇九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为了完成父亲遗愿矢志不渝的精神。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

1、介绍《史记》。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它反映了从黄帝到汉武帝这2600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优秀典范。

(板书:16、司马迁)

2、介绍司马迁。

司马迁是汉代的史官,《史记》的作者。

3、司马迁为什么能写成《史记》这部辉煌著作呢?

4、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理解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讲述:把道理或事情讲出来。

记载:把事情写下来。

搜集:到处寻找并聚集一起。

研读:钻研并阅读。

飞来横祸:意外到来的祸患。

发愤:决心努力。

三、再读课文,划分段落

1、默读课文,思考:

(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

(2)他又是怎样“发愤”写作的?

(3)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愤“写作的?

(4)结果怎样?

2、对照上述四个问题,分别阅读课文的相关自然段,参照书后练习4中提供的样子,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2):父亲对司马迁的影响和临终时的嘱托。

第二段(3):讲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

第三段(4):写司马迁忍辱负重坚持写书。

第四段(5):讲司马迁用毕生的心血写成了辉煌巨著——《史记》。

3、指名让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2、司马迁主要受了父亲的什么影响?

3、受了父亲的影响,司马迁是怎么做的?

4、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5、父亲的影响在司马迁成长历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特别是父亲临终时“泪流满面”的嘱托,更对司马迁完成《史记》的写作起着重大的作用。

6、指导朗读父亲的话。

二、讲读第二段

1、轻声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正当司马迁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飞来了一场什么横祸?

2、讨论“横祸”,理解“酷刑”。

(1)这场横祸是怎么引起的?

(2)什么是酷刑?从受酷刑可以看出司马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3、指导朗读第二段课文。

三、讲读课文第三段

1、司马迁受刑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段,用“——”画出司马迁怎么想的句子,用“~~~~~”画出司马迁怎么做的句子。

2、出示司马迁是怎么想的句子。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1)他为什么想雪溅墙头,了此残生?

(2)他又为什么打消了这个念头?

3、出示司马迁怎么做的句子。

司马迁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司马迁事业高于一切、荣辱置之度外的可贵品质。

四、讲读第四段

1、指名读这段,思考:为什么说《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

2、组学生讨论。

3、指导朗读。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作业

1、完成文后习题4。

2、朗读课文,试着复述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听写。

历史辉煌耻辱讲述专心致志

记载搜集研读悲愤飞来横祸

2、“发愤”是什么意思?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成《史记》的?

二、复述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指名说出课文的段落大意。

3、同桌互相复述课文。

4、指名复述课文,评价。

三、总结课文

1、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作的?

2、故事的什么地方使你最感动?

3、齐读课文。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复述课文。

板书:

司马迁 父亲的影响与嘱托 专心致志

发愤写 受酷刑 克制自己、发愤写作《史记》

教学目标: 篇十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3、 在理解、品位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悟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4、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关注《史记》,选择其中的一两个小故事和同学交流。

上面内容就是众鼎号为您整理出来的10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最新8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