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学习 > 学习总结 >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优秀9篇】

众鼎号分享 47342

众鼎号 分享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9篇《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一

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_=m(2π/T)^2_

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

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

(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运动学中最典型的也是最简单的理想化的运动形式,学习本章的有关知识对于运动学将会有更深入地了解,难点在于速度、时间以及位移这三者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要熟练掌握有关的知识,灵活的加以运用。最后,本章末讲学习一种有代表性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形式:自由落体运动。

考试的要求:

Ⅰ、对所学知识要知道其含义,并能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并直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

Ⅱ、能够理解所学知识的确切含义以及和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解释,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加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的“理解”,“应用”。

要求Ⅱ: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位移与速度的关系,v-t图的物理意义以及图像上的有关信息。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三

1、质点:

(1)没有形状、大小且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是否能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其具体分析。

2、加速度(A)

(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

(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4、匀速直线运动(A)…众鼎号 1126888.com…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⑵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分类:

⑴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5、重力(A)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⑴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⑵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①质量均匀分布的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②一般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可以在物体内,也可以在物体外。一般采用悬挂法。

3、重力的大小:G=mg

6、弹力(A)

1、弹力

⑴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⑵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一定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时应先确定受力物体。

3、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弹簧弹力:F=Kx(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

4、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如果物体间存在微小形变,不易觉察,这时可用假设法进行判定。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五

1、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

(1)通过认真审题,确定研究对象。

(2)采用隔离体法,正确受力分析。

(3)建立坐标系,正交分解力。

(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

(5)统一单位,求出答案。

2、解决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方法是:

(1)选取的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时可采取“先整体,后隔离”或“分别隔离”等方法。一般当各部分加速度大小、方向相同时,可当作整体研究,当各部分的加速度大小、方向不相同时,要分别隔离研究。

(2)对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式,求出答案。

3、解决临界问题的基本方法是:

(1)要详细分析物理过程,根据条件变化或随着过程进行引起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变化,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

(2)在某些物理过程比较复杂的情况下,用极限分析的方法可以尽快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

易错现象:

(1)加速系统中,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用拉力F直接拉物体与用一重力为F的物体拉该物体所产生的加速度是一样的。

(2)在加速系统中,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两物体组成的系统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支持力等于重力。

(3)在加速系统中,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两物体要产生相对滑动拉力必须克服它们之间的静摩擦力。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六

认识运动

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参考系

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

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

第二节时间位移

时间与时刻

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 t1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七

1、“绳模型”如上图所示,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过点情况。

(注意:绳对小球只能产生拉力)

(1)小球能过点的临界条件:绳子和轨道对小球刚好没有力的作用

(2)小球能过点条件:v≥(当v>时,绳对球产生拉力,轨道对球产生压力)

(3)不能过点条件:v<(实际上球还没有到点时,就脱离了轨道)

2、“杆模型”,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过点情况

(注意:轻杆和细线不同,轻杆对小球既能产生拉力,又能产生推力。)

(1)小球能过点的临界条件:v=0,F=mg(F为支持力)

(2)当0F>0(F为支持力)

(3)当v=时,F=0

(4)当v>时,F随v增大而增大,且F>0(F为拉力)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八

第一节认识运动

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参考系

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

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

第二节时间位移

时间与时刻

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

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

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单位是m/s。

v=s/t

瞬时速度(与位置时刻相对应)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第五节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a=(vt—v0)/t

2.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3、变化量=末态量值—初态量值……表示变化的大小或多少

4、变化率=变化量/时间……表示变化快慢

5、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该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随时间改变)。

6、速度是状态量,加速度是性质量,速度改变量(速度改变大小程度)是过程量。

第六节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

1.s-t图象是描述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曲线。(不反映物体运动的轨迹)

2、物理中,斜率k≠tanα(2坐标轴单位、物理意义不同)

3、图象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

1.v-t图象是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岁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线。(不反映物体运动轨迹)

2、图象与时间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在t轴上方位移为正,下方为负,整个过程中位移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积的代数和。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九

考点1: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平衡状态的定义:

如果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的条件: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

考点2:超重和失重

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考点3:从动力学看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是:

1,物体是从静止开始下落的,即运动的初速度为零。

2,运动过程中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上面内容就是众鼎号为您整理出来的9篇《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众鼎号的价值所在。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生物初中知识点总结(优秀9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