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学设计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众鼎号分享 163497

众鼎号 分享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第七章长方形和正方形第2节 篇一

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级上册第83~86页。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生活种的数感。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尝试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同学间协作互助的精神。

3 教学重点/难点/考点

3.1 教学重点:

探索并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2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特殊性。

3.3 考点分析:

会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 教学目标依据

4.1 课程标准的要求:

(1)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

(2)重视发展学生的计算策略,提倡算法多样化。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计算的作用。

4.2 教材分析:

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角、线段、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再一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及他们的周长,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同时又为后续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做好铺垫,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内容。这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还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积累了知识经验。

4.3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孩子,在一二年级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长度和长方形、正方形的相关知识,因此学习这些知识,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学习难点。老师应关注的是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把动手操作和动态演示相结合,让学生加深印象,在此基础上探究出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各种公式。

5 专家建议

(1)选取生活中熟悉的素材来学习几何知识,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6 教学方法

情境引入——新知讲授——巩固提升——总结

7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8 教学过程

8.1 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看这张照片,老师想给他镶上边框,那样会更漂亮。到底需要多长的边框呢?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一想该怎么办?(课件出示照片)

生1:量出每一条边多长。

生2:两处四条边一共多长。

生3:可以用线围一圈。

量出这个长方形照片四条边一共有多长,也就是它四条边的长度总和。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周长”。(板书:周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件出使物体,让学生感知它们的周长)

8.2 新知探究

(一)、长方形的周长

师: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帮助老师制作这个

长方形照片的边框,谁来指出他的周长。怎么就知道了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呢?(先量再算)

师:同过测量得出了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如何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小组讨论一下,并记录下你们小组的算法。

生汇报交流。

生1:我们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就得到了它的周长。方法: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即6+4+6+4=20.

生2:我们先算了两个长,再算了两个宽。方法是长×2+宽×2=长方形的周长。6×2+4×2=20.

生3:我是先算了长加宽的和,也就是长方形一组邻边的长。因为有两组相等的邻边,所以再乘以2,即(6+4)×2=20(厘米)

师追问:长+宽×2这样写行吗?为什么?(不行)

师:比较一下着三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下面用你喜欢的方法完成这道题。学生算完,汇报自己的想法。

师:你什么选择这种方法算?(算法优化)

师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二)、正方形的周长

师:老师这里呀还有一张正方形卡片,谁来说一说正方形的周长?要想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数据?正方形卡片的边长是5厘米,你会计算它的周长吗?怎么算?

生汇报算法:

生1:我们是把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就得到了它的周长。也就是说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5+5+5+5=20(厘米)

生2:把正方形的。四条边分成两组。(5+5)×2=20(厘米)

生3:因为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边长×4得到正方形的周长。5×4=20(厘米)

师:在这几种方法里,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师板书: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8.3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练习题

8.4 总结本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周长是图形一周的长度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 边长×4

9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6+4+6+4=20(厘米)5+5+5+5=20(厘米)

6×2+4×2=20(厘米)(5+5)×2=20(厘米)

(6+4)×2=20(厘米) 5×4=20(厘米)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 边长×4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内容:

教材P63例题,P64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来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通过测量、计算、拼图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生初步体会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以及拼图中图形边长以及周长的变化,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其中乐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周长计算的算法理解及交流喜欢的算法基础上逐步掌握长方形周长计算。

教学过程:

一、疑问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手中的是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你们想用它们来拼图形吗?

1、出示题目“用4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师:请一生读题。你会拼吗?

生:拼一拼。

全班交流。

2、师:用同样的4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这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会不会相等呢?今天就来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揭示课题)学完了这一课再来解答这一问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一)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1、导入,师:你去过标准的篮球场吗?

生:有,没有。

师:这里有一个标准的篮球场,(演示课件:这是学校的篮球场)

这个篮球场是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形

师:谁来指指篮球场边的各部分名称。(生指一指)几条长?几条宽?

师:篮球场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一起来看看。(演示课件:篮球场长26米,宽14米)

师:根据长和宽,你能提什么问题?(演示课件: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2、师:谁来指一指篮球场周长。(生指)篮球场周长也就是围成这个篮球场几条边长的和。你会算吗?在草稿纸上写出来。

生:独立计算,师巡视学生。

师:有不一样的上去写。

生:①26×2+14+14=80(米)

②14×2+26+26=80(米)

③26+26+14+14=80(米)

④ 26×2=52(米)

14×2=28(米)

52+28=80(米)

⑤ 26+14=40(米)

40×2=80(米)

3、交流:

①26×2+14+14,26是篮球场的什么?(长)为什么×2?14呢?为什么有2个14相加?

②14×2+26+26。同上。

③26+26+14+14,你根据什么来求周长?(长+长+宽+宽=长方形周长)

④你根据什么来求周长?(长×2+宽×2)为什么×2?

比较:③和②有何不同?(26+26-26×2,14+14-14×2)

⑤26+14=40指的是什么?为什么×2(生指一指,1个长和宽,2个长和宽)

4、师:你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

生:第⑤种,因为第5种较简便,

第③④种,因为③④种比较好理解。

5、师:要求长方形周长,必须要知道和宽,如果长和宽不知道,怎么办呢?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提示:对边相等,只要量几个长和宽就可以了?)多种答案

(二)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1、导入:刚才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学习的很好,你们想学习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吗?(课件演示: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师:边长是几条边的长?边长25厘米是哪一段,周长呢?请生指一指。会计算出正方形周长吗?

生:独在计算后上黑板写

①25+25+25+25=100(厘米)

②25×4=100(厘米)

2、全班交流

(1)、25+25+25+25,25指什么?(边长),根据什么来求正方形周长?

(2)、25X4,为何边长X4?

4、你喜欢那种算法?为什么?

5、要求正方形周长,必须要知道什么?(边长)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提示:4条边相等,只要量几条边长就行了?)2X4=8cm 1x4=4 cm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口头报(1)6+3=9 cm 6X2=12 cm

9X2=18 cm 3X2=6 cm 12+6=18 cm

(2)3+4=7 cm 3X2=6 cm 7X2=14 cm

4X2=8 cm 6+8 =14cm

(3) 3+3+3+3=12 cm

3X4=12 cm

过渡语:有很多实际问题都要用到周长的计算,(学生说教室周围用到周长的计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师:镜子长2m,宽1m,镜子边框用铝合金材料做的,要求大约要多少铝合金材料,就是求镜子的什么?(周长)

生:口头报答案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师:“四周栏杆”指的什么?(生上来指一指)求“四周栏杆”长就是求什么?

生:口头报答案。

4、(1)解决导入中的那道题,

□□□□中,长宽各多少?为什么?周长是多少?

□□中,边长是多少?周长是多少?

□□

周长相等吗?

(2)用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可以拼成哪些不同的图形?长和宽各是多少?周长是多少?(出示黑板)

生:上黑板拼出不同答案。

师:出示黑板:□□□□□□ □□□

□□□ 问:长宽各多少?周长呢?(生动手算)周长相等吗?

(3)用12个拼呢?(出示黑板)

生:上黑板拼

师:同上。“哪个周长最长,哪个周长最短?”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及其推导过程。

2、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学习能力。

4、体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成就感。体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愉悦 。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出示物品,请同学摸一摸物品表面的周长。

2、师:同学们,有一天,小狗和小兔为了一件事发生了争吵。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小狗用绳子围成了一个正方形,小兔用绳子围成了一个长方形。小兔说:我用的绳子长,小狗说,我的绳子比你的长。同学们,你们能有什么办法判断谁的绳子长一点,谁的短一点呢?

3、学生思考,出主意。

同学们所用的办法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长方形或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求出它们的周长。

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小组合作,量长方形的边长。根据量出的长度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2、全班汇报交流:说出量出的边长是多少厘米(或毫米),再说一说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3、生汇报师板书。

4、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5、2人小组合作,量出正方形边长。根据量的长度算出正方形的周长。

6、全班汇报交流:说出量出的边长是多少厘米(或毫米),再说一说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7、生汇报师板书。

8、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9、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你认为谁用的绳子长?

三、实践应用

1、师:今天大家真不简单,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大的本领,有两个问题想请教大家。

2、我们数学课本的封面是一个长方形,请指出它的周长在哪里?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

3、作业:

4、完成的同学量量五角星的边长,求出它的周长。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教学设计

总第20课时

练习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周长。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2、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⑴自己先量一量记录下来,然后再计算。

⑵全班汇报,集体订正。

3、课本44页第二题:

出示一幅长方形的地图,求出它的周长。

⑴学生独立完成,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⑵集体订正。

二、综合练习

1、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如图:

⑴生独立完成。

⑵集体订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中间哪条边为什么不算?

2、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分米,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⑴独立思考:用90厘米的绸带围一圈指的是什么?

⑵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⑶全班汇报交流。

3、在课本上找两幅自己喜欢的图画,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再和同桌交流。

三、活动练习

四人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

姓名

头围厘米

胸围厘米

腰围厘米

四、作业

找一件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内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概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

2、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概括和抽象出长(正)方形周长公式。

【教具、学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卡片、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看《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吗?今天,进行了一场竞走比赛,他们为这事争论不休,请看大屏幕:猫和老鼠各沿着长方形和正方形跑一圈,他们谁跑的路线长?喜羊羊和灰太狼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猫和老鼠走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揭题:你们真聪明!老师非常欣赏你们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

板书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二、探索新知:

(一)摆小棒,探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1、摆一摆,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一生上台摆)

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指哪部分?

生:四条边的长度之的和。

师:我把这个长方形放大放在黑板上,求黑板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要量出哪些长度?

生:一条长和一条宽。

师:为什么不量出4条边的长度?

生: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地板书所摆小棒的长度。追问:现在可以求出它的周长了吗?

2、请你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3.用小棒来与同桌说明你的算法。

反馈:1生

4、反馈交流算法。

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说教师板书。要求用小棒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有这三种:(板书)

(1)6+4+6+4=20(厘米)周长=长+宽+长+宽

(2)6×2+4×2=20(厘米)周长=长×2+宽×2

(3)(6+4)×2=20(厘)周长=(长+宽)×2

(谁来说说他的算法,你理解了吗?)

5、交流讨论,优化算法。

小组交流讨论:

(1)这三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点?

(2)有什么不同点?

(3)你喜欢哪种算法?

6、引导学生概括归纳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 X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内容:

三年级哦数学上册P42-4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观察、测量、讨论的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新旧知识的引入。

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请你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2、课件出示图形:

问:你们能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吗?

根据学生操作演示,板书: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问:你能指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根据学生操作演示,板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就是它们四条边的长度之和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1)猜一猜:谁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交流方法。(比一比、量一量)

4厘米问:各条边长是多少?周长是多少?

6厘米

2、全班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问:大家都认为量一量的方法能很好地、科学地求出上面图形的周长,下面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求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独立测量、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①5+3+5+3=16(厘米)

②5×2=10(厘米)③(5+3)×2

3×2=6(厘米)=8×2

10+6=16(厘米)=16(厘米)

问:你们喜欢哪一种方法?(比较取优,归纳方法)

板书:(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

问:要计算长方形周长时,必需要知道什么条件?(长和宽)

3、试练:一个长方形长5米,宽3米。周长是多少米?

4、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3

8厘米

学生独立测量、计算出正方形的周长。

全班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①8+8+8+8=32(厘米)

②8×4=32(厘米)

问:你喜欢哪一种方法?(比较取优,归纳方法)

板书:边长×4=正方形的周长

计算正方形周长时,必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边长)

5、试练:一块边长是2分米的手帕,它的周长是多少分米?用一根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

242

35

2、用两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

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3、一个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四、全课归总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p63~65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2.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并能理解拼成的 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不相等。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台、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大的、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硬纸片每小组20张。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线”,重社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鼓励算法多样化,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1.提问: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来举例说明周长是什么意思?

(教师可多让几位学生举例说说,学生的回答肯定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有困难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三角板、课桌面、树干等说起,再逐步抽象到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指什么。)

2.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纸,让学生上去指一指它们的周长各是指哪里的长度。

[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从形象感知逐渐深入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同时也使用权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举例以及指一指知道了周长的意思,我们来看生活中的一个问题。

二、探索交流、展开新课。

1.投影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生读题。

2 .“理清题意。

师:谁来指一指这个篮球场的周长在哪儿,并告诉同学们哪条边是26米,哪条边是14米?

师:看懂了题目的意思,谁来告诉同学们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理解的?

(通过指一指、想一想使学生认识到求篮球场的周长实际上就是求篮球场四条边长度的总和。)

3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对题意理解得很清楚,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你准备怎样解答?

(这里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想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师: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就知道大家都成功了,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

(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说出这样做的道理。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板书)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以下这四种:

(1) 26+14+26+14=80(米)

(2) 26+26+14+14=80(米)

(3) 26x2=52(米)

14x2=28(米)

52+24=80(米)

(4)26+14=40(米)

40x2=80(米)

师:大家已经总结了四种方法,用这四种方法计算这个长方形篮场的周长都必须这个长方形的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到这里求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

(这里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说完整的话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更要注意调控课堂。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的角度不同,各人喜欢的方法肯定有所不同。在讨论四种方法时可能对第1种方法和第2种方法不屑一顾,从而有些不耐烦,教师要及时对该同学的发言进行肯定并重复,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渗透体现新课标“鼓励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

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交流后请一名学生总结一下。)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是有这么几种,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4.“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对个别差的可稍作指点。集体订正后可粗略统计正确情况。)

5“试一试”。

师:通过这两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掌握得很好,如课换成正方形如何求它的周长呢?(投影出示试一试)

师:这题是老师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再来分析呢?还是同学们偿试一下自己解答呢?

[这里由学生自己作主,充分体现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致力把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更进一步说明老师心目中有学生,把尊重学生放在首位。]

(学生练习,静等几分钟。)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各是怎样算的,同时看看你们那一组出现了哪几种不同的方法?

(讨论后请一组派个代表汇报,其它组如有不同意见可补充。)

[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探险索、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又能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

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答,集体订正时注意了解全班的正确率。)

2.“想想做做”第4题、第5题。

(要求学生先默看题目,然后说说对题目的理解,使他们认识到第4题实际上就是求一个长2米、宽1米的长方形的周长。第5题实际上就是求边长是6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这里可让前面题目做错的同学上前板演,再有针对性地订正。)

3.“想想做做”第6题。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拼图”游戏,大家有兴趣吗?(投影出示题目)

师:请各组同学拿出小正方形纸片,同心合力,先按要求拼出图形,再讨论出问题的

答案,同时请组长安排一名同学作好记录。

(学生动手操作、合作讨论,教师可参与其中一组。)

学生到实物投影仪前汇报,肯定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

师:由此可见,用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而且拼成的各个长方形的周长是不相等的。为什么都是有6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出的和长方形,周长却不同呢?你认为拼出的长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这里让学生稍作讨论,努力通过学生的回答得出因为拼出的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不同,所以周长也就不同,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拼出的长方形的周长与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短有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让学生自己总结,既可以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又可以使学生从中总结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篇七

教材分析

长方形周长计算是在学生对四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能很直观和形象地描述出一个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在编排上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和结果,使学生感悟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算,通过个性化的计算方法的交流、讨论,让学生一起来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知道了它们都有4条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在上一节课学生又知道了长、正方形的周长就是4条边的总和。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基础。三年级的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有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经历,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学生在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时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有条理地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推导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整节课我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觉得这节课突出以下几点:

1、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知识特征,在教学中我采用故事引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全心投入学到习中。

2、本节课始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学生心理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体现了活动促发展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活动中探索,活动中发展,整个教学过程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使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真正活起来。

3、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我

始终以商量的语气与学生交谈,把自己当作一位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与学生处于朋友关系、平等状态。由于有这样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学,乐意学。

4、本人在这节课教学中,在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中,学生喜欢用4条边的和求周长,不习惯用(长+宽)×2=长方形周长的公式。听课老师也认为教学重点不够突出,我也不十分强调采用这公式,这就是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数学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能利用对图形的认识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准备:

准备小棒、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流程一、基本练习

PPT出示(一个等边三角形和一个等腰梯形)

1、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你能说说屏幕上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吗?(暂停)

2、师: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边讲解PPT边闪动平面图形的边线,接着PPT导入平面图形每条边长的数据)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你会算吗?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师:这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12厘米,你们算对了吗?

流程二、引入课题

PPT出示

1、师:学校里有一块长方形的篮球场和一块正方形的草坪。小明和小红分别沿着篮球场和草坪的边各走一圈,他们走的一样快,怎样能知道谁先走完呢?

2、师:对了,计算出篮球场和草坪的周长,谜底就会自然揭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PPT出示课题)

流程三、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PPT导入:上面图片中左上角篮球场放大充满全屏,并标明数据,

1、师:我们先来研究篮球场的周长。请同学们先想一想什么是篮球场的周长?怎样算篮球场的周长?然后试着列式算一算,最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的算法。(暂停)

2、师:同学们一定想出了很多种算法,老师这里收集到几种,我们一起来看看。

PPT导入:(1)28+15+28+15=86(米)

(2)28+28+15+15=86(米)

(3)28×2=56(米),15×2=30(米),56+30=86(米)

3、师:第一种算法是把四条边的长顺次加起来;第二种算法是把相同的数放在一起加,第三种算法是先算两条长是多少,再算两条宽是多少,最后加起来。其实,这三种方法都是按照周长的概念计算的。也有同学是这样算的,你们看的懂吗?互相说一说。(暂停)

PPT导入:

(4)26+14=40(米),40×2=80(米)

4、师:因为长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所以也可以先将一条长和一条宽的长度加起来,再乘上2,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5、师: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现在你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吗?在小组里说说看。(暂停)

第三段:教学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流程四、教学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1、师:下面我们来研究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PPT出示:上面图片中右下角草坪放大充满全屏,并标上:草坪的边长是20米。

2、师:请同学们自己先列式算一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算法。(暂停)

PPT导入:

(1)20+20+20+20=80(米)

(2)20×4=80(米)

3、师:同学们可能出现下面两种算法,第二种算法

你们能看懂吗?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更简便?

4、师:现在你们能回答一开始的问题吗?小明沿着篮球场的边走一圈,小红沿着草坪的边走一圈,如果他们走得一样快,谁先走完呢?为什么?

第四段:教学想想做做1、2、3、4、5、

流程五、教学“想想做做第1、2题”

1、师:现在我们来完成“想想做做”第1、2两题。在动手做之前请同学们先思考:你准备测量几条边的长度,然后再动手测量、计算。(暂停)

2、师:因为长方形对边相等,所以在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只需测量一组长和宽就行了。而正方形四条边全相等,所以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时只要测量一条边的长度。

流程六、教学想想做做第3题

课件出示:这是想想做做的第3题:

1、师:请大家在作业本上计算每个图形的周长,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比一比谁的算法最简便。(暂停)

2、师:我们一起来核对一下,你们是这样算的吗?

流程七、教学想想做做第4、5题

1、师:下面我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师:先想一想,计算需要多少米长的铝合金材料,就是计算镜子的什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暂停)

3、师:镜子的形状是长方形,计算需要多少米长的铝合金材料,就是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暂停)因此做这样一个镜框,应该需要大约6米的铝合金材料。

请同学们在课本上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第五段:教学想想做做6

流程八、教学想想做做第6题

1、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动手拼一拼的游戏。活动要求是:用4个边长1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暂停)

2、师:老师也和同学一起拼,你们拼的方法和老师一样吗?(边演示课件边说明)

3、师:用4个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拼的方法是唯一的。这个正方形边长是多少厘米?(暂停)周长又是多少呢?

4、师:下面我们用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吗?拼成的长方形长、宽各多少厘米?(暂停)

5、师:有的同学拼成的是长6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有的同学拼成的是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边说边导入两个长方形)。猜一猜它们的周长会相等吗?再算一算验证你的猜想。(暂停)

6、师:比较拼成的两个长方形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7、师:用6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拼成一行,也可以拼成两行,由于拼法不同,长宽不同,周长也不相等。

第六段: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可以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你还有什么收获?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篇九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复习课。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拼组图形周长的变化。

2、通过不同层次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3、寻找解决问题的合适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正确、灵活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四、教学难点

理解拼组图形周长的变化。

五、教学流程

一、基础练习

知识点复习

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复习

学生读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学过的知识内容,并进行板书整理:

四边形:四条边、四个角;

长方形:两条长、两条宽;

正方形:四条相等的边。

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如果要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

学生回答“长、宽”后出示:长6宽3,并要求快速算出周长。

板书:(6+3)x2=18.

【设计意图】

课始通过学生读课题,开门见山,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方向,同时激活学生已有旧知,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与整理,领悟求长方形周长的必要条件,为后面的课堂顺利进行铺好道路。

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

1、剪去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运用上述长方形剪一剪,再计算图形的周长。

①剪掉一个长方形后,计算图形周长。

学生观察动画:剪掉一个长方形,思考:周长怎么变?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动画演示:边的平移。

②继续剪掉一个长方形,计算图形周长。

此时,周长又是怎么变的?为什么?

发现:是啊,虽然它们是不规则图形,但都可以通过边的平移转化成规则图形。

板书:不规则→转化

规则

③在”边“上剪掉一个正方形,观察图形的周长变化

学生边观察动画,边思考:周长还会相等吗?为什么?

预设:多了2条

根据学生的回答动画演示平移,并用红色标出多的2条边。

2、剪去一个三角形或梯形

思考:如果在上述长方形中剪去一个三角形,周长会怎么变?

思考:如果在上述长方形中剪去一个梯形,周长又会怎么变?此时,同学们看一看就知道剪去一个三角形后,图形周长变短;剪去一个梯形后,图形周长变长。

【设计意图】

充分发挥长6宽3这个长方形的素材价值,在不断的变化中巩固和加深了学生对周长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

由角上剪到边上,学生在原图与剪后图形的每次对比思考中,发现周长变与不变的原因,感悟到周长与图形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初步学会用动态的眼光看静态图形,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再计算。

剪掉长方形或正方形到剪掉三角形或梯形,突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让学生认识到周长不变是有条件的。

学生的认识在图形的一次次变化中逐步深入,渐渐体会到研究数学需要多角度思考。

二、拼组图形的周长

刚才是一个图形,如果2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来拼,会拼出怎样的图形?

学生动手拼一拼,整理学生作品:

【设计意图】

2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会拼出什么新的图形呢?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到大长方形和大正方形,只有极少部分孩子会拼出如上不规则图形的某一种。上图5种拼组情况突破了学生的常规思维,打破了学生的固有认知,同时也鼓励了学生要敢想敢做。

2个长方形拼成规则图形

观察上述拼组图形,算一算拼成图形的周长。

全班反馈交流上图中图形A、B的周长,即拼成大长方形、大正方形等规则图形时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生结合图形介绍,

方法①:图A(6+6+3)x2=30,图B

6x4=24。理由:将图A看成大长方形,”6+6“是该长方形的长,3是该长方形的宽。将图B看成大正方形,”3+3“即6是该正方形的边长。或将图B看成特殊的长方形得到(6+6)?2=24。

引导学生根据重合边的不同将图A看成按宽边拼,图B看成按长边拼。

方法②:总周长减去重合边长。

引导:一个长方形18,两个长方形拼的不就是2个18,为什么结果不是36?

思考:重合的边在哪里?要怎么办?如何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8x2-3x2=30

追问:为什么减掉3x2?有几条边重合?

小结方法:一个长方形周长是18,用2个长方形的周长,减去重合掉的2条宽。

你会用上述这种巧妙的方法计算图B的周长吗?

生说师板书:18x2-6x2=24

追问:为什么减去的部分和图A的不一样呢?

发现:看来减去多少要看重合掉的长度。

小结:2个长方形拼成规则的图形时,既可以用原来的知识将拼成的图形看成大长方形、正方形计算,也可以用新方法,即原来长方形周长的和,减去重合部分的长度。

板书:组合图形的周长=总周长-重合的边长

【设计意图】

由规则图形入手,运用整体的眼光将拼组后的图形看成长方形或正方形,运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计算周长。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用动态眼光观察静态的拼组图形,对比原图与新图,发现周长变化的原因,找到重合部分,从而初步感悟体会更为一般的周长计算方法,为下一个环节计算不规则拼组图形的周长做好充分铺垫。

2个长方形拼成不规则图形

剩下的5个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又如何计算呢?请同学们先给它们分分类。

1按宽边拼

预设:①和④是一类,①旋转后就能得到④。

引导:分别与图A、图B比较,哪一幅图与①④存在联系?联系在哪?

发现:①④与图A一样,重合的部分都是两条宽。

寻找:观察,还有哪幅图也是按这样的方式拼的?

预设:②

教师带领学生指一指①②④中重合的部分,直观感受这些不同形状的拼图有着相同的重合部分。

列示计算:18x2-2x3=30(板书)。

2按长边拼

③⑤是将长边的部分重合在了一起,它们与图B一样吗?如何计算它们的周长呢?

预设:与图B不一样。

列式:③为18x2-4x2=28,

⑤为18x2-2x2=32。

追问:3个图都是按长边拼的,为什么周长不一样?

预设:虽然3幅图都是按长边拼,但③⑤重合的是长边的一部分,图B重合的是整条长边。可见,重合的越多,周长越短。

结论:重合掉的越多,减去的越多,周长就越短。当长边完全重合时,周长最短。

【设计意图】

借上一环节的伏笔,学生能从5个看似没有规律的拼组图形中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按宽边拼,或按长边拼。

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从无序思维逐渐过渡到有序思维,通过主动探究,分析比较,逐步抽象概括出求拼组图形周长的一般方法。学生在其中学、在其中思、在其中悟,在变与不变中收获重合部分与周长的关系,课堂在这一层层的变化中显得丰富而深刻,充满浓厚的数学味。

三、综合练习

①运用上述结论,思考为什么16个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周长是最短的。

生结合图形解释:这些都隐藏在图形内部,都不算作这个图形的周长,重合的部分越多,那么露在外面的周长也就越短。

②把20幅绘画作品贴在一起,做一个“绘画园地”。要在“绘画园地”的四周贴上花边,怎样设计“绘画园地”才能使贴的花边最少。

【设计意图】

很多学生知道拼成正方形周长最短,问及为什么拼成正方形周长就会最短时,很少有孩子能讲透,此时重现这个经典题目,学生不仅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使学生的认识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了一层。

四、总结收获

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后,你有什么是印象最深的?

【设计意图】

本课冲破复习课的一般框架,尽情发挥2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素材价值,在不断的裁剪与拼组变化中,锻炼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让学生感受到复习课并非翻炒已有知识,复习课也充满新意。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数学教学设计 篇十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P42-43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测量、思考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在探究周长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教学难点】

理解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多种方法,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算法优化。

【教学准备】

PPT课件,课堂作业纸,配套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纸和框架各一组。

【教学流程预设】

一、揭题解题:

1、揭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引导复习析题:

(1)、什么是周长?

(2)、什么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二、展开学习:

1、设疑激趣:

华华想给自己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两张小卡片分别围上花边。哪张卡片需要的花边长一些?(作业纸长方形卡片长6cm,宽4cm,正方形边长5cm。)(板贴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纸各一张,各边长度放大5倍。)

(1)、这是要比较两个图形的什么?(周长)

(2)、请先选好起点,再用手比划或用笔描出两个图形的周长。

(3)、观察、估计:哪个图形的周长更长一些?

2、探索新知:

(1)、怎样才能准确比较两个图形的周长?(测量、计算、比较)

(2)、你认为两个图形分别需要测量几条边的长度?为什么?

(3)、学生准确测量相关边长,标明数据后集体核对。

(4)、请独立计算两个图形的周长,并进行比较。追问:你能分别用几种方法进行计算?之后同桌进行简单交流。

(5)、汇报交流,相机板书。学生想法预设:

长方形:

A、6+4+6+4=20cm

B、6×2+4×2=20cm

C、(6+4)×2=20cm

正方形:

A、5+5+5+5=20cm

B、5×4=20cm

答:两张卡片需要的花边一样长。

(6)、小结: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理由是什么?

3、拓展延伸:

(1)、师板贴两个图形的花边(外框)后设疑:利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将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分别拉成平行四边形和菱形(相机指名拉动)。现在这个平行四边形和菱形的周长又分别是多少呢?

(2)、生观察思考后组织交流:(要点:四边形拉动后形状发生变化,而周长不变。)

(3)、你会求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吗?

①、出示:张大爷家里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他想在菜地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②、需要测量哪几条边的长度?(生思考作答后师相机出示一组邻边长度)

③、学生尝试完成后组织交流。

4、走入文本:

学生阅读教材P42-43的例题2和例题3,并将自己喜欢的、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做上标记。

三、课堂巩固:

1、判断正误:

(1)、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长+宽)×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3)、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米,宽是2米,周长是10米。()

(4)、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8米,那么它的边长一定是7米。()

2、新知应用:

(1)、基本练习:P42做一做第1题、P43做一做第1题。

(2)、补充:学校给每间办公室配了一面长方形的镜子(如上右图),这面镜子的边框一共用了几米长的铝合金材料?

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与感受。

2、课外思考及作业:

(1)、请比较下面每组图形的周长。

(2)、解决问题:

①、华华拿来一张长15cm、宽8cm的长方形纸,准备折一只千纸鹤,先将这张纸剪裁成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②、华华用一根铁丝正好可以围成一个边长6cm的正方形框架,他想把这根铁丝改围一个长8cm、宽4cm的长方形框架。够吗?文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10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少年闰土教学设计(优秀7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