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学设计 >

初二语文课文芦花荡知识点梳理优秀3篇

众鼎号分享 109668

众鼎号 分享

本文选自《孙犁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孙犁(1913~2002),当代作家。本文是孙犁的“白洋淀事迹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3篇《初二语文课文芦花荡知识点梳理》,如果能帮助到您,众鼎号将不胜荣幸。

初二语文课文芦花荡知识点梳理 篇一

一、文学常识

《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之二《芦花荡》。

二、重点字词

(1)拼音

竹篙(gāo)疟(yào)子寒噤(jìn)蹿(cuān)

仄(zè)歪飒(sà)飒泅(qiú)着转弯抹(mò)角

(2)解释词语。

提防:小心防备。央告:央求。能耐:技能、本领。

悠闲:闲适自得。

转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仄歪:倾斜、歪斜。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三、段落划分

一(1—8)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和主要人物。(为情节展开作铺垫)

二(9—19)一天夜里老头子护送两个女孩去芦苇塘。(开端)

三(20—54)老头子由于过于自信导致大女孩子受伤,决心教训敌人挽回自己的面子。(发展)

四(55—63)老头子痛打日本鬼子,为大菱报仇。(高潮、结局)

四、小说的相关知识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肖像)、行动、语言、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

小说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等)。

4.快速默读课文,理清记叙要素,把握课文内容

时间:一天夜里地点:芦苇塘人物:老头子、大菱、二菱

事件:老头子送大菱二菱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大菱负伤流血,老头子发恨要讨还血债。

初二语文课文芦花荡知识点梳理 篇二

1、生字生词

穿梭(suō):像织布的梭子来往频繁。

转弯抹(mò)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打牙跌嘴:方言,才夸口就出丑丢脸的

飒飒(sà):形容风响的声音。

央(yāng)告:恳求。

月明风清:月光明朗,微风爽人。形容美好的月夜。

2、本课导学

走进作者

孙犁(1913~2002),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被誉为“荷花淀派”创始人。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平县人。主要作品有:《荷花淀》、《芦花荡》、《嘱咐》等,后来都收在《白洋淀纪事》中,这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被文艺界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背景知识

本文创作于1944年。由于作者在冀中平原一带生活了很长时间,所以他对这里的生活,尤其是这里的人民抗击日寇侵略的斗争生活非常熟悉。在抗战的冀中平原上,孙犁到处看到一种无形的力量,为这里的人民的英雄行为所感动,因而写下了像《芦花荡》这样美丽而感人的作品。

文章主题:

《芦花荡》叙述的是孤胆英雄向侵略者讨还血债的动人场景及其“英雄行为”。通过写主人公夜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和第二天狠狠惩罚敌人报仇雪恨的故事,赞美了老艄公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英勇机智的革命精神。表现了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

释疑解惑

1、人物性格难点探究:怎样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过于”二字?

“过于”有非常的意思,老头子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强。另一方面,确实有过头的意思,大女孩子之所以受伤,跟他过于自信、不够谨慎是有关系的。小女孩子洗脸,大女孩子还警惕一些,老头子却说“不怕,洗一洗吧”,洗脸有响声。老头子以为小火轮上的探照灯照不见他们,事实上探照灯把两个女孩子的脸照得雪白。这些都是他过于自信以致有点麻痹的表现。“过于自信和自尊”,是老头子性格的核心,他的功与过,都由此生发。

2、人物描写艺术探究: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然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伍得到充足的给养。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

文章特色

景随情移情景相生。

教学重点 篇三

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以上内容就是众鼎号为您提供的3篇《初二语文课文芦花荡知识点梳理》,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安全教育活动方案【最新5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