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学设计 >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精选7篇

众鼎号分享 194679

众鼎号 分享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众鼎号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7篇《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一

一、情景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优势

首先,情景教学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当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初中学生的学习特征是以兴趣为主的,兴趣的激发才是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最有效的因素。情景教学需要教师结合现代视听工具,运用真实的情感、多变的场景以及精美的语言为学生创建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其次,情景教学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当中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情景教学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感同身受、独立总结的过程,一方面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放松性和积极性,一方面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内容的思维,在满足学生对历史好奇的基础上,为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带来帮助。

二、情景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利用素材塑造情景教学

1、诗词歌赋以现有的诗词作为情景教学的塑造手段,在初中历史教学《贞观之治》这一内容中,可以借鉴“九天间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这一组诗句,用以描绘历史时期的繁荣盛世,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繁荣盛世的产生,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到新课程中。

2、图像画册初中历史教材中的画册与图片是非常多的,在生活总也有很多关于历史题材的彩图也有很多,教师可以在收集一些关于历史题材的画册,带到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使学生对历史内容的认识更加直观。

3、现代多媒体第一,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合了听说读写、可视性以及可触性,这种多元化形式构成的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课件是能够呈献给学生立体形象的,所以这种课件形式本身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可以从听觉以及视觉带给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以此能够引发学生与历史事件之间的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思维能力,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力与想象力。第二,传统教学方式的主要结构是主讲、板书、教材、文字等;信息技术的主要结构是幻灯片、投影仪、计算机、视频以及广播等,其中使用覆盖面最大的是计算机技术。但是每一种教学方式中都各自有长处和短处,因为历史事件教育课程的章节要求是不同的,所以教学形式的表现也不尽相同,那么信息技术是不同被另外一个完全取代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机融合,以此来弥补教学方法与表现形式上的不同,以提高高校历史事件教学的效率。传统课堂教学形式是依托在教师主讲、表情、肢体动作以及文字声音等基础上,但是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接受的信息量是非常小的,学生在这种单一的传输中容易分散注意力。但是现代媒体技术中融合了超文本、超媒体技术,所以给学生呈现的知识是以影音、图像、动态文字等形式的,这种方式的教学能够使信息量加大,同时学生接受方面不会有太大压力,能够创造仿真的情景教学,对学生来说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二)创设语言情感语境教师在历史课堂使用的语言语境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语言情感语境能够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所以在课前的准备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自身的语言组织,使课堂的语境更加丰富化,才能够在授课过程中在情感上与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

(三)建立表演情景教学模式初中学生的天气是活泼、机灵,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比较注重感性体验过程,并且对任何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所以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表演,对历史事件中任务进行模仿,只有让学生参与到表演当中去,才能够真正体会到历史事件中的人物情感,对于课程的教学进展也是一种推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使其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能力更强。

三、结论

当前,在新课程的推动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融合情景教学模式的教学会使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上更加深刻,相较于传统形式的教育,学生的潜能会得到更好的激发,对于学生全面的素质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情景教学模式以新型的课堂教学形式出现在教学模式当中,为了符合当下的教育制度,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将情景教学模式实施在课堂之中,虽然在初始阶段会出现一些衔接上的问题,但是经过教师的细心改正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当代的教师应该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脱颖而出,融合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将当代的教育模式推进到实践中,使今后的历史教学更加灵活化。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二

(一)通过时事来对历史知识进行解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一些时事热点来对历史知识进行强化总结,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印象。比如,在讲授《三民主义》时,许多学生可能对“三民主义”的意义都不太理解。那么教师可通过当前我国严重的物价上涨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人民生活的重要性,对党“提高民生”的思想进行解释。这样一来,学生对此知识点的记忆就会更加深刻。

(二)多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历史教学

不管是新课程标准理念还是新史学理论,都要求教师的历史教学要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因此教师一定要将历史知识生活化。比如在讲授《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教师可要求学生问家里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了解他们年轻时的生活状况,再与自己的生活状况对比。这样学生不仅能对我国人民的过去生活方式有充分了解,还可以让他们明白当前幸福生活的可贵,激发他们珍惜现在、好好学习,为祖国发展做出贡献的雄心壮志。不难发现,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由于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日益紧密,以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充分将之与其他学科结合在一起。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与语文的联系俗话说“文史不分家”,在所有学科中,语文是与历史联系最紧密的。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语文知识来进行历史知识地讲解。比如在谈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时,可通过《范进中举》或《神童诗》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来说明古代人们对科举的重视程度,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认识。这样,不但会使得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变得趣味横生,还可以提高了教学效果。2.与英语的联系教师在讲授其他国家的发展历史时,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学起来兴趣不大,这时如果教师适当地运用一些英语知识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授英国的崛起历史时,会提到英国的议会制度建立以及《权利法案》的提出,这些内容学生不但学习兴趣不高,而且很难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用“Power”和“Right”两个单词来说明“权力”和“权利”的区别,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权利法案》的意义。3.与其它学科的联系除上述内容之外,历史教学还与地理、数学、政治等各个学科都有联系。比如在讲授《新中国的成立》时势必会提到三大战役,那么可通过对这三大战役的地点进行分析,阐明三大战役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在讲授1929年“经济危机”时,通过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不同点的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其产生的原因;在讲授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时,可让学生知道“青铜”本来不是青色,只是由于年代久远,出土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出铜锈才变为青灰色的,因此称为“青铜”。总之,只要教师们用心去探索,史学新理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就会更加广泛。史学研究的进行使得其产生了各种新理论,历史将不再只关注“名人大事”,而是更多地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同时历史研究将更加依赖于其他学科。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主要多利用时事、联系生活实际、将历史与其它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将这些史学新理论运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优秀人才。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三

一、初中历史开展情境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观念上对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不认同

情境教学能够有效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思考表示认识,但是表示情境教学会分散学生注意力,情境教学使得学生的关注点聚集在同伴交往上,而严重削弱了学生关于历史史实的记忆。在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观察中发现,教师对于情境教学的设置大多局限在一些内容较少、较简单的课程,是作为历史教学的一种调味品或者说是对学生前期认真听课的一种奖励。一些教师还简单地将情境教学理解为情境问答,例如,一名教师陈述,在科举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问题提问,范进中举需要参加哪些考试,需要读哪些书,学生通过读书回答问题,教师认为这就是情境教学。也就是说,一些教师在观念中将情境与教学内容相分离,将情境与学生主动性相分离,导致情境教学在开展过程中出现形式化特征。

(二)初中历史的情境教学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背景下的情境教学,旨在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问题情境为支架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促进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将情境教学的主动权控制在自己的手上,学生只是简单地跟着教师的步骤,进行课程内容的复述,并没有展开关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思考。在初中历史的情境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形式化地给学生几分钟的讨论和思考时间,然后开始点名,由学生个别回答,而对于扩展性理解的情境问题大多数教师自己讲解。可以看出,在这样的情境化教学中,教师仍然处于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仍然是以教师的思维为核心,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要形式,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没有自我思想,没有自我思考,更无法借助历史经验促进自己的成长和对现实问题产生独特借鉴。

(三)情境问题的设计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

情境教学是贯穿整节课堂的,包括导课、教学和课后作业的设置,其核心是情境问题的创设。通过对教师的问题情境的反思发现,教师在导课过程中并没有通过讲故事、旧课回顾等情景问题设置的方式起到引领新内容促进学生思考,大多停留在语言上的承接。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计,只是对课文基本内容的设计,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在课文中找到固定答案,并没有涉及知识理解,例如在讲到老子和孔子思想时,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孔子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有哪些,老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关于孔子思想研究的是什么问题,老子思想研究的是什么问题,二者有什么共同之处等需要学生讨论和思考的问题不曾涉及。

二、初中历史有效开展情境教学的策略

情境教学的目的是以情境的教学活动为支架,引导学生展开关于教学内容的自主学习,也就是说教学内容的学习是融合在情境的教学活动中的,情境教学的课堂中没有脱离情境活动的教学内容,也就是说教学内容完全是学生在解决情境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的,不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例如,在《昌盛的秦汉文化》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以PPT的方式展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关于秦汉文化的展示引发学生关于秦汉文化的感性认识,然后教师设计问题为什么表演者手上拿着竹简,是用来干什么的?教师作为导游,以PPT画面的展示带领学生了解秦汉文化,观察纸的演进过程,在秦汉之前大家把文字写在贝壳、骨头等上,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道具拿上来引导学生把名字刻在上面,学生用圆规刻字,有的学生开始反映刻的看不出来,有的学生说字的笔画不好写,教师让学生搜贝壳名字的过程中贝壳还出现了损坏,学生从中理解贝壳的不易保存和不方便。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纸的原料,想象纸的出现,是通过麻的初加工,纸质粗糙,有的学生说颜色像现在的烧纸,学生理解纸的改进需要对纸的颜色和纸的粗糙度进行改进,教师通过纸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在这节课中,教师将教学内容完全融入情境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观察、感受,在动手创造的过程中体会纸的演进过程,学习新课程内容。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四

最新通过的初中历史新课标(20xx年版)中明确指出:“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的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现状却是历史学科日益被弱化,在农村学校,这种现象更突出。现就结合教学实践,就这些困难及其形成原因、解决对策进行分析,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困境及其形成原因

1、学生因素

农村学生在上初中之前几乎都未曾专门接触过历史知识,很多学生都是把历史当成一门“副科”来学的。因此,课前不预习、课上不认真听讲、课后不复习,甚至不做作业、不看书、不记最基本的知识点的情况非常普遍。学生的历史知识面过窄,除了课堂之外,很多学生的历史知识都是从所谓的“历史穿越剧”中获得的,这更增加了历史教学的难度。

2、教师因素

教学中,教师总是习惯于“高屋建瓴”,一开始就以中考甚至高考的标准来组织教学,使教学设计严重脱离学生实际,再加上教学方式单一等因素,致使初一的新生刚开始接触历史课便感觉困难重重,甚至有些学生会“知难而退”。

3、学校因素

学校层面也存在不重视历史课的问题。历史课基本都安排在下午,时常被学校的各种活动占用;有些老师甚至在历史课上叫走学生去完成落下的“主科”作业,这就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历史课是副科的思想”。

4、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很多地区的中考中,包括历史在内的“小四门”所占的分值很少,有些地区甚至不考历史。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多数家长反对孩子在这门课上花太多的时间,加之地处农村,条件所限,孩子们普遍缺乏从课堂以外获取知识的意识。

二、对策

1、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素养,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

历史学研究成果在不断更新,教师应时常关注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在教学中引入这些最新成果。例如,在人教版20xx年七年级新教材中,对秦始皇统治的特点用了“急于求成”这样的观点;“民族融合”也改为“民族交融”;司南由“战国发明”,改为“汉代发明”;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的时间,由“唐代”改为“宋代”……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不仅自己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更应该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和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的负担。

2、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手段

尽管新课程标准已经实施很多年了,但很多教师依然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上满堂灌,课后布置大量作业,致使学生的厌学和畏学心理不断加重。

3、采取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要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首先要让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课前三分钟,由学生讲述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历史上的今天”,以此引导学生在课后查阅历史资料,丰富课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结合历史事件组织一些集体活动,例如:重大历史事件周年纪念活动,历史名人诞辰周年纪念等。既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又有利于提升历史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3)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历史纪录片,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鼓励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参观历史遗址或博物馆,近距离感受历史。

4、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向教育主管部门建言献策

一方面,初中历史教学虽然面临很多困难,但是历史教师绝不能因此而妄自菲薄。除了要想方设法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外,还要多与家长交流,让家长认识到学习历史的价值不只在于中考考多少分,更在于能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另一方面,通过有效途径向主管部门建议,中考中适当增加历史学科的比重,以中考的导向性作用引导家长、社会重视历史等所谓的“副科”。初中历史教学所处的困境不是短期内形成的,要解决这些困难,还需要各方坚持不懈地共同努力。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五

一、充分调动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探索学生兴趣

目前,积极性对于人们办事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时候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一样东西会得到更多的知识与收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角度看,学习积极性通常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认真、紧张、主动与顽强状态。作为学习积极性的一系列心理现象,都与学习需要直接相连,受制于学习动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可以引用赞美品格、充满激情的名人名言,能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在教学吉林省古代民族和民族政权的时候,可以引用讲各大族系发生的小故事来加深学生对吉林省古代民族和民族政权的理解。这样不但可以传授了知识也让学生了解一些相关方面的知识。

二、采用分组讨论,设立游戏小组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过程,现如今,我们的生活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沟通,而在课堂上采用分组讨论则给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对历史的看法。这样大家可以互相学习、相互帮助,在课堂上会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设立游戏小组则是在枯燥的课堂里增添一些欢乐的氛围,游戏可以使学生在欢乐的氛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加深学生之间的友谊。我认为:“动如脱兔,静如处子”是对这样的学习课堂上学生们最恰当的形容。在学习中,我们应该乐学,就如孔子所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快乐的学习不但会使学生记得牢固而且也会让学生爱上学习,所以我们要充分培养这种学习思想。

三、课后总结,回顾课堂内容

课后总结是学生们对课堂知识了解多少的一种反馈,也是对老师课堂教学的反馈,所以课后总结是非常重要的,现今,任何场合都需要总结陈词。课堂上老师应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给学生们概括一下一节课的内容,把每一节课的内容穿针引线,让学生头脑里有一个清晰地思路,这样就会提高课堂效率。老师也可以让学生概括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了解到了什么、对历史有什么新的认识和自己的看法。回顾课堂内容是整堂课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学生通过在课堂上知识的学习,然后用自己的理解概括出来,不但可以使学生记忆深刻而且也会让学生对历史的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对历史有了新的兴趣。

总之,怎样提高初中生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关键的地方在于,老师给学生营造一个怎样的课堂氛围,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带动学生们的兴趣以及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历史课也是一门学生必须了解的课程,老师所起到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到知识,这对老师是一种考验,同时也是一种磨炼。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六

在生本理念的背景下,不同的学科可依据生本理论,设计、归纳出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生本模式教学?现以部编初中历史教材《明朝的统治》为例,简要阐述。

一、把教学内容嫁接在“中国龙”身上,让教学内容情境化

生本教育理论中强调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服务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作出调整,为学生营造好的学习氛围。情境教学就是教师营造学习氛围的一种较好的方式,教师通过设定情境,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生动、有趣、开放的环境中学习。在《明朝的统治》课例中,教师在课堂中引入了“中国龙”这一概念,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人把它作为自己的象征,把“中国龙”比作历史上的中国,符合学生的认知观念。学生喜欢鲜活、直观、接近生活的知识,历史上的“朝代”是一个枯燥的既定概念,离学生的生活距离遥远,“中国龙”是一个鲜活的形象,时常出现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以把教学内容嫁接到“中国龙”身上,可以让历史活起来,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探索欲望。

二、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中国龙”的病症,让教学过程活动化

在生本模式的课堂上,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需要根据“授之以渔”的理念,改变传统的“导入——老师讲授——学生练习——老师小结”的教学结构。生本教学模式提倡“简单导入——抛出问题——小组交流——点拨析疑”的教学结构。1.简单导入。在《明朝的统治》课例中,教师在课前先播放歌曲《龙的传人》导入新课,简单的导入是为了保证学生交流讨论的时间。2.抛出问题。简单导入后,教师立即抛出问题:“14世纪中期,中国龙生病了,请问①中国龙出现了哪些病症?②替朱元璋为“中国龙”做手术。③做完手术的中国龙是不是真的健康了?3.小组交流。接下来学生根据课本内容、材料和图片,小组之间讨论交流问题。学生根据中国龙的病历本,在小组内思考14世纪中期中国存在的问题(元朝灭亡的原因)。接着学生根据中国龙制度上的X光片(元朝的政治制度),发现元朝政治制度上的弊端,并替朱元璋为“中国龙”做手术。做完手术后,小组内再思考手术的效果,中国龙是否恢复了健康?学生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强化了素养,提升了能力。所以,生本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4.点拨质疑。在小组展示的过程中,允许其他小组的学生提出质疑,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同学们看待历史问题,不能只孤立地看一个点,而应该把这个点放在具体的社会背景下,形成一个面,形成一个整体来看。”

三、以古思今,反思历史上“中国龙”的健康,让教学成果“今用”化

在本课例的最后,学生通过反思“中国龙”是否健康了,得出明清时期封建专制日趋没落,中国社会危机重重的史实。然后再古为今用,将思考对准今日的中国,今日的“中国龙”如何健康成长。学生通过思考,通过交流,懂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认识到为中华民族复兴青年人应承担的使命,树立起对“中国龙”腾飞、“中国梦”实现的憧憬。在《明朝的统治》这一课例中,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始终处于活动的状态,课堂变成了富有生命力、充满艺术性的学术阵地。生本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的运用,彻底改变了“学好历史=死记硬背”的传统,彻底改变了落伍的历史教学模式,学生不再听得昏昏欲睡。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要唤醒那种无动于衷的学生,把他从智力的惰性状态中挽救出来,在智力活动中表现自己和自己的人格”。《明朝的统治》上的生本模式恰恰就起到了唤醒学生的作用,教学内容的情境化唤醒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教学过程的活动化唤醒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教学成果的“今用”化,唤醒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2]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M]。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七

1.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特点,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的外部刺激,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交互式界面,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地构建学习内容,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中,把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农作物、房屋、水井、纺轮等一系列相关图片打乱放在一起,然后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将与原始农耕居民相关的图片归纳在一起,并介绍这一时期居民的详细生活情况;并且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点击拉动图片的功能,将图片进行拉大(缩小),以便解说时让其他同学看得更仔细、了解得更准确。在历史课堂教学分析史料的时候,PPT等传统多媒体课件的局限性,总是老师带着学生读史料,老师的思维主导着学生。但运用电子白板很好地改变了这一状况,老师展示史料后,让学生上台用电子笔画出其中的关键字句,并说明为什么,反映了什么信息。还可以多次让多名学生上台,用不同颜色标示每个人的不同理解,综合判定谁对谁错。这样扭转了以往只有老师自己演示关键字句、演示自己思维的现象,真正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展示自己,真正使“历史课的学生”变为“学生的历史课”。

2.整合课堂教学资源,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既要重视认知领域教学方法的运用,又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使两者结合,相辅相成,达到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同步发展。恰当运用电子白板技术,可以使历史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还在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中进行了学生学习方法和情感的熏陶。在《新航路开辟》《郑和下西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等课文的教学过程中,都可以运用电子白板中拖动图片,画路线、圈关键地点、放大镜等功能增强学生的地理概念;电子白板还可以通过动作显隐优化教学内容的先后呈现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等。这些细节之处的巧妙设计往往都能使教学思路柳暗花明,教学效果锦上添花,使一节单一的历史课更加生动活泼,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巧用电子白板,创设互动课堂,活跃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来源于学生活动,电子白板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师生与电子白板的互动,有机交织在一起。学生经过亲自动手亲身体验,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加强了生生、师生间的互动,使历史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在学习“外交事业的发展”时,将中美关系的演变(晚清—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70年代)画成年代轴,让学生将文本框(美国对中国不同时期的政策)拖到轴线上对应的时间点。课堂小结时,将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发展画成一棵树分画四个树枝(20世纪50年代、70年代、90年代、21世纪初),让学生将对应的果实(万隆会议、跨洋握手、香港回归、上海世博会等外交成就图片)放在相应的树枝上。在学习“秦皇汉武统一措施”时,采取“连连看”游戏活动进行连线;采用“哪里不会点哪里的点点看”的活动方式自主选择学习探究内容。恰当地设计好电子白板的教学环节,采用多种方式分层次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有效参与,能有效活跃课堂氛围,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任何一种教学方式和媒介都是服务于教学的,恰当、有效的方式和媒介才是有价值的。为了教学,我们可以尝试恰当地运用电子白板,有效地发挥其功能,让我们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学习更为主动,课堂氛围更加生动活泼,课堂教学更为高效,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在其真正的应用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和种种不足之处,只有不断探索改进,才能充分发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辅助作用,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7篇《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过年给老师拜年的祝福语【10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