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论文(优秀5篇)
相信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尤其是在作文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议论文,议论文是一种用于表达作者见解和主张的文体。这类型的作文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5篇《音乐教学论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音乐教育论文 篇一
摘要:音乐课是一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帮助学生陶冶情操的课程,音乐课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帮助学生丰富学习生活,让学生的审美情趣在音乐的陶冶中得以升华,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是构成音乐课堂的重要因素。本文对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互动意识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互动意识;培养;策略
音乐教育是初中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渐渐开始产生自己的思想观念,有叛逆心理,音乐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更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用音乐来引导学生更好的成长,所以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的互动意识,可以充分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在互动中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让音乐课成为有趣的、受欢迎的课程。
1、提高课堂趣味,创造互动前提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步入初中之后更是面临中考的压力,在学习上往往一股脑的把劲头都用在主科和自己较薄弱的学科上,而并不注重音乐课,课堂上往往身在曹营心在汉,做其他学科的习题已经是普遍现象,但是音乐课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必须受到学生们的重视,而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对很多事物是抱有质疑的态度,教师的许多千篇一律的互动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失去对于音乐课的兴趣,那么互动就显得更不可能,所以让课堂变得有趣,学生感兴趣了,这才是师生互动的前提。
首先,从课堂导入开始就要精心设计,让导入变得生动有趣,比如播放一些当前学生们爱看的电视剧的主题曲,或者从一些有趣的音乐小视频开始,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目光,比如在学习有关于和声这一部分的知识时,如果简单的从和声的基础知识开始导入,不免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教师可以先准备好一首要学习的和声的音频或者视频,让学生先感受到和声的奇妙魅力,问学生觉得和声好不好听,在得到肯定回答之后,询问学生信不信经过这一堂课的学习,班上的同学也可以唱出这样的效果,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一定很想知道在学习之后大家能不能唱出那样的效果,并且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也就会更加投入,教师的互动也就变得轻松容易。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增强教学趣味,增强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还以上文的和声教学为例,传统的教学就是把学生分为不同的组,一个组学习一个音,最后大家一起和声,这样的教学不免有些呆板,在互动时,学生被分为不同的组之后是会产生一种被需要的感觉,教师可以随机进行组配,比如在大家学习完自己的音之后,开始引导学生,可以第一组和第二组唱,第二组和第四组唱,第三组第四组在唱的时候要求第一组加进来,这样随机的进行演唱一方面增强学生内心的紧迫感,在课堂生集中精神不懈怠,同时完成教师的要求之后也会有成就感,在互动中,教师的加入也可以让互动变得更为有层次,比如,教师在每个小组里选出两个人,在每三个小组学生进行和声演唱的时候代替另外一个组的学生进行演唱,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让课堂变得更为生动,这样充满变化的教学让学生更为感兴趣,自然也更能够投入到课堂活动中。
2、营造愉悦氛围,促进个性发展
在教学课堂上,学生的互动意识与课堂的气氛有很大程度的联系,如果在一个沉闷、毫无生气的课堂中,学生连话都不愿意说,更不用说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了,所以营造一个愉悦宽松的课堂氛围也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欣赏并没有特定的规律和答案,学生根据自己内心的感受去欣赏音乐才是最终的标准,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允许学生说出自己对于音乐的感受,而不是一味的照搬课本,让学生有教科书式的感想,这样会束缚学生的感知能力,也让课堂变得局促狭小,并不能够容纳学生的感受,学生说着口不对心的感想,在课堂学习中也就更不会付出真正的思考,所以,要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时,询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是自己的生活经历还是联想到了自己看过的某一本书或者是某部电影,把音乐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发表意见,让课堂变得热烈,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也能够学会去接纳别人的意见,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要让学生们明确音乐是具有主观性的,不同的人听了同一首曲子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不过音乐也是有自身的特点的,比如,大家看奥运会颁奖仪式时,看到中国国旗升起,听到中国国歌时,大家心里都会产生自豪感,这是由于大家爱国的心都是一样的,立场相同,感受自然也就一样,让音乐课堂变成学生们展现自我的天地,让学生的个性不被束缚,在快乐中成长。
3、进行充分备课,调动学生情绪
许多音乐教师的备课不乏程式化、模式化,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方面的体现是很模糊的,甚至有的音乐教师的备课直接从教参上照搬,缺乏创造性。不同的学生群体之间是具有差异性的,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了解自己所教的学生群体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备课,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自己情感的投入,才能够把音乐所传递的真实情感传递给学生,才有可能做到调动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教授《走进歌乐山》这一首曲子时,教师上课的情绪就不能是平平淡淡的,《走进歌乐山》的大背景是重庆歌乐山上为取得全中国胜利而牺牲的烈士们,此时教师的情绪应该充满着激情,斗志昂扬,只有教师本身的情绪融入歌曲中才能把学生带动起来。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注重学生互动意识的培养能够有效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美的教育和情操的陶冶,推动学生个性的发展,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李晶。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问题的探讨[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王莉萍。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4.
音乐教育论文 篇二
[摘要]音乐教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音乐教育对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人的健康高尚的情感、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促进人形成良好心态、发展人的创造力、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等方面的重要功能,以期发挥音乐在人的素质提高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道德修养;情感;审美能力;心态;创造力
音乐教育是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它以音响为表现手段,触动人的情感,引发人的联想与想象,作用于人的心灵,给人以多方面的影响与熏陶,促进人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得好:人的培养,“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形成了“礼乐并重”的教育观。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但要改变恶的本性,去恶扬善,其根本的途径就是进行音乐教育。他提出:“夫乐者,乐也。”也就是说,音乐可以给人带来极大的欢愉,从而给人以积极的影响和教益。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这可以说是对音乐教育功能的最基本的概括。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新理解认识音乐教育的基本功能。
一、音乐教育可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乐记》中说:“先王之为乐也,以治也,善则行象德矣。”古代的“先王”制乐,其目的就在于治理国家,是治国的一种方法。以乐治国,可以使民心向善,其行为表现就会有更高的道德水准。《礼记》中说:“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行于外,事故起成也怿。”汉代董仲舒提出:“乐者,所以变民风,化民俗也;其变民也易,化民也着。”近代学者梁启超也说道:“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科。”他们都强调音乐在培养人的内在的道德修养、精神品质的重要作用。
音乐教育把那些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使人在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的同时,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境界中,人的道德修养得到提高、人格品质得到完善、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音乐教育可以培养人的健康高尚的情感
音乐本来就是情感的艺术,《乐记》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焉”,“感于物而动,故行于声”,中国民间也有“情之所至,音之所生”、“因感而歌,由情而发”的说法。音乐中所蕴涵的浓重的情感不仅是因感而发的,同时具有强大的感召力,给欣赏者以极大的心灵触动和感奋,进而产生感动人、教化人的作用。
任何一部好的音乐作品都是艺术家们的美好情感的自然流露,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音乐家们总是用音乐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来歌唱伟大的祖国、美丽的家乡、真挚的情感、伟大的人格、崇高的精神,而欣赏这些音乐作品则是听众与艺术家们的心灵沟通,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和强化欣赏者同样的美好的感情。所以说,音乐教育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多欣赏好的音乐作品,能培养人们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热爱大自然、热爱人间一切美好的事物的情感。
三、音乐教育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
“美”是音乐的灵魂。音乐的形式是美的,它有美的音色、美的旋律、美的节奏、美的和声、美的结构;音乐的内容是美的,它有美的思想、美的情感、美的心灵;音乐所创造的意境是美的,巍巍高山,潺潺流水,艳艳山花,飘飘落叶,甜甜笑脸,喳喳山鸟,啾啾鸣蝉……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欣赏,都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活动,音乐家在自然、社会、人的心灵与情感世界发现美的东西,便进行审美创造和表现,欣赏者则对音乐家的审美创造进行欣赏、理解、感悟,美的心灵、美的情趣、审美的能力就在这种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并发展起来。正像柏拉图所说“音乐教育比起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受过这种良好的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事物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厌弃;但是一看到美的东西,他就会赞赏它们,很快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性格也变成高尚优美。”
审美教育是当代教育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它是要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形式,使人形成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判断能力和审美价值取向。可以说,音乐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良好的音乐教育,自然可以使人从中获得真善美的理解和认识能力,也一定可以激发人创造美的能力。
四、音乐教育促进人形成良好心态
在张扬个性,注重自我的今天,心平气和的良好心态、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耐心、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等,已渐渐走向萎靡,而这却又是现代人心理健康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音乐教育则能在矫正人的这种心态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学习音乐和学习其他学科有明显的差别,无论是学习声乐,还是学习器乐,都是一种技术性很强劳动,这首先就需要长时间的艰苦磨练,久之必然能锻炼出坚强的毅力和信心,同时它要求精确度比较高,要想较好地完成学业,必须要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持久的耐心和极度的细心。
音乐还是培养人的团结协作精神的有效手段。因为音乐其实是一种需要精诚合作来完成的艺术,合唱、重唱、齐唱,合奏、重奏、齐奏,只有协调一致,才能成就一个精美的艺术品。即使是独唱、独奏这样的形式,也要伴以和谐的伴奏或伴唱来完成。尤为重要的是,音乐作为人类交流的一种特殊方式,最根本的功能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心灵的沟通,实现的是人的心灵上的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培养的是人的合作精神和共处意识。
可见在浸润、滋养人的心灵世界方面,没有什么艺术形式能与音乐相媲美。
五、音乐教育可以发展人的创造力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人类智慧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创造力。
人的创造力的物质基础是高度发达的大脑。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的发达源于手的发达,俗话说的“心灵手巧”,实际上阐明了手和脑的相互关系,心灵(大脑思维发达)必然促进手巧,反过来手巧必然促进心灵。音乐教育就是一种由训练“手巧”到促进“心灵”的教育过程,这突出表现在器乐的学习过程中。如钢琴、电子琴一类的键盘乐器的学习,其技巧性主要表现在手指的灵活性、准确性、敏感性、平衡性、分寸感等的严格训练上,随着乐器学习的程度的提高,手指的灵活性、灵敏性也不断提高,大脑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也会不断提高。人的创造力的心理基础是高度发达的创造性思维。心理学研究同样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创造性思维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的结果,而前者更重要一些。这是因为创造性思维的加工对象,一般不是现成的东西,它需要通过大脑中的想象使其具体化,这种想象便是形象思维。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他的小提琴演奏水平较高,因而他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他在高度抽象的理论物理领域中取得令人瞩目的创造性科学成果,经常是借助于形象思维获得的。他的思维活动往往不是借助于语言来进行,而是借助于图形来进行,可以说形象思维是他的创造力的最初源泉。
音乐创作本身就是一种具体的创造性活动,是创作者在理性(抽象)思维的制约下,较多地运用感性(形象)思维进行的“一度创作”。音乐表演(演奏、演唱)被称为“二度创作”,表演者是在音乐原作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对原作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把原作创造性地再现出来,这当然是一种创造性劳动的结果。音乐欣赏则被称作“三度创作”,是欣赏者通过对表演者二度创作的作品的感知,结合自己的经历、阅历、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在音乐的作用下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艺术画面,独特的情感体验的结果。
六、音乐教育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从生理学的角度看,音乐可以锻炼提高人体机能、人的体质。经常练习唱歌如同是在做口腔体操,使面部肌肉经常运动,也能锻炼呼吸功能,增强肺活量。学习各种乐器时,可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平衡性、准确性、敏锐性,锻炼人的感觉能力。视唱练耳的训练,可以使学生视、听觉的感知能力、反应能力更加敏锐、协调的发展。音乐与体操、舞蹈、武术、太极等运动项目配合,可以全面提高人的身体素质,达到健与美的结合。
音乐是一种精神体操,一些优美动听的音乐,有助于人们精神和身体放松,消除人的精神和身体的疲劳,起到一种精神欢娱的作用,达到良好的休息状态。
音乐可以促进人的健康发育成长。胎教音乐是最有说服力的例子,俄罗斯有家产科医院,发明了一种胎儿保健新方法——定期组织孕妇进行大合唱训练,而对出生婴儿的测验表明:他们的身体健康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均超过出生前未进行过音乐胎教的新生儿。日本一个幼儿开发协会进行的实验表明,经常进行音乐熏陶的幼儿,他们总是笑眯眯的,不怕生人,说话比别的孩子早些,眼睛也特别有神,长大以后,智商和情商水平较高,创造性较强。
音乐还可以治疗人的某些疾病。当前,音乐治疗学已初具规模,高血压症、心脏疾病、精神疾病、心理疾病、语言障碍等,都可以通过音乐疗法进行有效治疗,甚而至于“音乐打倒了癌症”这样的报道,也时而见诸报端。可见音乐的治疗效果有多么显着。
总而言之,音乐在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方面所具备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这提醒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以严肃的态度、极高的热情,投入到音乐教育工作中,为提高国民素质而努力。
音乐教育论文 篇三
【摘要】儿童是家长的最珍贵的宝贝,也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希望,必须提升对儿童的关注和关怀。在幼儿教育中,需要幼儿教师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认知能力作为教学出发点,开展灵活多样、易于幼儿接受的教学措施。在学前教育开展音乐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潜力,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通过对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为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教育;重要性
前言
现阶段,幼儿音乐教学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提升幼儿德智体美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起到决定性影响。学前教育正处于奠定学习基础的主要时期,对于幼儿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考虑到幼儿天性好玩好动,所以音乐教师可以针对幼儿的特性、同时合理安排课程,使幼儿能够在音乐中感受到快乐,放松心态。
一、学前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一)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同小学教育不同的是,幼儿教育主要是让幼儿可以根据感知来展开学习。所以,不管是开展品德行为、思想意识教育,还是认知理解、知识技能等教育,均需要幼儿具备相匹配的感知能力。而通过开展音乐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和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学前音乐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一些与幼儿生活息息先关、比较熟悉的动画片歌曲和儿歌,此类音乐作品不仅节奏简单、旋律优美,并且很多都是对一个故事进行描述,非常具有画面感[2]。音乐教师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真实的还原音乐作品的内容,极大程度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比如说《数鸭子》儿歌,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活泼的展示出音乐内容,一个个欢乐的画面浮现在幼儿眼前,刺激了幼儿的视觉感受,通过儿歌不仅学会数学知识,还愉悦了心情。通过开展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具有深远影响,对音乐作品中的艺术美进行感受,体验到美的感觉,从而可以对一些事物的美与丑、是与非进行辨别,学会认知事物。
(二)有助于对幼儿进行积极的情感教育
对于儿童音乐作品来讲,必须具备健康活动、积极向上等特点。利用音乐开展激励情感的教育,通常都会比直接说教更加具有效果。比如说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幼儿可以联想到动画内容,从而通过对儿歌的学习,不由自主的模仿动画中羊儿们的团结和勇敢、友爱与合作等精神,促进了幼儿能力的提升。此外,音乐作品中的节奏可以促使幼儿展开相应的身体动作,可以培养幼儿的肢体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对于幼儿日后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幼儿能够通过音乐得到情感的平衡,进而实现情绪的表达,丰富幼儿的心理世界;且幼儿在接受音乐教育时,能够增强自身的集体荣誉感,在教师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与教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得幼儿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认知并提高集体荣誉感[3]。
(三)对幼儿生活教育起到辅助作用
在学前教育中,幼儿的生活教育属于重要组成部分,生活教育主要有孝道教育、人际交往教育、以及生活习惯、行为准则教育等等。生活教育对于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关系到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音乐教育是展开生活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比如说《好妈妈》儿歌,唱出了幼儿如何表达最妈妈的尊敬和爱意,一些被溺爱的幼儿在学习此歌曲之后,都会模仿歌曲的内容作出尊敬和爱护妈妈的一些行为,通过此种行为,可以看出幼儿学会了如何尊敬父母,如何关心关爱家人。通过学前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幼儿在音乐方面的智力发展,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进而帮助幼儿提高记忆力,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所以说,音乐教育可以有效的为生活教育起到辅助作用。
二、提高音乐教学水平的具体方式
(一)重视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建立
一方面,音乐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对于课堂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能力较差的音乐教师,无法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从而也就无法利用伴奏或者形态来影响幼儿学习。所以,音乐教师必须积极学习相关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加强对各种教学方法的研究,从而能够在教学课堂上,熟练运用各种乐器来渲染课堂气氛,带动幼儿积极投入了学习中,从而使音乐教学更加具有乐趣[4]。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一名善良、负责、乐观、意志坚强、自信心强、自控能力好、具有上进心,且能够合理调节自身情绪、适应工作压力的幼儿教师,更容易被学校、家长以及幼儿所接受,且也更易获得幼儿们的喜爱和尊敬。因此幼儿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以及心理素质,并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并利用更多的途径引导幼儿接受音乐熏陶,用心培养社会的下一代。
(二)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在如今的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教师教学理念较为落后的现象,从而致使幼儿教育效果无法令人满意。所以当前主要任务就是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当改变以往的“一言堂”的教学局面,避免出现学生被动的接收知识,提升对幼儿的课堂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使幼儿成为课堂学习的探索者和主动者。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需要保证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活泼性,使幼儿能够在兴趣中进行音乐活动,在音乐课堂中感受到快乐,不仅仅是学会一首歌曲,一支舞蹈,更是需要锻炼和提升幼儿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5]。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教学逐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将音乐教育与数字化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感染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幼儿在音乐方面的感悟和理解,音乐教育效果明显提升;且幼儿园可以让幼儿们参与学校音乐节目的制作,或是为幼儿们拍摄一些校园足迹、儿时风采等主体的音乐纪录片,让幼儿们能够在亲身参与的情况下,感受音乐教育的魅力,拥有更为独立而健全的人格。
(三)合理设置音乐课程
学前教育不能较多的开展数学或者文字课程,不利于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也不能全面的安排唱歌和跳舞课程。所以,还需要针对幼儿的不同生长时期和年龄特点进行考虑,合理穿插音乐教学,比如说上午幼儿精神饱满,在一节课程感觉有所疲劳之后,可以安排一节音乐课程,以此让幼儿充分活动起来。不仅可以环节幼儿的精神疲劳,还可以使幼儿进行肢体锻炼。比如,将音乐课程安排成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作为一种富有情趣,寓教于乐,生动活动以及能够直接表达幼儿生活和感情的一种教学形式,能够在延续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发挥幼儿的个性特长。将音乐教育融入第二课堂,能够让幼儿突破课程教学的局限性的基础上,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此外,也可以在进行课外活动时,对幼儿进行舞蹈、乐器、唱歌等方面的兴趣培养和训练,满足幼儿在音乐艺术方面的需求,更好的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学校教育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多,而学前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重要的基石,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以及家长们的关注,尤其是学前教育中的音乐教育。但是,因为我国教育教学还处于不断改革的时期,学前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方面的发展还不是很完善,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书育人的同时,与教育部门携手促进学前教育的改革,为学前教育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在学前教育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生长特性,从而开展多样丰富的教学模式,以此激发和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感觉,从而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中。音乐教学可以让幼儿放松心情,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记忆力,同时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对于幼儿的身心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胡芬。发挥音乐元素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性[J]。新课程下,2013,(3):116-116.
[2]王成英。关于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探讨[J]。读写算(教研版),2015,5(20):148-148.
[3]王丽新。基于幼儿教师音乐素养提升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整合的探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6):286-288.
[4]林红。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多维内涵构建的思考与探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1):117-120.
[5]蒙廷慧。略谈学前教育中的音乐教学的重要性[J]。未来英才,2015,(11):12-12.
音乐教育论文 篇四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文化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呈现出对文化的多层次追求,世界各国掀起多元文化的高潮,在这场风暴的冲击下,音乐文化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音乐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体现了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发展程度。众所周知,音乐文化的发展离不开音乐教育的传承,高校音乐教育对未来的民族音乐的多元化传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把国外的音乐文化融入本土,是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更加具有吸引力,在传承和推广的基础上,培养出大量民族音乐文化的爱好者,提升对民族音乐的情感,加强民族的团结力。
关键词:
多元文化;高校;音乐教育;民族音乐;传承发展
我国对音乐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教育改革,使得音乐教育管理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也在不断地完善教学管理。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各个高校的重要管理方式成了院系管理方式。虽然制度不断完善,但是很可惜,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弊端。由于近十多年来我国以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引领社会的核心,使得经济管理对教育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负面影响就是把经济管理中的绩效管理单向地、毫无理解地运用于教育管理当中。老师的教、课本知识和单方面的学科知识由于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被高校音乐教育普遍重视,而轻视了学生的学、实际操作能力和学科之间整体的知识的把握。
其中具体体现在:
一是学生足够宽的知识面,而知识的深度不够;
二是学生的还有待提高的实际操作能力,对社会的适应性;
三是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别较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另外,最重要的还是教育与管理脱节的`问题。
杜威是美国的哲学家和教育学家,他在20世纪初提出提出“多元文化”。随着在世界多元化发展的局势下,人们把视线转向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势不可挡的成为当前新的发展对象。在多元化和民族化并存的新形势下,基于共同发展的原则。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这里提出的看法是民族音乐的传承与未来和高校音乐教育的关系。
一、增强民族音乐的人才教育观念
我们大家都知道,民族音乐教育的开展很大程度上受到师资力量的影响,结合目前我国各部分区域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情况,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都有自己的传统音乐文化,然而各个民族发展的进度和方向是不同的,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状况,必须要构建起原生态音乐文化,所有高校都应该加大对这个目标任务的重视力度,所培养出来的音乐人才也应该是建立在当地音乐文化特色的基础上的,结合本地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需要进行人才培养工作,保证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再进行知识的充实。高校应当把我国的传统文化作为教学的支点,单纯的单科改革已适应不了现状,让传统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得到彻底的转变,从源头上改进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项目,是民族音乐文化的地位在音乐教育中得到充分提高。
二、有效的统一民族音乐教育和音乐教育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文化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基于这样的大环境,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更新和延续成为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目的,教育学生热爱自己民族的音乐文化,使它能够持续高效地传承下来。在以多元化属为背景的社会音乐教育形势下,人们看高校音乐教育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受到条件的限制,衡量高校音乐教育的尺度也受到影响。高校的音乐教育改革应以学生为本、以人文作为主题、把音乐作为教育的重点内容、从头开始以不同的层次,多个方面,在各地高校大范围开展传统音乐文化教育,促使学生对我国的传统音乐的价值观有一个正确的评判,从而激发出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每个地区的传统民族音乐都是不一样的,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和呈现方式,表达感情的音乐方式也不尽相同,喜怒哀乐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是,有了多元化的音乐情形大不一样,世界民族音乐的融合,不但丰富性了音乐本身,而且形成多样化的世界民族音乐,例如,《梁祝》是我国非常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这一协奏曲的核心题材是我国的越剧文化,我国传统的戏曲表演是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然后由世界闻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俞丽娜进行演奏,音乐效果更上一层楼,他在这首曲子的演奏中,利用小提琴和二胡的演奏技巧,融合了中华传统民族音乐所具备的音乐语言,是这首曲子更加圆满动听。这就是说,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的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不仅能够驾驭我国传统乐器,外国的乐器也十分容易契合。由于现在传媒普遍化程度,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镇,都有着传统音乐文化的渗透,逐渐消融化解,得到良性的发展,得以“润物细无声”,提升大众的欣品味,提高了中华传统民族音乐的品质,这对于我国民族凝聚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够激发出我国人民潜在的民族自信心,以及自豪感,从而使得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得以传承。
三、对外来音乐加以借鉴
对于音乐教育来说,与其他的文化课程教育并没有多大的不同,都是人类社会文明一种非常宝贵的财富,他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彼此相互支撑,相互通融。高校的音乐教育应当把人生价值观和思想观念跟音乐教育活动密切联系起来,和教学过程相结合,使传统民族文化、音乐教育文化都渗透到音乐教育理念中。这些都说明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它是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最基本的策略,在传播民族音乐文化中起着垫脚石的作用。高校音乐教育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选择最有利于促进音乐发展的教学模式,最大程度上保证民族音乐能够得以发扬光大,这只是其中之一。另一个方面是,为了保证民族音乐文化的高纯度,和民族音乐教育相结合,是他人的音乐文化在这里得以改正,同时得到一些回馈信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创新,它是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的首脑部分,从根本上来说,多元文化的背景给了创新民族音乐的契机,借鉴的外来音乐丰富了民族音乐的内涵。教师在民族音乐创新过程中,借助多元文化的背景,这样能够促使传统音乐文化的不断发扬广大和源远流长,在自身内涵得到丰富的同时,也使得传统音乐文化更加符合现代世界的发展潮流,得到感化人的效果,实现教育人的目标,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激励和鼓舞人精神,提供文化建设,给予精神支撑,促进社会稳定发展。说到这里,大家可以看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音乐教育对各民族音乐之间的贯通和相互借鉴有着积极的正面影响,对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音乐人才有独到的作用,对加深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有不可多得的益处。以上可见,传承和发展是多元文化时代高校音乐教育内容的重中之重,明显的民族特点可以是生活充满乐趣,特具情趣的音乐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昂扬的斗志激励他们向艺术的最高峰前进。受日益开放的大环境影响,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占有相对的地位,根本是在保护的基础上大力弘扬和持续发展,目前,以我国的文化为特征,建立民族音乐教育的系统,对民族音乐的发扬光大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晓静。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教育,2011(7):86-86.
[2]任占忠。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科技,2014(10):212-212.
[3]李光伟。多元文化背景下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4(S2):269-270.
音乐教育论文 篇五
音乐在孩子的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著名的文学家雨果曾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还有一把便是音符"。以下是“有关音乐教育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音乐教育价值的理解也更趋于科学和深刻。目前已证实音乐能够帮助人类增强认知系统、提高情绪智力、增强感知运动系统、增强应激一反应系统、增强记忆系统等,这充分说明了音乐教育多方面的育人价值。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来到世界上生活的最初几年,对其而言,一切事物都是新奇的,生活中处处有接受教育的内容。近年来,随着对与幼儿能力和零岁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地深入,幼儿无知无能旧观念地打破,幼儿教育的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幼儿音乐教育现状
幼儿音乐教育能影响儿童正在发育的大脑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有助于逻辑与抽象思维、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开发,这一观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支持。在幼儿早期教育中,音乐教育已经越来越高亮起来。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终身教育理念的建立,对幼儿实施良好教育成为广大家长更加强烈的愿望,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也开始重视对幼儿音乐的和智力的开发。
二、幼儿音乐教育的方法
对幼儿早期音乐能力发展提供支持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母亲对孩子轻柔说话语气和歌唱节奏、让幼儿聆听更多的声音和各种风格的音乐,以及亲子间的简单音乐游戏都是适宜的形式。幼儿早期的音乐感知能力与其后儿童期、青少年期音乐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承继性,为幼儿营造一个丰富的音乐环境,让幼儿沐浴在与其音乐感知能力相适宜的音乐环境里,将能提升和培养其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并对其今后音乐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聆听
接近音乐的开始,美国著名的音乐家艾伦·科普兰说得好“你要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了”;“听”的媒体对象即是声音,声音又是大千世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无声即不成世界。音乐是以声音为物质材料构成的艺术,音乐作为一种声音艺术,它需要准确的音高,良好的音质,更需要将各个孤立的乐音有机地组合,使其流动,显示出音的生命活力。音乐艺术又是一种象征性的艺术,它所表达的内容本质上更具有不确定性。人们是通过对音调、节奏等手段造成的特定音响作为媒介,引起某种联想而达到对音乐的感受,而其中的联想动作的却是因人而异,因情而定了。音乐美感的获得和人们对音乐内容的把握需要欣赏者积极的联想,通过联想使音乐与自身的一切相联系,进而把象征性的音乐具体化。这就需要听者在音乐中的联想必须是一种高级思维,是他在对作品感受、听想作品内涵的基础上的想象,是把自己的经历、知识与作品所表达的内涵相联系,进而认识、理解作品的过程。
2、交流
研究发现,快乐的核子们都拥行--些共同的素质,包括较有自信、乐观、有自制力等良好的亲子交流,将有助于形成良性的亲子依恋关系,促进幼儿各项能力,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互动歌曲、音乐游戏、律动体操这些亲子交流活动形式与内容,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
3、律动体操
在幼儿教育的传统观念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运动的认识。然而,这其实是一种思想误区,因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身体成熟是第一位的。幼儿的骨骼、关节、肌肉由瘦小、稚嫩发展到粗壮、有力,这些都与运动分不开。成人在注重孩子学习的同时,也一定要督促他们加强体育运动。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是孩子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幼儿在律动和体操中,不断发展这手脚活动男的能力,并且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或舞蹈,主要是教孩子学习符合营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和情绪做动作,能够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在身体各部分做动作时,能通过运动神经去感知音乐艺术美,同时,又通过协调优美的动作去表达音乐的内容情绪,这些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动作和节奏感,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地发育成长。
三、幼儿音乐教育的注意点
1、正确的育儿观
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应该是:身心健康、品德高尚、人格完善、智力健全。对于3岁前的幼儿来说,音乐教育并不一定能使他们成为从事音乐工作的专业人士,但音乐给予幼儿的早期的丰富感官刺激和运动经历,可以改善大脑神经通路的结构和功能,对以后各种学习能力的形成具有终生的影响。
须走出音乐教育是为了成名成家的这一误区,这不应成为幼儿音乐教育最终目的。音乐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感受音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素养及审美能力,培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愿望,会使他们今后的生活更美好。而是让孩子具有审美能力,体会和联想音乐中所传达的感情,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
2、音乐的选择
在选择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教材时,需注意教材的难易程度,既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同时也要适当的给他们一些提高。采用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让孩子从小接受这种优美、明朗、向上音乐的熏陶,陶冶高尚的情操,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具体需注意以下三方面内容的考虑:
总之,对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不在于培养音乐家、演奏家、歌唱家,也不在于对幼儿进行音乐技巧的训练及知识的灌输,而是以音乐为手段,培养其心灵的美感,和谐、统一,对音乐的兴趣,欣赏的能力,陶冶其情感,激发智力和创造性,以发挥音乐活动在身心两方面的特殊功能,这才是开展音乐教学的初衷。"音乐使人遐想,音乐使人陶醉"愿每一个孩子都能有颗感受音乐的心去真正体验音乐的美,在音乐的氛围中长大。
上面内容就是众鼎号为您整理出来的5篇《音乐教学论文》,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