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父亲怎么教育孩子优秀3篇
随着现代人婚姻状况变化的日益增加,“单身老爸”开始成为一个族群。以下内容是众鼎号为您带来的3篇《单亲父亲怎么教育孩子》,可以帮助到您,就是众鼎号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单亲父亲教育孩子方法 篇一
1、家长首先要调整自己的思想和心理情绪,引导孩子对家庭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孩子是敏感的,会感受到家庭的细微变化。所以,不要企图隐瞒发生了什么,那样会增加孩子的不安,失去对大人的信任。作为家庭的一员,他有权利知道与自己有关的事实,这有助于他的勇敢面对。真诚面对孩子的问题,你们的家庭的确发生了变化,同时告诉孩子,你们仍像以前那样爱他(她)。
2、不在孩子面前讲另一方的坏话
不要相互破坏形象或当着孩子的面使用污辱性的语言,一味指责对方。可以告诉他,父母亲就是无法相处了。在这段情绪混乱的时期,绝对不适合对配偶作任何评判,尤其是在孩子的面前。
3、离异夫妻尝试做朋友
分手后,养育孩子仍是离异双方共同的责任,只有平静商谈教育孩子的事,才能让其有宁静的学习、生活心态。双方要经常保持和孩子的联系,尤其是孩子的监护方,应允许另一方探视,使孩子享受亲情。
4、与孩子共同担起家庭的责任,避免补偿心态
不要过度补偿、溺爱孩子,对孩子的生活,要像对待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物质补偿和娇纵都无法替代孩子精神上的缺失,相反可能是任性、暴力的来源。单亲的孩子需要更早地承担责任,才能走向成熟。
5、帮助孩子处理好同学关系
孩子的心理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同学,家长要鼓励孩子在班上交几个要好的朋友,经常一起学习,一起度周末。孩子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6、避免受害者心态
最好不要向孩子控告对方的无情和不负责任,不要试图将自己的创伤作为孩子今后成长的借鉴。孩子需要从更客观的角度去看待世界,他们有自己探索和憧憬的权利。“妈妈不要我们了”“男人都是坏东西”之类的语言,会使孩子失去对人的信任和对未来的信心。
猜你感兴趣:
单亲父亲教育孩子方法 篇二
其一,家长调整心理情绪,不在孩子心中培植仇恨。
一位自己带孩子的母亲,她不让孩子经常去父亲那里。有一天,孩子要求父母跟他一起去公园,母亲不答应,孩子非常生气地说:“既然你们俩关系那么不好,为什么生下我!”因此,夫妻离异后,一方要尽快与孩子谈清楚,把离异的主要原因告诉孩子。但是父母一定要注意不能把对方说得一无是处,要尽量客观,不能故意说对方的坏话,以免在孩子心中培植仇恨。如有些离婚女性不乐意孩子与父亲相会,让孩子疏远父亲。其实是对孩子的天性、幼小心灵的一种伤害。自小缺乏父亲阳刚之气的熏陶,男孩子容易孤僻、胆怯、吝啬,往往游离于男孩圈之外活动,形成某种性情扭曲;而女孩则缺乏与异性亲切交流的训练,长大后往往冷漠、拘谨、阴郁、沉默寡言、缺少幽默感和跟异性相处的能力。单身母亲应该明白,拔去仇恨的荆棘,心里才能开满友善的鲜花,才能让孩子有一个开阔的胸怀。
其二,注意自身的言行,不在孩子心中培植负疚感。
离婚妈妈对孩子有负疚感是可以理解的,但离婚怎么说也不是一种罪过。带着“赎罪”心理对儿女有求必应的母亲,要么培养出一个自私骄横、不会体谅别人的冷血孩子,要么给心地善良的孩子增加不必要的“还债”负担。太无微不至的爱怜是一种沉重的心理包袱,也容易加深孩子对自己“与众不同”之处的关注。双亲俱全的家庭对自己孩子的照料多是恩威并举的,父母也不会过分小心谨慎,生怕伤及孩子的自尊心。这种爱,恰恰是单亲家庭所难具备的。因此单亲家长要检查自身的言谈与行为,对孩子不能过于关怀,过于体贴,过于照顾,有时也需要对他加以一定的“惩罚”。
单身老爸容易犯的错误 篇三
纵容娇惯:很多单亲家庭的家长对孩子都有“补偿心理”,单身老爸尤其容易这样:因为觉得孩子没有妈妈在身边很可怜,就加倍地疼爱。其实现在的家庭普遍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于孩子本身就容易过度关注了,如果再“加倍疼爱”,孩子就更容易受溺爱之害了。
疏于管教:养育孩子从来不是男性的长项,老爸们还有更重要的事业使命。因此很多单身老爸索性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代管,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种情况不在少数。这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因为对于单身老爸来说,除了孩子,还有工作和自己未来的新生活,但对于孩子,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不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却可能成为他“伤心的全部”。隔代人再强烈的爱也不能弥补孩子缺乏父爱母爱造成的伤痕。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貌似解决了现在的问题,却可能成为今后孩子成长和亲子关系问题的致命根源。
忽冷忽热:这是单身老爸们尤其容易犯的错误,心情好时跟孩子亲热一番,一忙起来可能连续几个星期让孩子见不到自己的踪影;工作上遇到不顺了甚至可能让孩子跟着受委屈……忽冷忽热的态度,非常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影响孩子自信心的发展,严重的甚至可能造成心理障碍。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3篇《单亲父亲怎么教育孩子》,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