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育论文优秀5篇
现如今,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众鼎号为您带来了5篇《浅谈小学数学教育论文》,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论文 篇一
一、学科性质
(一)学科地位
数学教育学在我国已经发展为一门专业学科,而小学数学教育学则是数学教育学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国内教育者对中学数学教育的关注颇多,更有甚者认为这二者之间的内容非常相似,这种想法是非常主观且不科学的。实际上小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有很大的区别,比如,小学数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经验,不要求学生推理证明;小学生的思维和初中生的思维处于不同的阶段。由于小学生还处于智力的不断完善阶段,小学数学教育必须起到启蒙作用,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影响很大。正确的教育方法可以使小学生打好学习数学的基础,循序渐进,逐渐形成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应该引起教育者们的高度重视。
(二)专业教育课程
鉴于小学数学教育的特殊性,数学教师不仅要有充足的专业知识储备,而且还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掌握小学教育学、心理学内容,并且了解小学数学教育学的基本规范。小学数学教育学能使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及自身教学经验,明确有效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教育学可以帮助教师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高深的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从而避免教学中的错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学理应成为高校培育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门专业。
(三)理论应用学科
小学数学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与以研究理论为主要目的的教育学和重视实践的教学法不同,它不仅能够为实践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还能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简言之,小学数学教育学是集应用和实践于一身的理论应用学科。
二、课程构建原则
(一)科学的原则小学数学教育学若想成为科学的学科,最重要的是具备科学性。根据哲学思想的阐述,一门理论是否科学是要经过实践检验的。因此,建构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建设小学数学教育学的关键。
(二)实用性原则小学数学教育学虽然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但其宗旨是将理论与应用相结合,争取让学生在掌握小学数学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三)探究性原则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教学模式几乎是讲与练的结合,学生被动接受所学知识,当他们毕业走上教师的工作岗位,就会不自觉地沿用这种教学模式。因此,改变学生学习小学数学教育学的方式迫在眉睫,把被动学习变为探究式学习。学生的教材也要做改变,增添实际案例等相关材料,设计学习方案;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讨论问题,改善授课方法。
三、教学内容
(一)确定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教育学应该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大问题。但是教学方法又取决于教学内容。学生学什么,教师就应该就教什么;学生怎样学,教师就应该怎样教。所以,这两大问题也可改为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这是当代学者对数学的深入认识和对儿童学习心理准确了解的结果,这也是小学数学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二)建构学科内容
根据上文的阐述的分析,学科内容的建构基本形成。首先,对小学数学教育学具有科学深刻的认识,需要教师熟悉与数学相关的一些知识。先要了解数学是一门科学,它不是人类刻意的创造,而是客观存在的真理。它与现实和自然科学都有着紧密的关系,而且研究对象很广泛;其次,是熟悉数学的发展史,正确的树立数学观,了解数学的发展史,了解数学自身特有的特征、独特的研究对象以及学科的发展演变等问题。再次,是阅读研究同小学生心理有关的书籍,这对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教育学应将书籍中与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实际相符合的内容收入小学数学教材。在实践方面,可以安排教学设计原理和儿童学习数学活动等内容,把教学案例分析插入到理论教学中,并安排学生参加相应的教学实践,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真正结合。
四、教学方法
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探究性原则,探究性学习是进行小学数学教育学教学的一个基本方法。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特征就是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以分组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针对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又有区别。数学教育学理论重在理解,其内容远不如数学题目那样难解。鉴于此,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先安排学生自学,把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小组或者是全班进行讨论。而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之间互相沟通和交流,适时提出学生忽略却又应该被重点研究的问题,对讨论做出总结和评价。针对实践部分的教学,应以案例教学法为主,这种方法在发达国家已经被广泛采用,而实施这一教学法的重点是提供足够优秀的案例。因此如何收集和撰写相关案例是编写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界对这方面的认识还处于萌芽状态,已有的、足够好的案例很是匮乏。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教材编写组必须要加强案例来源,必要时可以组织人员到小学实践,注意挑选其中典型事例作为研究对象;也可以挑选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实习课作为案例进行研究。
五、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育学要按照新课改的建设要求,以建设专业教师队伍为目标、以提高教师思想境界为指导,全面加强教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和锻炼。另外,相关教育人员应当将提升教学水平视为教学重点,争取课程建设的各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在注重薄弱环节的发展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育学的教学水平,努力建造成具有一流质量的课程。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论文 篇二
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在逻辑思维中要用到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方式和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应在概念、法则和应用题等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抽象、概括、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等,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分析综合法
所谓分析的方法,就是把研究的对象分解成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然后分别研究每一个组成部分,从而获得对研究对象的本质认识的思维方法。综合的方法是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加以研究,从整体上认识它的本质。例如学生认识5,教师要求学生把5个苹果放在两个盘子里,从而得到四种分法:1和4;2和3;3和2;4和1。由此学生认识到5可以分成1和4,也可以分成2和3等。这就是分析法。反过来,教师又引导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认识:1和4可以组成5,2和3也可以组成5。这就是综合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再一次运用分析、综合方法,指导学生认识5还可以分成5个1,从而知道5里面有5个1;反过来,5个1能组成5。分析、综合法广泛应用于整数的认识、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复合应用题、组合图形的计算等教学中。
2、比较法
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数学知识具有严密性,一字之差,意义全非,只有通过反复比较,才能区别相似知识概念之间的不同点。因此,教学可多采用比较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数位与位数、偶数与合数、奇数和质数、质数与互质数及质因数、方程和方程解及解方程等概念都有是极容易混淆的概念,教学要通过具体事例的对比,分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才能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又如:整数、小数加减法计算,都规定数位对齐,但整数计算时是末位对齐,到学小数加减法时学生就容易产生错误,可通过比较区别它们的异同来消除误解,从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抽象与概括的方法
抽象就是从许多客观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的思维方法,概括就是把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综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例如,10以内加法题一共有45道,学生初学时都是靠记住数的组成进行计算的。但是如果教师帮助学生逐步抽象概括出如下的规律,学生的计算就灵活多了:①一个数加上1,其结果就是这个数的后继数。②应用加法的交换性质。③一个数加上2,共13道题,可运用规律①推得。④5+5=10。掌握了这些规律,学生就可以减轻记忆负担,其认识水平也可以大大提高。又如,在计算得数是11的加法时,学生通过摆小棒计算出2+9、3+8、7+4、6+5等几道题之后,从中抽象出"凑十法":看大数,拆小数,先凑十,再加几。这样,在学习后面的所有20以内进位加法时就可以直接运用"凑十法"进行计算了。事实表明,学生一旦掌握了抽象与概括的学习方法,机械记忆就将被意义理解所代替,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就会产生新的飞跃。
4、判断推理法
判断是运用概念对事物的性质及现象作出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推理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思维形式,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
例如:让学生判断:质数一定是奇数吗?偶数都是合数吗?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一定相等吗?并说明肯定及否定理由,对加深理解数学概念起着重要作用。讲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可先把三角形转化为等高、等底的平等四边形,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从而通过判断推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重视探究过程,突出学生主体
数学教学不适宜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样会给学生带来压力,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无法激发探究兴趣,进而阻碍逻辑推理思维的训练。逻辑推理思维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只有对知识点有兴趣,才能进一步研究,然后逐步归纳出规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探究知识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己探究,对知识的探究主要从问题设置及动手实践两个方面来进行。
5.1设置问题。教师设置的问题非常重要,简单的问题达不到教学的效果,难的问题又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重点地设置问题,逐渐加大难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设置的问题要涉及所学知识,尤其是和重难点相联系,确保每一个问题都有存在的价值。
例如在学习分数时,首先引入分数的概念,由于学生对整数已经非常了解,那么就要引导学生思考整数与分数的不同。随后,教师要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引出分数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们认识到分数的意义。接下来,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分数的性质,可以通过分析错误案例的方法要求学生结合实际进行讨论,逐步掌握分数的所有特征。在接下来的分数四则运算中,也可用同样的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大大提高,而这一过程中的归纳推理也是逻辑推理能力的提升过程。
5.2动手实践。除了教师设置问题引导探究外,学生动手实践探究知识点也是一种探究方式,这种方式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彰显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学习图形时,学生可以制作不同的图形模型,来探究每一种图形的轴对称情况以及对称轴的条数、总结图形平移和旋转的规律等。通过实际的操作方法来探究总结知识要比直接传授更容易理解与识记,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也能够提升逻辑推理能力,从而指导他们的进一步探究。
6、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兴趣
数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传统的教学策略与实践相分离,然而,每一个数学问题都和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增加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能够将枯燥的数字和公式应用到实践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实践教学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容易帮助学生形成逻辑推理思维。实践教学一般包括情景教学和实操教学两种方式。
6.1情景教学。情景教学模式在各学科教学中都很受欢迎,对提高教学质量很有帮助。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爱玩的特点,设置生动有趣的情景,将知识分解,采用竞赛、展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此过程中将知识点层层剖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的存在价值,在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锻炼了思维。
6.2实操教学。实操教学法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和共同参与,教师的授课不是简单的理论传授,还要附加一些教学工具和教学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更加清楚地理解知识,进而归纳总结知识,锻炼逻辑推理能力。例如在学习空间与图形时,教师应用一些图形模型向学生演示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各种图形的轴对称情况,展示的过程不仅是在传授知识,也在提高学习兴趣,而之后的思考过程更是在锻炼思维能力。
上述逻辑思维的方法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经常用到的一般方法,也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基本方法。我们要根据各年级的教学内容,认真研究哪些逻辑思维方法对学习某个内容所起的作用,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论文 篇三
摘要:在小学的教学中,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数学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小学数学是学生接受高等数学教学的基础,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发展重要的意义。在我国新课程的不断影响下,各式各样的有效教学方法不断的涌现出来,本文通过分析有效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对有效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应用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教育工作者将教学实际与新课程标准相结合,探索出了许多的新型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从教学收到的实际效果可以看出,新型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1有效教学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不断的推行教育事业的改革,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通过不断的探究和实践,大胆的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发明出众多的新型的教学方法,并在实际的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新型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以学生为主体”为教学理念,在教学中通过正确的、合理的引导,提高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兴趣和自主性。从学习效果方面来看,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的发现问题,学生通过交流合作的方式,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最终找到问题的解决途径。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总结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天性和个性都得到了有效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从教学效果方面来看,新型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尊重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从枯燥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轻松、生动、充满趣味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学习,有效的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教学中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也是提高我国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
2小学数学中有效教学的应用
2.1游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游戏教学是以游戏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完成教学目标。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游戏教学则可以通过游戏,有效的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完成对教学的目标的学习。游戏教学符合小孩子爱玩的天性,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例如,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元、角、分的教学时,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通过分别扮演卖家和买家,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交易活动,学生在游戏中完成对元、角、分认知。切身的体验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目标的理解,而游戏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2.2问题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在问题教学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问题对本次的教学内容进行探究与学习。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在本次的教学内容中探究问题的解决办法,有效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2.3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是将多媒体软件和设备应用到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是信息化技术的产物,是教学与时俱进的表现。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软件和设备,将课本上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通过图片、视频、动画、音频等形式生动、活泼、形象的呈现出来,改善了教学的氛围,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与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搬到多媒体教室中,例如,将数学的计算题设计成有趣的动画游戏,将数学计算题的题目表现在荷叶上,在小青蛙的背上写出答案,学生通过手动操作,让小青蛙跳到相对应的荷叶上,如果不对应,小青蛙则会落入水中。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效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2.4分组学习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分组学习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师充分了解学生间的不同和实际认知能力的前期下,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科学的分组。在划分小组的过程中,教师要确保每一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效果,因此,小组中即要有认知能力强的学生,也要有认知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学生通过小组的方式,组员间进行交流对教学目标进行研究和讨论,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对问题的解决。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认知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在认知能力相对的较强的学生的帮助下,提高了对教学目标的理解,而认知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则在帮助认知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的过程中,加深了自身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认知。双方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锻炼力自身的合作能力与交流能力。
3总结
综上所述,在众多从事教育事业工作者的不断探究和实践中,许多有效的教学方法被不断的应用到教学中来。而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阶段,数学作为小学教学中重要教学科目,将有效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小学的数学教学中,不是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更对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论文 篇四
苏霍姆林斯基在其《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到:“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人的头脑装进另一个人的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我通过七八年的教学,深深地体会到了情感所产生的效应。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所致,他们学习时容易受情绪的干扰,不喜欢的教师上课就不认真学,不善于用理智支配情感,却常常以情感支配理智。学习时情绪的好坏、平时与教师的关系是否融洽,都会直接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对小学数学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引起重视。
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产生良好的情感效应呢?我觉得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洒向学生都是爱”
特级教师期霞爱学生是出了名的,她说:“对孩子倾注全部身心的爱是事业成功的源泉。”因此,教师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把“整个心灵献给儿童”,把教学过程作为向学生倾注爱的渠道。要以自己的言行为学生做榜样,博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古书《学记》中说:“亲其师,信其道。”事实正是如此,由学生对教师的深厚感情,迁移到学生对教师所教的数学课上,一定会产生积极效应,反之则不然。
二、建立很好的师生关系
数学教师要经常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要通过自身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建立教学相长、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要付出辛勤的劳动,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探讨、提高教学艺术,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变苦学为乐学。这样就会进一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钦佩,学生才会更喜欢你,当然也乐于上数学课。
三、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数学教师要多用脑筋,想办法创设学数学的气氛。如:开辟“数学园地”,让全体学生轮流组稿、承办;将名人名言介绍给学生,张贴在教室、家里,多讲科学家勤奋成才的故事等,不断激励、鞭策学生要不懈地努力。同时,要主动参加学生的一些活动,广泛地家访,多找学生谈心交朋友,细心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以便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要密切注意、关心学生之间的关系,因为,学生是生活在群体中的,个人可以影响集体,集体也可以带动个人。要和配班教师一起抓好班风、学风,使班级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良好风气。 学生在这种优良的氛围中学习,生活必然感到愉快,心情舒畅,其学习效果一定很好。
四、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上好一节课,自己必须精神饱满、富于感情、充满活力。这样,可以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情绪共鸣。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负责,尽心尽力地传授知识,教师自然会成为他们心目中可敬可爱的人,因而会对教师讲的课有兴趣。
教学内容本身对学生的学习情感也有一定的影响。内容抽象、空洞、枯燥或过易、过难,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变枯燥为生动,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并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方法进行设疑、激疑、质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学习兴趣。如教学《年月日》时可以用故事导入:“小芳今年8周岁,她哥哥小强到现在只过了三个生日,猜一猜,小强今年几岁了?”学生听到这里,都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激起了强烈的求知欲……
五、给学生创造成功的体验
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成功的体验越多,学习积极性越高,学习兴趣越浓,学习效果越好。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对不同的学生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提出不同的要求,不放过每一次让学生展示才华和获得成功的机会。特别要关怀爱护差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品尝到学习取得成绩的快乐。对有些学习上有障碍的同学应多帮助、多指导、多关心,细心发现他们的优点,多鼓励、表扬、肯定、赞许,让他们充满自豪、喜悦和继续求知的信心;对他们不提过高要求,不让其当众出丑伤自尊心,让他们抬起头来走路。
六、让学生在操作中激发求知欲望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他们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具体的特点,容易受具体事物的支配。他们喜欢某学科,常因为对其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活动本身如操作、运算、做作业感兴趣。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多利用直观材料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兴趣。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每人准备好一只土豆(或苹果)、一把水果刀。课上随着教师一起操作:一刀看“面”,两刀看“棱”,三刀看“顶点”……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脑子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很容易就掌握了有关的概念,同时激发了学习热情。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情感效应非常重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引起广大教师的足够重视,也需要大家深入研究和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 篇五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学习环境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
那么,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呢?笔者是这样做的:首先应从教师的自身做起,教师要主动参与其中;其次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正确引导他们认识学习的重要性,领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最后通过自办班级学习报、定期办好黑板报、组织学生写好数学日记、开展好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实施“超市式”数学作业、定期开展优秀作业展、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价值的数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习目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利用学生生活中熟知的例子设计问题,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
例如,在学习“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从实际活动中去感知人民币的各项功能。
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跟着家长去逛一次商场或者去超市购物,并且记住所交易物品的价格,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告诉大家是怎样购物的,并且再次模拟购物的过程,从实际当中感受到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及其用途,学会人民币运用和换算,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数学。
三、创设质疑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在引入中有动力作用,在转折处有启迪作用,在思维的转折点上有催人更上一层楼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冲突,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处巧设悬念,以疑激趣。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时,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露出的三角形的一个角,去判断被遮掩的三角形是一个什么三角形。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设疑导入新课:“为什么看到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就可以判断被遮掩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为什么看到一个锐角则无法判断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就会明白。”这两个充满悬念的问题,自然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求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心理上的准备,从而经历了“无疑—有疑—无疑”的认知转化过程。
四、巧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动是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动手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表象,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达到理解掌握新知、培养学习兴趣的目的。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贴、撕、装、拆证明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正方体六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通过搭拆框架证明长方体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并且有三组长度相等的棱,正方体的十二条棱都相等。
通过贴、撕、装、拆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很自然地认识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而且通过动手操作,拓展了学生的认知领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学习兴趣以及动手能力。
五、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因为成功会给学生产生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机会,充分利用“低、小、全、快”的方法,阶段性地开放学生的梯级思维。
由浅显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对习题得出正确的解答。
学生经过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或创造性的思维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绩,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最终让学生明白只要努力,就能学好数学。
教师在设计提问、板书、作业时要因人而异,分层次地提出切合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增强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以上内容就是众鼎号为您提供的5篇《浅谈小学数学教育论文》,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