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认识》教案【优秀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10篇《《圆锥的认识》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圆锥的认识》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p23-24的内容,p24“做一做”,完成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通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课
1、认识圆锥
(1)出示生活中的圆锥图(书p23):说说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
(2)找生活中的圆锥形物体:生活中你见到哪些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是圆锥体或近似圆锥体的?(如果学生举例有限,可出示图片:圆锥形煤堆,圆锥形粮堆,圆锥形帐篷等)
(3)观察圆锥形实物的特点:
a.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名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
明确: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b.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c.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d.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强调: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4)小结
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2、测量圆锥的高
问:圆锥的高我们看得见吗?怎样才能看见圆锥的高呢?
我们无法看见圆锥的高,但我们可以间接测量它的高,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
引导: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学生练习测量圆锥的高。同桌互相检查、交流。
提问:测量圆锥的高时应注意什么?(尺子放平、零刻度的处理)
3、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4、虚拟的圆锥
(1)先让学生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么将三角形制片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2)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转动出来的是圆锥,并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三、课堂练习
1、做第2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1)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四、总结
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
板书设计: 圆锥的认识
顶点(1个)
面:底面、侧面(曲面 )
高(1条)
《圆锥的认识》教案 篇二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有步骤地建立图形与相应实物、模型之间的联系,引领学生参与圆锥概念的形成过程。创设情境,让学生有目的地在实践与操作中感悟圆锥的特征。从而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促进迁移,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细化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过渡,突出在立体几何知识学习中空间观念的培养。
根据几何学的发展史,课标教材的编排顺序,以及学生几何思维的发展,使我感到学生对立体几何的学习远比平面几何的学习要困难许多,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不会正确进行下面(如图)两两之间的六种转化。即文字表述与立体实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立体实物与平面示意图之间的相互转化;平面示意图与文字表述之间的相互转化。
其中以不会正确进行立体实物与平面示意图之间的相互转化由为突出。
我认为在立体几何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细化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过度,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手段:
通过案例研究,我认为不同的学生对于“半抽象”的要求是不同的,在此有必要将“半抽象”做进一步的解释:
( 1 )能够看懂或识别学过的立体实物的平面示意图;
( 2 )能够根据立体实物的名称或文字的描述,展示出相应的平面示意图。
平面示意图对于空间观念较差的学生来说,不是一看就会的,需要安排教学时间,选择教学的时机,使平面示意图起到帮助由具体到抽象的过度。
在《圆锥的认识》这节课上,我设计了教师示范画圆锥的平面示意图、从不同角度观察圆锥、从圆锥实物上剥下侧面、为一个圆锥侧面配底面等丰富多样的活动,不断关注圆锥实物、平面示意图与文字表述之间的相互转化,促进思维的外化,帮助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的逐渐提升。
(二)设计不同层面的各种活动,突出学生从感悟体验逐步到建立表象的过程。
体验是学生学习中重要的经历,体验学习不仅展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体验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手去做、用身体体验、用心灵感悟。针对立体几何课堂教学,体验视觉思维的最好方法就是动手操作,使学生借助动手操作,主动地感悟体验,多角度建立圆锥的表象。
在《圆锥的认识》这节课上,我通过引导学生观看实物、欣赏图片、触摸圆锥学具、在实物上指出圆锥的高、在示意图上标出圆锥的高、用语言描述圆锥的高以及用不同的扇形围圆锥侧面比较高等环节上,努力帮助学生建立圆锥的表象,逐步深化对圆锥的认识。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圆锥的认识》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数学 12 册《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中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教材中安排的最后一个立体图形,教学要求是认识圆锥,会计算圆锥的体积。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是将圆锥的认识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安排在一课时完成,这不由得使我想到,为什么不能在一节课只安排认识圆锥,借助圆锥这一载体,通过对圆锥特征更深入的研究,帮助学生从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过渡,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呢?因此,我选择了后者。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圆锥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五年级时学习的长方体、正方体,六年级学习的圆和圆柱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外形是圆锥形状的,但这个看似司空见惯的几何形体,学生对它到底了解到什么程度呢?为了能够掌握开展教学活动的第一手材料,我对 80 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96.3% 的学生对圆锥有一定的了解,基本上能从众多外形不同的具体实物中,挑选出外形是圆锥的实物,53.8% 的学生能列举出像跳棋、冰淇淋、漏斗等外形是圆锥的实物,但 86.2% 的学生对于圆锥的侧面知之甚少,从问卷中还可以确定,学生对于圆锥与棱锥、圆锥与圆台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有 20% 的学生认为把圆锥画在纸上就是画一个三角形。除了问卷调查,我还先后与 12 名学生进行了访谈,在访谈过程中,明显地感到学生不了解圆锥各部分的名称,不确认圆锥是否有高,参与访谈的学生中有 66.7% 的学生认为圆锥的母线就是圆锥的高。
(三)前测后的启示
根据前测结果及对结果进行认真分析,能使教师采用更行使有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
对于学生分不清圆锥与与棱锥、圆锥与圆台,不了解圆锥的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对圆锥高的错误认识等信息,我将教学重点定位在圆锥特征的认识上,并试图预设认识高的教学环节,以动手操作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圆锥的母线不是圆锥的高,从而突破学生认识上的难点。
另外针对有些学生认为把圆锥画在纸上就是画一个三角形的错误看法,分析其原因是因为看不懂示意图,不会在头脑中想象立体图形的样子,于是我就将增加立体实物与平面示意图之间的转化,即加强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的相互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作为本节课的重要任务之一。
当然,由前测中显现的数据,不难看出不同学生对于圆锥认识的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而生成的感悟也不尽相同,所以我打算在本节课中采取分层式教学,以实现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理念。
(四)教学方式与手段
1. 教学方式:本节课以体验探究法为主,辅以讲解法、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如让学生看实物、看图片、摸学具、剪教具、围圆锥侧面等活动,都是在帮助学生体验圆锥的特征。学习圆锥各部分名称及认识圆锥高的环节是以迁移探究为主要教学方式。
2. 教学手段:观察实物、触摸学具、动手制作、对照比较
3. 技术准备:图片欣赏、动画演示
三、教学目标设计
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认识圆锥,了解圆锥的基本特征,掌握圆柱与圆锥在特征方面的异同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经历圆锥特征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综合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 情感与态度:在猜测、游戏的环节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兴趣,鼓励质疑。
4. 教学重点:圆锥的特征。
5. 教学难点:体会圆锥的母线不是圆锥的高。
四、教学过程学流程示意图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生活引入
突出需求
展示圆锥形状的实物
观看圆锥形状物体
的图片
二、探究交流学习特征
自主探索,了解圆锥的各部分
示范画圆锥的透视图
教师引领,从不同角度观察
巧妙迁移,自学圆锥的高
出示实物,哪些物体上有圆锥?
高脚酒杯(圆锥)、盒装饼干(三棱柱)、儿童饮品(四面体)、标志物(圆锥)、盒装方便面(圆台)、瓶装醋(四棱锥)、漏斗(圆锥)。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外形是圆锥形状的?
(准备好:圆锥形跳棋和圆锥形可爱多,配合学生发言,出示实物)
拿出学具,根据你以往学习的经验,试着说说圆锥都有哪些部分?
看一看圆锥的底面是什么形状?摸一摸圆锥的侧面有什么特点?
说一说盒装方便面(圆台)、瓶装醋(棱锥)的外形为什么不是圆锥?
首先画出底面(用椭圆表示),
标出底面圆心,
其次在过圆心的垂线上画出顶点,
最后将顶点与底面连接。
这里有一个跳棋的棋子,从哪个角度观察,能得到下面的图①、图②、图③?
出示等高的一个圆柱与几个圆锥,观察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先想一想什么叫圆柱的高?再议一议什么叫圆锥的高?
在黑板上画出圆锥的高。说一说圆锥有几条高,为什么?
怎样测量圆锥的高?
从生活引入。
丰富学生观察素材的种类和角度。
配合学生举例进行课件演示,并补充一些不能展示实物的圆锥形物体图片,适当开阔学生的眼界。
学生小结圆锥特征后,再利用特征进行二次判断。
教会学生看圆锥的示意图,并渗透顶点与底面的位置关系。
利用信息技术,同时展示从不同角度观察一枚棋子的 3 种情况,帮助学生达到认识的完整。
从圆柱的高迁移圆锥的高,学生探究自然,难度较小。先指出高,后说明什么是高,再画出黑板上的高,是从感性到理性的上升,学生操作量高的过程后,课件演示测量的一般方法,既是对学生操作的一个小结,同时生动的给出了测量的正确方法。
三、巩固练习
深化理解
填一填比较圆柱与圆锥的异同
找一找
选出相应的
底面与侧面
猜一猜谁旋转以后可能形成圆锥
圆锥的侧面是什么形状?猜一猜、试一试、剪一剪。
圆锥
圆柱
底面个数
高的条数
侧面形状
出示一个扇形和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形,观察扇形可能与哪一个圆正好组成一个圆锥?
猜一猜,看一看。哪个平面图形旋转以后(如图),将得到圆锥?
将圆锥横截或纵切成两部分,切开后的截面会是什么形状?
用填表的方式帮助学生简单的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在游戏中,渗透圆锥各部分的关系,明确比较的方法,符合小学生的好奇心理。
利用课件展示学生可能出现的假想, 避免了语言描 述的 繁杂,最直观的表现出圆锥的产生过程。
由平面图形经旋转后得到立体图形,是小学生认识上的难点,在此配合课件演示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研究的空间。
四、拓展认识,适度延伸
围一围,感悟的圆锥的母线不是高
出示同一个圆中的 3 个大小不同的扇形,用这 3 个扇形围圆锥的侧面, 3 个圆锥的高会一样吗?
通过围一围圆锥的侧面,让学生初步体验,半径相同圆心角不同的扇形,围出的圆锥,高不相同。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学生评价部分:
1.知识与能力评价(问卷)
( 1 )填空
_________ 、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的外形是圆锥形的;圆锥的底面是 _________ 形,侧面是 _________ 形;圆柱有 _________ 条高,圆锥有 _________ 条高。
( 2 )选择
将一个圆锥,沿着平行底面的方向切截,截面是 _________ ;
三角形 圆形 长方形
用一个 _________ 三角形旋转一周,可以得到圆锥。
直角 锐角 钝角
2.过程与方法评价(问卷)
用纸做一个圆锥;
用橡皮泥做一个圆锥。
3.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访谈)
( 1 )你喜欢这节数学课吗?喜欢哪个环节?
( 2 )你认为自己学得如何?有哪些收获?
( 3 )你还有哪些建议?
教师自评部分:
1.学生是否能全身心投入学习,并愉快地解决问题 ?
2.是否捕捉巧用了教学资源 ?
3.是否关注了学困生的发展,并给予学生适时、导向性评价?
评价量规
学生评价(问卷)部分:
1.优:学生正确回答问题。
2.优:学生能够用纸围出圆锥的侧面,并封好底面。学生能够用橡皮泥捏出圆锥的形状。
3.优: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遇到困难能听取他人意见或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教师评价部分:
1. 优: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学习,并愉快地完成任务,喜欢这节数课。
2. 优: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巧妙利用学生的现场生成,捕捉到良好的教学资源为我所用,引发学生对新知的再思考、再创造。
3. 优:关注学困生的发展,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给予正确评价与引导。
【教学反思】
《圆锥的认识》一课,我通过信息技术的恰当运用让学生在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猜一猜等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了解、掌握圆锥的特征,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认识圆锥的高,掌握圆柱与圆锥在特征方面的异同点;通过动眼、动手、动嘴、动脑经历分析对比、综合概括、探索研究,借助猜测、游戏等学生喜爱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习兴趣,鼓励质疑。在教学设计上力争环环相扣,由潜入深,在 40 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教学数学知识,更多的是指导数学学习的思想和方法。
一、教学中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教学重点
新课程的改革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的机会与时间。在认识圆锥的基本特征时,我设计的以下几个层次,有效的帮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的过程。
( 1 )拿出学具,看一看、摸一摸;
( 2 )根据你以往学习圆柱的经验,试着说说圆锥都有]www.1126888.com[哪些部分?
( 3 )看一看圆锥的底面是什么形状?摸一摸圆锥的侧面有什么特点?
( 4 )利用你发现的圆锥的特征,说一说盒装方便面(圆台)、瓶装醋(棱锥)的外形为什么不是圆锥?
二、教学中适时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突破了教学难点
在教学圆锥高的环节上,我通过提供“等高”的一组圆柱和圆锥,巧妙的点拨了“遇到不会的,想会的”数学思想,具体设计如下:
( 1 )出示等高的一个圆柱与几个圆锥(圆柱和圆锥的底面半径均不同),观察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有什么相同之处?
( 2 )分别指出圆柱与圆锥的高;
( 3 )先想一想什么叫圆柱的高?再议一议什么叫圆锥的高?
( 4 )在黑板上画出圆锥的高。说一说圆锥有几条高,为什么?
( 5 )你有办法测量圆锥的高吗?
通过以上环节的设计,学生不仅认识了圆锥的高,更重要的是学习了一种易于运用的数学思想。
三、教学中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分层拓展,让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提倡教师的主导地位,以更好的达到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在学生了解圆锥侧面展开是扇形后,我针对圆锥的高与母线这一教学难点,设计了猜一猜的数学游戏,先出示同一个圆中的 3 个大小不同的扇形,再分别用这 3 个扇形围圆锥的侧面,猜一猜围成的 3 个圆锥的高会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哪一个会高一些?在此进行分层教学,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针对空间观念强的学生:建议他们先想一想围成以后的样子,结合课件选择结论,然后用围一围进行验证;
针对空间观念一般的学生:建议他们可以先选择 3 个扇形当中的 1 个围一围,能想出其他 2 个围成的样子,就不必把 3 个都围出来;
针对空间观念较弱的学生:小组合作,把 3 个圆锥都围出来,然后观察比较,得出结论。
四、教学中的遗憾
本节课在处理圆锥的切截环节上,不够放手,自始至终引领着学生先想后看,失去了一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好机会。
我的新设计是:
( 1 )抛出问题,将圆锥横截或纵切成两部分,切开后的截面会是什么形状?
平行底面方向
垂直底面方向
( 2 )等待思考,给学生想象的时间;
( 3 )指导实验,对于空间观念强的学生,他们能想象出切截以后,截面的样子,但需要验证,对于空间观念弱的学生,他们不能想象出切截以后,截面的样子,需要操作,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实验。“同学们,我们用什么方法能知道自己的想法对不对呢?”启发学生用切窝头等办法进行实验验证。
( 4 )用实物揭示切截的结果。
圆锥的认识 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锥,知道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锥的特征,学会测量圆锥的高。
3.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和判断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用具:多媒体软件
教学过程
一。 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1.复习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电脑显示圆柱的几何形体)师问:同学们,这是我们学过的什么形体?它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是怎样的呢?(学生边说教师边用电脑显示有关部分的名称)
2.导入新课
师:现在老师把这个圆柱变一变,从上底面的圆心向下底面圆周切削,就得到一种新的形体,我们把这种形体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教师边说边用电脑显示,如下图)
电脑显示完后,教师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我们目前所讲的圆锥,都是直圆锥。
师启发: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二、丰富感知,揭示特征
(一)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1.实物感知,教师逐一拿出圆锥形状的物体,介绍物体的名称,让学生说出它的形状。
2.举例感知。师问:“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到了那些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是圆锥形或近似圆锥形的?让学生感受到圆锥形的物体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3.由物及形。电脑显示三种圆锥的实物(谷堆、积木、陀螺)并把它们逐一抽象成平面上的立体图形。
(注意充分演示和直观,让学生感知实物;多媒体显示画面有实物直观抽象为图形直观,使学生在充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深了对圆柱的了解整体认识。)
(二)认识名称,发现特征
1.认识圆锥
(1)引导学生回忆一下,是怎样认识圆柱的,告诉学生用这种方法学习圆锥的有关知识(板书、名称、特征)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摸一摸。让学生展开讨论,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
(2)让一名学生到讲台上摸一摸圆锥的侧面和底面,说说摸到了什么?(板书:顶点—一个,侧面——曲面,底面——圆形)
2.认识圆锥的高及特征
(1)激发兴趣:圆柱的高有几条,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那为什么叫圆锥的高,它有几条高,在那里呢?
(2)引导讨论,归纳圆锥的高的概念
(3)实物展示圆锥的高,师问:圆锥的高我们看得见,摸得到吗?我们怎样才能看见圆锥的高呢?(教师出示圆锥形萝卜,并用刀沿着它的顶点向底面直径垂直剖开,用红色毛线表示高)继续问:现在看见高了吗?
(4)针对教师用红色毛线垂直拉与斜着拉的情况,师问:什么是圆锥的高?圆锥的高有几条呢?(板书:一条)归纳圆锥高的特征,并弄清圆锥的高与底面是垂直关系。
(5)让学生画出圆锥立体图形的高
(6)辨析练习:(多媒体逐一显示)下面各图标出的圆锥的高正确吗?为什么?
(7)多媒体显示圆锥正确的高
(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想、议、练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从视觉、触觉、动觉上协同感知,理解掌握了圆锥的各部分特征。特别是在认识圆锥的高时,化抽象为具体,使圆锥的高看得见,摸得着;从而学生深刻理解了圆锥的高。)
3.学会测量圆锥的高
师:我们无法看出圆锥的高,但我们可以间接测量它的高,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
⑴ 引导学生看书自学,说出测量圆锥高的步骤
⑵ 先动画显示测量高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同桌之间相互配合,动手操作测量出手中圆锥的高。
⑶ 再引导学生说一说测量圆锥的高时应注意什么?
⑷ 说说自己测量的圆锥的高的数值
4 .圆锥侧面展开。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把圆锥的侧面展开,然后问:它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
5. 生想象建立圆锥的空间概念
学生手拿圆锥,闭眼边摸边想象。同时放录音:一个圆柱,从上底面的圆心向下底面的圆周切削,就成为一个圆锥,圆锥有一个尖尖的顶点,侧面是一个曲面,里面是一个圆形,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的高只有一条,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看书自学→图画显示测量方法→学生亲自实践测量,这一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量、剪、说的活动中,愉快的获得新知,倍享成功的乐趣。同桌间的合作,体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多媒体和录音机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学生技能的形成和空间观念的建立。)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 辨别下面各图哪些是圆锥形的?
2.判断
(1)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
(2)因为圆柱的高有无数条,所以圆锥的高也有无数条。( )
(3)圆柱的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三角形的。( )
(4)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任意一点的连线叫圆锥的高。( )
(5)圆锥的底面是圆形。( )
3.引导学生说一说圆锥与圆柱的特征
4.学生质疑
(意图:精心设计有针对性、有层次的练习,既帮助了学生巩固深化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加深了对圆锥特征的认识。)
四。总结全课
引导学生回忆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些知识的?
意图:这样总结,突出了教学重点,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五。作业布置
反思:本节课,能够以《新课标》为依据,做到很好的把握重点,突出重点,使教学过程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有序地展开。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通过看、摸、想、议、量、剪、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既发展空间观念,又培养了能力。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功能,启迪学生思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观察、比较、判断的机会,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
《圆锥的认识》教案 篇四
圆锥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p23-26的内容,p24“做一做”,完成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通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课
1、圆锥的认识
(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2、小结
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5、虚拟的圆锥
(1)先让学生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么将三角形制片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2)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转动出来的是圆锥,并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三、课堂练习
1、做第2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1)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四、总结
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
圆锥的认识 篇五
预设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感悟圆锥的特征,学会测量圆锥的高,并能正确辨认圆锥图形。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中体验学习全过程。
3、培养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认识圆锥,并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教师:说一说图中哪些图形是圆柱?剩下的这些图形都不是圆柱,这种形状的物体你在哪见过?你能给这些图形取个名称吗?
鼓励学生思考,再请学生看看书中的名称后,揭示课题:圆锥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收集的圆锥,相互交流,关于圆锥,你想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提问:圆锥有哪些特点?圆锥的高怎么表示?怎样量出圆锥的高?
2、合作探究。同学们用桌上的工具材料,分组研究你们感兴趣的问题。
3、小组汇报探究结果,同学相互质疑。
⑴圆锥的特点:底面是个圆,上面是一个尖尖的点,侧面是一个曲面。
质疑:侧面展开是个什么图形?
小结:我们把圆锥模型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扇形。
⑵圆锥的高:比较两个圆锥的高矮可以发现,圆锥的高是指顶点到底面之间的距离。
质疑: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那圆锥的高有几条?
小结:圆锥的高是表示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圆锥的高只有一条,测量圆锥的高。
三、巩固练习
1、做教科书第87页练习二十二的第2题。
2、小结活动。
按书上第191页的图样,用硬纸制作一个圆锥,并量出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3、总结。教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你还有什么意见和问题?
四、创意作业
《圆锥的认识》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了解圆锥体的特征,正确说出圆锥体的名称。
2、初步感知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特征并能准确说出几何形体的名称。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对几何形体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圆锥体并了解其特点。
活动难点:能准确的区分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
活动准备:
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各一个、几何形体课件、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老师:小朋友们,老师带来一个神奇的袋子,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呢?小朋友都很想知道吧。请一个小朋友来摸一摸,猜猜袋子里到底是什么。(请小朋友来摸一摸并说说摸到的。是什么样的东西。)介绍球体(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溜溜的,而且它的哪一面都能滚动,这样的几何形体叫球体)、圆柱体(上面一圆,下面一圆,两个圆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有放倒才能滚动的形体叫圆柱体)、正方体(几何体6个面,都是正方形,这几个正方形一样大)、长方体(由6个面组成两两相对的两个面大小、形状一样,这样的几何体叫长方体)。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新的几何形体朋友——圆锥体。
二、认识圆锥体,感知圆锥体的特征
1、老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来摸一摸圆锥体,看看它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地方与我们之前看到的几何形体不一样的地方。重点讲解圆锥体的底面是圆形,上面是尖形。这就是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圆锥体(播放圆锥体课件,让小朋友们说出圆锥体的名称)。
2、请小朋友比较圆锥体与圆柱体的不同,上面一圆,下面一圆,两个圆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有放倒才能滚动的形体叫圆柱体,圆锥体是底面是圆形,上面是尖形,不一样粗。
3、小朋友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和圆锥体很像如:冰淇淋、圣诞帽、路锥等等。请小朋友回答之后播放课件为小朋友介绍生活中的圆锥体。
三、感知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不同
老师进行三段式教学提问如:请你把圆柱体举起来,哪一个几何形体不见了,它叫什么名字,请你抱一抱圆锥体等等,请个别小朋友回答问题。
小朋友们都很棒,为了奖励小朋友们下面我们进行游戏——几何形体蹲与萝卜蹲游戏的规则相同,请小朋友记住自己的几何形体的名字,开始游戏。
四、发展幼儿观察力,完成记录表
每位小朋友一张记录表,请小朋友观察课件并准确的做好记录。
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圆锥体,请小朋友回家后找一找有哪些物品和圆锥体一样的。
活动反思:
圆锥是小学阶段新接触的一个几何形体,是在学生学习了圆柱的基础上学生所要学习的比较难理解的一个物体。首先让学生想象底面相等且高相等的圆柱与圆锥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分组让学生利用倒沙子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底面相等且高相等的圆柱与圆锥 之间的关系。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削、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等方法,找到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先让学生推导出公式,再尝试计算有关圆锥形物体的体积 接着利用课件演示一个圆柱被削成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过程,使学生明白被削去的部分是圆柱的三分之二。通过这两种形式,学生对“圆柱转化成圆锥”的认识就很清楚了。
《圆锥的认识》教案 篇七
教学流程
1、复习提问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有关知识,谁能告诉老师圆柱有什么特征?(指名答)
2、导入新课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物体,观察一下,触摸感觉一下,它与圆柱有什么不一样?
生观察感知后,说出自己的结果,师肯定:这个物体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
教师指出: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也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新的立体图形。(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3、讲授新课
(1)、教学圆锥的认识
课件展示,如果我们沿着些圆锥的轮廓画线,可得到圆锥的几何图形。
教师根据几何图形指出:圆锥的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
再触摸,得出圆锥的周围是一个曲面,叫做圆锥的侧面。
再观察物体,教师指出: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你能从物体上找到圆锥的高吗?(教师指出母线不是高)
你能从图形上找到圆锥的高吗?(学生回答)
你能确定圆锥高的条数吗?(学生回答并根据定义总结:只有一条)
(2)、小结
第一步,学生拿出学具,同桌互指圆锥的底面、侧面、顶点、高。(师生总结:高是不能摸到的)
第二步,请学生归纳一下圆锥有什么特征。(指名试答)
师板书: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设问: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图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又是什么图形呢?
生思考讨论后,指名回答
师:我们通过实验来看看。
学生根据自己制定的模型,展开后观察,使学生认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其展开图合拢,恢复原状,以加深对圆锥侧面的认识。
(4)、教学测量圆锥的高。
提问:圆锥的高能直接测量吗?为什么?
(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
你能根据测量圆柱高的启示,来测量圆锥的高吗?(小组尝试)
请同学展示,测量圆锥的高的过程。
师生总结: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读出数值。
根据学生的测量情况,师生总结:
测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1>圆锥的底面和平板都要水平放置;
<2>阅读时一定要读平板下沿与直尺交会处的数值。
(5)转动直角三角形形成圆锥:
<1>根据你制作的模型,与教师演示的一样快速转动,转动起来是一个圆锥。
<2>转动含30度的三角板,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4、课堂练习
利用课件,展示习题,指名口答。
5、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圆锥,想一想:圆锥有什么特征?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 你能向同学介绍一下你手中的圆锥吗?
圆锥的认识 篇八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包括和圆锥的体积,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周长、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部分。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以及各部分名称;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圆锥体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形体。教学这一部分内容即能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圆锥问题的方法。
教材通过直观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判断推理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还能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根据对过去学生试卷的分析,在计算等底等高圆柱、圆锥体积的变形题中,错误率比较高,主要原因是对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的体积之间的关系不清,因此教学中对于算理的推导要特别注意。
教法建议
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包括和圆锥的体积,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周长、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以及各部分名称;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重点是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教学时首先需要复习已学的圆柱体的特征,然后结合实物,通过对比,使学生掌握圆锥的特征。教学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可引导学生猜测、动手实测操作,利用课件演示测量过程,使学生顺利突破难点。教学时要充分的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空间。
教学圆锥的体积,重点是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时可以按照“演示:利用课件演示圆锥体的形成;猜想:你觉得圆锥的体积和什么立体图形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操作:通过实验(包括等底等高和不具备等底等高条件的多个实验)引导学生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验证:进行基本计算”四个步骤组织学生创造性学习.教学中通过学生大胆的猜想尝试与创新,自主探究,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教学时要充分的为学生提供创造空间。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
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圆柱体,引导学生说出圆柱体的特征。
2、什么叫圆柱的高,并在实物或几何图形中指出。
3、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几何体——圆锥。(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大家在生活中见过圆锥体吗?
2、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体,那么你们知道圆锥体是怎样形成的吗?(课件演示:圆锥的形成) 下载
3、(课件演示:圆锥体的认识) 1、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
2、圆锥周围的面是一个曲面(侧面).
3、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4、测量圆锥的高(课件演示:测量圆锥体的高1或2) 下载
(1)引导学生讨论:圆锥有几条高?
(2)用直尺和三角板如何测量圆柱的高。
5、圆锥侧面的展开图(继续演示课件:圆锥体的认识) 下载
(1)想象圆锥体的侧面展开图
三、随堂练习
1、说出圆锥的特征。
2、说出圆锥各部分名称。
3、指出下列各图是由哪些图形构成的?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锥体和圆柱体有什么区别?
五、板书设计
学生明确:
《圆锥的认识》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方法:创设情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动口、动手又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自主学习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强化
课件演示:出示一支圆柱形铅笔。
教师问:同学们这支铅笔是什么形状的?你能说说它具有什么特征吗?
生:是圆柱体。它的特征是:圆柱有三个面,有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有一个侧面是曲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
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圆柱的特征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几何形体,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
课件:用转笔刀削铅笔,把削成的笔尖部分(圆锥体)垂直切下来。
问:这还是圆柱体吗?被切下来的是什么几何形体呢?
生:不是。是圆锥体。
师揭示课题:我们把象这样的几何形体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我们所学的圆锥都是直圆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锥的认识》。板书课题
三、探究体验。
1、列举,提出问题。
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你都看到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体的?你也可以把课下收集的圆锥形物体拿出来给大家看。
生1:冰激凌外壳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2:有的帽子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3:漏斗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4:盖房子用的铅锤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
同学们很善于观察,请同学们拿出圆锥体模型,看一看、想一想,你都想知道有关圆锥的哪些知识?
生可能提出:
1、我想知道圆锥的特征。
2、我想知道圆锥有几条高?它的高指的是什么?
3、我想知道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的?
4、我想知道圆锥的体积应怎样计算?
5、我想知道圆锥的表面积该怎样计算?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拿出圆锥体模型,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也可以猜一猜你能发现什么?
生:手拿圆锥体模型观察、想。
师:把你观察到的,感觉到的告诉给你小组的同学,小组同学共同探讨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深入小组和学生一起进行探讨。
师:哪组愿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
生汇报:(预设展示过程)
A、圆锥的特征。
①我们发现圆锥上面细,下面粗。
②圆锥有一个尖尖的部分,摸起来很扎手。我们把它叫做顶点。
③圆锥有一个弯曲光滑的面,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侧面。这个面是曲面。
④圆锥有一个圆形的面,我们可以把他叫做底面。
⑤我们还发现圆锥的底面朝下立者,尖朝下不立者。
⑥圆锥在桌子上滚动时,既不朝前走,也不朝后走,它总是绕着一点画圆。
B、圆锥的高
①我们发现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之间的距离。
②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我们认为圆锥只有一条高。
③圆锥的高是圆锥的底面到顶点的线段的长。
④我们认为他们说的不准确,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的距离。它应该有无数条高。因为从圆锥的顶点引一条与底面平行的线,这样就可以作出无数条高。
师:同学们对于圆锥的高有几种不同的看法,谁的说法是正确呢?请同学们小组进行讨论。
生:小组进行讨论。
师:哪些同学同意某某的说法。老师也同意这位同学的说法。请同学们仔细看屏幕。(课件演示圆锥的高)
师:这条黑色的虚线就是圆锥的高。谁愿意说说圆锥的高指的是什么?
生试说圆锥的高:
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圆锥只有一条高。因为圆锥只有一个顶点和一个底面圆心。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42页看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谁来读。
(指名读、齐读高的定义)
师:哪一组还有发现。
C、圆锥的侧面展开。
我们发现圆锥的侧面展开是扇形。(举起给同学们看,一名同学把展开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教师用课件演示侧面展开的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圆锥各部分的名称。请同学们拿起圆锥体模型,小组同学互相说说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小组互相说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师:谁愿意到前面说说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两名学生到前面来说
3、由实物抽象出几何图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好!老师这有三幅圆锥体实物图,请同学们看。(课件展示)圆锥的几何图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仔细看(课件展示)画图时看不见的部分应怎样画?(课件演示)
这就是圆锥的几何图
生:用虚线画。
师:同学们看黑板这是圆锥的几何图。(教师边说边揭开贴纸)谁能到前面对照圆锥的几何图说说你都学会了有关圆锥的哪些知识?
学生到前面说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圆锥是什么样子的?
4、探究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圆锥的特征及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我们知道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那怎样来测量圆锥的高呢?先想一想,然后利用课下大家准备的材料,小组同学共同探究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学生汇报:
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测量的,先把圆锥底面放平,用直尺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用三角板竖直地量出圆锥的高
生2:我们小组的方法和他们的差不多,只是用小尺竖立在桌面上,然后用三角板通过顶点与直尺垂直。
生3:我认为这种方法比第一种测量准确。因为三角板这样放在圆锥的顶点上可以与直尺保持垂直,准确地测量出高
生4:我们是这样测量的,把圆锥的底面朝下倒立在桌面上,把小尺放在圆锥的底面上,然后用三角板垂直地测量出顶点到底面之间的距离。
生5:我认为这种方法不太好,因为这种方法不能使用于所有的圆锥,比如,一个大的小麦堆,能把它倒过来测量它的高吗?
生6:我们认为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应该注意小尺测量时要从“0”刻度开始。
四、看书质疑。
五、课堂练习
1、在下面的图形中找出哪些是圆锥。
课本练习十二1题
2、判断。(打手势)
(1)圆锥的侧面是曲面。( )
(2)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圆锥侧面展开也是长方形。( )
(3)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锥的高。( )
(4)圆锥的底面是圆形。( )
3、练习十二2题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
七、作业。
到室外找一些沙子或土堆成一个圆锥形,想办法测量出它的高,可以两个人进行合作。
《圆锥的认识》教案 篇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方法 :创设情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动口、动手又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自主学习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强化
cai演示:出示一支圆柱形铅笔。
教师问:同学们这支铅笔是什么形状的?你能说说它具有什么特征吗?
生:是圆柱体。它的特征是:圆柱有三个面,有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有一个侧面是曲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
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圆柱的特征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几何形体,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
cai课件:用转笔刀削铅笔,把削成的笔尖部分(圆锥体)垂直切下来。
问:这还是圆柱体吗?被切下来的是什么几何形体呢?
生:不是。是圆锥体。
师揭示课题:我们把象这样的几何形体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我们所学的圆锥都是直圆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锥的认识》。板书课题
三、探究体验。
1、列举,提出问题。
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你都看到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体的?你也可以把课下收集的圆锥形物体拿出来给大家看。
生1:冰激凌外壳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2:有的帽子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3:漏斗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4:盖房子用的铅锤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
同学们很善于观察,请同学们拿出圆锥体模型,看一看、想一想,你都想知道有关圆锥的哪些知识?
生可能提出:
1、我想知道圆锥的特征。
2、我想知道圆锥有几条高?它的高指的是什么?
3、我想知道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的?
4、我想知道圆锥的体积应怎样计算?
5、我想知道圆锥的表面积该怎样计算?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拿出圆锥体模型,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也可以猜一猜你能发现什么?
生:手拿圆锥体模型观察、想。
师:把你观察到的,感觉到的告诉给你小组的同学,小组同学共同探讨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深入小组和学生一起进行探讨。
师:哪组愿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
生汇报:(预设展示过程)
a、圆锥的特征。
①我们发现圆锥上面细,下面粗。
②圆锥有一个尖尖的部分,摸起来很扎手。我们把它叫做顶点。
③圆锥有一个弯曲光滑的面,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侧面。这个面是曲面。
④圆锥有一个圆形的面,我们可以把他叫做底面。
⑤我们还发现圆锥的底面朝下立者,尖朝下不立者。
⑥圆锥在桌子上滚动时,既不朝前走,也不朝后走,它总是绕着一点画圆。
b、圆锥的高
①我们发现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之间的距离。
②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我们认为圆锥只有一条高。
③圆锥的高是圆锥的底面到顶点的线段的长。
④我们认为他们说的不准确,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的距离。它应该有无数条高。因为从圆锥的顶点引一条与底面平行的线,这样就可以作出无数条高。
师:同学们对于圆锥的高有几种不同的看法,谁的说法是正确呢?请同学们小组进行讨论。
生:小组进行讨论。
师:哪些同学同意某某的说法。老师也同意这位同学的说法。请同学们仔细看屏幕。(cai课件演示圆锥的高)
师:这条黑色的虚线就是圆锥的高。谁愿意说说圆锥的高指的是什么?
生试说圆锥的高:
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圆锥只有一条高。因为圆锥只有一个顶点和一个底面圆心。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42页看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谁来读。
(指名读、齐读高的定义)
师:哪一组还有发现。
c、圆锥的侧面展开。
我们发现圆锥的侧面展开是扇形。(举起给同学们看,一名同学把展开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教师用cai课件演示侧面展开的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圆锥各部分的名称。请同学们拿起圆锥体模型,小组同学互相说说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小组互相说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师:谁愿意到前面说说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两名学生到前面来说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10篇《《圆锥的认识》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