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阅读答案(最新3篇)
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10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众鼎号为您精心整理了3篇《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阅读答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阅读理解附答案 篇一
《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阅读理解附答案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后面问题。(15分)
汪金友
“希望同学们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古人讲,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胡总书记讲了这样一番话。
“读万卷书”,是知识学问的博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先贤经验的结晶,是冷静可靠的朋友。所以从小学、中学、大学到参加工作,我们一直都在读书。既读课内书,又读课外书;既读专业书,又读修身书。越读越明白,知识就是力量。越读越清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行万里路”,是实践经验的积累。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世上有很多的路,而只有自己亲身走过的路,心里最清楚。种过地,才知道种地的艰辛;做过工,才知道做工的`劳苦;求过人,才知道求人的难堪;跌过跤,才知道摔打的痛楚。也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人生经历之后,人们才学会了分析和判断,并从中找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光“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想的很高,策划的很好,但一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往往处处碰壁。只“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那就更难成大事。尤其在现代社会,处处讲知识,样样要科技,一个“大老粗”,怎么干得下去?所以,读万卷书是我们所需要的,行万里路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只有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紧密结合起来,知识才能化为力量,书本才能变成财富。
比起“读万卷书”来,“行万里路”是一个更加艰难的奋斗历程。多彩的世界,给我们每个人都设计了一条独特的人生之路。但眼前的路有千条万条,自己的路究竟在哪里?这就需要迈开双腿,一条一条地去试,一条一条地去找。这一条走不通,再走下一条。寻找是一种磨练,也是一种积累。等找到最适合自己走的那一条路的时候,经验就丰富了,信心就提高了,成功就不远了。
“夫建大功于天下者,必先修于闺门之内;垂大名于万世者,必先行于纤微之事”。任何大事,都从小事起步。既然读了万卷书,就不怕再走万里路!
小题1:文章开头引用胡总书记的话的作用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小题2: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者紧密结合的意义或价值是________________ 。(4分)
小题3: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用现代汉语表述这句话,其大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_______________。(4分)
小题4:首段中有这样一句话:“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下列事例中不符合此句观点的一项是( )(2分)
A.李时珍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尝遍百草,数十年如一日搜集整理、笔耕不息,终写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B.竺可桢数十年如一日,亲自到室外观测气候,进行记录,为我国气象规律的探索留下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成为我国著名科学家。
C.梁启超小时读《史记》能背诵十之八九,善于总结读书方法,他认为读书要分精读和略读,还要熟读成诵、做好读书笔记。
D.司马迁10岁开始“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为完成史学巨著《史记》打下坚实基础。
小题5:我们青少年正处在读万卷书的年龄段。读书固然重要,读万卷书尤为可贵。但只读万卷书而不行万里路,这有悖于人才成长的规律。如果要你补上行万里路这一课,你该怎样去做?(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引出论题,表明观点(各1分,2分)
小题2:关系:光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是纸上谈兵;只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更难成大事。(两者必须紧密结合)(分号前后各1分,共2分。答括号内的内容只得1分,或按逻辑联系阐释二者关系亦可)
意义或价值:知识化为力量书本变成财富(2分)(不用原文作答能揭示两者的关系和意义亦可)
小题3:大意:物有甘苦之别,尝过的人才知道;路有平险之分,走过的人才知道。(2分)道理: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分)
小题4:C (2分)
小题5:略(言之成理即可,3分)
小题1:
试题分析:议论文特殊语句和语段的作用的答题方法:(1)引出(全)下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二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①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小题2:
试题分析:学生感知文本内容,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又要学会概括内容的能力。此处能总结概括出“二者的关系”并能原文内容提炼出“意义或价值”,学生表述正确即可。
小题3:
试题分析: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这里引用道理证明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道理。
小题4:
试题分析:首段观点是“经历磨难,才能成就大事”;C中讲了“梁启超善于读书”这一观点,与首段观点不符。
小题5:
试题分析: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能表述出“如何实践”即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篇二
读万卷书同时也要行万里路,两者同样重要,所以闲暇时也要行万路。而我就看过一次祖国的大好河山,那就是五岳之首――泰山。
去年,我再次登上了这个令我激动的地方――泰山。比起四年前来这里,看的东西更多了,记忆也更深了。那日,由于去晚了,没有观到泰山上那壮丽的日出;由于风很大,没有看到泰山上那美丽的云海;由于要早归,没有欣赏泰山上那绮丽的晚霞,也就是未见到所谓的奇观丽景,但是那天我在泰山上依然感触颇多,我看到了一个真是的泰山!
记得最深的是泰山上数之不尽的题字,几字之间,透露出无穷的韵律内涵,“果然”二字是在进山没多久是看见的,牢记在心,边游边念,愈发便愈觉得有意思;当年这两个字的题者估计也是慕名而来,观泰山之壮丽后自感果然如此。心中的感慨不一定要用“百,千,万”来表示,只“果然”二字,意说泰山之名不虚传,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之下,果然如此!短短二字概括了山下所有的题字,这也是作者对临途所见题字的肯定吧。
杜甫的名句犹在耳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个泰山,虽然在祖国的版图中只占点点几处,但是他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来吧!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出发,多出去走走,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中领略绝美的风景吧!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篇三
读万卷书能增长知识,行万里路能开阔眼界。
读万卷书,方能在行万里路的经历中品味生活;行万里路,才能在读万卷书的过程中悟透人生。
读书是思想在走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书是什么?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们的经验之谈。
蜗居之中,博览群书,也能看尽世间风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飞瀑的场景如在眼前,总能感受到那水花飞溅直扑脸颊的凉爽,耳边也常常响起那震耳欲聋的声音。
三尺书房,也能体验金戈铁马。“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不自觉中,我早已成为披坚执锐的将军了:身披铠甲,手持长枪,胯下黄骠马,直取敌营,于百万军中取敌将首级!
茕茕孑立,也能感受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执手相看泪眼,怎舍离别?送君千里不忍弃,千叮万嘱多联系!
少年滋味,也能悟透人生真谛。“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山就是山,看成别的岂不看错了?人生本无忧,庸人自扰之。平淡人生,简单生活吧。
走路是真实的读书,“行万里路”方能检验“万卷书”的真伪,才能看见真实的风景。
站在庐山瀑布下仰望,思想已被那雄壮的声势震撼,中考满分作文总有一种飞身扑去的冲动,去瀑布的后面探寻水帘洞的奥秘。行走在赤壁古战场,早已没有金戈铁马的雄心,去感叹物是人非,所谋为谁?毕业典礼之时,学生代表的毕业感言让我自愿地交出了挽留许久的泪水,任它在脸颊上横行!今天早上,爸爸默默地送我到考场,拍拍的我肩膀却什么也没有说,让我感到,人,并不仅仅是为自己活着!
没有人能读完世间的书,没有人能走尽天下的路,人世间有看不尽的风景,生活中有悟不透的真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读书中学会睿智,在行走中凝练生活。
读书吧,读书让你心中不断憧憬;行走吧,行走让你体验百态人生!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3篇《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阅读答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