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

初一语文《咏雪》教案优秀8篇

众鼎号分享 117153

众鼎号 分享

《咏雪》是《〈世说新语〉两则》中的一则,讲述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8篇《初一语文《咏雪》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咏雪的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 :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出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咏雪》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大雪纷纷,谢太傅以此为题要求子侄辈作诗,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给后人留下一段佳话。本文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较浅显,又是围绕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2、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先由聪明少年导入文本,介绍《世说新语》,诵读《咏雪》

品析佳句,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

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 教师: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我希望同学们多读聪明人的故事,但不要局限于故事本身,因为有自己创见的人才更聪明。今天我们再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和她比比谁更有才吧!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多媒体显示:

刘义庆简介

《世说新语》简介

三、正文

今天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品读《咏雪》

1、题目解说:“咏雪”即歌咏白雪,歌咏落雪。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和线索,以“咏雪”为线索,表现了三个人的文学功底和才华,尤其突出表现了谢道韫的才华。

2、重点字的读音(放声读书,及时纠正读音)

多媒体显示:

俄而 é 雪骤 zhu

差可拟chà nǐ 无奕女 yì

(放声读书,及时纠正读音)

3、读准节奏

多媒体显示: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齐读并指导学生明确根据文意来读准节奏)

4、重点文言词含义

多媒体显示: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古泛指子侄辈,今指儿女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未若:比不上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5、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6、重点语句的翻译

多媒体显示:

白雪纷纷何所似 (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撒盐空中差可拟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 (请学生回答)

7、梳理内容要点

多媒体显示:

时间:寒雪日

地点:谢太傅家

人物:谢太傅、儿女(胡儿、谢道韫等)

事件:咏雪

家庭氛围:融洽欢快快轻松 结尾:补充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作者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8、学习心得

学生讨论总结

9、师引导总结主旨

(1)文中“公大笑乐”有如下看法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2)结尾补充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作者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10、主旨

多媒体显示: 这则小故事,通过谢家子弟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学生放声朗读课文,深切品味文章内容)

四、读课文,研讨问题:(四人小组合作)

多媒体显示:

1、讨论、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

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一用“撒盐空中”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基础。

二用“柳絮因风起”更好:柳絮给人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师做总结) 平时写比喻句时最基本的要做到“形似”然后不断追求“神似”的境界!

2、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师多媒体显示韩愈的《春雪》并点评)

《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点评:

形似:白雪——飞花

神似:白雪嫌春天的姗姗来迟,故意化作飞花盼春早到

五、拓展延伸:

你能否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 多媒体显示: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六、随堂练习

1、给下列字注音:

骤( ) 奕( )

2、解释词语:

俄而: 差可拟:

3、翻译句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

七、小结

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及刘义庆的文学常识

2、理解并识记文言词语的含义和重点句的翻译

3、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

a、言简意赅。只叙事,未评论,但意图明显。

b、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4、情感价值观:

学习古代少年的智慧

创新思维

八、作业

1、在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的基础上,背诵《咏雪》一 文。

2、积累写雪的诗句或写雪的成语。

初一语文《咏雪》教案 篇二

《世说新语》以语言清淡简练,辞意隽永为著称,鲁迅谓之“名士底教科书”。课文《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它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于是,我将教学重点定在“咏雪诗”的语言运用和推敲上。课堂教学流程如下:

教学目标

⒈掌握“骤、纷纷、因”等词语的含义。

⒉反复诵读,品味“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意境,体味情景交融的写法。

⒊感受和睦、轻松、融洽的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

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语境,品味“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意境。

难点:体味“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雪融化了是什么?全体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水”。于是,我肯定了答案:这是科学。接着,我启发学生用文学想象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结果有一个学生说是“春天”。此时,水到渠成,导入课文。今天,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品味“咏雪诗”吧!

二、诵读课文

由学生朗读课文三遍,并注意关键词:骤雪、纷纷、撒盐、柳絮因风。

三、自主合作

学生借助工具书,对照注释,理解字词,疏通文意,交流翻译,解决难译句子。(5分钟课堂讨论,巡视)

然后,指名一二个学生翻译全文,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用多媒体课件呈现重点词句。

四、品读鉴赏

学生齐读课文,启发学生探究课文重点内容。教师提出问题:

把“雪骤”、“白雪纷纷”比作“撒盐”,比作“柳絮因风起”,到底哪一个好?

于是,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狠狠扣住“雪骤”“白雪纷纷”这些词点拨指导。

生1:我觉得“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比喻比较好。因为盐撒下来,与“雪骤”、“白雪纷纷”相比,盐下落的速度太快,雪当时却纷纷扬扬,处于“飘”的状态,跟“柳絮因风起”更像,而盐只能是“落”下来的状态!

生2:我也同意这个观点。我还觉得雪会随风起舞的,而盐由于比较重,下落的路线太直,这样,就不符合当时“雪骤”、“白雪纷纷”的情境。

生3:我也同意这个观点。我还觉得盐是“块”状的,它不会飘的,只会垂落下来。而柳絮是轻薄的,会因风起舞的,所以柳絮更像。

师:肯定了学生的成绩后,又点拨:“撒”和“因”在这里用得怎么样?

生4:撒盐的“撒”,用词不当,“撒盐”是人为的,人工的,落下来很不自然。而“因风”,是柳絮顺着风起舞,既自然,又符合“雪骤”、“白雪纷纷”的情境。

生5:我认为“柳絮因风起”好。它给人表现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一种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而且与文中“欣然”“大笑”“乐”的情景相合拍,表现出融洽、轻松、活跃、欢快的气氛。而“撒盐”似乎体现不出有这种气氛。

师: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人的情感和客观事物的统一,用“柳絮”比喻,就好在有意象。(过渡后,师又问)“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生6:我认为“公大笑乐”,是谢太傅在两人才华悬殊的对比中,而对谢道韫的才华表示满意和赞赏。

生7:从“公大笑乐”和文末补充介绍谢道韫身份的前后文可以看出,谢太傅都是赞赏谢道韫的才华。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8:我的想法和大家都不一样,我觉得“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到神似。

师:(为学生的精彩发言所倾倒)鼓掌赞叹起来,真是一群可爱的孩子!

师:你们学了《咏雪》后,肯定受到很大的触发,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于是,学生们跃跃欲试,读了他们写的形容飞雪的比喻。

生1:雪,像蒲公英,似鹅毛,如芦花,在天空中宛然飘飞!

《咏雪》教案 篇三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咏雪》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并且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情感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的学习方法。并积累文言字词。

教学难点:

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2、探讨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本文叙事中包含议论,教师的引导点拨与学生的参与探究相结合。

3、延伸阅读法:巩固积累咏雪名句。

教学流程:

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生:是雪。

师:对,是雪。为更直观的看到雪花,现在请我们班的小画家明晓玉在黑板上画两朵雪花吧。

(生画雪花)

师:画得真好。来点掌声吧!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察雪花有哪些特点呢?

生:六角形的,白色的,出现在寒冷的冬天,像白色的花瓣一样在空中飘舞。

师:同学们描述的很准确。那么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的比你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有预习这篇课文吗?为了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大家先齐声朗读这篇课文。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流畅,整齐,,咬字清晰,声音洪亮。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读出文章的感情,不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的。但有几个字大家还是得注意它们的拼音。骤:zhou 似:si 差:cha 拟:ni奕:yi。

师:通过听刚才同学们的朗读,大家的预习工作做得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试着翻译全文,同时把不懂得字词句,做好记号,等下请同学们提出来。

(师提示:做好标记,不理解之处打个“?”)

师:看来有些地方还不是很懂,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来梳理一下文章的大意,每人一句。(请生翻译全文)

明确(重点讲解):内集,儿女古今异义,俄而,未若,拟,骤等。以及两个咏雪名句的讲解。

师:通过刚才的梳理,我们大概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大家也表现很不错。现在我们请男同学把课文朗读一遍,在朗读中,大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复述一下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等下请同学来复述。(男生读)

师:读得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来复述故事,可先在草稿纸上写个提纲。

(生写,师提示,抓住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三分钟后,请生复述。

明确:一个寒雪日,谢太傅和自己的子侄辈谈论诗文。谢太傅问:纷纷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儿子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大哥的女儿谢道蕴回答说:像柳絮一样乘风飞舞。其实,在文章的第一句,短短的十五个字就涵盖告诉了我们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

(为了更直观形象的了解这个故事,我们把它用简图画出来吧,一起画)

三、质疑探究,深化体验

师:好,虽然时隔今日已经很久了,但通过图画对当时他们咏雪的事情却一目了然了。同学们想一想,当时外面天寒地冻,谢太傅和家人聚会时屋内的气氛如何啊?又从那些词可以看出来呢?快速浏览课文。

明确:轻松,欢快,融洽。从欣然,笑乐看出来的。

那么请同学,先齐声朗读课文,把那种融洽欢快的气氛读出来。等下请三位同学来表演一下。

读完,提示他们三位都是有才华的文人,谢太傅是长辈,胡儿,谢道蕴是晚辈,并且要把谢道蕴才女的气质演出来。(请两男一女同学表演,并请生点评)

师:同学们表演的很好。其实啊,古人有四大人生美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而对于文人才而言,吟诗作对定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当谢太傅问:白雪纷纷何所似?时,对于胡儿与谢道蕴的回答,他是什么反应啊?

生齐:笑乐。

师:对,是笑乐,也就是满意的意思。那同学们思考一下,他是为谁的回答而笑乐满意呢?

明确:①对他们两的回答;②笑胡儿,乐兄女;③只为兄女笑乐。

师:谢太傅对他们两的回答笑乐,我们知道这个故事选自《世说新语》,它的作者是刘义庆。那么编著这个故事的`作者又觉得谁的回答好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明确:是谢道蕴的好。最后点明她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蕴的回答。因为这个故事谢道蕴有了“咏絮才”的称号。

师:对于他们的回答,谢太傅是一笑了之,编者是赞赏谢道蕴的,那同学们觉得哪个回答好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明确:①从外形上看,雪盐颜色相进,且撒盐和雪落下来的姿态很相似,形似才能神似。

②是个讲究的是意蕴与物象的统一。柳絮是春天才有的,似乎在暗示冬天已经来了,春天也将来临,有深刻的意蕴,并且把漫天飞舞的雪花比作满天的柳絮飘飞,意境很美。所以此喻有意蕴,而比作盐则没有。

四、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自圆其说即可。胡儿将飞雪比作撒盐,谢道蕴将飞雪比作柳絮,那么同学们觉得那纷纷扬扬的雪花像什么呢?

明确:像鹅毛,蒲公英等。

师:同学们也可以试着写成诗句哦。我们以前学过很多关于雪的诗句,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五、布置作业,开拓视野

师: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认识了晋代一位聪颖机智的才女——谢道蕴。感受了她出类拔萃的才情。其实《世说新语》中还有许多聪明的少年人物,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请同学们课后收集其中的故事,并完成相关练习。这篇课文比较短小,最后让我们结合图画,一起来背诵全文。

咏雪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课文。

2、疏通文意作文吧,发挥想象。

3、在朗读中培养良好语感。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的比你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

二、新课教学

1、朗读课文

现在请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试着翻译全文,同时把不懂得字词句,做好记号,等下请同学们提出来。

(师提示:做好标记,不理解之处打个“?”)

2、讲解翻译五字法

(1)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2)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3)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4)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5)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3、全班讨论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一个更好?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出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你觉得文中谢氏家族的哪个人最有意思?

4、翻译课文

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来梳理一下文章的大意,每人一句。

请学生翻译全文,试着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复述一下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来复述。

5、重点字词

骤:zhou似:si差:cha拟:ni奕:yi。

内集:家庭聚会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一会儿。结合《山市》,无何,未几,既而,逾时

欣然:高兴的样子。结合《春》的“欣欣然”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未若:不如。

因风起:乘着风飘起。

6、其它关于雪的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三、当堂检测

解词:

1、寒雪日内集。聚会内集:家庭聚会

2、白雪纷纷何所似?何:什么、似:像

3、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4、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速(暴风骤雨)。6、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差不多。拟:相比

7、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比不上。

四、作业

1、把重点词义抄到作业本上

2、积累3个描绘雪的古诗词名句

咏雪的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读准节奏、读出韵味,在朗读中质疑、思辨;

2、发挥想象,品析诗句的高下,并用比喻作诗;

3、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情境中感受诗意,能喜欢《世说新语》。

【教学重点】理解文义,背诵课文,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

【教学难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和学生想象作诗。

【教学准备】PPT课件,收集一些动漫的下雪图片,选用适当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播放幻灯“动漫飘雪图”,学生背诵与雪有关的古诗,激趣导入

方法1、背诵写雪诗:略

方法2、讲述《七步诗》故事。

对七步诗,谢灵运说,“天下才分十斗,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人共用一斗。”“才高八斗”的由来。谢灵运对曹子建的推崇和自信真性情。

方法3、谢家子弟不一般,介绍谢家

出示《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谢是两个大家族,赫赫有名的家族。谢家,谢安,谢灵运,谢惠连,谢朓,都是诗文卓著,诗仙李白特别推崇谢安和谢朓。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个显赫的谢家里。走进谢太傅时代的谢家,有如此多的名人,是一个怎样的家庭氛围呢?一起走进谢太傅家一个雪天咏雪的故事里。

二、熟读成诵,质疑问难

1、自由读课文几遍,读到自己认为熟了就停下来。指名学生读,点评。

换一种方式读课文。去掉标点读。

再换一种方式读,古籍是竖排的,我们也来读一读竖排本的,慢悠悠读全文。

2、质疑问难

你有什么地方读不明白?或者对课文的内容提出问题?师生一起解决疑难字词。

要落实的重要字词:儿女:子侄辈;骤:急速,迅猛。(暴风骤雨);拟:相比,(无可比拟);未若:不如,比不上;因:凭借。

预设:这两句诗到底谁的好?为什么谢太傅没有点评?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

三、品读感受“咏絮才”

1、文章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让我们从文字中捕捉信息。

2、师小结: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3、四人一组,演读故事。

4、对诗,赏诗,评诗

①在场的绝不只有谢朗、谢道韫两人,还有其他孩子,只是作者只录下了两人的回答。聪明的你也在场,发挥你的想象,也对一句,展示你的才华。

仿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曰:____________差可拟。曰:“未若_____________。

②历代诗人还有那些咏雪的比喻呢?读诗并简单赏析。

③兄子和兄女谁的诗句更好,现在我们来评判。

④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已经暗示了,你读到了吗?

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5、补充“咏絮才”

这就是一个典故的源头“咏絮才”,指诗才出众的女子。曹雪芹给林黛玉的判词就用到了这个典故,“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林黛玉是大观园里吟诗最好的女子。

四、拓展延伸,爱上好书

今天的课堂上涌现了一批聪颖有才的同学。但是,你知道七岁的王戎为什么在大家竞相摘吃李子时却不为所动?你知道十岁的孔文举面对别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如何机智应答?你知道时年九岁的徐孺子是怎样的一鸣惊人?课下请同学们阅读一本书《世说新语译注》;

初一语文《咏雪》教案 篇六

《咏 雪》

课 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咏雪》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是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感悟多样丰富的亲情组元,要求在整体感悟课文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但是基于本文的体裁和题材,学习本课还要积累文言知识,赏析有意蕴的语言,挖掘古文的文学魅力。 学情分析

我们之前已经学过《童趣》《<论语>十则》《山市》等三篇文言文,学生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并且熟悉了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步骤,本课先学了《陈太丘与友期》,学生对《世说新语》的风格也有了初步的感受,要读懂这个故事没有太大的困难。所以,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整理归纳文言知识,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努力创造氛围,让学生真切感受“咏雪”的情境,鼓励学生去想象。对于大多没有看过柳絮的学生来说,仅从文字上去感受还不够,因此要配以课件展示。

教学目标 1.朗读文言文,了解文言大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通过研读,讨论分析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学习摹景状物的手法;

4.体会古人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朗读文言文,了解文言大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讨论分析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学习摹景状物的手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导入

?出示刘禹锡的《乌衣巷》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词的读音与节奏

2.指导朗读

指名读,自由读

强调字词读音

3.朗读、疏通

小组分角色朗读。找三组试读,说明处理人物语气的原因

通过问题,强调勾画重点词

(1)人物之间的关系?

兄子、亦

(2)一家人在干什么?

儿女、讲论文义

(3)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内集

(4)讲论的主要事件?主讲人出了什么题目考大家?何以有此考题?

何所似、俄而、雪骤

(5)答案分别是什么?

拟、未若、因

4.检查翻译情况

5.根据板书背诵

三、品评文质,体悟雅韵

质疑:

1.家庭氛围如何?为何要谈论诗文?

2.比较文中的两个比喻句

文中两个比喻句,作者认为哪个更好?你认为哪个更好?

明确归纳:

撒盐空中:形似

柳絮因风起:神似(展示柳絮视频)

白雪纷纷明明是严冬之景,却拟合了清新春景。

中国文学讲究含蓄之美,意蕴之美

四、拓展练笔

展示例句,展示图片

学生试着写一两句写雪的有意蕴的句子?

五、小结、作业

将练笔记录在摘抄本中 适当讲解,点出诗中的“王谢”家族。

范读

正音

指导分组,明确要求

简单评价

咏雪的教案 篇七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感受到文化家庭和乐融融的氛围。发挥想象,会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学习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常见文言字词,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学习难点

发挥想象,会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刘禹锡的《乌衣巷》,最有名的是后面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是当时最有名、最显赫的两个大家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这两个家族人才辈出。而谢安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淝水之战,就是时任东晋宰相的谢安指挥的。

本课要学习的就是有关谢安与他子侄辈讲论文义的一篇文章,也就是《咏雪》。

二、作家与作品

1、结合课文注释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世说新语》,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读音。

(2)听课文录音,要求听清停顿,注意节奏。

(3)去标点读,读出停顿,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2、再读课文,读懂文义:

(1)借助课本注释,小组合作,共同翻译。

补充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留: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物品名称、计量单位要保留。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句子顺序,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补:补充省略的词语和句子成分。

删:删掉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

(2)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强调重点字词。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时间:寒雪日地点:家里人物:谢太傅、儿女们事件:与儿女讲论文义

提问:家庭聚会的氛围怎样?从哪里看出来。

明确:融洽、愉快、轻松和谐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

四、问题探究

1、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谢太傅倾向于谢道韫的比喻。在谢道韫回答之后,“公大笑乐”。

2、合作讨论:两个比喻你觉得哪一个更好呢?明确:“撒盐空中”——盐的颜色与下落之态都跟雪接近,比喻很恰当,但是,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柳絮因风起”——不仅比喻贴切,表现出雪的轻盈之态,既有美的意象,又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更深刻。形、神、韵兼备。正如英国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五、拓展思维

1、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发挥想象,写出一两句形容雪的比喻句。

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句子写在书上。

2、例:

1、雪如花瓣在空中翩翩起舞。

2、鹅毛大雪,漫天飞舞。

3、列举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六、看关键字背诵

寒雪日讲论文义欣然

板书:咏雪

盐:色、形

柳絮:色、意境(春意)

比喻形象

咏雪教案 篇八

教材分析:

《咏雪》是部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八课,表达浓浓的亲情,动人心弦。(单元提示)本课节选自《世说新语》,这本书主要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世说新语》的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咏雪》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两代人在富有文化气息的交流中,感受到了生活中的雅趣,体会到交流的愉悦。(课前提示)文章通过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但对于文言文的学习能力还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教授本课时,我将会注重学生对古文学习热情的培养和激发,更要加大学生对古文学习方法的引领(如:怎样朗读、怎样记笔记、怎样翻译和背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学习如何细致体会语言的差异,培养语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进一步巩固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以诵读为主,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3、勾画、分析文中比喻修辞的句子,说出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说出所营造的家庭气氛。

教学重点:

1、继续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对文中优美句子的进行赏析。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对优美词句的赏析。

教学设想:

以读为主,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掌握知识,学会方法,提高能力。以探究、讨论的学习方式为辅,来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自身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在朗读、讲解、评析、探讨有机结合的教学步骤下完成本课的学习。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自主探究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

教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本节为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激趣导入

通过雪景图片介绍导入,今儿展开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

二、复习检测

1、检查学生所搜集的有关雪的诗句(请同学说出所搜集到的的诗句)。

2、学生听读文章(要求:根据范读进行自我检测)。

3、学生齐读课文。

三、疏通课文

1、分小组翻译课文,结合文章注释以及上节课对文中重点字语的解释批注。

2、翻译过程中有问题的同学向组内同学寻求帮助。

3、疏通文意检测,小组间比一比,请出小组代言人,一人一句进行翻译。看谁的正确率最高。

4、再请两个组比一比,看哪个组的代言人翻译的句子更好(其他组的同学当评委)。

5、全班一起口头翻译课文。注意用词准确,句意完整。

6、再次听读课文,完成故事情节的梳理。

时间地点人物时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7、重点字、词、句的讲解(古今异义字、文言实词和文言特殊句式)。

四、拓展延伸问题设置

1、课文营造了一个怎能的家庭气氛?

课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个温馨、和睦(和谐)的家庭气氛。

2、“公大笑乐”的理解?

1)家庭的和睦

2)对子女的赞扬。

3、比较赏析

在讲论文义的时候,因风雪骤起,谢太傅临时起意考察孩子们的学艺,胡儿和无奕也是灵机一动,随口而出,事前并无准备。那么你们认为,把雪比作盐和柳絮,到底哪一个更好呢?

明确: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五、课堂总结:

学习了本文我到了什么?

联系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展开对‘好好学习’重要性的探讨,进而激励同学们应该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

六、巩固练习。(附:题单)

七、作业设置

1、收集整理有关冬天的名言名句,并扩展到春、夏、秋三个季节。

2、翻译课文,完成练习册。

3、背诵课文,并完成默写环节。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8篇《初一语文《咏雪》教案》,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众鼎号的价值所在。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七上《雨的四季》教案设计【优秀5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