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优秀教学设计(最新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众鼎号为您带来的7篇《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优秀教学设计》,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冬阳 童年 骆驼队》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白沫子”和“咀嚼”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体会其中蕴藏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预设流程:
一、揭题导入,想象说话
1、大家好!来自缙云长坑小学的魏建梅——我,很高兴能在冬阳的沐浴下,和充满童真童趣的你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和骆驼队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课文。(边说边板书课题,最后加上间隔号)
2、读课题。
预设一:大家惊奇的眼神告诉我你们已经发现这个题目的别样之处了,谁来说说你的发现。读题。(个别读,齐读)
预设二:看着这个题目,谁发现了它的别样之处?这个别样的题目你认为该怎么读?读课题。
3、想象说话
(1)看着这三个词,读着这个题目,你的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能说说吗?
(2)你们的想象充满诗情画意,让我仿佛看到了电影里的某个特写镜头。看来,你们和它很有缘。知道吗?这篇课文是——(课件出示:这篇课文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它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一段上个世纪初北京人的生活。20世纪80年代,它被拍成了电影,深受观众的喜爱。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那么,这篇课文描写的画面是否和同学们想象的一样呢?请同学们带着导演的眼光边读边在头脑中放电影,看看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场景?并把课文读正确,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2、交流。入情地读着课文,你的电影里主要出现了哪几个特写镜头?
预设答案:镜头一——骆驼咀嚼
镜头二——谈论铃铛
镜头三——询问去向
三、走进“咀嚼”,品童趣
1、这节课,让我们把目光定格在镜头一——(请一个学生读词语)骆驼咀嚼。
教学多音字“嚼”
(1)个别读咀嚼。这个生字在文中还以不同的方式出现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慢慢地嚼”)。
(2)、谁来读读这两个词?
预设:读对了。能说说什么情况下读jüé,什么情况下读jiáo吗?
读错了。师带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字典里对它们的解释。出示:jiáo——用牙齿磨碎食物。
jüé——义同“jiáo”,用于书面语复合词:咀嚼
(3)齐读这两个词语。字典里对“嚼”的解释很到位,那么什么是“咀嚼”呢?请在文中找到句子来解释这句话。
2、出示句子:“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1)对,这就是咀嚼。个别读。
(2)引读。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看着看着,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了。(并出示这句话)
(3)作者看骆驼的感觉,用文中的一句话说是——把它换成你自己的语言可以说是——(身临其境、入神、陶醉等等)
(4)知道为什么吗?(有趣)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作者的感觉是有趣?
(5)聚焦“白沫子”
·什么是白沫子?
·用白沫就能表达意思了,作者为何还加了一个“子”字?是呀,我们对自己喜欢的东西,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常常会加上一些“子”之类的词以表示自己对它的溺爱。比如,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读句子,读出有趣。
(6)还从哪里可以看出有趣?“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虽丑,但作者认为丑得可爱,虽牙长,但长得有趣,安静的态度更是能感化人静心欣赏它咀嚼的样子。再读句子。
(7)你们看见过骆驼吗?在哪看见过?可作者是在自家门前看到。你们看到过骆驼咀嚼的样子吗?你看着看着也会跟着嚼起来吗?你们猜作者为何会感觉如此有趣?
(8)课件出示材料: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中国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
交流想法。预设答案:现在科技发达,可以通过电视、图片常见到,作者小时候见得少。
(9)再读句子。现在我们就是那个20世纪初的小孩,那个对骆驼充满好奇的林海英,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读出有趣。
四、再赏“咀嚼”,品怀念
1、小时候的林海英对骆驼咀嚼这样的事感觉是有趣的,当她42岁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当她在头脑里回放这个镜头的时候,感觉是否还是这样呢?找到句子证明。
2、出示句子:“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
(1)个别读。板书“傻”
(2)是呀,随着岁月的蹉跎,时光的流逝,世事的变迁,童年像骆驼咀嚼这样的趣事,在42岁的林海英身上,已不能发挥魔力般的作用了,但回首往事,作者的感觉难道仅仅就是觉得当初的做法有点傻吗?在她的心灵深处,还有着怎样的感觉?(想念)
(3)大家平时看电视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当放回忆镜头的时候,常常屏幕的色彩就发生了变化。(预设:生——变得淡了。)知道为什么吗?(有点伤感)
(4)出示补充材料: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中国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中国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
(5)那么,我们现在就是人到中年的林海英,就是42岁的林海英,当她人在中国台湾再来回忆儿童时代在北京的骆驼咀嚼这事,再来读这句话,你认为如果让你配乐,你会配什么类型的音乐?你会怎么读?
(6)配乐读,读出伤感。对比读,一生读出“趣”,一生读出“伤感”。
五、深挖“咀嚼”,品感激
1、紧接着学生的朗读,出示句子:“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2、看来,骆驼咀嚼之类的童年往事,带给林海英的不仅仅是快乐的回忆,也不仅仅是回忆时感觉世事变迁所产生的伤感,带给她的还有什么?
3、到底骆驼咀嚼的事跟林海英的成长有着怎样的作用?请找出句子。
4、出示句子:“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
(1)自由读。
(2)说说哪个词在你的头脑中驻足了一下?(慢慢地)
(3)请个学生读。为什么读得那么慢?
(4)找到写慢慢走的句子,读一读。
(5)再出示写咀嚼的句子。这样慢的场景,如果在电影里那就是慢镜头。谁能读出慢镜头的感觉?让一生读,其余生在头脑里放慢镜头。
(6)齐读句子。
(7)仿写: 慢慢地 ,总会 。
(8)透过这个慢字,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执着、人的坚持不懈)
(9)作者也看到了这些,所以,她也慢慢地写,写出了——课件出示:“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富的。迄今为止,已出版了18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另外有《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中国台湾报刊。”
(10)这一慢,慢出了什么?(成功)所以,作者面对往事还有一种——感激之情在里头。
六、小结延伸
1、带着感激之情读本节课学的句子。
2、紧接着出示句子:“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又重临于我的心头。”齐读句子。
3、这节课,我们几次品读写骆驼咀嚼的段落,每一次品读就像作者在不同年龄看童年往事一样都有着不同的感受,课后,你们有时间,可以再去品读,再去解读场景二和场景三,或许你们有会产生更深的感受。谢谢六班的同学们与我共同度过了这绝对会让我终身难忘的35分钟。
交流信息,简介作者与背景 篇二
1.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2.教师总结,出示:
“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林海音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她原籍台湾,1918年出生于日本,童年时随父母回国住在北京城南,1948年举家迁回台湾。林海音女士根据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成了《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正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
《冬阳 童年 骆驼队》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认识的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鼓励同学们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教学重点 从几个富有童趣的故事中,体会作者淡淡的伤感和对童年深深的怀念。
教学难点 课文情感细腻,笔调恬淡,行文舒缓,对童年往事进行自然无痕的介绍,既是文章的特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简单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认识的字。弄清嚼、系、着等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检查预习。
1、板书课题,请生念课题。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个题目很奇怪。由这个题目,你能想到什么呢?(学生说,师点评。)
2、一个题目,三个关键词,这其中到底包含着什么呢?我相信学了课文之后,我们一定能更明白。
3、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林海音。课后“资料袋”中有关于她和这篇课文的介绍,大家读读,看看,我们能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二、交流信息,简介作者与背景
1、《城南旧事》是一本自传体小说,而《冬阳·童年·骆驼队》便是它的序言。既然是自传,这文中的主人公小英子其实就是林海音,而这文章就是对过去生活的——回忆。
2、同学们在预习时还收集到哪些与文章有关的资料?(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3、老师小结,课件示旧北京、骆驼队等照片。
4、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林海音的回忆,随着她的思绪去感受小英子的生活。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课件出示):
①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②思考: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2.全班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
①指导学生“嚼”字在文中的两处不同读音,相机指导“嚼”字字形,请学生把“学咀嚼”写在相应段落的旁边。以及提醒学生“系、着”等多音字。
②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几个片断:学咀嚼(4自然段);谈驼铃(5—9自然段);剪驼毛(10自然段);念骆驼(11—14自然段)。
③再读课文,把你觉得最有趣的部分多读几遍。
四、板书:
6 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咀嚼
谈驼铃
剪驼毛
念骆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通过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体会文章描写的细腻,感受作者的天真可爱。
3.在反复朗读与揣摩中感受作者淡淡的感伤和对童年深深的怀念。
4.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鼓励同学们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领悟作者围绕关于“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在反复朗读与揣摩中感受林海音对童年生活的思念,体会她对第二故乡北平的苦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有很多同学讲了自己的有趣的童年,有的……有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品味林海音的童年。
2、请同学们在小组里面,有感情地读一读“学咀嚼”的部分,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说一说你从这些句子中读到了什么?
二、品读重点句,感受作者的天真可爱,并体会作者的感伤与怀念
1、交流“学咀嚼”
1)我想请女同学把这部分读一读。
2)读得很认真,很流利。谁来说说你从这个片段中,你读到了什么?骆驼给“我”留下怎样的印象。
3)预设:(体会作者对骆驼的喜爱以及作者的天真、可爱,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
4)“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读出作者看得都入神了多天真啊)(指名读)
5)是什么让“我”看呆?(预设:咀嚼的样子)(第一小组读句子)
6)你看过骆驼咀嚼的样子吗?(没有)那你现在能想象它是怎么咀嚼的么?能学学么?
7)能让一个没看过骆驼咀嚼的人想象到骆驼咀嚼的样子,可见作者写得怎样?(很细致,很具体)为什么他能写得那么细致,具体呢?(因为她很喜欢骆驼,所以观察得特别仔细。)
8)那我们平时也应该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写作文时才能写得生动、具体。
9)作者除了仔细观察了骆驼咀嚼,还观察了骆驼的什么?(脸、牙、态度)
10)“那样丑的脸”——作者是否很讨厌它呢?(不是的,只是作者确实觉得它很丑,但很可爱——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第二小组读)
11)作者看得多仔细啊,看它们的脸,看它们的牙,看它们咀嚼的动作,看它们的大鼻孔,看它们的胡须,看得多入神啊!看着看着自己的牙齿都动起来了,多么天真可爱的小英子。谁能读出这天真可爱来?(田)
12)哎呀,你跟小英子一样的天真可爱。同学们自己试一试。(自由读)再请男同学读。
13)五六岁的孩子,对什么东西都充满好奇,看到从没看到的骆驼,怎能不看呆呢?可是三四十年过去,林海音还会因为骆驼而看呆吗?她还会在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吗?课文中哪儿告诉你的?(生读课文15自然段相关句子)
13)课件示句子学生读:“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你从这几句话中读出什么来呢?)
14)在现在的林海音看来,这“学咀嚼”的事,实在是一件——傻事。既然是傻事,她怎么还写啊?(引导学生理解这里的傻指的是儿时的天真,幼稚,这种天真幼稚,只属于孩子。其实她是在怀念童年,感伤童年一去不还了)
15)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这句?(深深的怀念和淡淡的感伤)就让我们带着深深的怀念和淡淡的感伤来读一读这段话吧!(齐读)
2、总结学法,再从文中找出句子体会童真童趣。
1)刚才我们通过:反复品读→谈感受→感情朗读→对比读,的方法品读了“学咀嚼”。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作者天真可爱的童年的?请你们在小组里用刚才的方法去品读一下。
2)预设:(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表达人物的天真。)
3)既然是对话,我们就来分角色读一读好不好?可是爸爸的话没有直接写
出来,你们能把这个转述句改为直接引用吗?示:(爸爸说:“骆驼很怕狼,戴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犯了。”)(课件示对话)
4)那现在我们就同桌互相分角色读读,只读对话好么?
5)男生当爸爸,女生当作者分角色读读对话。(对读,读出天真的语气)
6)“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这就是童年的小英子,一个对所有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的小英子。课文中除了讲她问爸爸驼铃的事,还讲了她问什么?(问了妈妈)
8)谁来分角色读小英子与妈妈的对话。(指名分角色读)
9)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骆驼的思念。)
10)这句话问得没头没脑,所以妈妈才问:“谁?”因为思念骆驼,头脑里满是骆驼的事情,所以情不自禁地把心里想的问题问了出来。
11)可是——引读:“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冬阳底下和爸爸——谈驼铃的事,我也——不会再做了;问妈妈骆驼去向的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12)课文中还有一件事——剪驼毛,大家一起读读,看看你们又从这段文字里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英子呢?(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天真,把骆驼当成了朋友。)
13)读着这段文字,我有一个疑问——文章中写“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的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你们说拉骆驼的人像谁一样?(骆驼)
14)按常理,我们一般是说骆驼像人一样脱了旧驼绒袍子,可是文章中怎么写人像骆驼一样脱了反穿大羊皮呢?这不是写反了吗?(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天真,在作者心目中骆驼比拉骆驼的人有趣多了。)
15)多么天真可爱的小英子呀!可是——引读:“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想给骆驼剪旧毛皮的想法,我也——不会再有了。
3、感伤与怀念
1)可是——课件示句子引读:“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学生读句子)
2)是的,一种淡淡的感伤,感叹童年不复返;一种深深的怀念,怀念童年的美好。让我们带着淡淡的感伤和深深的怀念一起来读读这一段。生齐读:(课件示句子)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3)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林海音已经42岁了,而且早已身居中国台湾,可是童年的一幕幕却依然清晰地在她的眼前浮现。虽然她早已身居中国台湾多年,可是50多年后的她,却依然固执地保留着北京口音,从来不曾有丝毫的改变,有朋友说她比北京人还北京人,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她怀恋的仅仅是童年吗?(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怀念故乡,祖国。)
4)是的,她怀念这个留下了她最美好时光的故土,怀念那里的点点滴滴,有她的文章为证。 出示:《苦恋北平》相关语句:
“不能忘怀的北平!那里我住得太久了,像树生了根一样。童年,少女,到妇人,一生的一半生命都在那里度过。快乐与悲哀,欢笑和哭泣,那个古城曾倾泻我所有的感情,春来秋往,我是如何熟悉那里的季节啊!
…………
离开北平的那年,曾赶上最后一次的“看红叶”,冰鞋来不及拣出,我便离开她了。飞机到了上空,曾在方方的古城绕个圈,协和医院的绿琉璃瓦给了我难忘的最后一瞥,我的心颤抖着,是一种离开多年抚育的乳娘的滋味。
这一切,在这里何处去寻呢?像今夜细雨滴答,更增我苦念北平。”
5)就这样,每一景每一物,只要是碰到与北平相似的,都会令她触景生情,勾起她对故土的思念。于是,正如文中所说的(示):“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示句子引读:“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6)现在你理解“重临”了么?(重新到来)什么重新到来了呢?(童年美好的回忆)(引导学生当童年重临于心头时,作者的心如同冬阳那样,暖暖的。
7我们回顾一下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你又有什么体会?冬天的阳光是怎样的感觉?大地一片荒凉,只有阳光给人暖暖的感觉。(引导学生回顾课题,体会“冬阳”为文章创设了一种感伤与温暖交织的情绪基调,“童年”揭示了本文的内容主旨,而“骆驼队”则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原来,用“冬阳”做题目的关键词是为了表达作者这种感伤与温暖的情绪基调(板:感伤 温暖 )而“童年”正是作者怀念的,围绕“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的天真有趣。(板:怀念、天真、有趣)每当回忆起童年,心如同冬阳那样——暖暖的,却又那样带点感伤。
8)因此,作者在讲这个故事时,就是用这种感情娓娓道来的。一起用这种感情读读开头几段吧。
三、推介《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记录了林海音在北京城南悠悠的回忆、淡淡的感伤:那个惠安馆前可怜的“疯”女人——秀贞,那个儿时的好伙伴妞儿,那个厚嘴唇的年轻人……我发给你们的资料就是选自《城南旧事》的故事,我把《城南旧事》介绍给大家,建议大家去读读。(课件示《城南旧事》封面和目录)
四、板书:
6、冬阳 ? 童年? 骆驼队
温 暖 天 真
怀念
感 伤 有 趣
五、作业布置: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抄写喜欢的句子。
自由畅读,步入童年 篇四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说说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些事情?朗读相应的部分。
⑴看骆驼咀嚼。
⑵看骆驼脱皮毛。
⑶关于铃铛的遐想。
⑷怀念骆驼队。
3、再读课文,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冬阳 童年 骆驼队》教学设计 篇五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中国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为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写的序言。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全文的文眼,“冬阳”为文章创设了一种感伤与温暖交织的情绪基调,“童年”揭示了本文的内容主旨,而“骆驼队”则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三个词语的结合,勾画出一幅记忆深处的童年印象,营造出了一种深沉广阔的意象空间和情感空间。全文语言平实质朴,通过怀想童年趣事,使我们在感受到童心、童真、童趣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那份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
学习这篇课文,要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懂得珍惜童年、珍惜时光;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传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围绕“骆驼队”,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设计理念
本文为学生把握文章写作结构,体会文章思想情感,习得文章写作方法提供了很好的典范。教学中,可从课题入手,把握全文主要内容,营造情感基调;通过自主学习一件件趣事,理清文章脉络;抓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逐渐加深情感体验;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回忆自己曾做过的傻事、趣事,曾有过的奇思、妙想,充分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认识的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教学重点
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歌曲《送别》
简单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营造氛围
1.时光悄悄流逝,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你还记得小时候哪些有趣的事呢?(《送别》的音乐轻轻响起)
[深情的音乐在教室里缓缓流淌,营造出淡淡的怀旧情思。教师细腻真挚的语言,“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敞开心扉,或是一件傻事,或是一个教训……都如同一坛陈年老酒,历久弥新,不经意间,把大家融进了课文的意象和情感空间。]
2.看来,幸福的童年真是各有各的幸福。这节课,我们再一起走进中国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从这三个词语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借这三个意象鲜明的词语,学生联想到冬日的暖阳,一队队的骆驼,清脆的驼铃,好奇的孩子……虽说与真正理解课文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为下面的深入学习作出了铺垫。]
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
二、交流信息,了解作者与背景
1.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2.结合“资料袋”,总结出示。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
2.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
(1)注意“嚼”字的读音和写法。
(2)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四个片断。
四、品读课文,体会童年趣事
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作者童年的往事,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那就拿起笔来,把你觉得最有趣的一件事用笔划一划,然后在旁边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或一个词写下你的感受。
(1)再读课文,边读边划,体会感悟。
(2)汇报、交流
a.“学骆驼咀嚼”
①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
②“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想到这时候我龇牙咧嘴的样子,怪怪的、傻傻的,体会我看得很投入。)
③教师范读,学生想象。
④生交流:想象到的“我”学骆驼咀嚼的画面。
[随着老师舒缓的朗读,学生身临其境。把自己当作文中的“我”,就站在骆驼的面前,看着骆驼咀嚼草料。有的觉得好笑;有的觉得很有趣;有的觉得很傻,却又傻得可爱,深刻体会“我”看得入神,喜爱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
⑤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b.“想象驼铃用处”
①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
②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体会“我”对骆驼的关注。)
③“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从“想象铃铛用处”体会“我”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及童心的天真、幼稚。)
④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在这里,爸爸会想些什么?笑的是什么?
[女儿的话可能也勾起了父亲的童年回忆,天真、可爱的想法可能也令他似曾相识。所以,从他的话中体现出对女儿的宽容、呵护。]
⑤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不同的想法。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多角度地去理解。因为上文学习已明白了“我”对骆驼的喜爱,所以这里才会有不同于大人客观实际的想法,可能出于对骆驼的喜爱,而更多地加上了自己的主观情感,如:不希望骆驼遇到危险;不希望骆驼旅程太孤单;希望铃铛可以给骆驼和拉骆驼的人增加情趣等等,进一步说明了 “我”对骆驼的喜爱。同时,也令人深切感受到了“我”的天真、可爱。]
⑥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五、总结学法,布置作业
学生归纳,教师总结:反复品读→画词句、谈感受→感情朗读。
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
第二课时
一、回顾学法,复习导入
回忆本课主要内容,复习学习方法。
二、迁移学法,回忆童年
a.“想替骆驼剪毛”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暧和……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读读这段话,从这段话里又看出了什么?
(1)看出“我”很爱整洁,想把骆驼弄干净一点。
(2)从这个片断中体会作者叙述的真实,描写的逼真。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b.“追问骆驼去处”
(1)自由朗读这个片段。
(2)从“总是问,总是问”联系全文内容,想想,“我”可能还会问些什么?
[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缠着大人追问却又常被敷衍的经历都不陌生。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想象当时的“我”还会问什么,在尽情提问中不知不觉地更接近了文中的主人公。]
(3)从“追问骆驼去处”这个片段体会到“我”的好奇心和对骆驼的喜爱。
(4)分角色感情朗读。
三、继续品读,怀念童年
这么多的为什么,长大后的“我”还会再问吗?“学骆驼咀嚼”、“想替骆驼剪毛”这些事还会再做吗?请找出文中相应的自然段。
(1)自由朗读,体会情感。
(2)全班交流:
a.“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①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每个人都得长大,童年也就一去不还了。
②童年可以有漫无边际的想法,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长大后却离我们渐行渐远。
③那些童年往事仅管傻,仅管幼稚,却都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
b.“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当“我”又看到冬阳下的骆驼队,触景生情,就又想起了那段难忘的童年生活。)
c.细细品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作者情感。
d.带着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联系全文内容,联系自己生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充分品读感悟,降低理解难度,获得真切感受。]
四、总结全文,珍惜童年
正是和这篇课文一样,《城南旧事》写出了我们每个人的共同感受,所以才能深深地打动读者。后来,它被拍成了电影,又深受观众的喜爱。(再次响起《送别》)
让我们伴着深情的音乐,再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两段话。
[照应开头,再次深化本课主旨。在配乐朗读中,共同把情感推向了高潮。]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2.写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
3.推荐阅读小说《城南旧事》。
练习设计:
1.读一读,写一写。
毡帽、装卸、咀嚼、沙漠、寂寞、棉袄、袍子、傻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
课文以____为线索,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和几个片段,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建议:
1.开篇创设情境。本文平实质朴的语言中蕴涵着作者浓浓的感伤和对童年的深深怀念。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2.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片段,充分品读、圈划、想象、体会、交流,笑谈趣事之趣,品悟无奈和感伤。
3.重视感情朗读。
4.借鉴作者借一件件小事抒发感情的写法,学习作者观察仔细,描写生动,抒情自然的写作特色。课后,可安排一个小练笔,同学之间互评互议,自主交流。
补充资料:
时代背景:
《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它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主人公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一段上个世纪初北京人的生活。
拓展延伸──说童年 篇六
童年是美好的,光阴是宝贵的,这正是这篇课文要向我们诉说的。而你此时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许多有趣的经历呢?(鼓励学生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教学准备 篇七
1.教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作者的相关信息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7篇《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