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学习 > 学习方法 >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2篇】

众鼎号分享 9447

众鼎号 分享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能让孩子看见自己灵魂上的尘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众鼎号为您精心整理了2篇《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篇一

在很久以前,有三对年轻人,他们在同一天结婚,也在同一天向上帝祈祷:“万能的上帝呀,请赐给我们一个孩子,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

请赐给他聪明、勇敢、爱心和健康。

”第二年,正如这三对夫妇所求的,每一个家庭都生下了一个小宝宝。

他们从此开始了快乐、麻烦、忙碌的生活。

二十年后,这三对夫妇又来到了教堂,向万能的上帝祈祷。

第一对说:“上帝啊,你为什么这样惩罚我们,我们的孩子现在完全成了一个暴戾的人。”

第二对说:“上帝啊,求你救救我们的孩子吧,他自私、贪婪,又一无所长,我们不知道他以后靠什么生活。”

最后一对夫妇说:“万能的上帝啊,感谢你给我们送来了一个好孩子,他热情,聪明,又有爱心,他简直成了我们快乐的源泉……”

这时候,教堂的穹顶上突然被一道光照亮,一个声音从这光中传出:“我的子民啊,二十年前,我应你们的要求,把三个可爱的孩子交给你们,他们都一样聪明可爱,这是在他们出生时你们都看到的。

那个时候以及以后的几年,谁不是沉浸在孩子降生的喜悦中呢,谁不心怀感激地夸奖自己的孩子呢?我送到你们身边的孩子都是一样的聪明可爱,只不过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同罢了,他们每个人的潜能都足以使他们成为社会的骄傲。

但是后来呢,你们之中的人,有的悉心去培养,像照料一粒麦种;有的却渐渐失去了耐心,不再去寻求教育孩子的方法,反而粗暴、简单地对待孩子,以致孩子越来越愚钝,甚至走向歧途。

我的子民啊,难道你们还不明白吗?”

“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在你们中间,那些悉心照料和培育孩子的,并不全是富有的,有权势的,有的甚至屡遭厄运,但他们的信心和耐心使他们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有的尽管富有,但却早早地在教育上抛弃了自己的孩子……”

教堂里的三对夫妇,此时早已泪流满面。

他们无不在心里重新审视自己和自己的孩子……

上面这则寓言故事来自《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许多人认为,它道出了“教育”的真谛。

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Spencer,1820~1903)所著的《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是一部对世界上无数家庭和学校都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著作,畅销一百多年,曾引发欧美国家教育变革,特别是在美国,斯宾塞的教育思想引领美国教育达30年之久,被誉为是一本奠定了美国近百年来人才优势的。奇书。

至今在世界许多国家的学校和家庭中,依然延续着斯宾塞“快乐教育”的理念。

在这本书中,斯宾塞不仅分析了家庭教育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快乐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还强调了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父母们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点亮了一盏灯。

然而,要想教育好孩子,父母首先要学习如何教育孩子。

斯宾塞认为,即便是饲养一头牛、一匹马,人们都知道应该去获取相关的一些喂养知识,更何况养育的是自己的孩子。

不懂教育的父母,就如同一个做生意的人不会算帐、一个没有学过解剖学的人给人进行外科手术一样,一个对孩子身体、道德、心智方面了解甚少的父母如何去指导孩子,或许只剩下了各种武断的责骂、尖叫、惩罚和孩子无奈的哭声。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想改变孩子,父母就要改变自己

家庭教育,实际上是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成长的过程。

斯宾塞把孩子比作家庭的一面镜子,他能照出你内心的一切。

你快乐,他也快乐;你烦躁,他也烦躁;你暴戾,他也暴戾……

有了这面镜子,父母们就有了改变和提高自己的机会。

同时,父母的改变也使孩子发生了变化,教育就在无形中产生了效果。

斯宾塞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

一位名叫苔丝的妇女向斯宾塞谈起她的小女儿。

小女孩已经上小学了,是镇上有名的聪明孩子,很惹人喜欢。

但近来她发现她女儿在教训同学时显得很刻薄;对班上成绩差的同学明显表现出蔑视;如果其他孩子在某些方面做得比她好,得到了大人的夸奖,她就会很生气地否认这一点。

女儿的这些表现令苔丝非常不安。

斯宾塞对苔丝说了孩子即镜子这个比喻,从此苔丝有所醒悟,遂改变了自己的性格、待人刻薄和爱教训别人的毛病等,结果她的小女儿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斯宾塞还举了一个发生在他邻居身上的例子。

“一天,邻居阿德诺来拜访我,说他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孩子说话总是无精打采的,像是对什么都厌倦了。

我对他说,要知道你的孩子为什么这样,就先想一想自己平时的言行,你那无精打采的声音是否反映出你对生活的失望和厌倦,你妻子尖叫的声音是否造成了家里的紧张氛围。

阿德诺听后恍然大悟。”

在家庭中,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教育自己的过程。

孩子的言行常常可以反映出父母自己的言行。

父母希望孩子怎样,父母自己就应该怎样。

教育应该是快乐的,不快乐的教育会毁掉孩子

斯宾塞认为,教育应该是充满快乐的,当一个孩子不快乐时,他的智力和潜能就会大大降低。

呵斥和指责不会带来什么好的结果。

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

就像一根细小的芦管,你从这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是甘甜的蜜汁。

孩子在情绪低落、精神紧张的状态下,他的信心会减弱,这时即使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来面对他们,也不会有任何办法,相反如果在他们快乐的时候,学习任何东西都会比较容易。

因此,要想教育好孩子,唯一的方法是把他们的情绪调节到快乐、自信、专注,然后开始学习。

许多孩子被认为没有天赋、天生比其他孩子差,其实并非如此,只是教育者的方法不得当而已。

书中讲述了一个斯宾塞如何让三个已被认为是“朽木不可雕”的孩子,变成社会栋梁的故事。

这三个孩子都只有十岁左右,在学校校长眼里,他们已经差得不可救药,送他们到斯宾塞先生家是最后的一点指望了。

斯宾塞和三个孩子一起玩耍,一起劳动,一起学习,慢慢地了解了他们为什么厌倦学习。

第一个孩子在学校里经常被同学欺负,而老师很少主持公道;老师还用极其刻薄的话语嘲笑挖苦他,让他想到学校的种种事情就很害怕,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受挫伤。

第二个孩子认为他的妈妈不喜欢他,总是对他唠叨个不停,有时因为一点小事都会尖叫着责备他。

他不想学习,只是为了好好气气他的妈妈。

第三个孩子向往自然,喜欢小鸟,以至于不能安心地在课堂上学习。

斯宾塞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训斥是无济于事的,道德的说教对孩子来说也是很苍白的,所以他采取了另外的方式。

他围绕如何驱除他们心中不快乐的阴影设计出不同的训练课程。

对第一个孩子,斯宾塞谈得最多的是弱小者应如何通过特别的、别人没有的境遇,发现真理,成就品德,成为强者。

听完他的讲述,孩子身上的耻辱感和自卑心理没有了,还激起了他的使命感。

后来,这个孩子成了英国著名的律师。

对于第二个孩子,斯宾塞告诉他,他母亲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她希望每个孩子都能长大成人,有出息。

他让孩子体谅母亲。

后来这个孩子成为了一位受人尊敬的牧师。

而第三个孩子,斯宾塞教会了他研究动物的方法,许多年之后,他成了一个鸟类学的专家。

斯宾塞认为,上帝赋予每个孩子不同的禀赋和特质,目的是希望他们将来能成为各个领域的有用之才,而这一点,常常会被许多父母所忽视。

孩子们因此还被父母责骂,使得他们常常不快乐。

我们都应该认识到,即便是一个天才,也有可能被不快乐所扼杀啊!

斯宾塞认为要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在自己情绪很糟时教育孩子,因为这时容易把这种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2、不要在孩子情绪低落或刚刚哭闹之后开始教育和强迫他学什么。

这样你常常会根据不好的教育效果,而误认为自己的孩子天赋太差。

3、努力营造快乐、鼓舞的家庭教育气氛,让孩子有实现感和成就感。

4、努力做一个乐观、快乐的人。

一个快乐的人看孩子时,更多的是看到他的优点,而一个忧郁不开心的人看到的更多的是孩子的缺点。

快乐教育的最佳方法是友好和鼓励

如果一个孩子面对的总是一位严厉地呵斥他的老师,即使是他的父母,即使你内心真的很爱他,但他也会厌倦你所说的、要求的。

父母们常常这样抱怨“我爱他,但我又时常恨他不成器”,“我真的受不了,他学什么都这么慢,又不专心”,如此等等。

可能很多父母都花了很多心血在孩子身上,但孩子仍然没有改变,为什么呢?

斯宾塞认为,孩子对恶劣的、否定性的环境有天然的反感。

这种反感的情绪尽管会因为害怕而有所克制,但这不利于接受任何知识。

在这种状态下,他所学到的传授知识者的坏习惯反而比获得的知识更多。

相反,如果是在一种友好、亲切而又充满鼓励的气氛中学习,不但学习的效果会好很多,而且可以增加孩子对父母、老师的信任感。

在书中,斯宾塞讲了劳尔太太和她儿子小劳尔的故事。

劳尔太太在家庭教育中经常对儿子小劳尔大呼小叫、小题大做。

尽管劳尔太太总是说:“我要对他的一生负责,我不愿意成为一个没有尽到责任的母亲。”事实上小劳尔虽然不像其他的孩子那样讨厌自己的母亲,但他是以逐渐丧失自己的信心和过早地忍耐为代价的。

最后劳尔太太把孩子送到了斯宾塞家里。

斯宾塞用友好、鼓励的方式治愈了孩子内心的伤痛,小劳尔的知识技能提高很大。

多年以后,他成了一个植物学专家。

世界上没有一个孩子一生下来就反感、厌恶自己的父母,但之后却很难说了。

有甚者会与父母反目成仇,更极端的,还会做出弑母弑父的恶行。

这究竟是父母的问题,还是孩子的问题?一个长期得不到友好、鼓励和正确训练的孩子,会在心里产生憎恨和厌恶。

“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

“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

就像一根细小的芦管,你从这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是甘甜的蜜汁。”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篇二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折射出父母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孩子的思想、行为规则的优劣,影射着父母对生活态度的善恶美丑。

以身作则,建立良好的家风,是父母传承给孩子为人处世的规则。

无论生活施予什么,他们都能把人生经营得很快乐。

以德养人,以亏为盈的家风,子女必然懂得礼让他人、懂得尊重生活,同时,也懂得了人生幸福的真谛——物质欲望不能给内心一丝清凉,良好的教养和优秀的人格方能成就自己,也饶益于人。

这好比一块尚待雕琢的璞玉,需有匠心蕴厚的润养,方能成器。

用爱去精心打磨、细细擦试,它就会释放出恒久的光彩。

父母优良的言传身教,深深浸润着孩子的灵魂,父母须以匠人之心,雕琢着生命的璞玉。

道德是天地的规律,本分是一个家庭的准则。

懂得舍、得,以一个清洁的灵魂,一颗洁净的心立于世界,生命与灵魂才能屹然、静安。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家风的形成,无关贫富,无关身份,只关德行。

家风是潜移默化的,作用更是潜力无穷。

家风这个源头清澈了,才有利于涵养好的社风、民风。

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

喜乐的父母, 他们的笑声,是浸染孩子灵魂深处的音符;仁爱的父母,他们的爱心,富饶了孩子的心灵;平和的父母,他们的恬淡,润化着孩子对诗意人生的向往。

富有不是资本,贫穷不是瘟疫。

让孩子能够高擎自己的灵魂成长,才是教育的最高意义。

无论贫富,要让孩子懂得,不要为了眼前很可怜的一点利益,而丢失了自己最宝贵的情操。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话一点不错,习惯是人生的奠基,是美德的源泉。

任何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两个“自我”:一个是高尚的“我”,一个是卑下的“我”。

而且,心灵深处的两个“自我”时刻都在进行着较量:如果高尚的“我”占了上风,那么就会作出高尚的行为;反之,如果卑下的“我”占了上风,那么就会表现出卑劣的举动。

孩子知书是重要,若不达理却是灾难。

父母只有敬重高尚,厌弃伪大,孩子方能是非清白。

孩子品格好,即使不造福社会,也能不破坏社会;孩子情商高,会在人际交往的社会中游刃有余,善解人意,受人欢迎。

为人父母者,养育一个优秀的儿女,首先要做最好的自己。

经常擦拭自己这面镜子,不仅光耀了自己,还照亮了孩子,因为,这面镜子永远是孩子前行路上的标尺,刻度着孩子一生的快乐和幸福。

年复一年,一辈一辈,家风是一座丰碑,恒久扎根在后辈人的心中!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2篇《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翠叶芦荟的养殖方法通用3篇

下一篇:桃子的功效与作用通用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