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9篇】

众鼎号分享 122921

众鼎号 分享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9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五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一

《跳水》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模仿、显然”造句。

2、理清课文层次,给课文分段。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体会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教育学生懂得遇到危险情况要沉着冷静,果断处理。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感悟表现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船长的智慧,冷静的处事方法。

教具准备: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谈话导入

1、师:课前老师已布置大家阅读了《跳水》这个故事,你对故事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纷纷发言,各抒已见)

2、课文是怎样记叙这个故事的呢?老师要请同学来读读课文,注意要读得正确流利。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理一理: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1)个人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小组内交流,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1、学习第4―6自然段。

(1)师:这篇课文的人物有很多,不知同学们能否找出来?

老师相信你们,请行动吧!快速浏览课文。

(板书:孩子猴子水手船长)

(2)师:(出示课件1。边放课件边解说)有一天,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一艘帆船正往回航行,水手们正悠闲地站在甲板上欣赏着美丽的大海。瞧,一只猴子出来了,正和水手们取乐,可事隔一会儿,这里却发生了让人心惊肉跳的事。

(3)(出示课件2:一个孩子摇摇晃晃地站在桅杆的顶端)

师:同学们,你们的神态、语言已经告诉我,你们都感到这个孩子的处境太危险了。

师:请打开书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里哪几个自然段描写这个孩子处境很危险,找到了可以大声告诉同学们。

(4)师:现在请大家小声读文,边读边画出这三个自然段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小孩子处境危险,找到后可以和同桌议一议。

师:找得十分准确,请再读课文中描写男孩处境危险的句子,试一试你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些句子。

(5)师:思考好了,请找自己的学习伙伴交流、讨论。

(学习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的二、三个小组学习讨论)

(6)师:现在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预设1:若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词““放开绳子”,摇摇摆摆”,“走上横木”,感受到孩子处境十分危险时,教师可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联词“只要……就”这段话,更深层的感悟到“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更体会到孩子处境的危险,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文。

预设2:若学生只抓住了正面描写的句子,没有发现“这时候,甲板上的人都在望着……全都吓呆了”这个侧面描写的句子时,引导学生再读文,抓住“吓呆”一词,从中感悟这些经历许多困难的水手已被眼前情境(太危险的情境)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只知道傻站着,更深入感悟了孩子的处境太危险了。

(7)师:同学们把刚才对课文的感悟用朗读的方式再现出来,就更棒了!

(生朗读师引导学生对朗读情况进行评价。)

师: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更能够表现出孩子的处境危险呢?

(引导:语速再快一点、声稍高一些,突出重点词语。生练读文。)

师:你们读文的技巧掌握得真好,太令老师欣赏了!

(8)师:我知道此时你们非常想救这个孩子,谁有好办法?

(学生各抒己见,进一步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

师:大家的办法,到底行不行呀,为什么呢?我现在不替你们作评判,因为学习原本就是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请再读描写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

师:那个孩子摔到甲板上了吗?

2、理解文中第7、8自然段。

师:谁救了他?请同桌一起读7、8自然段,把能作为你的理由的句子划下来。

(同桌读书讨论,生汇报。)

师:请自己读读描写父亲和水手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师:能把你们的体会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吗?

四、畅谈收获,拓展延伸

1、师:学习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生交流)

2、拓展练习:孩子被救上来后,船长、水手、孩子又会说些什么?说一说,再写下来。

五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二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教师板书“梦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

过渡语:“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己梦想的实现作出努力。

2、同学们,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

小结: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美好!希望你们能够时刻记住自己的

梦想,并使梦想转化成前进的动力。因为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板书,完成课题)

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3、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一位主人公就叫瑞恩。他因为自己的一个梦想而改变了非洲一部分孩子的命运。正是这位小男孩用一颗金子般的心帮助了那些急需帮助的人们,让我们深深感动。现在就请同学们来阅读这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吧。

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抽查读学生生字。(课件出示生字)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

(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

3、尝试理解“课中的小男孩有怎样的梦想?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一、二自然段:

⑴瑞恩产生梦想的原因是什么?

⑵指名学生说并指名读“在非洲??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了。”

⑶课件出示文字资料:非洲缺水资料。

(二)小组探究:学习3~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3~13自然段。思考: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变成现实的?

2、学生自学。

3、反馈:(“梦想”怎样实现的)

四、设身处地,升华情感

1、瑞恩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和父母一起来到了乌干达的

安格鲁,村里的5000个孩子一起出来欢迎他。人们的眼里充满了泪水。这是激动的泪水,感激的泪水。

2、齐读句子,出示:

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有谁会不在此时流泪呢? “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梦想的实现,给安格鲁的孩子们送去了关爱,送去了健康,令安格鲁的村民们感激不尽;而安格鲁村民们的表现,也令瑞恩和父母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幸福。

3、感受:瑞恩的梦想到底有多大的力量?

(2)交流后,出示课件。

五、课外延伸: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阅读障碍。

2.通过反复品读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

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3、介绍桂花:

二、出示自学指导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2、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2)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出有关的词句。

3)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三、讨论交流,检查学习效果

(1)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①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②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四、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五、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四

《梅花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缕缕、幽香、漂泊、唯独”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课文,解决生字词。

2、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2、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题

1、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

2、板书课题。查字典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的“魂”指的是什么?

二、出示自学目标

1、掌握课文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出示自学指导: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学时间8分钟。

四、学生开始自学

五、检测学习情况

1、检测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检测方法:学生上台板演生字、新词;板演内容由老师提问易错、重点生字、新词,或者让学生提问自我认为的易错生字词;板演后,学生集体纠正,师适时点拨。

如“魂”“幽”“葬”“衰”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

2、体会、讨论理解词语的含义:

畏惧、颇负盛名、眷恋、稀罕

3、检测课文阅读情况:

(1)找一两名优秀生进行阅读课文,然后再随机找两名后进生进行阅读,其他学生认真听,随时发现问题,给予帮助。

(2)同桌互读。

(3)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讨论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从这些事中体会到了什么?

第一 (第2自然段):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板书:读诗落泪)

第二 (第3自然段):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板书: 珍爱梅图)

第三 (4一11自然段):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板书: 不能回国)

第四 (12一13自然段):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板书: 赠墨梅图)

第五 (14一15自然段):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板书: 送梅花巾)

4、小结

六、当堂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重点写“幽”、“甚”、“衰”)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梅花魂》。

二、出示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3、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三、出示学习指导:

1、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同桌或者小组同学讨论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3、同桌讨论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8分钟后看谁学得!

四、学生开始自学

五、检查自学情况。

1、说说课文讲了外祖父的哪五件事?(板书)

2、读了这五件事,你感觉到这位老人的一颗怎样的心?从文中的哪些词语知道?(出示最后一段,释“眷恋”一词。)对这个句子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

3、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外祖父那眷恋之心?默读课文,可以在旁边写上批注。

六、谈谈体会

1、学习第一件事。

(1)出示句子:“我很小的时候……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2)思考讨论:

① “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说明什么?

(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

②“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

a、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自王维的《山中送别》,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出自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浣溪沙》,大意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这些诗大致都体现了一种思乡怀亲之情。

b、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

2、学习外祖父的另两处落泪(即第三、五件事)

(1)从“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体会老人一直热爱着、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2)从“赤道吹来的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3)从“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了却自己的心愿。

3、交流学习第二件事。

(1)师:从外祖父的三次落泪中,我们感受到外祖父的爱国之心。课题写梅花,梅花与外祖父有什么关系?读读第三自然段,看体会到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

①“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②“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a、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b、“清白”是什么意思?“沾污”又是什么意思?

c、爷爷是让妈妈管教好我的行为、还是思想? (思想)从何而知?(“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

d、指导朗读,读出对梅图的珍爱。

4、“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教师范读“临别赠梅图”一事。

(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

(“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2)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

(3)播放梅花凌寒独放的图片,出示古诗王安石的《梅花》、《墨梅》,难怪外祖父这样赞美梅花,读句“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4)师:这仅仅是在赞美梅花吗?是在赞美什么?齐读句子““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再次讨论:

a、梅花的秉性象征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b、此时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借物喻人)

c、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5)历有气节的人物有哪些?

(6)饱含深情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7)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图是为什么?(是让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他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学习最后一段

1、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点明中心)

2、回顾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

(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

(开头和结尾紧密联系。开头讲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这样前后呼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七、当堂训练

1、抄写课文中让你感动的语句。

2、填写基本功。

八、板书设计:

五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五

《将相和》

1、 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学习第一课小故事,感受人物的形象,体会人物的品质。

【教学重点】:

让学生能过自己的阅读,从我角度去发现、领略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审清题目。

1、板书课题:将相和

2、课文长吗?觉得难吗?同学们觉得概括主要内容难吗?(新方法:由题目概括出来)

3、出示课题练习,让学生思考:

(1)“将”的读音有( )( )。这里应读( ),“将”指的是(泛指高级军官,武将)。

(2)“相”的读音有( )( )。这里应读( ),“相”指的是(古代特指高级官吏,上卿)。

(3)“和”的读音有( )( )。这里应读( )。既然讲“和”,说明他们原来(不和)。

二、整体感知,随文识字

1、从题目概括出一句话:本文主要写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

2、出示文中句子了解背景并随文识字,理解词语。

3、补充背景资料:

“将相和”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它六国进攻。赵国紧邻秦国,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常受到秦国的侵略。文中讲的故事就发生在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时期。

三、理清脉络,概括主要内容

1、按要求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起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四、学习第一个故事

1、一篇好文章除了有一个严谨的结构以外,还要有丰满的人物形象,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故事,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1)文中有一个词准确地概括出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勇敢机智)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五、总结方法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版)最新文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

3、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形成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作者(郑板桥)的相关资料;

2、搜集对联和关于对联特点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对联,就是写对子,它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汉语言的独特表达形式。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对联的故事。

二、以读为主,读中探究。

1、自主读书。要求:

(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自读释疑: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指导朗读。

1、带着你对对联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2、自由吟读,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把优美的画面,真挚的情感读出来。

四、结束语:我们不仅欣赏到了这么优美的对联,还认识了郑板桥这位有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让我们最后读一读这意味深长的对联。

五、作业:搜集生活中的对联,大家交流一下。

相关资料

1、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和横批组成。右侧的称为上联,左侧的称为下联,上方的称为横批,也称横额。

2、对联的上联和下联没有一定的字数限制,少的只有二言、三言,多的几十、几百言的长联,由几个分句组成,不管怎样,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字数必须相等。横批的意思要与上下联相配合,起画龙点睛作用,通常为四个字,也有五、六个字的。有些对联对于横批,可以用,也可以不用。

3、对联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形式对称。右左两个条幅,字数必须相等,合成一副联,称为上联、下联。

(2)意思相关。对一副对联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必须在上下联中把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出来。

(3)讲究对仗。对仗也称对偶。构成对联基础的是对偶辞格。

(4)平仄相对。对联的平仄与旧体诗、律诗的颔联、颈联的要求基本一致。4.郑板桥对联趣话

4、郑板桥上任

郑板桥到山东潍县上任那天,潍县城内张灯结彩,鞭炮齐鸣,迎接新任县官的到来。可是郑板桥来到衙门前没有进门,却吩咐手下人在墙上凿洞。一会儿工夫,墙上凿了十个铜盆大的洞,从外面一直能看到里面。

这时,有个人低声问道:“大人,好好的墙壁,为什么凿这么多窟窿?”郑板桥笑道:“我听说从前一些官吏,敲诈勒索百姓,弄得百姓叫苦连天,我要把留在衙门里的那种腐败官气放掉,所以要凿些窟窿,透一透气!”

凿好窟窿之后,他立即叫人在衙门口贴一张醒目的告示:‘本官日夜受理状子。”接着郑板桥又亲自写了一副对联:

黑漆衙门八字开,

有钱没理莫进来。

于是,喊冤的、告状的百姓络绎不绝,他一直忙到大天亮。由于郑板桥判案公正,百姓称他青天大老爷。

5、郑板桥自画像

郑板桥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堪称三绝。一天郑板桥的一位好友笑着对他说:“您才思敏捷,出口成对,为自己写一副联语吧。”郑板桥并不以为是玩笑,立即认真地写起来: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雪梅无两百枝。

这副联语,确是郑板桥的自我写照。他对艺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总愿意虚心求教于别人;而对封建官场的歪风邪气却决不随波逐流。因此,他虽做官,却处处关心民众,不逢迎拍马,终于被罢了官。这副联语出自他自己的手笔,维妙维肖地活画出郑板桥虚心好学、刚直不阿的高风亮节来。

6、入木三分

有一次,郑板桥把自己写的一些诗作送给朋友看,并附了一首诗,诗中写道:“我诗无部曲,弥漫列卒伍;顽石乱木根,凭君施巨斧。”他要求他的朋友用巨斧来砍削他诗中的顽石乱木。

郑板桥特别珍视别人的批评意见,他曾写过一副对联:

隔靴搔痒赞何益,

入木三分骂亦精。

他认为那种隔靴搔痒式的庸俗捧场没有益处,而实事求是,中肯直率的批评却很可贵。鲁迅对这副对联极为赞赏,曾特地手书此联赠日本汉学家增田涉。

7、湖光月色图

一个秋日,郑板桥租了一叶扁舟,到兴化北乡去。船行到中堡湖时,已经是晚霞纷飞,夕阳西下的时候了,船家在船后摇橹,小船悠悠地荡行着,板桥端坐船头,观赏着湖光山色。举目湖心,艘艘渔船上升起了袅袅轻烟;侧耳湖滩,只只菱舟上传来了阵阵渔歌。天渐渐地黑了。板桥正待回舱时,忽觉眼前一亮,但见半轮上弦月从湖面跃了出来,皎洁的月光映着那微波细浪,像满湖的碎银在闪光,好一幅“湖光月色图”呵!板桥脱口吟出一句:“半湾活水千江月。”上联吟罢,板桥正在沉思下联时,天色陡然变了。不知从何处刮来了一阵狂风,平静的湖面顿时翻腾起来,小船被打翻,人被抛在水中。正在危急之时,附近几只回家的小船赶忙拢来。渔民们从水中救起了板桥和船家,并热情地请他们到庄上换衣服、用晚饭。席间,渔民们告诉板桥:这里湖中出鱼虾菱藕,岸上产稻麦果蔬,湖中产一种大蚌,里面还经常采到绿豆大的珍珠呢!

听着听着,板桥沉浸在渔家的欢乐之中。是呵,这里一滴水、一粒砂,哪样不是宝呢?真是“一粒沉砂万斛珠”呵!

临别时,渔民朋友请他写几个字,板桥欣然提笔,一挥而就:

半湾活水千江月,

一粒沉砂万斛珠。

板桥走后,当地渔民请石匠把板桥手迹镌刻在一块石碑上,以资纪念。

8、板桥自寿联

郑板桥,早年家贫,一生只做过两任知县,为官清正,体察民情,因帮助农民打赢官司和办理赈济,得罪了权贵,而被罢官。他做官前后,都住在扬州卖画。过六十寿诞时,他自己给自己写了一副寿联: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俗;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这副对联,写得轻松愉快,洒落自在,是极为有趣的,传神地表达出郑板桥的风度和胸怀,以及老年的兴趣和性格。

9、老先生巧对郑板桥

清朝时,有一位教书先生在一个有钱的人家当教师。春天双方商定一年酬金八吊。可是,到了年终,主人不仅一文钱不给,还把老先生辞退了。老先生便到县衙门告状,县令郑板桥听了老先生的申诉之后说:“恐怕你才疏学浅,误人子弟,不然,人家怎么会不给你酬金呢?我今天要当场考考你,看看你的学问如何?”老先生急忙申辩,并表示愿意当场应试。郑板桥随手指着大堂上挂着的灯笼说:“就以灯笼为题,我出一上联,你对下联。”于是郑板桥出了一个上联:

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南西北;

老先生听了,沉思片刻,便脱口而出:

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郑板桥听了,很欣赏老先生的才华,当即下令把被告传来,结了此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异国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画面的美,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育学生时刻为他人着想,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高尚情超。

重点: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

幻灯录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外引入,揭题质疑

1.幻灯。出示一张德国哥廷根的照片:

这是德国的城市哥廷根。这个城市因一座大学而成名,那就是的哥廷根大学。这个大学已经孕育了三十位诺贝尔奖的得主。早在职1935年,我们中国也有两位有志青年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求学于歌廷根大学。其中一位就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季羡林──当时他才二十五岁,满怀雄心壮志在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1945年才回归祖国。1980年,三十五年后,当他再次踏上故──第二故乡,感慨万千。后来,季老先生写下了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

2.读课题,质疑问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思?季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指名读通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准,或没有读通的地方进行指导。

3.想一想: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景色?

4.联系第二、三两段句子进行交流。

三、细读课文,感悟“美丽”

1.1980年,当季老先生在阔别哥廷根三十五年后,迎接我们的主人问他:“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季老先生是怎么回答的?

2.出示季老先生说的话:“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自由读,季老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什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花之美?

4.读第二自然段。从哪里看出德国人爱花?他们爱花的独特之处是什么?请读这一段,好好体味体味。

5.交流指导:“真切”、“脊梁”是什么意思?哪些行为说明德国人爱花之“真切”?当你和季老先生一样看到这奇异的异国风情时,会怎么说?会怎么想?引出描写女房东的'话:“莞尔一笑”是怎么样一种笑?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哥廷根之美,还美在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说说哥廷根的美丽指什么?

二、品读课文,再感“美丽”

1.引出第三自然段:出示: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这句话前后半句都指什么?这样反

复写的目的是为什么?请用肯定的语气读一读。

2.让我们真真切切地到哥廷根去感受德国人爱花之“真切”吧!再读第三自然段:理解: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体会花之多,花之美。

3.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看着花语。身处异国他乡的青年季先生,会有怎样的感受?(怀念祖国和故乡,思念亲人)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花之美。

5.仅仅是花美吗?出示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6.理解:耐人寻味。这种境界指什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当我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付出;互帮互利,互相赠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丽。这就是一种人生境界。花,使季羡林想到如何做人,这本身也是一种境界。花很美,人也美。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背诵这一段。

三、前后呼应,三感“美丽”

1.再出示第四自然段中“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一句。读了第二、三自然段后,你对这句话又有怎样的理解?

2.当作者再一次踏上他生活了十年的哥廷根,踏上他曾经留下生活的痕迹和情感的哥廷根,他会想起什么呢?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四、总结全文,激发阅读兴趣

1.配乐朗读全文,说说读了文章的感受。

2.推荐读书:《季羡林散文》、《季羡林先生》等。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八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至九自然段。

2、学会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读比喻句,联系具体内容体会比喻句的含义以及好处。

5、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辨课文第1、3、5自然段中的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难点: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自学生自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导入:春游是同学们最愉快的活动。在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作家眼里,春游的小朋友是什么样儿?在她看来,少年儿童像什么?

(2)出示课题。

(3)简介作者冰心。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讨论,按地点的转换来写的。

A、找出课文中表示地点的词。

B、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下面的字。

拣 闹嚷嚷

(2)读准下列的字。

魔术匣子 闹嚷嚷 忸怩

(3)理解词语。先解释下面的字。

成千盈百(盈):

座无隙地(隙):

4、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帖。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深入学习第1、2、3段,分辨事物和联想。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选择正确的读音。

魔术(匣)子(xiá jiǎ jiá )

(2)看拼音写词语,并解释带点的字。

2、学习第一段。

(1)听录音。

(2)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用横线和曲线分别划出来。全班讨论,交流。

(3)自由读课文,划出你自己最喜欢的一句。交流,说说理由。品读,体会。(特别是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A、出示句子:成千上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B、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么样?

(4)理解两句诗的意思:

A、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B.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先解释:"解"、"何在"、"拣"的意思,在说说自己对两句诗的理解。

3、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找出作者的联想的句子。(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理解这句话。(形容小朋友充满了活力)

(2)这一段还怎样写了儿童的神态和动作?找出来读读议议。

4、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找出联想的句子。反复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A、 出示,指读: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B、 用"阳光下的飞泉"比喻什么?这使你觉得怎么样?

(2)熟读第6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3)自由读7、8小节后,说说为什么说"花也和儿童一样"?

5、总结。

(1)配乐朗读课文。

(2)完成书后练习第4题,第5题(1)、(2)。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四段,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完成练习。

二、教学过程

1、学习第四段。

(1)齐读第9自然段。

(2)把"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这个双重否定句换一种说法。

(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永远找不到春天的?(儿童在春光明媚的热闹的地方玩,有儿童的地方往往就是春色最浓的地方。儿童本身充满生气和活力,就像春天一样美好。

2、领会中心,全文总结。

(1)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A、这篇文章重点是写春光还是写儿童?

B、第1、3都停留在表面,只有2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2)放重点段录音,训练朗读。

3、布置作业。

(1)完成书后第5题(3)。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 篇九

一、研究中心,初知珍贵。

1、板书课题。提问:见到“水”这样的题目,通常我们认为它会写些什么?而这篇课文又是写“水”的什么?

2、浏览课文,交流:本文写人们珍惜水而表现了水的珍贵。

二、再读课文,理清层次,整体把握水的珍贵。

1、轻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水的珍贵的?

2、先总体写水的珍贵,后具体写人们怎样珍惜水的,全文可以分为几段?

三、精读课文,体会水的珍贵。

1、学习第一段。

(1)“珍惜”是什么意思?画出第一段中写水珍贵(或者是说水缺乏)的句子。

(2)交流、逐句引导理解。

①我们一个村子的人……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②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③你是怎么理解“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句话的。

(3)再读全段,反复感受水的缺乏,体会水的珍贵。

2、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该段,找出写“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的句子。哪些句子描写出那里因缺水而过得很苦。

(2)相互交流所选择的句子,说说理由。着重理解:

①“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很长一段时间使用。”

②“只有在下雨日子里……洗上一回澡。”

③“在雨中奔跑踊跃……吃来自天空的水。”(你读出了孩子们洗澡时怎样的心情?假如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个,你会怎样表现你的欢欣愉悦?为什么会这样呢?)

(4)学习“先是……然后……、只有……才……”的用法。

(5)朗读体会。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你从哪里地方感受到这儿的“苦”?

2、交流。重点研究:“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

①齐读这句子。②说说自己的理解。

二、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写的什么事?

2、用“▲”标出第四自然段中妈妈的动作。从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

思考:如果你是四兄弟中的一员,此时此刻,你的心中是怎样的感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你能读一读吗?

3、仔细阅读第五自然段,讨论这一自然写的是什么:是写妈妈给我们洗澡的本领高,还是写别的什么?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1、轻轻读课文,想一想:“这是我至今为止唯一听到的将‘渴’说成是‘饿’的话。”是什么意思?

2、小组内说一说。再集体交流。(“渴”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缺水,而“饿”表现出极度的缺水。)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五、总结、拓展延伸。

1、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愈是写用雨水“洗澡”的痛快,愈反衬出平时不能“洗澡”的。痛苦,愈是写“一勺水”洗一次“淋浴”的舒服,愈反衬出平时无水“淋浴”的难受。在这种“乐”中,饱含着因缺水带来的“苦涩”,这样更能深刻体会到水的珍贵。)

2、简介、交流有关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知识。

3、说一说:你打算怎样珍惜水资源?

【作业设计】

1、设计两条节约用水的宣传语。

2、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学了本课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7、水

雨中洗澡痛快

水最珍贵的东西

一勺水洗澡舒服

习作7

【教学目标】

1、晴朗的夜晚,远眺皎洁的月亮,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美妙的遐想。想象要合理,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的形式可以给习作配上图片。

3、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习作的题目。

【教学重难点】想象要合理,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关于月夜的插图,布置学生观察月夜景色。

【教学时数】二课时(其中一课时给学生习作)

一、创设情景,激发想象。

1、谈话,创设情境。在晴朗的夜空你看到哪些有趣的现象呢?(学生交流谈话)

2、描述,激发想象。面对浩瀚的星空和皎洁的月色,我们不禁沉醉其中,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啊飞……

二、激发情感,放飞想象。

1、陶冶情感:配上不同风格的乐曲,让学生看月夜星空图,进入想象的境界。

2、放飞想象:学生在想象中思考、编撰故事。

三、激发练说,追求个性。

1、把自己想到的内容说出来,好吗?

出示要求:想象要丰富,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连贯。

2、学生小组内自由口述。

3、指名口述故事。

4、组内互相交流、评议。(想象要合理,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指导写法,练习写作。

1、学生自主构思,动笔写作。

2、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习作的题目,文体不限。

3、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的形式可以给习作配上图片。

4、完成习作后自读,发现问题自行修改。

5、请同学们把习作读给自己的好朋友听,和他们一起修改。

五、学生修改,最后誊写。

1、老师采用“对比评改”的方法,选择一篇较好的,一篇较次的习作,让学生论比较,从中获益。

2、学生自查自改,最后誊写。

以上内容就是众鼎号为您提供的9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众鼎号的价值所在。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优秀3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