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习心得体会优秀10篇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关键是要引导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10篇《马克思主义学习心得体会》,如果能帮助到您,众鼎号将不胜荣幸。
马克思主义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
时光总是如白驹过隙般那样匆匆,不知不觉间,时光的脚步便带我们踏进了期末,回想着这一学期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的学习,从刚开始的不甚了解,到后来的逐渐喜爱,再到如今的乐在其中,多像是我与“马克思”相识、相知、相恋的故事啊!
之前的我是个天真的孩子,一直以自己感性的思维解读着这个世界,然而在邂逅“马克思”后,是它,教会了我如何理智的面对世界。在相处中,它像一位家长,以它的人生阅历引导着我,告诉我何为真正的对错;它像一位老师,以它的博学多识激励着我,教我树立正确的三观,助我开始了人生的蜕变。
记得在第一堂马原课上,老师就为我们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以及学习这门课程的要求,刚开始,作为理科生的我们,面对即将到来的大量哲学理论的确感到有些害怕,以及力不从心,然而在之后学习中,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活动中,通过《共产党宣言》的学习,我似乎也进入到了那个为真理而革命献身的年代,跟随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同资本主义作斗争,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回归现实,是“马克思”激励了我,让我第一次开始真正思考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在主题研讨活动中,我与小组成员们一起探讨当前的社会热点,从刚开始的了无头绪到后来的积极投入,这项实践任务让我们主动地去了解时事热点,关心社会。当我们小组围坐一团严肃地探讨时,当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时,当我们能用所学到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来进行分析时,都是那样的激动热烈,这个过程不仅让我们学到了知识,还开拓了思维,小组成员们也因为相处结下了更深的友谊,而这些进步,都是源于马克思主义原理。
马原课带给了我太多难忘,难忘那次的演讲比赛,为了写好演讲稿,我在寝室是那样的冥思苦想;为了呈现完美的演讲,我拉着室友一次次的练习、完善。这项比赛不仅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还锻炼了我的演讲能力,让理论课也变得那样的生动活力。更难忘那时的思维拓展,为了更好的完成作业,我抱着书从第一堂课开始,就认真地记录老师上课时所讲的关键语句或内容,生怕错过一个知识点,在全部课程快结束的时候,当我看到书中密密麻麻的笔记时,我是如此的欣慰;当我成功地把记下来的知识点,串写成一篇文章时,又是那样的骄傲,这项任务也可以说是我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期末的一次自我检验吧。每一堂马原课,都是与哲学的对话,思想间的碰撞。老师总是努力以更好的状态,更好的方法,更丰富的形式向我们呈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内容,让同学们更容易地学习并接受,因此,除了使用文字,老师还会利用图表以及结合实际的例子、联想等来加强我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此同时,老师也会放一些有关的影像来做铺垫或升华。正如在介绍马克思时,老师会先通过播放一段影像资料来使大家更直观地了解马克思的一生;在讲世界观与方法论时,以一个小故事来推出世界观与方法论相互统一的结论;而在分析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时,则通过表格来更直观形象的进行比对等。任老师平时除了正常授课,还会在课前对上堂课的所学内容进行提问,帮助我们进行回顾,在本节课上也会根据知识点增加些练习来帮我们进行巩固训练,以此提高大家的学习效率。而学校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开设了微信平台“指尖上的原理课”以及“长师马院考研群”等,经常上传一些优秀的马原作业、考研知识点以及有关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时事等,以此加强老师与同学们在马克思主义知识方面的交流与探讨,为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供了更为科学和便利的渠道。
一个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即将结束,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我竟如此的不舍,虽然我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却已经体会到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乐趣。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也一直能认真地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各项任务,从被要求到主动完成,再到最后的乐在其中,我想这就是我的进步和提高吧!而如今,能获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课的免考资格,我既兴奋,又意外,学校所开设的这种免考制度,让大家新学期的开始就产生一种学习上的压力,而同学之间的竞争也会促进大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大家更加注重自我要求和提高自身素质,对同学们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的学习也确实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并始终坚持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带着我学习和成长,激发着我去认识世界、了解生活、追寻梦想,教我如何更理智、更成熟、更全面地分析问题和对待事物。如果我是人生之海中的一叶扁舟,“马克思”便是那指引光明的灯塔;如果我是梦想之路上的旅客,“马克思”便是那指明方向的司南。正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带我进入了一个更为广阔和丰富的天地,在这场人生的马拉松上,我相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会一直带领着我坚持下去。
马克思主义学习心得体会 篇二
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观点,也是我们党的基本政治观点,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这些观点,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关于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基本原理,深刻阐明并正确规定了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根本关系,以及正确处理党同人民群众基础关系的立场,方法和作风。
坚持党的点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基础。坚持党的点,对于党的干部来说,是一个根本的立场问题,党性问题。党的干部和广大共产党员,要坚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坚持共产党人的党性,坚持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最根本的就是坚持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永远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担当起组织和带领群众为实现党的任务而奋斗的历史使命。
坚持党的点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衡量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共产党人的一切实际 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民心向背是检验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的试金石。一个政党如果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会失去生命力,更谈不上先进性。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也是我们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坚持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努力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我们做出的决策,采取的举措,推行的工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规律,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利益。
坚持党的点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在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中,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体现了坚持点与落实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必然性,我们党之所以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就是要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即发展为了人民群众,这是党的点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等点的具体要求和体现,同时, 实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要靠我们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共同奋斗,离开人民群众我们党将会寸步难行,一无所获,因此,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定的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这也是点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向人民群众学习,即要相信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点的具体要求和体现 。
因此,不管形势和任务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不能变,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优良传统永远不能变,坚持马克思主义点永远不能变。只有真心掌握和实践点,才能真正掌握和实践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彻底的唯物论,才能真正坚持以人为本。
马克思主义学习心得体会 篇三
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下面将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概论》四个方面的简要叙述来浅谈个人学习这一门课程的心得体会。
一、理论概述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世界的物质性和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二、个人见解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在现实生活中,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显得尤为重要。想问题、办事情只有从这一原则出发,方能做成功想做、要做的事情。回眸几千年的历史,无论是历代帝王建立基业,还是近代革命先烈为美好社会的不懈奋斗,抑或是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无不考虑现实状况和社会环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也正因为一切从实际出发,才造就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当然了,人非圣贤,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个人意志的薄弱也会影响人们处理问题应坚持的原则。如学业的不顺利、就业屡次受挫、恋爱的不成功、人际关系的破裂等等。因此,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外部因素和主观意识的影响,懂得变通,学会适应,从而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规律,同时对立统一规律还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对立统一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每时每刻都要面对激烈而残酷的竞争,竞争的双方都有自己的利益出发点和立脚点,不能正确处理彼此竞争间的关系就会影响自己的大学生活和未来的社会就业。矛盾分析法,是处理我们现实生活矛盾的好方法。它要求我们既要看到竞争对手强势、残酷的一面,同时也应当了解到自己与众不同及彼此竞争相互促进的一面。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为自己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更多的机会。
(三)真理与价值的辨证统一
从真理的本性上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在我们身边,存在着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把课本的理论知识当做真理,有的人把时尚达人的言语认作社会的价值所在,有的人执迷于个人浅薄认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都不能成为真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三、实际行动
(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第一,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刻苦专研,切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前提。
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联系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许许多多的问题。
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教条主义从本本出发,把个别的观点和结论当作万古不变的教条。
(二)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人生旅途的指向标
第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理想和奋斗目标。
第二,运用马克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看待和处理生活中繁杂的问题和事物,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立场,切实成为一名唯物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学习心得体会 篇四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党面临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执政能力、外部环境等“四种考验”,要应对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四种危险”,十八大再次强调仍然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决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同时指出“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首次在党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新的历史时期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重要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规定或影响矛盾群体中其他矛盾的发展,而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起决定性作用;同时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也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在某些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可以说,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充满了辩证法,既强调了经济建设这个主要矛盾,也兼顾了稳定这个次要矛盾,同时注重了主次矛盾的转化性,突出了“两手抓”。新时期,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手抓”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某些沿海发达城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__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实体。但是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东西部地区和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近14亿人口中,仍然有很多群众生活在温饱线上,甚至有几千万人民至今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相当一部分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居民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对物质生活有了新期待,迫切需要继续提高生活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任重道远。在人口多、底子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均占有自然资源水平低的大国,可以说,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能够提高社会生产力,提升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改善民生,增强人民幸福感,解决经济落后、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均生活水平低的矛盾。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解决次要矛盾的需要。“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与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除此之外,还有次要矛盾,比如精神文化不能满足群众实际需要,生态环境日渐恶化,社会存在不稳定因素,黄赌毒等各类犯罪活动影响社会和谐,外部环境考验,敌视社会主义中国的外部势力依然存在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高低,发达的经济和高水平的物质生活不但能够为提高人民精神生活品位提供物质基础,减少社会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而且能够有足够的资金发展高新技术,改造污染型产业,治理土地沙漠化,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时还可以增长综合国力,提高国防建设水平,战胜国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的挑战。也就说,抓住了经济建设这个牛鼻子,拥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可以为解决一些次要矛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便于更好地解决其他非主要矛盾。
三坚持“两手抓”是促进社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叙利亚、约旦、利比亚、埃及等也属于发展中国家,但是近年来都发生了不同程度地动荡,既有西方势力渗透、干预等外部因素影响,也有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民生问题未能很好解决等内部原因,在动荡时期,保持社会安全稳定,恢复社会秩序,就上升为主要矛盾。这也说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影响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突出经济建设,强调社会稳定,是狠抓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的体现,能够预防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防止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经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总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手抓,是对当前国情、世情、民情的正确判断基础上的科学决策,是抓住现实社会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的体现,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断,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其内涵和意义,增强执行意识。
马克思主义学习心得体会 篇五
上大学时,几乎每个学校都有一门公共必修课,它叫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都简称“马哲”,时隔这么多年,当年老师所讲的具体内容大体忘光了,但是我清晰地记得老师说的一句话: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没有共产主义,也不会有社会主义,更加不可能有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虽然听起来这门课程无比重要,奈何那个时候的我们太年轻浮躁,总是对这些被我们冠以“严肃、刻板、教条”的事物缺乏应有的耐心和热情。
上学时的我喜欢随大流,跟风读过一些哲学方面的书,什么叔本华,尼采,萨特,觉得能说出这些名字就显得自己很高大上一样,随着生活经历慢慢多了以后才发现,哲学不仅仅是束之高阁的生活调剂,一样可以致物以用,就像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活的真理都从实践中来;同时明白,那些让我自以为高大上的形式真的一无是处,而现实需要的不是顾影自怜的悲观主义,更不是只重当下的存在主义,必须是马克思主义这样的实践主义。如今在工作中,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不断的学习和感悟,不得不感慨上学时的无知和浅薄。
马克思一生饱尝颠沛流离的艰辛、贫病交加的煎熬,但他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成就了伟大人生。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正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教会了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把握与遵循客观规律,坚持科学精神,运用科学方法,鼓足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道路上的大无畏勇气。
是的,形而上改变不了世界,拯救不了生活。正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有重实践讲实用的马克思主义能指引我们如何为更好的世界去努力奋斗。
马克思主义学习心得体会 篇六
按照市委的安排部署,成凉工业园区在2014年春节期间认真开展了马克思主义点和党的群众路线专题学习,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等内容和、王东明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使我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一个根本观点点,也是我们党的基本政治观点,是否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点,是判断一个政党是否真正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我们党最广泛、最可靠的力量源泉;人民群众也是认识主体,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是我们党最丰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党只有坚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领导人民群众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正如同志所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因此,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正确制定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保证。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共产党员的世界观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史,就是永远为人民而奋斗的历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服务群众、造福百姓作为最大责任 。在当今中国社会,要解决脱离群众的“四风”问题,也要警惕和解决“等价交换”、“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原则侵袭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问题,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现在有的政府部门或官员表现出的种种逐利行为、庞大的公务消费等,是与党的根本宗旨相背离,都会直接动摇党的价值基础,损害党群关系。
因此,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本、胜利之本。只有从思想上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点,在实际工作中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规律性和主动权,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使我们的全部工作始终获得最广泛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马克思主义学习心得体会 篇七
近期学习了不少党中央关于群众路线的材料,归结下来主要是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编发的相关论述文件选编。这些内容由远及近、自成体系,一方面夯实了我们的理论功底,另一方面又能有效指导当前实践,是开展好活动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历史的、唯物的,是关于正确认识群众、对待群众的根本观点。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理论知识必须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必须与当前问题联系起来,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洞察力和领导力,才能解决问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能够取得让群众满意成效的关键在于“实”。教育和实践是开展好活动的两个并行的车轮,学习教育的功效再强大,如果不落脚到实践中,就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尊重实践、注重实干、讲求实效的优良作风,才能提高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
作为网络管理部的用户管理员,要切实了解所有人员对网络的需求,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从群众立场看问题,把群众路线蕴涵于平时的工作中。
党员干部应该端正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态度,树立平等意识,主动接受监督,调研不走马观花,交流不居高临下,把群众诉求放在心上,在实践中恪尽职守。
党员干部应该意识到自身就是实践的主体,时时处处严要求、作表率,切实解决“四风”问题,增强群众对生活的满足感、对社会的公平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
党员干部应该具有民主决策的能力,立足民情、听取民声,在决策前考虑群众诉求,决策中征求群众意见,决策后接受群众评议,善于把教育学习的成果转化为统筹谋划、推动工作的思路办法和实际举措。
实践、实干、实效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落脚点。工作再实一点,形式主义、本本主义的务虚更少一点,抓落实、谋发展、促和谐的务实之举就会多一点。
马克思主义学习心得体会 篇八
读《马克思主义》这本书之时,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庄肃的语言给我展现一个辩论激烈的世界,伊格尔顿严正清晰地用思想和语言来一一列举反马克思主义的十种观点并反驳。由此看出伊格尔顿的谆谆教诲,循循善诱,暗示后生要看清人生,看清世界。不能一味捞取和享受得来的好处,忽略了为好处而付出的代价。马克思主义是伟大的哲学理论,引导着近两个世纪的世界走势。面对当前已经陷入危机的资本主义,伊格尔顿回归马克思的基本思想,并挖掘其哲学理论中的本质力量。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要追求本质看现象,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它本身探究,才能理解当今世界为何还需要马克思主义。
20世纪90年代的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怀疑和质问,世界满天飞。西方基于资本主义的立场,质疑和抹黑马克思主义是有道理的,但是基于个人的利益考虑,片面看待马克思主义,某些有心人士一直扭曲和污蔑马克思主义。的确,这段时间是马克思主义热潮冷却的特殊时期,并不能否定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存在意义。加上长期以来被西方政客和学者歪曲和异化,苏联的垮台,让人对马克思主义产生误解。
(一)西方政客和学者对马克思主义歪曲和异化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宿命论,以神为历史必然性的基础,历史人物不过是宇宙精神的受托人,忽略了历史是人的历史,这是宿命论的严重偏颇,这是对人的尊严和自由的冒犯。马克思主义从来不认为全人类的历史都按照铁的定律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到的社会发展的五个阶段也仅仅适用于西方国家。实事求是,一切从从实际出发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宿命论对历史的必然性绝对化,如果共产主义最终还是回来,那马克思主义就可以不用在政治上苦苦奋斗,我们坐等着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就好了,这样更好地佐证了马克思不是预言家,只是根据社会发展段况所提出最终目标—共产主义社会,并不是乌托邦之梦,宿命论同时也否定了人类在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否定了人在历史所扮演的主体角色。在我看来,离开了人的历史就是一个空白。
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只是一个唯物主义,对人类精神层面毫无兴趣,那么马克思为何强调历史观从来不脱离人这一主体。马克思批判的是:“历史不是有神创造的,而是有人创造的”历史是人的实践组成的,是人的需求所发展的。人的实践满足了人的需求,而需求又推动了人的实践,如此使历史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将世间万物归结于经济因素。它不过是经济决定论的又一个种表现…”西方政客和智者加以歪曲污蔑马克思主义是经济唯物主义,不过是一个荒谬可笑的结论。要从历史唯物主义来看,经济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马克思或恩格斯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万物之间都会有相互作用和双向性的影响制约,经济运动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它们归根到底决定政治,意识形态,国家制度,但是政治,意识形态等因素一旦产生出来,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对物质条件,对经济运动起反作用。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奉行经济唯物主义,那资本家惟利是图,根据经济利益衡量一切,热衷于用“经济理性人”来解释一切人类行为,那又为何还要指责马克思主义?就像资本主义初期自由经济危机的爆发,没有看到的他们生生闹出笑话,自欺欺人。
针对社会主义革命以专政集权的方式领导,这种方式将会彻底消除个人自由的观点,马克思强调的是在共产主义社会,国家是作为一个管理的主体仍将存在,他希望的是,作为暴力的国家能够消亡。国家的存在意义是保卫现存社会秩序,管束试图改变它的秩序的人。例如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靠加强国家的作用才有所缓解危机,国家利益是代表群众利益,在西方人眼里,个人自由在个人利益看来,是不值得一提的。西方理解为忽视个人自由,是从资本的立场看待的,而没有从公众角度看待问题而得出的荒谬结论。
在我看来任何革命是需要暴力才能反抗,资本力量增长期的英国用血腥手段将农民从自己的土地上赶走等这样的历史,西方就以为资本主义革命没有走暴力腥血的道路的经历一样,直接判定马克思主义倡导暴力革命,意味着他们道貌岸然,他们大部分会无条件支持18世纪末推翻英国统治的美国独立战争,却不会为前苏联的解体而流泪,可他们喜欢这些恰恰都是暴力革命。况且大多数人多数时候都会为了自己所期盼的未来图景而奋斗,社会混乱对他们来说算不了什么的,如果革命爆发所带来的未来是人们所憧憬的未来,何乐而不为?
关于阶级已经不存在的问题,首先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因为看到劳动者身上具有某种美德才聚焦于工人阶级,工人阶级最具决定意义的一面在于他们处于资本主义生产模式中所处的位置。况且马克思并不认为只有体力劳动者才算工人阶级。工人阶级包括所有被迫向资本出售劳力,在压迫性制度下苦苦挣扎,几乎完全没有能力改变自身劳动条件的人。在这意义上,那些通常无熟练技术,工资少,goon工作没保障,对劳动过程没有发言权的下层白领工人也算为无产阶级。在社会的最高层,还有一群可以公正称之为统治阶级的人。
历史常常出现这样的一种奇特的现象,即一个伟大哲学家的某些理论以至整个学说往往在其身后,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历史运动后,才充分显示出它的内在价值,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也是如此。生育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适应了那个时代,同时又超越了那个特定的时代。马克思提出过一些富有远见的科学发展观,由于过去的历史条件没有引起重视,今天一些人以新的实践为由头来批评马克思主义过时,实在是无稽之谈。例如马克思关于“位于工人和资本家中间的数量持续增长的中产阶级”的论述,长期被我们忽视。马克思还遇见了信息化社会的主要特征,提出“一般的社会知识正在变成一种直接的生产力”的结论。
(二)苏联模式的辩论
苏联的垮台并不能证明马克思理论的错误,只能看作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过程中的挫折。事物发展总有着一个认识的过程,从萌芽到成熟,从不完善到完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如此。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有着强大的震撼力和潜力,主要以下几点:第一,马克思以科学论述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并以科学的方法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社会必然胜利。而俄国的马克思主义的领导仅仅强调突出了马克思学说的暴力革命,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而对马克思经济学的理论中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社会主义成功的社会条件加以忽视。第二,由英国开始的欧洲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除了使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之外,也充分暴露了其贪婪性,侵略性,扩张性和残酷性。在英国,美国等国家,造成资本开始集中,贫富差距拉大,无产阶级相对等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的尖锐,而马克思主义针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弊端和罪恶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深刻的分析批判,论述了资本主义的必然归宿是共产主义。72天的巴黎公社的经验,中国的农民革命运动的成功和苏联的迅速崛起,足以显现马克思主义的为人类解放的本质力量。第三,中国虽然是暂时打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胜利的战争,在当时的农民革命运动成功后,不顾经济发展水平,直接超越过程实现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从而使社会的发展中产生了严重的挫折。苏联垮台也有着相似的原因。苏联垮台,并非来自广大基层群众的革命,而是来自“上层”的革命。
马克思主义是完全彻底的揭露批判万恶的资本主义,只要资本主义还存在一天,马克思主义是不会灭亡的。即使如今的资本主义不是过去的资本主义,透过本质看现象,如今的资本主义危机,20世纪的历史运动以及当代哲学的发展困境,使马克思主义的一些重要理论的内在价值凸现出来,同时也使其本真精神和当代意义透显出来。
马克思主义学习心得体会 篇九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我学习到了: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是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时间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重视事实,抓住“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实事求是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么一句初听生疏,深究却陌生的话,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曾一度深深的影响了我。大家都在说“大学生眼高手低”或“大学生能力不行”等的话,大一刚入学时听到这些话,我是很不服气。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大学生活,我觉得,如果再按现在这种方式生活下去,我们比“眼高手低”和“能力不行”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我根据实际情况,一方面现在努力学习。一方面也试图通过前辈的经验为自己制定以后的一些计划。虽然现在的计划实施遭到挫折,但是只要我“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一切的艰难困阻也不过是我化之为动力的有利因素罢了。
二。事物的对立统一
首先,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其客观性和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断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是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些事物存在的客观本质。而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其次,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辨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和显然,自觉坚持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和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存在事物的矛盾就存在解决矛盾的方法。目前在我们学生的大学生活中,最为突出的矛盾人际关系和就业问题。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同宿舍的同学可能来自五湖四海,大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和习惯(其实我觉得,当我们走上社会后,这个问题的体现将更为突出),因此人际关系的融洽就存在一定的阻碍。但是,当我们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产生这种阻碍的原因,我们就应当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另外的这个就业问题,也是同学,学校,家长乃至企业所关心的问题,我觉得其解决所需的时间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思想活跃,人脉好,时机对,很可能造就一个成功人士。这一问题是社会的问题,是国家发展的关键,社会在关注,并将持续。
三。真理与价值的辨证统一
从真理的本性上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要做这种检验,就要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才能判定它是不是真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从实践的特点上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显示性的特点。就是说,人们遵循着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表为客观的事实。
而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实践的真理尺度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实践的价值尺度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内容,特定的实践目标。任何活动都是在上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共同制约下进行的,因此,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
通过整整3天在马读会的学习,我初步了解到了一些有关马克思的事迹。在第一天的辅导讲座中,钟国端老校长对我们说,他是过去一千年以来,影响最大的一个人。他所编所写的《共产党宣言》成为了各个国家流传的经典之作,它的销量仅次于《圣经》。由此可见,《共产党宣言》对于当今社会的发展是起着多么决定性的作用。
在第一阶段的最后一次课中,老师对我们提出了几个问题。下面就由我在心得体会中写出我的看法。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
我觉得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就能回答出这两个问题。
首先我来说说唯物史观。马克思指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革;物质生产的发展,才是人类历史发展变化的最终原因。”然而在他提出唯物史观之前,有人曾经提出过唯心史观这一看法。但是唯心史观说的是“从人类思想变化引起政治变化,从而使社会进步。”但是这一说法是完全经不起推问的。什么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那就是唯物史观。它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能因为个人意识而转变的。那么我认为就这一点,已经能概括出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思想了。那便是“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再是他提出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所说的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时中,工人劳动所得的报酬并不是应有的所有酬劳。”老师也为我们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一个工人他工作了8个小时。但是他所得的报酬只有5个小时。从表面来看工人的确是在他那里获取了酬劳。但是剩余的3个小时,就被称为剩余价值。那些资本家就是利用剩余价值发家致富的。这也导致了当时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穷人更穷,富人更富。马克思说:“资本家与工人是没有平等可言的。”“生产者不占有生产资料,是不能获得自由的。自由是这样,明珠也是这样。”那么我们又可以总结出马克思主义的另一部分“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实现解放的道路,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指南”。
我想这已经很概括很明确的告诉了我们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有为什么说它是科学理论。马克思是第一个给社会主义提供科学主义的人,他的思想在那个年代是引领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
二、是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还是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其实这个问题是后来在小组讨论的时候老干部自己补充的。但是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深思熟虑的问题。在讨论时我第一个发表了我的意见。我觉得是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因为毕竟马克思主义并不适合每个发展中的国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死的。然而国家是活的。不能说他是经典就硬套在这个国家的发展观上。这样没有益处,只会时原本正常的发展条例变的混乱。所以说是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因为觉得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能在中国这个国家发展下去。
但是组内的另一个同学提出了异议。她认为了是马克思主义选择的中国。她觉得马克思主义是适合各个国家的发展,她说马克思主义是一个能够融会贯通的经典,而不是像我所说的那么死板。
不管讨论的结果如何。我认为会出现异议是件好事,然而异议存在的根本是因为我们都不是特别了解马克思主义。所以我想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必须更深刻的去了解。
以上内容就是众鼎号为您提供的10篇《马克思主义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