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心得体会(通用10篇)
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那么,你知道当年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吗?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10篇《红军长征心得体会》,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红军长征的短文 篇一
经过漫长的岁月,长征林来了胜利的英雄壮歌,这是用血,用肉换来的,他们不畏惧延寒风吹,不畏惧饥饿而前进。
在那儿一望无际的沼泽草地上,有他们永恒的背影;在辽阔的雪地上,留下了他们坚强的脚印;在一望无际的`高山上,有他们挥洒下的汗水!
在漫长的长征中,红军斩关夺溢,抢险飞渡,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草地上,大家吃野菜,啃树皮来充饥,长征路上,小红军累的不行了,首长把自己的马给小红军骑。雪山上,首长为了让每一位士兵都穿上棉袄,自己却冻成了“红人”……这一幕幕感人的画面,让我心里酸酸的。
当年,红军用智慧和勇气创造出了一个个空前绝后的奇迹,用自己的血谱写了一首惊天动地泣鬼神的英雄壮歌。我发自内心的问自己,那我呢?作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唉声叹气;平时,20分钟走一公里去上学都连声抱怨,而红军20分钟走一公里,他们也会唉声叹气,叹的是什么呢?就是觉得自己走的太少了呀!我种种的抱怨,在红军面前又算的了什么呢?红军长征的途中,上得了刀山,下得了火海,我们又何必不珍惜现在的自由生活呢?
红军长征是多么的艰苦,而他们是坚定意志上的强者,那么我们要成为学习中的强者,生活中的强者,世界上的强者,而来报答祖国的培养,烈士们的期望,成为世界上的骄傲!
红军长征历史事件之七:直罗镇大捷 篇二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蒋介石企图以3倍于红军的兵力,将中央红军、陕北红军以及先期到达的红25军一起消灭。
如何站稳脚跟?党中央和毛泽东经过认真分析,决定在陕北富县县城西北方向45公里的直罗镇布下口袋阵。
1935年11月20日,国民党东北军先头第109师在飞机掩护下,进入直罗镇。同时,第106师、111师也进入了直罗镇西北地区。
21日拂晓,战斗打响。红1军团自北、西北、东北方向,红15军团自南、西南、东南方向,同时发起攻击。至24日上午,红军歼敌一个师又一个团,击毙第109师师长牛元峰,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对西北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为党中央把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
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心得体会及感悟 篇三
从红军的诞生至红军最终解救水生火热的人民群众,从而创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改革开放,初步建成了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让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构建了和谐的社会。这些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和胜利的果实,无不与红军精神相关,是红军,是红军精神,它是灯塔,照亮我们前进方向,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国际形势复杂,国内党员干部思想固化,生活纸醉金迷,沉溺于权力下,成为了权力的奴隶,权钱交易游戏时常发生在党员干部中,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困难、利益问题不屑一顾,远离群众,弱化干群关系,恶化了政府形象,忘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性修养,因此我们党≮www.1126888.com≯员干部需要加强红军精神的学习,远离腐败,为民务实,重塑党员干部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建立党员干部与群众的鱼水关系,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戴。我们可以从以下二方面加强红军精神学习:
一、 坚定理想信念
党员干部务必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革命取的胜利的基石,是改革开放前进的动力,是实现伟大中国梦推动者;党员干部务必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理念;坚定不移的履行党员干部的职责,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党员干部务必领会党的群众教育实践的活动的思想主题,清正廉洁,为民务实,明确我们是谁?我们为了谁?我们依靠谁?我是党员干部,需廉洁奉公,无私奉献予民,我们为了人民群众,我们依靠群众,劳动成果与民共享。
二、 不畏艰难,发扬吃苦精神
红军过草地,翻雪山,到三军过后尽开颜中反应出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感人至深的精神品质,他们不畏艰难、发扬吃苦的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对比当今社会,部分党员干部遇事绕道走,遇事推诿,遇事拖拉;不下基层,怕下基层,下基层谈条件,缺位补位不及时等事件频发,表现出部分党员干部怕困难,怕吃苦。因此我们党员干部要反躬自省,自我检讨;加强红军精神的学习,学习他们不畏艰难,不怕吃苦精神,遇事积极应对,积极工作,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加强思想理论学习,营造不畏困难,发扬吃苦精神的学习氛围。 红军精神是不畏艰难,吃苦精神,无私奉献,一切为了人民群众服务的精神,因此党员干部务必加强红军精神的学习,升华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
红军长征历史事件之十:转战乌蒙山 篇四
1935年11月19日,红2、6军团近1.7万人从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1936年2月下旬,红2、6军团向安顺地区转移,因敌人已在前方布下重兵,遂改向乌蒙山北麓前进。
3月2日至29日,红2、6军团在威宁、镇雄、昭通、彝良一带的乌蒙山区进行了千里大迂回,与10倍于己的敌人展开回旋战,并在以则河、得章坝等战斗中,给围追堵截之敌以沉重打击。
之后,红2、6军团迅速移师云南,于4月下旬顺利渡过金沙江北上。
红军长征心得体会 篇五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也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七十多年前,红军长征取得了胜利,七十多年后我们牢记了这个伟大的历程,也牢记了“红军”这个永恒、响亮的名字。
红军是坚定的。我记得小时候读过一篇《红军带伤爬雪山》,十分震撼,赴红军长征会师旧址参观学习后,内心更是对他们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频繁转战、动荡不定的环境已经让红军筋疲力尽,何况他们负伤时没有药品,也没有足够的食物,行走艰难的他们想要爬上寒风刺骨的雪山,简直不可想象。然而,红军伤员们望着高耸险峻的雪山并没有退却。他们坚强地爬了上去,因为他们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他们相信红军会赢,共产党会赢,正义能战胜邪恶!
红军的伟大使他们走过寒风刺骨的雪山;走过泥泞不堪的草地;走过独具天险的泸定桥;走过水流湍急的金沙江;走过奔腾咆哮的大渡河……长征路上有着红军的坚定信念;有着红军的坚实足迹;有着红军的责任感;有着红军的不屈灵魂!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奇迹。红军为了中国和所有中国同胞努力着、坚持着、奋斗着,做着不屈的抗争。红军长征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斗志昂扬、勇往直前!
赴会宁参观学习时的场景使我思绪万千,也使我更加坚定了心中那份真诚的誓言。艺术家们利用有利的地形地貌,精心设计展现了当年长征会师中艰难悲壮的历程,写成文字,雕琢成塑像,使后辈人永远铭记伟大的新中国的诞生是以无数革命先烈以流血牺牲的代价换来的。纪念馆的每一件革命纪念品和墙壁上每一副宣传画背后的故事都震撼人心。怀着对革命圣地的憧憬与期盼,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崇拜,我们铭记这些伟大的历史,也铭记不朽的长征精神。
作为一名兰州大学的学生,作为社会的新青年,作为党的后备力量,在今天我们要深刻理解不朽的长征精神,继续发扬、继承不朽的长征精神,用老一辈的革命精神激励我们刻苦学习,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为祖国的明天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红军长征历史事件之八:血战独树镇 篇六
1934年11月26日,孤军远征10天后,不足3000人的红25军在河南方城独树镇突然遭到国民党步兵和骑兵4000多人的猛烈攻击。
当时风雨交加,能见度极低,衣服单薄、手脚冻僵的红军战士立时陷入被动。大多数战士的枪都没能打响―――寒冷的天气,早已把枪栓冻结。
危急时刻,军政治委员吴焕先手持大刀带头冲入敌阵……直至副军长徐海东带领后梯队跑步赶到,才击退强敌突出重围。
红军长征历史事件之三:四渡赤水 篇七
3万∶40万。红军与国民党在赤水流域的兵力对比,达到了长征以来之最。
重重困难中,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上演了我军军史上的精彩一幕:一渡赤水,作势北渡长江却回师黔北;二渡赤水,红军回师向东,利用敌人判断红军将要北渡长江的错觉,5天之内,取桐梓、夺娄山关、重占遵义城;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待蒋介石向川南调集重兵之时,红军已从敌军间隙穿过;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兵锋直指贵阳,趁坐镇贵阳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入黔之际,红军又入云南……
在100多天的四渡赤水作战中,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1960年,当来访的二战名将蒙哥马利赞誉毛泽东指挥的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毛泽东说,四渡赤水才是他自己的得意之笔。
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心得体会及感悟 篇八
长征的每段路程都上演过生离死别的悲壮故事,让老红军们刻骨铭心的,是一段段血与火、生与死的真实经历,是从生死考验中锤炼出的顽强意志,是激励着广大红军指战员艰苦征战的强大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全面展示。
长征精神是中国的,都不约而同地把他们的焦点对准了红军的精神,那种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的精神。正如索尔兹伯里所说:“长征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长征精神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其可贵就在于,它能够在漫长的时间积淀中转化为对现实的启示,体现了党之魂、军之魂和民族之魂。
长征精神之所以历久弥新,就在于它不是静止的。它承接着井冈山精神,又不断形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更为它注入了新的时代血液,增加了新的丰富内涵。
伟大的长征精神,概括起来就是胸怀目标、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革命风格,心系群众、患难与共的高尚情怀。
今天,当年的战争硝烟已经散去,但和平发展的天空并非晴空万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新的长征与当年红军长征一样将是山水重重的漫漫征程,也将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考验。正因如此,新世纪新阶段更需要我们高擎起长征精神的火炬,让曾经推动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光荣传统在新的长征中焕发出时代光芒,照耀着我们像当年的长征红军那样去不断开创出新的局面。
红军长征感人故事 篇九
曾玉是红五军团参谋长周子昆的妻子,本来不在长征的名单中。但她实在舍不得离开红军,舍不得离开自己的丈夫。竟然挺着7个月大的肚子,悄悄跟在队伍后面一路走了下来。
部队在翻越老山界时,正遇追兵迫近,曾玉肚子疼得厉害,马上就要生了。
追兵越来越近,红军们只好把她从马上扶下来,搀着她走。可是经过一路颠簸和惊吓,曾玉怎么也走不动了。大家架着曾玉一步一个血印朝前走,想找一个稍微安静和安全点的地方把孩子生下来。但莽莽山林中,不见一户人家。几个女红军只好找来一把枯草,把曾玉围起来。孩子就出生在了这把枯草上。
这是红军长征途中的第一个婴儿,可还没等她睁开眼睛,母亲就只能把她留在出生的地方,期待能有人收养……
孩子的哭声还在继续,红军们只能架起欲哭无泪的曾玉继续赶路。因为,这位年轻的女人不仅是母亲,更是一位战士,纵然有千般不舍,也只能含泪前进。
红军长征历史事件之一:湘江之战 篇十
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
蒋介石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总数25个师超过30万人的国民党,在桂北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一个多月中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
1934年11月27日,红军先头突破湘江界首防线,拉开了湘江血战的序幕。
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5昼夜,终于渡过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然而,掩护主力的红5军团34师、红3军团18团被敌人阻断,官兵大部分阵亡……是役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10篇《红军长征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