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优秀6篇)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是相对新文化运动之后的白话文来讲的。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6篇《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游褒禅山记》 篇一
褒禅山也称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舍定居,死后又葬在这里;因此后人称它为褒禅山。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坟墓。距离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座石碑倒在路上,碑文模糊、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字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由于读音错误。
由此向下的山洞平坦宽阔,有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是“前洞”。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听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玩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这就是“后洞”。我与四个人举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看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了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玩的人来说,大概还不到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当从洞里退出的时候,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责怪那个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不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叹: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收获,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平坦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便多;地势险阻、遥远的地方,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壮丽奇异、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险阻、遥远的地方,因此少有人至,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有了志气,也不跟随别人而中途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随着别人而怠惰,但到了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力帮助,也不能到达。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却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对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努力却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谁难道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的一个收获。
我对于那座倒下的石碑,由此感叹古代文献未能存留,后世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人能说明白的事情,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能不深入思考而慎重采用资料的缘故。
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王安石记。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篇二
《鸿门宴知识点》
一、通假字
1、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
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
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
8、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
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颜色。
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全部。
12、坐,通“座”,座位。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公于坐
1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古时乘车。
二、虚词实词
(一)实词:?
飨土卒(飨;犒劳)
夜驰之(之:到,往)
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
从沛公(从:跟从)
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
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
与臣游(游:交往)
籍吏民(籍:登记)
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夏词,进入)
具言(具:详细,完备)
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
杀人如不能举(举;尽)
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
坐须臾(须臾:片刻)
相去(去,距离)置车骑(置;放弃)
督过之(督过:责备)
留谢(谢:辞谢)
(二)虚词
固不如也(固:当然)
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
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
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
因言曰(因:趁机)
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
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
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
以示之者三(三:多次)
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
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
三、词类活用
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王,名词作动词,称王。①沛公欲王关中。②秦地可尽王也。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①亡去不义。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6、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7、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9、范增数目项王。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10、若入前为寿。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11、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13、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14.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1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①下,名词作动词,下来。②道,名词作动词,取道。③间,动词作状语,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
16、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
17、拔剑撞而破之。破,使动用法,使……破裂。
18、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19、沛公今事有急。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20、此亡秦之续耳。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
21、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
22、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
四、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此亡秦之续耳
(二)被动句:
1、若屑皆且为所虏
2、晋属今为之虏矣
(三)宾语前置句:
1、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
2、不然,籍何以至此
3、客何为者
4、大王来何操
5、沛公安在
6、今日之事何如?
7、何辞为?
(四)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1、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2、沛公欲王于关中。
3、具告之以事。
4、良曰:“长于臣。”
5、得复见将军于此。
五、古今异义: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3、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4、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
5、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以南。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六、一词多义
(一)为
人为刀姐,我为鱼肉动词,是,
使子婴为相动词,做,担当,
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
谁为大王为此计动词,出,制定,
且为之奈何动词,对付,
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呢,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给,
(二)故
故听之连词,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
故遣将守关者副词,特意)
(三)辞
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
未辞也(告辞,辞别)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四)幸
妇女无所幸(宠幸)
故幸来告良(幸而)
《鸿门宴》 篇三
刘邦驻军霸上,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丞相,珍宝全都被刘邦占有。”项羽大怒,说:“明天早晨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这时候,项羽的军队40万,驻在新丰鸿门;刘邦的军队10万,驻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沛公在崤山的东边的时候,对钱财货物贪恋,喜爱美女。现在进了关,不掠取财物,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呀!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机会。”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全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死了。”张良说:“我是韩王派给沛公的人,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
于是张良进去,全部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刘邦说:“一个见识短浅的小子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抵挡项王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不如啊。这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刘邦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跟你比,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一杯酒祝项伯长寿,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恩德。”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能不能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羽答应了。
刘邦第二天早晨带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到了鸿门,向项王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现在有小人的谣言,使您和我发生误会。”项王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如此,我怎么会这样?”项王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项王、项伯朝东坐,亚父朝南坐。亚父就是范增。刘邦朝北坐,张良朝西陪侍。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说:“君王为人心地不狠。你进去上前敬酒,敬完酒,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项庄就进去敬酒。敬完酒,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项王说:“好。”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刘邦,项庄无法刺杀。
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于是樊哙拿着剑,持着盾牌,冲入军门。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王,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项王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王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王又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左右就给了他一条未煮熟的猪的前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王说:“壮士!还能喝酒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我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项王没有话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趁机把樊哙叫了出来。
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刘邦说:“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这该怎么办?”樊哙说:“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告辞干什么呢?”于是就决定离去。刘邦就让张良留下来道歉。张良问:“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刘邦说:“我带了一对玉璧,想献给项王;一双玉斗,想送给亚父。正碰上他们发怒,不敢奉献。你替我把它们献上吧。”张良说:“好。”这时候,项王的军队驻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在霸上,相距四十里。刘邦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独自骑马脱身,和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拿着剑和盾牌徒步逃跑,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走。刘邦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估计我回到军营里,你再进去。”
刘邦离去后,从小路回到军营里。张良进去道歉,说:“刘邦禁受不起酒力,不能当面告辞。让我奉上白璧一双,拜两拜敬献给大王;玉斗一双,拜两拜献给大将军。”项王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项王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亚父接过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敲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
刘邦回到军中,立刻杀掉了曹无伤。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必修 篇四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长沙》
重要字音:沁(qǐn)园春百舸(gě)峥(zhēng)嵘寥廓(kuò)挥斥方遒(qíu)
漫(màn)江携(xié)来浪遏(è)飞舟
多音字:汗水可汗数字数典忘祖数见不鲜
重要字形:沁香分泌谩骂漫江惆怅为虎作伥苍茫沧桑阻遏碣石
重要词义:峥嵘:本义形容山势高峻突出,引申为不平常。
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十足。遒,强劲有力。
激扬:激浊扬清,批评坏的,褒扬好的。
近义词辨析:
寥廓:(天空)高原空旷。辽阔:(土地海洋等)辽远广阔。
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也指因主观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义气: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讲义气。
遏制:制止,控制(一般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效果)。遏止:用力阻止住。如滚滚洪流,不可遏止。
2、《诗两首》
重要字音:彷(páng)徨寂寥(liáo)惆怅(chàng)凄婉(wǎn)颓圮(pǐ)青荇(xǐng)
浮藻(zǎo)长篙(gāo)漫溯(sù)斑斓(lán)笙(shēng)箫
多音字:看守看见遒劲有劲着迷执著装载记载悄悄悄然
重要字形:彷徨惶然惋惜哀婉彷徨牌坊惆怅稠密丝绸追溯朔风挑衅河畔斑斓无耻谰言波澜颓圮祭祀杞人忧天
重要词义:彷徨:(心事重重)地走来走去,犹疑不决。颓圮:坍塌,毁坏。
近义词辨析:
沉淀:指沉到溶液底层的难以溶解的物质,比喻凝聚,积累。
积淀:指长时间积累起来的习俗、文化。
彷徨:犹疑不决的走来走去。倘佯:自由自在地走来走去。
【课内阅读】
1、对《再别康桥》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康桥”,现在通译“剑桥”,即的剑桥大学所在地,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徐志摩年轻时曾在此读书、生活过,结识过许多英国朋友,故对此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B.第二节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岸边柳树倒映在剑河里的情景,写得甜蜜而美丽,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C.第三节运用拟人的手法,借水草的“招摇”,生动地写出了康桥对他的热情欢迎,同时用“甘心做一条水草”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
D.第五节的“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是回忆往昔在剑河上尽兴游览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惆怅之情。
2、对《再别康桥》分析鉴赏错误的一项是(A)
A.“那榆阴下的一潭”明明是清泉,诗人偏说不是,而把它想像成“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一方面写出梦之美,梦之虚幻,另一方面,也很自然地过渡到下文寻梦的描写。
B.诗人用“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把梦具象化,把抽象的诗意化为具体的形象,非常生动。
C.在充满诗意的地方诗人竟然不能放歌,是不可遏制的离情使诗人陷入沉默。
D.最后一节将“轻轻”换成“悄悄”,这些叠字的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并把浓烈的诗情化为一种潇洒。
3、对《雨巷》的赏析,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D)
A.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B.“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
C.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D.诗人把自己苦闷彷徨的心态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
4、对《雨巷》这首诗歌表现方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这首诗歌既采用了象征派重暗示、重象征的手法,又有格律派对于音乐美的追求。
B.本诗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
C.本诗反复出现的“丁香”意象及其蕴藉的特定情感元素,借鉴了古代吟咏丁香名句,如李煜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D.在本诗中,雨巷、油纸伞、丁香、篱墙、女郎、独行者等,编制出雨中江南小巷一隅的画面,具有传统文化的气息与古典美。
3、《大堰河——我的保姆》
【基础知识】
重要字音:青苔(tāi)荆棘(jí)火钵(bō)忸(niǔ)怩麦糟(zāo)炖(dùn)肉
团箕(jī)凌侮(wǔ)叱(chì)骂
多音字:瓦菲菲薄泥巴拘泥漂泊湖泊青苔舌苔
重要字形:碾碎辗转堤堰揠苗助长偃旗息鼓凌侮陵墓棱角忸怩纽扣枢纽
重要词义:典押:把土地和房屋押给别人,换取一笔钱,到期还款,收回原物。
天伦:指父子、兄弟等关系。瓦菲:生长在瓦缝中的野草。凌侮:欺凌,侮辱。
近义词辨析:养育:抚养和教育。养活:供给东西使生活。
【课内阅读】
1、《大堰河――我的保姆》结尾中说这首诗也是献给“大地上的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意在表明(A)
A.诗人的感情,由一个狭小的范围,升华到一个更高、更广的天地。
B.诗人希望得到世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保姆和像诗人自己—样的乳儿在感情上的共鸣。
C.诗人仇恨不公平、不合理的旧社会,想号召人们起来斗争。
D.诗人的感情,融会世界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保姆和像诗人自己一样的乳儿的感情。
2、“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这句坦诚的声明告诉我们(B)
A.“我”虽然出身于地主家庭,但是,却是农民的儿子。
B.“我”和大堰河的养育关系比和生身父母的血缘关系更亲密。
C.“我”是地主的儿子,和大堰河只不过是养育关系。
D.“我”不忘养育之恩。
3、“大堰河,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作者一再强调“乳儿不在她的旁侧”是为了说明(D)
A.大堰河死得很凄凉。
B.大堰河临死时仍在牵挂她的乳儿。
C.“我”回家后和大堰河家失去联系。D.“我”的遗憾自责的心情。
4、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段?(C)
A.排比夸张重复B.对比重复拟人C.重复排比对比D.借代对比排比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篇五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高一语文实虚词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
发尽上指冠头发
2、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
荆轲顾笑武阳回头
3、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
为之奈何对付,处理
乃为装遣荆轲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做为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
4、而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并且,表递进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表转折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表承接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六、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2、然则将军之仇报(既然这样,那么)
3、荆轲有所待(有……的)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6、以故荆轲逐秦王(因此)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篇六
文言实词
兴文言翻译-īng起;兴起。《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就文言翻译jiù接近;靠近;趋向。《劝学》:“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
望文言翻译wàng远望;远看。《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长文言翻译cháng长,与“短”相对。《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文言虚词
而<连词>
1、表修饰关系。《劝学》:“吾尝终日~思矣。”
2、表示递进关系。《劝学》:“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3、表假设关系。《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焉
(1)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
于
(1)<介>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劝学》:“冰,水为之,而寒~水。”
也<助>语气助词,用于句中
1、表陈述或解释。《劝学》:“君子生非异~,善假于物~。”
乎<介>相当于“于”
1、连词,表递进。《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己。”
之
(1)<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利。”
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或“揉”,用火烘木使弯曲)
生非异(生,通“性”,资质、天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更,再。暴,同“曝”,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古今异义
1、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参古义:检验。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加入。
3、假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4、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黄金。
5、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6、用心古义:因为用心。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7、绳古义:墨线。例:木受绳则直
今义:绳子,绳索。
8、跪古义:腿脚。例:蟹六跪而二螯
今义:跪下
9、疾古义:疾劲,强,大,这里指声音宏大。例:声非加疾也
今义:疾病
10、致古义:达到(而致千里)
今义:赠送,给予
11、寄托古义:这里指藏身(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今义:大致指心灵、精神的某种依靠
词类活用
①名词做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②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③动词的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④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3、积善成德(善:形作名,善行)
⑤形容词用作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直:变直,形容词用作动词)
⑥形容词作使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⑦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
⑧动词作名词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流:流水)
一词多义
1、于:
(1)寒于水(比)
(2)善假于物也(介词,不译。引进作用)
(3)取之于蓝(从)
2、而: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关系,并且)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关系,而且)
(3)终日而思矣(表修饰)
(4)而见者远(表转折)
(5)锲而舍之(表假设或承接)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承接)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8)锲而不舍(表假设,如果)
(9)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
3、者:
(1)假舟楫者(代词,指……的人)
(2)不复挺者(……的原因)
4、焉:
(1)风雨兴焉(兼词,“于之”,意为在这里)
(2)圣心备焉(语气词)
5、利:
(1)金就砺则利(形容词作动词,变锋利)
(2)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6、之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音节助词)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代词代青)
7、假
(1)善假于物也(借助)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8、疾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强)
(2)君有疾在腠理(疾病)
9、绝
(1)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停止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与世隔绝
(3)以为妙绝(《口技》)极了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横渡
(5)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断绝关系
10、强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强壮
(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有余
(3)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勉强
特殊句式与固定格式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可译为“……的原因”)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3、善假于物也(状语后置)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5、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状语后置介词结构“于水”,表示比较)
6、輮以为轮【省略句:輮(之)以(之)为轮】
7、輮使之然也【省略句:輮(之)使之然也】
8、无以至千里(固定句式,“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9、金石可镂(被动句)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6篇《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