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馆》教案优秀4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众鼎号的小编为您带来的4篇《《竹里馆》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竹里馆》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句描绘的景物;
2、结合内容调动想象,品味诗歌意境,理解诗人表现的思想感情;
3、流畅而富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诗句描绘的景物;
2、学习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课堂导入
唐代是中国诗歌水平最高的黄金时期,因此有唐诗之说,与宋词并举。唐诗是汉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竹里馆,建在竹林里的屋舍。
明确学习任务,理解诗题。
教师导读
1、出示整首诗,了解诗人生平。
王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今存诗400余首。王维多才多艺,不仅诗书画很有名,音乐也很精通。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2、听读朗诵。
3、自读古诗,读准字音和节奏。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4、指名读——同桌读——齐读你了解作者吗?
读诗,学生字,体会五言诗的节奏。
合作探究师:围绕着“竹里馆”,诗中写了什么内容呢?
1、(1)初读,知大意:
幽篁:幽深的竹林。篁,竹林。
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深林:这里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2)为什么要用“来”字?
2、再读,品意境:
(1)全诗写了哪些景物?
“幽篁”、“深林”、“明月”
(2)结合图片,发挥想象,还想到哪些没写的景物?
(3)这样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3、三读,悟诗情:
(1)诗中写到人的哪些活动?
(2)王维时代关于唐朝人生活的文献以及诗歌资料,并引导学生思考:王维的生活与其有什么不同?从中可以看出王维是一个怎样的人?
4、朗读全诗,尝试背诵。
自读,小组交流
理解诗的基本意思
齐读,体会诗句的意思
启发学生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里感觉到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谈出感受。
鼓励学生课上背诵。
拓展延伸试着鉴赏《鹿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鼓励学生独立赏析,要求表述有条理。
作业
1、练写背诵和默写;
2、将《竹里馆》改写为一篇散文。
《竹里馆》教案 篇二
学习目标
1、。品读诗句,感悟恬淡、清新、幽雅的诗境。
2、诵读诗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3、走近王维,感知田园,领悟田园。
4、学会读诗、品诗、入诗、赏诗的学诗方法。
苏轼赞叹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对于田园诗的鉴赏,应指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感受诗人的人生追求,教师更要创设情境,渲染氛围,把学生带到寂静的“田园”中去品味。 3重点难点
透过《竹里馆》《山居秋暝》等田园诗,体味热爱自然,追求恬淡及诗人淡泊、宁静的心境和情怀。
教学活动活动1
【导入】王维田园诗鉴赏
一、谈话导入,激情入境。
二、按照学诗方法组织教学《竹里馆》
1、知作者:
王维(七零一-七六一),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他九岁就负有才名,年十九,赴京城试,举解头(即第一名举子),二十一岁成进士。曾一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时间在朝任职。安史之乱,被拘禁于菩提寺中,他伪装病疾。安史乱平,以谄贼官而论罪,因曾作诗寄慨,因而只受到降官的处分。后官至尚书右丞。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著有《王右丞集》二十八卷
2、解诗题:《竹里馆》《山居秋暝》。
3、品诗句
4、体诗情:
《竹里馆》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表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山居秋暝》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诗人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构成了一幅明丽的画图。
5、入诗境:画面美、音乐美、意境美、生活美、情感美。
三、学生分小学小组,自主合作赏析《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四、拓展赏析诗歌。
1、《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配乐《阳关三叠》)
2、《竹里馆》《山居秋暝》用自己熟悉、相宜的曲调唱出来。
五、课堂小结
诗海泛舟,撷取明
珠。陶冶性情,提高素养。学会品诗,提升品位。
愿同学们,在古典诗歌的沐浴中,与诗为伴,与诗人同行,使你的人生之路充满快乐,充满阳光,充满激情
《竹里馆》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完成对本诗的创造性解读。
2、布置下一课《丑小鸭》的阅读要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问题导入:你们是怎样独处的呢?
学生自由交流一下自己的经历,由此话题引入对此诗的解读:同学们,诗人王维是怎样独处的。
1、读。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古典诗歌的学习第一步是读,按照古诗节奏教师范读一次,学生齐读。
2、品。你感觉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怎样?为什么?
学生自己揣摩,回答自己的感觉。有清冷、寂寞、空灵、淡泊、宁静、优美、平白、忧郁、伤感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3、析。教师展开联想,拓展诗中的内容(程度高的班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口头拓展,教师补充):这是夜深人静之时,竹里馆里寂静幽深,明月皎洁,王维一个人一时睡不着觉,于是起来弹琴,抒发自己的情感。你们品一品,王维究竟是抒发宁静致远的淡泊心境呢,还是抒发个人抑郁不得志的情怀?
学生讨论,这个话题其实也是对课文注释提出的质疑,让学生懂得“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道理,让思辨的习惯常常在学习中养成。
4、悟。学生在讨论自己的看法时,常常会悟到一点什么,让他们多讲出来已形成思想交流的氛围。
5、诵。学生有了自己的阐释后一起诵读,或者用自己的体会和感情把这首诗昂扬顿挫地朗读给大家听,以加深认识的目的。
二、布置明天要学习的新课文《丑小鸭》,思考三个问题:
1、找出课文中若干形象,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如仁爱的农夫,可鄙的、可笑的、、、、、猫绅士、鸡太太等等)
2、你知道丑小鸭变成天鹅的原因是什么?
3、丑小鸭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三、下课。
《竹里馆》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意,体会诗境。
2、学会诗歌赏析的方法,提高古诗赏析能力。
3、在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品味诗歌的美感。
教学重点:
分析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诗歌的意境与言外之意。
教学方法:
朗诵法、提问法、讨论法。
授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同学们,苏东坡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歌:“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人王维的《竹里馆》,看看这里面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一、板书:竹里馆
说说竹里馆指的是什么?
竹里馆,辋川别墅的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二、品读诗歌
1、古典诗歌的学习第一步是读,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凝练文字中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和思想情感。学生齐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里感觉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回答:幽篁、琴、人、明月……琴声悠扬、啸声轻快、溪水潺潺……】
【感觉可能会有:孤独、寂寞、优美、悠闲等等】
2、全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学生自由发言。(可从风格、构图、色彩等方面谈)
3、选择留在此处愿意么?盛唐的夜晚是这样的:
长安柳絮飞,箜篌响,路人醉,花坊湖上游,饮一杯来还一杯。水绣齐针美,平金法,画山水,诗人笔言飞,胭脂扫娥眉。烟花随流水,入夜寒,寒者醉,今朝花灯会,提画灯迷猜一对阳羡茶浮水,琵琶绕,玉笛回,丁祭佾[yì]舞备,铜镜云鬓美。
——《盛唐夜唱》补充王维生平
4、为什么这样一个著名诗人,身居要职却甘愿隐居山林,甚至当值一结束便匆匆回归山林,过长安而置繁华于不顾?诗中有没有隐隐点明原因的文字呢?
人不知——字面意思:别人不知道我在这儿
“知”——了解,别人不了解我。不了解我的什么呢?以诗中人的行动为抓手,比照竹里馆与长安城夜生活★为何“独坐”—“反义词联想”—多——
因为长安之夜的人太多了,应酬来往未必真心(有人就有江湖)勾心斗角让人烦恼。VS此处无人打扰,心灵得以喘息放松。
长安之夜的诱惑太多了,让人沉迷声色享乐,不能坚守本心。VS此处那么简单纯净,能让灵台清明不至于忘乎所以。
他见识过的繁华太多了(“繁华落尽”今日章台走马,明日可能肠断天涯。今日红颜正好,明日或许未老恩先绝。今日王侯座上宾,明日可能是江湖落拓人。)VS世事无常,但是此处自然恒永,轮回有时。可以安心寄托心灵,繁华落尽方见真淳。
尘世里的俗人太多,诗人与俗人之间的交流必然是痛苦的`,甚至会被世俗羁绊做违心不喜之事。VS草木无言,诗人反能轻松思考,与大自然,也与自己对话。此时的“坐”不是朝堂议事的正襟危坐,也不是宴饮场所的起坐喧哗,是真正的身心放松。为何“弹琴”
比较,长安城中的曲乐都是繁弦急管,音色鲜亮入耳。不像古琴这样中正平和,平心静气(和雅)。
听弹琴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白居易:“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王维爱古琴,自尊自爱,不随流俗
这些音乐的目的是取悦他人,而王维弹琴的目的是陶冶情操、自娱自乐、抒发心声……为自己而弹。——不论这琴声幽怨还是高亢,随乐曲而飞散的是我的自由心声。
★为何“复长啸”?
弹琴还不够,毕竟要受限于音律指法。长啸更自由。
在竹林独坐中感受到了某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心情兴奋。言为心声但语言总是一种雕琢,长啸无言,更为真挚。呼啸的方式可以很自由,口哨、手指、叶子均可,很好玩。
呼啸出的是人的气息,人在模仿自然的节奏——风。一种与自然沟通的……在长安城夜啸恐怕会被当成神经病吧。
【小结】他人哪里知道竹里馆生活平淡自然的妙处,哪里知道王维那追求本真,洗净繁华,自由脱俗的心呀。
5、读一读这一句“深林人不知”。你觉得伤感么?
淡淡的伤感无奈之外有一种不肯流于世俗的孤高(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消极处世态度。也比喻同流合污。)
6、“人不知”有没有关系呢?没关系——因为
【板书明月】读读最后一句明月∕来∕相照。问题又来了:明月真的特地投照到诗人身上吗?当然不是,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其实是诗人在观赏月光呢。诗人有明月相伴,之前淡淡的伤感无奈也消失了,更多的与自然对话、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惬意。
三、总结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4篇《《竹里馆》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