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的教育意义(优秀3篇)
浅谈挫折教育 篇一
浅谈挫折教育
人的生活和工作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人的生命历程难免风风雨雨、坎坷不平。挫折是高中生成长中不可忽视的,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均无法避免的面临着挫折,它影响着高中生的社会化进程身心的健康。挫折既会给高中生以打击,损失和痛苦;但也能使高中生奋进、成熟,从中受到磨练和考验,变得坚强。培养高中生对挫折的承受力将有助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有助于高中生的成才。
一、挫折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
一是挫折情境,即指对人们的有动机、目的的活动造成的内外障碍或干扰的情境状态或条件,构成刺激情境的可能是人或物,也可能是各种自然、社会环境; 二是挫折认知,即指对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
三是挫折反应,即指个体在挫折情境下所产生的烦恼、困惑、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交织而成的心理感受,即挫折感。其中,挫折认知是核心因素,挫折反应的性质及程度,主要取决于挫折认知。挫折能力差的表现
1、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乱发脾气
2、受不了一点批评,光听爱表扬的话,一批评就不高兴,甚至哭闹 3.自尊心较强,好胜心强,好面子,承受不了失败 4.怕困难,遇到一点问题就退缩
5、特别娇气,做错了事,家长老师一说就哭 6.不敢承认错误,老是是别的方式推卸责任
7、遇到一点困难就愁眉苦脸,不是找别人帮忙就是想放弃,或者怨天尤人 8.从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高中生所遇挫折表现于下几种
(一)学业
表现在入学初期对高中学习环境的不适应,学习上的竞争、繁重的学习任务、紧张的考试压力考试成绩与期望之间的差距等,使高中生在学业征途中遇到的挫折。
(二)现实
面对革新开放的深入,生活方式的变更、价值观的冲突和经济压力高考,使得成长高中生一时无所适从。
(三)人际
高中生的成长环境、生活习惯、性格特点、心理素质处理的策略等的差异,会出现与人交往困难、缺乏知心朋友的情况,甚至同学之间产生矛盾,从此精神忧郁,心情烦躁,无心学习,困扰身心健康。
三、影响挫折承受力的因素
(一)家长的过度溺爱使学生抗挫折能力下降
现在的高中生大都00后一代。现在物质条件优越了,不想再让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委屈。家长的要求是,只要安心学习,其他的都不用管。正是家长的过于保护孩子并代为处理生活一切事务,才使得这一代失去体验生活的机会而造成独立生活能力减弱。另一,时下激烈的社会竞争,又使学生时刻面临失败和挫折的压力。,这些学生在遇到避开的挫折时不知所措,只能被动的承受。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类似的新闻报道:某某学生因其母亲责备他没有按时回家,就选择离家出走流落街头。又有学生只因老师收缴了手机就选择自杀。明明只是一些小事却对这些学生是致命的打击以致做出极端行为。这是因为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没有逆境,没有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意识。
(二)学校对学生按优等成绩的分班及过于强调成绩的压力
在工作中,遇到过数例学生在刚入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开始厌学甚至想退学,家长和老师怎么劝都不行,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从小学到中学学习都很优秀,中考发挥失常未能进入自己期望的学校或班级,这样的事情对一些挫折承受力很差的学生打击很大。从此就会一蹶不振,离学习这条道路越来越远。而学校的主要精力是放在智育方面,学生没有很多渠道可以获得必要的心理辅导,面对挫折无所适从。我尤其记得高一下学期分文理班时我班上分来了一批实验班下调的学生,他们当中有一部分情绪非常明显,失望沮丧不甘心,抱怨班上的任课老师教学能力不行,抱怨班主任的管理不到位,甚至有学生公然违反课堂纪律表达不满。经过多次的思想工作和调整才得以稳定情绪。
(三)个体因素
一是人格因素,性格开朗、个性完善、意志坚强的人比消沉抑郁、内向自闭的人更能应对挫折;二是自我认知,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的高中生面临挫折时客观正确地看待挫折并运用心理防御机制,化解挫折并将挫折转化为动力;而自我认知消极的高中生遭遇挫折时走极端,陷入管状思维中;三是心理预期,个体对自我的心理预期越高,遭受挫折的心理承受力越弱;优秀的学生很难接受平凡的现实,;反之,对高中生活预期合理的学生面临挫折心理相容度会更高些。我班上在分班之初曾有两名万里班的学生下调到我班上,李某和涂某。进班级第一天我就关注到了这两人。李某把他的座位放在教室的正中间,很快就跟周边8个男生混熟了。而涂某则选择了讲台边的单人座位,不和任何人说话。很快我就发现他们上课时的状态也不同,李某会积极参与课堂,甚至会在回答问题时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而涂某几乎不会抬头看黑板,专心写自己的作业。第一次月考,李某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而涂某是第15名。我赶紧约谈了涂某并更换了他的座位。一个星期后涂某周围的几名学生跑来我这里抱怨,女生说涂某对她言语攻击,说她蠢,还不准她早读课大声读书,说是影响他思考。男生说涂某从不参与小组活动,还不配合交作业。我先约谈了他的父亲,了解了他的成长环境。涂某的家境比较优越,除了学习其他从不用操心,从小到大成绩也很好,可以说一帆风顺,而父母和他本人的期望值都很高。随后我又和他本人交流了三次,可以说我每次都败下阵来。无论我怎样跟他分析现状,怎样引导到正确认识自己,他都是一个态度,我有我的想法,你无法动摇我。第二次月考后他的成绩又退到20名之后,这时他的父亲找到我说要给他转学,说这孩子在这样下去怕会想不开。最后,他转学走了。另一位李某则一直在我班,基本是前5名,他本人也很受同学们的欢迎,还担任了生物科代表。上述案例中两个学生之所以会有这么的差别主要源于自己对高中生涯的期望值不同。我记得涂某曾说过,我是一块金子,不应该被掩埋在沙漠中,我在等待发现我的人,可是为什么他们明明看到了却把我遗忘了?
四、高中生自身如何切实提高应挫能力
生活的经验告诉,要成就大业的人,先痛苦、磨难、挫折,才能;反之,那些一遇到小小的挫折便怨天尤人,整天被焦虑忧伤的阴影所笼罩而自拔,前怕狼后怕虎,自暴自弃,甚至走向绝路的人注定只能一无所成,忍受挫折的打击,保持正常的心理活动,既是高中生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的标志,高中生成才的必经之路。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中生能自觉地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就正确认识挫折,浅析挫折,就能克服挫折所制约的感情,提高浅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在学习,生活中方向明确,专一,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会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心胸开阔,朝气蓬勃,健康成长。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
要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要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必须优化高中生的接受信息的内容、加工信息的方式,对周围环境做出的反应,消除其认知结构异常现象,推动认知结构各要素间关系协调发展,避开情绪大起大落两极性波动,并能协调高中生克服内部障碍,提高意志,使不为偶发的诱因所驱使。在这方面学校尤以班主任的作用重要,学校可以规范学生接受的信息,创造适合身心健康的校园环境。班主任可以利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采用积极的方式思考和反应。
再次,要学会消除心理压力。高中生应学会修正认知观、放松身心、转移视线、倾吐苦恼等策略,消除心理压力。
五、加强心理辅导,重视个别教育。
(1)理解信任学生,消除对立情绪。对立情绪是学生受挫后的逆反心理反映。教师要通过正面的、积极的教育,经过促膝谈心,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增强理智。由于每个青少年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鼓励,因此,遇事要征求他们的意见,维护其自尊心;同时,相信学生会有进步,要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消除对立情绪。
(2)表扬鼓励学生,消除自卑。对学生的教育不要太急,更不能在公开场合大肆批评,而要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依据循序渐进的要求提出目标和任务,让学生时刻有跳一跳,够得着的感觉,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前进的信心和毅力,消除自卑。同时,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运用迁移规律利用学生甲方面的成绩转为乙方面的信心,即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3)老师及班主任要明确批评的目的和注意批评的艺术
①、我们批评学生的根本目的是警醒学生,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并且让其他学生也受到教育,得到启示,让学生们明是非、辨美丑、知善恶,提高认识,提高觉悟,提高思想素质,变得有道德、有修养,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正如捷克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思所说:“犯了错误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但他们之所以受罚,并非因为他们犯过错„„而是为的是他们不再犯。”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之前,要首先弄清学生犯错误的来龙去脉,进行符合实际的恰如其分的批评,允许学生申辩,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帮助他们分析产生错误的思想根源,认识错误,指出改正的方法,启发他们自觉改正。同时,还要充分估计到被批评者可能做出的反应,设法防止其反应的消极方面。本着从爱护的愿望出发,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学生自我改正的信心,而且还要争取得到学生集体的支持,以加强批评教育的作用。关注学生以后的表现,若从批评中受到教育,获得进步就多肯定,多鼓励,让学生再接再厉,形成良性循环。若没有从中受到教育,表现不尽人意,再做耐心细致的工作,教育学生正确对待缺点和错误,不讳疾忌医,不因受到批评而失去上进的信心。
②、注意批评语言的分寸尺度,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而异,对学生的教育多用肯定、启发、开导的语言和句子,最好不用或极少用“不准”、“不行”、“不能”、“不要”等否定的语言,这样不利于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独立。将“但是”改为“如果”。有几次,我在批评学生时运用先表扬后批评的原则,表扬时他们都精神饱满地注视着我,当我用“但是”一转折,要提出批评时,学生们都像泄了气的皮球,我马上停止,学生们认为前面的表扬是言不由衷,是批评的前奏,时间长了就会反感‘会被学生理解为虚情假意,后来,我把“但是”改为“如果”,效果就有所不同了。
③、将质问的语气变为平和的语气,带有质问的批评常常会使学生窘迫不堪,学生只能咬着嘴唇像接受审判时那样对待批评。当问号出现时,被批评者会本能地产生心理防御,拒绝接受批评教育,改成语气平和的句子就能消除被批评者的抵触情绪。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注意语言的运用,不断提高用语言来否定,抑制和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的技巧和能力,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④、批评学生要因人而异,因时、因地、因事而异。对于善于思考、性格内向,自尊心较强、各方面都比较成熟,有一定思考接受能力的学生,宜采用发问式批评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把批评的信息传递给他们,让他们自己思考,自我觉悟,自我教育,自我改正;对于情绪抑郁、反应速度慢、学生虽努力但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要特别耐心,切忌急躁,多指出改正的问题和方法,对于脾气暴躁、行为易受情绪左右的学生,应采用冷处理、商讨式的方式,等等。
(4)在遇到大的挫折后,要让学生学会爱护和珍惜生命。当今时代孩子的生存意识十分薄弱,作为班主任应该让孩子明白自己的生命不完全属于自己个人所有,不仅是父母给的,也应属于国家和社会的,应该爱护它、珍惜它,不可自伤、自残、自尽。自己的身心健康不仅对自己个人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且对于父母来说也是欣慰和愉快的,对于社会也是有益的。相反自己的身心不健康,生命脆弱,成天病魔缠身,自己会感到痛苦难过,父母也为自己担心,对社会来说也会增加负担,不可认为自己的生死是个人的事,与他人无关而为所欲为。任何一个孩子都无权利和理由不爱护自己的生命,甚至糟蹋自己的生命。如有的孩子遇到了较大的挫折,心理产生了较大的障碍,就产生了轻生、自杀的念头和举动是极其不对的,而应让孩子明白难道用生命就可以换取掉挫折吗?显然是不可取的。所以我们应该教育孩子一定要爱惜不完全属于自己的生命,没有任何理由去作出这类偏激的轻生的行为。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挫折尽管让人难受,使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受阻,但是它同时又是人生的宝贵财富,是促使成长的必要条件。巴尔扎克说过:“苦难对于人生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一个人受不了委屈,经不起挫折,害怕困难,是不可能面对现在竞争激烈的大千世界。谁又能保证你的孩子一生不会受到挫折呢?培养承受苦难和不屈服于挫折的能力,对今天的学生尤为重要。我们应尽力培养学生的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在任何困难和挫折面前泰然处之,保持乐观,努力培养学生的韧性,经受挫折的能力和挫折后的恢复能力。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认识挫折教育的意义 篇二
认识挫折教育的意义
——大队部辅导员李老师在周一晨会上的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我发言的题目是《正视挫折,走向成功》
选择这个话题是因为有感而言:
场景一:运动会赛场上,有些同学在一项比赛中没有取得好的名次,在教室里摔桌子,撕自己班上的规范杯;
场景二:考试刚刚结束,一些同学因为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而情绪低落、意志消沉;我想借这次国旗下讲话的机会,给上述同学讲一个故事:
有一个,在他二十一岁时,做生意失败;二十二岁时,角逐美国州议员落选;二十四岁时,做生意再度失败;二十六岁时,他的妻子离开人间;二十七岁时,一度精神崩溃;三十四岁时,角逐美国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四十五岁时,角逐美国联邦参议员落选;四十七岁时,提名副总统落选;四十九岁时,角逐美国联邦参议员再度落选。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屡战屡败的人,在他五十二岁时,当选美国第十六任总统!
这个人就是谁呢?林肯。
成功者是需要坚韧的毅力和非凡的勇气的。一个人经历一些挫折并不是坏事情。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有坦途也有坎坷;有鲜花也有荆棘。在你伸手摘取美丽的鲜花时,荆棘同时会刺伤你的手。如果因为怕痛就不愿伸手,那么对于这种人来说,是得不到鲜花的。
成功永远属于挑战失败的人。我们年纪小,是没有失败的。只要能战胜困难,战胜自己,我们就是胜利者。
同学们,就像我刚才提到的那些同学一样,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如考试不理想、人际交往出现困难等等。这个时候,你就该正视挫折,永不言败,通过拼搏来努力走向成功。林肯不也是经过九次沉重的打击,最后才当上总统的吗?
同学们,我们要对成功说:你不要来得太快,太容易,笑在最后才是最好的;我们要对挫折说: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面对成功,不要骄傲;面对挫折,请绽开开从容的笑脸,挺直坚强的腰板吧!
同学们,运动会是结束了,但体育运动的精神不能丢,我们要把“更高、更快、更强”的宗旨和精神带到今后的的和生活中去,坦然面对成功与挫折,坚定信心,团结一致,务实进取,与时俱进,共同创造我校辉煌的未来!
挫折心理及其教育意义 篇三
挫折心理及其教育意义
摘要:
挫折是我们人的一生中所要经常面对的一个问题。如今大学生一路走来大多数是伴随着挫折。研究大学生的心理挫折成因及其现状,可以不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困难,让我们健康成长。增强我们的意志力以及对挫折的适应力有非常多种方法,我们研究收集了主要的几种有效的方法,主要针对大学生,使促进身心和行为的健康发展,为将来适应社会、适应工作等方面的压力做好前期的心理正在准备。
关键词: 大学生挫折挫折教育心理
正文:
挫折是人生道路上不可避免的障碍,但他并不是人生的终点。古往今来,多少面对挫折打击最终成为一代杰出人才的例子数不胜数。“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曾两次落榜;三次科考失利的李时珍经过27年潜心努力终成一代“医圣”;著名剧作家曹禺年轻时曾报考北京医学院三次落榜。挫折可以断送一个人,也可以磨炼一个人的坚强意志,面对挫折,培养自己的抗挫能力才是成才的关键。
那么,什么是挫折?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的障碍。心理学指个体有目的的行为受到阻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适度经受一些挫折是有益的。挫折能激励当事者增强韧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创造性的变迁。人的倾诉和宣泄,说出心中的委屈和疼苦,并得到及时的安慰和鼓励,通过释放达到了心理平衡。然后正确归因挫折,属客观必然性的、不可避免的挫折,要能正确对待;属偶然性或主观因素造成的,则须以顽强的意志通过不懈的努力摆脱挫折的阴影,才能获得最合适状态。当然,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挫折每天都会遇到,自我逃避和自我防御均是消极的反应,我们应该积极地面对挫折,将挫折变成动力,在挫折中不断增强我的心理承受力。
一:大学生心理挫折成因
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地存在,个体在发展的各个阶段的表现,都是他本人内在的因素同其生活的社会、文化的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大学生挫
折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在的因素,也有内在的因素。每个人都体验过许多挫折,引起挫折的原因成为挫折源,挫折源是多种多样的,有客观的挫折,也有主观的挫折。
1,家庭教育不当。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高,父母只要求他们学习好,为他们创设了一种过于优越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免受一切挫折,致使他们缺乏生活的磨练,养成了一种依赖的心理,交往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极差,情感意志非常脆弱。进入大学后,随着学习和生活环境的改变,他们要独立地面对新的人际关系和压力,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就会产生程度不同的挫折感。
2,学校教育欠缺。学校过分强调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对他们心理素质的培养。“应试教育”使学生长期封闭在校园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为完成学业、为提高考试分数、为考上大学而疲于奔命,限制了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大部分高校学生理想中的大学教师是学识渊博、能言善辩、平易近人的专家学者。但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和接触后,他们发现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一样,也是平常之人。有些教师的学识方面,也存在欠缺,并不能解答所有同学提出的疑惑和问题。由于教师自身及教学方法等原因,学生开始烦躁、郁闷。
3,社会影响。随着改革的推进,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社会进入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转型时期,原有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受到了冲击,社会上出现了信仰丧失、人格扭曲、价值坐标偏离、行为选择失调等不良现象,而新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又未完全建立起来,于是形成了群体躁动现象。在这种心态作用下,一些不正之风,如权钱交易、竞争不公、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泛滥,这些都对大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
4,主观因素。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和复杂的,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引起的挫折,也有个人生理、心理因素导致的挫折。
二,大学生挫折心理表现及现状
学习方面的挫折。这是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在学习方面遇到的主要挫折,与中学阶段的学习方式不同,大学实行的是流动教室,教师指导是粗线条的,教学管理也比较宽松,主要靠学生的自觉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这种学习方式使一些大学新生无所适从。笔者这两年在高校给大学生上心理学选修课《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通过对管理系804名一年级和二年级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显示,其中挫折感来源于“学习不适应”的占26%。另外,考试失败也是大学生经常遇到的挫折。
生活方面的挫折。通过笔者的问卷调查报告中显示,有25%的学生认为挫折感来源于“经济困难”。有的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特别是来自农村边远地区,单亲家庭和父母下岗家庭的大学生,他们经济困难。有的同学又不甘心于艰苦朴素的生活,羡慕高消费,而家庭无法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心理长期不平衡,容易产生自卑感和挫折心理。
情感困扰的挫折。亲情,友情,爱情问题常常困扰着当前的大学生们。在笔者的问卷调查中,有29%的学生认为挫折来源于“情感困扰”。在大学生中,因恋爱而引起的挫折特别多,失恋使当前的大学生失望,彷徨,心灰意冷,感情冷漠,造成心理失调,甚至导致精神崩溃,有调查表明,失恋在所有心理疾病中最严重,约占30%。
人际关系障碍的挫折。大学生交往渠道多种多样;交往的动机复杂多变。如果与同学,朋友,老师的关系处理不当,就很容易造成人际关系不协调。在笔者≤www.1126888.com≥对大学生的调查问卷中显示,有20%的学生认为挫折感来源于“人际障碍”。一些大学生厌倦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这样自然而然会产生心理挫折。
性格障碍的挫折。大学生的心理成熟与心理成熟并不是同步的,在心理上,他们已是“成人”,但在心理上,仍带有许多少年时期的痕迹,如幼稚,脆弱,依附性强,自卑感强,因此遭受挫折后往往会心灰意冷,意志消沉,而且当前的大学生社会阅历太浅,面对种种社会矛盾,心理难以调适,挫折也就随之而来。
理想与现实冲突造成的挫折。当前我国正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着传统的价值观念,社会开放使各种西方思潮源源涌入,中西方文化碰撞使人们在观念上发生了变化,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激烈震荡,一些大学生没有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期望值过高,从而造成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过大,有强烈的失望感和挫折感。
三,如何增强我们的意志力及应对挫折
心理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应付逆境、挫折的办法不外下列三点:第一,要正确认识挫折。每个人都应懂得,在人生道路上和现实生活中,由于高考落榜、招工无名、事业不成、身染痼疾、工作事故、信仰破灭、家庭变故、生离死别、自然灾害以及政治、经济、种族、宗教、伦理、道德、风俗、民情、传统等等各种客观环境的影响,再加之个人诸葛亮多主观条件的限制,随时都会遇到大小、轻重不同的挫折。
它是社会生活中的正常现象,几乎每个人都无法逃避。能认识到这一点,一旦遇到挫折,思想就会有所准备,不致惊慌失措。同时还应该认识到,一个人一生中经受一些适当的挫折,并不完全是坏事,因挫折可以磨砺人的意识,提高扭转逆境、克服困难、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古人说“多难兴才“、”人激则奋“就是指的这个道理。反之,一个人如果不经历困难和挫折,一生一帆风顺,就犹如温室里的花卉,经不住人生中的风霜雨
雪,很容易被一时挫折所压垮,这样的人就难以成才,难以有所作为。
第二,培养对挫折的耐受力。在挫折面前,每个人的耐受力往往不尽一致,甚至差别较大。比如,有的人即使接连遭受严重挫折,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拼搏进取,有的人稍遇挫折就垂头丧气,一蹶不振,甚至自寻短见。实践证明,身体强壮、心胸开阔、常处逆境、意识紧张、有理想、有抱负、有修养的人,对挫折的耐受力强;相反,体弱多病、心胸狭窄、娇生惯养、感情脆弱、缺乏雄心壮志的人,对挫折的耐受力则低。
对挫折的耐受力,虽然与遗传素质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后天的教育、修养、实践、经验和锻炼。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通常自觉、有意识的锻炼,去培养提高自己对挫折的耐受力。
第三,学会应付挫折的技巧。凡是经历磨炼、有修养的人,每逢受到挫折时,大都有一些灵活应变、化险为夷的窍门。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1、期望法。遇到挫折时,尽量少考虑暂时得失,多想美好的未来,不断激励自己:”振作起来,一切都会过去,将来一定会成功。“
2、知足法。在挫折面前,要满足已经达到的目标,对一时难以做到的事情不奢望、不强求,同时多看看周围不如自己境况的人。这样,就容易从烦恼、痛苦中解脱出来,为将来的成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3、补偿法。古人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即在某方面的目标受挫时,不灰心气馁,以另一个可能成功的目标来代替,而不致陷入苦恼、忧伤、悲观、绝望的境地。
4、升华法。在遭受个人婚恋失败、家庭破裂、财产损失、身患病疾等打击这后,化悲痛为力量,发奋图强,去取得学习、工作和事业的成功,这是应付挫折最积极的态度。最后,我想说一句话。聪明的人善于把挫折当成激励自己奋发向上的阶梯,只有经受得住挫折打击的人才会有所作为,愿每一位同学都能正确地去面对挫折,把握机遇,挑战自我。
参考文献:
1.叶苑心理素质自测与咨询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9
2.雷雳冯金华心理健康自测与咨询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9
3、新浪微博
4、百度知道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3篇《挫折的教育意义》,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