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长沙》教案(优秀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内容是众鼎号为您带来的5篇《《沁园春 长沙》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的博大气魄。
2、理解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3、在理解的赏析后进行背诵。
二.教学手段
1、老师串讲,师生赏析。
2、课堂朗读。
3、幻灯显示,电脑课件。
三.教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秋天,在一般人的眼中,往往充满了苍凉,充满了感伤,而我们的毛泽东主席在他年青的时候,却曾为秋天唱过一曲昂扬的赞歌,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充满动感,充满力量,充满浓烈色彩的《沁园春。长沙》。
(二)。朗读全首词,在朗读前,先打出幻灯片,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容易读错的字。
[沁qin.橘ju.遍pian.舸ge.寥liao.浮fu.遒piu.遏e.]
(二)分析上阙
1、第一层(第一句至第三句)
[老师串讲]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1)提问“独立”,“寒秋”,“橘子洲头”,分别点明了什么
[同时,老师在电脑上打出这三句,并在旁标出学生回答的“处境”,“季节”,“地点”]
(2)这里的词序本来应该是“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提问:为什么作者却写成“独立寒秋”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出因为填词的需要,并说明词有一定的句数,格律要求。
[赏析]
△ “独”
(1)提问:为什么作者要独自一个人,站在橘子洲头,而不是三五成群,要求学生结合作者创作这首词的背景谈谈。
(2)学生谈完,老师总结:明确作者为了逃避军阀耳目,才独自一个人登上橘子洲头。
[同时,以幻灯片打出《沁园春。长沙》创作背景]
2、第二层(第四一第十句)
[老师串讲]
深秋时节,作者独自一个人,站在橘子洲头,看到湘江向北流去。
(1)提问:此时作者还看到了什么?
[同时,老师用电脑打出一幅湘江秋景画]
(2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切换上述画像,用电脑显示“湘江秋景图”一表,在“景物栏上打上景物名称。
[赏析]
△ “看”
(1)提问:作者以哪一个学将如此多的内容统领在一起。
(2)引导学生回想,初中学过《沁园春。雪》也用了领字,并提出下阙,同样用了领字。
[同时,以幻灯片打出《沁园春。雪》相关句子]
[老师串讲]
作者从眼前的山、枫林、江水等个别之景而联想到世上一切万物。
提问:这种写法称
[在电脑打上从点到面,从实到虚]
[赏析]
提问:这幅湘江秋景图具有怎样的特征?
学生回答充满生机。
△ “争”提出:船会不会自己争着行驶?
引导学生得出“争”既写船,又写人,写出了人的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 “翔”提出:能看到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江水清澈,湘江江水水质好。并问这句与上文哪一个相呼应?
(“漫江碧透”)
说明作者在这里用“翔”既写了“鱼”又写“水”。
[同时,在“湘江秋景图”中打出三个动词]
△ “竞”以一个“竞”字说明万物为生存,为发展不停竞争,引导学生得出,“竞”是
对前面三个动词的高度概括。
提出作者不仅仅运用了动词,还用了数量词描绘这幅湘江秋景画。
引导学生装找出“万”、“层”、“百”,让学生分析作者用这三个词的妙处。
[在“湘江秋景画”上打上三个词]
提问:这幅画除了充满生机还具有怎样特征?
引导学生回答“色彩鲜明”、“色彩缤纷”,让学生找出这些色彩。
“红”、“碧”、“白”(船帆)、“黑”(黑鹰)、“蓝”(蓝天)。
[在“湘江秋景画”打上这些词]
△“红”引导学生得出红色往往给人朝气蓬勃,喜庆祥和之感。由此可见,作者当时
内心中充满激情。
△ “碧”引导学生得出秋天叶黄叶时,看到碧绿透明的江水,心情就如朱自清先生看
到梅雨潭的绿,那样兴奋、舒服、愉快。
⒊第三层(第十一至第十三句)
[老师串讲]
面对这个充满生机的世界,作者思绪万端,他提出了一个震撼人心的问题。
提问:这是一个什么问题?
[显示“问题”在这三句旁]
提问:这三句与前写湘江秋景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得出自然界中之景物尚且不畏寒秋,互相竞争,况且,我们有生命有灵
魂的人。
[赏析]
联系时代背景及作者的经历,体会这一问显示了作者青年时代以天下为己任的壮
志凌云。这里是体现了作者借景来抒情的艺术手法。
[总结上阙]
作者描写了眼前的秋景,借景抒了自己的豪情,并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四)分析下阙
上阙是老师串讲,师生赏析为主。下阙的教学采取老师点出关键,学生赏析为主。
[赏析]
△ “忆”要求学生联系作者的经历,寻找作者到底“忆”些什么,以及提出作者为何
要“忆往昔”?(意在写“今朝”,回答“谁主沉浮”)
△ “恰”(1)让学生谈谈“恰”这个领字的妙处,让其描绘作者及其革命战友的当年
意气风发的画面。
(2)老师重点指出作者青春年少,革命热情奔放。
[显示一些1925年前作者的经历的图片]
△ “曾记否”三句
(1)让学生分析“击”、“遏”,领略人物的激昂豪迈。
(2)老师重点明确作者在这三句中把整首词的感情基调推向高潮。
(3)让学生体会作者“主沉浮”,“到中流击水”的寓意。
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
附: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处境季节]独立寒秋
湘北北去
[地点]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梁
漫江碧透点实
呼应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面虚
怅寥廊
问苍茫大地
[问题]谁问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类讨当年万户候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湘江秋景图
景物多山、枫树林、江水、大船、鹰、鱼
动作劲争(船、人)、击、翔(鱼、水)
-------竟
范围广
数量多万、层、百
色彩缤纷红、碧、白、黑、蓝
高中必修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优质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把握诗歌意象,初步进行诗歌鉴赏;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人蕴涵于作品中的情感。
情感价值与价值观 感悟诗人博大的情怀,体会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重点难点 把握词的意象和意境;反复诵读,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探究。
教学时数 1课时
一、导读,辨记文体
1、齐背初中所学的《沁园春·雪》,导入新课。
2、介绍关于词的文化常识。
词这种文学样式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又名“长短句”、“诗余”等。
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一首词的词牌限制这首词的形式(句数、平仄、押韵等),紧连着词牌的词题就是这首词的内容,也就是说词牌表明形式,词题表明内容。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等。
词的分类:
①字数:小令:58字以内;中调:58~90个字;长调:91个字以上。
②片段:最短的小令只有14字,最长的长调有200个字以上,每一首词有分段,词中称为片、阕、叠。其中单调不分段;双调分两段,上片下片;此外有三叠四叠即三段或四段,较少见,尤其四叠极少见。
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见《后汉书》)。《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字。上片13句,四平韵;下片12句,五平韵。
词题与词的内容有关,“长沙”是题目。
二、初读,感知概貌
1、播放多媒体朗读视频。
正音: 沁园春(qìn) 百舸(gě) 峥嵘(zhēng róng)
廖廓(liáokuò) 挥斥方遒(qiú) 浪遏飞舟(è)
你能感受到这是一首什么风格的词?豪迈大气。
2、指名朗读课文。
(1)本文上下阕各自写了什么?分别有何直观感受?
(2)分别找到统领本文上下阕的关键字词。(诗眼)
明确:上阕:描绘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 (看)
主旨: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承上启下)
下阕:抒发慷慨激昂的革命情怀。 (忆)
3、概括全词,展开想象,看看这首词描述了几幅图画?
四幅图画:
寒秋独立图 湘江秋景图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三、研读,把握重点
1、赏析前三句。
(1)哪位同学能够通过合理的调整、补充,把前三句的大意通畅的说一说?
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2)介绍背景,重温历史:“五四”时期,毛泽东组织领导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一系列重要论文。1920年9月,他与何叔衡等同志建立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1923年4月,他离开长沙,赴上海、广州等地继续从事革命工作。1925年春,他会湖南老家指导农民运动。同年秋,自韶山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游橘子洲、岳麓山,追怀1911年至1923年间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写成这首境界开阔、气势恢弘的不朽诗篇。
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
(1)一个“看”字一直统领到哪?这里诗人都看到了哪些秋景?
学生代表朗读看到的内容。
明确:(万)山 ———— 红(遍)
(层)林 ————(尽)染
(漫)江 ———— 碧(透) 绿色给人以活力
(百)舸 ————(争)流 竞争给人以动力
鹰 ———— 击长空
鱼 ———— 翔浅底
(2)讨论:写“看”的这几句词视角变换和写景顺序有什么特色?
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眺)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近观)
天空:鹰击长空 (仰视)
水底:鱼翔浅底 (俯察)
(3)小组交流:在这几句写景的句子中,你觉得哪些动词用得最好?为什么?
层林尽染 染,写出了色彩浓烈
百舸争流 争,写出了千帆竞发的热烈场面
鱼翔浅底 翔,写出了雄鹰展翅奋发、强劲 有力之状
鹰击长空 击,突出了鱼儿自由轻快之态
竞自由 竞,有力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3、体会“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丰富含义。
“怅”包含着一个深邃的心境。自然界的一切是这样的蓬勃绚丽,而现实社会却如此沉闷黑暗,“独立寒秋”的诗人,俯仰天地,怅望广阔的宇宙,心有所思,思有所忧。禁不住问苍茫大地:谁来主宰你的盛衰荣枯?
“主沉浮”的深层含义是什么?主宰国家命运。
小结:“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全词的“词眼”。上阕就是通过这样写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表达了毛泽东青年时代伟大的抱负。
4、上阕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怎样回答呢?
5、“同学少年”是个怎样的精神风貌?
“风华正茂”——青春年少,才华横溢。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以天下为己任。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激昂慷慨,奋笔疾书;关心国家命运,针砭时弊,宣传真理。
“粪土当年万户侯”——蔑视官僚军阀,救国救民,敢于斗争。
总结:写出了“同学少年”的精神面貌、战斗风姿和高尚志趣。
6、鉴赏“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提示:气魄大!这么大的气魄当然能“主沉浮”。毛泽东的青年时代就有如此的鸿鹄大志,革命气概何其大也!
小结:下阕抒发了改造旧中国,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所抒之情慷慨激昂。
7、 课文小结:纵观全词,诗人用词形象精炼,风格大气豪迈,体现了一代伟人的壮烈情怀。全词上阕写景,意境开阔,气魄豪迈,;下阕抒情,胸怀博大,斗志昂扬。
8、 齐读课文。
四、跳读,突破难点
1、全词在艺术上,上阙——景中寓情 ,下阙——情中显志。解读诗歌最主要的方法是学会领会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而如何领会呢?
播放《意象》微课。
补充解释并强调:“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所谓“意象”指的是意中之象,即融人了词人情思的形象。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挺拔”的性格,“竹”则赋予它“刚正有节”的节操,“梅”则赋予它“傲霜斗雪”的风骨,“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枯藤、老树”等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的意境(情景)关系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的特点主要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孤独冷寂等等。
抓住诗歌的意象,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2、跳读全词,看作者选择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这首词,诗人首先选取的意象是湘江。在深秋的季节,诗人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日夜不息的向北奔流。脚下是橘子洲,面前是汩汩向前的湘江水,背后是“寥廓江天万里霜”的秋景图。整个画面的组合背景辉弘。“立”前冠一独字,让人仿佛看到诗人顶天立地、雄姿英发、砥柱中流的伟人形象。作者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还有一系列的意象:山、林、江、舸、鹰、鱼、万类。山、林、江、舸分别为万山、层林、漫江、百舸,以数量和外在的表象渲染博大的、辽远的空间。毛泽东同志的眼中看到的是:莽莽苍苍的群山,层层叠叠的重林,成一片火红。枫林如火,是作者热情如火的外在表象。红色象征着激情,象征着燃烧,象征着革命,也可以将其看成燎原的星星之火,与当时的革命形势暗合,与作者志气昂扬,心潮汹涌的思绪相融,体现了强大的艺术魅力。接着作者又把视线从广阔的背景中收回。千百条大船在宽广的江面上劈波斩浪,竞相行驶,活画出一幅热烈的“百舸争流图”,烘托了作者心中火热的激情。
五、拓读,提升能力
1、诵读:结合背景音乐,请学生有感情的深情朗诵。
2、评议:作者笔下的秋景与古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古人的悲秋情怀——自古逢秋悲寂寥:
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
屈原——哀秋冬之绪风
杜审言——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诗人笔下的秋:数量(万、百)、范围(遍、漫)、程度(尽染、碧透)、力度(争、击、竞);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美不胜收,扫尽千古悲秋之气;感情基调:热爱、积极。作者借此表达自己的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3、感悟: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不仅毛泽东同志从小就树立远大志向,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古今以来,很多英雄人物都这样,你能举出哪些例子跟大家分享。
格式:透过全词,我看到 ,让我想起了 。
诸葛亮、林则徐、范仲淹、周恩来等。
示例:透过全词,我们看到的既非古代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非当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赌明天”,让我们想起顾宪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更令我们想到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
4、拓展:比较鉴赏诗歌: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课题导入 篇三
1925年2月,正是北伐战争的前一年,当时革命蓬勃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起义,同时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准备到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经过长沙,并独自去了橘子洲头。事后作了此词。
《沁园春长沙》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分析与联想,实现“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方法,并且能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一、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重、难点)
二、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重点)
三、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难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幻灯片一)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忧国伤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静无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少年壮志)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老而弥坚)
二、诵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橘 舸 遒 遏
三、研习全文
1、前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人物
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问题:寒秋作何理解?
明确:深秋而非寒冷的秋天。
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绿色给人以活力
(百)舸——(争)流 竞争给人以动力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要点:“击”透出猛、劲;“翔”突出轻、快。这远比用“飞”与“游”好得多。
练习一: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动词,并说明理由。
虎——深山,鱼——潭底,驼——大漠,雁——长空
奔 击 行 啸 翔 游 鸣 走 排 藏
3、用一句总结性的话概述此秋景特征:
万类霜天竞自由。
4、面对着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我想到了什么?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小结:此上阕由景生情,表达了一个胸怀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壮志。
5、齐读下阕,说说这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
明确: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
6、问题:上、下阕的最后一问是否相同?若不同,则请说明。
明确:上阕为设问,引出下文;下阕为反问,回应前文。
四、结合《沁园春·雪》,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词知识。
与学生同背《沁园春·雪》,并出示此词全文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问题:仔细分析这两首词,谈一谈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点?
明确:字数相同,相应位置的结构相似,韵脚相同。
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后段十二句。一般呈现出雅驯典重、旷达疏放、豪迈悲壮的风格。
练习二:根据有关词的知识,从选项中选出恰当的一项:
沁园春 苏轼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晨霜耿耿;云山离锦,朝露溥溥;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呤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A、月华收练;此事何难
B、月华收练;此事有何难
C、渐月华收练;此事何难
D、渐月华收练;此事有何难
五、引导学生了解作者
1、展示作者像
2、初步了解作者作品特点:气冲斗牛,胸容天下。
练习三:阅读以下两首诗,请说一说哪一首是毛泽东作品。
咏蛙
果然生就大肚样,会有人来下池塘。人静夜寂叫荷叶,“不是胆小是谦让。”
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咏蛙
蛤蟆本是地中王,独卧地上似虎形。春来我不先张嘴,哪个鱼鳖敢吭声?”
六、小结、作业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座的各位若能从本首词中悟得一些,并能给你们的生活一点帮助,中那将是一大幸事。
请仔细诵读本词,并能熟练背诵。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
练习一: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动词,并说明理由。
虎 深山,鱼 潭底,驼 大漠,雁 长空
奔 击 行 啸 翔 游 鸣 走 排 藏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练习二:根据有关词的知识,从选项中选出恰当的一项:
沁园春 苏轼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晨霜耿耿;云山离锦,朝露溥溥;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呤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A、月华收练;此事何难
B、月华收练;此事有何难
C、渐月华收练;此事何难
D、渐月华收练;此事有何难
练习三:阅读以下两首诗,请说一说哪一首是毛泽东作品。
咏蛙
果然生就大肚样,会有人来下池塘。人静夜寂叫荷叶,“不是胆小是谦让。”
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咏蛙
蛤蟆本是地中王,独卧地上似虎形。春来我不先张嘴,哪个鱼鳖敢吭声?”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的确立
《沁园春·长沙》是《成人中等学校高中课本·语文》(上册,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中的第六单元第一课。这一单元教学要求为两大点:一是了解诗词的一般知识,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二是学习诗词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围绕这两点,我定下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分析与联想,实现“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方法,并且能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其中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重、难点;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为重点;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为难点。
二、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分析
学习诗词,首要在于营造一个合适的环境氛围,以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诗词形成一种感性认识。为此,在导入 这一环节中,我有意引入较多的有关秋景的诗句,与学生一起诵读、品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分析、鉴赏都必须建立在学生读懂诗词的基础之上。由此,我采用诵读方式,帮学生疏通字词,解决词意,让学生对本词先有一个整体的感觉。再次,在诗词中,景与情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即景是情的肌肤,是可感,可亲的;情是景的灵魂,是轻灵,飘渺的。因此,解读诗词的捷径就是从赏景入手,进而把握诗情画意,进而了解作者。基于这一认识,在教学中,我着重落实了对于本词的秋景赏析但又不局限于对景的分析,更在于引导学生体察词情、词境。另外,在诗词赏析之中,必须重视诗词遣词造句的特点,因而,我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训练,以让学生对此有所感悟。在达到这些目标之后,再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笔下的文章特点,进而完成“由物及人”的目的。第四,在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对词的结构及特点在初中的水平上有所提高。为此,我在教学过程 中,引入《沁园春·雪》,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试着归纳出词的一些特点,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有关知识,并通过训练加以强化。第五,有这么句古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呤”,又有这么一句话“好读书,不求甚解”,都说明了诵读的重要性。因而,教学中我要求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加强诵,力求达到当堂背诵本词的目的。
三、简要说明教学方法
基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动手、脑及发展学生能力的目标,本课中,我基本上采用以学生为主体,开拓学生思路,放手让学生动手的师生互动教学方法。在此,必须说明一点:师生互动是这节课教学方法的精髓,是一个互辅互促的动态过程。
四、教学反馈(课后补充说明)
兔边分玉树,龙底耀铜仪。会当同鼓吹,不复问官私。
沁园春·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沁园春·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1]
[1]
《沁园春长沙》教案 篇五
一、毛泽东及其诗词
毛泽东不仅是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诗人。他在各
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势和中国人民从 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
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二、背景
1925年2月,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橘子洲头。事后作《沁园春·长沙》。
三、预习检测(请给下列彩色字注音)
沁园春(qìn) 百舸(gě) 峥嵘(zhēng róng)
寥 廓(liáo kuò) 挥斥方遒(qiú) 浪遏飞舟(è)
四、朗读训练
五、阅读训练
1、 参看注解,将词中每句大意顺畅地说出来。
2、 将疑难词句、关键词句、精妙语句找出来。
3、 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
上阕写景:描绘湘江绚烂多彩的秋色图。
下阕抒情:抒发凌云壮志、革命豪情。
4、 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并说说各领起几句。
上阕"看"字;领起七句。
下阕"忆"字;领起八句。
5、 上阕中,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烂多彩的秋色图的。
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个角度:远眺、近观、仰视、俯察。
6、 全诗的"诗眼"是什么?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六、炼字炼意(体会下列词句中彩色字的好处。)
1、 独立寒秋
"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2、 层林尽染
"染"字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
3、 鹰击长空
"击"字显示出雄鹰展翅奋发,搏击大气的强劲有力。
4、 鱼翔浅底
"翔"字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七、品评鉴赏
1、毛泽东的"独立寒秋"
柳宗元的"独钓寒江"
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江雪"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表露了诗人与恶势力绝不妥协的心志。"独立寒秋"和"独钓寒江"意境相似,然而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2、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杜 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着力写出了枫林的火红,开朗的意境。把秋景写得极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优美的写景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则暗喻革命形势蓬勃发展。
3、古人笔下秋景多萧杀悲凉、清冷惨淡,而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为何如此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八、想象能力训练
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下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诗人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秋色图,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分四步:
1、 勾勒形态:将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勒出来;
2、 染上颜色:把黑白荧屏变为彩色荧屏,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
3、 使画面动起来: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像熊熊燃烧的烈火,江水流淌,大小各式船只争相竞发,雄鹰在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轻快地嬉戏;
4、 让画面更细致、逼真:在脑海中来几个特写镜头,如:船上耀眼的白帆,游鱼的细鳞,水底的沙石。
九、归纳小结
上阕写景:描绘湘江绚烂多彩的秋色图
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眺)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近观)
天空:鹰击长空 (仰视)
水底:鱼翔浅底 (俯察)
下阕抒情:抒发凌云壮志,革命豪情
战斗风月:携来百侣曾游
年龄气质: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精神状态: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战斗行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十、作业 布置
1、联系词的上下句,品味下面彩色字的意味。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粪土当年万户侯
2、背诵这首词。体味词中的思想感情、精妙词句和开阔意境。
以上内容就是众鼎号为您提供的5篇《《沁园春 长沙》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