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庐山的云雾【优秀10篇】
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也可以说,语文是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和言语的合称,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言语活动过程的总和。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10篇《3庐山的云雾》,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庐山的云雾 篇一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看拼音写词语。
lú shānpù bùlǒng zhàobàin huàn wú qióng
( ) ( ) ( ) ( )
sì hū màn bù tiān mù yì xiè qiān lǐ
( ) ( ) ( ) ( )
二、写出下列各字的部首。
系( )罩( )幻( )姿( )
三、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1)“千姿百态”的意思是:。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句话在全段中的作用是。然后,把云雾分别比喻成了( )、( )、 和( )。
第二部分 阅读积累
一、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天上的云
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落在空中;
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师,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找出中心句,在句子下面用“ ”表示。
2、文中那些话写“姿态万千”?用( )标出。
3、文中哪些话写“变化无常”?用[]标出。
4、找出一个比喻句,在句子下面用“﹏﹏﹏”标出。
5、文中”像奔马“后面省略了什么,请想象一下,再写下来。
第三部分 拓展提高
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有许多神奇秀丽的景色,请你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或查找资料,再向大家介绍一处。
庐山的云雾 篇二
3、庐山的云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会用“流连往返”造句。
3、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照片: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你们不能不去一个地方:庐山。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有同学去过或者在电视杂志上看过有关庐山的介绍了吗?那就简单讲讲庐山最有名的景点或者景致。
结合谈话看照片(例如庐山瀑布、五老峰)
2、其实,庐山最神奇的景致要算云雾了,今天就让我们在文字创造的美妙意境中去游一游。
板书:庐山的云雾(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指导正确朗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
a、读准生字音,将课文读正确。
b、用“______”划出文中的新词,查词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a、指名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及时正音。
b、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结合理解词语。
三、同桌互读,把课文读流利。
1、默读,理清文章脉络。
几遍读下来,庐山云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课文用四个小节来介绍庐山的云雾,每小结分别写了什么?主要介绍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关键词: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四、作业:
1、在书上用钢笔描红生字,摘抄文中的成语,理解后尝试运用。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出示:云遮雾罩的庐山啊,真令人流连忘返。
释: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形容十分留恋,忘记了回去)
这是什么地方的美景,让作者忘记了回去呢?(庐山)
二、讲读第1自然段
1、庐山都有什么景色?作者最喜欢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那么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你是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更)(神秘美)
2、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启发想象: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飘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架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上……指导朗读,体会这种情景。
3、庐山的云雾有两大特点?你最喜欢她的什么特点?(千姿百态、瞬息万变)请大家自读课文第2、3自然段,说说自己的理由。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引导理解、朗读。(先后教学课文的2、3自然段)
三、讲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______”划出来。
2、再读课文,找找哪些句子具体写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将这些句子用“~~~~~~”划出来。(划好后交流)
3、仔细都督你喜欢的一小句,说说好在哪里。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
山头的云雾(像白色绒帽)
半山的云雾(像一条条玉带)
山谷的云雾(像茫茫的大海)
遮挡山峰的云雾(像巨大的天幕)
4、你觉得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怎么样?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比喻)
你能不能仿照作者的方法也来用美妙的文字形容一下各种姿态的云雾?(或者让学生画出心中的庐山的美景)
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让我们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总结学习这一小节的方法:读——划——品——读)
四、精读第3自然段
(运用刚才第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怎样的情景呢?你怎么读出来的?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这句话,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
这一段的末尾有一个省略号,大家想一想,省略了什么?你能帮作者告诉大家吗?
这“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是真的吗?对,是作者看到云的想象。
这么奇异的景致,我们应该读出自己的惊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一小节。)
五、指导仿写
1、总结课文第2、3自然段的写法。(中心句构段)
2、引导回忆以前学过的类似的课文。
3、指名学生谈谈这种片段的写作方法。
4、指导学生写一处景物。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搜集有关庐山的古诗。
庐山的云雾 篇三
作者:溧水 蒋岭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52
《庐山的云雾》教学一得
溧水蒋岭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运用联想、比较和比喻等方法,以明快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庐山云雾那秀丽多姿、神奇多变的景观。我从以下四点做一个说明:
一、教材说明:
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注意文章的写作手法。本课时的训练要求有以下几点:
1、学会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感受庐山的美丽;
3、尝试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具的准备:
教学课件。
二、教法的说明:
为了训练三年级学生的能力和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握主要运用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采用电教、讨论、展开想象等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究活动达到理解。
三、学法的说明:
在教学过程中,试着向学生传授“学法”,通过学生的读读、议议、想想等活动,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程序的说明:
根据教学要求,本课时分为五个部分:
1、导入新课:还记得古诗《题西林壁》吗?(指背)写出了哪儿的景色 ?(板书:庐山)简介庐山以及云雾(板书“云雾”),庐山的云雾究竟有哪些特点呢?相信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一定会有所收获。
2、检查自学情况;
3、讨论交流:这个部分可以分为三部:
(1)自学感知;
(2)讨论交流;
(3)发挥想象,评价朗读。
4、合作学习:这个部分分为三部分:
(1)自我阅读;
(2)小组合作;
(3)讨论朗读,直至背诵。
5、总结评价:
主要有两个设计:
(1)播放录像后:看到这么美得的景色,你能用一句话告诉大家你的感受吗?
(2)摘抄优美的语句。
转载【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庐山的云雾 篇四
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以情境教学法为指导,通过创设情境、自主学习、交流互动、积累发展的教学模式,借助网络课件,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一个资源平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语文知识、信息知识的积累、迁移和运用。这对学生语文素养、信息素养的提高都有帮助。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与多媒体应用分析 一、 网络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和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知道了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无比神奇。这迷人的景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让大家流连忘返。庐山的云雾到底神奇在何处呢? 2、(网络课件)请同学们进入“云雾欣赏”。 学生快速浏览“云雾欣赏”中的图片。 3、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这变幻无常的云雾吧。听课文录音朗读。 二、 自主交互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庐山的云雾这么美,作者的语言也很美!请同学们进入“课文学习”部分。 (1)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 明确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通过欣赏,感受庐山云雾的特点。 激发学习的兴趣。 利用优美的课文录音朗读,把学生带入课文情景境。 学生通过电子文本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并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做到学习有目标。 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并找出你认为写得形象生动的词句,细细品读。(借助图片、影视、动画等自主学习。) (2)和同桌读读你喜欢的句子,并说出你的感受。 2、交流汇报学习结果。(把朗读训练、词句品析、师生评议相结合) 第二自然段的学习重点: ①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说说“千姿百态”的意思。你能读出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吗?用“千姿百态”来说一句话。 ②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绒帽。 “笼罩”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句话美?你能把它的美读出来吗? ③那些缠绕在半山腰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缠绕”是什么意思?谁会用动作表示? (二)学生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借助动画、图片、影视等自主学习。)1、学生按照学习指导自主学习。 ①自由、大声朗读第三自然段。 ②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描写的? ③先看一看视频,然后再和你的同桌朗读这段话,相信你一定读得比原来有进步。 ④后面为什么要用省略号?想想看,它还会变成什么? ⑤进入论坛去写一写,想想庐山的云雾还会有怎样的变化? 2、请同学们浏览论坛中的发言,同桌交流一下,你们最喜欢谁的发言。为什么? (三)学习最后一段。 1、学到这儿,你想对庐山说些什么? 2、作者也发出了感叹,谁来读一读这一节? 3、庐山的云雾虽然很美,但你必须离开庐山了,你愿意吗? 4、“流连忘返” 是什么意思?齐读最后一段,看谁最舍不得离开庐山。 5、想想什么地方也曾让你流连忘返?能用“流连往返”说一句话吗? 三、 庐山风光欣赏,交流感受。 1、(网络课件)学生进入庐山风光链接,欣赏庐山风光。 2、你喜欢哪处景点? 四、 沟通交流,学生论坛交流。 1、(网络课件)进入庐山诗文链接,阅读有关诗文。 2、(网络课件)进入论坛,你也写一句赞美庐山的诗歌或句子。 3、(网络课件)师生共同评议。阅读分享。 五、布置作业,仿写训练。 1、(网络课件)进入“迁移运用”部分,阅读作业要求。 ①在课后去浏览庐山相关的旅游网站,了解庐山的位置,以及我们去庐山的线路、交通工具等。 ②请你也模仿文章“总分”的写法,选择北海的一处景点来写一写。 2、完成练习后可通过邮箱发给老师。 在课文2、3自然段时,网络课件中优美的图片、影音、及词语理解都能很好的帮助学生走进文字,感悟作者用词的生动、形象。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学生在朗读和谈话交流中会受到更多启发,这样对文章的理解就更为深刻。 第三自然段描写庐山云雾的变化,但是课本中没有插图,学生通过观看网络课件中形象逼真的图片和影音,感悟到文本语言描写的准确和生动。这样也更能拓宽学生的思维,展开丰富的联想。 学生通过交流讨论、互评,在合作中学习。 增加学生对庐山风光的了解,拓宽学生的课外知识。 论坛交流环节既让学生积累了古诗,同时还让学生发表个人感受与大家分享,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 作业练习是课堂学习的延续,练习中提供文章范例,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调动学生表达的欲望,降低仿写的难度。
教学目标设计
认知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与“瞬息万变”,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会用:“流连忘返”造句。感受课文中语言文字的优美。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能力目标:借助网页、网络课件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实践能力、感悟能力、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能凭借教材、网络课件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想。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的分析
本课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通过分析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情况,以及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教学重难点定为: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生动,以及描写时的形象具体。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感悟词句的生动、形象。
教学对象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自主阅读的能力,并且能通过朗读感悟文章的优美词句。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理解文章的大意,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信息技术操作方面,三年级学生会自主浏览网页,并且打字有一定速度,可以在word文档中进行复制、粘贴,同时会进入论坛发表简单的看法。
教学资源设计
教师将收集到的相关图片、文字、影音等相关资料制作成网站,网站由“云雾欣赏”、“课文学习”、“庐山风光”、“庐山诗文”、“学生论坛”、“迁移运用”六个模块组成。课堂上,教师以网站作为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策略和教法设计
教学策略:
本节课利用网络课件辅助学生学习,通过网站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在教学中注重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把朗读、品析词句作为教学的重点,让课堂上充满朗朗书声。在课堂上坚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利用网络资源调动学生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利用网络资源辅助学习,在文字、图画、影音的帮助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更深刻。课堂上网络课件为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悟语言文字的优美,同时学生在知识积累、迁移运用方面都能有所收获。
板书设计:
3、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流连忘返
瞬息万变
庐山的云雾 篇五
作者:塔前中心小学 平虹 转贴自:凤凰语文网 点击数:90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
塔前中心小学 平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精读课文2、3、4自然段,通过朗读、 想象情景、抓重点词语等学习方法体会庐山云雾的奇丽,走进庐山云雾奇妙的意境。
3、能收集庐山的有关资料,进一步感受庐山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师:学了课文第一自然段,你能告诉老师庐山有哪些秀丽的景色吗?
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什么?
板书:10、庐山的云雾
师: 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看,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
二、新授
(一)
师:真可谓是人在雾中,雾绕人游,自己仿佛成了来到天宫的仙人。庐山的云雾真多啊!庐山的云雾不仅多,而且还很有特点!有什么特点呢?答案就在书本里。请同学们赶快打开课本,轻轻朗读2、3小节,思考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
(指名说特点,并随机板书: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师:喜欢读第二小节的同学站起来读,这段主要围绕哪句话写的?
喜欢读第三小节的同学站起来读,这段主要围绕哪句话写的?
师:我们先去看一看庐山的美景吧!
[课件演示](学生欣赏)
师:看了画面你有什么感想?(学生谈体会,多说)
师:是啊,作者和同学们一样,看了这如诗的画面,不禁感慨万千,用他那细腻的笔触写下了这段美文。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二小节,想想作者写到了几种姿态的云雾?
师:哪个姿态的云雾,你最喜爱。把你喜爱的这句话饱含感情地去读一读,体会体会。(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幻灯片)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说说理由。能读出你的喜爱之情吗?
板书:笼罩山头
缠绕半山
弥漫山谷
遮挡山峰
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比喻)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请小朋友上来画云雾,让同学来猜猜你画得是哪种姿态的云雾?
师:瞧!经过咱班同学的一双双巧手,一幅美妙绝伦的画面展现在大家的眼前。(引读)(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巨大的天幕)多么迷人的景色啊!同学们试着去记记这极富想象力的语句。(学生自由背诵)
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让我们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出示幻灯片,再次感受不同姿态云雾的神奇美丽。)
(二)
过渡语:姿态万千的云雾给了我们美的遐想,云雾不光姿态美,它还(瞬息万变)
1、让我们再去品品作者笔下瞬息万变的云雾又有何与众不同。 (自由练读)
师:能读了吗?指名读(学生读)你读得真不错,
2、听了同学的朗读,你脑海中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交流)
3.作者是怎样来表达云雾瞬息万变的呢?找出表示时间的词。在下面加点。
板书:刚刚还是 转眼间
明明 还没等
(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这句话,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 作者在表达时能注意多样化,避免了重复,语言比较生动。
4、小结:是啊,云雾的变化多快啊!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引读)转眼间……(想象)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
5、这“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是真的吗?对,是作者看到云的想象。还要注意作者在表达时通过鲜明的对比来突出云雾变化之快。
6、这一段的末尾有一个省略号,大家想一想,省略了什么?你能帮作者告诉大家吗?
7、这么奇异的景致,我们应该读出自己的惊叹。自己练练,等会我们来比试。
8、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正因为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到那里游览、观光的人们流连忘返。
“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在什么情况下会流连忘返呢?
用“流连忘返” 说一句话。
练习有感情地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总结,指导背诵课文
今天,我们通过这诗一般的文字了解了庐山那飘渺的云雾,让我们再来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吧!齐读课文,能背诵就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
神奇的庐山云雾,美丽的庐山风景,自古以来就吸引了许多文人,他们也被庐山的景色陶醉了,留下了一些诗。你知道有哪些吗?老师给大家找来了几首。出示
望庐山瀑布 题西林壁 七绝
李白 苏轼 毛泽东
日照香炉生紫烟, 横看成岭侧成峰, 暮色苍茫看劲松,
遥看瀑布挂前川。 远近高低各不同, 乱云飞渡仍从容。
飞流直下三千尺, 不识庐山真面目, 天生一个仙人洞,
疑是银河多九天。 只缘身在此山中。 无限风光在险峰。
(注:银河实际上是许许多多的恒星,民间传说是天上的一条大河。古人认为天有九层,九天指天的最高层这里的香炉指的是香炉峰。这座山峰的样子像香炉,所以叫香炉峰。这首诗中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有景有情。作者写出了红日、青峰、紫烟和白色的瀑布,色泽鲜明,多么美丽啊。)
老师范读,学生练读。选择一首背下来。
六、作业
庐山是这样的美,我们也来学着作者的方法写一写庐山,你可以继续写云雾的一些姿态、变化,也可以写庐山的其他的景色,如瀑布、高峰、幽谷……首先请大家想好,你打算写什么,然后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抓住典型的景物写,还要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这里有一些收集到的资料,供大家参考。
转载自凤凰语文网
小学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篇六
《庐山的云雾》一课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全文共4个自然段,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其中,第二部分是重点,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三部分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流连。根据课文及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利用图片,展现庐山的美
首先,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庐山的幽谷、高峰、瀑布及溪流,让学生一下子走进了庐山,感受到庐山的景色秀丽,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了让学生确切地感受庐山云雾给人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时,仅读文字比较空洞,因此,我借助多幅云雾图片让孩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效果颇佳。在感受云雾千姿百态时,那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更令学生赞叹不已。
二、利用画笔,感受云雾的美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写云雾的姿态非常美。作者按照“山头—山腰—山谷—山峰”的顺序,以丰富的想象,恰当的比喻把云雾分别比作“绒帽”、“玉带”、“大海”、“天幕”,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首先,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比喻句子感受云雾的壮美。接着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身临其境,你想不想用画笔画下这神奇的景象?”把文字转化成图像的教学形式,学生都感到很新奇,立即拿起画笔,于是我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边创作绘画。最后,我选了几幅作品与学生共同点评,讨论为什么这样画?在这个寓教于乐的过程中,不仅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了山头绒帽般的云雾、山腰玉带般的云雾……,再次回归文本,学生朗读时声情并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指导读词,感受语言的美
在讲授第三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感悟云雾的瞬息万变。为了让学生体悟云雾的变化之快,我引导学生抓住“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语句,为了感受云雾的动态美,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上”,并通过个别读、分组读、赛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加强了对文本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边想象边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感受语言的美,学生如临其境,脸上写满了对美的向往。
庐山的云雾 篇七
学科:语文 授课年级:三年 设计人:柳彬
章节名称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3《庐山的云雾》
计划学时
2
学习内容分析
《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以优美明快的的语言,运用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全文层次分明,第一自然段总写出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留恋之情。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庐山云雾的特点。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三年级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意思的方法。但对于掌握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写还有一定难度。因此,本节课我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在读中感悟文章语言富于变化的特点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意境,在读中内化语言,积累背诵。
学习者分析
这篇课文通过对山间路上、山镇牯岭、大天池等处的云雾形态、颜色的描写,赞美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课文词语精美,形象、生动、有气势,句子流畅,采用比喻、对比、拟人等多种写法写出了庐山云雾之美。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图、品读、感悟的形式,来感受庐山云雾的美。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对别人的朗读进行评价、提建议、说出自己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受感悟等等。虽然课文要求的是背诵第二、四自然段,但第五自然段的语言也很优美,字里行间能感受到庐山云雾的壮观,色彩的斑斓。在教学后,也希望学生能大致的说出庐山云海的景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秀丽”和“流连往返”造句。
过程与方法:
感知总分段结构的特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精彩语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1、重点: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
2、解决措施:采取多种的读书方式让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1、难点: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解决措施:合作探究,鼓励表达。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吟诵古诗,导入新课
1、师述:一提到庐山,我们就会想起学过的《望庐山瀑布》那首古诗,大家还记得吗?
2、课件演示:庐山瀑布美景,学生吟诵《望庐山瀑布》。
3、师小结:多壮观啊!可是你知道吗?吸引古今中外游客的不仅仅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更有那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云雾。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庐山欣赏那美丽神奇的《庐山的云雾》吧!
学生吟诵《望庐山瀑布》。
5
让学生回忆吟诵《望庐山瀑布》,引起学生对庐山的向往,再以诗的语言对庐山的云雾加以赞美,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这种以旧引新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已知扩充到未知,从旧知进入新知,顺理成章,贴近自然,非常有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录音,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庐山的云雾有哪些特点?
3、指名朗读,随机正音、随文识字。
4、练读课文中读得不太流利的地方。
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按要求读文。
10
通过听课文录音,自由读、指名读、练读,学生充分感知课文,熟悉课文,为精读感悟打下基础,“练读课文”的设计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
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学习课文第一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在庐山众多秀丽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什么?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3)你还体会到什么?
(4)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漫步山道,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5)课件演示。
(6)感情朗读。
12
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进行“说”“画”的练习,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而且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
学习生字
1.观察每个字,说说它是什么结构。
2.师在黑板上范写,生书空。
3.说一说什么字怎样写。
1、交流
2、书空
3、交流后描红
8
第二课时
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庐山的云雾》,知道了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很神奇。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神奇在何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5
通过谈话设疑,把学生引领到课堂上来。
精读课文
1、 学习第二自然段。(课件播放庐山云雾的各种姿态)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说说你看到的云雾是什么样子的?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可以用课文的哪些词句来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2)庐山的云雾这么美,作者的语言也很美!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个自然段围绕哪句话来写?并用“——”画出来。
(3)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段话,把你最喜欢那一句画出来。
汇报:谁来说说你觉得哪一句最美?你最喜欢哪一句?
师:说说“千姿百态”的意思。你能读出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吗?
用“千姿百态”来说一句话。
师:“笼罩”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句话美?这里把什么比做什么?你能把它的美读出来吗?
学生3:那些缠绕在半山腰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师:“缠绕”是什么意思?谁会用动作表示?
师:你怎么理解“弥漫”?把“茫茫的大海” 中“茫茫”换成别的词语行吗?为什么?
师:谁理解“遮挡”的意思?你能读出天幕的“巨大”来吗?
(4)这么美的云雾,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在脑子里过电影。
看着这些美丽的云雾,你也来展开想象,说说看,它还像什么?
同学们真会思考!云雾这么多的样子,真是(千姿百态)啊。你们想不想把这些千姿百态的云雾用简笔画画下来,拿回家让爸爸妈妈也欣赏欣赏呢?学生自由画。
(5)小结: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本段围绕中心句分别从四个方面具体地描绘了云雾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这是庐山的一种静态美。
(6)你想不想把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永远留在脑海里?
(7)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清总分关系——感受云雾景象——画简笔画加深理解——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2、运用以上的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课件播放庐山云雾的变化)
3、 检查自学情况。
(1)这段话围绕哪句话来写?
(2)理解“瞬息万变”。
(3)哪一句让你感到最富于“瞬息万变?”你能通过诵读把它记在脑子里吗?自由背诵课文。
(4)指名背诵,学生评议。
(5)看着大屏幕,集体背诵。
(6)谁读懂后面的省略号?想想看,它还会变成什么?把你想到的用简笔画画出来,然后告诉大家。
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云雾变化这么多、这么快,真是(瞬息万变)啊。
(7)这是庐山云雾的一种动态美。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这一段,感受云雾的瞬息万变。
4、 学习最后一段。
(1)、小朋友们,学到这儿,你想对庐山说些什么?
(2)、作者也发出了感叹,谁来读一读这一节?
(3)、问:“庐山的云雾虽然很美,但你必须离开庐山了,你愿意吗?”
(4)、“流连忘返” 是什么意思?齐读最后一段,看谁最舍不得离开庐山。
(5)、想想什么地方也曾让你流连忘返?能用“流连往返”说说你的心情吗?
(学生自由说)
读文画句子。
交流。
学生自由画。
学生自由背诵;指名背诵,学生评议;看着课件画面,集体背诵。
25
课件展示,为学生提供可感的画面,让学生从视觉中感受庐山云雾的美,再通过读、悟、感受语言的美,更感受庐山的美。最后让学生画简笔画,加深对庐山云雾的特点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也体现了语文与美术学科的整合,更体现了新课标的三个维度。
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内化文本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诱发学生诵读的欲望,让学生入情入境,忘却自我,达到朗读的最高境界。最后通过说话训练,让学生把规范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拓展练习
1、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都用了总分的写法。第一句是中心句,其它几句都
围绕中心句层层展开,具体地描写这个特点。
2、现在,老师想请大家用总分的写法选择一处景物写一写。在写之前先选择一处景物按照总分的方法说一说。
3、学生习作。
(1)、学生练写,
(2)、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自己的习作。
学生练写。
10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把文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情真意切地写出自己喜爱的一处景物。做到读写结合。
板书设计
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教后反思
见博客“回复”部分。
小学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原文 篇八
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庐山的云雾 篇九
教学要求
1、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秀丽”和“流连忘返”造句。
3、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小黑板、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简介
2、揭题,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自学要求: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讨论思考题。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纠正字音。
指名逐段读课文,及时纠正,并说说每段讲了什么?
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四、教学生字新词
注意下列字的字形
幻 添
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秀丽尤其 缠绕 变幻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五、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听写生字
秀丽尤其 缠绕 变幻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指导朗读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用找近意词的方法)用秀丽说一句话,齐读这句。
第二句:理解“尤其”特别在哪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2句。
第三四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启发想象,引读。
3、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4、小结: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用~~~画出。
2、齐读,说说这段是围绕庐山云雾的哪个特点来写的?(千姿百态)
3、轻声读一读,说说“千姿百态”的意思,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写出了“千姿百态”?
4、再读课文,说说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
5、师生共读课文。
6、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比喻句的好处,引导背诵。
7、小结:围绕中心句写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
8、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清总分关系——感受云雾景象——练习背诵课文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五、检查自学情况(读、背、议,了解作者怎样写清庐山云雾特点的。)
六、齐读最后一段
七、总结课文
1、配乐朗读课文。
2、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3、引导学生背诵课文。
板书:
多
10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庐山的云雾 篇十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庐山的云雾》。
2、课件出示:庐山的景色。那里有、有、有、有,那,更给他。(指名回答)
3、师:作者先总体叙述了对庐山总的感受,那庐山的云雾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庐山的云雾图。(课件出示)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下面请大家看课文。
二、精读课文,入境悟情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课文。
1、指名读课文,同学边听边想:(1)中心句是哪一句,用“——”画出。(2)这段话写了云雾的什么特点?
2、生:中心句是: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师:云雾的特点是什么?
生:云雾的特点是:千姿百态
师:为了介绍云雾的千姿百态、,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描写的?请同学默读第二自然段,用“-----”画出。
生默读,画。
师:你画了哪些句子,读一读,好吗?
生:读句子。
师:作者介绍了哪些位置的云雾,它们各是什么样子?
生:山头上云雾,像白色的绒帽
半山的云雾,像一条条玉带
山谷中的云雾,像是茫茫的大海
遮挡山峰的云雾,像是巨大的天幕
师:为什么云雾有时像绒帽,有时像玉带,有时像大海,有时像天幕。
生:因为云雾的位置不同,所以形态也不同。
师:作者在写这几处云雾时,是用什么方法来写的?
生:打比方。
师:打比方就是把比作
课件出示:把比作
把比作
把比作
把比作
指名回答。
师:除了打比方外,还运用了什么方法?
生:拟人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因为只有人才会戴帽子、系带子。
师:你们再想一想,云雾还可能有哪些姿态?
生:半山的云雾像穿上了迷你裙。
生:山头上的云雾像山峰打着一把伞。
师:同学们真回思考。云雾这么多的样子,真是——
生:千姿百态
师:作者为了说明云雾的特点,先总写“云雾千姿百态,再分写“山头、半山、山谷、山峰与山峰间”的云雾,我们把这种关系称为总分关系。
生:谁能把这这一节读好!自己先试一试。
生:练习朗读。
指名朗读。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范读。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录音,边想象你看到了什么样的云雾。
生:边听录音,边想象。
师:谁来把看到的云雾画下来?
指名上黑板画,其余学生自己画。
展评学生的画。
师:画的真美,你能根据这些画把这一自然段背出来吗?
学生试着背诵。
讨论学法。
课件出示: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的特点——理清总分关系——感受云雾景象——练习背诵
学生齐读学法。
三、下面请学生运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学生自学。分小组讨论。
四、检查自学情况,讨论交流。
师:云雾还有什么特点?
生: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师:这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学生回答。
师: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写云雾瞬息万变的呢?
生:读句子。
师:“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
生:瞬息万变:短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师:你从哪些词语可看出云雾变化快而多?
生:“瞬息万变”、“转眼间”、“还没完全看清楚”等。
师:谁来读一读这一段,要读出云雾变化的快而多。
指名读。
师:请小朋友想象一下,云雾还会变成什么?
学生回答。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背诵一下第三自然段。
指名背。
五、正因为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无数游人流连忘返。
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
师:为什么庐山会令人流连忘返呢?
指名复述课文。
五、拓宽思路,延伸课堂
小练笔:请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2、3、4自然段,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
3、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
难点: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10篇《3庐山的云雾》,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