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案【最新10篇】
目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众鼎号为您精心整理了10篇《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众鼎号给您的好友哦。
初中物理简短教案 篇一
初中物理简短教案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W或kW。
2.会应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体验电能表表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电功率和用电器的额定功率。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电功率和电功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准备:电灯(功率差别较大)两只、灯座(与灯泡配合使用)、按钮开关、导线若干、插头、绝缘胶布、电能表(尽量选用转数大的)等。因为要用220V电压做演示,所以必须注意安全,最好用已连接好导线和灯座的示教板。
光的反射 篇二
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 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 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 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 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过程和方法
(1) 通过实验,观察现象。
(2) 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3) 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4) 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是一节集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于一身的课。其中规律是本节的核心,也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有效阵地。在授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解通过观察和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得出结论——交流与合作——提出新问题”的探究式教学过程 ,自己“发现”并总结出规律。
教学过程 设计:
一、 课题引入
师: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
生: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直线传播的。
师:光在传播过程中若遇到另一种物质时情况又会怎样呢?
生猜想:反射回来。
[实验探究]把玩具激光笔打开,让光斜射到平面镜上。
师:刚才的演示实验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生:光被平面镜反射到了天花板上,它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天花板上出现一红色小光斑。
[实验探究]打开玩具激光笔,让光束垂直射到水面上,并在水槽和激光笔上方放一张白纸。
师:这次同学们又观察了什么现象?
生:一束光射到平静的水面上时,有一部分光射入了水中,有一部分光被反射了回来,因为上方的白纸上呈现了一红色光斑。
[实验探究]用一幻灯机将幻灯片的图像投射到粗糙的屏幕上。
师:同学们为什么能从墙上看到图像?
生:屏幕将幻灯机投射出来的光,反射到我们的眼睛中。
师:以上实验说明,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总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本身是不发光的,你们为什么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我?电影、幻灯的幕布为什么总是用粗糙的白布来制作?为什么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且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呢?
[设置疑问,激励思维。](学生思考,议论)(教师不作定论)
师:这些问题都跟有关,学习和研究了规律,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板书课题]
二、 新课教学
师:从上面的实验中,你是否可以总结一下,什么现象叫做?
生: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
师:请同学们来举一些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这些现象是属于现象。
生:水中的倒影,潜望镜,凹面镜,凸面镜。
师:以上的实验,我们都可以用光路图来表示。
(板书画图,并讲解)
反射面:MM’ 入射点: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
法线:过入射点和镜面垂直的直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演示实验]将激光笔发出的光束射到平面镜上,让学生装观察入射光束、反射光束、镜面三者间的位置关系。
生:入射光束和反射光束在镜面的同一侧,反射光束,入射光束在法线的两侧。
师:猜想一下,入射光束向法线靠拢时,反射光束会有什么变化?
生:反射光束也会向法线靠拢。
师:对不对呢?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将激光笔发出的光束向法线靠拢,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来证明猜想的正确性。
师:根据上面实验的现象,我有这样一个问题,你准备怎样来回答:当入射光束逐步偏离法线位置时,反射光束与法线的夹角如何变化?
生:变大。
(演示实验,证明其正确)
师:猜想一下,在中,会不会入射光束和反射光束重合?
生:会。
师:谁来上讲台,演示一下。
(学生上讲台演示,存在重合)
师:入射光束与反射光束重合是在什么情况下?
生通过观察:入射光束与反射面垂直时。
师:这时入射角等于多少度?
生:(1)0° (2)90°
(教师强调入射角的定义,明确当入射光束垂直于反射面时,即与法线重合无夹角,故i=0°,此时反射角r=0°)
师:在刚刚的实验中,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怎样变化?
生:也变大。
师:(提出猜想),即么光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会有什么关系呢?
生:猜想:可能会相等吧。
师:如何来证实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生:做实验来探究。
师:如何实验,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实验方案后,再阅读课本P39实验与记录。
[演示实验]
器材:教学激光演示仪
步骤:(1)在激光仪的分度盘上,读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2)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并将有关数据填入教材上的表格中。
师:根据实验情况,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生:反射角的大小等于入射角。光路是可逆的。
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好,这就是光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
(板书)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路是可逆的。
(指导学生看课本“漫反射”内容)
师:光不仅射到平面镜上会反射,射到所有的物体上都会反射。如光射到平静的水面、玻璃面、光滑的金属面上都会反射;光射到墙壁、衣服上都会反射。反射时都遵循我们总结的反射规律,所不同的是反射情况不一样。这种粗糙表面上的反射叫漫反射。
师布置课后实验:试一试在家里,晚上关灯,将一小平面镜平放在一张白纸上,用手电筒的光
正对着镜面照射,从侧面看去哪个显得亮?
(让猜想一下,教师不作定论,明天课前交流。)
三、 请你来总结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今天你看到的实验。
2、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3、今天你证实了多少个猜想是正确的,多少个猜想是错误的。
四、 巩固新课
1、请一位学生讲述反射规律的内容
2、请同学们看着挂图,分别指出,入射角、反射角、入射线、反射线、法线。
五、 布置作业
教学说明:
本节课规律可让学生通过“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解通过观察和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得出结论——交流与合作——提出新问题”科学探究式方法得出。
初中物理参考教案 篇三
物理幽默
教材是的源泉,也是教学幽默的“富矿”所在,最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恰当发掘教材中的幽默因素是教学幽默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例如,在讲到势能时,可向学生说,当天花板上一个鸡毛掉下来,你将怎样?学生肯定回(转 载 于:wWw. :物理讲课)答:“这有什么可怕的。”如再问,若你头上的电风扇掉下来呢?学生肯定会下意识地用手盖着头顶,“那还不快跑”,从而说明物体的势能和质量有关。在讲到势能和高度有关时,可以用从课桌上跳下来和从三楼跳下来做比较,应该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又如,在讲解自由落体运动时,可以结合学生以前在初中学过的马德堡半球实验编一个对联。上联:两球落斜塔双音一响,下联:八马拉半球一声双分,横批:我爱物理。这个对联一说出来,学生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课堂气氛便能活跃起来。同时,学生也会在愉悦中牢牢记住这两个著名的实验,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物理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幽默故事可以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轻松谈笑中领悟物理思想,诙谐交流中增进感情。它是物理教学和日常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学生在笑声中学习,在笑声中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过程和日常生活中,适当巧妙地穿插一些幽默小故事,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现将平时积累的一些小故事列举如下,与大家分享。
1、两位老太太头一回坐飞机,听说飞机的速度比声速还快,她们找到了机长,恳切地说:“机长,请飞机开的速度不要超过声速,因为我们在机上还要谈话。”
2、一个漂亮女士在公共汽车上,车突然刹车,漂亮女士被后面的年轻人撞倒。漂亮女士气呼呼地说:“什么德行?”年轻人笑着说:“这不是德行,是惯性。”
3、上完分子运动论——扩散理论后,老师问学生:“上次作业为什么有几个同学错得一样?”学生回答:“因为扩散。”
4、两个吹牛大王坐在草坪上吹牛,一个说:“我的本事大,给我一个电筒,我能够沿着光路爬到月亮上去。”另一个说:“我的本事更大,能在千里之外遥控电筒开关,当你爬到一半,我关掉开关,让你从半空掉下,摔个粉身碎骨。”
5、奇怪的答案:老师讲牛顿第二定律应用课时,打了个比方,问学生:“一个男同学用很大的力把车往右推,另一个女同学用较小的力把车往左推,会看到什么现象?”一个学生回答:“男同学停止推车,先去教训那女同学。”另一个学生说:“那女同学找死。”
6、一位妇女因驾车超速被拦住,警察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每小时60英里!”妇女反驳说:“先生,这是不可能的,我刚才只开了7分钟。这真是天大的笑话!我开车还没有1小时,怎么可能每小时走60英里呢?”“太太,我的意思是说,如果您继续像现在这样开车,在下1个小时您将开过60英里。”“这也是不可能的。”妇女接着说:“我只要再行使10英里就到家了,根本不需要再开60英里的路程。”
7、父亲对儿子讲:“凡物热则胀,冷必缩,这是自然规律。”儿子跳起来道:“唷!原来如此,怪不得我昨天手被火一烫,就激起一个泡了。”
8、物理复习课上,老师向学生提问:“什么是完全弹性碰撞?”皮皮回答:“台球桌上定球碰撞”。“那什么是非弹性碰撞?”“刚才教室门口‘小不点’
和‘胖兄’的碰撞”。“那完全非弹性碰撞呢?”“溜冰场上男孩一不小心滑向女孩”。老师怒将粉笔头掷向皮皮,喝斥:“这又是什么碰撞?”皮皮把头一歪,躲过粉笔,答:“这是非碰撞”。
二.物理学一向以严谨、抽象、刻板著称,为了给同学们的物理学习增加些趣味性,本栏目特推出系列与物理相关的幽默及笑话。
1.不懂科学
儿子躺在沙发里看画报,母亲气喘吁吁地走进屋说:“我买了一车煤,现在煤车停在桥那边,拉不上来,你来帮妈推一下吧!”“咳,妈,你不懂科学,”儿子躺着不动,歪了歪头说:“按照牛顿的惯性定律,你只要把车子退后20米,然后猛冲上去,车子就能过桥了。”
2.涡流与蜗牛
每次讲到:当有交变磁场通过金属截面时,该金属截面内会有涡流产生。学生们总会发笑。应该高兴他们有这样的想象力。于是和他们一起想象:当有交变磁场通过金属截面时,该金属截面内会有“无数只蜗牛在绕同心圆周爬动”,但一定要搞清楚“蜗牛爬动”的原因:电磁感应。
3.物理学家天堂躲猫猫
一次,天堂的所有科学家一起玩躲猫猫。很不幸,论到爱因斯坦找人。所有科学家都躲了起来,但除了牛顿。牛顿只是在爱因斯坦的面前画了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然后站在了中见。爱因斯坦数完数,就看见了牛顿,马上叫到:牛顿出局!牛顿却死不承认。结果其他科学家都出来了并帮牛顿证明牛顿
没出局。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时,牛顿胸有成竹地说:我是站在了一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中间,也就是说,我是牛顿每平方米,所以我是帕斯卡。
4.惯性实例
物理老师在讲惯性这一课,一个学生在下面小声讲话。 老师暗示了他一眼,可他仍我行我素。
老师:我刚才讲了什么内容?
学生:惯性
老师:请你举个实例
学生:刚才我在下面讲话,虽然您暗示了我一眼,但我没法马上停住,这就是惯性。
5电功的单位
一节物理课上,老师在讲电功。小明睡得正香,不料老师提问“电功的单位是什么?”小明站起来回答道:“电工的单位在发电厂。
6.热胀冷缩
爸爸讲:“凡物热则胀,冷必缩,这是一定的道理。” 他儿子跳起来道:“唷!原来如此,所以昨天我手上被火烫了一烫就激起一个泡了。”
三.课堂幽默语
1、你们只有平时不“懒羊羊”,考试的时候才能“喜羊羊”。
2、我改的不是试卷,是寂寞。
3、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4、这题8分,某同学砍一半——得0分。
5、听到没有啊!有些同学就像雕塑一样。
6、你受的不是打击,是历练!
7、玩深沉不要玩得太狠了!
8、这种时候你们不能一睁眼就开始发愁。发愁不行,你们得发奋!
9、做几个小题目玩玩。
11、跟大家说,人生贵在坚持,今天我能看到你们已经很高兴了,咱们再坚持一会儿,还有? 还有4个小时是吧?
12、大家为什么用这么漠然的眼神看着我?没有听懂吗?唉,为什么大家每次都用这种方式来抗议我沙哑的发音呢。
13、同学们不要趴在桌子上,这方面我很有经验的,大学时我几乎每节课都趴桌子,所以我的每一本书都很脏。
15、有意见可以提是不是,虽然我不会采纳,法律也没说过不能提意见是不是?
16、上厕所都要打批发?
17、动一下嘛!让我知道你们还是活的。
18、翻一翻黄历,今天是不是不宜物理?
19、我一直以为当老师是卖智力的,今天才知道,原来是卖体力的。
20、反应一下嘛,这么经典的题,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真是可怜。
21、谈早恋:是我无意发现你们有意在一起,还是我有意发现你们无意在一起。
22、我是不是走错地方了,这里是寝室还是教室?
23、又坐在那里思考人生了是不是?选择生还是选择死。
24、把上次发的卷子拿出来,一般情况你们应该没有做,我对你们的懒惰程度还是相当有信心的。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篇四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2、知道密度是物质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同种物质密度是一定的;
3、初步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概括、归纳物理概念的能力;
重难点:
1、理解密度的概念;
2、密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辨认物质,在现实生活中,如根据颜色辨别红色墨水和水,根据气味辨别水和酒精,密 度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此中颜色和气味是物体所具有的特性,可以据以区分不同物质。
如何区分外观上相同的不同物质:
如:体积一样的铁块和铜块;
质量一样的水和酒精。
提出:有时仅仅根据物质的形态、颜色、气味和外部特征,很难鉴别不同物质,需要找出物质的其他特征——密度。
二、实验(密度概念的建立)
取体积为10立方厘米的铁块和铝块各三块,用天平分别称出它们的质量,其结果如下:
分析实验数据可得:
1、对同一种物质,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即两块铁的`体积是一块铁的体积的2倍;二块铁的质量是一块铁质量的2倍;两块铁和一块铁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2、对不同物资,体积相同时,它们的质量不等,即它们的m/v值不同;
3、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种类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体的特性。
三、密度
1、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的公式:
知道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由密度定义可得到计算密度的公式:
密度= 通常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公式变为: ρ=
辨析:a、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c、物质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d、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体积无关,物理教案《密 度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4、物理意义:铝的密度2.7×103kg/m3物理意义:表示每立方米的铝的质量是2.7×103千克。
练习:质量为3千克,密度为8.8×103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将它截去一半,剩余的密度是______;如果再截0.5千克,则密度为_______________。
5、密度的单位
密度的单位四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成;
在国际单位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符号:kg/m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常用单位:克/厘米3,符号:g/cm3。
6、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单位换算依先换后算的原则
例:铜的密度是8.9×103千克/米3,等于多少克/厘米3?
解:8.9×103千克/米3=8.9×103× =8.9克/厘米3
练习:ρ金=19.3×103kg/m3=_________g/dm3;
ρ银=10.5×103kg/m3=_________g/cm3。
四、总结
1、对同一种物质,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2、密度是表示物体特性的物理量,和质量、体积无关;
3、密度是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4、密度= ;
5、密度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
五、布置作业。
初中物理电能教案 篇五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七章电功率的第一节电能,教材没有给出电能明确的定义,而是从社会日常生活生产中常见的获得电能和使用电能的例子来引出电能和学习电能的,突出了科学与社会和生活的关系。教材从电能的来龙去脉全面、深入地了解和学习电能。教材举了大量的例子,用了大量生动活泼的图片来说明电能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深刻地体味到物理学在促进人类社会现代化中起着的重要作用。然后从不同家庭使用电能多少的不同,电能有多少,来引入电能的单位,从而介绍单位的换算关系。在此基础上介绍电能的测量工具──电能表。介绍电能表的时候先说明怎样读数,再给出电能表铭牌上的一些参数及其意义,给学生进行学习与探究以一种途径和方法上的指导。然后紧跟时代步伐,介绍新型、现代化的电能表,把现代新技术及时地引进教科书。教材最后从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的角度给出功的概念。还举了一些具体的例子说明: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或消耗了多少电能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结果很自然的得出功的单位和能的单位一样。
在新教材中是第一次单独列一节来比较全面系统地学习能。新教材中“能”是一个重要的物理知识,它是贯穿整个新教材内容的一条主线。“能”的概念在声学、物态变化等内容中有提及,但都不够全面、系统和深入。新教材在处理“能”这一知识上有了新的突破,不仅仅把“能”作为新教材一条鲜明的主线,在内容安排上更是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更多地接触“能”的概念而不是“功”的概念这一实际,重视学生的生活经历在学习科学知识时的作用,光学习能量,然后从量度能量转化的角度来定义功,这样一来把功定义为“用来量度转化或消耗了多少能量”,这样比旧教材对功的定义,就更具有科学性和普遍性,体现了能量是比功更基本的概念。而旧教材在处理能和功上,在学习能的知识之前,先从机械功给出功的概念,此时只能生硬的把功定义为“功等于力乘以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即“W=F·L”,至于为什么要这样来计算功,教材再没有解释和说明。学生更是觉得非常突然而难以理解和接受。新教材作了光电学后力学的安排,而且在电能这一书里给出了功和能的关系──功是用来量度转化或消耗了多少能的物理量。这样安排以后在后面的力学部分学到机械功以及做功与内能的改变的时候,学生就容易接受和理解得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电能的各种来源与应用;
②知道电能及电功的单位;
③会使用家庭电能表。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调查、查阅资料收集电能的各种来源和各种应用的知识,学习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②通过小组的讨论与交流,课堂踊跃发言,了解电能对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②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日常生产生活中所包含的物理学知识,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
重点:从电能的各种来源与各种应用来学习电能。
难点:功和电功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课前利用各种条件收集整理有关电能的各种来源和各种应用的资料,记录家中电表铭牌上的信息。
板书设计
第一节电能
一、电能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来源与应用
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用电器: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电能的优点:来源广泛、容易输送、使用方便。
二、电能的单位
度、千瓦时(kw·h)、焦耳(J)
1度=1kw·h=3.6×106J
三、电能的测量
测量工具──电能表。
读数方法:一段时间内电能表的计数器上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去的电能。
四、电功
功是用来量度转化或消耗了多少能的物理量。
功的单位:与能一样。
电功: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或消耗了多少电能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
教学流程
课前调查→情景引入→课堂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交流成果、展示资料、发言→引导阅读自学→讨论发言交流→设疑、引发思考、讨论交流→发言交流→引入功和电功的概念→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布置学生在课前利用手边的一切资料,教材、书籍、报纸、杂志、网络等收集以下信息:1.电能有哪些来源?2.电能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哪些应用?3.记录家中电表铭牌上的文字。
课堂活动
播放关于能源的多媒体资料,如风能发电、管道输油、水电站、火车运煤等场面。师问:刚才播放的片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答:都是关于能源的。
师: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资源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电能在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的社会一刻也离不开电能。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七章电功率的第一节电能。
初中物理参考教案 篇六
谈 怎 样 学 好 高 中 物 理
物理是一门来源于实践,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学科,以实践为基础,以应用为目的是它的特点。高考制度改为“3+综合”方式以来,物理与化学、生物一起组成理科综合试题,更加具有重视基础,考查能力联系实际的特点。
每个进入高中学习的同学都有这样的感觉,觉得物理特别的难学,听老师讲课,一听就懂;自己做作业,一做就错。如果不及时改变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物理将越学越差劲了,一提及物理就头疼,渐渐的也就与物理绝缘了。这样的学习境况和学习效果与高考要求的差距是可想而知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进入理想大学的美好梦想,实现这个梦想就必须学好物理。在目前形势下,能不能学好物理,怎样才能学好物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话题。
一、高中物理的特点和重要性
1.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的联系与区别。
以高一为例,高一物理教材主要讲述以力学有关的知识,但它决不是初中力学的简单重复,其深难度和对同学们的思维能力的要求都大大提高了。初中力学直观具体,浅显易懂,定性分析多,定量计算少;识记了解的多,分析综合的少。即使是计算,也仅仅局限与简单的数学运用,都不涉及到含有方向的矢量计算。高中物理知识对同学们的阅读理解、分析综合、逻辑推理、比较慨括、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的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初中物理仅仅起到一个入门的铺垫作用,初中物理成绩好不等于高中物理成绩好。因此,进入高中首先要及时的转变学习物理的观念,转变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除了用功,还要会学。
2.高中物理的知识体系和在高考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高中物理主要有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及原子核,其中力学和电磁学是重点。除此以外,还有说明物理现象和规律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在高考的理科综合300分里面,占有120分,比例是最高的,所以决定了物理在理科中的王者地位 。高考考查的重点是同学们学习物理的理解、分析和综合能力、推理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运用数学计算的能力。对于读文科的同学来说,物理也是很重要的。我们知道在文科生要学地理的,其中的自然地理中就涉及到行星的运动、地球公转和自转、四季变化、气象变化、潮汐现象等,也与物理知识密切相关。所以高一在分文理科之前,所有的同学都应该把物理当作一门重要的必修科来对待。
3.学好物理的重要意义。
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在航空航天、现代通讯、国防现代化、紧密制造等高科技领域,还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可以说物理知识无处不在。无论是为将来进入高一级学府深造,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宏伟理想,还是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普通成员,享受现代文明带给我们的各种科技产品,都要求我们在高中阶段打好基础,学好物理知识。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将从历代物理学家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中,欣赏到科学之美;从许多精巧的物理实验中,领悟到探索之美;从那些令人折服的严密推理、论证之中学到很多的科学方法和技巧。学习物理的过程对于培养我们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的世界观,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促进其它学科的学习也是大有裨益的。
二、怎样学好高中物理
1.首先是改变学习观念,树立学好高中物理的信心。
前面说过,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有很大的不同,刚进入高一的学生一般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在头两个月可能会感觉到学习起来很不顺手,即便是像我们在座的尖子学生,也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初中,也许你是佼佼者,考试的分数很高,但不能代表你会学物理,如
果你的学习物理的兴趣没有培养起来,好的学习方法没有形成,那是很难取得好成绩的。所以进入高中以后,我们应该走出曾经令我们骄傲过的光环,从头开始,虚心学习。要有克服学习困难的准备和战胜困难的信心,不要受到一点挫折就打退堂鼓,而应积极分析自己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的态度和方法,积极听取老师和其他同学或高年级同学的成功经验,及时改进学习方法,使自己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实现初中物理主要是“是什么”到高中物理的“为什么”、“怎么办”的过渡。除此以外,学物理还要有一点霸气——“我一定能学好物理”,敢于挑战自我,要有不服输的劲头。这样,当你在攻克学习难关的时候,你将感受到过关斩将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觉得学习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物理会越学越有趣。
2.应培养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培养兴趣的途径主要有:①应注意到物理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技密切联系。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的物理现象,用到了很多物理知识。比如说话时声带振动在空气里形成了声波,声波传到耳朵里引起鼓膜振动,产生听觉;喝水喝饮料时,大气压帮了忙;走路时脚与地面之间的静摩擦力帮了忙;一根筷子斜插进水里,看上去筷子在水面处变弯折;闪电、彩虹形成的原因;洗衣机、电冰箱、微波炉、电视的、手机等等家电产品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等等。有意识的在实际中联想到物理知识,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我们就会逐渐明白,原来物理与我们联系这样紧密,这样有用。
②积极参加各类与物理有关的课外活动。学校一般会经常组织科技小制作、物理竞赛辅导、研究性学习活动、科技讲座等等,学生都应该积极参加。通过活动的参与,可以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实用化,可以提高动手能力,为将来进一步学习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更有意义的是,经常参加这样的活动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和解题技巧,使我们变得更加自信大大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3.在课堂上,提高听课的效率是关键。
课堂是学习的主要场所,听课是学习的主要过程,听课的效率如何,决定着学习的主要状况。提高听课效率要注意:课前预习要有针对性。钻研课本要咬文嚼字,注意辨析。概念理解要准确,对概念的确切含义要通过实际例子情景化(例静摩擦力中“一起运动”“有运动趋势”,运动学中“二秒”、“第二秒”、“二秒末”,“速度相等”“速度相同”,自由落体中的“真空”“静止开始”等)。所谓辨析,就是要把容易混淆的概念放到一起,认真对比其差异。如重力和质量,重力与压力,速度与加速度,变化大小和变化快慢,匀变速与匀速等等。听课过程要全神贯注,特别要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老师讲课开头,一般慨括前一节课的要点和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是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的环节,结尾常常是对本节课所讲知识的归纳总结,具有高度的慨括性,是在理解基础上掌握本节知识方法的纲要。
4.课后及时复习和总结。
①做好及时的复习。上完课的当天,必须做好当天的复习。复习的有效方法不只是一遍遍的看书和笔记,最好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使老师讲的内容,例如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也可以边回忆边在草稿上写一写),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大开笔记本和书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己清楚的,把它补起来,这样就使得当天上课的内容巩固下来了,同时也就检查了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如何,也为改进听课方法及提高听课效率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 ②做好章节复习,学完一章后应进行阶段性复习,复习方法也采用回忆式复习,而后与书、笔记相对照,使其内容完善。③做好章节总结。善于总结,才能触类旁通,才能举一反三,才能使书越读越薄。章节总结内容应包括以下部分:本章的知识网络,主要知识内容,定理、定律、公式、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常规典型题型、物理模型等。
5练习时独立作业,注重分析。
高中学生面对练习题,应仔细审题,尝试着在根据题目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物理情景,
并根据物体运动所满足的条件作出判断,再根据物体的运动规律列出方程求解。针对错解,积极反思。有的同学对反馈信息的利用很不到位,往往把老师批改过的作业匆匆看一眼对错,就塞到抽屉里,到底错在哪里?为什么这样会错?怎样做才是对的?都没有深究,仅仅停留在看符号的层面上。其实在老师批改过的作业中,蕴涵着丰富的学习信息,你学习中的知识性错误、方法性缺陷都会在作业中暴露无疑。因此,外面应该非常重视作业和考试中的错解,对错解进行积极的反思,分析为什么会错的原因,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并当即订正。我们应该建立一本物理“病历卡”,把每次作业及考试中的错误解法和正确解法都记录下来,以备日后用零星时间常常复习和巩固,做到错了一次一定不能错第二次,这样,你做题的正确率会越来越高,成绩会越来越好。
6.勤于作图。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对通过不同信息通道的知识的吸收比率时大不相同的:视觉83%,听觉11%嗅觉3.5%味觉1%,触觉1.5%。只从视觉获取的大约能记住15%的信息,若把视觉、听觉结合起来使用,那么将会记住信息的65%。所以,大脑储存的知识中,绝大多数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与视觉有关的“图形信息”占绝对高的比例,物理知识更是如此。当遇到物理问题时,若能提供一定量的`物理图形,使之与大脑储存的知识一致或者相近时,就能使新旧知识处于“共振”状态,激活知识,思维被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到提高思维敏捷性的作用。所以不论平时的听课还是做作业,都应该养成画草图的习惯,通过画草图,激活思维,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特征,找出相关联的内在联系使思维有序的地进行下去。例如,屋檐滴水,,每隔半秒落下一滴,当第一滴刚落到地面时,第五滴刚好离开屋檐,求屋檐离地的高度和第一滴水刚落地时第二滴水的高度。本题通过画草图就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
7.细心观察,重视实验。
观察是实验之母,细心观察是思维的触角。物理是与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必须通过观察和测量才能获得结论,所以观察能力的培养,对物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学习中,必须重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对于演示实验一定要注意观察,观察老师演示的现象和实验的步骤;对学生实验一定要亲手做,不能当“观众”在此基础上,还要积极思考某些常见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关注测量程序,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或者途径,尝试自己设计并做课外小实验。
8.扫清数学障碍,提高计算能力。
学好物理尤其要重视数学工具的运用。由于数学和物理在教材上有不同步的现象,而有些同学的心目中数学和物理是隔离的,认为物理中的计算也就是简单的四则运算,对数学工具的运用没有足够的准备,这样就增加了学物理的难度。高一的物理课程中,用的比较多的数学知识是三角函数、一次函数及图象,二次函数,解一元二次方程以及解方程组,不等式等等。随着学习的深入和数学知识的丰富,还会用到更多的数学知识。我们将要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就是要善于运用一切数学手段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把物理问题转换成大家熟悉的数学问题,这是学好物理的必由之路。还有很重要的是,计算能力必须加强。要大力提倡丢掉计算器,从平时的作业开始,不管计算多么复杂,也要坚持手工计算,因为考试是不允许带计算器的。实际上,计算也有很多技巧,只要平时坚持训练,善于记忆和总结,你就会大大提高计算能力和速度,你就总会在竞争中走在前面。
9.养成良好解题习惯,规范答题。
所谓规范解题是指,解题要按一定的格式进行,要求书写整洁,表达清晰,层次分明,逻辑严谨,语言规范,文字简洁,结论明确,使人看后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具体讲,注意一下几点:
① 解题过程中,要有必要、简要的文字说明。这些说明包括:对非题设字母、符号的说明;
②
③
④
⑤ 对物理关系的说明和判断;对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的说明;对问题判断的根据或列出方程的根据(这是展示学生思维逻辑严密性的重要步骤);对计算结果的负号的物理意义以及矢量方向的说明;对题目所问所求的答复及得出的结论。 方程式的书写要规范。要用字母表达方程,不要掺杂数字的方程;要用方程的原型,不要变形后的方程;要写出针对本题的具体方程,不要泛泛地写出一般公式,以免公式的字母带来混乱;方程要完备,列方程组时要反映出思维逻辑的链条。 在解题过程中运用数学的方式要讲究。比如,代入数据、解方程的过程可以不写出;解题过程涉及到的几何关系只说明判断不写证明;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都要写出来,然后该舍的舍;数字相乘要写“×”,不能用“·”;卷面上不能约分;字母做答案的,必须是题目中出现的已知量;常数的取值要和书本一致,除非题目有特殊说明的,比如重力加速度,没说明时就应该取9.8m/s2 。 使用各种物理量字母符号要规范。一是字母要写清楚、写规范(有些字母形状很相近,特别要注意);二是物理符号系统要规范:要尊重题目所给的符号,不能更改。如题给的R就不能改成r;一个字母在题目中只能表示一个物理量,不能一字母多用;要注意沿用习惯用法,不能随心所欲,以免阅卷人误解。 要善于用规范的学科语言,注意描述的准确性,如与X轴的正方向成30°,在A.B之
间的连线上且距A点10cm等等。
江 苏 盐 城 胡彪
10月
初中物理参考教案 篇七
初中物理教学基本流程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结合我市初中物理教学实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创景激学——知能生成——应用内化——总结反思”四环教学流程,与各位同行商榷! 创景激学
“学习始于问题”、“动力源于兴趣”!我们要结合学习内容、学生特点、学生实际经验和学校实际,从物理与生活的结合点、物理与社会的结合点、物理实验、新旧知识的之间的矛盾等方面入手,创设真实的、主题鲜明的、具有发展性、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激励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
知能生成
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也是能力、情感提升的过程,在知能构建中我们要以问题为中心,围绕科学的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积极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经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探究实践,学习科学的探究、思维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提高科学素养,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我们要关注学生实际学习过程中的“生成”,积极发挥我们促进、组织、引导的作用,让知能构建过程成为一个以问题为主线、以学生亲历为载体、以思维推进螺旋上升为标志的生成性过程。
下面提供两个学习生成途径,供各位同行参考。
(一)讨论合作
将学习内容划分为几个大问题。然后将每一个大问题分为几个环环相扣的小问题,形成由一系列首尾相连、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小问题组成的学习过程。
在问题提出后,在教师或学生的主持下,让几个同学为一小组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若能自己解决就解决,解决不了再提交小组、全班进一步讨论解决,使学生始终处于独立思考——讨论——总结的循环过程。
(二)科学探究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探究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收集证据与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实践中,探究学习过程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各要素之间均可结合教材相互组合,从而形成新的思维程序。下面仅仅介绍一种“思维探究模式”:
在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的探索过程中,可采取如下的程序:提出问题——搜寻事实——归纳分析——建立模型或假说——检验模型或假说。
操作说明
⑴提出问题:师、生或师生一起提出本节课的主要研究问题。
⑵搜寻实事:针对问题的内容,让学生寻找与之有关的大量实例。可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去寻找,如观察周围的现象、利用身边的器材进行实验、回忆有关的事实经验或查阅有关的资料等等。
⑶归纳分析:让学生分析他们所搜集到的大量的实例,找到它们的共性内容或特点。
⑷建立模型或假说:根据这些共性的内容、特点,让学生提出假说或建立模型。
⑸检验模型或假说:让学生运用各种手段(设计实验、寻找其它实例等)去检验自己的假说、模型的科学合理性,并最终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应用内化
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本身也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再理解、再巩固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强化习题设计和习题教学的意识。一要保证训练时间,一般学生独立训练的时间应不少于10分钟,要注意侧重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使学生按时、独立、紧张、有序的思维活动。二要精心组题,选题要“小”、“精”、“活”,要注意梯度、变式,要突出应用,练习形式要多样化。三要重视评析,要多渠道收集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强化评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评出方法、评出思维、评出规律、评出士气,评析方式要多渠道发挥教师、学生的作用,并积极鼓励学生建立“错题档案”。四要把我们的要求要和示范有机结合起来,要做学生的楷模,要亲身示范,要引导、指导,确保方法、能力和规范同步提高。
总结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小结应该由学生自己完成。我们可以通过总结概括、分析比较、预习引导、首尾呼应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学会小结、学会反思沉淀,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思维规律、情感态度等方面做好小结。并引导学生做好学习反思,让学生发现知识的薄弱环节,以及在以往学习中忽略的东西,促使学生沉淀积累思维、方法,促使学生吸取失败的教训,改进学习。
流程、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就象探究七要素要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和教学实际进行有选择的渗透和有机的循环,以上四个环节在一堂课也可以形成多个相互渗透、融合地循环。再者,预习是学生高效学习的有力保障,我们教学中也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总之“教无定法”依然是我们遵循的原则,“有效高效”是我们对课堂教学的不懈追求。
初中物理课本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对质量的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会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一些物理特征。
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体进行分类;能用密度的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进一步掌握测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量筒和天平测密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复习过程中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的情境中
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测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
教具和学具:托盘天平、量筒、形状不规则石块、水 、盐水、细绳、铅快、铁块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实物)有两个体积相等、外形很像的铝块和铅块,你如何区分?
今天我们复习《物质的属性》。
哪位同学能把这章的主要内容简单介绍一下。
学生回答后教师作一下归类。
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复习重点和复习思路。
二、主要教学设计:
(一)质量:
问:(1)什么是质量?国际单位制中质量主单位?
例1:下图中物体质量发生改变吗?为什么?
(2)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
投影演示:请一位学生到讲台演示使用天平测量一铁块的质量。
例2:调节过程和测量过程出现下图情况分别该怎么办?
光的反射 篇九
【考点聚焦】本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
1.光的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光的反射定律,会完成反射光路图
4.平面镜成像及其特点
【呈现形式】
常以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题的形式出现,例如:对反射定律的实验验证可以通过实验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对反射现象和反射光路可以通过作图题进行考查。平面镜的成像的特点可以通过实验或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知识结构】
一、光的产生:光源
二、光的直线传播
1.条件: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现象:(1)小孔成像;(2)影子的形成;(3)日、月食的形成;(4)三点一线。
3.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三、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三线共面,两角相等,法线居中。”
2. 光的反射类型:(1)镜面反射;(2)漫反射。
3. 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
像和物大小相等;(3)像和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方法提示】
1.应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有关现象
该类问题的解释掌握三点(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了什么物体;(3)说明出现什么现象和结果。例如:影子的形成。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因而当光在传播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正对准物体传播的光就会被挡住,在物体背光的一侧产生了与物体相似的暗区,这就是影子。
【例题1】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物理现象是 〔 〕
a.“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b.太阳光穿过大气层射向地面过程中发生弯曲
c.检查一块木头是否直,可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沿棱的长度方向看过去
d.日食、月食的形成
【解析】
因为阳光的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只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光才沿直线传播,而大气层并不均匀,靠近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密度较大,越往高空越稀薄,因此光的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弯折,像天上星星会眨眼;早晨,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见了它;夏日的晴天,站在马路边看到路上行驶的汽车飘忽不定等现象,都是由于空气密度在不断地变化,而引起光的传播方向不断变化而造成的,所以选项b不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此题正确答案是b。
由此题可以看出:(1)人要想看见物体,必须有光线射入人的眼睛,才能引起视觉。(2)月食、日食的形成是光沿直线传播的重要现象。
2.有关反射面的转动
当反射面绕入射点转动时,注意法线也随着转动,且法线转过的角度同界面转过的角度相同,法线始终与界面垂直,弄清该关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例题2】如图1所示,光线与镜面成300角投射到镜面上,反射角与入射角夹角为多大?若把镜面旋转10º,入射光线不变,这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又为多大?
【解析】
如图2所示,先作法线,确定入射角为60º,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二倍的入射角,等于120º。
当镜面发生旋转时,由于题目没有制定旋转方向,因此可能有两种转动方法:顺时针或逆时针。如图3所示,若镜面顺时针转10º,则法线也顺时针转10º,使入射角增大10º,为70º;故两线夹角为140º;此时反射光线转动的角度为2×10º=20º。若镜面逆时针旋转10º,同理可知入射角将减少10º,两线夹角为100º。
由此题看出:在入射光线方向不变时,转动镜面,若镜面转过θ角,则法线转过θ角,反射光线将变化2θ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将增大或减小2θ。
3.判断平面镜的成像图是否正确
(1)观察各像点是否用虚线连接。因成的是虚像,应当用虚线表示;
(2)连接对应的物点与像点,观察它们的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物、像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4.依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问题
(1)类型:①已知物和镜画像;②已知像和镜画物;③已知物和像画镜
(2)注意:物用实线,像及物像连线用虚线,镜面要打斜线。
(3)具体作法:①根据反射定律作图:从物点任意画两条光线射向平面镜,根据反射定律作其反射光线,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焦点,即为虚像点。②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对称性)
这里重点介绍利用对称法作光路图,就是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完成光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简记为:正立、等大、对称、虚像。利用对称法可以方便地解决四种类型的平面镜作图题:(1)确定虚像的位置;(2)确定观察范围或光照范围;(3)确定光路;(4)确定发光点的位置。在作图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对称法的核心是平
面镜的成像规律,从根本上讲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
【例题3】如图4所示,请画出这位同学在平面镜中看到足球的光路(只画一条光线即可)
【解析】首先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法确定足球的虚像位置。可过足球(球心o)向平面镜镜作一垂线,使像与物体对于平面镜是等距的。由于人眼感觉光好像是从足球的虚像o/上射来的,故连接人眼
p与虚像o/,交平面镜于一点a,其实a点即为入射点,ap即为反射光线,因此ap要画成实线并带箭头(而o/a不是实际光线,要画成虚线)。最后连接oa即为入射光线。由此看来这位同学能看见足球是由于从足球上“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射入人眼。
此题首先利用对称法找到虚线,然后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确定了光路。属于对称法解题的第一种和第三种类型。
【对应训练】
1.下列物体中,都是光源的一组是 〔 〕
a.太阳、月亮 b.月亮、恒星
c.太阳、点燃的蜡烛 d.闪光的水晶、开亮的电灯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
a.海市蜃楼 b.小孔成像 c.手影游戏 d.穿过森林的阳光
3.一束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则入射角为 ,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 ,若平面镜沿顺时针方向转动30度,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 .
4.一竖直水井深10m,月球到地球间的距离是3.8×105m,则月亮在井中的像离水面 m.在猴子捞月的故事中,猴子始终捞不到月亮,原来是因为 .
5.人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走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在镜中的像越来越大,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大
b.人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c.人在镜中的像越来越大,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d.人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大
6.如图1所示,请作出三角形的像
7.如图2所示中,作出s点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经反射面反射后经过p点
8.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的电子钟示数的像如图3所示,这时的时刻应该是多少?请简述的判断方法,并请动手试一下。
9. 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的距离应为5m。现在由于屋子太小,前后两面墙间的距离只有3m.请你想办法,使得能在这间屋子里进行视力检测。请画出示意图,并写出计算依据。
【参考答案】
1.c 2.a 3. 0°90°60° 4. 3.8×105 5.d 6.略 7.略 8. 10:51 9.略
光的反射 篇十
2.2 光的反射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光的反射现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并用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了解物理的研究方法: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二、教材分析
重点: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难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请举出应用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实例。
二、新课引入
教师:我们能看见太阳、电灯,是由于它们能发光,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我们为什么又能看见人、教室、书本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呢?这是因为他们能反射太阳、电灯等光源发出的光,这些被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本节我们就研究光的反射及其规律。
三、进行新课
1.光反射的规律
教师:光传到两种不同物质的分界面时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的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演示一:用平面镜反射太阳光。
观察:墙上光斑及其变化。
演示二:用激光器演示光的反射。让学生观察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点。并在黑板上画出图:
教师向学生介绍以下名词:
入射点(o):光线射到镜面上的点。
法线(on):通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用虚线表示)。
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教师:通过演示观察到光的反射现象。那么光反射时遵从什么规律呢?
实验一:
1.按照课本图2.2-3,让从激光器射出的光沿纸板入射到镜面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的位置。在白纸上画出法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反射角大小,并记录下来。
2.不改变入射点的位置,改变入射光线的位置,重复上面实验两次。
3.把纸板的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还能看见反射光线吗?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
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板书: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实验二:
把入射光线沿原反射光线的位置射到镜面。观察反射光的位置。
讨论得出:光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讲述反射光路图的画法:
例:下图中已知入射光线,请画出反射光线。
画法:①过入射点画法线;②画反射光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学生练习:投影仪胶片。
(1)画出下图的入射光线。
(2)如图,画出反射光线,并回答:入射角多大?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多大?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演示三:用镜子和白纸反射太阳光或灯光。
问:为什么镜子反射的光很强,白纸反射的光很弱呢?
我们来研究这两种情况。
教师:平行光入射到光滑的物体表面上时的情况如图: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镜面反射:每条光线都遵守反射定律。反射光向同一方向射出,在这个方向的反射光很强,而其余方向无反射光。
演示四:把几根大头针垂直插入硬纸条中表示“法线”,把硬纸条任意弯折后“法线”不再平行。(图略)
强调: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
漫反射向各个方向反射光,所以能使我们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
教师分析实例:同学们看不到黑板反光部分的字,这是因为黑板上的反光部分发生镜面反射,光线强度比粉笔字漫反射的光线强。怎样避免这种情况?让“反光”部分粗糙,这样就可以发生漫反射,减弱反光部分来的反射光,同学们就能从不同方向看清粉笔字反射来的光,也就是能看清楚字了。
四、归纳总结
1.光线传播到两种不同物质的分界面时,发生反射现象。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四、课外作业
指导书24页。
五、课后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10篇《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案》,能够帮助到您,是众鼎号最开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