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

南州六月荔枝丹【5篇】

众鼎号分享 131161

众鼎号 分享

《南州六月荔枝丹》诗文资料 篇一

1.词语

(1)不了了之:该办的事情没有办完,放在一边不去管它,就算完事。

(2)纵然:即使。

(3)资料:用作依据的材料。

(4)钻牛角尖:陷入无法解决的问题或不值得研究的小问题之中。

(5)粗糙:不光滑。

(6)术语:某门科学的专用语。

(7)龟裂:呈现出许多裂纹。

(8)眼帘:指眼皮或眼内。

(9)逼真:极像真的。

(10)绚丽:灿烂美丽。

(11)绝种:(某种生物)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逐渐稀少,终于灭绝。

(12)夸张:为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像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句来形容事物的修辞手段。

(13)渣滓:物品提取精华后剩下的东西。

(14)不耐:受不住,禁不起。

(15)嘲讽:嘲笑讽刺。

(16)退化: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

(17)谚语: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18)特产:某地或某国特有的;某地或某国特有的著名产品。

(19)明证:明显的证据。

(20)进贡:封建时代藩属对宗主国或臣民对君主呈献礼品。

(21)更足珍惜:更加值得珍重爱惜。

(22)北限:最往北的限度。

(23)移植:把播种在苗床或秧田里的幼苗拔起,或连土掘起,种在田地里。

(24)迁怒:受了甲的气而拿乙出气,或自己不如意时,跟别人生气。

(25)极刑:死刑。

(26)吹嘘:夸张地宣扬。

(27)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也指自然。

(28)当年:就在本年;同一年。

(29)下文:比喻事情的发展或结果。

(30)幅员广阔:领土面积广大宽阔。地广狭为幅,周围为员。

(31)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方法。

(32)切合:十分符合。

(33)盛产:出产非常多。

2.句子

(1)“上了小学,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读到“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实在无法理解,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荔枝肉像冰雪那样洁白,不是更可怪吗?

这两句一感叹一反问,再加上“实在”“更”,有力地强调其百思不得其解的程度。疑惑的原因在本段第1句、4句和5句有交代:小时“没有见过鲜荔枝”“只知道荔枝干”。后两句的两个“没有”,两个“鲜荔枝”,突出本文说明对象是“鲜荔枝”,目的在于使“没有见过”鲜荔枝的人对荔枝有全面的科学的知识。

(2)“白居易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也有不足之处。”

从第1段的设置疑问转到介绍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衔接紧密。对第1段摘引的白居易的文章有褒也有贬,表明其随时纠正前人错误的态度。这一句总领2至10段的说明内容,回应第1段的引文“也”,使人体会到白文既有用比喻描写荔枝形态生动形象的对的一面,也有不足之处。“的确”加强“有不足”的语气起强调作用。“形态”概括了所引白文的要点,也暗示出本文行文重点。比喻的笔法与本段后4句“用果树学的术语”作的准确细致的解说形成对比,作者的解说显然更准确如实。后4句主要是对“壳如红缯”一句中“缯”的比喻失当进行批评:把粗糙的壳面描写得滑润了。

(3)“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

修饰限制成分“成熟”“大多数”用语准确,有保留地肯定了“壳如红缯”中“红”的描写。句中的“或”和本段最后一句的“也有”“又有”补正了“红”表述上的不足。使人认识到“红”只是成熟期时大多数荔枝果外壳的颜色。这样写既注意到普遍性,也不忽略特殊性,表述全面,合乎事实,经得起推敲。

“……‘南州六月荔枝丹’指的是阴历六月,正当阳历七月。”

这一句是对作为文章标题的所引古诗句的内容的必要解释:“六月”是就阴历而言,切勿以习用的阳历视之。这样就可使粗心的读者避免误解了。如果说这一句侧重说明的是“六月”当如何理解,那么本段第1句到第3句则说明的是“丹”当怎样体会。

(4)“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

这一句描绘荔枝的形状,该内容是白文所无、本文特补的。“通常”“稍”,用语精确,从范围或程度对事物进行了恰如其分的限制或修饰。最后一句对“龙牙”“珍珠”品种的介绍,就使人们对一般和特殊品种的荔枝的形状都有较深刻的印象了。下几句对果肩、果顶、缝合线等生物学术语的诠释,用语简洁、准确,也都给人以明白无误的认识。

(5)“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这是用数字说明法具体确切地说明荔枝果实的大小和重量。“三四厘米”“十多克”都是概数。当用概数就不能用确数。概数用得恰当,能更确切地反映客观事物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程度,给人以真实可信、准确、精当的感觉。下两句举例说明,仍结合了数字说明。特别是第3句不但仍用概数,而且两说并存,如实引录,不妄作揣测、任意取舍,反映了作者严谨审慎、实事求是的态度,读了使人感到更加真实可信,增强了文章的科学性。第2句中举例是“调查得知”,第3句中举例是专著记载,数字来源的可靠性是无庸置疑的。

(6)“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

“所谓”与第1段所引白文回应,又表明了作者对此说的不以为然。因为膜自身是白色的。下一句就指出了白文描绘有误在于他观察有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

(7)“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说它‘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

“完全”加强了这一肯定的语气,但这一肯定是以“大多数”为范围的。下一句“有的则微带黄色。”弥补了白文的不足。对荔枝的肉的颜色的介绍更趋全面后,三四句“从植物学的观点”指出人们习惯(包括白文)称为果肉(或瓤肉)的部分,其实“应称假种皮”;而为人们当作膜的倒是“真正的果肉”。作者用现代科学知识纠正了前人的谬误,使人们茅塞顿开,这一说明是十分必要的。

“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滓。”

“特别”,强调“薄”的程度,是“不留渣滓”的原因。“一般”用在“都”前,既肯定了荔枝肉入口不留渣的佳处,又不排除极少数、特殊情况,留有余地而不绝对化。接下去的三句回应白文“浆液甘酸如醴酪”,肯定了这种说法,肯定了荔枝作为水果,味道之佳。最后一句写荔枝果“生食”之外还可加工作荔枝干,与开头段遥相呼应。句中“完全”二字,表现出加工制作的荔枝干与鲜荔枝果外观变化之大,难怪幼年时只见过荔枝干的作者,上小学时不能接受白居易文章的说法。

(8)“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三十天左右。”

作者先肯定了白的说法,再以现在情况与白居易的说明相比,对现代科研成果予以充实肯定。下一句“还应进一步设法延长”表明作者对科研工作者的期望,也突出了荔枝“不耐”贮藏,要延长其贮藏决非易事。

(9)“荔枝的核就是种子,……少数品种为绿色。”

说明了荔枝核的一些情况,语言简洁,是介绍荔枝必然要涉及的。“就是”与第7段“假种皮”大有关系。光说“核”,人们也许会忽略;强调它“就是”种子,人们自然会想起种子的皮,也会联想到“假种皮”。

(10)“荔枝花多,花期又长,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

由荔枝果而写到荔枝花,补白文之不足,状荔枝所必需。这一段前面写到一些荔枝花的“缺点”:比如“仅极少数品种有完全花”等等,需“混栽”以“增加授粉机会。再比如“生花”多,而结实少,“十花一子”,说明荔枝“结实”之可贵。这最后一句写了荔枝花的“优点”:花多、花期长,是蜜源。“重要的”突出了其经济价值。这是荔枝鲜果能生吃,做荔枝干可食用外另一重要功用:荔枝花是蜜源,这蜜当然是“荔枝蜜”啰!

(11)“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

两个“我国”,饱含作者热爱祖国的激情,也表现了作者对这一水果佳品的赞美。这一段紧扣文题的“南州”,把范畴具体到广东、四川、福建、广西、云南等。第二句中“海南岛和廉江”并列,今日看有些不妥,因为海南已自成省,廉江是广东省的一个地区;作者写此文时海南岛属广东省,这样写是很自然的。

“它的栽培历史,就从那个时候算起,也已在二千年以上了。”“就”在这里有“仅”、“只”之意,用在这儿强调我国栽培荔枝历史悠久,至少已有二千年以上的历史。使读者对祖国的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产生自豪感。

(12)“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十三种,……”

承上段进一步证明荔枝原产我国。

此处的“书”指专著,不是提到荔枝的就算数的。“包括蔡襄的在内” 把这一段与上一段,紧紧连贯起来。“现在知道的”决不可少,这样限制一下比较客观,留有余地,不能肯定这是完全的,不排除目前有未被发现、而将来也许会被发现的;既然存在这种可能性,如果去掉这几个字就未免太草率、不严谨,给人以以偏概全,妄下结论之感。

“蔡谱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的果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

“不仅……也……”的句式、“最”的修辞,强调说明该书的地位、文献价值和意义引人自豪。下面三句,不但介绍了此书的内容,还用书中提到的“陈紫”“现在仍然广为栽培”,“宋公荔枝”“有老树一株”“依然每年开花结实”,证明了这一点。

(13)“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这一段在指出荔枝的“生产北限”后,举过去的三个例子证明北移之不易。表达前人因喜爱荔枝而欲使其遍布祖国南北的愿望,引出“现在”应当与过去不同,有所进步,因为“科学发达”了嘛!这是作者的主观愿望,更是读者的共同心愿。“不是……不”双重否定表肯定,表现作者愿望之迫切;“也许”,表推测语气,表明“将来”只是可能发生这样的事,能不能发生还不一定。这既是作者说话留有余地,又表明此事难度之大,能否成为现实目前还很难说,表达恰当、准确,分寸适度,并能激起人们钻研科学,解决难题的热情。

(14)“盛产荔枝的地区,应该大力发展荔枝的生产”

这是作者对“盛产”地区的建议,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荔枝生产,才“能够逐步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以此作结,说明社会主义制度是为人民谋福利的,表明他写这篇文艺性说明文的主旨所在,作者以今昔的不同,未来的发展收束全文,深化主题,使立意更高了。

《南州六月荔枝丹》诗文资料 篇二

张正阳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 了解引用这一说明方法作用。

2. 掌握本文从主到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

3. 了解荔枝的生态及其生产情况,丰富科学知识。

4. 品读鉴赏本文作为科学小品所具有的科学性和文学性。

二、教学重点:

1. 引用等说明方法。

2. 本文的结构方式。

三、教学难点 :

理解文中引用的诗词典故,结合上下文,分析它们所起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

1. 合作探究法

2. 点拨法

3. 竞赛激励法

五、教学用具:

1. 多媒体

2. 实物投影仪

六、教学步骤 :

课前准备

一张白纸

一、导入

[多媒体显示荔枝特写镜头]

想必大家都看到了屏幕上的这种鲜艳诱人的水果,它被人们称为水果之王,它叫——(学生齐答:荔枝)。

请仔细观看画面,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眼中的荔枝,也可以虚拟情境,向从未见过荔枝的人介绍荔枝,或向从未品尝过荔枝的人推荐荔枝。(请同学发言)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科技说明文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贾祖璋先生的科学小品《南州六月荔枝丹》,看看他是如何介绍荔枝的。

二、作者简介

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贾祖璋这个名字大家可能并不熟悉,但他的家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这个地方就是——海宁。他1901年出生于我们海宁的黄湾(在座的有没有来自黄湾的同学,你尤其应该为家乡出了这样的名人感到自豪,当然,我们每个海宁人都应该为贾先生感到自豪)。

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他就编著了60多万字的《中国植物图鉴》等专著,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他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著作。此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有《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活素描》、《生物学碎锦》等,我们这篇课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就选自《生物学碎锦》一书。这些作品大多将绚烂多彩的生物作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具有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三、 字词正音

下面我们一起来给下面这些加下划线的字词注音,考察一下大家的预习效果。

红缯zēng 紫绡xiāo  瓤ráng   醴酪lǐlào

龟裂jūn  绛囊jiàngnáng  渣滓zhāzĭ 萌蘖méngniè

四、强调引用这一说明方法的重要性

说明文这种文体,大家以前都接触过,比如说初中第三册上的《中国石拱桥》、《祖国的大豆》、《隆冬话竹》等。请位同学用一两个词来表述一下你对这种文体最直观的感受。(平实、条理清楚、知识量大、单调、乏味、干巴巴)

那么,请大家看看我们这篇课文,你也有干巴巴的感受吗?(似乎没有)

当然,这同样是一篇如假包换的说明文,但为什么能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呢?谁能告诉我这其中的原因。或者说,文章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改变了说明文一向单调乏味的状态?

(引用了大量的诗文典故)

我们学过许多种说明方法,可已掰着指头数一数,我们学过哪些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比喻);作比较(对比);引言论(引用);列数字;下定义;分类别。引用就是其中的一种。而在我们这篇课文里,它更可谓独领风骚,大放异彩。

下面就请各位同学从课文中找出所有作者引用的诗词典故,在下面划上横线或者波浪线。(约2分钟)

总共大概有十二处之多,让我们一起来分析探讨他们的作用和妙处。

五、由引用手法的作用入手具体分析文意

1.儿时质疑白居易《荔枝图序》: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投影荔枝干、当场剥开]

作用:以此引入话题,亲切活泼,符合阅读心理。原原本本引用为后文提出不同看法提供依据。

2. 练习形式:课文中引用了许多古诗句来说明有关荔枝的知识,试指出下列引诗的具体说明对象。[见课件]

通过观看图片、原文等方式指出说明对象,进而概括出引用文字所在自然段的大意。知道了引用文字的用处,这一自然段说明的重点就自然而然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3. 引用的作用

这些引用确凿可信,有极富韵味,给单调的说明文增添了亮色,使其显得生动活泼,富有文采。

六、学生速读课文,筛选各段关键信息,概括段意。

接下来,请大家快速地通读全文,筛选各段关键信息,有的刚才我们已经通过引用的作用分析过了,有的还没有分析,但信息点也比较明显。请用一个词或一个词组概括出每段的段落大意,并将其用“——”串成一条直线,写在课前请大家准备好的白纸上,字写认真些,写大些。

请最先完成任务的同学举手示意,历时最短的三位同学决出之后,我们将投影他们的阅读成果,由同学们评出一名“阅读能手”,他将得到由老师我个人赞助的荔枝干若干,一饱口福。

1.[实物投影仪投影]

参考:质疑《荔枝图序》——外壳——颜色——果形——大小——膜——肉——不耐贮藏——核——花——产地——品种(图谱)——移植——发展前景

2.展示教师概括的结构图。[见课件]

3.重点考察巩固:看图(荔枝的果实)指出各部分的名称。

七、随堂练习

指出下列各段所用的说明方法。

八、布置作业 (课外练习)

1. 筛选课文主要信息,把这篇文章改写成一段一百字左右的平实的说明性文字。

2. 课外阅读《语文读本》上的“生命的旋律”这一章节的数篇科学小品,(包括《螳螂猎食》、《天鹅》、《葵与向日葵》、《马铃薯》),体会其科学性、文学性。

海宁一中 张正阳

《南州六月荔枝丹》诗文资料 篇三

荔枝

[明]陈辉

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

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

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

乌府日长霜署静。几株斜覆石栏杆。

荔枝图序

[唐]白居易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帏盖,叶如桂,冬青;花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热。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日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者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看荔枝

[北宋]邓肃

荔枝有佳品,乃在府城东。

我来方秀发,红云几万重。

遥知香味色,已具碎花中。

凭栏一念足,不食意自充。

人世如梦耳,当体色即空。

谓是为真实,便可侑千钟。

谓是为非实,真饱亦何从。

虚实两无有,楼高雨溕溕。

过清华宫绝句(其一)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宣和殿荔枝

赵佶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玉液乍凝仙掌露,绛苞初结水晶丸。

酒酣国艳非朱粉,风泛天香转蕙兰。

何必红尘飞一骑,芬芳数本座中看。

新荔篇 并序

[明]文征明

常熟顾氏自闽中移荔枝数本,经岁遂活。石田使折枝验之,翠叶芃芃,然不敢信也。以示闽人,良是。因作《新荔篇》命璧同赋。

锦苞紫膜白雪肤,海南生荔天下无。

盐蒸蜜渍失真性,平生所见唯萎枯。

相传尤物不离土,畏冷那得来三吴。

顾家传来三四株,桂林翠幄森森殊。

远人无凭未敢信,持问闽士咸惊呼。

还闻累累生数子,绛绡裹玉分明是。

未论香色果如何,只说形模已珍美。

千载空流北客涎,一朝忽落馋夫齿。

白图蔡谱漫夸张,文饰宁如亲目视。

饱啖只于乡里足,鲜尝渐去京师迩。

不须更作岭南人,只恐又无天下痏。

朝来自讶还自疑,事出非常有如此。

虽云远附商船达,不谓滋培遂生活。

始知生物无近远,故应好事能回斡。

卉物聊占地气迁,造化竟为人事夺。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香亦萌孽。

由来沃衍说吾乡,异品珍尝曾不乏。

不缘此物便增重,无乃人心贵希阔。

福山杨梅洞庭柑,佳名久已擅东南。

风情气味不相下,称绝今兼荔枝三。

惠州一绝

[北宋]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南州六月荔枝丹》诗文资料 篇四

一、单元小结指出“本单元学习重点是阅谈、写作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文章”

单元提示把这具体化为“学习本单元要结合课文了解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一般要求;通过阅读,能够把握课文所说明的事物的特征……能够按照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一般要求写说明文。”

抓住特征说明事物就是要抓住事物所独具的能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来说明事物。事物都有各自的特征,这就是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别显著的征象、标志。事物的特征,可以表现在事物的外部,如荔枝鲜果的外形特点;可以表现在事物的内部,如荔枝果实的内部构造特点;也可以反映在事物的性能(或生活习性)上,如荔枝果实容易变质、“不耐贮藏”,荔枝“性喜温暖”、移植受限;还可以体现在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之中,如荔枝的生长成熟与“南州”(空间)、“六月”(时间)这些适合其生活习性的自然条件的关系。一个事物的特性,往往是多方面的,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加以说明。

这种抓住事物特征说明事物的本领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一步步地落实。学习本课主要要突出“事物往往有多方面的特征,要善于从事物的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具体加以说明”这一点。《南州六月荔枝丹》就从内部构造、外形特点、果肉味道、栽培历史、文化内涵等方面说明了荔枝的特征,客观如实、恰如其分。

二、本单元另一学习重点是“掌握概括、提要两种阅读方法”“能够概括(所读)文章的内容要点”

概括和提要是两种十分重要的加深理解、增强概括分析能力的读书方法。阅读文章要能够抓住文章主旨,领会精神实质,并能指出重点、剖析难点,概括提炼出内容要点,摘引出关键语句。

概括,通常是用简洁的语言转述所读文章的内容要点;提要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概述所读文章的内容要点,也可以摘引文章的重点语句或精彩片段。在某种意义上提要可以说是用作者的原话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一般来说,概括内容要点的基本步骤为:首先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全貌;其次逐段精读,找出每段要点;再次通观全文,从全文着眼,分主次定重点,把握中心,合理取舍;最后根据用途和要求,按文章原意,有条理地写出内容要点。

概括内容要点必须符合原文意思,不能遗漏重要内容;直接摘引原文重点的语句和精彩的片段,不能有差错,包括标点符号,也要按原文照录下来。

为本文列结构提纲,就是锻炼概括和提要能力的一种练习形式。

三、说明文的结构以说明顺序为基础

说明事物、事理首先要对说明对象作细致的观察分析,认清并把握它固有的条理,然后依据它本身的条理和人们的认识过程,结合写作的特定目的,安排好说明的顺序,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总之说明文必须讲究顺序,“言之有序”才能说得清楚、明白。本文说明的顺序亦莫能外。作者依照荔枝本身构造特征以及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主要采用按照事物的组成部分及有关问题从多方面依次说明的写法。又由于本文写作目的所决定、作者为突出重点──荔枝鲜果的特征,按照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由总到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安排顺序。由于作者综合运用了多种顺序,所以能把较复杂的问题说得十分明白清楚,对客观事物的介绍,显得主次分明、条理清晰、层次井然。总之,通过阅读不只要了解文章说明的顺序,更要体会其“序”之合理性。

四、大量恰切征引诗文资料说明方法的运用是本文一大特色,要把引用的不同方法和对每一引用的具体作用的领会列为重点。

五、准确、平实、简洁、通俗、生动,这些都是对说明文的语言要求。由于本文是科普文章、科学小品,语言在准确性前提下格外生动形象。在体会其语言特色时,要避免或忽视其科学、准确性,或忽视其生动形象性这两种倾向。

六、写作说明文要以日常的观察积累为基础。写好说明文要有广博的知识积累,要努力开拓视野,广泛涉猎有关知识,善于吸收新知识,给读者以较新的科学信息。又要考虑读者对象,不要过多涉及专业用语,少用专门性术语,尽可能通俗易懂,有生活气息。

《南州六月荔枝丹》诗文资料 篇五

本文是著名科普作家贾祖璋写的一篇科普作品,准确、翔实的说明了荔枝的果形、果实以及贮运,对荔枝的习性、产地、栽培史等作了一般性介绍。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着高度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明朝陈晖《荔枝》诗中的句子。原诗是:“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晶寒。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乌府日长霜暑静,几株斜覆石阑干。”

一、词语积累

缯 (zēng):古代对丝织品的统称。

绡(xiāo):生丝织的绸子。

醴(lǐ)酪(lào):甜酒和奶酪。酪,半凝固状的乳制食品。

不了了之:用不去了结的办法去了结。

钻牛角尖:比喻费力研究不值得研究或无法解决的问题。这里没有贬义,是说认真钻研的精神。

绛(jiàng):深红色。

渣滓(zǐ):物品提出精华之后剩下的东西。

龟(jūn)裂:呈现许多裂纹。

劳民伤财:既使人民劳苦,又耗费钱财。现多指滥用人力物力。

兼 程:一天走两天的路。

花 期:植物开花的时期。

完全花:花的四部分—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俱全的花。

花 序:花在花轴上排列的方式,分有限花序和无限花序两大类。前者如聚伞花序,后者如总状花序、穗状花序、伞形花序。

阙 下:即都下,指宋王朝的首都开封。阙,本来是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用的楼,又泛指帝王的宫殿。

造 化:自然,天然。

幅 员:领土面积。幅,宽度;员,周围。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啖(dàn):吃。

萌蘖(niè):指植物长出新芽。萌,生萌,发芽。蘖,树木砍去后又长出来的新芽。

二、作者简介

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1901年生,浙江省海宁县人。当过小学教师、中学教师、编辑。他创作、编写、翻译了29部生物学著作。现任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科学专著有《鸟类研究》《普通鸟类》《鸟类概论》《世界禽鸟物语》《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物素描》《碧血丹心》《生命的韧性》等。1980年出版《生物学碎锦》,《南州六月荔枝丹》即选自该书。

三、内容结构

(一)主要说明荔枝果实的形态特点。(1-10)

1.从对小学时学过的《荔枝图序》质疑写起,引出下文。(1)

2.荔枝的形态特点(2-9)

① 荔枝的外部形态(2-5)

A 荔枝外壳构造

B 荔枝外壳的颜色

C 荔枝的形状

D 荔枝的大小及重量

② 荔枝的内部构造(6-9)

A 荔枝的壳膜

B 荔枝的果肉

C 荔枝的贮藏

D 荔枝的果核

3.荔枝的花(10)

(二)主要介绍有关荔枝的其他知识(11-13)

1.荔枝的产地分布

2.古代的荔枝书谱

3.荔枝的生长习性及生长北限

(三)提出建议:大力发展荔枝生产,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14)

本文的说明顺序为先主(荔枝的形态特点)后次(有关荔枝的其他知识及建议),而介绍荔枝的形态特点时是按由表(外部形态)及里(内部构造)的顺序。

这样来写,条理清晰,内容全面、主次鲜明,既突出了荔枝的形态特征,又介绍了有关荔枝的其他知识。

四、简明精确,科学性强。

本文在介绍荔枝的科学知识时,十分注意简明精确,科学性强。它处处使用确凿的事实和具体数字来加以说明,并且不断纠正古代有关知识不确切的地方。

例如,白居易诗中说“壳如红缯”,作者说这是诗人的比喻,缯是丝织物,光亮滑润,而其实荔枝壳是“粗糙”的。白居易说“膜如紫绡”,作者指出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又指出《咏荔枝膜》的诗句只是诗人的夸张说法。在讲到荔枝肉时,又从植物学观点指出,这不是果肉,而是“假种皮”,真正的果肉是丢弃的那层膜。作者通过调查、观察、考证,用科学的态度,不断纠正古人有关记载荔枝的知识上不确切或错误之处,使之更符合事实,保证了传授知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用具体数字说明事物,是说明文中常用的一种说明方法。本文说到荔枝的大小和重量时,用了具体的数字,其中关于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的重量,两本书上记载相差很大,作者不妄下结论。在讲到载培历史时,都有具体数字,使读者明确我国荔枝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

五、引用诗文,趣味盎然

本文是把荔枝当作一种水果向读者推荐介绍的,因此引用了大量古诗文,使文章趣味盎然。

文章开头就引白居易《荔枝图序》的一段话,设置疑问,引人入胜。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荔枝肉象冰雪那样洁白,不是更可怪吗?白居易是唐代著名大诗人之一,他想象丰富,比喻新颖,他用诗的语言来写荔枝,充满着馥郁芬芳。本文多次提到《荔枝图序》有肯定它之处也有指出它的不足或不确的,文字生动活泼。

在介绍荔枝的有关知识时,作者时而引用几句古诗句或文字,增强了文字的形象性,使这篇复杂的说明文增添了光辉。例如本文的题目《南州六月荔枝丹》就是明朝陈辉的诗句,说明了荔枝的产地“南州”、成熟期“六月”、颜色“丹”,言简意明,生动形象。在介绍荔枝颜色时,成片树林,“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引用诗句来形容,灿烂绚丽,令人悦目爽心。

在介绍荔枝不宜贮藏一节中,引用杜牧的诗句说明了鲜荔枝不宜久放,统治者为了吃到新鲜荔枝不顾人民的死活。

大量引用古诗文,来说明荔枝的有关知识,既增强了说服力,又增强了文艺性。如果抽掉了本文中十多处的古诗文,就会变得枯燥乏味。

附:白居易《荔枝图序》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作文:

枕 头

——读《梵高画传》

高一(3) 程辽

他画看到的人们,画自画像,画向日葵。在这一个个激动的梦境中,我看到一个盛放的生命——正如其中的一幅向日葵,尽管是血红的,是茎被切断的,却在像太阳一般地燃烧和疯狂,在夜的吞噬中。

他去当画商却告诉顾客这画一钱不值,想当传教士又不屑用模式化的演讲过关,进入画室惟独不画教授布置的石膏塑像。他是一段无法被接力的旅程。家人以他为耻,市民称他为“疯浪子”,同行说他“不会画画”,朋友高更评价他钟爱的《向日癸》单调乏味。只要身体还有一点力气,他就开始在画布上疯狂地涂抹。绘画之外不存在他的生命,但在他三十七年的挣扎中仅卖出了一幅作品。是痛苦和可怕的疯狂造就了画出《割耳自画像》和《星月之夜》的梵高。世人在他的眼中就如同他画布上火焰般喷吐的柏树,或是绿莹莹、摇摆的油灯。他只为自己而画,画自己眼睛所见的,但他又不得不依存于外在的躯壳。食了人间烟火的人就要做烟火味的梦;不食则做自己的梦,但因为正饿着肚子,所以做的是自己的噩梦。再没有人可以这么画了,像一只手,直接捅进人的心里,在里面划一个令人窒息的漩涡。陷进去,陷入晕眩,陷入扭曲,陷入痛苦到呐喊却听不到自己声音的时空。

人生,不离开也不像一场梦。大多数的梦是公共的,是公共场所,讲规矩,讲文明,很热闹,很拥挤。没有人知道方向,但大家挤在一起就放心了。人最怕对自己负责任。做梦还不如打个水漂,连沉淀也不会有。但有极少的梦还是会被刻在泥板上,印在浪花里,在公共的梦中被雕成偶像。这些自己的梦很空旷,很迷茫,伸出手摸不到往者的路标,探出脚听不到清晰的回音。他只有凭着胸中涌动的热情不顾一切地奔跑,不管是否踏坏了众人软弱无力的路界、撞翻了弱不禁风的指向标,不管愤怒的群众手中是荆棘皇冠还是十字架。他只是狂奔,每一个足印都证明他是个疯子。终于他的梦结束了,旁边走得小心翼翼的人才开始审视一串不寻常的脚印。一个人说:“艺术!”回音必是震耳欲聋的。于是便有了满世界的菩提树下冥想者和割自己耳朵当礼物的人。又有一种疯狂变成了正常。

但是伟人值得欣赏却不值得敬佩,俗人不值得欣赏但却值得敬佩。他们甘于牺牲。伟人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一抓一大把的世人就是这肩膀。谁都可以当让人供起来膜崇拜的偶像,也都可以当肩胛骨、当血管、当神经、当肌肉……当然最终只能占一样。就像生物链,从人到蜣螂,缺了哪一环大家都得玩完。

向卧室里的一切致敬!

大家在梦里都挺不容易的。

[自评]

第一篇一气呵成的读书笔记——一直写下来,不像以前,写一部分就看着前面写的,想一会儿再继续写。有初稿,后移上本的过程中有不少改动,因为题目“枕头”是最后写上去的,感觉原文章前部有些松散,所以改后“梦”的字眼提前出现。

全文有一次递进,一次转折。对结尾很满意。《梵高画传》第一次看时十分受震动,但在冷却后第二次看时才写下本文。应该可以写得更好。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5篇《南州六月荔枝丹》,能够帮助到您,是众鼎号最开心的事情。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高二人教版语文教案(优秀7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