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和隐私权优秀7篇
隐私和隐私权 篇一
初中思想品德说课稿要怎么写?下面小编就以初中思想品德《隐私和隐私权》说课稿范文为例,为大家展开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课题是“隐私和隐私权”,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隐私和隐私权”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五课“隐私受保护”中第一框题的内容。在此之前,通过对第三、第四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了解了人格尊严权中的几项具体权利,如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法律对保护公民人格尊严的某些规定,懂得了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权利。通过本框的学习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人格尊严的神圣不可侵犯,也为下一课“尊重和维护隐私权”做好铺垫。因此本课承前启后,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2.学习与能力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掌握隐私的含义,隐私权的内容。
②能够澄清隐私即丑事的错误观念。
③知道法律对公民个人隐私包括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予以明确的保护。
(2)能力目标
能够自主地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教材和生活中的相关案例,正确判断侵犯隐私权的行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具有隐私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崇尚人性与个性。增强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隐私的含义,隐私权的内容。
教学难点:保护隐私的必要性,隐私权的含义与内容。
我确立教学重点、难点的依据主要有三点:
(1) 针对学生对个人隐私认识上的偏差:由于长期受封建观念的影响,有许多人总是认为“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事”,错误地把隐私等同于丑事、不光彩的事。正确认识个人隐私,从而保护个人隐私,对学生成长十分必要。
(2) 针对学生隐私经常受到侵犯的事实:在我们身边经常有老师私拆学生信件,父母偷看子女信件、日记的现象,尽管出于善意,但却严重地侵犯了未成年人的隐私。学习隐私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积极维护个人隐私权。
(3) 针对学生经常侵犯他人隐私的现实:由于对个人隐私认识不够,学生侵犯他人隐私的事情时有发生,甚至较为普遍。尊重他人的隐私,体现了一个人的文明素养、法律素质和道德境界,每个学生都要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
二、说教法
1.讨论式教学
针对学生在隐私方面的模糊认识,设置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来提高学生的隐私意识,从而也有利于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情境式教学
在讲述保护隐私的必要性这部分内容时,我主要采取了情境教学法,设置一些侵害个人隐私的情境,然后让学生来推测、想象事件的结果,最后教师进行归纳说明,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境中学习。
3.体验式教学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隐私受到侵害时的感受,使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情感。
三、说学法
现代教学思想尤其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学的方法。我认为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使学生会学、善学、喜欢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根据本课的特点,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
1.合作学习
在突破教学重点“隐私的含义”时,我让学生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共同归纳出隐私的内涵。在澄清“隐私”与“丑事”的关系时,我将学生分成两组,展开讨论,进行辩论,形成正确的观点。通过这种合作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补,培养合作意识。
2.探究学习
在突破教学难点时,我针对教材中的一些案例,如:报社侵权案、拆信风波等,要求学生首先认真阅读分析,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上述行为是否正确?说明理由。你认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样的?这样做有何意义等。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学生的技能、情感、态度得以提高。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案例导入)让学生看完案例后,老师提问:
(1)如果你是盼盼,你怎么看待小丽、思思和老师的做法?
(2)你认为在生活中哪些应该属于我们的个人隐私?
学生讨论、发言后,老师归纳导入:人人有隐私,人人享有隐私权。
2.新课讲授
在新课讲授中,我主要采取讨论、情境、体验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方式。
(1)什么是隐私是本课的重点,我分三个层次进行。
①引导学生对P46页的材料进行阅读,对小红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说明小红是否应该这样做,初步培养学生的隐私意识。
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 “隐私”两个字做一个解释,学生回答:“隐”是隐藏,不为人所知或不欲为人所知的意思。“私”是与公无关,是个人之事。对此,我还举了两个例子:第一,甲在偷东西,被乙发现,乙报警,甲被抓获。乙是否侵犯了甲的隐私权。第二,甲父母离婚,乙知道后大肆宣扬,乙是否侵犯了甲的隐私权。
通过讨论,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隐私的含义。
多媒体显示:构成隐私的两个要件,并说明“私”是隐私中的前提条件,决定了隐私的范围。
③在讲解“隐私”与“丑事”的关系时,我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正方:隐私就是丑事;反方:隐私不是丑事。通过学生的讨论、辨析,得出隐私的正确含义与内容,使学生在情感上真正理解隐私的内涵。
(2)对于保护隐私的必要性这一难点,我主要采取了情境式和体验式教学的方法。如设置一些侵害个人隐私的情境,然后让学生来推测、想象事件的结果。也可以引导学生列举一些自己看到、听到、了解到和体验过的事例,谈谈如果这些行为不受保护会怎样,保护这些行为有何好处,引出保护隐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隐私权的含义与内容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我主要采取讨论式和情境式两种教学方式。
①通过“报社侵权案”引出隐私权的含义。
②通过分析“派出所非法搜查案例”,了解合法搜查的条件,说明隐私权首先是指个人生活的安宁权,即公民的住宅不受非法侵犯。
③“银行、邮局一米线的设定”有何作用?对你有何启发?引出隐私权还包括:个人信息的保密权。
④通过对老师拆看学生信件、父母拆看子女信件、领导检查下属信件现象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讨论,使学生明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从而过渡到下一课的内容--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每个人都有隐私,每个人都有隐私权,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可以维护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安定。我们要逐步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具有隐私意识,养成尊重他人隐私的习惯,增强依法维护隐私权的意识。
(要求:学生对着板书自己梳理一遍,谈谈这一课你明白了什么?)
4.板书
板书要讲究直观、系统、简洁明了并突出重点,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所学的知识。以下是本课的板书:
隐私和隐私权
一、人人有隐私
1.隐私的含义
“隐”,不为人所知或不愿为人所知的。
“私”,与公无关,私人之事。
2.隐私的内容
3.保护隐私的必要性
二、让自己心灵有个家的权利
1.隐私权
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2.保护隐私权的意义
3.隐私权的具体内容
(1)私人生活安宁权
(2)私人信息的保密权
(3)私人通信的秘密权
(4)个人对其隐私的利用权
4.不得滥用隐私权
5.课外作业
“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是我教学的落脚点,因此我设计的作业要求学生学以致用。如:让学生做社会调查,调查身边发生的关于隐私权受到侵犯的事例及其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并制作一份相关内容的板报。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学法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索知识,尽量做到两个突破:
第一,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第二,突破“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尽量使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真正体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要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
我说课的内容完毕。谢谢大家!
隐私和隐私权 篇二
第五课(一)《隐私和隐私权》
【课前使用说明】1、课前预习、自主学习:结合学习目标和学案,自学课本p46-----50页内容,用铅笔在课本上标记重点。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内容。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组长组织组员对学案进行讨论,帮助有展示、点评任务的同学高效完成任务。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认识稳私的内涵,隐私权的内容,识别隐私即丑事的错误观念,记住法律对公民个人隐私包括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予以明确的保护;能力目标:能自主地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教材或日常生话中的相关案例,初步记住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手段,实践中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具有隐私意识,培养尊重他人隐私的信誉感和责任感。
【重难点预设】重点:隐私的内涵。难点:隐私权的概述。
【知识链接】 教材第47页“对‘隐私就是丑事’的说法发表见解”从隐私的概念和内容可以看出,“隐私就是丑事”的说法是错误的,隐私简言之就是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秘密,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个人的很多方面,如电话号码、身高、收入等,不可将隐私等同于丑事。具体理由:(1)隐私由“隐”和“私”两个要件组成,缺一不可。“隐”即隐藏,是不为人知、不愿公开、不愿让他人介入或不宜公开、他人不宜介入之意;“私”即个人之事,与“公”对应,强调的是与公共利益、社会利益无关的纯私人之事。(2)隐私中的“隐”含有不愿让他人知道的意思,而“私”必须符合“私”的含义,否则就是“公”。“公”可以公开,如果要“隐公”很可能就是见不得人的丑事。(3)隐私包括三方面内容:即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它具有①合法性,②私人性,③隐秘性和④主观性的特点。可见,隐私并非丑事。
教材第48页上“报社披露影视明星的隐私是否构成侵权”报社刊登的内容,有关明星年收入部分合法,有关婚恋部分则侵害了该明星的隐私权。一般而言,个人收入、婚恋情况是他人的隐私,报纸不应该在个人的私生活上做文章,同时对他人的个人收入、婚恋情况等隐私有保密义务,只有权利人才能公开或允许他人公开自己的隐私。但是公众人物的隐私范围与一般人相比要小得多,公众人物享有有限的隐私权,这是现代社会保护社会公众知情权所必需。公众人物作为社会知名人士,其工作、生活等方面信息属于社会大众感兴趣、极欲了解的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公众人物占有更多的社会财富,理应负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接受社会的监督。因此,明星的年收入涉及社会分配问题和纳税问题,这已不属于个人隐私,报社有权披露而不属于侵权行为。至于明星婚恋情况只要不违背法律和道德,纯属个人隐私,报刊未经明星同意就刊登其婚恋情况,是侵犯隐私权的表现。
【学习流程】
预习填空 1.与公共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这些都属于________。它具体包括:私人信息,如 、 、 、家庭关系、财产状况等;个人私事,如 、社会交往等;私人领域,如住宅、 、 等。
2.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权利。隐私权包括:个人 、
个人 、个人 和个人对其隐私的利用权。
3.公民有权对个人信息保密,如依法不公开自己的身体状况、家庭关系、储蓄密码等,并禁止他人非法收集、传播和利用自己的___________。
活动一 教材第46页 “小红的故事”帮其讲道理
活动二 教材第48页“你同意哪种看法?为什么?”
活动三 教材第49 页“私拆他人信件是否合法” (
【学习小结】什么是隐私呢?隐私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
【达标检测】单选 1.甲同学偷看乙同学日记,并传播日记内容,甲同学的行为侵犯了乙同学的( ) a.荣誉权 b.名誉权 c.隐私权 d.姓名权
2.下列行为,属合法搜查的有( )
a.侦查人员出示搜查证对某犯罪嫌疑人进行搜查
b.商场怀疑某顾客有偷窃行为,对其身体进行搜查
c.企业害怕产品失窃,保安人员对下班出厂的工人都要进行搜身检查
d.小张怀疑同学小李偷了他心爱的钢笔,对小李进行搜身检查
3.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这样做的好处是 ( )
a.能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b.有利于树立人的威信
c.能使隐私成为真正的隐私 d.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
4.某校学生张某为了集邮,竟然大量私拆、毁弃他人信件,张某的行为侵犯了他人( )
a.人身自由 b.隐私权和通信自由 c.名誉权 d.社会经济权利
5.个体医师李某于应某制药厂要求,为该厂提供曾在他诊所看病的方女士等6名患者的姓名、电话、住址、所患病及治疗效果等资料。此后该厂不断向她们寄发宣传资料并派人多次上门推销药品,致使左邻右舍议论纷纷。方女士等人得知真相后愤然起诉,要求李某停止侵害并赔偿每人精神损失费XX元。对本案的正确理解是( )
a.公民依法享有名誉维护权 b.李某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
c.李某侵犯了公民的姓名权 d.李某应承担民事法律责任
6.当个人隐私权受到侵害时,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
a.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要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 b.拿起法律武器,请求司法保护
c.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d.对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的,可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7.下列属于不尊重他人隐私或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 有 ( )
①在银行柜台前设置1米线。②网站将其注册会员的照片、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整理成册,卖全信息公司。③警方为尽快抓捕犯罪嫌疑人,将某通辑犯的照片、姓名及相关信息,通过媒体进行公开。④进别人房间要先敲门。⑤为防止各类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某市在大街小巷装了许多电子摄像头。⑥小林的妈妈偷看他的日记。
a、①③⑥ b、②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课后反思】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课题:第五课(二)《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课前使用说明】1、课前预习、自主学习:结合学习目标和学案,自学课本p51----55页内容,用铅笔在课本上标记重点。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内容。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组长组织组员对学案进行讨论,帮助有展示、点评任务的同学高效完成任务。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记住个人隐私受侵害时的法律救济方法以及侵权者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能力目标:能自主地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教材或日常生话中的相关案例,初步记住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手段,实践中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具有隐私意识,培养尊重他人隐私的信誉感和责任感。
【重难点预设】:重点: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方式,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难点: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知识链接】“父母能否擅自翻阅子女的日记”父母翻阅子女的日记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为子女并非父母的附属物,其人格独立。子女的日记是个人隐私的一部分,父母也应当尊重子女的隐私,树立隐私意识,明确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破除传统文化中宣扬人格依附的陈旧观念。如何避免?提示:可从互相加强沟通、互相尊重等方面来谈。
教材第53 页“小松的故事”(1)小旺的理由不合法。他的行为是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因为小松的身世是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任何人都负有不得侵害他人隐私权的义务。即未经他人同意不得传摇、扩散其隐私。小旺在班上传播小松隐私的行为尽管不是出于故意,但有过失,是侵害小孙隐私权的行为。(2)如果你是老师,应当支持小松的请求。因为小旺传播小松被收养的身世,给小松精神上造成很大的刺激,身心受到侵害,所以应当承担其行为造成损害的责任,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并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
【学习流程】
预习填空1. 我们应该如何尊重别人的隐私?第一、尊重他人的隐私,就要树立 。我们要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我们不能 他人的私事,不打听、不传播别人秘密, 不尊重他人隐私的陋习。第二、尊重他人的 ,需要强化 。
2.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的秘密,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等,都属于 的行为。
3.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那起__________,采用自行与 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 侵害、赔礼道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损害 。(还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
4.隐私权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活动一 教材第52页 如何评价肖肖的行为?
活动二 教材第52页对上述行为进行辨析
活动三 教材第54 页“对教室、银行、超市安装监视器现象怎么看?”
【学习小结】青少年如何增强自我保护隐私的意识?
【达标检测】 单选1.小红近来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书信来往频繁。班主任怀疑小红在“早恋”,便私拆了小红的信件,并在班上公开批评小红“早恋”,告诫同学们要正确处理男女同学的交往,专心学习。该班主任的做法( )
a.是关心学生的表现,合情合理 b.是在行使班主任的权利,虽有不妥,但未违法
c.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 d.是侵犯公民名誉权的具体表现
2.初中生晓微喜欢上了高年级的男生,并有了一定的交往。她很苦恼,向自己的同班好友冰冰倾诉了这份感觉。这时,冰冰比较适合的做法是( )
①征得晓微的同意,以适当的方式向老师汇报 ②不管晓微是否同意,向她的父母汇报③直接向晓微作劝导,中学生当以学业为重 ④直接找该男生,劝阻他同晓微的交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3.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少数人为达到个人企图,经常在网上窃取他人的电子邮件。这种行为侵犯了公民的( )
a.名誉权 b.荣誉权 c.人身权 d.隐私权
4.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违法行为的有 ( )
a、邮递员怀疑某人信件有问题,进行扣压 b、某领导对怀疑私藏枪支的职工家进行搜查
c、在电话机上安装窃听器,偷听他人电话 d、父母适当限制未成年子女的通信自由
5.某晚上,小张看到小曾鬼鬼祟祟地从邻居家走出来,边走边把一些东西往口袋里塞,而此时邻居家却没有人在。第二天,小张把他所看到的告诉了邻居。小张的做法( b )。
a.不合法,因为侵犯了小曾的隐私权
b.合法且应提倡,因为有利于保障邻居家的财产安全
c.合法但不值得提倡,因为这是爱管闲事的表现 d.不合法,因为侵犯了小曾的名誉权
非选择6.开学至今,文华的妈妈都还没见文华把测验的成绩告诉过她。向文华了解学习情况时,文华也总是支支吾吾,从不正面回答。一天,文华的妈妈还是忍不住向班主任老师了解文华的学习成绩,才发现文华的学习成绩有所下降。晚上,妈妈就文华的学习问题跟文华谈时,文华生气地说: “妈妈,你怎么可以向老师打探我的学习成绩,我的成绩是我的隐私,你这样做侵犯了我的隐私权。”
文华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课后反思】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课题:第五课《隐私权受保护》
【课前使用说明】1、课前预习、自主学习:结合学习目标和学案,复习课本内容,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内容。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组长组织组员对学案进行讨论,帮助有展示、点评任务的同学高效完成任务。
【学习目标】:通过教学,要求学生记住隐私的内涵,隐私权的内容及澄清“隐私即丑事”的错误观念;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自主地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教材或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案例,初步形成一些保护个人隐私的技能;让学生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具有隐私意识,培养尊重他人隐私的信誉感、责任感。
【知识梳理】1、隐私的含义和内容:人生在世,总有一些不愿为人所知、侵扰的个人秘密;总有许多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这些都属于隐私。具体包括:私人信息,如家庭住址、身体缺陷、婚恋情况、家庭关系、财产状况等;个人私事,如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私人领域,如住宅、个人行李、书包等。
2、保护隐私的必要性: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介越发达,个人隐私被披露的可能性就越大,人们对自身安宁和安全的需要也就越迫切。这是因为人人有隐私,如果个人隐私被非法公布于众,就无异于生活在玻璃屋里,只能在众目睽睽之下惶惶不可终日。
3众鼎号www.1126888.com众鼎号、隐私权的含义: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4、法律保护隐私的意义: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定。
5、隐私权的内容:隐私权的真谛是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护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公民的住宅属于公民个人的生活领域,未经本人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侵入或非法监听、监视,执法有员不得无视法定程序非法搜查。公民有权对个人信息保密。如依法不公开自己的身体状况、家庭关系、储蓄密码等,并禁止他人非法搜集、传播和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公民有权对个人通信内容保密,对的信件、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禁止他人擅自查看、刺探或公开。公民有权自己决定利用自己的个人信息从事有益于社会的活动,如将自己特殊的生活经历写成自传,公开自己的信件等。
6、侵犯隐私权的后果:侵扰他人隐私的行为,既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 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7、如何尊重他人隐私权:尊重他人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明确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破除我国传统文化中“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类宣扬人格依附的陈旧观念;不干涉他人私人空间,不搬弄是非、揭人短处、扰人安宁;不因好奇而热衷于打听别人私事、传播别人的秘密。我们要矫正不尊重他人隐私的若干陋习。
8、尊重他人隐私权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尊重他人隐私权,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个人隐私权里无不包含着两种最忠实的守护――责任和信誉。责任保证个人隐私的安全,信誉体现对他人的忠诚。亲人、朋友、同学之间常常会分享一些个人秘密,这是基于彼此信任。此时,我们要承担塌对这份隐私的责任和信誉,这不但能保护自己的隐私,也是对他人隐私的保护和尊重。
9、隐私权受侵犯时的做法: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用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示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赔礼道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赔偿。
10、维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与世隔绝。当自己遇到麻烦、产生困惑、出现烦恼时,应学会与值得信任的人沟通和交流,以获得成长所需的理解和帮助。
【达标检测】《自主学习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学生小刘有写日记的习惯,同学小王偷看了小刘的日记,并将日记的内容在班内传播。小王的行为侵犯了小刘的 ( )
a.必然权 b.隐私权 c.著作权 d.通信秘密
2.下列人员拆看他人信件的行为属于合法的有( )
a.公安人员拆看邻居的信件 b.父母拆看未满十周岁儿子的信件
c.老师拆看学生的信件 d.你的好朋友拆看你的信件
3.下列行为属于合法搜查的是( )
a.司法机关为了执行任务,出示搜查证依法进入公民住宅搜查
b.有的学生丢失了东西,老师搜查了部分学生的书包
c.保安人员的搜查 d.派出所为清理流动人口的夜查
4.以下对于隐私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不愿为人所知的事情b.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而不愿为人所知的纯个人私事
c.与个人有关的事情 d.个人不愿为人所知、侵扰的秘密
5.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 的权利。 ( )
①私人生活安宁 ②私人信息保密 ③私人信息收益 ④个人人格独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这体现了我国保护公民的 ( )
a.姓名权 b.人身自由权 c.名誉权 d.隐私权
7.依照法律的程序,可以检查你的通信的有 ( )
①你的监护人及老师 ②人民法院 ③公安机关 ④检察机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某校初三学生张某为了集邮,竟然大量私拆、毁弃他人信件,张某的行为侵犯了他人( )
a.人身自由 b.隐私权和通信自由 c.名誉权 d.社会经济权利
多项选择题9.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以下属于隐私的是 ( )
a.个人身体状况 b.行李、书包 c.财产状况 d.家庭地址
10.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 意识。 ( )
a.权利 b.荣誉 c.责任 d.信誉
11.下列行为属于侵犯我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是( )
a.父母查看子女储存在电脑上的电子邮件 b.班主任老师长期扣留学生信件
c公安人员因国家安全的需要对出境信件予以检查d.村干部拆阅劳教人员寄给家属的信件
12.尊重他人隐私,就要树立隐私观念,摒弃以下观念和陋习( )
a.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b.“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c.搬弄是非、揭人短处、扰人安宁 d.因好奇而热衷于打听别人私事
13.当个人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 )
a.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要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 b.拿起法律武器,请求司法保护
c.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d.若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的,可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14.偷看他人信件,又把信中内容加以传播、添油加醋,给他人的人格尊严造成了损害,属于侵犯了 ( )
a.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b.公民的名誉权
c.公民的隐私权 d.公民的荣誉权
15.在网络调整发展的今天,少数人为达到个人企图,经常在网上窃取他人的电子邮件。这种行为侵犯了公民的 ( )
a.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b.姓名权 c.名誉权 d.隐私权
16.下列行为中,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的有 ( )
a.父母偷看子女的日记 b.公安人员因国家安全的需要对出境信件予以检查
c.老师长期扣留学生信件 d.小丽在公众场合恶意诋毁小静
二、非选择题
17.某公司职员李某与王某同住一室。一天,李某偷看了王某的日记,并将日记中的有关内容在公司员工中传播。王某对此非常生气,顿生报复李某的念头。于是王某向公安机关写信,信中列举了李某盗窃工厂的财物、赌博等问题。公安机关经过调查证实,李某没有盗窃、赌博等行为。 请你用所学的法律知识来评价李某和王某的行为。
18.阅读剧本《拆信风波》,然后分析并回答问题。
时间:星期天早晨
地点:女儿的房间
人物:妈妈、女儿(某校八年级的学生)
(妈妈气呼呼地将几封信摔在女儿面前)
妈妈:你还有心思搞好学习?
女儿:(惊讶地)你有什么权利私拆我的信!
妈妈:你是我的女儿,再说,我也是为了你好,不了解你的情况,怎么帮助你?
女儿:(砰地关上门)我的事从今后不用你管。
(1).运用所学知识,对剧中妈妈的言行进行评价。
(2).为了消除母女间的隔阂,请你向剧中“女儿”提出建议。
19.一天,李老师将何伟叫到办公室,拿出一封已经撕开的信问:“何伟,告诉老师,刘娜是谁?她为什么总写信给你?”看到已经撕开的信,何伟十分吃惊:“老师,你怎么拆我的信?”牵老师回答:“我还不是为你好!现在学习这么紧张,你可不能分心呀!”
(1)李老师为什么要拆何伟的信?
(2)对李老师的做法加以评价。
(3)请思考并给故事加一个结局。
【课后反思】通过测试我还存着的问题:
隐私和隐私权 篇三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编辑整理的初中思想品德说课稿《隐私和隐私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各位考官,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隐私和隐私权》,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隐私和隐私权》是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第一框题。它包括隐私、隐私权的含义及内容两个模块的知识。本课在本单元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人格尊严权及其他权利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学习,学习本课有助于学生理性地认识隐私和隐私权,学会尊重他人隐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教授对象为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对隐私有一定的认识,但往往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尤其对隐私权缺乏一定了解。此外,学生隐私经常受到侵犯、学生经常侵犯他人隐私的事实也普遍存在。因此,正确认识个人隐私,从而保护个人隐私,对学生成长十分必要。
三、说教学目标
著名教育家杜威指出:“教学目标是一切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逐步养成尊重他人隐私的习惯,增强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归纳、集体讨论、案例分析,正确辨别侵犯个人隐私权的行为,提高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理解隐私内涵和隐私权的内涵及其内容,能够依法保护隐私权。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隐私、隐私权的含义及内容。
难点:保护隐私的必要性。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学生特点,本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问题导入法、活动探究法、集体讨论法。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面主要采用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阅读讨论法等学习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将分为四个环节进行:
(一)激趣导入
首先是导入新课环节。古希腊普罗塔尔曾说:“人的大脑不是一只装满水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会严格遵循这一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导地位,在课程开始之前设置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假如别人偷看了你的私人日记或公开了你的小秘密,这时候,你该怎么做?”以此为切入点,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归纳导,入情入景地带领学生进入新课《隐私和隐私权》。(板书)
(二)新课教学
其次是新课讲授环节,我主要通过三个活动的形式来讲解新课。
活动一: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利用幻灯片展示生活案例、图片,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谈谈他们对隐私的理解。在学生分享的基础上,老师适时进行点拨并带领学生归纳得出结论:隐私的含义(板书),即公民不愿为人所知,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它包括私人信息、个人私事、私人领域等。这样的设计旨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将新课改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落到实处。
活动二:根据幻灯片中“我们还有隐私吗?”的漫画和隐私调查数据,我会全班按6人分小组进行讨论,合作探究“如果隐私不受保护会怎样,保护隐私的好处”。在学生讨论的过程,我会进行个别指导,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小组分析讨论之后,请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最后我会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板书:保护个人隐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板书),并适时引导学生尊重他人隐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将理论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活动三:引导学生对课本四个案例进行材料阅读、讨论分析。
通过对“明星隐私曝光”案例讨论引出隐私权的含义。
通过对“住宅非法搜查”案例讨论引出公民的住宅权不受侵犯。
通过对“小红不愿透露个人信息”案例讨论引出公民有权对个人信息保密。
通过对“老师拆开或父母拆开信件”案例讨论引出公民有权对个人通信内容保密。这样可以把抽象的内容融合在案例中分析获取新知识,使理论性知识更加生动的呈现出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提升
再次是巩固提升环节。我会列举生活中的事例,由学生来判断分析哪些行为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哪些行为是尊重隐私权?并说明其原因。这样既有利于对课堂教学进行及时反馈,又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回顾和提升。
(四)小结作业
最后是小结作业环节。我会带领学生结合板书一起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同时我会立足学以致用的理念,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任务: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分析:“当父母的关爱与自己的隐私权发生矛盾和冲突时,他们该怎么办?”这样开放式的作业,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消化课堂所学知识,又有利于学生体会思想品德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思想品德知识的兴趣。
七、说板书设计
我采用提纲式板书,线索清晰,重点突出,使学生对教材内容更容易理解。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略)
隐私和隐私权 篇四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隐私和隐私权”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五课“隐私受保护”中第一框题的内容。在此之前,通过对第三、第四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了解了人格尊严权中的几项具体权利,如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法律对保护公民人格尊严的某些规定,懂得了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权利。通过本框的学习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人格尊严的神圣不可侵犯,也为下一课“尊重和维护隐私权”做好铺垫。因此本课承前启后,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2.学习与能力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掌握隐私的含义,隐私权的内容。
②能够澄清隐私即丑事的错误观念。
③知道法律对公民个人隐私包括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予以明确的保护。
(2)能力目标
能够自主地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教材和生活中的相关案例,正确判断侵犯隐私权的行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具有隐私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崇尚人性与个性。增强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隐私的含义,隐私权的内容。
教学难点:保护隐私的必要性,隐私权的含义与内容。
我确立教学重点、难点的依据主要有三点:
(1) 针对学生对个人隐私认识上的偏差:由于长期受封建观念的影响,有许多人总是认为“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事”,错误地把隐私等同于丑事、不光彩的事。正确认识个人隐私,从而保护个人隐私,对学生成长十分必要。
(2) 针对学生隐私经常受到侵犯的事实:在我们身边经常有老师私拆学生信件,父母偷看子女信件、日记的现象,尽管出于善意,但却严重地侵犯了未成年人的隐私。学习隐私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积极维护个人隐私权。
(3) 针对学生经常侵犯他人隐私的现实:由于对个人隐私认识不够,学生侵犯他人隐私的事情时有发生,甚至较为普遍。尊重他人的隐私,体现了一个人的文明素养、法律素质和道德境界,每个学生都要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
二、说教法
1.讨论式教学
针对学生在隐私方面的模糊认识,设置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来提高学生的隐私意识,从而也有利于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情境式教学
在讲述保护隐私的必要性这部分内容时,我主要采取了情境教学法,设置一些侵害个人隐私的情境,然后让学生来推测、想象事件的结果,最后教师进行归纳说明,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境中学习。
3.体验式教学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隐私受到侵害时的感受,使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情感。
三、说学法
现代教学思想尤其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学的方法。我认为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使学生会学、善学、喜欢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根据本课的特点,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
1.合作学习
在突破教学重点“隐私的含义”时,我让学生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共同归纳出隐私的内涵。在澄清“隐私”与“丑事”的关系时,我将学生分成两组,展开讨论,进行辩论,形成正确的观点。通过这种合作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补,培养合作意识。
2.探究学习
在突破教学难点时,我针对教材中的一些案例,如:报社侵权案、拆信风波等,要求学生首先认真阅读分析,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上述行为是否正确?说明理由。你认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样的?这样做有何意义等。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学生的技能、情感、态度得以提高。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案例导入)让学生看完案例后,老师提问:
(1)如果你是盼盼,你怎么看待小丽、思思和老师的做法?
(2)你认为在生活中哪些应该属于我们的个人隐私?
学生讨论、发言后,老师归纳导入:人人有隐私,人人享有隐私权。
2.新课讲授
在新课讲授中,我主要采取讨论、情境、体验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方式。
(1)什么是隐私是本课的重点,我分三个层次进行。
①引导学生对p46页的材料进行阅读,对小红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说明小红是否应该这样做,初步培养学生的隐私意识。
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 “隐私”两个字做一个解释,学生回答:“隐”是隐藏,不为人所知或不欲为人所知的意思。“私”是与公无关,是个人之事。对此,我还举了两个例子:第一,甲在偷东西,被乙发现,乙报警,甲被抓获。乙是否侵犯了甲的隐私权。第二,甲父母离婚,乙知道后大肆宣扬,乙是否侵犯了甲的隐私权。
通过讨论,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隐私的含义。
多媒体显示:构成隐私的两个要件,并说明“私”是隐私中的前提条件,决定了隐私的范围。
③在讲解“隐私”与“丑事”的关系时,我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正方:隐私就是丑事;反方:隐私不是丑事。通过学生的讨论、辨析,得出隐私的正确含义与内容,使学生在情感上真正理解隐私的内涵。
(2)对于保护隐私的必要性这一难点,我主要采取了情境式和体验式教学的方法。如设置一些侵害个人隐私的情境,然后让学生来推测、想象事件的结果。也可以引导学生列举一些自己看到、听到、了解到和体验过的事例,谈谈如果这些行为不受保护会怎样,保护这些行为有何好处,引出保护隐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隐私权的含义与内容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我主要采取讨论式和情境式两种教学方式。
①通过“报社侵权案”引出隐私权的含义。
②通过分析“派出所非法搜查案例”,了解合法搜查的条件,说明隐私权首先是指个人生活的安宁权,即公民的住宅不受非法侵犯。
③“银行、邮局一米线的设定”有何作用?对你有何启发?引出隐私权还包括:个人信息的保密权。
④通过对老师拆看学生信件、父母拆看子女信件、领导检查下属信件现象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讨论,使学生明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从而过渡到下一课的内容--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每个人都有隐私,每个人都有隐私权,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可以维护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安定。我们要逐步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具有隐私意识,养成尊重他人隐私的习惯,增强依法维护隐私权的意识。
(要求:学生对着板书自己梳理一遍,谈谈这一课你明白了什么?)
4.板书
板书要讲究直观、系统、简洁明了并突出重点,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所学的知识。以下是本课的板书:
隐私和隐私权
一、人人有隐私
1.隐私的含义
“隐”,不为人所知或不愿为人所知的。
“私”,与公无关,私人之事。
2.隐私的内容
3.保护隐私的必要性
二、让自己心灵有个家的权利
1.隐私权
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2.保护隐私权的意义
3.隐私权的具体内容
(1)私人生活安宁权
(2)私人信息的保密权
(3)私人通信的秘密权
(4)个人对其隐私的利用权
4.不得滥用隐私权
5.课外作业
“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是我教学的落脚点,因此我设计的作业要求学生学以致用。如:让学生做社会调查,调查身边发生的关于隐私权受到侵犯的事例及其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并制作一份相关内容的板报。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学法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索知识,尽量做到两个突破:
第一,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第二,突破“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尽量使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真正体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要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
我说课的内容完毕。谢谢大家!
【名师点评】
该说课稿总体能体现课改理念。教学目标设计全面,不仅注重知识目标,而且重视了能力和情感目标。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并能根据教学目标创造性地使用和开发课程资源,重点、难点分析准确;能够体现知识的联系,实现学科知识整合。课堂导入自然贴切,生动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学法方面能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流程的设计合理、灵活,并具有开放性;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并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最后加入了说板书设计和作业,使说课更为完整。但在学法与教法的分析中,稍显单薄与不足。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说课的说理性,渗透更多的课程理念,加入更多的弹性设计,使说课的开放性与生成性得到体现。
隐私和隐私权 篇五
第五课 隐私和隐私权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懂得隐私的内涵,隐私权的内容及澄清“隐私即丑事”的错误观念;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自主地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教材或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案例,初步形成一些保护个人隐私的技能;让学生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具有隐私意识,培养尊重他人隐私的信誉感、责任感。教学重点:隐私的内涵。
教学难点:隐私权的概述。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分析、归纳。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推进,个人权利与人身尊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隐私权已成为当代公民保护自身人格的一项重要权利。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碰见这样的情景:自己的日记被父母翻看过?你不愿意告诉别人的内心秘密被他人当作笑料,四处传播;你异性同学的来信,被他人截留拆阅……当你遇到这些情景时,你有没有意识到,你的什么权利正在受到侵害?
【讲授新课】
一。隐私和隐私权(板书)
讨论书p46“小红……”案例。
学生分析案例,讨论回答。
对于公民个人的电话号码、住址、家庭情况等,如果他人不愿公开,我们不能强求,这属于个人的隐私,我们一定要尊重他人的意愿。
什么是隐私呢?隐私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板书)
隐私就是一些见不得人的丑事,对吗?为什么?
隐私不一定是见不得人的个人丑事,只要是属于个人的不愿为他人所知的秘密,且与公共利益、他人利益无关的存个人私事,都是个人的隐私。
个人的隐私要不要加以保护,为什么?(板书)
现实生活中,你听到或看到了哪些侵犯公民个人隐私权的案例?请举例。
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是公民的隐私权呢?(板书)
我国一些相关法都对公民的隐私权作了明确的规定,如宪法、民法、刑法等,那么,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有何积极意义呢?(板书)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有着积极的意义,那么,我国的相关法律,对公民的隐私权的保护有哪些具体规定呢?(板书)
请学生结合书本p48、p49的两侧案例,进行分析,并相互交流讨论。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及案例分析作全面点评,并归纳如下:
隐私权的内容:
个人生活安宁权。
个人信息的控制保密权。
私人通讯秘密权。
(板书)
思考题:
小明在学校期末大考时,发现好友小刚在考试时作弊,为了保护好友的隐私,小明没有对任何人声张。回家后,小明又无意中发现爸爸接受下属单位的贿赂,小明心想,这是爸爸的隐私,不便张扬。
问:请你来评判一下小明的想法与做法。
教师作总结性点评。
【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和讨论,大家有何收获?我们在生活中,光是了解公民的隐私权显然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学会如何尊重他人的隐私,并保护自己的隐私权,这还需要我们继续学习。
隐私和隐私权 篇六
万州区赶场初中 李美华
[课标要求] 本节课依据课程标准“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的品德”和“权利与义务”的相关部分:“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个人的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与人为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隐私的内涵,隐私权的内容;澄清隐私即丑事的错误观点。
能力目标:能主动的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教材和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案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具有隐私意识。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对个人隐私的保护,这是进一步学习尊重和保护隐私权的基础。难点是隐私和隐私权的含义,其理论性强,学生学起来有一定困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隐私权的事例,了解相应的法律知识。
2、准备一个信封。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导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辩论质疑导新课 教师今天收到一个同学给我的纸条,内容是:老师:你好,我最近心情很不好,原因是我最近喜欢在网上和我的同学和朋友们在网上侃一些问题,我父母知道后,非要我的qq密码,看我聊的内容。你说我该怎么办?(辩论)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隐私和隐私权(板书)这一课,通过学习我们看能不能帮老师给这位同学一个回答。 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引发学生的好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针对“是否可以把密码告诉父母?”这一问题,认为可以的站在一边,认为不可以的站在一边,双方进行辨论?
解惑引路 刚才大家辩论的实质就是一个隐私的问题。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秘密,这就是隐私。那么,什么是隐私?隐私是指公民不愿意为人所知或不愿意公开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生活秘密。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私人信息、个人私事、私人空间。 使学生初步了解隐私及隐私的类型。 让学生举例说明哪些是属于隐私,哪些不是隐私。判断标准是什么?
活动一辩论隐私不是丑事 同学们能说出哪些是隐私,哪些不是隐私,老师这有一句话“好事不背人,背人不是好事”想请你们判断一下有没有道理? 通过辩论,澄清隐私就是丑事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 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正方:隐私就是丑事;反方:隐私不是丑事
活动二隐私危机 虽然隐私不是丑事,但还是有很多隐私被泄露的事,我们来看一组数字(出示相关链接的数据)和一幅漫画(出示因科技发展而出现的隐私危机一幅漫画),并配有内心表白的录音(何处是安身之处?深山老林!)。(多媒体)
看了后同学们现场模拟表演。 让学生明白保护隐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学生们仔细听、看、想后进行模拟多媒体中被暴露隐私的表情(可以夸张)。让其他同学进行描述。再让学生用词语来描述隐私受保护的心情。
活动三报社侵权案 刚才大家知道这幅漫画有点杞人忧天,我们的隐私是受法律保护的,是不会这样严重的,不过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还是有这样的事例,我们来看一案例:某影视明星的年收入和婚恋情况未经本人同意便被刊登在某晚报上。你说说这家报纸侵犯了明星的隐私权吗?(多媒体)
教师归纳:报社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可以维护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安定。那么,公民的隐私权包括哪些内容哪? 通过分析案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隐私权及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1)讨论报纸应不应该在个人隐私上做文章?
(2)讨论该报刊登这一文章是否构成侵权?
(3)学生对类似事件进行讨论交流。
活动四
警察进家就合法吗 从刚才的案例中我们看到,可能不经意就侵犯了别人的隐私权,你们想想执法机关会不会侵犯公民隐私权呢?这还有一案例:某派出所以“扫黄打非”为名,对某小区住房进行全面搜查。请你对派出所的行为进行分析。
教师归纳: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派出所在没有搜查证的情况下,搜查公民住宅是非法的,侵犯了公民的住宅权。(教师结合“相关连接”讲解搜查权的相关知识)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行使搜查权要严格依法进行。 (1)对派出所的行为是否合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2)结合相关链接的内容,说明派出所应该怎样做?(3)讨论:认识了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活动五
现场招聘会 你们到过人才市场吗?感受过招聘的味道吗?我就来一个应聘保姆招聘会好不好?想一想,一般老板会问些什么问题。(你多大了?有男(女)朋友了吗?你有多高等) 使学生明确公民还享有个人信息保密权。 (1)让学生当场表演招聘会的情景。
(2)讨论招聘者能不能这样问?
(3)应聘者应该怎样做?
活动六
现场拆信 请同学们想一想,在隐私权中除了前面两种权利还有什么权吗?(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老师这里有一封刚收到的信件,是我们班上某某的。曾听有人反应过她在谈谈爱,我为了教育她,我想看看信的内容行不行?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公民有权对自己的通信内容保密,个人通信保密受法律保护。 (1)讨论这种行为是否合法,自己是否有过类似的遭遇,感受如何?
(2)讨论说明通信的方式除了信件外还有哪些方式?
(3)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侵犯他人通信秘密的情况?
回顾体验 我们学习本节课,同学们你们学了过后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新的认识?(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小结本节课所学知识,让学生自己来归纳与小结,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学生分组讨论,作好记录,形成材料在班上宣读。
结束语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换位思考,就能与人为善。” 让学生思想得到升华。 记住这句话并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转化为实际行动。
[板书设计]
隐私和隐私权
(一)人人有隐私 (二)让自己的心灵有个家的权利
1、隐私的内涵 1、隐私权的含义
2、隐私不是丑事 2、隐私权的内容
3、保护隐私的必要性
[课堂练习]
一、轻松入门
1、下列选项属于隐私权的是( )
a、携带枪支 b、私人信息 c、个人空间 d、个人私事
2、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 )权利
a、私人生活保密 b、私人自由决定 c、私人信息保密
d、私人生活安宁
3、张三家的小狗不见了,怀疑被邻居李四藏起来,于是张三的父亲便带几个人到李四家搜查。张三父亲的行为( )
a、侵犯了李家的隐私权 b、侵犯了李四的人身自由权
c、是合理的行为但不合法的行为 d、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4、下列属于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行为的是( )
a、擅自拆看他人的信件 b、刺探他人信件 c、公开他人信件内容 d、父母拆看6岁儿子的信件
5、在今天坚持以人为本的社会,保护他人的隐私有何作用( )
a、自由的放松自己的身体和心灵 b、获得内心世界的安全感
c、保证私人生活的安宁 d、体会做人的尊严
二、自由畅想
“隐私受到保护”感觉的词语有:
“隐私被泄露”感觉的词语有:
[课后作业]
某学校为了加强对住读学生的管理,于是集中在学生寝室对所有学生的箱子、书包和床铺进行了一次大清查。
1、你对学校这种做法有何看法?
2、如果你是学校领导,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3、假如你就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你会怎样做?
隐私和隐私权 篇七
教学目标:了解的含义、隐私权的内容、保护隐私的意义:澄清隐私就是丑事的错误观念。
教学重点:隐私的含义、隐私权内容。
教学难点:保护隐私的意义:澄清隐私就是丑事的错误观念。
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讨论教学法、案例分析法。
导入新课:根据引言导入。
第五课 隐私受保护(板书)
第一框 隐私和隐私权(板书)
一、人人有隐私(板书)
1、隐私的含义(板书)
教师导入小红的故事,我们在座的一些同学,可能在刚上初中的时候,也有这样的困惑,谁能讲清这里的道理吗?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这里牵涉到隐私问题,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秘密,这就是隐私。那么,什么是隐私?隐私是指公民不愿意为人所知或不愿意公开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生活秘密。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私人信息、个人私事、私人空间(教师依据教材46页的内容讲解,要求学生划书)。以我们学生为例,我们的通信、日记、身体隐疾和家庭住址都属于隐私。以往我们对隐私的概念十分陌生,产生了一些错误的认识,将隐私与不光彩的事联系起来,认为隐私就是丑事。下面我们来一场小小的辩论会,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2、隐私不是丑事(板书)
活动:小小辩论会
目的:通过辩论,澄清隐私就是丑事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
要求:
(1)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正方:隐私就是丑事;反方:隐私不是丑事。
(2)教师进行课前辅导,提供必要的材料。
(3)教师小结点评引出下一话题。提问:法律为什么要保护个人隐私?
3、保护隐私的意义(板书)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归纳保护隐私的意义或必要性:是人独立自由的需要:是人们对自身安宁和安全的需要:是建设以人为本、崇尚人性与个性的现代社会的需要。
二、让自己的心灵有个家的权利(板书)
1、隐私权的含义(板书)
活动:报社侵权案
目的:通过分析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隐私权。
要求:学生阅读材料,对书中的问题(增加一个问题:国家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讨论交流。
教师归纳:报社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可以维护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安定。那么,公民的隐私权包括哪些内容哪?
2、隐私权的内容(板书)
我们先看一个案例(教师导入案例),提问:你同意哪一种看法?为什么?这一案例体现了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权的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派出所在没有搜查证的情况下,搜查公民住宅是非法的,侵犯了公民的住宅权。(教师结合“相关连接”讲解搜查权的相关知识)
教师板书:私人生活安宁权
这是隐私权的一种,除此以外公民还享有个人信息保密权,如公民可以依法不公开自己的身体状况、家庭关系、储蓄密码等,并禁止他人非法搜查、传播和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
教师板书:个人信息保密权
我们在分析一个常见的案例。
活动:拆信的案例
目的: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公民有权对自己的通信内容保密,个人通信保密受法律保护。
要求:学生阅读(p49)材料,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1)上述行为是否合法?说明理由。
(2)假如老师或父母拆看未满10周岁学生或子女的信件,是否合法?
(3)这一案例体现了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权的什么内容?
教师根据教材并结合“相关连接”的内容归纳讲解。略。
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懂得我们每个人都有隐私,我们每个人都有隐私权,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可以维护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安定。我们要逐步树立隐私意识,养成尊重他人隐私的习惯,增强依法维护隐私权的意识。
课堂练习:见练习册。
上面内容就是众鼎号为您整理出来的7篇《隐私和隐私权》,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